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铎草书五律四首卷(漠漠人烟外,泠然一磬鸣)

王铎草书五律四首卷(漠漠人烟外,泠然一磬鸣)

王铎草书五律四首卷(漠漠人烟外,泠然一磬鸣)
王铎草书五律四首卷(漠漠人烟外,泠然一磬鸣)

王铎草书五律四首卷(漠漠人烟外,泠然一磬鸣)

王铎草书五律四首卷

释文:香河县颓沙河岸挫,茅舍少人关。里鼓烦霜信,客尘老旧颜。乾坤容雾入,田野任谁闲。何日箕岩倦,床寒可俯攀。己卯初度屡辱朝中命,归心仿若皤。幸今尘事少,其奈隐心多。久视天无定,余生日又过。如人安可望,岂厌紫芝歌。

鹫峰寺与友苍上人偶来寻古寺,雨後得余清,漠漠人烟外,泠然一磬鸣,禅床随处厝,秋草就阶平。只恐深山去,白云隔几程。送赵开吾关山忽欲去,远道与谁游。共在他乡外,因之动旅愁。梅花香别浦,春屿领孤舟。莫谓离情阻,烟空江水流。

俚作壬午书抱老张公祖吟坛正王铎

《五律四首诗卷》是王铎书风转型期的一幅重要作品。《中国书法全集》未收录。本诗卷为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旧藏,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捐赠给无锡市博物馆。

本卷书于壬午年,即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所录前两首诗作,《拟山园选集》未收。第二首作于己卯年。第三、四首诗见于台湾学生书局一九七九年四月出版的《拟山园选集》五律卷。第三首“鹫峰寺与友苍上人”原题为“鹫峰与友苍”。《中国书法全集》第六二卷《王铎二》中收入王铎在崇祯十

四年(一六四一)所书“柏香帖·思松涧书舍柬友诗四首”的拓本,其中也有这首诗,题为“鹫峰题与友苍僧一首”,并注明“辛巳怀州东湖书舍书己卯作”,可见此诗也是王铎己卯年的旧作。第四首“送赵开吾”原题作“送开吾”。

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一是《赠张抱一草

书诗卷》。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本卷的书

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

崇祯十五年恰好是王铎书法艺术中关键的一年。黄道周评王铎书时说:“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黄漳浦集卷一四·书品论》)这一年王铎正好五十岁,经历过对二王、东晋和米芾长年累月的执着学习,经历过一次政治上的大失败,终于完成了“自化”,登上了其书法艺术

的第一次高峰。其此前的作品,对二王与米芾“如灯取影,不失毫发”(钱谦益《牧斋全集·有学集》卷三0),到《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摆脱了“仿”的

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迄今所见较早的一件。总之,王铎这一年的作品,在其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试述王铎书法风貌的成因及技法表现

试述王铎书法风貌的成因及技法表现 姓名:孔研 【内容提要】:王铎书法面貌的形成,求其源,是他不同于时人的美学思想;寻其本,得力于他对古人书法的学习。将其美学思想和学古语言融入到作品中,加之技法上的独特性,最终形成了布势连绵,苍健跳跃,神气挥洒的风貌。【关键词】:王铎;中庸;学古;技法 王铎一生博学好古,工诗文,尤善绘画与书法,以书法闻名于世。明季书坛以王氏为代表的一派提倡取法高古,与当时的董派书风迥然不同。他刻意融合新机,形成自己的特色,给整个沉闷滞塞的书坛带进新鲜的活力。其论艺语曰:“……神气挥洒,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1,这“神气挥洒”的风格与他的美学思想、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其学书渊源、学书方法密不可分。 一.挥洒之源 仍是处在封建社会的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对当时人们思想的专制统治依旧渗透到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每一层面,集中表现儒家思想的,便是这早被皇家法定为《四书》之一的“中庸”。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作为政治伦理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审美的规范。它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行为上循规蹈矩,在情感上温柔敦厚,从而维持人际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但却压抑了人的个性创新和活力的表现,导致艺术领域的模式和守旧,谁也不敢离经叛道,机械重复,惰性模仿。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泰州学派的崛起等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使得思想是比较自由,艺术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便有了李贽的评论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苦必得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他还嘲讽“千古一词”、“千年一律”的尊孔思想,无异于“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的随声附和之犬,他对尊孔言论和理学的批判,是对封建卫道者们的有力鞭挞……。 处在这个时代的王铎也必然会受到明代哲学与文艺思想的左右,受到那些果敢进行艺术实践的大师们的影响。王铎是如何面对这部教条的“法典”的?王铎承认“中庸之理”吗?“心浮,多分外求奇,而中庸之理反失。”2,这也许就是王铎的“中庸之理”吧,也可以说他是认同的,但却是矛盾的“中庸”,因为读一读他的文论,《拟山园选集》卷八十二《文丹》便可得知,文论中的语句显示了和程颐的截然不同的境界,充满了“奇”、“变”、“胡乱”,讴歌“怪”、“怒”、“沉雄”。 如他赞美“怪”:“怪则幽险狰狞,面如贝皮,眉如紫棱,口中吐火,身上缠蛇,力如金刚,声如彪虎,长刀大剑,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子

初学草书,从此开始!

