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自贡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陈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事实正是这个样子。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衡之以我上面所说的中国文化二分说,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不少学者是感觉到了的。比如,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这些意见都是非常正确的。

国外一些眼光敏锐的思想家也早已看到这一点,比如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就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还有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

存下去。

中国文化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既然同为文化,必然有其共性。我想强调的却是它的特性。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可以分为知和行两个部分,二者合起来构成中国文化,隐藏于二者背后、最具中国特色的则是它浓厚的纲纪文化色彩。

B.从历史记载和现实看,中国文化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行方面受儒家影响,在知方面受佛道二家影响。

C.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是中国文化最为本质的部分,它的力量巨大,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在歌德看来,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中国人的表现更符合道德的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喜欢谈论知行问题,从中国哲学的角度出发,认识中国文化,也可以从知和行两个方面入手。

B.考察中国的思想史,关于儒释道的论述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以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来代表中国思想可以追溯到晋朝。

C.原始佛教是完全没有伦理色彩的,“孝”是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佛教中讲“孝”是适应中国文化的结果。

D.中国文化重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伦理色彩,这是不少中外学者对中国文化共同的认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也可分知行两方面,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受中国文化影响染上了浓重的伦理色彩。今天的佛教已与原始佛教完全不同。

B.中国文化注重伦理道德,在一切方面注意节制,这使得中国得以延续发展几千年,保持这一传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C.同中国文化一样,中国哲学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哲学既有同为哲学的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这就是对知和行的特别关注和思考。

D.今天的我们仍然应当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汲取智慧,将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解决今天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豪迈洒脱蒙文通

经学大师蒙文通,在执教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期间,有不少故事流传。现代成都的几位文史巨匠各具风采,蒙文通则是其中豪迈洒脱的一员。

关于蒙文通的豪迈洒脱,留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上课。蒙文通在讲课时,因为学富五车,每每刹不住车;讲到尽兴处,便不管什么下课铃声,照讲不误。往往等到下一节课的老师已经站到教室门口,蒙先生才不得不打住,收拾好几页讲稿。在一阵爽朗的大笑声中,学生们终于可以下课了。

一把仙风道骨的长髯,可以说是蒙先生的标志之一。他的学生隗瀛涛曾这样描述:?先生身材不高,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三位一体之风。?这一根长烟杆,和长蒙文通一辈的林山腴的水烟袋,是老成都高校的一方风景,为学界所熟知。

蒙文通喜欢听川剧,?杀馆子?,他的酒量也不算小,喝黄酒有两斤的量。他的朋友也并不局限在学术圈,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他皆有所交往,且对不同的人都一视同仁。在他眼中,商贾小贩,工人农民,和尚道士,只要人对了的,他都会与之海阔天空地摆龙门阵。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1933年,蒙文通经汤用彤推荐,到北京大学讲授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未料,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对蒙文通不感兴趣,蒙文通被解聘。这是他执教生涯中第一次被解聘,他还有一次被解聘是在川大,时间是抗战后期。当时某军阀执掌校印,行龌龊之事,将一干学者拒之大学门外,蒙文通却照常为学生上课,他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霸道得很,他说:?聘不聘我是你学校的事,上不上课是我的事,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耿介率直、我行我素是蒙文通性格的又一特征。他常言:?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学生有不同见解,他总是不回避矛盾,即使朋友之交亦如此。

汤用彤、钱穆、熊十力还有蒙文通,间或还有林宰平和梁漱溟,在1933年的北京,几人有过一段谈学论道的美好交往。熊十力好辩,蒙文通亦口若悬河。其实,熊十力正用新唯识论驳斥其老师欧阳竞无的小说,蒙文通不以为然。二人唇枪舌剑,上下古今,旁征博引,每每由一个问题的争锋转入另一个问题的考辩,彷佛两位旗鼓相当的斗士,你来我往,不遑多让,让钱穆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钱穆说:?余时为十力、文通缓冲?,未几,二人?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文通、十力又必争。又惟余为之缓冲?。

然而争论归争论,二人却是相互推崇的。有一次,熊十力有事不能上课,学生们问谁来代替,熊十力答四个字:?蒙文通好。?

