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西方社会思潮 综合性归纳

近代西方社会思潮 综合性归纳

近代西方社会思潮 综合性归纳
近代西方社会思潮 综合性归纳

近代西方社会思潮

自由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的发展路径: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 (现代自由主义)→主张回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古典自由主义,简称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保守社会主义)。

2.发展于18世纪,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的联邦宪法,法国1789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都以根本大法和政治纲领的方式肯定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

3.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竞争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发展到了自由放任主义阶段。主要代表是英国的边沁、约翰—密尔、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的主要观点是:(1)把功利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2)认为个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这种自由包括思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3)在处理个人自由与国家的关系上,认为只要不妨碍他人,国家对个人的自由不可以干涉;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应采取放任主义或“不干涉原则”。

新自由主义对“自由”解释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有了显著的不同,提出自由应该是制度框架内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

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格林、霍布豪斯和美国的沃尔特韦尔、杜威,重新解释自由的概念和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提出且论证了国家对社

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的主张。

2.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凯恩斯,凯恩斯全面论证了国家干预的理论和政策,罗斯福的新政将其付诸实践。

3.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罗尔斯,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愈演愈烈,爆发了经济危机,出现了“滞胀”,罗尔斯对自由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论证。

坚守古典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观,反对国家干预,捍卫自由市场秩序。

2.

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与古典自由主义不同的是:保守自由主义为传统的自由观提供了新的论证,倡导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有限政府体制。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和弗里德曼。

3.新自由主义的特点:1)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2)倡导个人主义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4)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5)反对国家干预经济6)主张私有化。

保守主义思潮:

英国的埃德蒙柏克出版的《法国革命论》(1790)是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一般特点是: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早期保守主义保守的是旧制度的秩序和传统;二战以后的保守主义保守的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由于保守主义所保守的对象存在很大的差异,内部流派众多,因而保守主义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以反思法国大革命为契机,保守自由主义的传统理念,反对激进主义思想。主要代表性思想有英国柏克的温和保守主义,法国德麦斯特拉丁式保守主义和德国亚当穆勒的浪漫保守主义。

2.19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潮的主流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只表现为对平等、自由和民主观念的批评,以及对贵族政体、等级制度和旧的伦理道德的怀念。

3.特点是强调宗教和道德的作用,主张维护传统的家庭关系和伦理观念;对前工业社会的自然与社群生活带有怀恋之情,对现代工业社会给自然和传统造成的破坏持批评态度;也轻视人民大众,信仰不平等,崇尚秩序和权威。

1.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动荡和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为保守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契机,这时传统保守主义发展为新保守主义。1979年英国保守党人撒切尔夫人在下院中获胜,成为首相;1980年共和党人里根当选美国总统。这标志这新保守主义开始主导西方社会的政治舞台。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塞缪尔亨廷顿。

2.与保守自由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不同的是,新保守主义对福利国家和国家干预并非持完全的否定态度,而是希望改善现有的福利制度,反对过分的、膨胀的福利政策,比较重视政治特别是民主政治的作用。

3.继承了传统保守主义的观点,并且具有了一些新特点:1)形式更为多样,流

派更为众多。如经济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宗教保守主义。2)保守主义还存在较强的地域差异。3)反对对象主要是“福利国家”政策和文化自由化的政策。4)质疑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精神,即现代性。5)保守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宪政和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社会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反映,是作为资本主义文明的对立物而产生发展的。就起本质而言,它属于后资本主义范畴,是试图用社会调节和控制的方法实现社会公正,进步乃至人类解放的一种思想、运动以及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思想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首要的本质特征主张建立一个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第二,社会主义思想总体上总是客观上代表同时代的各贫苦劳动阶级的利益。第三,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消灭政治上的阶级特权和整个社会的解放。

第四,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设想中,本来意义上的国家将逐渐消亡。(未来的国家对人的政治统治只能逐渐淡化,而国家的生产职能则逐渐强化。

社会主义的思想流派:

也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是一种带有幻想的、不现实的社会改造的理论。空想社会主义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为诞生的标志,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时期也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2.第二个发展时期是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认识进入到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的批判等。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巴贝夫。

