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54-2011年邢台市暴雨变化特征

1954-2011年邢台市暴雨变化特征

1954-2011年邢台市暴雨变化特征
1954-2011年邢台市暴雨变化特征

2018上海地理一模简答题汇编专题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018.崇明.一模)欧洲西部是个风光怡人,社会经济发达,而且经常创造奇迹的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主要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最雄伟的山脉。 材料二:2017年10月10日凌晨,世界杯足球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诞生了,那就是人口仅有33万的去年欧洲杯大黑马冰岛,历史上第一次杀进了世界杯。冰岛也是史上人口最少的世界杯参赛国。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 材料三:甲、乙两城市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上表为两城市主要月份降水量(单位:mm)分布表 22.冰岛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结合该国的位置、气候和地形推断其发展电力工业的资源优势。(6分) 答案: 22.冰岛处板块张裂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2分);冰岛处中纬西风带,常年风力稳定,有利于发电(2 分);冰岛地形山地多,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2分)。《任答两点,共4分) (2018.崇明.一模)长三角城市群将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将提升核心竟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赴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引领长三角域市群一体化发展。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位优,建设承接产业技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A区域河网示意图和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23.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4分) 24.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5.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29.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人工开凿运河,(任答两点,共4分) 30.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2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显。(任答两 点,共4分) 31.差异:A地洪涝:(1分)B地滑坡、泥石流(1分)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充沛水流速度快。(2分) (2018.奉贤.一模)(一)读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和丁山脉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有答案)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 典型例题一:(2013·全国高考真题)(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典型例题二:(2017·河北高二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典型例题三:(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参考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典型例题四:(2016·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淮海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干旱时空动态格局分析_基于标准化降雨指数

第33卷第3期2011年3月 2011,33(3):468-476 Resources Science Vol.33,No.3Mar., 201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18968164.html,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3-0468-09 黄淮海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干旱时空动态格局分析 ——基于标准化降雨指数 赵林1,2,3,武建军1,2,3,吕爱锋4,刘晓晨1,2,3,刘明1,2,3 (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本文根据中国气候区划图将黄淮海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子区域,利用该区域气象站点1961 年-2008年的降水数据计算出子区内各站点的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雨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 );通过各子区站点的SPI 差异分析了研究区内发生干旱的时空差异及其动态格局。结果表明:在3个月尺度上,A 区、B 区发生严重、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然而整个研究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没有明显区别;在6个月尺度上,A 区、B 区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C 区、D 区发生极端干旱的频率较低,其中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等级干旱的频率较高;在12个月尺度上,A 区、B 区发生总体干旱的频率较高,C 区、D 区发生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的频率较高;就季节性干旱而言,在3个月尺度上,4个子区域发生各等级干旱的频率也存在较大差别。此外,从12个月尺度SPI 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来看,1962年-2008年全区干旱有轻微加重的趋势,且整个研究区及其各子区域干旱变化趋势处于波动中,全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有明显加重趋势,70、80年代以及2000年以来有减缓的趋势。 关键词:干旱;黄淮海地区;SPI ;时空格局 1引言 干旱是指在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的气候背景下,由于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1-3].干旱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世界范围内在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总损失中,气象灾害引起的损失约占85%,而干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左右[4]。中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常年农作物受旱面积约0.20~0.27亿hm 2,每年因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在100~200亿kg ,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5]。中国北方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地区,仅2000年全国受旱面积高达4054万hm 2,其中北方15省(市、区)受旱面积占全国的70%[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时空分布的时空不均匀性加剧,全球陆地上干旱区的面积增加了一倍多[10]。1950年-2000年间,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干旱面积 呈扩大趋势,特别是华北等地干旱面积扩大迅速,而且极端年份干旱面积显著扩大[8]。如何应对不断严峻的干旱形势,减少干旱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开展区域干旱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深入探讨区域干旱发生及其变异规律,对于提高干旱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区域干旱时空动态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有基于站点的观测法[11-16],也有基于遥感的大尺度反演方法[17-22]以及基于气象数据的模型方法。气象指数法因其算法一致性高、计算简便快捷、对干旱反应灵敏、时间序列长、时间尺度灵活、数据稳定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时空尺度上干旱动态的研究。帕默尔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简称PDSI )和SPI 指数是最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数。 收稿日期:2010-06-10;修订日期:2010-12-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NSFC40601091,NSFC4080121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C18B06)。作者简介:赵林,男,重庆市江津区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干旱灾害风险研究。E-mail:zhaol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18968164.html, 通讯作者:武建军,E-mail:jjwu@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18968164.html,

