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 5.3.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学会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学习重难点:

东西部的差异

【勾画识记】

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范围划分

2、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3、交流与互补

【自主学习】

1、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___________,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合作探究】

1、读图5-36,说一说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哪些。

2、请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不同。

3、读图5-40,说一说我国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4、读图5-41,说说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差异。

5、请总结归纳一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说说我国东西部地区各有何优势和劣势。

【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和西部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A、青藏铁路

B、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C、西电东送

D、南水北调

2、我国四个直辖市位于西部地区的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3、我国东部与西部在自然条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与东部相比,西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A、水资源丰富

B、平原面积广大

C、气候温暖湿润

D、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学案3 区域发展差异(1)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2、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四个角度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3、简述南方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 4、简述西部大开发区位条件和意义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划分 基础知识 一、四大地区:根据全国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 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经济区域) 四大地区东部地区(13个)中部地区 (6个) 西部地区 (12个) 东北地区 (3个) 范围(省级行政单位) 京、津、冀、鲁、苏、 沪、浙、闽、粤、琼、 港、澳、台 晋、豫、 鄂、湘、 皖、赣 内蒙古、陕、甘、宁、 青、藏、新、川、渝、 贵、云、桂 黑、吉、辽 划分 标准 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较优越 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较好 发展水平较高较低低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高较低较低较低 区分: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对应训练 1、在图中描出四大地区的界线,并分别标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 2、你的家乡属于哪个地区,查阅资料,指出家乡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哪些优势条件和哪些限制性条件? 3、对比我国四大地区和三大自然区两幅图,回答问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于东部地区 D.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中西文化差异(下)

二. Different cultural factors may result i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nsequently, the acknowledgment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will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differences, part of which will vie discuss in the followings. Since it is impossible to cover all of the factors in this thesis, the factors discussed here are some important ones. Factors affect cultural differences1. Cultural Background On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t reason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is cultural background.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 periods of China emerged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other ideologies .As different ideologies developed and combated each other, the basic framework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n Confucianism became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Chinese philosophy system. Confucianism's central doctrine is that of the virtue of Ren. What is Ren? Ren is translated variously as goodness, benevolence, humanity and human-heartedness. In short, Ren means affection and love. For more than 2 thousand years it has molded and shaped the civilization of China and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upon almost one fourth of human race. Just as DR. Sun-Yat-Sen said:” Therefore the old morals of loyalty and piety, affection, and love, faithfulness and righteousness,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foreign countries Let alone that peace and harmony. These high standards of morals are our national spirit. " Different from China, Christian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ester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hristian countries where many people believe in Christianity. Christianity is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 of Jesus Christ. He is the founder of Christianity. According to the doctrine of Christianity, the Trinity is the union of the three forms of God,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Jesus Christ the son of the God, and the holy book of Christianity is the Bible, which consists of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However, the power of the church cannot compare with the past time, it still influence many aspects of people 's daily life. For example, there are a few important festivals in the western is concern with Jesus Christ. Christmas day is a festival in celebration of the birth of the Jesus Christ on Dec.25.Virgin Birth refers to the birth of Christ, which Christians believe to have been caused by God rather than by ordinary sexual union. 2. Different valuesAnother cultural different reason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is different value The concept of Chinese values is often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placed in opposition with Western valu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how people define Western values. Some have stated that the modern Western value system originated in Victorian England, and describe it as social norms and behaviors common in European people during that time. The core of Western values is individualism. David Hitchcock described Western values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He said that, from the Chinese viewpoint, Western values have three levels: 1) physical level – science, technology, business,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odern capitalist economics; 2) conceptual level – equal opportunity, the role of law; and time management; and 3) core values – open debate, equality, balance of power ; free speech, and democracy.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value has some relationship with the

