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欢和宇文泰

高欢和宇文泰

高欢和宇文泰
高欢和宇文泰

绝代双雄——高欢和宇文泰的惨烈大战

南北朝的战争尤以东西魏的战争最为精彩,双方互相攻伐,许多战役堪称经典,当时高欢掌东魏大权,宇文泰掌西魏大权,两人都有一统天下的野望,因此二虎必有一争.

高欢与宇文泰的东、西魏战争自小关之战开始,揭开了序幕。

西魏大统二年(公元536年)正月,东魏高欢西征,占据了汾水入黄河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继续沿黄河河套南下,抵达蒲坂(今山西蒲州)。蒲坂是自古以来兵家西进、争夺潼关(今陕西老潼关)的运兵渡口,高欢令前军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三座,直逼长安。

高欢这次伐宇文泰,兵分三路,除自率中军之外,用先锋窦泰攻占潼关,派大将高敖曹驱兵南下,直取洛州(今陕西商县),然后西进,形成南北夹攻长安之势。

宇文泰当时带兵从广阳南归长安,得到高欢东侵的军事情报,忙召集军中将帅,商量对策。宇文泰分析战情道:“如今高欢分三路互为犄角之势向我们逼来,又大造浮桥,显示出不惜一切从蒲坂渡河的姿态,目的就在于引诱和牵制我军主力与他在黄河两岸相持。而他的先锋窦泰则可以趁我风陵兵力不足的机会,强渡黄河,攻占潼关要塞,将我军控制在关内,围而歼之。高欢自从起兵以来,总是派窦泰担任先锋,窦泰手下兵精卒锐,屡屡获胜。正因为此,便生骄傲之心,以为无人敢敌。自古道‘骄兵必败’,我这次就要先打窦泰,等窦泰一败,高欢不战自败,何须费力!”众将帅提出质疑:“高欢离我们近,窦泰距我们远,舍近而击远,若有差错,让高欢主力过了黄河,我们悔都来不及了!”宇文泰满有把握地说:“不必担心!我准备用精兵突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掉窦泰,此举万无一失。退一步说,即便高欢真的过了黄河,我军也不过暂退霸上(今陕西临潼)而已,仍可拱卫长安不失。”宇文泰怕众将帅心中不踏实,又说:“高欢这次大军压境,以为我们兵力弱小,只能防守,根本没想到我反要袭击他的精锐前锋,再加上他一时得逞,有轻慢之心,乘此机会攻打,何往而不胜呢?他虽搭造浮桥,那么多军队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渡过来,至少需要五天时间,这时我早已把窦泰消灭了。”宇文泰这一作战方案,得到了他的从子直事郎中宇文深的全力支持。

宇文泰定下方案,军队也回到长安,然后故意放出风来,谎称“东魏攻伐,军威正旺,一时难以抵挡,不如退守陇右(今甘肃东部)暂避锋芒,再作计较。”还故意做出引军西退的样子,麻痹高欢。第二天,宇文泰拜别文帝元宝炬,率领精兵悄悄折向东方,衔枚疾走,沿渭水直奔潼关左边的禁谷,地名小关。窦泰此时已经占了潼关,闻宇文泰军突至,自恃骁勇,赶忙从风陵渡过黄河前进。宇文泰选择了牧泽这一有利地形,四面埋伏,引诱窦泰进入泽中泥淖地重围。窦泰铁骑不得驰突,西魏军万弩齐发,窦泰军死伤大半,窦泰自己身上也中数箭,料知无法脱围,自刎而死。

高欢得到消息,如雷震耳,惊愕不已,大恸,几乎晕倒,只好赶快拆掉浮桥,撤回军队,并急令高敖曹从上洛一线退兵。宇文泰以弱胜强,出奇兵一击定大局,首战告捷,取得了东、西魏交锋的第一次胜利。

小关之战是宇文泰打的最精彩的战役,当时西魏的压力非常大,立足未稳,兵力薄弱,宇文泰的威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众人都看着他有什么良法,从会议决策时我们看到,众人并不支持他的做法,这时的西魏,确实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宇文泰此时显示出了英雄气质,他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做法,承担了很大的责任。集中使用优势机动部队专攻一路的做法,管它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挫敌锋芒,一战而胜。小关之战堪称古代运动战的典范。

第二年,东、西魏又爆发了沙苑之战。这年八月吉日,宇文泰率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侯莫陈崇、李远和达奚武等12员战将伐东魏,兵至潼关,宇文泰誓师道:“这次出兵,奉天威,诛暴乱,全靠众位将士,你们要整顿好武器、战马,作好血战的准备,不准贪财轻敌、凶暴逞威,遵守的有赏,违令的杀头!”旋即派于谨为东征先锋,当天就攻下盘豆(今河南阳平西北),活捉东魏守将高叔礼。第二天,又攻破恒

农(今河南三门峡市)城,俘获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恒农守将高千及守军8 000多人,一时威震敌胆,周围的宜阳(今河南韩城)、邵郡(今山西古城),望风而靡,纷纷归降。

高欢见来势凶猛,心中大惊,于是调集鲜卑主力10万朝蒲坂进发,另派大将高敖曹率3万人在黄河以南阻截宇文泰,其实,宇文泰东征只是虚晃一枪,他是因为关中粮荒严重,而东魏在恒农城储有大量积粟,这才前去武装“就食”,等高欢兵马赶到,他已住了50多天,满载而归。