(摘自《华西都市报》)相关链接:

①就其论著的科学性质说,中国思想学术史占的比重最大,包括了先秦两汉的经学及诸子学,晚周、六朝、两宋史学,佛学中的禅学史和新罗学,道家和道教学等。他多年寝馈于

宋明理学,历时既久,用力亦深。另外,还在中国古民族史、古地理学、巴蜀地方史、历代社会经济史各个方面,也发表了大批高质量的论文。

(摘自《蒙文通先生的治学与为人》)

②蒙先生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从不一登文学院长胡适之门,后来他被解聘。据钱穆先生说:?文通在北大历史系任教有年,而始终未去适之家一次,此亦稀有之事也。?

(摘自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记》)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蒙文通讲课时常常刹不住车,尽兴处,便不管下课铃声,照讲不误,一方面因为其学问渊博,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其不拘小节的性格。

B.蒙文通因为喜欢听川剧,“杀馆子”,所以他的朋友圈子包括三教九流的人,他对他们也都一视同仁,只要人对了就行。

C.蒙文通在被川大解聘时,坚持照常为学生上课,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霸道解释,表现了他藐视权势的性格。

D.蒙文通做学问不回避矛盾,他和熊十力之间唇枪舌剑的论辩,是他耿介率直的性格使然,同时表现了他坚持学术求真的精神品质。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一把仙风道骨的长髯,一根长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是蒙文通的形象写照,说明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定有不同常人的形象气质。

B.在北大时,蒙文通被胡适解聘与他孤高的性格不无关系,因为他在北大任教多年,却从未登门拜访胡适,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C.蒙文通与熊十力的学术论争,既因为二人在学术上有不同的观点,更因为蒙文通对熊十力反对自己老师的做法无法苟同。

D.作为一代经学大师,除了为人行事独具风貌,蒙文通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中国古民族史、古地理学、巴蜀地方史等诸多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E.蒙文通为人虽然有我行我素的特点,但无论做学问还是结交朋友,他都坚持心术要正,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表现出正直的一面。

6.蒙文通常言“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请结合材料,对此进行分析。(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夜航船

董宏量

①对住在江畔河边的人来说,夜航船是一幅看厌了的风景。然而,我怎么也忘记不了儿时看夜航船所引起的心灵的颤动。如果你的窗口正对着墨汁般流淌的夜江,你就可以想象一

个爱沉思的孩子,在关灯后的深夜趴在冰冷的窗台上看夜航船的情景。那熟睡的长江,那一声声甜鼾似的汽笛,那江中闪烁的流动着的灯火,就像一个个美丽的童话,一个个漂浮着的梦,不知给了我多少温暖的安慰和神秘的向往。

②长大以后,夜航船不再神秘,我已无数次在长江上夜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是天天坐轮渡船上班下班的,常常驰行在破晓的夜色和渐浓的暮色中,借着船上昏黄的灯光看书,夜航的里程,是一页又一页书的里程。我在渡船上读了很多很多的书,直到读到一本书也叫《夜航船》,才又唤起我对夜航船的迷恋和沉思。

③那是明代大学者张岱的《夜航船》,是一部令人惊叹的古文化的百科全书。他在书中断言: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他讲述了一个书生和一个和尚的故事,在狭窄的船舱里,和尚曾因书生高谈阔论而畏慑,又因书生的无知而大胆伸脚。他以?夜航船?为书名,其旨意令人深思,也使我对那古老的吴山越水中驰行的夜航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长江上的铁轮相比,那木船桡声当然富有传统的诗意,展示着一种令人品味的文化陈迹。

④有一年秋天,我终于坐上了从杭州到苏州的夜航船。在古老的运河里,在深沉的夜色中,木船就像一个怀旧的老人,缓缓地追寻着发黄的陈迹。虽然这是机动船,哒哒哒的马达声会打破怀古的幽情,但你仍可通过那剪影似的小桥小镇,想起历代江南才子吟咏的诗词和故事。这条河流沉淀着太多的文思,使任何一只船都像一个温柔的手指,抚摸着一行诗、一行典丽的汉字。

⑤然而,我还是喜欢长江上的夜航船,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家乡的偏爱。在无边的大海上夜行,你会有一种茫然的漂泊感,会产生?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惶惑。在小河中夜行,你又会感到生命的逼仄和拘谨。只有在浩荡的长江上,你才会更美妙地体会到夜航的乐趣,有一种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又放胆漂泊的感觉。你知道你是顺水而下或逆流而上,两边的岸离你既近又远,你可穿行在高峡夹峙的一线激流中,也可飘荡在豁然开阔的万顷碧波里。当夜深无人你独自抚栏,看天上的星星与两岸时隐时现的灯火交融在一起,你还会想到,此时是不是有一个孩子趴在窗口,像当年的你一样看夜航船,看他的梦呢?