初学草书,从此开始! 学习草书可以师从的书家及字帖 一、萧衍《草书状》:萧衍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长于文学,善音律,并精于书法。《草书状》开始说了一些诸如“二王父子为兄弟,薄为庶息(妾生的儿子),羊(欣)为仆隶”之类的狂话。他的论述对书法技巧和钟王艺术成就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颇精到,强调了“飞走流注之势,惊涑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 ...”。认为草书应是“古英儒之撮拔,岂群小、皂隶之所能为”。对做草书的书家提出了人品、气质方面的要求,。大段铺陈的语言,赞颂了草书的姿态,与前几篇基本相同。 二、虞世南《笔髓论。释草》:虞世南,字伯施世称虞永兴,唐初书法家。首先是说写草书的运笔技巧,从笔毫分内、外来看,虞用的仍是晋人的笔法,即孙过庭《书谱》墨迹展现的那种稍运侧锋的笔法。他认为写草书,笔的挥运与情绪有关,心情纵逸笔自然就快,书性已尽就自然停止,特别可贵的是他指出:“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可见这样的楷书大家,讲起草书来也不是一味强调法度,而是强调自然意趣的。三、孙过庭《书谱》: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学论著,阐述正章二体书法,见解精辟。他阐述了草书,乃至

书法艺术最根本的东西。首先指出心与手的统一,是书法创作的源泉、根本。揭示了真书与草书最本质的联系,即点画与使转,点画构成真书的形体,使转隐藏在笔画之内,决定点画的方圆曲直,呼应、顾盼。草书则是有使转决定字型的,而点画的薄厚钝利,可以显现出作者的性情。孙是主张兼通的,只有兼善各种书体,写出他们的风神、力度,赋予他们优雅的姿态,才可以自由的抒发作者的情感。《书谱》是研究书法的人必读的文字。 四、张怀灌《书议》:唐开元时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有《书议》《书估》《书断》等著作流传。《书议》中“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句话非常著名,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最本质的的东西,书法作品中,没有任何具象的东西,单他却有生命、有动态、有神采、有气势,可以囊括自然界的万物。而他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一画”。草书的艺术魅力使这样一位善于文辞的专家也感到语言的乏力了。 五、《书断》:所录皆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各述其源流,系之以赞,记述颇详。上卷收录十种书体,末为总论一篇;中卷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各以体分,神品二十五、妙品九十八人、能品一百零七人,此两节详尽准确的讲述了章草、今草的产生与发展,及两种草书的艺术特征,为后人反复引证,是权威的论著。 六、《六体书论》:为张氏奏御之作,六体者:大篆、小篆、

文征明家族的文脉及早期艺术活动

文征明家族的文脉及早期艺术活动 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中坚,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文派”,主盟画坛近六十余年。对文氏家族的历史变迁进行溯源,再较为详尽地梳理了徵明祖辈如文洪等之前早已形成并奠定的宗族品格,家族艺脉、人脉的事实,或可为理解文氏家族的艺术风格、家族品格的形成与演进,及“吴门画派”能继承并发扬元代文人画的艺脉基础,补充新的研究视角。 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行草书咏文信国四事诗卷》(局部) (一)有关文氏家族的历史 文姓不仅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且其姓氏,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学说的形成、发扬紧密相连。“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中诸核心要素,其间不乏文氏或先行发明,或身体力行之,如“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始”(班固),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而以文艺世家著称的明代文徵明家族,虽游于一艺,但其精神,与文氏远祖辉煌的族史一脉相承。如“内圣外王”的周文王,以及其施行的“周礼”,也成为历代儒家学者、君王廉吏所