高欢吃了个亏,气恨交加,干脆挥军从蒲坂津渡过黄河,再过洛水,将10万大军屯扎在许原,要找宇文泰报复。宇文泰由于当时手中只有1万兵马,敌我兵力悬殊,于是向众将问计,部将宇文深说:“高欢在黄河以北甚得众心,他虽乏智谋,而人皆听命,若是安分守土,要打他还很不容易。如今驱兵西征,让鲜卑人相互攻杀,实非众愿,难以齐心。只因窦泰被斩,又失积粟,丢了面子,含愤而来。这是‘忿兵’,一战可擒。”宇文泰深以为然,当即率精锐轻骑从渭水南岸渡到北岸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距高欢大军60里安营。大将李弼又向宇文泰建议:“敌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处东面10里有渭曲,可据以待敌。”宇文泰觉得有理,将军队推进10里,背水分东、西列阵,李弼指挥西边方阵,赵贵指挥东边方阵,都埋伏在芦苇丛中,以鼓声为令,操戈待敌。十月二日申时,东魏大军兵进渭曲,明知西魏兵少,毫不在意,乱嚷嚷往西边方阵闯去,宇文泰见敌军已至,击鼓催战,于谨率兵迎敌,李弼、赵贵伏兵顿起,李弼的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不能照应,高欢大将彭乐肠子都被挑了出来,还在力战,结果东魏大败,高欢连夜跨骆驼逃往黄河西岸,抢得船只渡河,其余几乎全军覆没。

沙苑一战,宇文泰虏敌7万,获粮草辎重无数,全胜而归,从俘虏中选留2万人补充军队,其余则全部放回,用以分化高欢。李穆见高欢已吓得魂飞魄散,建议乘胜追击,宇文泰怕高欢反扑,主张“穷寇勿迫”,带兵返回渭南。为纪念这次战役,宇文泰命令士兵每人种树一棵,以旌战功。

沙苑战役的意义在于彻底断绝了高欢吞并西魏的可能,奠定了宇文泰的权威地位,战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政治威望与日俱增,此后双方以拉锯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接着便是河桥之战。西魏沙苑之捷后,士气高昂,主动出击,进入外线作战,一举攻下了河东的蒲坂和洛阳的金墉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东魏大将侯景夺回金墉,烧毁了洛阳内外大量官寺民居,西魏文帝元宝炬和丞相宇文泰本来要到占领的洛阳去祭扫先帝陵园,见侯景攻打金墉,宇文泰亲率大军前往救援,前军到谷城(今河南新安县东),击杀了东魏前锋莫多娄贷文,侯景见西魏大军来援,撤围引退。宇文泰率轻骑追至河上。侯景北据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依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布好阵势,与宇文泰对仗。两军交锋不久,宇文泰坐骑被侯景射中,狂奔不已。都督李穆紧紧跟护在宇文泰身旁。宇文泰被掀下马,左右皆散,东魏兵马追来。李穆用马鞭抽打宇文泰,骂道:“你这个不中用的东西,你的主子跑到哪里去了,你还在此逗留!”东魏兵听得此言,不怀疑是贵人,遂舍之而过。李穆以马授与宇文泰,与宇文泰逃回营中。侯景初胜,以为西魏军远去,不会再来。不料西魏大军如潮水般涌至,侯景来不及布阵,就被西魏军打败,士卒溃散,侯景自己也拨马遁逃。只有高敖曹自恃勇敢,与宇文泰鏖战,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单骑投河阳南城。河阳南城守将高永乐与高敖曹有隙,闭城不纳。高敖曹躲在桥下,被西魏追兵杀死。高敖曹是东魏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在东魏武装力量集团中的地位仅次于高欢,是著名的猛将。他是汉人,当时鲜卑人对汉人的态度非常傲慢,但在高敖曹面前却不敢放肆。高欢对部队讲话,总是用鲜卑语;如高敖曹在列,就改用汉语。此次东魏军被杀得大败,落水而死者多达万人,15 000兵士被俘。

高欢闻知侯景战败,高敖曹被杀的消息,如丧肝胆,亲督大军,前往争洛,双方展开了

一场激烈的大战。那天大雾弥漫,阵线很长,首尾远隔,从早上打到下午,战至数十合,双方犬牙交错,已经分辨不清对方了。西魏左右翼独孤信、赵贵战斗不利,又不知主帅所在,茫无头绪,以为打了败仗,弃军逃跑,后军李虎、念贤等也跟着逃跑。西魏阵线已乱,宇文泰只好放火烧了营寨,留下长孙子彦守金墉,自奉宝炬西归长安。在回撤的途中,宇文泰又攻下了恒农城。这一次双方打了个平手。

双方经过五年的相持,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再燃战火,这就是著名的邙山之战。战争的起因是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之妻为高欢之子高澄调戏,高仲密怀恨在心,投降西魏。宇文泰率诸将接应,向河桥南城进围。高欢闻高仲密叛变及宇文泰来犯,亲率十万大军至河北抵御。宇文泰军退居瀍上,令军士驾舟,在上流纵火,想烧毁河桥,阻止高欢军渡河。东魏将领斛律金,派行台郎中张亮,用小船百余艘,拦截敌船,用铁链横河,系以长锁,钉在两岸,使敌船不能靠近,保住了河桥的安全。高欢军过河,占据了邙山有利地形,数日不进,以逸待劳。宇文泰将辎重留在瀍曲,乘夜色,率精锐奔四十里偷袭高欢军,被高欢军侦骑探到,高欢整阵迎战。候至黎明,泰军果到。高欢将领彭乐,不等泰军列阵,便率数千精骑,猛冲过去。泰军大败而逃。高欢军穷迫不舍,追于瀍上,宇文泰弃营再逃。西魏侍中大都督临洮王元束、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巨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詹事赵善等俱被俘,士卒死伤近六万余人。