⑥当然,夜航船的最大好处还是读书。不论是短途还是长途的夜航船,你都会在宁静的漂流中情不自禁地捧起一本书来。在这没有颠簸的旅行中,在水流和夜色把你隔绝成一个岛的时光里,在悠闲的氛围中,你读书会比平时更加投入也更加愉悦。于是,你无形中就到达了某个港口,那不仅是船的到达,还有书带给你的某种感悟的到达。

⑦对于习惯静夜工作的人,?夜航船?是一种美丽的象征。我们在夜色中执著地航行着,写诗的笔、在音乐中起伏的指挥棒、对烈焰挥舞的钢钎,甚至清洁工的扫帚,都会使我们想起桨,划动时光之浪的桨。我们就这样不停地到达,也不停地出发,夜航在生命的河流上。于是夜就充满了创造,充满了活力,充满了遐思和梦想,使每一个看见夜航船灯火的人,都不再寂寞,不再孤独,都想追着那灯火而去,去渐渐明亮起来的远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共苦/ 隋豪桀相与兴义/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若合以为强/ 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 吾且从/ 不然/ 一战以决/

B.天下共苦/ 隋豪桀相与兴义/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若合以为强/ 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 吾且从/ 不然一战以决/

C.天下共苦隋/ 豪桀相与兴义/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若合以为强/ 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 吾且从/ 不然一战以决/

D.天下共苦隋/ 豪桀相与兴义/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若合以为强/ 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 吾且从/ 不然/ 一战以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殉是古代以活人或物品与死者同葬的一种习俗,以活人殉葬直到清代仍然存在。

B.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场文书,主要用于大臣对君王以及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

C.尚书令是隋唐时代尚书省的长官,隋唐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其长官同为宰相。

D.赐姓指皇帝赐给臣民姓氏,古代帝王常用赐给皇族姓氏的办法褒奖功劳、笼络人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伏威豪爽放荡,不治生计。他的好友辅公祏多次偷盗姑家的牧羊送给他,官府缉捕很急,二人因此一起逃亡江湖,聚众起义。

B.杜伏威精于算计,富有谋略。对苗海潮威逼利诱,对宋颢诱敌深入,对赵破阵谋定而后动,对陈稜用激将法,都获得成功。

C.杜伏威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与陈稜之战中,他勇猛地冲入陈稜的军阵,不顾额头中箭,奋力冲杀,大败敌军。

D.杜伏威富有主见,亦能治理。投靠左君行,不如意就离去;宇文化及让他做太守,他不接受;在丹阳,薄赋敛,严法纪,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

(2)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①

孟郊

静境无浊氛,清雨零②碧云。

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

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

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薰③。

【注】①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李明府,生平事迹不详。②零,落。③兰茝:皆香

草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首句用一“静”字,概括出桐庐山无世俗浑浊气息、优雅宁静的特点。

B.次句用一“零”字,化静为动,描摹出“清雨”在碧云下的飘零之态。

C.三、四句以辽阔的“千山”与微小的“一叶”对比,突出桐庐山环境的寂静。

D.五句的“佳志士”照应诗题中的“李明府”,表达出对李明府的赞美之情。

E.前四句写景着力表现桐庐山的清、静,为后四句表现李明府的形象做铺垫。15.诗歌的最后四句是怎样赞扬李明府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两句,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以及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2)杜甫《登高》?,?两句,从困苦不断、容颜变化等方面具体表现了诗人的潦倒情状。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大群众关于净化信息环境、保护网民权益

的合理诉求是无可厚非

....的。

B.今年,中央巡视组继续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与中央八项规定南辕

..

