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欧洲政治经济

高中历史欧洲政治经济

高中历史欧洲政治经济
高中历史欧洲政治经济

第8 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原则一: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原则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原则二:内阁意见统一原则逐步发展成内阁的集体负责制

原则三: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原则四:1如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要么下台;

2要么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一次权力转移:立法权:国王议会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形成。

第二次权力转移:行政权:国王内阁

一条明线:渐进的制度创新

两条暗线:权力的不断下移;法律保障的不断完善

三幕大戏:

传统奠基民主——《大宪章》限制王权,议会形成(1215)

法律确立民主——【光荣革命1688】《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689)

分权巩固民主——责任内阁制的发展(1721)、两党制的发展(1832)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新体制确立

1、背景

(1)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2)独立战争结束,松散的邦联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利益与主权。(3)面临加强中央集权与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

(4)欧洲启蒙思想----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

(5)费城制宪会议召开

根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和

总统制共和政体,即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

(1)性质: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作用:政治上: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经济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典型示范作用。(3)不足:人权;种族歧视

二、联邦制的巩固

1.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美国内战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缺工业原料;缺销售市场;缺自由劳动力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输出棉花、工业原料;输出工业品;占有大量劳动力

矛盾:奴隶制存废问题;州权主义活跃

2.联邦制的进一步巩固:通过修订宪法,废除奴隶制,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三.两党制

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妇女、少数民族低收入阶层、老年人

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西部农场主男人、白人、高收入阶层、年轻人

——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度,本质均为分权制衡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一、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制

原因

1.内因: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2.外因: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

1.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发展。

2.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和人民渴望统一。

3.外力影响:法国大革命。

4.普鲁士的优势和实力(经济、政治、军事、统治阶级)。

5.俾斯麦个人。

一、背景:实现统一

二、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三、评价:1 客观进步2局限

(二)法兰西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一.共和历程

初创共和1792

曲折共和1792--1870

确立共和1875

二.共和的巩固

三.深远影响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一〉条件:

1、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基本矛盾进一步暴露,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2、阶级: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发展。

3、思想:德国古典哲学、英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来源。

4、个人:马恩努力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二〉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性质: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宣言

B、内容:

1、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4、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核心内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三>意义: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指导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3、对人类社会进程影响深远(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等。(2、3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三次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1834年。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1844年

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失败的共同原因:没有革命的理论的指导。

生产社会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工人处境恶化

工业革命引起的深刻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关系的变革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积极方面:

1、认识到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2、对未来的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消极方面:

1、只主张对社会财富进行公正分配。

2、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承认阶级斗争。

3、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圣西门法实行实业制度

傅立叶法建立合作组织“法郎吉”

欧文英建立合作组织“新和谐公社”

二、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1871.3.18至5.28)

1、性质:新型的工人政权。无产阶级政权

2、原因:民族矛盾:普鲁士的入侵。

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妄图解散国民自卫军武装。

3、偶然性:普法后的矛盾激化,非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引发

4、失败原因:反动势力的强大

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

军事领导失误

军事力量弱,空有热情,无统一和科学的领导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所要求的程度,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

5、经验:暴力革命原则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6、教训:领导孤军战略

7、启示:1、无产阶级必须彻底消灭资产阶级力量;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要建立广泛同盟军;要有成熟的马

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2、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尚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3、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8、意义:1.是一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2.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典范;

3.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

第19 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历史背景:

1.客观:经济基础: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条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一战影响:一战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2.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强

领导核心:成熟的布尔什维克

群众基础:巩固的工农联盟

指导思想:列宁主义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

1、二月革命临时资产阶级政府(主要政权)

工兵代表苏维埃

1917年爆发,推翻了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和平过渡)

3、七月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过渡失败,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暴力胜利,社会主义革命)

