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鸦片战争(必修1)

一、背景

二、虎门销烟

1、背景: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目的:为扭转贸易逆差

3、行为: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

4、危害:“银贵钱贱”

5、行为: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

6、结果:1839年6月,虎门销烟

三、第一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原因:

(1)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为了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

3、参战方:

(1)中国:道光皇帝、林则徐

(2)英国

4、过程:广东、厦门、定海(浙江)、白河口(最远!天津)、“议和”、(抢占香港岛)、南

京下关江面、签订《南京条约》

四、1842年《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

3、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协定关税,关税主权)

4、赔款2100万银元

五、《南京条约附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1、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中国主动放弃)

2、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

3、通商口岸居住、租地(后来渐渐成为租界)

六、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七、影响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矛盾),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

会经济)(必修2)

1、时间:鸦片战争后

2、内容:

(1)对华倾销商品:棉毛纺织品

(2)掠夺原料和农副产品:丝、茶

3、影响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开眼看世界(必修3)

一、概况

1、时间:鸦片战争前后

2、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立译馆;《四洲志》(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三、魏源

1842年《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师夷长技以制夷”

四、评价

引导人们去了解世界,启迪近代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之路,是爱国的,进步的。

太平天国运动(必修1)

一、背景

1、阶级矛盾(主要):白银外流严重,赔款,官员搜刮百姓;

2、民族矛盾(次要):手工业者破产;

3、自然灾害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二、过程

3、永安建制(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4、定都南京:天京

5、北伐西征

(1)北伐:最远至天津;失败原因:孤军深入

(2)西征:成功

6、天京变乱:1856年

7、重建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8、攻打上海:洋枪队(华尔、戈登)

9、天京沦陷:1864年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1853年

(2)内容

①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凡天下天,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分配制度:圣库制度,“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3)目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5)评价:体现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革命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空想性)

2、《资政新篇》

(1)时间:1859年

(2)内容

①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民选官吏

②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

③文化上:开设新式学堂、报纸

(3)评价: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缺乏阶级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必修1)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

2、原因:

(1)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全面修改条约要求遭到拒绝

3、参战方:

(1)中国:咸丰皇帝

(2)英国、法国

4、过程:广州、天津(1858年《天津条约》)、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北京条约》)

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开放11个通商口岸

2、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内河航运权)

3、外国人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赔偿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三、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引发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陷入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

目的:摆脱统治危机

一、体用之争(必修3;选修2)

1、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主要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3、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冯桂芬(“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

强之术”)

二、洋务运动(必修2)

1、时间:19世纪6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

2、措施

(1)“求强”,创办近代军工(19世纪60年代)

①性质:官办

②内容:A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B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2)“求富”,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

①目的:解决“求强”导致的财力不足(“寓富于强”)

②性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③内容:开平煤矿

(3)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失败标志: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4、评价

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必修2)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背景:外资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3、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二、特点

1、实力: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地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即通商口岸附近

3、工业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

4、地位: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艰难发展,难以居于主导地位

中日甲午战争(必修1)

一、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步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二、导火索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三、过程

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黄海海战

3、1895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四、《马关条约》

1、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影响

(1)《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2)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刺激了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3、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4、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展开了新的救亡图存的斗争(反割台斗争、戊戌变法)

六、反割台斗争

清军驻台将领:刘永福;台湾人民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必修2)

一、时间

甲午战争后

二、背景

1、列强争向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三、初步发展表现

1、企业数量的增加

2、企业规模的扩大

3、分布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戊戌变法

一、早期维新思想(必修3;选修1;选修2)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展开(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2)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

(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

(1)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2)政治上:君主立宪(“君民共主”)

(3)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缺点: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二、维新思想(必修3;选修1;选修2)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

1、康有为:

(1)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2)《新学伪经考》: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3)《孔子改制考》:为变法制造历史依据

(4)强调“三世说”,主张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共和。

2、梁启超

(1)《变法通议》:“兴民权”,“设医院”

(2)《新民说》:“新民”思想,“广民智”

3、谭嗣同:最强音、最激进

《仁学》:“冲决君主之网罗”

4、严复

翻译《天演论》: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第一人

三、戊戌变法(选修1)

1、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马关条约》

(2)人物:康良等应试举人

(3)意义:从理论走向实践,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2、学会、报刊的创办

(1)强学会:北京、上海

(2)报刊:《中外纪闻》(原名《万国公报》,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时务报》(梁启超,1896年8月,上海)、《国闻报》(严复)