3.第三个发展时期是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也称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三大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19世纪40年代,它是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依据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出变革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是以《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在伦敦发表为表示,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由空想变为科学。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产生。

2.第二个阶段是在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指导下,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从思想认识走向了实践。

3.第三个阶段是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加深和发展了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正在实现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

“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它最初用以表明资产阶级民主

派在民主的旗帜下把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结合起来的主张。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

目前,国内学术界经常把“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两词作为指代西方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的思想体系的总称而互用,主要把社会民主主义作为民主社会主义的以前阶段。但是,两者在含以上是有着重大差别的:1.在“民主社会主义”中,“民主”是形容词,主体是“社会主义”,表明仍坚持“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的目标。在“社会民主主义”中,“社会”是形容词,主体“民主主义”,目标是赋予当前的“民主主义”制度以“社会”的内容。

2.从产生源头来看,“民主社会主义”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当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改良主义都曾经采用过这一名词。而“社会民主主义”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党国际法兰克福代表大会正式宣布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为目的,也表明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3.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彻底失败论一度盛行。1990年,东德统一社会党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并在基本纲领中表示,“民主社会主义”一词只有在确信不致被误解为“现实社会主义”时才有条件地予以使用,而在一般情况下,宁愿使用“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概念。

功利主义以人的感觉所表现出来的快乐作为判断行为合理与否的基本出发点,其着眼点在于:他认为社会具有其可观察性和度量的“功利函数”,这是由个

人的功利函数的总和来构成的。英国边沁是现代功利主义的第一个系统阐述者。

边沁认为,一项行为是否正当,在于它能否产生快乐,而不在于是否符合自然法的原则。边沁是这样概括功利原则的:“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

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他将快乐分为七大类并加以量化,把痛苦也进行量化,认为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个人以至社会的幸福总量。边沁认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虚构的,必须把它们表述为有关个人行为可计算的陈述才有意义。

密尔认为快乐不仅有量的差别,也有质的不同,理性的、道德情操的快乐比仅仅出于感官方面的快乐有更高的价值。他强调社会情感,强调功利主义所追求的社会全体的快乐、幸福与功利,人们在追求幸福时要平等地顾及一切人的利益。

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

义的机会主义思潮。修正主义是一个用来指责别人思想的词汇,任何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逼使它的敌人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在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人伯恩施坦公然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亦称“伯恩施坦主义”,他之后主要代表是考茨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旗帜,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同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修正主义的主要特征:

1.打的是社会主义的旗帜,走的是资本主义的路子。

2.在国际问题上,对帝国主义妥协退让,实行无原则的和平共处。

3.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现代修正主义的显著特征是推行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主张,不再提或模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实质是放任资产阶级思想对无产阶级的进攻。

4.在依靠谁的问题上,他们天天都说依靠人民,依靠工人阶级,实际上却天天都在改变其主人翁的地位,没收其已经到手的福利,并且使其沦为资本的雇佣奴隶。而其真正依靠的缺失党内外的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专政演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体主义政治理论。不过集权主义形式政府更多的可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极权主义具有集中权力的意涵,意味着社会秩序由政治权利或国家权力达成,私人空间被压缩到几乎不存在的状态,自由被减至最低限度。极权主义是由现代技术支撑的,而且还是由现代政治特有的意识形态嗜好而产生并合法化的。

3.极权主义与绝对统治:任何极权主义制度都是绝对统治的制度,但过来说就是,绝对统治只意味着任意使用权力,并不一定是极权统治。极权主义同绝对统治等各种独裁统治的不同在于,一切结束与国家,国家和社会的界限被取消,社会彻底的政治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于国家之外,并用高级技术提供的强制手段把权力推到极限,国家变成一个吞噬掉整个社会的庞大的政治

4.极权主义的特征:存在于某个意识形态,它规范生活的方方面面,勾勒出达到终极目标的手段,还要有一个唯一的群众性正当,以此动员人民的热情和支持。

美国的克林顿等人上台执政为代表,在欧美兴起了“第三条道路”的思潮。其根本点是要寻找一种介于自由放任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的中间道路,是对资本主义内部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扬弃。第三条道路主要内容为:在社会民主主义的基础上,肯定自由市场的价值,强调解除管制、地方分权和低税赋等政策。