16上海暴雨灾害的系统特征与脆弱性分析2010

第2期2010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No.2 Mar.2010文章编号:100025641(2010)022******* 上海暴雨灾害的系统特征与脆弱性分析 陆 敏, 刘 敏, 权瑞松, 张丽佳, 王静静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摘要:利用近30年暴雨和灾害资料,对上海城市系统受暴雨灾害影响下的暴露程度和敏感性等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了该系统受暴雨灾害的脆弱性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近30年来暴雨的数量和强度均有明显增加趋势,城市多强暴雨天气增加了城市内涝灾害的危险程度.低强度暴雨造成的城市水情灾害影响已很小,但极端强度暴雨仍构成严重的威胁.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地面排水能力的设计和提高、旧区改造和房屋建筑标准的提高等社会系统的变迁,会影响不同暴雨类型所造成的灾害程度与脆弱性;而城市在发展中又会出现新的薄弱和危险区域.因此,必须对灾害脆弱性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脆弱性; 暴雨灾害; 上海 中图分类号:X 4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9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30526)  第一作者:陆敏,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 E 2mail :ml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18968164.html,. Analysis of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vulnerability of rainstorm hazards in Shanghai L U Min , L IU Min , QUAN Rui 2song , ZHAN G Li 2jia , WAN G Jing 2jing (Key L aboratory of Geog rap hic I nf ormation S cience of t he Minist ry of Education , East China N ormal Universit y ,S hanghai 200062,China ) Abstract : Based on nearly 30years rainstorm data ,this paper did dynamic research on the exposure ,vulnerability of the Shanghai urban system under the impact of rainstorms.Under the rainstorm envi 2ronment ,the evolu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 was also studi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mount and the intensity of rainstorm indicate a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endency in recent 30years ;the rainstorm increased the hazard of urban waterlogging.While the impact of urban flood disaster caused by low intensity rainstorm is slight ,extreme rainstorms still bring great threat to the city.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social system change ,such as the design and the im 2provement of drainage capacity ,rebuilding of old distric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ousing standards ,reduced urban waterlogging hazards and vulnerabilities.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rea ,new weak and hazardous regions emerge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nue doing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disaster vulnerability of the system. K ey w ords : vulnerability ; rainstorm ; Shanghai

暴雨洪涝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技术指南

附件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 技 术 指 南 (0.1版本2013) 国家气候中心 2013年7月

目录 一、中小河流洪水临界(面)雨量确定 (1) 1.1 术语与定义 (1) 1.2 资料 (2) 1.3 临界(面)雨量确定方法 (4) 1.4 个例 (7) 参考文献 (28) 二、山洪临界(面)雨量确定 (30) 2.1 定义 (30) 2.2 资料 (30) 2.3 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的方法 (31) 2.4个例 (34) 参考文献 (45) 三、泥石流、滑坡致灾临界雨量确定 (46) 3.1 定义 (46) 3.2 资料 (46) 3.3 方法 (46) 3.4个例 (47) 参考文献 (49) 附录1:流域边界提取方法 (51) 附录2: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 (52) 附录3:水文模型 (53) 附录4:Floodarea淹没模型 (56) 附录5:临界(面)雨量汇总表 (59)