(完整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前言 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上海还有安徽等地,因为出于长江中下游,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北面和南面都是丘陵,中间也会掺杂点丘陵。具体分类如下: 1.东北地区(3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北地区(2省2市1区):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 3.华东地区(6省1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市; 4.华中地区(3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 5.华南地区(2省1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6.西北地区(3省2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西南地区(3省1市1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8.港澳台地区(1省2区):台湾省(隶属华东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 东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七个; 中部: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三个;

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十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治州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我国存在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总的来讲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 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 气候和资源; 社会因素有历史基础、 产业结构和政 治政策之分。 1. 自然条件原因 第一,地形地势条件。东南地区多丘陵,但大体地势较平缓;东北、华北地 区以平原为主;西北地区则以高原为主,多荒漠;西南地区则多是喀斯特地形,崎岖不平。这样差异的影响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A. 地形地势差异造成的交通问题,东南及北方地区交通发达,交通网密度 大,而西南、西北地区交通条件差。这又引发了以下的问题: 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交通不发达使得很多可开发资源不能得以利用。 交通的发达有利于信息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人才的流通和技术的 发展。 交通的作用不仅仅具体的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交通也会为枢纽城市 带来很多发展机会,加强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 交通是影响市场的很大因素,交通发达的地区也同样意味着潜在市 场的广阔。 B. 本身的地理位置使得东南地区靠海,海陆运输交汇,面向东南亚,市场 广阔。近代史上又有海岸城市和内河航运枢纽城市成为通商口岸,较内 地城市发展的早。

第二, 气候环境差异。 东南地区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年温差较小, 热量 充足,降雨量丰富,土地肥沃,农作物种类繁多,一年两熟或三熟。西北地区的气候以大风干燥为主,年温差大,热量不足,降雨量少,土地贫瘠,农作物种类少, 多为一年一熟。 比较可知, 东南地区比西北地区更适合农作物生产, 更何况 干旱问题严重的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 甚至是本地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一 产业的发展差异标志着地区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异, 这必然影响到第二、 三产业的 发展,因而进一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自然资源差异,如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甚至是 旅游资源等。 这些都是能够进行生产的先天性保证, 也是能够早就未来潜在发展 可能性的条件。 东南地区相对西北地区来说, 有很大的资源上的优势, 如东北地 区和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 东北及中原地区的煤炭资源,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及有 色金属矿产资源。 西北地区相对来讲则资源十分贫瘠, 尤其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 农业生产几近困境。 有一些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小规模的交 通问题, 但是资源问题始终是难以依靠人力解决的, 因此这成了一个区域经济发 展的致命伤。 不可弥补的缺陷不仅仅使得一些地区的发展具有先天性的困难和不 足, 还有碍于未来长足的发展,

中国地域划分基本知识

中国地域划分、历史演变以及地域特征 1、目前中国地域划分 目前,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没变。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现在全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历史演变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10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市为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后,西部地区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就由9个增加为10个省(区、市)。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正好相当于上述西部10省(市、区)的平均状况,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以及各区域的特点。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学案(教师用)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考纲浏览: 1、中国的区域差异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4、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5、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6、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7、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热点提示: 1、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资料,综合考查各个区域的自然条 件、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

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关注台湾问题、南水北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三 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等热点问题 3、关注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和城市的主 要区位因素 4、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往往是命题的切入点 自主学习和探究: 第一部分中国区域地理 一、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

东西部 差异显著

东西部差异显著 七年级社会主备人:张燕丽审核:社会组 【学习目标】: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和经济谐调发展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优势和不足;如何进行优势互补?【学习导航】: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各地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优势与 东部 优势: 劣势: 西部 优势:

劣势: 3、你认为东西部地区应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4、怎样才能实现我国南方、北方、东部和西部的共同发展呢? 【巩固与反思】: 1、我国东西部在自然条件上存在明显差异。与东部相比,西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A 水资源丰富 B 平原面积广大 C 气候温暖湿润 D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2、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和西部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A西电东送 B 北煤南运 C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D西气东送