北辙

..的顶风违纪行为。

C.在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上海复旦附中学生武亦姝左右逢源

....,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冠军。

D.特朗普入主白宫一个多月以来的表现,在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还算差强人意

....,尽管一些主流媒体对他多有微词。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宜宾筠连县1月28日发生的4.9级地震造成该县18个乡镇的房屋、公路、通信、电力、交通等多项基础设施受损,两万余人受灾。

B.2017年世界媒体纷纷关注中国春节,在全球刮起的这场“红色旋风”背后,折射出的是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影响力的关注和认可。

C.全国公安机关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强力推动了公安系统改革向纵深的发展,而且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D.荷兰内政大臣普拉斯泰克宣布,荷兰大选放弃电脑计票而拟用人工计票是因为据评

估报告显示,电脑计票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苏轼生活在党争酷烈的北宋中后叶,一再因文字受累,因群小告讦遭祸,动辄得咎,进退失据,其生存环境之凶险,实非常人所能想象。对于自己历尽坎坷之由,苏轼曾有过冷静的反思。。。。。。。

①苏轼深爱陶渊明《饮酒》一诗,称?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

②于是,?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便成了苏轼的最终选择

③所谓?不谋而合?者,即世人皆与世推移,而自身与世俗并不谐合

④因此,不愿违背自己心愿的苏轼,?吾驾不可回?,其人格理想不可逆转

⑤正是这种勇气与品格,给苏轼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⑥苏轼乃性情中人,?性不忍事?的坦率性格因其人格的自觉而无可更改

A.③①④⑥⑤②B.③①⑥④②⑤C.⑥①③④②⑤D.⑥④①③⑤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据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介绍,暴雨预警信号有蓝、黄、橙、红,分为四个等级,强度由低到高,都是①。气象学上,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1~100.0毫米的降雨被称为暴雨,所以,相同的雨量下,如果降雨的时间越短,②。根据以上原理,气象部门制订了相应的预警信号,并随着暴雨强度的变化随时调整。那么收到不同颜色的预警,普通人应当如何防范?专家指出,③,防范手段也要不断升级。

21.下面是我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秋季开学不久,某大学组织大一新生,选择?家书?这一古老而温情的方式,为父母呈上?大学里的第一封家书?。校方认为:互联网时代应当传承家书文化,就算微信、QQ等再快捷方便,对父母来说,也抵不过一封孩子亲笔书写的家书,家书的价值不能被埋没;同

时,学生们第一次远离父母到外地求学,中秋节即将到来,这也是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件事引发热议。大家认为感恩教育是必要的,家书是交通不便时代的产物,对用家书的方式,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包括许多家长。有人将这件事传到网上,又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B (“中国人在行方面受儒家影响,在知方面受佛道二家影响”不合文意)2.答案:C(“原始佛教是完全没有伦理色彩的”错,原文只是说“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3.答案:A(“今天的佛教已与原始佛教完全不同”错)

4.答案:B(强加因果)

5.答案:E.D(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A项形象与“说明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定有不同常人的形象气质”没有必然关系,B项分析原因错误,C项“反对自己老师的做法无法苟同”错)

6.答:①心术正的人,在面对纷繁的社会时,不会迷失自我,蒙文通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往,他择友坚持做人要堂堂正正,保持了学者本色;②心术正的人,在面对邪恶势力时,能坚守、不屈服,蒙文通被川大解聘,坚持上课,保持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③心术正的人,能直面矛盾,坚持学术求真,蒙文通因此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而成为一代大师。(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7.答案:A(B项“通过对比赋予夜航船文化意蕴”错,没有对比。C项“构成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错。D项“表达了对长江的怀念之情”错)

8.答:①能给我温暖的安慰和神秘的向往;②让人产生怀古的幽情;③对家乡的偏爱;④让人产生掌握自己命运又放胆漂泊的感觉;⑤在船上读书能带给人某种感悟的到达。(一点1分)

9.答:①从文章结构看,“夜航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作者由夜航船引发的回忆和遐想。②从主题表现看,抒发对长江上的夜航船的喜爱之情,并赋予夜航船象征意义,表达生命的河流上不断创造、不断追求的主旨。③从表达效果看,赋予夜航船文化内涵,夜航船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带给人审美愉悦。(一点2分)

10.答案:D

11.答案:B(“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错)

12.答案:A(“聚众起义”错,应是“聚众为盗”)

13.(1)译文:(杜伏威)曾经周旋救护众盗,出行他做向导,收兵他殿后,因而那些党羽爱戴信服他。(5分。译出大意,2分;“导”“殿”“爱服”译正确一处1分)(2)译文:杜伏威带着十个亲信将领携带牛酒拜见,命令辅公祏严整兵马以观事变。(5分。译出大意,2分;“引”“勒”“严兵待变”译正确一处1分)