标志: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大会人民委员会

巩固:政治:普建苏维埃

经济:《土地法令》

外交:《和平法令》

军事:义务兵役制

特点:1.革命阶段: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并存且紧密相连。

2.革命道路:中心城市起义迅速向农村扩展。

3.革命方式: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并存,最后以暴力革命取胜。

4.革命首发条件:打破了马克思论断,在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成功。

5.革命领导:成熟政党的领导(与巴黎公社相比)

意义:1、对俄国短时期内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走向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2、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新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3、对人类历史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4、对社会主义运动成功的实现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俄国国名变化:

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1917 .11前1918 1922 1991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

2.由理论到实践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成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形势:①国际: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②国内: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形势。

2、目的:①保证战争胜利,巩固政权;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度

3、主要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售国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贸易: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有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制度: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4、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与行政命令的办法

5、评价:

①积极:在特殊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②消极:超出了战时限度,超越了苏俄的生产力水平,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苏维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探索是失败的。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

1、背景

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的破坏工人农民不满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阶级敌人趁机叛乱

2、目的:①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②从苏俄国情出发重新探索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

3、内容:

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替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粮食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关系到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

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4、特点:

①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

②所有制和分配: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部分地恢复和利用资本主义。

5、评价:

①直接结果: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25年苏俄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工农联盟得到巩固,苏维埃政权得以稳固;

②理论认识: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具体国情出发,找到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

1、原因:

①外部帝国主义包围威胁,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苏联要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可供借鉴;③俄国社会政治传统;④斯大林个人因素。

2、确立:

1924年—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确立。

3、表现:

①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管理手段:排斥市场手段,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成就:

1.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苏联从农业国转化成工业国。

2.“二五”计划后,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5、评价:

积极:①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②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基础

消极:①经济建设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二战后逐渐僵化,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沿用,称为“斯大林体制”

③成为二战后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6、经验教训:①从国情出发,按规律办事;②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③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要协调发展;④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

2.内容:工业:下放企业管理权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力;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农业: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牲畜;开垦荒地,开展玉米种植运动;卖拖拉机等农机给集体农庄。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4、失败原因:理论无创新;脱离实际;政策不连贯;反复无常

根本: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原因: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内容: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3、效果: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

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改革失败。

4、失败原因:(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纠正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混乱

2.内容:1)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2)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①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者;②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③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④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3.评价(失败原因):1)“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2)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不佳。

3)国家名义上取消了指令性指标,代之以严格的间接控制,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4)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政局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四、总结

1.异同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4结果都失败了

异:1 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2 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3 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后者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2.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3)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革适应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精心整理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迁 ·秦:实行三公九卿制(独相) ·唐:实行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众相) ·明: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废相) 政治: 明清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明:内阁制度 1. 2.措施: 1600年的宰 a b 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c:职责: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 d:评价: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强化了皇权,不得妄提建议

e:实质:内阁实质上仍皇权的组成部分 3.影响: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体制趋于极端 清: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制约皇权: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制度,设置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另有源于满足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成员大多为手握兵权的满足王公贵族。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 2.过程: 但实际作用有限 同虚设 3. 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4.实质: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5.影响: ①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边疆的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东北: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同意和谈。随后,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2. 政 3. 于西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4.东南: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在台湾的郑氏政权成为割据势力。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意义:巩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边防;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开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内地的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