东魏大将彭乐急追宇文泰,宇文泰对他说:“你非大将军彭乐么?痴男子,试想今日无我,明日岂有你么?何不急速回营,收取金宝?”彭乐闻言,也觉有理,遂放宇文泰逃生。彭乐回营,有人告发他纵宇文泰。高欢大怒,拔出佩剑,按住彭乐的头,三下三举,终未杀他,说今日饶了你,你要自知从前的错误,效力赎罪。彭乐连声遵令。因为宇文泰还活着,高欢不敢轻易杀死军中骁将。第二天,两军再战,西魏中军、右军联合击败东魏,而左军失利,宇文泰战败,只得引兵退回关内。

邙山之战虽败,西魏耿令贵、王胡仁、王文达等三名将领仍因功受赏。宇文泰从此看中关中人的勇猛,广泛招募关中豪强充实军队,并创立府兵制,藏兵于民,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调集。同时改革官制,改鲜卑化为汉化,实行依靠汉士族的政策,使实力大大加强。

事隔三年,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又爆发了玉壁之战。这年十月,高欢再次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的玉壁(今山西稷县西),要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游的重要据点,高欢昼夜不息地组织攻城,一面在城南筑起土山,又挖了十条地道。西魏守将韦孝宽坚守不出,并筑起了比土山还高的楼台,居高临下,以防爬城。又挖了长堑,连接东魏的地道,在堑外堆积柴火,在地道上放火,使东魏兵不敢从地道进攻。高欢用攻城丰撞城,韦孝宽就用布做成幔子。攻城车驶向何方,布幔就随之张开,风鼓布幔,使攻城车失去效用。高欢命士兵手执竹竿,上缚松麻,灌油加火,一面焚布,一面烧楼。韦孝宽用长钩钩竿,钩上有刃,割了松麻,竿仍无用。高欢再挖二十条地道,中施梁柱,纵火燃烧,柱折城崩,韦孝宽积木以待,见有崩陷,立即竖栅,高欢军仍不得入,苦攻了五十多天,士卒战死及病亡者约计七万人,尸首埋成一座小山。高欢“智力皆困,因而发疾”,只好解围而去。西魏获得了保卫战的胜利。回到晋阳不久,高欢就病故了,时年五十二岁。

玉璧一战,是南北朝历史上最艰苦的攻城战役。高欢用尽当时所拥有的一切攻城技术,却始终不能破城。这一方面是西魏守将韦孝宽在防守上很有谋略,玉璧城中兵民团结一致;另方面是由于高欢选择冬日攻城,气候寒冷,士兵又缺衣少食,给攻城战造成许多客观的困难。

高欢病亡后,侯景叛降,东魏由高欢之子高澄接掌大权,双方仍时有攻战,西魏趁侯景之乱取得东魏的颖州等地盘,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东魏高澄以10万兵攻打颖州(今河南长葛县东北)一年,双方死伤无数,后以水淹此城,才得以攻下。但东魏名将慕容绍宗于此阵亡,守城的西魏名将王思政投降东魏. 这时,侯景乱梁,南朝衰颓,东西魏两虎这才

罢战,转向梁朝扑食去了。

在战争中,宇文黑獭帅众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有一举上洛之志,邙山之役虽败,仍能赏罚有度,屡屡以小博大,以弱击强,智略兼备,能得勇士死力,真英雄也!周文亲尝战阵之风,堪比魏武.

八柱国

八柱国 隋唐军事贵族集团的起源——西魏八大柱国将军 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所统兵士也改从各自主将之姓,这就给府兵制涂上了一层鲜卑部落兵制的色彩。 八柱国: 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宇文泰。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元欣。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李渊祖父)。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李密曾祖父)。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北周、隋、唐三朝外戚)。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

宇文泰、苏绰讨论治国之道

宇文泰、苏绰讨论治国之道 宇文泰、苏绰讨论治国之道 2011-07-05 14:45:33| 分类:转帖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亦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详见《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太祖文帝宇文泰》)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政治家苏绰。苏绰(498—546),字令绰,西魏京兆武功人(今陕西武功),汉族。出身世宦豪门,其父苏协官至武功郡守。苏绰少好学,精通算术。从兄苏让推荐于北周太祖宇文泰,拜为大行台左丞。宇文泰重用苏绰,制定计帐法、户籍法。大统十一年(545),授大行台度支尚书。草拟《六条诏书》,宇文泰立于座右,宇文泰下令百官习诵,并规定:“牧守令长,不通六条和计帐法者,不得居官。”又制定《大诰》,文字简练流畅,一改自晋以来的浮华文风。又据《周礼》改定官制,大统十二年(546年)未成而卒,宇文泰率百官送