尊崇、向往的圣人典范与理想美政(如《诗经》中多有体现)。 文氏家族的远祖如文祁后代中不乏优秀的儒家学说发 扬与力行者,他们以“仁爱”“忠孝”为本,或具军事谋略之才,或博学多能并力倡以“文雅”教化社会风气。春秋时代勾践复国的功臣文种,便是祁之后卓越的文姓人物之一。而祁三十四代孙,东汉庐江郡舒(今安徽舒县人)的文翁,是明代文徵明家族的直系先祖。正是他,为千年之后的文氏裔孙“业儒”,积淀了宝贵的宗族精神财富。 文翁名党(前156-前101),字仲翁,少好学,通春秋,汉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是为“庐陵文氏”。文翁好教化,“兴学校以化民”,又筑“石室”为学官(其后人亦称“石室后人”,如宋代墨竹画家文同)。并于成都,招下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武帝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班固评曰:“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现代学者往往会将之视为中国古代科举和文官制的起点。而历代文人言及学校教育,即以文翁为首,如杜甫“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不封侯”等。文徵明之孙文肇祉亦以先祖为豪,撰《悠悠厥祖德也》,中曰“汉有蜀守,声名洋溢。学校聿修,民沐其泽”,现今成都石室原址的“石室中学”,系有纪念中国官办学校开创者之意。 文翁嫡裔文时(约906-965)自成都徙庐陵,遂有“庐陵文氏”或“江右文氏”之称。传十一世至宋代宣教郎文宝,

王铎及写像秘诀

人物简介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 王铎画像 能一日两粥”的生活。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绘画 杨竹西小像图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书法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明)文征明书法 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 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一、文徵明小楷评价1.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佚名2.文徵明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小楷和行书。他的小楷师承晋唐各家,主要学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不仅精细工整、法度严谨纯熟,且笔锋劲秀、风格俊雅。至八十岁后的小楷尤见功力。——佚名3.古无真正楷书,即锺、卫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自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国朝文征仲先

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明·谢在杭4.文徵明在小楷书法上的造诣为明代中后期的书法“中兴”开启了先河,并有推波助澜之功,其从赵孟頫远窥晋唐神韵,一改“台阁体”束缚 的时代积习,在痴守法度的前提下,于绳墨中寻求书法的逸趣,以此追寻小楷书法至真至纯的神化的境界。——齐观闪《以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为鉴—谈毕业创作(小楷书法)体会》5.高远《文徵明小楷书风及价值研究》:文徵明小楷书法于统一风格中又有微妙变化。以其为官为界:早期:泛学众家,风格多样,但却牢守法度。用笔尖利外露,较多棱角。中期:少波磔,多温润。一面受“台阁”时风的影响尚工整。一面受欧体影响,谨严劲健,却又失之紧密板滞。晚期:回归晋唐,主宗二王,在对“法”的实践认识中升华:用笔从板滞工整趋于超逸灵动;章法布白由紧密峻峭趋于宽展舒和,于方正平稳中寓多变体势;温润精良的文氏书风至此独立与成熟。6.赵岩《文徵明小楷研究》:纵观其(文徵明)小楷艺术的发展可分为前后四个时期:第一阶段(50岁前),属于广博学习的时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第二阶段(50-60岁),为风格渐成的时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第三阶段(60-80岁),是日臻成熟的时期,书写风格趋于稳定;第四阶段(80-90岁),乃炉火纯青的阶段,达到人书俱老的最高境界。二、文徵明小楷图谱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创意源自草根=> )日期:______________ 阅读小页@ 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654×34.5 cm 绫本首都博物馆藏 附录:首都博物馆相关资料 其书师承古法,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开创出自己独特的书风,有"神笔王铎"之美誉。其书法具有"四美 "的特点:一、纵中有敛(形质美);二、草中有楷(情性美);三、错落有致(节奏美);四、今中有古 (韵味美)。王铎"雨加雪"(草中有楷)的章法和"错落有致"的体势,对后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释文: 1) 岑参《寄杜拾遗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2) 王维《送刘司直往安西诗》 绝域阳关道,胡烟(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今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3)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秋日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4)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5) 杜甫《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璧,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 阅读小记 第 1 页共 10 页: (创意源自草根=> )日期:______________ 阅读小页@ 6) 杜甫《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7) 杜甫《洞房》 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青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8) 杜甫《骊山》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常悬旧羽林。 9) 王维《终南山》

文征明行草字帖《赤壁赋》教学文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王铎书法欣赏

王铎书法欣赏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

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的靳浩和关

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 行书七言诗立轴绢本 估价:¥380,000至¥480,000 款识:徵明。钤印:征仲(朱文)、玉磬山房(白文)鉴藏印:毕氏家藏(朱文)录文:传呼曲苍使君来,树底柴门懒自开。老病迂疏非傲客,直愁车马破苍苔。 行书“鹤林玉露语” 立轴 估价:¥220,000至¥280,000 钤印:文徵明印(白文)鉴藏印:侯宫严群铭心之品(朱文)录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吾家深山之中,每喜夏日之交,苍藓盈落花满庭。门无剥硺,松影参差,禽群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枯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散篇。……无事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徵明。说明:△吴家题诗堂。钤印:玉题(朱文)△严群题签。钤印:严(白文)、群(朱文)