前言 我国的大江大河经过几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了较强的防汛抗洪的能力,但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协日显突出。为了提高中小流域洪水、山洪及泥石流、滑坡灾害风险预警评估水平,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开展针对降水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气象预警业务系统的研发工作,这是减灾防灾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 将传统的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预警这一新的领域推进,其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致灾临界(面)雨量的确定。为了做好全国降水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的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这一工作,且方法科学统一,在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的领导下,国家气候中心从去年开始举办了多次全国性的学习或培训班,邀请专家系统地讲解了有关知识及方法,研究确定了临界指标及等级划分,并基于福建、湖北、安徽以及江西等省气候中心试点成果,累积经验,以利全国推广。 本技术指南是在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及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基础上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临界(面)雨量的定义、所用资料、指标确定及等级划分、具体操作方法步骤以及试验案例简介,并且在附录中介绍了流域边界提取方法和几个主要的模型。本指南主要用于各省(区、市)气象部门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临界(面)雨量确定时参考使用。目前该指南为0.1版本,我们相信随着监测手段、灾害机理、模型等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致灾临界阈值研究的深入,本技术指南的内容也将不断更新、充实和完善。 本技术指南是由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编写,福建、湖北、安徽以及江西等省气候中心参加,经技术专家组讨论通过。

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与设计暴雨雨型

附件: 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与设计暴雨雨型 一、修订后的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 (一)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 1、沙坪坝: 595 .0)5.408() lg 958.01(1321++= t P q (升/ 秒?公顷) 2、巴南: 709 .0) 480.9() lg 867.01(1898++= t P q (升/ 秒?公顷) 3、渝北: 561 .0) 713.9() lg 945.01(1111++= t P q (升/ 秒?公顷) 其中:P ——设计重现期(年),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q ——暴雨强度 (升/ 秒?公顷); t ——降雨历时(min ),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二)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 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见下图: 1、沙坪坝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之间的地区,包括沙坪坝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北碚区嘉陵江以南部分区域。 2、巴南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巴南区、南岸区。 3、渝北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以北的地区,包括渝北区、江北区和北碚区嘉陵江以北部分区域。

二、修订后的主城区外各区县暴雨强度公式 1、璧山: 790 .0)327.18() lg 906.01(2784++= t P q (升/ 秒?公顷 ) 2、荣昌: 554.0)677.4() lg 841.01(1000++= t P q (升/ 秒?公顷) 3、长寿: 595.0)725.5() lg 932.01(986++= t P q (升/ 秒?公顷) 4、涪陵: 720 .0)647.12() lg 633.01(1975++= t P q (升/ 秒?公顷)

暴风雨的危害

暴风雨的危害 姓名:武雨蒙性别:女年龄:14岁班级:初二十班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的我常常感冒发烧,正临考试期间,我又一次倒下了,高烧不断,达到40度。我简直快要疯了,仿佛脑子里有一样东西在没命 地挣扎。当时只有昏沉与我做伴,朦胧包围着我,我始终逃不出这个令人颤抖的圈。 当我吃了药,挂了水,病情并未有多大好转。我担心,我气愤,我埋怨,为什么这世上会有病这种东西,为什么它会叫人如此受折磨,为什么受折磨的人偏偏会是我?一百个,一千个为什么在我心中打转。我所能做的,就只有躺在床上,睡不着,也笑不出来,一站起来就是一针天旋地转,人仿佛失去了重心。我向往外面的世界,恨透了这缠着我不放的病魔。此时此刻的我似乎整个身子,甚至灵魂都被燃烧着,我在大火中拼命挣扎,就这样挣扎着。一直到一个星期以后,我的病好了。 我回到学校的时候,我置身于暖暖的阳光之中,我多么渴望这灿烂美丽的世界,我发现我的世界又出现了那片久违放晴的天空,也出现了我久违的笑容。一切都是如此可爱,拥有生命,真好!我早已陶醉在又见到同学的兴奋与喜悦之中,我又可以高声地喊了,自由地跑了!我体验着从未有过的幸福。这样的生命才是多彩的,正因为有了挫折,才有了我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感激所有赐予我幸福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感激挫折的力量,那种痛苦过后的快乐,煎熬过后的幸福是平静的生活永远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需要挫折。 这天早上,大街上几乎没有人。大家都因为甲流的缘故躲在家里。可有一人出来了。她哭了, 脸上还有着泪痕,这时我想到了我看了一本书的印象特别深,和我的经历很像她叫夏朵,当时她心里只在想一个事情。我要让老夏付出代价。老夏,是他的父亲。因为两人的想法不同,夏朵从小到大都和他向敌人一样,这样一来。她是他的父亲。因为两人的所性就不管他叫爸了,管他叫老夏。因为学校流行减肥,所以这个高中女生开始少吃早餐,总把早餐倒在老夏的碗里。后来索性直接把饭倒楼下去,今天被老夏抓个正着,老夏最恨的就是不节约粮食的人。使劲甩了她一耳光。在学校里,她默默地对自己说。 “夏朵,你要恨老夏,让她付出代价。”从此以后,父女俩形同陌路。老夏每天只 目送她上学,而且不让夏朵发觉。 这天,夏朵上学去了,老夏像往常一样目送她离开,夏朵的妈妈叫了一声。“老夏,朵朵的饭盒没带,你……”说到这儿,她停顿了。两人的关系如同火药。