2. 理论代表人物: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1)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实现权利和义务一致。在尊重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倡导建立共同体意识。2)确立能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新政治中心,寻求解决全球化问题。3)政

府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4)改革福利制度,重新定位国家。对福利制度改革采取折中主义态度,力争照顾各阶层利益。力图将消极的社会福利制度转变为积极的社会福利制度。5)界定新的民主国家。

3.作为社会民主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第三条道路”,其正宗来源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乃至空想社会主义,其直接来源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从根本上说是自由主义。本质上就是种新修正主义。吉登斯指出,这种思潮是现代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这三股政治思潮在新的历史和时代条件下的一种综合。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考试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复习题 1.阐述精神三变(尼采)理论的哲理。 答:尼采“精神三变”讲了三个关于骆驼、狮子、婴儿的故事。 (1)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他认为,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具有忍辱负重、意志强健有力、忍耐考验的特点;狮子,具有反抗的特征,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有着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特点。 (2)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在起步的人生过渡阶段,一定要有坚韧、朴实,像骆驼那样忍辱负重的精神;当人生步入到具有一定权力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辨证的运动,就应该转向婴儿的精神,创造一个完美的境界。 (3)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怎么对待毕业后的就业?要点:不易跳槽;把握“精神三变”的精神特点。(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2.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 答:(1)尼采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他说,人生就是一个过渡,像钟摆来回摆动;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因此人的一生中,苦难、痛苦是必然的。 (2)以为痛苦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3.何为“酒神精神”,请叙述“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异同。 答:(1)“酒神精神”出自古希腊神话。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人们无节制地狂欢乱饮的描写,通过融化个体生命,使生命的“小我”陶醉于宇宙的“大我”的境界之中。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15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15.1复习笔记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1.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 (1)在教育领域,20世纪20、30年代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受到抨击和冷落,代之而起的是复归于“教师为中心”的要素主义教育等新传统教育。 (2)20世纪50年代,这种教育价值又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对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压制而遭到抨击。 (3)现代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系统地阐明了他们的教育观点,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教育思潮。 2.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 (1)哲学基础 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以人性论、认识论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②现代人文主义者把存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这一观念作为核心内容,认为教育和培养儿童的目标就是促使人的潜能的实现。 ③现代人文主义者把丰富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发展整体的人不可或缺的因素,并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始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在方法论上,它经由存在主义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认为理解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抱任

何先入之见,把一切先入之见搁到一边,进入他的世界观,以他的观点来看他的周围世界。 (2)心理学基础 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意识经验,认为人具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不仅应从知觉角度去把握整体性,要致力于在教育中恢复整体的人的观念。 ②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遗传、体质以及各种存在本身的条件,但我们在反映及运用这些存在的条件时,仍有自由。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实现。 ③人文主义心理学还接受了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这一概念,但指出人的内在本质是善良的,至于各种本能需要的满足只会有利于生长;在教育上,应该让儿童体验到兴奋与喜悦,教育者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儿童的成长。 (二)现代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自我实现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是:(1)整体性,即个体不仅存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感觉诸方面达到内部的有机整体性,而且在协调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也达到了和谐一致。 (2)创造性。创造性并非为少数天才所独有,而是每个人生来就存在的特质或潜能,因此应该从人的内部去寻找创造性的源泉。创造性的个体具有创造性的态度与倾向,表现出享受新事物和变革乐趣的性格,以及灵活恰当地应付突变情境的能力。 2.课程设置——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倡“软课程”模式,主张: ①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重视学习者的需要,包括情感发展、认知满足、个人价值等内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想及其影响力是洪小南于200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采取了将宏观整体研究与微观案例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科学比较,回顾发展阶段的研究方法。 内容有效性 本书分析了当代西方的现代化和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等社会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了揭示其本质,分析其流变性并吸收其合理的成分。要纠正偏见,批判错误,影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洪小南,男,1963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市。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哲学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哲学副院长。协会,大连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政协委员。他们是安徽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5年)和哲学硕士(1991年),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0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5年至1996年),高级访问学者。哈佛大学(2002)。他们入选了教育部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新世纪亿元人才工程和辽宁省“四批”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