3、过程

(1)准备

①《应诏统筹全局折》(《上清帝第六书》):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②保国会:保国、保种、保教

(2)开始: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岳麓:“明定国是”诏书)

(3)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②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改革财政,编制

国家预算决算。兴办邮局、银行

③文化上:废八股,设京师大学堂;允许民间设立报馆、译书局

④军事上:精练新军、改习洋操;扩建海军

4、失败:

(1)光绪被囚

(2)六君子殉难

(3)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5、意义: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八国联军侵华(必修1)

一、义和团

1、时间:19世纪末

2、口号:“扶清灭洋”

3、评价: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盲目排外

二、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1900年

2、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3、过程:天津、廊坊、北京

4、结果:占领北京,烧杀抢掠;签订1901年《辛丑条约》

5、影响:巨额赔款加重负担;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末新政(选修2)

一、背景

革命形势蓬勃反战;立宪呼声高涨

二、过程

1、1901年,拉开序幕

2、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查现正

3、1908年,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颁布

4、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破产

三、结果

立宪派分化、汉族官僚离心、清朝专制统治陷于空前孤立境地

辛亥革命

一、革命准备(必修1;必修3;选修2)

1、组织准备

(1)1894年11月,创建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合众政府”(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2)1905年8月,组建中国同盟会,日本(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2、思想准备

(1)三民主义:《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民生”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

封建统治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意义: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①革命派:民主共和政体

②改良派:君主立宪政体

3、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1)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2)“皇族内阁”,清政府众叛亲离

(3)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

二、辛亥革命(必修1;选修2)

1、时代背景:

(1)民族危机: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民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矛盾激化: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保路运动

3、意义: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

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维护共和(选修2;选修4)

1、“宋教仁案”与“二次革命”

直接原因: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孙中山“二次革命”

2、“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1)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2)1915年,袁世凯正式恢复帝制,改元1916年为洪宪元年。

(3)云南都督蔡锷起兵讨袁,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3、两次护法运动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孙中山借助西南军阀两次护法运动

民资的“短暂春天”(必修2)

一、原因

1、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2、临时政府奖励发展事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提倡国货

4、实业救国思潮

5、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表现

1、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增加

2、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

3、新的工业部门(化学工业)

三、短暂原因

一战后,列强卷土从来

新文化运动(必修3)

一、背景

1、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的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3、袁世凯为恢复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前期(1915—1917)

1、两个阵地

(1)《新青年》(思想阵地)

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②第二卷改名《青年杂志》

③1917年迁到北京

(2)北京大学(活动基地)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2、三个主张: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敬告青年》:“德先生”、“赛先生”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打倒孔家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③鲁迅《狂人日记》(新文学典范,现代小说奠基之作)

3、意义: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思想;解放了

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后期:1917年以后

1、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其他代表人物:陈独秀、毛泽东等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必修1)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前期(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4、后期(上海)

三罢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结果: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6、意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

始跟工人阶级相结合;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

(1)思想准备: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日益壮大

(3)组织准备:1920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2、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3、一大内容:

(1)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3)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4、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太平天国的“热点问题”) 2.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目标(口号):自强、求富。 ⑤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创办军事工业——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⑧历史作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派出了

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⑥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社会风习。 ⑦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辛亥革命的“热点问题”) 5.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时间 1856-1860 二背景 1.继英国后,法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1856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 三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利益 四结果 中国战败并签署条约 万平方公里五影响 中国两半程度加深 第三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原因 1一鸦后,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阶矛激化(根本原因) 二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 三运动经过 四《天朝田亩制度》 (一)内容 1废除封建土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2规定每户六组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原则(公有制)

(二)评价 1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2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平均一切社会财富,违背生产本性,无法实现 3具有落后性 (三)未能实施的主客观原因 主观:平分土地,均分财富,不切实际,无法实施 客观:处于清军围困之中,没有安定的环境 (四)影响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土地革命进入全盛时期 五《资政新篇》 (一)主要内容及进步性 (二)作者及特点 洪仁玕 1向西方学习 2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三)未能实施的原因 1缺乏相应的社会主义基础(资本主义尚未发展)和实施条件 2处于战争环境 (四)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较