小楷琴赋册页(十二开) 估价:¥1,200,000至¥2,000,000 款识: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十月六日,时天气盛寒,积雪数尺。窗下漫书琴赋,余老眼昏朦,无足观者。徵明时年七十又四。 钤印:停云(朱文)、悟言室印(白文)、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录文:琴赋(文略)。说明:△周天球跋。△步月题签。 隶书千字文手卷绢本 估价:¥100,000至¥200,000 小楷南华经册页(十五开) 估价:¥12,000,000至¥18,000,000 款识:嘉靖壬辰七月上浣,长洲文徵明书于停云馆。钤印:徵明(朱文)、停云主(白文)题跋:松坪孙如仅借观于通隐室,同治丙寅仲春三日识。 钤印:如仅(白文)、松坪(朱文)录文:南华经(文略)。著录:《书法1》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 书画合璧册页(十开) 估价:¥80,000至¥120,000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 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青岛市博物馆藏。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

厘米,横53厘米。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 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 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无鉴藏印。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此轴题款处距边缘很近,且题款形式也似有不尽合理之处,故推测上款可能已为人裁去。王铎此轴作于明末,受字人或与明廷有关,并在清初属于不容于清政权之人,因此收藏者将上款剜去,现在也就难考其人了。 此轴笔墨丰润,行笔洒脱,但笔力略弱,字体亦较规正,当属王铎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草书临帖》轴,绫本,纵163cm,横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弟昨还,方承一日忽患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怛想诸治,昨来已渐胜。眠食复云何,顷日寒重,春节至。谢庄白。丁亥十月廿一。王铎。

书法艺术赏析考试题

2015年《书法艺术赏析》网上课程考试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二○一五年四月 目录 1、单选题------------------------------------------------------------3 2、多项选择题------------------------------------------------------7 3、判断题-----------------------------------------------------------11 一、单选题。 1. 李斯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B ) A. 书圣 B. 小篆之祖C草书圣手 D.. 四贤之一 2. 相传是谁改进了秦篆,发明了最初的隶书( C ) A. 史籀 B. 赵高 C. 程邈 D. 蔡邕 3.“飞白”书是指( A ) A.笔画中丝丝露白 B.模仿飞鸽所书 C.用白色颜料书写 D.在白天创作 4.并称“钟王”的是( A )

A.钟繇、王羲之 B.钟繇、王献之 C.钟繇、王次仲 D.钟繇、王珣 5.并称“二王”的是( B ) A.王次仲、王羲之 B.王羲之、王献之 C.王旷、王羲之 D.王导、王羲之 6.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B ) A.“草圣” B.“书圣” C.“初唐四杰”之一 D.“唐宋八大家”之一 7.千古名篇《兰亭序》是他的什么作品( A )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8.王献之的什么书体略胜其父王羲之( A ) A.行草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9.王献之能突破其父的限制,自创别体,是因为他( B ) A.自小就比别人聪明 B.溯源而上,师法钟张 C.不练父亲的字 D.做官被贬,流放偏僻之地,只能自学 10.“楷书四大家”是指( A ) A.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B.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 C.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D.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1.颜真卿书体被称为“颜体””,与()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B )

文徵明小楷书法欣赏剖析

文徵明小楷书法欣赏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徵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文徵明的处世思想,导致他为人、治学、从艺等方面部有一种较为明显的特征。他的为人可谓高风介行,时时举止端庄,处处风流儒雅。这种处世思想多少影响了他的书法审美观。他的书法审美属于“优美”的美学范畴,主要体现出“法”“精”“润”“雅”“清”等方面的特征。 文徵明认为书法的好坏,首先得合乎法度,不可任笔漫书。他在《跋李少卿帖}中一再肯定书法中“法”的存在,他说:“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

王铎书法艺术创新之面面观(改稿)