欧洲各国经济情况

匈牙利 2012年匈牙利经济运行情况 对外贸易微幅增长。1-11月,匈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425亿欧元,同比增长0.8%。其中,出口747亿欧元,增长0.8%;进口679亿欧元,增长0.9%。 匈牙利吸收外资情况 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素质较高,且成本相对低廉,是中东欧地区重要的外商投资目的地。截至2011年末,匈累计吸收外资844亿美元,在该地区列第三位,仅次于波兰和捷克。 欧洲国家为匈主要外资来源地,占全部吸收外资的80.7%。前五大外资来源地依次为德国、荷兰、奥地利、卢森堡、法国,分别占全部吸收外资的29.7%、17.7%、12.1%、6.5%和4.7%。美国为匈在欧洲以外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占3.5%。 制造业吸收外资占全部吸收外资的14.9%,主要行业包括汽车、电子、制药、食品、石化等;服务业吸收外资占76.8%,主要行业有批发零售、金融、信息通讯、房地产等。其他吸收外资领域主要包括电气暖供应业、建筑业及农业,分别占3.5%、1.5%和0.6%。 目前,匈共有约3万家外资企业,汽车业知名企业有奥迪、铃木、奔驰、欧宝等;电子业知名企业有通用电气、三星、飞利浦、西门子、博世等;制药业知名企业有赛诺菲-安万特、葛兰素史克等;零售业知名企业有特易购、麦德龙、欧尚等;金融业知名企业有联合信贷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安联保险等。

欧盟发布秋季报告预测匈牙利经济将缓慢复苏 2013-11-06 17:39 11月5日,欧盟发布秋季报告,预测欧盟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增长年率分别为0、1.4%和1.9%,欧元区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增长年率分别为-0.4%、1.1%和1.7%。这预示着欧盟经济可望实现缓慢复苏。 欧盟预测匈牙利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增长年率分别为0.7%、1.8%和2.1%;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9%、3.0%和2.7%;2013年债务占GDP的比重为81%,2014年和2015年将累计降低1.5个百分点。 今年1-8月匈牙利外贸总额达1025欧元 2013-11-04 18:46 据匈牙利中央统计局近日发布,今年1-8月匈进出口总额达1025.06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略增1%。其中出口535.37亿欧元,进口489.69亿欧元,同比分别增长0.9%和1.1% 2013年1-9月中匈贸易额64亿美元 2013-10-23 15:37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1-9月,中匈贸易额累计64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中国向匈出口44亿美元,同比增长6.6%;中国自匈进口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IMF预测2013年匈牙利经济将增长0.2% 2013-10-10 22:0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受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影响,匈牙利经济2013年将增长0.2%,2014年将增长1.3%,低

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10.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 课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课型:新授课 班级: 时间: 教学目标: 1.列举不同时代的思想道德模范,理解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特征及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 2.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以及基本要求。 3.明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4.掌握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阐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教学重点: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以及基本要求 明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名言警句导入:课件展示:名言警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师设疑:从这些名言警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这些古今名人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导入新课:透过这些名言警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物所具有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内容。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学生活动:畅谈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道德典范的图片:如:雷锋、任长霞、郭明义、孔繁森…… 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畅所欲言 师生共同总结道德典范的共同点: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巨大的贡献。 1、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1)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 (2)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多媒体展示岳飞等历史上的道德典范的图片和当代道德典范图片 师结合图片设疑:历史上道德典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范有没有不同的地方?说明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们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师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师过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1)核心: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2)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 师过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多媒体展示材料: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

