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修订稿)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修订稿)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修订稿)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修订稿)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中国传统文化自孔子、老子的出现,从此步入了文化的理性主义时代,孔、老思想的博大与深邃以及他们思想对中国人性的滋养,均有如黄河长江,难以备说。时间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然而由孔子、老子开创的理性主义的光辉却一直照耀着中华大地,一直是我们智慧的源泉!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源头!愿我们徜徉于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源头,愿我们能作出自己理性的思考!

学问123

1、作者简介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前后达十三年,终不见用。六十八岁时返鲁。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以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仁?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为目的,但也表现了对一般人的重视。在世界观上,相信有人格意义的?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但又把天看成自然之物;重视祭祀,但又怀疑鬼神的存在;相信天命,强调?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但又重视人为,在生活和学习上取积极态度。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承认?生而知之?,但强调?学而时习之?,提倡?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题。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美学上,首创以仁学为基础的伦理美学,主张?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

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论点。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材料。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吏?(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但认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以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着?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意义。提出?反者道之动?的命题,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无相生?),并意识到对立面的转化,如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还主张归柔守雌,反对刚强和进取。在认识论上,认为?道?不可道,不可名,主张通过虚静冥想直觉万物,甚至提出?绝圣弃智?。在物质生活上强调?知足?与?寡欲’,提倡?无为而治?,甚至幻想人类社会回复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去。在美学上,以?道?的自然无为来观察美学问题,认为符合于道就是真、善、美,违背了就是假、丑、恶。

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观点。

(3)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