学术著作有:文化哲学发展趋势简介,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科学文化临时研究,临时科学文化前沿探索,哲学文化转向,文明城市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他获得了宝钢“优秀教师奖”和大连市优秀专家的荣誉称号。他享受大连市政府的特殊津贴。他在教学和科研成果方面赢得了十多个省和部级奖项。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改造主义教育 20 世纪30 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分化出来,到50 年代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初期有康茨和拉格,布拉梅尔德50 年代发表一系列著作后最后形成。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中,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2.要素主义教育 1938 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发起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60年代代表人物是科南特和里科弗。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空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中小学要强调双基(新三艺),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 3.永恒主义教育 20 世纪30 年代形成的一种提倡复古的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 (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4.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式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理论,20 世纪30 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二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 (1)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 (2)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3)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5.存在主义教育 存在主义是种把人的存在(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基本论点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存在着,通过他自己的自由选择而决定他的本质。德国博尔诺夫、美国尼勒应用它于教育理论形成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2012-12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王玉莉。 内容介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说流派纷呈,五花八门。王玉莉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介绍的十二种思潮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包括新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市场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本书依据翔实材料客观地论述了十二种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对每一种思潮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态度鲜明,期望能为青年学生和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适用于高等院校马克思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具有“潮水”般的流动性与有涨有落的阶段性。其形成有时是自发的,有时则是因思想家的推动或倡导。其性质和具体表现多种多样。要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既要考察该时期的社会心理的动向,也要研究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学派及其思想家。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的社会思潮,是时代必然性的产物,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还是法国古典时代掀起的悲剧运动狂风,以及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涌起的社会改革思潮,都与当时人们社会生活

条件相联系着,具有浓厚的时代精神。一个民族在一定的时代里,接受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常常反映了该民族的思想和理论水平。社会思潮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主张教育应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它对我国德育具有启示性意义:德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德育应注重方法创新;道德评价上应引导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环境.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当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是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为先导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深远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背景,也有广泛的社会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各国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在...... 首先,平等性原则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地位是平等的。人本主义教育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出发,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一个加工厂,而不能视为储藏室。为了发展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人本主义教育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让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人本主义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 其次,还要求受教育的对象、客体之间也是平等的。教师对学生应是平等的、公正的,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也符合学生的要求:孩子希望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当前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存在对好生偏爱,对困难生歧视的现象。只有对受教育的客体、对象平等对待,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人格尊严的平等,才能增强其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才能增强其受教育的效果,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二、开放性原则 教育主体具有开放性。对孩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是对孩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在对孩子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社会应密切合作,为孩子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方应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因此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应是开放的,不是学校一家之责。当前存在着家庭和社会教育相对滞后的现象,似乎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专利”,学生出了问题,受指责的只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开放性 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展示教育的人本性。 三、差异性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不仅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而且每个人的潜能是各具特色的。不论是发展的程度还是发展的方向均是如此。仅以创造性潜能力例,马斯洛就认为,第一流的汤甚至比第二流的画更具有创造性。正因为每个学生在实现自己的潜能方面,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和个性特征,所以,不存在任何时候对所有学生都适应的一成不变的教育程序或成就水平,因此学生间必然会存在差异,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未必不是一个好学生,一个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也未必就是一个坏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的教育往往缺乏一种针对性即未针对学生的内在差异,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判,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于自暴自弃,直至偏离人生的航线。 因而在德育教育中坚持人本精神,就必须为了克服传统德育教育“一刀切”的缺点,也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把它作为实施教育的依据。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本教育就是要求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科学的途径,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从而培养出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本主义教育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进而达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首先,它并未把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树为自己的敌人,而是力图把这两派心理学中有用的、有意义的以及可运用于人类的部分加以中肯的评价,并以这些部分作为继续前进的起点。正如马斯洛所说:“那么多人坚持认为不赞成弗洛伊德就是反对弗洛伊德,不赞成科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家利益论★★★ 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见表6-1) 表6-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见表6-2) 表6-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 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见表6-3) 表6-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

考点二:权力论★★★ 1.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见表6-4) 表6-4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

2.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见表6-5) 表6-5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 3.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见表6-6) 表6-6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