棺椁出城外,扶棺痛哭,悲叹:“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死后家无余财。著有《佛性论》、《七经论》。(详见《北史卷六三·苏绰》)宇文泰曾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了三天三夜。其中一段对话,揭示出千古治国之术,值得深思。节录如下: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宇文泰请教:“怎样治理国家?” (苏绰)曰;具官。(具官,即配备官员) 苏绰回答:“配备各级官员。” 问:何以具? 宇文泰继续请教:“怎样配备官员呢?” 曰:用贪官,弃贪官。 苏绰回答:“使用贪官,反对贪官。”

【北周皇帝】明帝宇文毓

明帝宇文毓 突代郡武川人,生于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卒于武成二年,年二十七岁。大统十四年,(公元五四八年)封宁都郡公。累授大将军,镇陇右。周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转岐州诸军事,歧州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怀之。及宇文护废孝闳帝,乃迎立毓。武成初,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称皇帝,建年号。毓明敏有识量,护颇畏惮,遂进毒弑之。在位三年,560年被宇文护毒死,谥明帝。 第一章宇文毓生平 一、生平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累授大将军,镇陇右。周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转岐州诸军事,歧州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怀之。 宇文护废孝闳帝,羽翼尚未丰满,他不敢不按有诸多大臣和各自拥兵一方的六大柱国监视下的老规矩办事:“立嗣以嫡不以长,以长不以贤”。于是,扶立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为新帝。武成初,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称皇帝,建年号。 宇文毓表面看来温弱,其实内里极是明敏有主见。他不肯处处听命宇文护,而且还十分怀念他的独孤皇后,不肯重册新后久而久之,宇文护便三番两次的再次设法暗害宇文毓,几次都被机警的宇文毓躲过了。在一次国宴上,宇文护终于指使一个叫李安的宫人,在进献世宗宇文毓的糖饼中下了毒,临终前,当着群臣的面,用最后的力气,大声口传遗诏:传位于自己的四弟宇文邕为嗣帝。而且,为了国家利益,临终也没有当众揭穿宇文护的真面目…… 北周第二个皇帝宇文毓死后,因先帝口传遗诏,宇文护没办法即刻改变,于是,只得遵宇文邕为第三位傀儡皇帝,史称武帝。 二、后妃及子女 后妃 明敬皇后独孤氏 子 毕剌王宇文贤 酆王宇文贞 女 荆王河南公主,下嫁仪同三司尉迟敬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3901292.html,/ebook/9ff2590043323968011c9233.html 第二章宇文毓的主要事迹 一、政治生涯 北周明帝宇文毓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16岁开始从政,先后被封为

治国之道

从“巨额公款购高档酒”看到的治国之道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

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他又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眼问:“还有什么?” 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 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责任都推到这些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任用贪官的元凶。你必须叫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问:“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么办?” 苏绰答:“宰了他,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

xx是北周xx的奠基者 。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宇文泰问: “国何以立?” xx答: “具官。” xx问: “如何具官?” xx答: “用贪官,反贪官。” xx不解的问: “为什么要用贪官?” xx答: “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宇文泰问: “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苏绰答: “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xx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 “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苏绰答:

“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 “xx快说说其中的xx。” xx答: “这有两个好处: 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他又对xx说: “还有呢?” xx瞪圆了眼问: “还有什么?” xx答: “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 xx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 “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xx答:

宇文泰死里逃生的故事

宇文泰死里逃生的故事 《》 公元543年春,东魏高欢率大军过了黄河,占据了黄河边上的邙山,扎下了营寨。西 魏的宇文泰把辎重留在后而,连夜直奔邙山袭击高欢。高欢派出的侦察骑兵报告说;“敌 军距此40多里,一路上就草草吃了一顿干饭。”高欢严阵以待。黎明时分,两军相遇, 只见东魏的将领彭乐带着数千骑兵直冲西魏的北路,所向披靡,一直杀进了魏营。 有人向高欢报告说:“彭乐投奔西魏了。”高欢一听怒不可遏。正在这时,只见西北 方向尘土滚滚,彭乐派人飞马报捷:俘虏西魏文武官员48人。高欢当即下令全线出击, 西魏军被杀的就有3万多人。 高欢这时兴奋异常,命令彭乐全力追击宇文泰。宇文泰这时已被追得走投无路,非死 即俘。他望着马后的彭乐突然高声喊道;“你不是彭乐吗?你这个傻小子,今天杀了我,明 天还能有你吗?还不快回去收拾你那些金银财宝!”彭乐原是从尔朱荣那里叛归高欢的人, 以前又吃过。败仗,对高欢本有戒心,加上有点财迷,听了宇文泰的话,拨马便回。临走 宇文泰又送了他一囊金带。 彭乐跑回高欢身边,喘吁吁地说:“宇文泰那小子跑得太快,这一回逃过了我的一刀,不过已经吓破了他的胆。”高欢一看没抓住宇文泰,又恼又恨。揪住彭乐的头朝地上猛撞,好几次举刀要砍,咬着牙才勉强忍住了。 彭乐说:“再给我5十骑兵,我去取宇文泰的头来。”高欢听了,又可气又可笑地 说;“是你把他放了,怎么现在又说要取他的头来呢?”宇文泰就此逃脱一命。 彭乐是一个反复无常而又贪财的人,宇文泰所以能几句话就死里逃生,全在于他了解 对方的为人,能揣摸对方的心理。次群臣在大将军官署宴集,在座的文武百官不少,只见 崔遥进来时眼睛抬得高高的,踱着方步,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而且还有两个人专门为他 拉着衣服的后摆,进来以后离着老远和高澄互相作了个揖就算了事,也不让坐就一屁股坐 下了。 第二次敬酒刚开始,崔遥便要退席。高澄挽留说:“我略备蔬食,希望崔公能稍留。”崔遥傲慢地说:“刚才接到皇帝的命令,要回御史台办事。” 说完扬长而去,高澄还亲自送到堂下。那些在场的官员一看,对这位御史中尉顿生畏 惧之心。他们哪里知道,这是高澄为了树立崔遥的权威,事先安排和故意做给大家看的。 当时,御史中尉巡行,都有手执。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 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乱世中节操是稀缺品;之前看宇文泰挺猛投靠的东魏官员们又回去了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双雄争霸(8) 侯景选定的反击突破口是广州,此广州非现在的经济特区广东广州,而是河南鲁山。 开始的时候侯景确实占了个先手,悄无声息的把部队带到广州城下;可是等东魏军展开攻城时才发现,城里的西魏军居然没有惊慌失措。 此时,蹲在广州城里的守将是广州刺史骆超;别看此人籍籍无名,可是面对大名鼎鼎的侯景却并不怯场,守的有板有眼。 这下让侯景骑虎难下了,小小的广州迟迟攻不进去,而有情报表示,西魏的援军已经马不停蹄地向广州狂奔而来。如果短时间内打不下来,等西魏援军一到,自己可就成了肉夹馍。 不过,侯景身边也有能人,代理洛州刺史卢勇给侯景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简单的说,就是学习张翼德长坂桥头忽悠曹孟德的计策,具体做法是派出1个连的骑兵,每个骑兵再牵着一匹马,在西魏援军来广州的必经之路大隗山上找一处树林繁茂的地方,遍插旌旗,做人多势众状;然后这一个骑兵连分成10个班,拖着树枝来回奔跑,制造大量雾霾,并不停的吹响号角,仿佛这里伏有重兵;带队的,便是卢勇。 宇文泰这次派来的将领,像李景和、程华、王征蛮等人,在西魏将领中没啥名气;而且心理素质也不好,这些人应该是没见大场面的,被卢勇的小儿科计策忽悠的有点儿懵逼。 看对方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卢勇顺势发起攻击,大获全胜,不仅在阵前生擒程华,斩杀王征蛮,打跑李景和;同时还俘获了3百多匹战马,大胜而还。 要么说,骆超自诩好汉呢;好汉不吃眼前亏,这伙计一见援军被吃掉了,立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遂以城降东魏”。

高欢跟宇文泰的博弈中,好不容易扳回一局。 高欢这一仗赢的好,好就好在跟河南地面儿上立刻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且侯景拿下广州之后,高欢再次亲征,带着大军南下了。 乱世之中,节操是稀缺品;之前看宇文泰挺猛转而投靠的原东魏官员一看,我勒个擦,东魏也不是弱鸡啊,得,咱还是当一回识时务的俊杰吧;河南大地上再次掀起投降潮。 这一轮高潮过后,西魏在河南的地盘儿急剧缩水,只剩下独孤信据守的金墉城这一个炮楼儿;而且还被侯景、高敖曹的东魏大军团团围住。这还不算;此时,独孤信得到情报,高欢也正打算到洛阳旧地重游。 眼瞅着寄几就要危在旦夕,独孤信一日三电向宇文泰发出SOS信号。 说这话,是公元538年7月,北方大地,骄阳似火。

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2011-12-13 日本的资料保存完好,日本的历史评论:李世民家族来自鲜卑族的武川镇军阀。 首先看看《兰陵王入阵曲》的故事:南北朝时期,北齐(550-577年)的奠基者高欢(496-547年)骁勇善战,他的两个嫡系孙子,一个母亲出身高贵当了皇帝=高纬(556-577年),一个母亲出身低下当了将军=高肃(高长恭),史称兰陵王。兰陵王武艺高强,战功显赫,在北

周10万大军攻打北齐洛阳的邙山之战中立下奇功,人们编成《兰陵王入阵曲》颂扬高肃,引起高纬妒忌,573年杀害了同父异母的兄弟兰陵王高肃和高欢时代的名将斛律光(515-572年)。从此北齐无大将。兰陵王死后仅仅四年,北周就灭亡了北齐。高纬只顾与爱妃冯小怜荒淫和逃跑,被俘赐死。李商隐曾作诗讽刺高纬:“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右图是北齐北周(北朝)与陈(南朝),后隋代北周,灭陈。 这首《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并且流 传到唐朝(618-907)。秦王李世民非常喜欢 这首单人歌舞,他也编写了36人的大型歌舞 《秦王入阵曲》。后来《兰陵王入阵曲》在中 国失传了约1400年。上世纪90年代,中国 在日本皇家宫廷保留节目中非常意外地发现 了这首完全没有改变的单人歌舞《兰陵王入 阵曲》,甚至演出服装都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崇尚中华”的日本不仅保留 了中国的盛世隋唐的文明,也保留了中国乱 世时期的文明。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的皇室都属 于鲜卑血统:北魏六镇。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他们起先向曹操的魏国进贡,后来建立魏。 历史学家为了区别,把鲜卑人建立的魏,称为北魏: 南北朝的第一个北方政权是北魏,386-534年=148年,鲜卑人建立。 南北朝的最后统一的政权是隋朝,581-619年=38年,鲜卑人建立。 继承大隋的大唐政权是隋朝的亲戚,也是鲜卑贵族。这段故事,要从北魏的六镇开始说起。谈到北魏,首先需要回顾一下战乱不断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汉武帝没有消灭匈奴 西汉的汉武帝(前156-前87)没有消灭匈奴,只是消灭了几个单于和匈奴王。现在的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不是历史。匈奴不仅没有被汉武帝消灭,还大量进入内地居住:南匈奴。 公元48年,汉武帝死 后135年,南北匈奴分裂: 南匈奴归顺东汉,允许在 长城以内居住,与东汉共 同抵御北匈奴和鲜卑。南 匈奴由19个种族构成,匈 奴的种族以下是部落,部 落以下是氏族。进入长城 的19个南匈奴种族为: 屠各種----匈奴的中 心种族,统领种族,这个 种族的多个氏族,单于辈 出,大都改姓刘。 鮮支種,寇頭種,烏譚種 赤勒種,捍蛭種,黒狼種