休克患者微循环分期变化特点

休克患者微循环分期变化特点 休克 患者微循环分期变化特点如下,希望对各位主管 (1)微循环收缩期: 当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时,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刺激主动脉弓和颈动 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兴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使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选择性地使外周和内脏小血管、微血管平滑肌收缩,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动静脉短 路和直接通道开放,增加了回心血量。随着真毛细血管网内血流量减少,压力降低,血管 外液进入血管,一定程度补充了循环血量。故此期也称为休克代偿期。 (2)微循环扩张期: 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继续减少,组织因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态,大量酸性代谢产物 堆积,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使毛细血管广泛扩张,而后括 约肌由于对酸中毒耐受力较大,仍处于收缩状态,致大量血液淤滞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内静水压升高、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第三间隙,引起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回 心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重要脏器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抑制期。 (3)微循环衰竭期: 由于微循环内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和酸性环境中血液的高凝状态,使红细胞与血小板易 发生凝集,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医学教育|网整理。 随着各种凝血因子消耗,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临床出现严重出血倾向。 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缺氧更加严重;加之酸性代谢产物和内毒素的作用,使细胞 内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多种水解酶,造成组织细胞自溶、死亡,引起广泛的组织损害甚至 多器官功能受损。此期也称为休克失代偿期。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四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第四节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使学生记住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位置、名称。 2.通过分析三大平原的分布和主要特点,使学生认识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渗透因地制宜的观点,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耕地,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三大平原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难点 三大平原的成因。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图(挂图),三级阶梯及主要河流空白图,课本插图、彩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投影片),丘陵地区景观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填图】请同学们在发的空白图中填写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处的四条山脉的名称。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哪级阶梯呢? 学生答:第一、二级阶梯。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分布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板书】第四节三大平原和主要兵陵 一、三大平原分布和特点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三大平原的名称,请同学们看地图册。它们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首都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它们依山连海,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冲积平原带。 【读图观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东北平原示意图”。请同学在黑板前指挂图说明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学生指图回答。 【指导读图】我们继续看这幅图。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约35万平方千米。它是由哪个小平原组成的? 学生读图回答,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启发提问】它们的名称有何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所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主要是由辽河所携带泥沙冲积而成的。 【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平原多是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而成的,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地势低洼处常形成沼泽地,请同学们看彩图14。东北平原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据测算,黑土的养分比华北平原的褐土要高3~5倍。在沼泽地若能采取排水措施,它可变为良好的耕地、牧场。我国在此已建成了一批机械化农场。昔日“光长野草不长粮”的“北大荒”已变为富饶的“北大仓”,小麦、大豆、甜菜的产量一直居全国第一位。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陈振楼,王军,刘敏,俞立中,许世远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摘要: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和翔实的数据说明,全球自然灾害的风险与日俱增,并造成日益严重 的经济损失.