王铎书法艺术创新之面面观 徐平 在明末清初的书坛上,就有一位最具有个性,都领风骚的书法大师-王铎,他彪领一代书坛,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可以说王铎书法创作的过程,就是其创新的过程。王铎的确是一位推陈出新、集之大成的书法家。本文试就王铎书法艺术创新意识及成就试作浅探。 一、王铎其人及书法艺术创新的动因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字觉之、觉斯,号嵩樵,亦号痴庵,生于1592年,卒于1652年,别署烟潭鱼叟。祖籍河南孟津。明朝天启年间的进士,充经筳讲官,官至翰林院的少詹事、编修。清初,在南京任福王朝廷的次辅、东阁大学士。1645年,也就是顺治二年,升至礼部尚书,并封太子太保衔。 王铎的书法成就与其丰厚才学密不可分。王铎知识渊博、学问深厚,富有才华且思维敏捷,尤其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诗,词,赋,古文是其所擅长的。他主张要像做衣服一样来做文章,要把握好尺度来裁剪,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思想也贯穿到王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 书法是王铎造诣最高的一项才能,成就之高堪称一代宗师。所以如此与其经历息息相关,王铎生活在明清易代更迭的特殊时代,社会剧烈动荡,使他的内心世界,处在极度矛盾之中。特别是江山易帜后,王铎降清,作为贰臣,被视为气节有亏。王铎始终处在被鄙视的环境中,他负疚自责,在仕与隐的现实中寄书为情,以求解脱,也由此造就了他的书作表达了一些当主体和命运抗争时感受到的砥砺感及苦难感。审美趋向于沉郁顿挫的风格。王铎降清后备受冷落,使他得以把大部分时间拿出来舞文弄墨,他把内心的压抑和被人的鄙视,转化为艺术的人格化,激发了他对艺术的呐喊和创造力,因而创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技法和作品,形成了“使人目怖心震"狂放崎峭的艺术风格。 二、王铎书法艺术创新体现 王铎书法作品崇古宗晋,推陈出新,实现了尚韵法到尚势力的

王铎书法

王铎书法 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绢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1954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移交至河南博物院(此文物正在河南博物院展厅三楼明清厅展出)。 王铎是明末清初书法家,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终年61岁,谥号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其书法正书出钟繇,行草宗二王,得力颜米,博采众长,法古入化,笔力雄健,神韵飞动,纵而能敛,放而能收,以险取势,长于布白,风格独特,自成一家,素有“文安公书法妙天下”和“神笔王铎”之美誉[1]。 此幅王铎《<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草书手卷从右至左依次为:《秋日西山上》、《兵扰郁郁居怀》、《日夕行村外》、《李家桥》、《关山》、《弱侯半山园》六首诗。六首均为五律

行草书体,共56行,满行6字,共计292字(包括诗题);卷尾有跋语七段,前六段均为段春湖所跋,第七段为于寿之所跋。 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依次实录六首诗文如下: 秋日西山上(图一):一牀衡绝壑,其奈野萧何。但有孤阳入,就中秋色多。猢狲同饮食,枒枿助吟哦。恻目怅诸郁,宁知嗃老萝。 图一《秋日西山上》诗文 兵扰郁郁居怀(图二):多病为何事,离家又数年。退居观闷动,处世溯幽玄。穷达形骸老,艰危弟妹全。溪西留古崿,颇近濯龙渊。 图二《兵扰郁郁居怀》部分及《日夕行村外》诗文 日夕行村外(图三):非寒宜晚步,篱蓭夕阳明。不自知藏迹,恬然遇埜耕。鴸毛观理乱,龟壳告阴晴。来问人中事,先生无一声。 图三王铎手卷第三首诗局部 李家桥(图四):农务俱毛地,高滩入浅云。一崖还破寺,抝路见荒坟。寇警人频徙,城新水又濆。鸣鸠为羽拂,岁岁

草书之美散文

草书之美散文 余实惟钟情与她,草书也!草书之美,怎一个“美”字了得!?有人说:“世间有两大擅美尤物,草书与之美女,”最近又加强临摹了怀素《自叙帖》,张芝《冠军帖》,让我又有感慨,何止感慨万千!感慨之余也背诵以记之,亦乐在此间。说什么貂蝉迷人,道甚么西子貌美?在怀素大师的挥毫墨笔之下,显得庸俗了几分,看那字字欲仙,翩翩飞舞,瑶池王母沐鬏而至也不过如此! 有人说,草说是情人,情人都必须是美丽的,也是诡异的,她们踪期不定,却总挠着你的心,就像草书一样,一横在这里,转而就变成了竖,甚至有时还托个尾巴,待你恍然大悟之后,不但赞叹她的玄妙,还偷偷的在手心比划着。她们不守规矩,框框格格总想约束她们,但她们通常头在上面,脚又踏在外边,两手也是横展,尽占别人的位置,让一些淑女们大跌眼镜,后院荒凉。她们个性潇洒,敢爱敢恨,没有了篆书的古板,没有了隶属的圆润,她们是勾人魂魄的妩媚之仙妖,她们穿着时髦,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她们展示的正是原始的野性,疯狂而不顾忌。有时行云流水,有时戛然而止。 这与行书大有不同,行书就像是女朋友,想卖弄卖弄风情,却又丢不下矜持,想做淑女,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其