14.答案:B.C(选正确一项3分,两项6分。B项“化静为动”错,C项二者不构成对比)15.答:五六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佳志士”称李明府,又说他无人可匹敌,直接赞美李明府;(2分)七八句用典,李明府让我产生了去读读楚辞的冲动,他的衣服经过兰草熏蒸,赞美李明府的文采和高洁情操:(2分)最后四句,虚实相生,表达出对李明府的高度赞美之情。(1分)

16.(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以及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2)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从困苦不断、容颜变化等方面具体表现了诗人的潦倒情状。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一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该空不给分。

17.答案:D

18.答案:B(A项“公路”与“交通”并列不当,不合逻辑;C项语序不当;D项句式杂糅)

19.答案:C

20.答案示例:①预警未来可能发生的暴雨强度②那么暴雨的强度就越强③随着暴雨强度不断加大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

21.答案示例:徽标由汉字“乡”、数字“0”和燃烧的蜡烛组成。“乡”又像数字“3”,它与“0”组成数字30.整体图形构成汉字“师”,代表乡村教师从教30年。弯曲的“乡”和燃烧的蜡烛,寓意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的无私奉献。

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

2017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 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 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知识内容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Ⅱ Ⅱ Ⅰ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1)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 细胞的结构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3)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 细胞的代谢 (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 细胞呼吸 1-4 细胞的增殖 (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 细胞的无丝分裂 (3) 细胞的有丝分裂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 细胞的分化 (2) 细胞的全能性 (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要求

2017届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

2017届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 我这是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通过我对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的分析,认识到高考历史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高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高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 重。因此,根据我校本届高三文科毕业班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备考计划: 一、三轮复习,一步到位. 历史学科通常的高考复习分为三步,单元复习、专题热点复习、题型训练,但针对特长生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我们必须一步到位,为达到此目的,我准备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1、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做法) (1)、突出概念、标题; (2)、精选精讲重点问题; (3)、适当扩展专题热点; (4)、注重规律总结。 2、提高练习效率(具体做法) 从百所名校大联考卷、优化设计中精选试题分别用于课堂训练、 课后训练、考试等用途。 3、加强考试小结(具体做法) 每次有针对的单科考试、月考后除进行正常的课堂讲评外,由老师组内轮流做书面小结,小结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本试卷内涉及的专题 热点知识;二是通过考试暴露出的学生答题解题时出现的考试技巧等问题。

二、历史备考复习进程: 1、20**年9月底结束《中国古代史》新课 2、《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10月初—11月中旬) 10月初—10月中旬《中国古代史》第1,2章 10月15日—10月15日《中古史》第3,4章 10月16日—10月26日《中古史》第5章 10月27日—11月6日《中古史》第6章 总结、考试 3、《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轮复习(11月10日—12月22日) 11月10日—11月20日《中近史.上》上第1章 11月21日—11月29日《中近史.上》第2章 11月30日—12月9日《中近史.上》第3,4章 12月10日—12月20日《中近史.上》第5,6章 总结、考试 4、《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轮复习(12月23日—20**年2月初) 12月23日—1月2日《中近史.下册》第1,2章 1月3日—1月13日《中近史.下册》第3,4,5章 1月14日—1月24日《中近史.下册》第6,7,8章 1月25日—2月4日《中近史.下册》第9,10,11章 总结、考试 5、《世近史.上》第一轮复习(2月20日—3月20日) 2月20日—3月1日第一章第2章 3月2日—3月10日第3章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成语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成语 1.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2.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3.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4.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5.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6.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7.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9.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0.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1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13.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14. 对簿bù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15.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16.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17.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18.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9.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2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21.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22.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23.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4.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017全国卷高考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