如何防灾减灾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预 报和预警灾害的发生非常重要.指出,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特大型城市,其可能的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台风风暴潮、暴雨内涝、赤潮、高温、雷击和地震等.上 海自然灾害的特点是发生频繁,灾情严重和成因复杂.针对上海市降险减灾的严峻形势,提出 应从防范重点自然灾害,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技术研究,健全综合救灾体系,建立可操作应急 预案,加强应急避难所建设,减轻防灾降险后遗症,组建防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开展减灾科普宣 传和培养灾害管理人才等方面积极着手,以提高上海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沿海地区;自然灾害;上海;对策 0引言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强度、频度以及社 会经济脆弱性不断加剧.沿海地区既是世界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集聚中 心,也是自然灾害易发和频发区域.全球约有23%的人口生活在近岸100 km的沿海地区【1I. 到2030年,将有近50%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f2】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自然灾害威胁的区域 面积约57.2万km2,承载着全国人口的27%,创造着55%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全球沿海每年 约有4500万人受到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等灾害影响【31.即便不考虑未来沿海地区 人口和台风频率的变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当海平面上升0.5m时,将有约9000万人口受 到影响;当海平面上升1m时,受影响人口将达到1.2亿.全球变暖还可能诱发极端海平面 上升.据估计,如果西南极冰盖在2030年左右发生崩塌,则在此后数个世纪内,海平面将 快速上升5—6mi4,51.在最初20年(2030—2050).海平面将可能发生1 m突然上升,尔后将以1—5 m/百年的速度持续上升.而随着全球进一步变暖,在西北太平洋将会出现更多强台 风【”】.增强的台风叠加上快速上升的海平面,将导致风暴潮、洪涝等灾害在强度、频率与 持续时间上进一步加剧.欧美国家对此极为关注,已设立专项研究【8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自然灾害风险与日俱增,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也日益严重. 如,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22万人被夺走了生命,200万人失去了家园,直接经济损失高 达181.28亿元;2005年8月,美国新奥尔良飓风“卡特里娜”,导致1069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亿美元;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登陆的台风“碧利斯”,受灾2540.5万人,死亡612人,失踪208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0.9亿元.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救助铁路公 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累计损失1111亿;2008年5月2日,缅甸遭受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死亡77738人,失踪55917人,受伤19359人;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0级强烈 地震,截止6月10日12时,已造成69146人遇难,374072人受伤,失踪17516人,累计受灾人 数4624万人. 针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风险,国际社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组织召开了多 次重要国际会议,制定开展了大量国际研究计划和项目.2003年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召开,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为主题;2005年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召开,以国家与社区灾 害防御能力建设为主题:2005年第六届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开放会议则以全球 环境变化、全球化与国际安全为主题;2007年6月28—7月4日举行的UNDP全球风险识别国 际会议,以风险知识建设为主题,并把编制发展中国家风险图集作为近期工作重点.1999年 起,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ISDR)就开始倡议重视人类社会系统对降低灾害的脆弱性研

休克(习题)

第十一章休克 一、选择题 1.休克的概念是 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 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Ⅱ 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正常或略降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 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10.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静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C.微静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舒张程度大于微静脉端舒张 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不灌不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2.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 B.不灌不流 C.少灌少流 D.少灌多流 E.多灌多流 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不灌不流 B.多灌少流 C.少灌少流 D.多灌多流 E.少灌多流 14.休克期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 A.高于正常 B.低于正常 C.接近正常 D.可高可低 E.以上都不是