2、总结归纳东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东部 优势: 1、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土地肥沃,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2、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污染严重。 西部 优势: 土地面积广大,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劣势: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3、怎样才能实现我国南方、北方、东部和西部的共同发展呢? 答: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在人才、教育、资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西部开发战略等。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 课前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 一、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1.依据:① ;② ;③ ;④ 。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 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 产业相对发达 产业结构 中、西部: 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东部:以轻型或 型产业为主 工业结构 西部:以 产业为主 中部:表现出一定的 特征 总体基本特征: , 东部:工业化进程 ,工业产值 ,工业类型复杂 2.工业化差异 中西部:工业化滞后,工业产值 ,以 工业为主体 东部:城市化水平较 、城市综合实力 、 3.城市化差异 城市分布密度 。 中、西部:城市化水平较 、城市综合实力 、 城市分布密度 。 东部:开放时间 ,程度 ,吸纳外资能力 4.对外开放差异 中、西部:开放时间 ,程度 ,吸纳外资能力 第二部分 课堂重难点攻破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工业结构“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

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 对外开放程度 外资吸收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课后巩固训练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2.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浙江、山东、辽宁、广西 3.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4.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南京与银川分别属于 A.中部、西部地带 B.东部、西部地带 C.东部、中部地带 D.西部、东部地带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二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三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5-7题。 5、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6、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7、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8.图甲和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图三 图二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具体划分????? 东部:11个省(直辖市)东北:3个省 中部:6个省 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区)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二、南方与北方 1.图中地理区域区C为北方,D为南方。二者的界线是A秦岭—B淮河一线。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1.范围:新、甘、A内蒙古、陕、宁、青、藏、云、贵、B桂、渝、川。 2.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优势突出。4.限制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5.意义 (1)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将西部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教材P14活动] 1.(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 (3)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 (4)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2、3.略 [教材P15~16活动] 1.(1)产业结构差异: (3)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1)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教材P21活动] 1.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观察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汇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区域联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表和案例的对比,说明东西部在自然环境和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初步学会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观念。 2.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及原因。 2.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体会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融入生活元素,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

最新地理沪教版(五四制)新版七年级下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教案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的划分,了解东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知道东部重要的工业基地。 2.通过对东中西部的比较,熟悉所跨的省区,以及联系前后知识,综合各区的特点及优势。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的划分;了解不同地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学难点 通过对东中西部的比较,熟悉所跨的省区,以及联系前后知识,综合各区的特点及优势。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个课时我们从工业部门的分布上对地区差异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谁能选择一个重要工业部门介绍一下它的分布? 随机提问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二、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说道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首先我们要了解如何将我国的省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目前,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