宇文泰和苏绰的经典对话

宇文泰和苏绰的经典对话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其中到底说了些什么,史籍中并无记载。这里有幸得到一部千古不外传的秘籍,是专门讲述治国之道的书,其中就有一段就说到二人的这次谈话,现为读者节录如下: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 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宇文泰听罢此话,扑过来抓住苏绰的手,上下左右一阵乱啃。嘴里还不是发出含糊不清的言语:“啊,亲爱的,我的小甜心,恨你我相识太晚!” 苏绰抽出手来,一边擦被宇文泰弄的满手背的口水,一边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一双充满下流的牛眼问:“还有什么?” 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 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

跳出苏绰定律

跳出“苏绰定律” 所谓“苏绰定律”,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似为后世杜撰,但有一定的警世意义。它是指“苏绰”就如何治国方能使江山永祚为“宇文泰”做出的回答——以贪反贪,方能控制官吏离心异志。原文梗概如下: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用官。”宇文泰问:“如何用官?”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宇文泰问:“贪官何以用?”苏绰答:“你要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别人好处。而你又没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们权,叫他们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可以拥权自肥了吗?”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力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苏绰答:“他能得到的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力,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力。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稳固了吗?”宇文泰问:“贪官民怨太大当如何处置?”苏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又可收其财,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 “苏绰定律”,具有相当的警世意义。即使没有“苏绰定律”在历史上的存在,但“以贪反贪”的思想历代均有表露。这种“以贪反贪”导致了中国历朝历代贪污横行,吏治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正是中国吏治腐败的真正历史根源和政治根源,也是中国历史政治的真正痛处所在,以致使中国社会难逃历史设定的轮回灾难。北周仅存二十余年即被隋文帝杨坚所颠覆,说明“以贪反贪”那一套是行不通的。腐败自古要亡国,未来的路必须要冲出怪圈,开始新的轨迹。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疏》中提出了这样的表述。细看历史,古往今来,又能有多少“志士仁人”能秉持一生始终恪守着“清如水、廉如镜”六字箴言!正因为此,“廉洁”二字也便在时间长河中逐渐累积,印在任何一本史书上。 走出“苏绰怪圈”的路径需要从制度或体制创新入手,立足民主,健全体制,加强全民监督,从根本上清除腐败滋生土壤与条件。从制度上确保自己廉洁从政,公正执法,建立起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体制,让反腐不留死角。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深化内涵、提高层次、创新思路、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权力观、利益观、交友观、家庭观,切切实实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

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 ——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亦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详见《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太祖文帝宇文泰》) 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政治家苏绰。 苏绰(498—546),字令绰,西魏京兆武功人(今陕西武功),汉族。出身世宦豪门,其父苏协官至武功郡守。苏绰少好学,精通算术。从兄苏让推荐于北周太祖宇文泰,拜为大行台左丞。宇文泰重用苏绰,制定计帐法、户籍法。大统十一年(545),授大行台度支尚书。草拟《六条诏书》,宇文泰立于座右,宇文泰下令百官习诵,并规定:“牧守令长,不通六条和计帐法者,不得居官。”又制定《大诰》,文字简练流畅,一改自晋以来的浮华文风。又据《周礼》改定官制,大统十二年(546年)未成而卒,宇文泰率百官送棺椁出城外,扶棺痛哭,悲叹:“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死后家无余财。著有《佛性论》、《七经论》。(详见《北史卷

六三·苏绰》) 宇文泰曾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了三天三夜。其中一段对话,揭示出千古治国之术,值得深思。节录如下:(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宇文泰请教:“怎样治理国家?” (苏绰)曰;具官。(具官,即配备官员) 苏绰回答:“配备各级官员。” 问:何以具? 宇文泰继续请教:“怎样配备官员呢?” 曰:用贪官,弃贪官。 苏绰回答:“使用贪官,反对贪官。” 问:贪官何以用? 宇文泰很不理解:“为什么我要任用贪官呢?” 曰:为君者,以臣忠为之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社稷安矣。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 苏绰答道:“对皇帝来说,最重要的是大臣对你忠诚。群臣忠诚,皇帝就安心;皇帝安心,社会就稳定。可是你想让部下忠心耿耿地卖命,你就得给人家好处。可你又没那么多钱给他们,那怎么办呢?” 曰:为之奈何? 宇文泰说:“是呀,那怎么办呢?”