2013.12.05 休克期微循环的变化

科室讲座 时间:2013.12.05 地点:一附院ICU医生办公室 题目:休克期微循环的变化主持人:罗晓明记录人:杨启纲 参加人员:所有科室人员及全体规陪学员 休克期微循环的变化规律如何? 休克虽然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但都是以有效循环容量减少,组织灌注减少组织缺氧为特点,所以,微循环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即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瘀血期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 微循环缺血期:在休克的初期,组织灌注急剧减少,引起机体出现多种的自身反应。这些反应中包括了大量的血管收缩因素。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小血管收缩或痉挛;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活动增强,导致血管收缩和水钠游留;左心房容量感受器对下丘脑合成和释放加压素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减弱,神经垂体加压素的分泌释放增加,导致外周及内脏血管收缩;血小板产生的血栓素A2生成也增多。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血管的收缩性反应。在微循环中,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所以,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收缩不微静脉的收缩更为强烈,从而,微循环的改变主要是毛细血管前的阻力增加,微循环动脉血液的灌注更为减少,开放的真毛细血管数目急剧减少。同时,微循环中的动一静脉短路开放,导致组织缺氧更为严重。各个器官对血管收缩物质的反应有所不同,内脏血管和皮肤小恤管可强烈收缩,但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收缩并不明显,可基本保持原有血流量。 微循环瘀血期:如果在休克早期的微循环缺血不能及时被纠正,组织细胞的缺血缺氧则持续加重。组织中酸性代谢产物大量堆积。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的耐受性较差,从而逐渐对血液中儿茶酚胺收缩血管的反应性降低。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的耐受性较强,持续保持收缩状态。由此,毛线血管网处于流人多而流出少的状态,毛细血管大星开放,血管内容量明显增加,毛细血管网内出现大量的血液淤积。终于,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同时由于酸性代谢产物、毒素及细胞因子的作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而使液体从血管中大量进入组织间隙,导致循环容量的进一步下降。此期时患者的休克表现更为严重,皮肤发绀或出现花斑,器官功能进一步减退,出现甚至障碍,尿量减少或尿闭等等。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如果休克仍然没有得到治疗,微循环功能没有得到改善,淤滞在微循环中的血液浓缩,血液流动更加缓慢,血小板红细胞聚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管内皮损伤,组织细胞的损伤进一步加重,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这时,休克变得更加复

2019中考暴雨洪灾相关英语词汇(中英文)

2019中考暴雨洪灾相关英语词汇(中英文) 入夏以来,中国南方出现的强降雨过程导致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与暴雨洪灾和抗洪抢险相关的英文词汇。 Rain and Flood 暴雨洪灾 to burst their banks/breaching of the dyke 决堤/溃堤 floods/floodwater/inundation 洪水 freshet 河水猛涨/涨水 water levels 水位 watercourses 河道/水道 the flood level 洪水水位 warning level 警戒水位 historic highs 历史最高点 torrential downpours/rains 暴雨/倾盆大雨 muddy 泥泞的 frequent showers 经常性的阵雨 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persistent rain 持续降雨 heavy rain 大雨 rainfall 降雨 downpour 暴雨 shower 阵雨 storm/tempest/rainstorms 暴风雨 thundershower 雷阵雨 drizzle 毛毛雨 flash floods 山洪暴发 water discharge 水流量/排水 water reservoirs 水库 water volume 水量 Relief 救灾 Office of State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Headquarters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disaster areas 受灾地区 evacuate 疏散 direct economic loss 直接经济损失 rescue boats 救生艇 stranded residents 受困居民 temporary tents 临时帐篷 settlements 临时居住点 plug the breach 封堵决堤口 inundate crops 淹没农田 worst hit 最严重受灾地区 low-lying areas 低洼地区 landslides 山崩/滑坡 emergency alert level 紧急警戒级别 emergency materials 紧急援助物资

暴雨洪涝灾害防御措施

暴雨洪涝灾害防御措施 暴雨、洪涝的防范措施: 1.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 2.暴雨来临前,低洼地区房屋门口应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3.及时清理室外排水管道设施,保持排水畅通。 4.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5.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专家提示: 1.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2.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3.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 4.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广东省除外)、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驾车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远离路灯、高压线、围墙及广告牌等危险处,绕开涵洞、桥下等地势低洼处。