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国家又增加了湖南的湘西地区,湖北的鄂西地区,吉林的延边地区为西部地区。 教师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发达的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有四大代表,分别是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综合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这其中我们要知道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是——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跨省区较多的是——沪宁杭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教师提问: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东西部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发展差异却这么大呢?谁能站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呢? 随机提问 教师讲解: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它的形成原因也有很多。 首先是地理因素。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 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其次,西部内陆地区深受地缘文化、血缘关系和宗法观念的影响,以此为背景的“黄土文化”成为西部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形态,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观念、安于现状的惰性主义,再加上长期以来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经济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思想观念陈旧和保守,这些落后陈旧的观念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从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个方面对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现阶梯状不均衡现象,也存在发展不协调、经费投入不足等共同问题。建议政府继续加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探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招生指标分配倾向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机制,注重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有机结合。【关键词】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比较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增加到1978年的3倍,达到了1800多所;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更是增加到20倍,达到了1700多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壮大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是否存在不平衡、差异性和共性问题,这是需要关注并进行探索的课题。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概述(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对比情况 1.东中西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分布不均匀,东中部普通高等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毕(结)生数约为西部的2倍(本文东中西部对比数据为各省、市、自治区的算术平均数)。(见表1)表1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结)业生数(2006年)注:来源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有关数据整理。 2.东中西部毛录取率(本文没有采用通常的“毛入学率”。原因是只有部分省区市不同年份地公布了高等教育毛入学,而且公布的数据还包括高教自考、成人教育等,带来了统计数据获取和比较分析的困难。为了保证资料数据获取的方便和更好的测量效度,本文采用“毛录取率”代替“毛入学率”,以当年当地录取人数的4倍而不是在校大学生人数作为评测分子,以当年当地18~22岁适龄人口而不是应考人数作为基数,来测度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机会发生率。)呈现阶梯状递减,而且都不同程度存在毛录取率偏低的现象(东中西部毛录取率分别为25.88%、21.01%和18.95%)。2006年,通高等学校毛录取率超过25%的省市有上海、北京、天津与浙江,毛录取率低于10%的省份有贵州、广西和云南。另外,东部毛录取率增长幅度最大,西部略低于中部(1998~2006年,东中西部毛录取率增长幅度分别为18.75%、14.84%和13.71%)。(二)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对比情况 1.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低于东中部(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为17.67:1、18.10:1和16.77:1),而且中部生师比超过18:1的警戒线(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师生比达标要求:1:14为优秀,1:16为良好,1:18为合格,超过合格比例的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等)。 2.东中西部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呈现梯度减少的现象(东中西部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为2778人、1911人和1397人),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阶梯型下降。 3.东中西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本文采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代替“高等教育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近似地衡量各地区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原因是只有极少数省区市公布了高等教育支出情况。)呈现梯状增加,但是东中西部都存在教育经费投入比例逐渐下降趋势。(见表2)表2 东中西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情况(单位:%)注:资料来源:根据2004~2007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4.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都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但是东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且增加幅度、稳定程度高于中西部。2003~2006年,东部各省市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约为中部的2.2倍,西部的1.6倍。需要注意的是,东部各省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约300元,而中西部各省区市的教育经费呈现波动起伏的状况,有些年份增加,有些年份反而减少,特别是中部地区比较突出。(见表3)表3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情况(2003~2006年)(单位:元)注: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各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整理。

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生活差异比较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生活差异比较分析 唐平曹蓉 2012-8-14 10:42:23 来源:《消费经济》(长沙)1996年05期第12-15页 作者简介:唐平曹蓉国家统计局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总体上已基本摆脱贫困,达到温饱,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农村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人的基本素质等的差异,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差距,农村居民生活差异也越来越大。为此,本文特根据1980年以来我国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生活差异特征及原因作如下比较分析。 一、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及差距 1、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改革十几年至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总体收入已达到温饱水平。1980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分别只有218元、181元和172元,到1995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2127元、1403元和1061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8.8倍、6.8倍和5.2倍。按年增长速度计算,1980—1995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递增速度分别达到了16.4%、14.6%和12.9%(按当年价格计算)。在收入普遍增加的基础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中的收入众数组由贫困层移到温饱层,并且高收入农户比重不断提高。对1995年农村居民集团

内部收入分布的研究表明,人均纯收入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农户已占三分之一以上,与此同时,人均纯收入水平低于600元的农户则不足百分之十。 2、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尽管改革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但地区差距则不断扩大。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绝对差额看,1980年,中、西部农村居民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为37元和46元,到1995年,收入绝对差额分别扩大到724和1066元,其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只相当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二分之一。 从收入比率看,东中西三大地带若以西部地区为1比较,1980年收入水平比为1.27∶1.05∶1;到1995年,收入水平差距扩大为2.00∶1.32∶1。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落后近10年,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落后7年。 从年增长速度分析,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1980—1995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比中部地区快1.8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快3.5个百分点。 从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的变动看,1980—1995年,除中部地带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变化较小外,东西地带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都有扩大,其中,东部地带由1980年的0.28扩大为1995年的0.32;西部地带由1980年的0.24扩大为1995年的0.33。 从分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的排序看,全国30个省区中,位于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