后楷书就像妻子,因为她一直陪伴这你,她下的厨房,上得厅堂。她端庄,细致。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云: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寡人也许就是属于放浪形骸之流,此吾喜欢草书之故?。 草书是美丽的,她惊艳,他霸气,她妩媚,他豪放。她脱俗,他大气。她丽质,他艺术。他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壮观,他有南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丽。也有塞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更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江南娟秀。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草书表现不出来的。所以我经常慕怀素,看张芝,观张旭,临羲之,摹献之。望黄庭坚,睹孙过庭,揣王铎,习文徵明,觏徐渭,王宠,朱耷,董其昌,欧阳询......兼采百家,以至于游目骋怀,真信可乐也!我心目中有书中八贤“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怀素,颜真卿,文徵明。”他们除了书法造诣精湛,品德兼优,历史地位突出,是为吾楷模。吾观草书,犹如让人身临其境,李太白在《蜀道难》中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我感觉如此来形容草书,来形容怀素的狂草,有何不可?曹植《洛神赋》有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

文徵明《辋川别业图》:臻如化境(图文)

文徵明《辋川别业图》:臻如化境(图文) 时间:2014-12-12 11:35:06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文徵明(1470 ~ 1559) 辋川别业图 设色纸本手卷 1554年作 画心:30×905cm 跋文:30×20cm 说明:杨清磬题跋。 编者按:此图为长卷浅设色山水。画面起于孟城坳、终于椒园,凡20 景 皆全。每一景上行草书摩诘绝句并裴迪所和,卷末由自题名款:“嘉靖甲寅春二 月既望,徵明摹王摩诘辋川别业图并录其题”,并钤“玉兰堂(朱)、文徵明印(白)”,嘉靖甲寅即嘉靖33年(1554),时年文徵明85 岁。此时的文徵明,无论是在道 德文章,还是在笔墨艺术上都已经臻如化境。此卷的画面风格,显然反映了以 他为代表的成熟吴派山水的特色。

在中国古代,士人的入仕与隐煺,亦即孟子所说的“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 之间,往往是一对矛盾。入仕的理想境界,便是如《左传》所言立德立功立于 当世,而名垂于青史;隐煺的理想境界,便是如陶渊明、王维那样优游于田园与 林泉之间,以琴书诗画自适。文徵明《辋川别业图》,便是用视觉的图像,寄 託了对王维式煺隐生活的想慕,可以说,这就是一幅文人隐煺的理想家园。 辋川别业,本是王维隐煺之所。据《旧唐书》本传记载:王维“晚年长斋, 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州花坞,与道 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王维又在辋川山庄的清源寺墙壁上绘製《辋川图》,唐张彦远评之曰:“笔力雄壮”;朱景玄评之曰:“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宋代以前,大抵“辋川图”已经成为一种经典图式,郭若虚就称自己曾亲见 过出于南唐内府的“王摩诘辋川样”。宋代以后,辋川图在文人的题跋诗咏频频 出现,并产生了不同的临摹本系统。例如,黄庭坚说“王摩诘自作《辋川图》, 笔墨可谓造微入妙,然世有两本,一本用矮纸,一本用高纸。意皆出摩诘不疑,临摹得人,尤可见其得意于林泉之仿佛。”米芾说:“王维画《小辋川》摹本, 笔细,在长安李氏。人物好,此定是真。若比世俗所谓王维全不类。或传宜兴 杨氏本上摹得。”李公麟还曾经在《辋川图》的启发下创作了《龙眠山庄图》, 苏子由为题绝句以咏之。明代,据传出自郭忠恕摹本辋川图影响犹大,甚至出 现了1617年以之为母本的石刻本。《辋川图》的踪影,也在以文徵明为首的 吴门画派圈子中浮现,例如王世贞就曾提到,文徵明曾为仇英临自郭忠恕摹本 辋川图,书写摩诘二十絶句于上。我们看到,随着宋代苏东坡以后,王维在文 人画谱系中地位的的确立和加强,《辋川图》几乎成为王维的一个符号,本文 所讨论文徵明《辋川别业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该卷在构图上,充分发挥手卷这种形制的特长,各个景致之间,起承转合,天衣无缝。一卷之中,平远、高远、深远、阔远并俱,四时寒暑之候,朝暮阴 晴之象,皆参造化之微。运笔工细,竹树之体态,柔婉别致;山峦之体势,开合 有度,皴笔则绵密含蓄,枯中带润,精中有朴;设色温婉透气,色不碍墨,相得 益彰。正如王世贞所说:“一览辋川图,觉便如上下华子冈、斤竹岭,骋于宫槐陌、汎南北垞、欹湖、柳浪,徙倚木兰柴、茱萸沜,即文杏馆而休焉。酌金屑 之泉,与裴廸秀才对语,不知我之为摩诘,摩诘之为我与?” 《辋川诗》是将天然的所在艺术化为人文景观,而《辋川图》则作为图绘 性的再现,意在说明景点的诗意主题,而非实际的风景。文徵明自然领悟到了“辋川”所含有的这一文化意蕴,并堪称个中高手:他虽自题“摹王摩诘辋川别业图”云云,实则只是出于儒者的谦虚和传统的惯例。我们看到的是,他自出机杼,