2.保持视线清晰,减速缓行,打开前照灯、防雾灯和汽车轮廓灯,提醒其他车辆注意。 洪涝发生时的自救逃生方法: 1.向高处转移,切记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 2.被困时,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或使用哨子、色彩鲜艳的衣服、镜子等发出求救信号。 3.除非水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否则不要冒险涉水逃离。 4.如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提高对暴雨的预报准确率 暴雨可以直接成灾,而持续性大暴雨或者是连续的数场暴雨更可以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准确预报暴雨的地点、范围、强度等,以 及准确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更好地做防汛准备工作,减轻灾 害造成的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还要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完善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对于大暴雨这类灾害性天气,强降水过程多从中尺度天气系统中产生。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灾减灾,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科学研究,提高对暴雨、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和 业务监测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尺度监测基地的建设和改造, 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暴雨洪涝灾害一旦发生,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及突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门要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气象灾害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将灾害预报警报信息及防御建议发 布到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的实施机构,使居民及时了解气象灾害信息 及防御措施。在应急机构组织指导下,有效防御、合理避灾防灾, 安全撤离人员,将气象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看了“暴雨洪涝灾 害防御措施”的人还看了:

2018-2019 高二地理湘教版 选修五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1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课时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列举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2.学会分析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 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灾害类型多发区 干旱①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②四川盆地 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③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滑坡、泥石流④西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南部 暴雨川西山地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⑤江南丘陵 沙漠化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⑥河西走廊 低温冷害⑦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灾害类型:主要为⑧水旱灾害和地震,本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⑨台风灾害等。 (2)主要原因:深受⑩季风气候的影响,平原地势低平,水旱灾害较严重;位于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 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范围:本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省(区)。 (2)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 (3)多发原因:本区受海洋影响强烈,是全国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 思维活动 1.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水旱灾害频发,怎样才能解决该地区干旱时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答案解决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①修建水库;②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等; ③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④防治水污染等。 2.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有哪些? 答案从位置来看,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又面临海洋,海陆灾害俱有;从地形来看,珠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易形成洪涝灾害;台风活动频繁,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灾害;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造成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探究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68表格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回答问题。 (1)表格中所列的灾害类型中,哪些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

(5)病理学--第十二章--休克(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休克 1.何谓休克?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几方面?休克发生有哪几个始动环节?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或休克的本质)是什么?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哪几类?各类的始动环节是什么?常见于哪些情况?若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又可分为哪几类?低动力型休克与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有哪些?答: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如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失血和失液;②烧伤;③创伤;④感染;⑤过敏;⑥心力衰竭等。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①血容量减少;②血管床容量增加;③心泵功能障碍。 最后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和发病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 将休克的病因与始动环节结合起来可将休克分为: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环节:血容量减少。常见于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②血管源性休克:始动环节:血管床容量增加。常见于感染、过敏、神经源性(如脑部、脊髓损伤或麻醉,以及创伤患者的剧痛等)。 ③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心泵功能障碍。常见于心肌源性(如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和非心肌源性(如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肺动脉栓塞等)。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分类,休克常可分为: ①低动力型休克(或称低排高阻型休克,或称冷休克) ②高动力型休克(或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或称暖休克) 低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高,心排出量降低。 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外周小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但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仍减少。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心血管表现特点有哪些?何谓血管源性休克?答:病因:失血、失液、烧伤、创伤等。 发病机制:大量体液丢失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排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临床心血管特点:三低一高。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心排出量(CO)降低;动脉血压(BP)降低(包括肺动脉楔压PAWP降低。);外周阻力(PR)增高。 血管源性休克(或称分布性休克,或称低阻力性休克)是指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3.微血管包括哪些血管?分别发挥什么作用? 答:微血管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微静脉。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称前阻力血管,参与调整全身血压和血液分配,决定微循环的灌人血量。 真毛细血管又称交换血管,在该部位进行血管内外物质的交换。 直捷通路的血液可迅速回到静脉,较少进行物质交换。 微静脉又称容量血管和后阻力血管,决定微循环的流出血量,参与调整回心血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