六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七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 八意义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2.农民平均主义,阻碍经济市场化 九新特点 1.学习西方、利用了西方的宗教 2.反侵略 3.处于两半社会的背景下 4.属于民主主义革命 5.《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 6.外国侵略势力镇压 十对后来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年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年表 新文化运动 背景: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政治: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标志:1915年5月上海《新青年》杂志创办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 意义:A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前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民众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局限性: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知识分子群体,没有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没有发展成为政治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两个阶段:5月4日,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北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性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共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 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早期组织建立;共产国际援助 意义: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有了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中共一大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1924——1927 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工人运动遭遇挫折,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一切敌人。 国民党: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以俄为师”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过程:两湖灭吴汀泗桥战役、武汉战役叶挺独立团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连克九江、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沿长江东下,直趋南京、上海 国民政府迁往武汉,随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失败:1927年政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论述要点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失败,要求新的革命的到来。 (略述近代历次运动的失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深刻地表明:依靠单纯农民战争的形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子发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4、辛亥革命的失败,更进一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再由软弱的资产阶级掌握,而必须掌握无产阶级手中。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具备了条件: 1、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2、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3、十月革命后,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它满足了历史的要求,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历经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论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论述 发布日期:2013-10-17 浏览次数: 3039 来源: 中共中央文献 研究室 字号:[ 大 中 小 ] 政府中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如客饭,办公费,灯油杂费,都须尽量减少,尤其纸张信套,更可以节省使用。这一切节省,虽在各部分为数甚少,但积少成多,并可以养成苏区中更加刻苦更加节省的苏维埃工作作风——这是万分必要的。对苏维埃中贪污腐化的分子,各级政府一经查出,必须给以严厉的纪律上的制裁。谁要隐瞒、庇护和放松对这种分子的检查与揭发,谁也要同样受到革命的斥责。同时要注意到经费节省,决不是工作减少,相反的,在刻苦的精神之下,还要使工作的效能更加增大起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十四》(1932年7月7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9页 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页 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938年4月1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2-2133页 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1939年5月1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3页 为了整个革命的利益,我们不应该姑息那些官僚主义者及贪污浪费者。这在全党全军中必须进行深入解释和动员,为革命的胜利、我们的光明前途与新中国的创造而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物质资财。对民力、对物质资财的不爱惜,无异于对党对革命不负责任,无异于犯罪。 刘少奇:《克服困难,准备反攻,为战后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1942年7月20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5页 有个别的干部是被物质所诱惑,因而不愿忠实于共产主义的神圣事业,完全腐化了;另有若干干部则起了霉,要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才能恢复健康。所有这些坏事,所有这些弊端,在一部分军队与一部分机关学校的干部中,都是或多或少地发生过的,今后所有军队与机关学校的一切上级领导机关,必须着重于照顾全局,掌握政策,对所属各单位的生产活动一定要有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检查,绝对不容许再有各自为政,闹独立性,破坏政策,破坏法令,侵害人民利益,各单

我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年5月23日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 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1864年,在昆山解散。

高三历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点) 2、理解协定关税、租界,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含义、危害。理解半殖半封社会的含义和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表现。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实质,辨证的给予评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理解。) 4、熟练掌握《资政新篇》的内容细节,与太平天国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准确评价之。(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5、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主张,核心,意义。 6、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侵略路线,经过和侵占的城市。太平军北上路线。 7、注意英国割占香港岛的步骤及每步区域。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顺序和区域。 8、从领土,赔款,口岸,特权等认真记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的内容。 9、总结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10、分析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中国战败的原因。 11、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纲领、政权、组织、军事活动。)准确评价太平天国。(功绩伟大,失败必然。) 12、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对清政府统治集团产生的影响。 13、新思想萌发:评价林则徐(三方面:销烟、抗英、学西方。),魏源于《海国图志》。

14、比较中英两国19世纪中期的国情。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说明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扩大。 15、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和成因。(双重原因,双重任务,学习西方,联合绞杀。) 16、结合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的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落后性。谈谈理解。 结论:英国完成工革,企图开我市场;清朝闭关锁国,英方贸易入超;输入毒品鸦片,毒害人民身心;威胁清朝统治,林公虎门硝烟;英国借机发难,清廷战败签约;南京黄埔望厦,赔款通商特权;领土主权破坏,人民负担加重;自然经济开解,东南地区尤甚;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东征西征北伐;横扫大半中国,清廷岌岌可危;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二次鸦战;俄国最为阴险,割骗大片领土;半殖水准加深,中外反动联合;农民阶级局限,新篇未能实施;功绩非常伟大,失败也属必然;时代特点鲜明,农民战争高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总结