文征明书法特点

文征明书法特点 自元代赵孟頫之后,明代的文徵明是诗文书画的集大成者,在书法史上地位显赫。 文征明老年画像 气质 文徵明鉴识精明,立意高远,又泳涵经史以通名理,有正人君子醇正清雅之风,绝无跋扈嚣张之气。特别是应诏入京的三年,因专业书写诰敕,不仅书艺大进,且书风尚渐整齐。梁巘评“文衡山书方整遒劲,力追唐人。晚年始一意永师,求之圆润,而神韵蕴藉矣。

用笔 文徵明汲取了赵孟頫的圆润、欧阳询的严整、二王的飘逸和黄庭坚的清劲。起笔多用露锋,或露藏兼之。行笔中锋,筋骨血肉匀当。转折处方圆兼用,富于变化。点拂波捺之间,使转运行之际,笔笔有自,处处见法。用笔之妙,珠圆玉润,清气拂颊,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姿媚之内。特别是八十岁以后的作品,心手相忘,全以神运,出神入化。清人评价道“衡山太史书画瓣香松雪,笔法到格,乎入吴兴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味,别敞逕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结字 文徵明的行草书结字,与米芾风格迥异,绝无大起大落的左欹右侧,稳健如赵松雪,又不囿于赵书。在稳健的同时,个体字的布白又十分巧妙。文徴明书作的单个字在平正中,通过阔白、开张、上提、错位等方法,经营好内部空白,轻重虚实相称,使得结字活泼,富有动势,寓险绝于平正之中,含秀姿于端庄之内。文徵明的结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字带画意,常常将山水兰竹的画法参入笔画,或穿插萦带,或枝叶相叠,画意横生,如“风舞琼花,鸟鸣竹涧”。

章法 文徴明书作章法与其绘画布局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澍《虚舟题跋》中评价文徴明《兰亭图》的章法十分精到:“为《兰亭图》者,不难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独能传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意,乃佳。待诏此图,用意闲远,能使繁者简,实者虚,恍如亲见当年游目骋怀啸咏自得,一段和明悦畅意象”徴明经营章法的妙处。他的书作大都从高处落墨,以远处养势。疏而不散,旷而不空,大有一泻千里之感。文徴明的行草书作,章法大都取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在一行中沿着中线左右摇摆。从字与字的关系看,随着笔法和墨色的变化,写出疏密错落有致、轻重大小相间的形态。从整体看,上下左右映带,笔断意连,气势连贯,和谐统一。

傅山与王铎草书比较研究

傅山与王铎草书比较研究 傅山与王铎草书比较研究--李宇平内容提要:傅山与王 铎皆是明末清初浪漫书风的代表人物,俱以书法名世。傅山草书曾受到王铎草书的极大影响,但由于学识与人品的不同,二人草书似而不同。本文通过对二人草书笔法、结字、章法及墨法的对比研究,试图揭示独特的时代风气和人品学识的差异是导致二人草书有所不同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王铎傅山草书差异 继元代回归晋唐书风之后,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晚明书坛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纵横豪迈酣畅淋漓地一扫前人的温文尔雅和甜美柔媚,以惊世骇俗的面目迥异于传统的审美要求,这其中以王铎和傅山最为引人注目。王铎是贰臣,以『大节有亏』而被士林所不耻,但四百年来学书之人却每每为他沉郁顿挫、腾挪跌宕、真力弥漫、气势如虹的草书击叹赏。傅山是志士,因风节学问名噪士林,四百年来,以他纵横排挞、奔放夭矫、雄奇变化、不可端倪的草书为后人称道。傅山草书曾受王铎极大影响,但道德学问的不同,使傅山草书虽与王铎面目相似而实不相同,他沿着王铎的步伐前进,终在王铎之后另起高峰。 一、宣州丈六不嫌长,一扫积习迈二王[1]