2020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2020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考点48雅尔塔体制 ①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 (3)措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①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 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考点52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过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 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 ★考点53迅速崛起的日本 (1)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 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2)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 ①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高中政治经济文化混搭)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外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 221 年) 尧舜禹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 时期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 (夏 BC2070-BC1600 )夏朝 夏朝禹传启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官制) 商 BC1600-BC1046 年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神权和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原始瓷器出现 甲骨文成熟 职业商人出现,使用贝币。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主要是礼器和兵器。 西周(公元前1046 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建都镐京(近陕西西安)。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土地制度 :井田制,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实行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实质国王私有。 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官营)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8—前 6 世纪希腊城邦出现,它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 东周 (BC770-BC256)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摇篮。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小农经济和封建经济出现。私 商出现,家庭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三者并存。 春秋( BC770— BC476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王室 年)衰微,王命不行,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田私田都按亩纳税,事实上承认公元前 6 世纪初( BC59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了土地私有。年) 春秋时期孔子( BC551-BC479 )创立儒家学派,第一部诗歌总公元前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 BC770-BC476 )集《诗经》,现实主义诗歌源头。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公元前509 年—公元前公民法 战国(BC47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时期 3 世纪中叶 BC221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公元前 6 世纪末( BC506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 356 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年) 封建土地私有制。废分封行郡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公元前 5 世纪——公元古腊、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 政治。军功授爵是官僚政治的体现,打破了世官制。前2世纪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改革 商”政策。(BC443-BC429 ) 战国时期屈原(楚辞《离骚》)公元前5—前 4 世纪欧洲人文主义滥觞 司南(指南针)出现(BC450-BC400)智者运动(代表普罗塔格拉)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BC256 年),使四(BC469-BC399 )苏格拉底 川岷江流域成为天府之国。(BC472-BC347 )柏拉图 郑国在秦国关中地区修建郑国渠,使关中沃野千里。(BC384-BC322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449 年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 文法 公元前300 年左右斯多亚学派 秦汉(公元前221—220 年)秦朝(BC221-BC206)西汉( BC202-BC9 )王莽改新( 9-25)东汉( 25-220) 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BC3 世纪中叶——罗马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内一切自由民。(秦朝 BC221-BC206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帝国时期 秦朝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制度)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 修驰道。 焚书坑儒,儒家低潮。法家正统,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 西汉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初实行黄老思想,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经济文化综合)8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高中版) 中国外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夏起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商甲骨文成熟 公元前1049年西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出现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嫡长 子继承制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财产 西周实行井田制 金文 公元前6世纪初 公元前5世纪 克利斯提尼改革:部落陶片伯利克里改革: 工资津贴 公元前770年东周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 封制和宗法制早到破坏 公元前5~前4世纪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思想力教育 柏拉图:独立思考 亚里士多德:人类最高级逻辑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孔子:仁德礼私学《六经》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 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辩证法 韩非子:法治变革集权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诗经》:四言重章叠句 屈原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春秋末期人们开始铁器牛耕 垄作制:开垄沟当时最先进 战国时期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积:保小农经济,维稳 消:阻工商业,明清落后世界 司南 秦汉(公元前221~220)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郡县制 篆书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 赵过推广耦犁:耧车二牛抬杠 出现了代田法:休耕轮作 隶书 西汉推恩令内朝外朝制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

学成为正统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排比华丽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九章算术》 青瓷 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魏晋南北朝(220~589) 北魏实行均田制:为阻止土地兼并 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商甲-周金-秦篆-汉隶-魏楷行草 东晋《兰亭序》《洛神赋图》 南北朝使用灌钢法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翻车:人力引水灌 白瓷 民营手工业受到摧残 474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 隋唐(581~907)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出现了曲辕犁:改变深浅创制了 筒车:水力自动引水 隋朝三教合一 隋炀帝科举制形成800年查理曼帝国建立 唐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 形成843年查理曼帝国形成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封建国家 唐诗歌:李杜白王岑孟陈 雕版印刷术 南青北白 柜坊飞钱 5世纪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 书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 旭怀素 西欧文化发展受到封建神学钳制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宋朝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打破坊市界限,早市夜市草市 高转筒车:低水引高处 五大名窑 火药用于军事 北宋理学兴起: 二程:格物致知人伦天理 朱熹:三纲五常灭人欲《四书》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宋词:苏轼李清照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陆九渊创立心学:心即理反省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和法制建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和法制建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和法制建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世界政治与经济关系》选择题