专题复习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列强侵略中国的四次战争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分析)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两半程度加深 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两半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鸦片战争 1、战争原因(识记) 国内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全面衰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国际背景:世界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 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理解) 走私鸦片的目的: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附: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 鸦片走私的危害:严重威胁清朝统治 (附:教材中林则徐上书禁烟的奏折) 禁烟运动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虎门销烟的意义 3、战争经过(识记) 强占香港岛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理解) 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广州、厦门 危害最大的条款:协定关税(反映战争本质意图)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割占香港岛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的条款:片面最惠国待遇 5、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识记) 6、战争影响(分析) 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方面表现为:主权遭到破坏 经济方面表现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反帝反封建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识记)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中国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控制下的广州巡抚柏贵政权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 6 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 6 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 8 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 2100 万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岸; 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 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2 )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 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 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 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 5 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 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 1 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 3 月,占领南京 ,定为首都 ,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 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9 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 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 、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 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 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 ) 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 )赔偿英国白银 400万两, 法国 200 万两。 2 、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考试题参考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C)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B)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4.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B)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5.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C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长沙战役 D.南京定都 7.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D ) A.永安建制 B.长沙战役 C.北伐失利 D.天京事变 8.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C)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海国图志》 B.《救亡决论》 C.《天朝天田制度》 D.《资政新篇》 10.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11.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12.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A)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3.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D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4.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对抗维新变法的著作是( D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仁学》 D.《劝学篇》 15.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6.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1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18.1904年至1905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D)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19.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B ) A.1905年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20.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B)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哪些

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哪些 旧民主主义这个词学了中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这期间也发生了许多革命运动和革命战争,具体有哪些,跟本人接着往下看就能知道答案。 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概括 1840年起至1919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 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这段时期大致可分为: 1840-1901: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 革命。 1901-191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期间先后出现了 六次较大的运动,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勾画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脉络,形成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六次较大的运动如下: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的首次尝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秀才”们开始造反,充当了当时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代言人。康有为以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超凡的智慧,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船队的旗手、政治运动的领袖。这种“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在当时确实使世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义和团运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1898年秋,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竖起了“扶清灭洋” 的大旗,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然后一路北上,攻城掠地,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震惊了中外反动势力。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高度的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义和团民众致力于“灭洋” ,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 无比仇恨,有利于争取官兵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辛亥革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 同时也孕育着伟大的人物。他们不要康、梁跪着的“改良”,他们要进行站着的“革命”,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然后 辐射全中国,以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他们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匍匐前进,即使到了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 在南京成立也没有放松他们革命的脚步。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社会上到处流传着这样的风气: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说教,对鬼神的迷信崇拜,使人精神萎靡的低级趣味的文艺,这三者互相交织,形成了束缚人民思想、扼杀民族生机,却仅仅有利于封建军阀统治的精神罗网,整个中国的上空布满了令人窒息的阴霾,整个社会对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表现出慌乱不安而又不置可否的悲观情绪。 以上文字来源:学史博客(QQ/微信:1549911942,公众号:lishiboke ),喜欢历史可加博主好友,同时欢迎分享本文, 转载请保留出处!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2009级连锁采购2班梁玉梅 【摘要】: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不仅抵抗了帝国主义的历次侵略战争;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旧与新差别联系 一、旧民主向新民主的必然转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落后的制度而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由此而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失败,要求并预示着新的革命的到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深刻地表明: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由于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从根本上不可能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子发动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4、辛亥革命的失败,更进一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又因为本身的力量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由此可见,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再由软弱的资产阶级掌握,而必

历史时间轴

14-17世纪文艺复兴 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9 权利法案 1775-1776 美国独立战争 1776.7.4 《独立宣言》 1789.7.14 法国大革命 1789《人权宣言》 1794 热月政变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1848 《共产党宣言》 1859 达尔文物种起源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 美国南北战争 1862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1868 明治维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现代史 1917.11 十月革命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 1933 罗斯福新政 1942.1.1 《联合国家宣言》 1945 雅尔塔会议 1949 杜鲁门主义 1949 《北大西洋公约》 1955 《华沙条约》 1967 欧洲共同体 1993 欧洲联盟 1999 统一货币欧元 19世纪40年代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 1840-194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总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7-1939 国共十年内战 1939-1945 抗日战争