王铎长傅山十四岁,王铎卒后傅山又活了三十二年,在长达四十六年的岁月里,王铎和傅山共同经历了风云板荡、江山鼎革。共同的时代风气酝酿了二人较为相似的艺术风格。与历史上的草书大师如张旭、怀素、黄山谷、祝允明相比,傅山和王铎的草书都具有以气驭笔,以势铺墨的特点,都有蹈厉无前、所向披靡的气概。就连绵狂草而言,如果不仔细审视,还可能将二人狂草混同为一。 王铎书宗二王,平生最喜临写《阁帖》,学过赵松雪,体势上承传了米南宫的衣钵,为了把字写大,复参以颜鲁公外拓之法。应该说,米颜二家对其影响最大。除此之外他遍学诸家,钟繇、张芝、王僧虔、张旭、怀素、褚遂良、柳公权、黄山谷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矫正明季赵董的靡弱之风,他又临习汉、三国、唐贤等诸碑刻,使其笔下时出生涩顿挫之意,与董其昌『秀润生色』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分别。和董其昌同在礼部为官,既是下属又是晚辈的王铎,书法不受董之影响,实属难能可贵。 傅山的学书道路大致与王铎相同,亦是书宗二王,临《阁帖》,习松雪,因恶其人遂于四十岁左右转习颜真卿,其间临过米芾,还受『心正则笔正』的影响学过柳公权。不满于董玄宰的『巧、媚、秀、润』,他又习汉碑,写古篆,遍访山西诸北齐碑刻。陶染时风,他把王铎和黄道周书法中能令他心动的一些因子悄没声息地移植到自己的书法中来,当然受王铎

草书书法作品大全 (2)

·张瑞图行草书法 [张瑞图资料总汇] [张瑞图作品大全 ·明朝书法大家文征明草书书法《诗卷》 [文征明资料总汇] [文征明作品大全 ·明代浙江余姚人书法家姜逢元《草书纪游诗册》 [姜逢元资料总汇] [姜逢元作品大全·明末书法家蒋羽灵蒋明凤书法《草书长卷》字羽灵,号苏湾浙江长兴人 [蒋明凤资料总汇] [蒋明凤作品大全 ·宋拓书圣王羲之草书书书法《十七帖》翻墨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北宋苏轼草书《醉翁亭记》 [苏轼资料总汇] [苏轼作品大全 ·明代李东阳《草书自书诗》等 [李东阳资料总汇] [李东阳作品大全 ·明代文彭草书《滕王阁序》墨迹 [文彭资料总汇] [文彭作品大全 ·王羲之行草书《百姓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王羲之行草书《追寻帖》拓本四种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唐代高闲草书《千字文残卷》 [高闲资料总汇] [高闲作品大全 ·明代黄姬水《草书诗翰》手卷等 [黄姬水资料总汇] [黄姬水作品大全 ·明代释担当《草书诗册》两种 [释担当资料总汇] [释担当作品大全 ·唐代怀素《藏真帖》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王羲之草书《二哥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王羲之草书《小园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元代吴志淳草书书札 [吴志淳资料总汇] [吴志淳作品大全 ·明代李东阳《草书自书诗》 [李东阳资料总汇] [李东阳作品大全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赵佶资料总汇] [赵佶作品大全 ·高二适草书《韩愈送孟东野序》 [高二适资料总汇] [高二适作品大全 ·王廩《得示帖》(右半图) [王廩资料总汇] [王廩作品大全 ·晋代王循《七月帖》 [王循资料总汇] [王循作品大全 ·司马炎《省启帖》 [司马炎资料总汇] [司马炎作品大全 ·东晋王彬《仁祖帖》 [王彬资料总汇] [王彬作品大全 ·明代吴应卯《行草书七言诗》扇面 [吴应卯资料总汇] [吴应卯作品大全 ·唐代怀素草书《客舍贴》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明代桑悦诗翰 [桑悦资料总汇] [桑悦作品大全 ·王羲之草书《积雪凝寒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唐代怀素草书《客舍贴》 [怀素资料总汇] [怀素作品大全 ·陆机《平复帖》与历代书家跋文 [陆机资料总汇] [陆机作品大全 ·王羲之草书《裹鮓帖》并赵孟頫临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王羲之草书《虞休帖》安思远藏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文征明《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 [文征明资料总汇] [文征明作品大全 · (东晋)王荟草书疖肿帖翁尊体帖唐摹本 [王荟资料总汇] [王荟作品大全 · (东晋)王羲之草书长风帖摹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 (东晋)王羲之草书孔侍中帖唐摹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 (东晋)王羲之草书十七贴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 (东晋)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卷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 (东晋)王羲之草书游目帖复原卷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 (东晋)王羲之草书游目帖唐摹影印本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 (东晋)王羲之家族法书_唐摹万岁通天帖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 (东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摹本卷 [王羲之资料总汇] [王羲之作品大全 · (三国_吴)皇象急就章明拓松江本.pdf [皇象资料总汇] [皇象作品大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