4.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权力的运用必须和国家利益相吻合。只有明确国家利益、正确判断国家利益,权力的运用才会而不会对国家利益有益。 (2)外交因素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外交的权力发挥不好会影响到国家的权力。 (3)国家的权力受到声誉和道德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名誉。 (4)权力的运用还受到国际和国内的社会条件所限制的。当一个国家在对其他的国家进行侵略和干涉的时候,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压力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权力。

考点三:冲突论★★ 1.冲突的概念 关于冲突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角度开始的,其基本含义包括: (1)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人或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认的人或群体,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人与自然的斗争。冲突的表现最初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的关系。 (3)冲突的形式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和不可解决的。 (4)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无论国际体系如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冲突都是存在的。人们不能指望消灭冲突,同时也不能没有冲突。 2.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见表6-7) 表6-7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笔记

第一章自由主义 1、什么是自由,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哪些? 答:自由是指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负责,自我实现,不受强制。 ①自由至上,权利神圣:自由和权利容易受到他人、本国政府和他国侵犯。因此应受到自我保护、政府保护和法律保护。 ②有限政府原则:为防止政府超越保护人权的职能,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 ③法治原则:限制政府权力的主要方法,就是政府必须以正式公布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进行统治,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进行统治。 ④代议制原则:法律的制定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的议会来承担。 ⑤分权原则:为了实现法治,保障人权,防止权力滥用,国家权力应该分开,由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 ⑥人民同意原则:政治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政府的建立和变更都应该得到人民的同意。 ⑦人权原则⑧政教分离原则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古典自由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 3、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其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主要有哪些? 答:兴起:19世纪末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发展,古典自由主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最终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理论基础:格林的积极自由理论;韦尔的新个人主义;杜威的积极自由主张。 政策主张: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 ②扩大政府权力③建设福利国家④进行财富再分配 ⑤扩大直接民主⑥提倡社会公平 4、保守主义是如何兴起的,有什么特点? 答:兴起: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政治动荡,出现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对政府的其他抗议活动,70年代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峻的现实引起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怀疑和批评,形成新保守主义。 特点:①保守主义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对崇拜理性和滥用理性的现象进行批评。他们既强调理性的限度和经验知识的重要,又重视历史传统的作用和社会的自发演化性质。 ②保守自由主义者强调校级自由,批评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消极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或不受制于他人专断意志的自由。 ③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经济上,保守主义者揭示政府的失灵和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他们集中批判政府干预导致的政府超载、官僚主义、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对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哲学上,他们主要批判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为自由市场秩序提供了新的哲学论证。 ④保守主义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主张恢复间接民主,提倡能人统治或专辑治国论。 5、旧个人主义与新个人主义有何区别? 答:旧个人主义: ①个人是单一的、最封闭的存在,是原子个人。 ②所有权理论:个人是他自己身体和能力的所有者,他所创造的价值被视为身体所有权的延伸。 ③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不存在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利益。 ④只有个人才能对自己负责,不存在集体的或社会制度的责任。 新个人主义: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透过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看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实质 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三个方面,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关键字: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价值观;当代西方思潮;人本主义 1.引言 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在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实质进行探索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或者说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向着成熟的学术理论发展,向着普遍的社会心理发展,渗透和沉淀,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思潮具有6大特点 (1)历史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2)区域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 (3)群体性。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 (4)功利性。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 (5)变异性。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当现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一致时,其思潮就能保持、维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刺激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整,迫使意识形态升级换代,以新的面目出现。 (6)症候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社会现实基础、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影响力。 2. 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对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及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简介