1839 虎门销烟 1840 鸦片战争 1842 《南京条约》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895 《马关条约》 1895 公车上书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01 《辛丑条约》 1905 中国同盟会 1911.10.10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2 中华民国成立 1915 新文化运动 1919.5.4 五四运动 1924 黄埔军校 1926 北伐战争 1927.4.12 四一二政变 1927.8.1 南昌起义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6.12.12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7.7.7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45 重庆谈判《会谈纪要》 中国现代史 1949 新中国成立 1953-1956 三大改造 1953-1957 一五计划 1958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 经济特区 1964 原子弹 1966 导弹 1967 氢弹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3 杂交水稻 1971.10 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 尼克松访华 1978 《建交公报》 1979.1.1 中美正式建交 1997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旧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及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作业: 旧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理解: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该时期主要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探索与主张 1、地主阶级主张: ①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 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未付诸实践,但启迪着后人继续寻求强国救国之道。 ②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发展了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科技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洋务运动虽然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它涉及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改革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于其没有从根本抛弃封建制度,最终失败。 ③戊戌变法运动是得到一些开明地主拥护,光绪帝支持的爱国运动,但由于顽 固派破坏,最终失败。 2、农民阶级主张: ①太平天国领袖接受了西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创立拜上帝教,企图建立人间天国。他制定《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方案,当然是一种无法实施的空想。 ②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它顺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也没有实施。

高二历史复习方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高二历史复习方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实施原因(内外因),分析其影响。 2、理解协定关税、租界,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含义、危害。理 解半殖半封社会的含义和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表现。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实质,辨证的给予评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理解。) 4、熟练掌握《资政新篇》的内容细节,与太平天国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正确评 价之。(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5、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主张,核心,意义。 6、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侵略路线,经过和侵占的城市。太平军北上路线。 7、注意英国割占香港岛的步骤及每步区域。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顺序和区域。 8、从领土,赔款,口岸,特权等认真记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 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 的内容。 9、总结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10、分析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中国战败的原因。 11、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纲领、政权、组织、军事活动。)正确 评价太平天国。(功绩伟大,失败必然。) 12、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对清政府统治集团产生的影响。 13、新思想萌发:评价林则徐(三方面:销烟、抗英、学西方。),魏源于《海国图志》。 14、比较中英两国19世纪中期的国情。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 响说明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扩大。 15、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和成因。(双重原因,双重任务,学习西方,联合绞杀。) 16、结合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的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落后性。谈谈认识。 结论:英国完成工革,企图开我市场;清朝闭关锁国,英方贸易入超;输入毒品鸦片,毒害人民身心;威胁清朝统治,林公虎门硝烟;英国借机发难,清廷战败签约;南京黄埔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20 本词条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20个积分。 目录 展开 性质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指导思想失败的教训新旧区别结束标志 1简介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自1840年起至1919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这段时期大致可分为: 1840-1901: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1901-191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后一个阶段还可以分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01-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而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应是自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中国革命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论从史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之前,农民阶级就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在此期间根本不存在或很年幼的阶级——资产阶级,决不可能去充当领导阶级。 6主力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都是人民群众,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参加的规模、深度、广度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法相比的。因而用表格形式向学生说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都是人民群众,会使学生只看到两者相同的一面,而看不到两者的区别,不利于学生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理解。 7指导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而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只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才是三民主义。前人的合理思想可以指导后人的行动,却从未听说后人的思想可以指导已故的人的行动;显然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三民主义不可能成为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它只能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自“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吸收、消化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经历了一个实践过程的。自“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当时作为革命的民主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国民党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而当时能为两党两个阶级所接受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并指导了当时的大革命运动。因而笔者认为自“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之前,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也使自己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也从沉痛的教训中清醒过来,才提出领导权问题,使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才逐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才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可见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的事。 8失败的教训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它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中,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是一个逆来顺受的阶级,却起义反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年代重要事件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岸;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 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 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 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 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 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 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 姓名:王少轩专业:中国画学号:2011011891 摘要: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正当中国革命前途茫然之际,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中国内部发生着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促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也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族;无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打倒八股派,而打倒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桐城派是八股文的最典型代表,我想楼主既然问这个问题,不会连桐城派都不晓得吧。如果真的不知道,就去看看胡适,林语堂,鲁迅等大家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写的一些炮轰桐城派的文章,林语堂更是公然在文章里骂”桐城八股遗老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其启示: 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制度的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

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一、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其主要特点是: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在实质上丧失了从前完整的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但在表面上,它仍然保持着独立国的形式。 (2)、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 (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4)、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5)、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那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