利用贪官治理国家的技巧

利用贪官治理国家的技巧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他又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眼问:“还有什么?” 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开国者隋文帝(581—604①年在位)

剑桥中国史 目录 关于 开国者隋文帝(581—604①年在位) 及其辅弼大臣 创建隋朝并以帝号文帝执政的杨坚是6世纪典型的西北贵族。他的家族的故里在长安和洛阳两个古都之间,为北方的非汉族王朝效劳至少已有两个世纪;并且杨氏通过与非汉族的名门进行深谋远虑的联姻,以确保他们的地位不衰,特权长存。杨坚之父曾被北魏孝武帝(532—534年在位)封为贵族,西魏的建国者宇文泰因其在夺权时的战功而加赏杨家爵位。杨坚在541年生于一个佛寺内。一个尼姑把他抚养到12岁,后来杨坚在回忆时亲昵地称她为阿阇梨(梵文为ācārya,意即导师);他也上过为贵族和高官子弟设立的太学。据说他长腰短腿,为人庄重而又沉默寡言。当他刚上学时,他态度冷漠,甚至他的近亲也不敢接近他。 与同阶层的其他年轻人一样,他很早就受骑术和战术的训练。他14岁就在宇文泰麾下任武职,在宇文泰及其继承者时期青云直上。在566年,他娶北方非汉族中权势最大的门第之一独孤氏的女儿为妻。这样,他在三十几岁时已是一个有成就的、攀名门为亲的军人;他曾统率一支军队征齐,还担任过文官,几次得到赏识他的统治者的赏赐。杨坚得宠的标志之一是其女被选为太子宇文赟之妻。这一恩宠把他从与世无争的舒适生活拉到权力斗争的旋涡之中。 578年夏,前不久灭了北齐并统一北方的北周的武帝(宇文邕)准备率精兵遏制突厥人在今北京附近的掠夺。在36岁时,他似乎要通过一次次的胜利来最后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但他突然患病,就在这一年的阴历六月,他的凶耗被宣布了。由太子并为杨坚之婿的宇文赟继位。579年阴历二月,他举行仪式逊位给其六岁之子,但仍拥有实权。人们很快就清楚,他也是传统的变态专制君主之一,他们是长达300年的北方诸政权的祸根。杨坚对这个魔鬼的想法,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但580年初夏宫廷中发生的事件迫使杨坚摊牌。这个“太上皇”强奸了一个亲王的妻子,并迫使亲王叛乱而死,于是这个不幸的遗孀被纳为第五个妃子。后来有迹象表明他决心消灭杨坚的女儿,以便提升他的新王妃。由于她母亲的激动的请求,她暂时得救,但不久事情就很清楚,宇文赟要自行其是,这意味着即使消灭杨坚全家也在所不惜。在这关键时刻,宇文赟患病,杨坚的朋友们矫诏命他来到宇文赟的病床。宇文赟在以后的几天内死去,死讯秘而不宣,直至杨坚的几个朋友说服他代幼帝摄政。这是对王朝及其支持者的公开挑战;摄政本身虽不是篡位,但它是沿标准途径之一去建立新王朝的重要步骤。杨坚和他的几个朋友无疑在孤注一掷,他的妻子用一句古老的谚语“骑虎难下”劝他说,现在已到义无反顾之时了。① 杨坚立刻开始采取建立新王朝的进一步的行动。他在行动时极为残酷无情。阴历五月末,宇文家族的五位亲王被召进京,名义上要他们参加其中一王之女与突厥可汗的结婚典礼。三天后,大部分宇文赟的嫔妃被迫削发为尼。皇太后和杨坚之女被赦免。后者同意其父的夺权行动,只要行动仅限于摄政,但公开反对他另立王朝的野心。阴历六月初,宇文氏诸王——

千百年来帝王统治的核心秘诀:养贪官杀贪官【中国 历史】

千百年来帝王统治的核心秘诀:养贪官、杀贪官【中国历 史】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年宇文泰曾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两人曾有段精彩绝伦的对话,这段对话并不著名,(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史家也并不愿意传播这段话。但它但却道出了中国千百年来帝王统治的核心秘诀:养贪官、杀贪官,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反复回味。 原文: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苏绰)曰:具官。 问:何以具? 曰:用贪官,弃贪官。 问:贪官何以用? 曰:为君者,以臣忠为之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社稷安矣。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 曰:为之奈何? 曰:予其权,以权谋财,官必喜。 问:虽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天下汹汹,觊觎御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

上叹曰: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髓也。 (宇文泰)移席,谦恭就教曰:先生教之! (苏绰)笑对: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指贪污)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一也。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或国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则君危矣。 问:何故? 曰: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多不可用也。…… (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 (宇文泰)大惊,曰:尚有乎? 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贪渎之官,民怨沸腾,何如? (宇文泰)上再移席而匍匐问计。 绰笑曰:斥之可也。斥其贪墨,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 曰:杀之可也。检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