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简介 理学院张兵 1091110202 在活生生的希望和恐惧面前,不确定充满痛苦,但是如果我们不愿依赖安慰人心的神话故事生活,那么就必须忍受······告诉人们离开确定性如何生活,又不因怀疑而寸步难行,在我们的时代可能是哲学为那些研究它的人可做的主要贡献了. ——波特兰·罗素现代西方哲学泛指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的传统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顶峰,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体系,但这一庞大体系在黑格尔去世之后不久便崩溃了,这也标志者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从此西方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现代哲学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按其本质特征可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按阶段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两大思潮的形成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是两大思潮对立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两大思潮则开始出现合流的趋势。 两大对立思潮的形成 科学主义思潮最早产生于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主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经历了从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转向贝克莱的主观经验主义,有转化为休谟的不可知论的演进过程.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就是休谟不可知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早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包括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以及批判实在论。 实证主义就广义而言,即对于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求知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辩,都可称为实证主义.狭义而言,则是指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哲学,认为对现实之认识只有靠特定科学及对寻常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亦名经验批评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19世马赫主义,“” 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其他国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把实证主义进一步物理学化,吸收假设主义的把一切科学理论归结为假设的观点,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论文摘要:当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急剧变动及当代西方思潮的涌入导致了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由于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国际社会,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其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提高我们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全球化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概况 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其实质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学术文化观点和实践在社会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间相互制约的总和或总体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它派系庞杂、学说众多,首先就学科领域而言,社会思潮可表现为政治思潮、经济思潮、文化思潮、哲学思潮等。具体到各个领域,诸如政治自由主义、政治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属于政治思潮;诸如经济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货币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属于经济思潮;诸如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抽象主义等属于文化思潮;诸如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属于哲学思潮。当然这种区分也只是大致性的并非绝对化的,有些社会思潮同时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像全球化思潮既包括经济全球化,也包含了文化全球化,同时又涉及一系列政治问题。各种思潮内部还存在许多派别,这些派别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理论体系,而且又都有其符合社会心理的情感内容,在社会的某一层面占有一席之地,在各自领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而言之,这些思潮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因而又有如下共同的特性。 第一,非理性主义色彩浓厚。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l9世纪末2O世纪初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流派——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引发出以无意识、泛性论等非理性的“欲”为主要特征的弗洛依德主义,以及以个人的情绪体验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影响到以社会批判为核心,鼓吹“爱欲解放”论的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影响又从哲学波及到众多其他领域、文化形态史观、宗教社会等也有浓厚的非理性倾向。 第二,相对主义的流行。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哲学上的相对主义是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主义哲学开始的。以晚年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和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新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 第三,人本主义倾向明显。西方社会人性异化的事实乃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普遍关注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给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人性的解放等等“属人的问题”以合理的说明。在现象学、存在主义、人格主义和哲学人类学等人本主义流派看来,思想家们不应关注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成果,而应力图关心现代人的困境、痛苦、恐惧和迷惘的现实。 第四,注重全球问题,关注人类未来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以世界新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它既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前景,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许多全球性问题。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在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中产生了未来主义。未来主义从全球角度探究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并探讨新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体现了理论的超前性、预测性。 如果说,在农业社会里,人们总是着眼于传统的历史经验,工业化社会里,人们总是注重现实的实践活动和利益得失,那么,在步人信息化社会时,人们更注重从现实中把握未来,从未来规则中发展现实。 二、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的影响 社会思潮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已经深深地融人国际社会,庞杂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起了消极作用。例如,存在主义思潮在我国的流传,曾导致不少人不恰当地强调个人自由,反对社会制约。这种思潮也就一度成为“自我设计”、“自我造就”的理论基础。在我国80年代的“弗洛伊德热”中,精神分析学说的某些观点曾成为一些人丢弃社会道德理想,把自我与社会对立起来的理论依据。它早在上世纪2O—3O年代就传人我国,80年代又会同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我国广泛流传,以至继“萨特热”、“弗洛伊德热”之后,又形成一股“尼采热”。尼采及其先驱叔本华的某些观点曾成为我国一度蔓延的悲观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心态的理论依据之一。在前些年出现的中西文化比较热潮中,有些人受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影响,无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精华,导致文化虚无主义的出现。所以,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社会的稳定,我们必须对西方社会思潮进行正确地引导,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合理地传播,做到批判与借鉴有机结合。 首先,应当追踪有关思潮,特别注意在改革开放环境下西方思潮的冲击,深人分析和评判其本质。事实表明,社会思潮是动态的,常常可以跨越地界、国界,跨越世纪,影响极大。特别要明确的是,对我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的许多西方思潮,尽管它们在产生之时对其社会环境而言或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西方社会制度与我国社会制度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流向我国以后则往往变成祸水。况且,有些进入我国的社会思潮本来在当今的西方社会已不再时髦。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盲目追随,除了给人的思想造成混乱之外,别无他用。这方面的教训是相当深刻的,我们应当认真吸取。以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情况为例,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社会文化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本来,如果及早有意识地分析研究可能由之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后发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必然被大大限制,甚至未必能形成气候。应当承认,当时介绍和出版的大量哲学、政治、经济和文艺方法有影响的思潮,对于刚刚步人改革开放时期的人们来说,有开阔眼界、促进学术的作用。其中的某些观点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即使如此,其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矛盾反应的本性也并没有改变,仍然不能掩盖其很大的消极作用。可惜的是,长期封闭导致的信息饥渴使人们疏于分析和防范,忽视了中国的背景和特点,对帝国主义推行其价值观的意图即和平演变的阴谋没有足够的分析。结果,西方思潮很快便在中国泛滥成灾。于是,许多人人生观倾斜,价值观缺失,道德观沦丧。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也是我们在分析思潮时必须记取的。