单选题 ( C )年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同一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C.1985 ( A )是研究国际问题的最高层次,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特点。 ( A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国际战略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 )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集团的成立。 B. 经互会 (C )为现代战争的根源。 C、帝国主义 (B )年日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上超过了英、法,成为西方世界中仅次于美、德的第三大经济国家。 B、1967 (C )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至60年代日本外交的一大特色。这一口号最早见于1957年日本首次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 C、经济外交 ( D )是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冷战”开始的标志,也确立了对其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态度和政策。 D.杜鲁门主义 1648年(C)和会是以政府间讨论的方式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第一次尝试,同时它也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的产生。C.威斯特伐利亚 1848年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 B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第一部纲领性的著作。 B.《共产党宣言》 1945年远东军事法庭审判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39名甲级战犯,最终有( C )名被处以绞刑。 C.7 1946年,裕仁天皇发表了(),宣称自己不是生的化身,不能代表神治理日本。 人格宣言 1950年2月,中国同苏联签订了( C ),标志着中苏关系开始走向联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周恩来在同( B )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印度 “19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B )。 B.从权威政治向大众政治转变 1961年,宇航员(B )乘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太空飞行。 B、加加林 1965年4月,西欧六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实行合并,统称( A )。 A.欧洲共同体 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当时被人们称作( B )的改革。

世界政治与经济

论述题(每题11分,1题,共11分) 1联系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的史实,试析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改 革思路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的原因 3主权国家 4两极格局 5简述西方国家民主制的主要原则。 6国际金融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A.70 年代 B.80 年代 C.战后初期 D. 60 年代 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A. 新干涉主义 B.民族分裂主义 C.极端主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 A.关税同盟 B.地区经济论坛

C.超国家一体化组织 D.自由贸易区 4.近年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 ) A.对立关系 B.军事集团关系 C.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 D.结盟关系 5.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6.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于( ) A.尼克松政府时期 B.克林顿政府时期 C.约翰逊政府时期 D.肯尼迪政府时期 7.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无联系,平行发展 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

C.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相互对立的 D.无矛盾,完全一致 8.跨国公司的实质是( ) A.最大限度地追逐巨额垄断利润 B.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和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特殊主体 C.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济活动的公司或企业 D.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垄断组织 9.标志着中国完成了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是 2001 年 9 月 13 日中国与( ) A.日本达成双边协议 B.印度达成双边协议 C.美国达成双边协议 D.墨西哥达成双边协议 10. 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 C. 总体趋势缓和,但动荡因素很多 D.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11.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战略是( ) A.解放战略 B.遏制战略

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的关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相反,上层建筑一经建立起来,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大的反作用。这一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巩固和发

高中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同一阶段政治经济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复习指导】 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学习政治文明史,要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理清线索,把握概念,如郡县制与分封制等;这样;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观念,如中国古代韩非和董仲舒的君主专制理论等;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进行比较;注意联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 学习物质文明史,要化繁为简、理清思路;注重归纳,总结规律;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热点的联系等;运用发展生产力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注重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文明精神史,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以天文、历法、科技、教育、医学、史学等栏目为经,以时间顺序为纬,梳理知识点;注意总结规律,尤其要注意中国发达的古代科技不能够顺利转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内容总结】 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①政治上: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②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③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阶段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知识梳理】 1、政治上: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①最高统治权利继承秩序确立和初步完善。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制度臻与完善。②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商实行的内外服制度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运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中央与地方,扩大了统治区域。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黑暗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虽然期间走了不少弯路,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那以后的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支柱:政治、经济、文化,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使我国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对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系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必然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就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是一种基层自治和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广泛而深刻的实践。要保证这些制度,就需要发挥法律的作用,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和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既要有社会主义特征又要兼顾中国特色,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又不同于以往社会主义国家僵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确定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的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在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及宏观调控上具有自身的特征。其中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部分和集体体成分。公