2019年四川省泸州中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2页)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泸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 生考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阅读题,共63分)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10分) 细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物之一,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们的真实面目,但它们却蕴藏着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能力。 存活在地球上一些最荒凉环境中的蓝藻细菌能吸收二氧化碳并排放氧气,研究人员将这些微小的生物与人类未来可能出现的火星生活联系在一起。蓝藻细菌借助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但是它们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阳光远低于栽培其他植物所需要的阳光。研究人员发现,蓝藻细菌的光合作用借助了一种特殊的叶绿素——叶绿素f ,将远红外线和近红外线转变成能量。这是它们能够在低光照环境下存活的原因。 将蓝藻送往火星为人类制造氧气成为可能。现在,最新的研究已经给人类在地球外生活所需的氧气来源提供了一个探索方向,你或许无法在未来二十年里真正生活在火星上,但当你前往火星时,至少能够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呼吸。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广泛利用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一大前提条件是晴天。那些阴雨连绵的地方怎么办?于是科学家们在细菌上动起了脑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便宜且可持续的方法,利用邹荫将光转化为能量来制造太阳能电池、这种新电池产生的电流密度比以前此类设备更强,且在昏暗光线下的工作效率与在明亮光线下一样。 以前制造源于生物的电池时,采取的方法是提取细菌光合作用所用的天然色素, 但这种方法成本高,过程复杂,需要用到有毒溶剂,极可能导致色素降解。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将色素留在细菌中。他们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成了大量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对吸收光线并转化为能量来说特别有效。研究人员为细菌涂上了一种可以充当半导体的矿物质,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涂在玻璃表面。他们把涂膜玻璃作为电池阳极,生成的电流密度达0.689mA /cm2,而该领域其他研究生成的电池密度仅为0.362mA /cm 。 研究人员称,这一工艺会将色素的生产成本降低百分之十。他们的终极梦想是想找到一种不会杀死细菌的方法,从而无限地制造色素。这种源于生物的材料还可广泛 应用于采矿、深海勘探以及其他低光环境领城。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细菌的功能动能被进一步挖掘,罗马大学物理学教授列奥纳多开发出一系列由细菌供能的微型电机在这种特殊电机中,研究者使用了基因工程修正过的大肠杆菌,在微型电机阵列中,每个电机外表上都被蚀刻15个微室,当研究者滴入一滴包含数千余游动细菌的试剂后,细菌会一个个游入微中,头部在内,鞭毛在外。在合力作用下,细菌变成了微小的螺旋桨,像流水转动水车一样转动微型电机。 由于改造后的大肠杆芮有自己的游泳方式和行为特点,研究者特意在电机上建立了45度角的坡道,使担矩最大化,将这些大肠杆菌赶进微室,让鞭毛在腔室外面自如鞭打,推动单个电机转子运动。为了聚集和控制细菌,研究者每隔10秒就用激光点亮一次电机系统,从而使系统内每个组件都能步调一致。这种电机系统操作简单且成本低,能让细菌对环境中的不同信号做出目标反应。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4万千米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用于运输160亿柄左右的原油、精炼石油及液化天然气。此外,还有长这教百万米的管道地埏于海底。这些管道一旦破裂,无论从商业还是环境的角度来看,代价都是惨重的。因此,开发一种可靠、有效的监控方式迫在眉睫。 科学家们注意到,一些生长在土壤和海洋中的细菌可以吞噬某些碳氧化合物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电压,密西比州立大学的环境工程师古德正在研究将细胞包装成传感器。这种细菌传感器长约几厘米,附着在管道外部,可与现有的设备协同工作,优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

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政治历史地理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017年语文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四川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详解 语文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é)耗绰(chuò)约水泵(bèng)流水淙(cóng)淙 B.募(mù)集缜(zhěn)密慰藉(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纤(xiān)细抚恤(xù) 弦(xuān)外之音 D.栅(zhà)栏蜷(juǎn)缩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1.B【解析】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项“折”应读“shé”;C项“露”应读“lù”,“弦”应读“xián”;D项“蜷”应读“q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疾忌医微言大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磬竹难书两全其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掷地有声曲意逢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至高无上原型必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 万事具备→万事俱备B. 磬竹难书→罄竹难书D. 原型必露→原形毕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 ....,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7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 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 ..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 ..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 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 ....,久久回荡。 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本题将成语、虚词、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A项如期而至: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褒贬使用不当。B项垂询,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搞反了对象。D项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形容对象错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7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4.B【解析】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改为“国际上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C项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不搭配,关联词“但是”使用也不当。D项成分残缺。