考研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考研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考点总结 Ⅰ.历年真题 1.简答题: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观点。 2.简答题: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3.简答题: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其影响。 4.简答题:存在主义教育。 5.辨析题:现代教育学思潮中的要素主义教育学认为“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6.论述题:论述人本化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价。 Ⅱ.考点详解 20世纪下半叶,教育思潮呈现多样化趋势。 反对进步运动的教育思潮 一、改造主义教育(从进步教育运动分化发展而来的) 1.代表人物:康次、拉格、布拉梅尔德 2.主要观点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精神。 (3)行为科学是教育工作的指导。 (4)教学中心:社会问题。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重,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5)教师要进行民主、劝说的教育。 3.影响和评价 (1)具有折中主义性质的思想:既批判继承实用主义教育,又吸收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2)理论空泛,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在美国教育实践中的影响不大,20世纪60年代后受到冷落和批评。 新传统教育思潮: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二、要素主义教育 1.代表人物:巴格莱、科南特和里科弗、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2.主要观念 (1)把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 (2)教育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5)强调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3.影响和评价 (1)要素主义教育针对美国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寻求解决问题和克服弊病的出路,影响着国家教育政策。(2)但忽视学生的兴趣、个别差异,片面强调系统性的知识

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教学大纲

《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41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贺炳团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到哲学、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给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宏观的理论背景,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和时代性。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首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代表性人物及重要观点; 其次,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在当代西方社会及世界各国的地位和影响有清楚的了解和明确的认识; 再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评价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最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正确认识西方社会。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它和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有密切的联系,是对这几门学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综合,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4.教学时数分配:32 5.教材与参考书目: (一)教材: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段忠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二)参考资料: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黄家瑶等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6.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7.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未来主义(6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未来主义的兴起; 理解生态学派的可持续发展主张; 掌握社会历史学派的趋同论思想; 【知识点】 未来学科技决定论系统动力学生态学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零增长理论无限增长理论 【本章重点】社会历史学派

西方社会思潮与中国社会思潮分析

西方社会思潮与中国社会思潮分析 学院:物理学院专业:凝聚态物理姓名:朱凯学号:2013321026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同时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我国社会思潮的进行思考,最后分析如何才能正确的处理我国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关键词:资产阶级价值观西方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思潮 一引言 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并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通过对资产阶级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思潮的分析,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进行思考,来明确如何才能正确的处理我国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二资产阶级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思潮 1 资产阶级价值观 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 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虚伪性、唯心性和欺骗性。 胡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如同资本主义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进步性一样,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进步性,而且首先是因为具有进步性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时,也正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大胆地采用了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作为核心价值观。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人民宪章》,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口号。这种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新价值观,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追求,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发挥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概括起来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优长主要表现为: (1)反对了宗教的神性至上而提倡人性至上(高扬人性);