千古第一奇文

千古第一奇文 宇文泰,北周(公元557年—581年)开国之君。向来慕曹操之术。有苏绰者,深谙治国之道,孔明之流也。宇文泰以治国之道问苏绰,二人闭门密谈。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苏绰曰:具官。 问:何为具官? 曰:用贪官,反贪官。 问:既是贪官,如何能用? 曰:为臣者,以忠为大。臣忠则君安。然,臣无利则臣不忠。但官多财寡,奈何? 问:奈何? 曰:君授权与之官,使官以权谋利,官必喜。 问:善。虽官得其利,然寡人所得何在?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官忠则江山万世可期。 叹曰:善!然则,既用贪官,又罢贪官,何故?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密奥也。 宇文泰移席,谦恭求教曰:先生教我! 苏绰大笑:天下无不贪之官。贪,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必为异己,以罢贪官之名,排除异己,则内

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其一。其二,官若贪,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官愈恐则愈忠,是以罢弃贪官,乃驭官之术也。若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若国中皆清廉之官,民必喜,则君必危矣。 问:何故? 曰:清官以清廉为恃,直言强项,犯上非忠,君以何名罢弃之?罢弃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不可用也。 宇文泰大喜。 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 宇文泰大惊,曰:尚……尚有乎? 苏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为贪官,民怨沸腾,何如? 宇文泰汗下,再移席,匍匐问计。 苏绰笑曰:下旨斥之可也。一而再,再而三,斥其贪婪,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贪官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 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 用贪官,以结其忠,罢贪官,以排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

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

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 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了三日三夜。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曰;具官。苏绰答:“具官。”【注】具官,即配备应有的官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配备干部”。 问:何以用?宇文泰问:“那应该怎样“具官”呢?” 曰:用贪官,弃贪官。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问:贪官何以用?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曰:为君者,以臣忠为之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社稷安矣。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苏绰答:“对皇帝的来说,最重要的是下面对你的忠诚。部下对你忠诚,皇帝就感到安心,皇帝安心,社会就稳定了。然而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可是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怎么办呢? 曰:为之奈何?宇文泰说:“是呀,那怎么办呢?” 曰:予其权,以权谋财,官必喜。苏绰答:“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心里非常高兴了吗?” 问:虽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宇文泰问:“那么,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我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天下汹汹,觊觎御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苏绰答:“由于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上叹曰: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髓也。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 (宇文泰)移席,谦恭就教曰:先生教之!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笑对: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一也。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首先、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这是第一点。 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 其二、官吏只要贪污,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污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 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苏绰:“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 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责任都推到这些官吏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任用贪官的元凶。你必须叫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问:“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么办?” 苏绰答:“宰了他,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这样你可以不负搜刮民财之名,而得搜刮民财之惠。总之,用贪官来培植死党,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没贪财来充实国库。”

《三字经》65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三字经》65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这句话是说: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北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启示:治国如治家,兴业容易守业难,兴则呼风唤雨,衰则四分五裂。 北魏本是北朝的鲜卑人拓跋圭建立的国家,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了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小国北凉,统一了北方。长达一百多年,十六国纷扰的乱世才彻底结束。 三代以后传至拓跋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孝文帝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他认为要巩固北魏的统治,一定要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改革本民族的陋习。他首先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又实行汉化政策,例如:改说汉语、改穿汉人服装、改用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北魏皇室本姓拓跋,孝文帝带头改姓为元,故此称作“北元魏”。 孝文帝以后,北魏开始衰落。其后北魏内部发生大乱,大权落到高欢和宇文泰手里。公元534年,魏孝武帝逃到长安投靠宇文泰被杀,宇文泰另立了魏文帝。与此同时,高欢立了魏孝静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从此,北部中国分裂为两魏:建都在长安的叫西魏,建都在邺城的叫东魏。所以这里才说“北元魏,分东西”。 公元55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篡位,建立了北齐,也叫高齐;公元557年,西魏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篡位,建立了北周,又称宇文周。北齐和北周又互相攻战,乌烟瘴气。北齐的几位皇帝,都是荒淫残暴,到了齐后主更是不理政事。他是个弹琵琶的高手,自弹自唱“无愁曲”,自号“无忧天子”。但北周大军攻来,片刻之间北齐就土崩瓦解了。公元557年,北周武帝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周武帝死后传至周宣帝,周宣帝死后,他的岳父杨坚就篡了静帝位,于公元581年,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 从公元316年西晋灭亡算起,经过二百七十多年的南北朝时期,中国至隋朝才又重新获得统一。 本公众号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思想”的宗旨,力争使更多的人有所认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进而得以发扬国学精神。

历史上鲜为人知的西魏“八大柱国”

历史上鲜为人知的西魏“八大柱国” 柱国由来 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周文帝(宇文泰)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已前,任者凡有八人。周文帝位总百揆,都督中外军事。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所统兵士也改从各自主将之姓,这就给府兵制涂上了一层鲜卑部落兵制的色彩。 八柱国: 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宇文泰(其第五女襄阳长公主下嫁北周神武公窦毅,生唐太穆顺圣皇后)。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后追尊为太祖文皇帝。 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元欣(北魏献文帝之孙,广陵王元诩之子)。西魏恭帝即位,进大丞相。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李渊祖父),周代魏追封唐国公(唐国号由来于此)。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李密曾祖父),周代魏进封赵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其三女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周代魏进封卫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周代魏进封楚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周代魏进封燕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周代魏进封梁国公。 八柱十二将后代: 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而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将永入史册。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蜀地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做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