高中政治示范课优质课录像

高中政治示范课优质课录像 [作者:shulihua 来源:书利华教育网点击数:302 更新时间:2012-12-24 ] 【字体:】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整节课例_高中历史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正确对待金钱--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用工荒”与“就业难”(专题复习)--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节课例(1)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父爱母爱进行时高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高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认识论”板块知识复习》研究课_张老师 高三政治优质课视频《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李老师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价值导向》中实学校齐丽晶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分配制度》13中学杨絮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美国的两党制》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73中学杜微 高中政治优质课观摩视频实录《2010年高考样卷分析》刘老师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清远梁丽勤_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清远梁丽勤_2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茂名高天珍_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茂名高天珍_2 0007高二政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说课比赛视频 a1276高中政治视频《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a1239新课标高中政治优质示范课《高二政治_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实录与评说(1) h2834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面对经济全球化》刘老师 h2828高中政治优质课展示《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合肥幼儿师范卫老师 h2900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李老师 h2829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h2901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h2832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虚拟情境的探究》 h2902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周老师 h2903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h2904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必修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g0447高二政治优质示范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_沈雪春 h2906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国家财政》孟炳忠 h2905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传统文化的继承》 h2907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价格变动的影响》 h2908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市场配置资源》朱晓敏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与社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高三政治组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学习重点、难点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 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三、知识链接 1、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什么是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四、学习过程 不会填或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自主学习部分书要详读。 合作探究一: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小组讨论展示) 【情景探究】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VS“圣妖煎” ?本书所讲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文化(即文明),也不是狭义的文化(即文化程度),而主要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它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包括非意识形 人类特有的现象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态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 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作用对社会影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友情提示:理解文化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壱,政治、经济、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第二,人类是文化的主体。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 阶段特征 主干知识排查 一、经济: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概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活动以掠夺财富为主要表现形式。 2.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 ③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⑤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⑥造船、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的进步。 (2)过程 ①迪亚士:1487年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②哥伦布:1492年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发现了美洲大陆。 ③达·伽马:1497—1498年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④麦哲伦船队: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影响 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但大量白银流入亚洲,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③人类由此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2)英国:通过海盗式掠夺、殖民战争、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等方式,逐步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影响 ①对西欧: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技术革命的到来。

第7讲 近代世界通史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二近代世界通史 第7讲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 【预习要求】前25分钟结合教材记忆预习问题,课堂探究案上课时做。 【高频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英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课前预习案】(25分钟) 一、近代西方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一)近代西方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特征?主要的两种政体类型及其确立标志? 1、代议制民主:(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2)特征:①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有立法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②一般都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③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2、类型:君主立宪制: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法国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二)近代英国、美国各自创新的制度?英、德、美三国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政体特点有何不同? 1、英国创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美国创新的制度:民主共和制;联邦制。 2、政体特点:英国—议会主权,保留君主,君主统而不治。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皇帝权力 至高无上。美国—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三)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及特点?英国民主政治渐进性的表现?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内阁转移 ①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②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 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责任内阁制特点(原则):见必修一课本P36 2、渐进性: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四)英国的内阁与明朝内阁的区别? 1、权力:明朝内阁有票拟权,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英国内阁掌握国家实权,君主统而不治。 2、实质: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3、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 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五)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意义?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1、1787年宪法(1)内容:见必修一课本P40 (2)意义:见必修一课本P40 局限性:保留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妇女、黑人没有选举权。 2、实现:制定1787年宪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有任期;总统权力受到国会、最高法院 的制约。 (六)近代西方四国民主政体的异同点?英法美政体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而德国政体专制主义色 彩浓厚的原因?近代西方民主政体与雅典民主制的区别? 1 2、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体现分权制衡原则,都实行政党政治。 3、原因: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确立民主政体,革命彻底;而德国是通过三次自上而下 的王朝战争,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 4、区别:西方民主是代议制民主,是间接民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二、近代西方经济——工业文明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 1、背景:①根本原因:14、15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思想根源: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倡导的开拓冒险精神 ③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是精神动力。④商业危机:东西方商路受阻,渴望另辟新路; ⑤政治因素:各国君主为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罗盘针的应用;地圆说流行。(客观条件)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主观条件) 2、过程:见必修二课本P33 3、影响:见课本P34 (二)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方式、结果及殖民扩张的影响? 1、荷兰: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结果——17世纪上半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英国:手段:海盗式掠夺、商业战争、殖民地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 结果: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日不落帝国”。 3、影响: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变化; ②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给亚非拉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