资产阶级价值观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资产阶级价值观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资产阶级是根据一些西方经济学思想学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阶级划分当中的富有阶级之一;在马克思主义里,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拥有生产工具的阶级,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例如,劳工自然都希望薪资能够越高越好,然而资本家却希望薪资能够越越低越好。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用语中,资产阶级是指那些控制了公司机构的人,控制的方法有透过对公司大多数股份的掌握、选择权、信托、基金、中介或关于市场业务的公开发言。因此“资本家”是指财富主要透过投资得来的人,而他们不需要工作以求生。在现代非马克思主义的中文用法里,资产阶级和普罗大众时常被用来指称富人与穷人,而不一定是指拥有或不拥有生产工具的人[1]。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2]。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因此,价值观是指主体对自身及外界事物的价值定位。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指用以区分好与坏的标准,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衡量进行衡量和评价的,这些标准都可以称为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第二,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要素主义,又称为本质主义、精粹主义或者精华主义。要素主义教育思潮是西方近代最主要的教育思潮或者流派之一,因其对社会危机持保守主义建议,对新观念、新变化采取慎重检讨的态度,并对既成观念采取坚守和赞誉的态势,又被大多数人称为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处在“理解当代社会现象,都必须围绕后现代性这个中心问题”的时代,重新评估这种“保守”的思潮,源于对它所处的社会背景的理解以及它对今天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认可。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历程: 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20世纪30年代“发生发展期”。“要素主义”最早由德米亚西克维奇在1935年提出,他把那些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为教育之首要职责的人们称为“要素主义者”,巴格莱是美国要素主义者的首脑人物和主要代言人。1938年,德米阿什亚西克维奇与巴格莱等教育家一起在大西洋城建立了“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并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阐述了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这篇纲领列举了当时美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并指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谴责进步主义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活动,而放弃训练、努力和工作的做法是导致美国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批评一针见血,且正好吻合了当时的时局,给了处于混乱中的美国开了一张教育处方,开创了要素主义思潮在美国教育史上的一页。随后协会的主要刊物《学校与社会》也随之创刊,这种教育思潮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50到60年代“复兴期”。随着巴格莱的逝世,要素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逐步趋于平静。但是世界“冷战”时代的来临,尤其是1957年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消息又给了它以新的春天。美国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给了教育界很大的震动,国内对进步主义的批评更趋激烈。人们比较普遍地认为,美国的教育失去了方向,而且也忽视了对儿童进行社会智力遗产的传递。这个时期的要素主义宣称,应该让人们精通社会遗产和价值,他们认为美国的教育不懂得民主社会教育的真正性质,因而造成了没有文化的一代,这一代人不仅在智力方面没有得到发展,而且不能忠于所谓的民主理想。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_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读书笔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当代西方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中的主流思潮,它从各主流思潮产生的背景开始探讨,随后简要得概述了各种主流思潮的发展历程,以及各思潮的领袖人物和代表思想家得主要观点,然后论述了各种思潮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力,而尤为重要的是作者站在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对各种思潮进行了批判和总结,吸取其中的合理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思想多元化提供参考。 为了详尽的说明西方的政治思潮得理论,作者首先从西方主流思潮的灵魂——基本理念出发。因为在西方政治生活中流行的各种主流思潮,虽然有种种不同的具体主张,但是贯穿其中的基本理念却是相同的。把握住它的基本理念,要想理解它的思想就容易多了。 在该书中,作者列举了和详细介绍了三种基本理念: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理性法制观。这三种思想可以说是西方政治思想的精髓,各种政治思想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它们是当代西方各种主流思想的活的灵魂。 有了思想,要想成为现实和指导实践,必需有承载它的东西。因此作者接下来就阐述了主流思潮的载体:基本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议制民主。它是一种由人民选出代表(议员和公职人员)执掌国家的权力的民主制度,现在西方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实行得代议制民主。 最后,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探讨各种主流思潮的背景、发展、影响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些主流思潮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非主流的左翼思潮,包括社群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民主激进主义,无政府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最后还简要介绍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非主流的另类思潮:女权主义和生态主义。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及其丰富和思想政治界的异常活跃。而且,从这些政治思潮中也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和引发我们的思考。 世界上有两种影响较大的国家起源学说,一种就是马克思的阶级起源说。另一种就是社会契约论。马克思的阶级起源说可以说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得本质着手,认为国家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社会契约论从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出发来讨论国家起源的。契约是指市场主体之间经过平等的自由协商订立的,本质是自愿协作和自由合意,一经订立就具有约束力,受法律保护。 社会契约论是一种用市场交易关系来解释政府的起源及其体制的合法性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国家不是神造的,国家应该按人的理想,知识来设计,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