2017文综大纲

政治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 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 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 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 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A卷)A卷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A卷)A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共8题;共34分) 1. (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绯(fēi)红教诲(huì)解剖(pāo)深恶(wù)痛绝 B . 鲜腴(yú)窒(shì)息匿(nì)名恹恹(yān)欲睡 C . 丘壑(hè)濒(pín)临纤(xiān)维惟妙惟肖(xiāo) D . 喧嚣(xiāo)遒劲(jìng)畸(jī)形无动于衷(zhōng)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健忘蓦然举事无双 B . 跋涉摇蓝乐此不疲 C . 忐忑颓唐语无伦次 D . 信服预兆无动于哀 3. (2分)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 .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啼笑皆非 B .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忍俊不禁 C . 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啼笑皆非 D .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忍俊不禁 4. (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除了你,②你是荷叶,我是红莲,③心中的雨点来了,④母亲啊!⑤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A . ⑤②③①④ B . ④②③①⑤ C . ⑤①③②④ D . ①②④⑤③ 5. (2分)下列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B .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这里的“阿妈”指的是鲁迅的妈妈。 C . 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D . 祥子“抱着火,烤了一阵,还哆嗦得像风雨中的叶子”,写出了卑微的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的艰辛。 6.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的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到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个字以内)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7. (9分)“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举行一次“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其实,对于“爱”,我们的祖先早已有了自己的理解。繁体的“愛”是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四部分组成。你认为古人对“爱”的解释是什么? (2)请你以“爱心”为话题,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再写两个句子。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绵阳市高2017级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AUnUwU

四川绵阳高2017级“一诊”模拟试题 语文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学是人类社会一项极其古老的文化现象与学术活动。历史学肇基于人类天然的记忆本能。有记忆而后有历史叙事,有历史叙事而后有作为学术活动的历史学。历史叙事是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既是它的形式,也是它的内容。近代以来之所以出现史学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历史叙事的过度批判。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学是由叙事派生出来的,叙事正是历史学的基本所在。一旦剥离了叙事性,历史学也就失去了根基。传统史学尽管缺少学科反思,但作为其叙事性自然长成的结果,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学科历史,中国传统史学就提供了这方面的实例。而近代以来在史学反思中对历史叙事的批判,并没有再造现代史学的辉煌,反而留下了众多的迷惑与失落。这当然并不意味着对史学的反思本身存在问题,而是表明对史学的反思需要进一步深入,或者需要更换反思逻辑,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叙事性的批判上,而应重新审视叙事性与科学性对于历史学的不同意义与价值。 虽然在历史叙事中要运用想象与虚构,但它并不同于文学叙事中的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并没有想象与虚构的主观意图,而且对于想象与虚构始终是抱有排斥态度的。历史叙事还可能因叙述者主体认识的差异而对叙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产生重要影响。种种因素都会造成所述“历史事实”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不能推翻历史事实的可靠性。在基本事实层面,可以通过史料收集的增加与史实考证的深入而得到修正,并渐趋统一。而在历史叙事层面,虽然历史学家针对同一事实的叙述,有可能选择不同的事实材料、采取不同的叙述方式,但这绝非历史学应受非议之处,它恰恰反映了历史学作为人类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认同的工具所具有的人文性。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认为的是建构的、想象的。历史叙事作为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应成为历史学家自觉捍卫的学科边界。一方面,它是历史学这门古老学科耕耘了数千年的传统。历史学的形态、价值、功能等等,都生于斯、长于斯。通过历史叙事来实现人类的自我反思,正是历史学的学科价值之所在。另一方面,对叙事性所造成的历史学在知识论领域的局限,历史学家应有充分的自觉,不应擅自跨越叙事边界。边界既意味着权利,需要捍卫;也意味着局限,需要历史学家对其所不能达致的“局外”世界保持一份谦恭的姿态。(节选自许兆昌《深刻认识历史叙事的价值》,2018年10月15日 16《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学不仅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术研究活动,也是人类社会一项极古老的文化现象。 B.中国传统史学足以证明,传统史学因为其叙事性自然长成而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学科历史。 C.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历史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建构和想象的,因而反对一切历史叙事。 D.文学叙事者有意运用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不但没有这样的主观意图反而持排斥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站在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高度,通过分析历史学起源,指出“历史叙事是历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形态”。 B.文章通过传统史学的辉煌与近代以来史学留下众多迷惑与失落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叙事对于历史学的重要性。 C.文章在倡导自觉捍卫历史叙事的学科边界时,既肯定它的学科价值,也看到它的局限,体现出很强的理性色彩。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 语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全卷共22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科考试说明 备注:红色标注为与2017年历史考试说明有变化的考点或表述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体现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原则。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叙事(原表述: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叙事和历史结论(原表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懂得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关系(原表述: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原表述:历史事物)。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原表述: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原表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原表述: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原表述: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提出独立见解(原表述: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I)、历史(II)和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

2017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四川高考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题,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