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2血液

02血液

02血液
02血液

第三章血液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血量;血浆渗透压;各类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

熟悉:血液的组成及血液的生理功能;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抗凝与纤溶;交叉配血试验。

第一节概述

体液:机体内液体的总称。60%。

细胞内液40%

体液血浆5%

细胞外液20%

组织液 15%

一、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即细胞外液。

稳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意义: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二、血液的组成及血量

(一)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实际上即红细胞比容。

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约55%。

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减少见于贫血。

(二)血浆:血管中的细胞外液,机体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血浆蛋白: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由肝细胞产生。

γ球蛋白由淋巴系统产生。白蛋白/球蛋白=1.5-2.0 。

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1)运输功能;(2)营养功能;(3)缓冲功能;(4)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5)免疫功能2、血浆渗透压

(1)渗透压:血浆中溶质分子所产生的水移动引起的压力。由溶液本身声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2)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300m0sm/L(5776mmHg)

(3)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主要是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4)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0.85%的NaCl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5)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

张力,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

0.85%NaCl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尿素,能自由透过细胞膜,1.9%的尿素溶液与血浆等渗,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发生溶血,故不是等张溶液。

3、血量(blood volume)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ml血液。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

储备血量:小部分,休息时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量相对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四、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

(二)免疫和防御功能

(三)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成年男性: 4.5-5.5′1012/L

成年女性: 3.8-4.6′1012/L

新生儿: 6.0′1012/L

正常红细胞凹圆碟形,直径约7-8μm,容积约为90μm3。

(二)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

1、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

①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指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彼此保持一定距离而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将抗凝的血静置于垂直竖立的小玻璃管中,由红细胞的比重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沉,正常情况下下沉十分缓慢,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ESR.

②可塑变形性

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间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卷曲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可塑变形性。

影响

(1)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2)红细胞内的黏度;

(3)红细胞膜的弹性

③渗透脆性

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

(三)红细胞的功能

①运输O

2和CO

2

②缓冲作用:4对缓冲物质

(四)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蛋白质、铁。辅助物质:维生素B12、叶酸(巨幼细胞性贫血)二、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1、数量:正常成年人4.0-10×109/L。当超过10 ×109/L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增多,

而少于4.0×109/L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减少。

2、生理增多:①新生儿15 × 109/L②下午较高③进食、疼痛、情绪紧张④妊娠末期

3、分类:粒细胞(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三、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1、形态:呈两面微凹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4μm,平均面积8μm2,受刺激时伸出伪足。

2、数量:正常成年人:100-300′109/L

<50X109/L 血小板过少出血倾向

血小板过多血栓形成见于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继发性增多

3、功能: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与生理止血全过程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即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成分结合过程。

2、聚集:血小板彼此黏着的现象。

生理致聚剂:

(1)ADP:血小板的聚集与ADP计量有关

(2)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

3、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储存于致密体中,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定义: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

称生理性止血。

2、指标:出血时间

3、生理止血过程:

(1)血管挛缩

(2)血小板血栓形成(初步止血)

(3)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加固止血)

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2)血小板在促进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3)血小板在血管内皮完整性中的作用

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凝胶状态的过程。

本质: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酶促生化反应(有限水解反应)。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又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一)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的特点:

(1)除因子Ⅳ(Ca2+)和血小板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2)血液中因子Ⅱ、Ⅶ、Ⅸ、Ⅹ、Ⅺ、Ⅻ等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存在。

(3)Ⅶ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但必须Ⅲ因子存在才能起作用。

(4)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内合成,且需VitK参与,所以肝脏病变成VitK缺乏常导致凝血异常。

(5)因子Ⅷ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

(二)基本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

其中,因子X的激活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外源凝血途径的不同点:

机休组织损伤时的凝血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起作用,且相互促进。

(三)抗凝系统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Ⅲ

作用机制: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使酶失活。

2、蛋白酶C系统

作用机制:灭活凝血因子V和VIII

限制因子Xa和血小板结合

-纤维蛋白的溶解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

4、肝素

作用机制:肝素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而发挥作用。

二、纤维蛋白溶解

(+):促进作用(-):抑制作用

三、正常情况下,血流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

(1)血流速度快,(2)血管内膜光滑,(3)血浆中存在天然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1.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

2. 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造成红细胞凝集的机制是抗原-抗体反应

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

1、血型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2、血型抗体

(1)天然抗体出生一年后逐渐出现在血浆中,多属IgM,分子大,不通过胎盘。

(2)免疫抗体获得性的在输血、人参、分娩时产生,属IgG,分子小,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重要意义。

(3)抗原本质:血型抗原是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糖脂。ABO抗原特异性是在H 抗原基础上形成的。

(4)抗体本质: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为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能通过胎盘。

(二)Rh血型

特点:(1)大多数人为Rh阳性血。

(2)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抗体需经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主要为IgG,可以通过胎盘。(3)Rh阴性的母亲第二次妊娠时(第一胎为阳性时)可使Rh阳性胎儿发生严重溶血。

三、输血原则

1.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测定ABO系统的方法是:在玻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抗B、一滴抗A和一滴抗A-抗B血清,在每一滴血清上再加一滴红细胞悬浮液,轻轻摇动,使红细胞和血清混匀,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把供血者的血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

2.输血原则:同型输血。

3.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分别加在一起,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前者为交叉配血的次侧,后者为交互配血的主侧,因为主要应防止供者的红细胞上的抗原被受者血清抗体凝集。

思考题:

1.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2.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3.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

4.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5.何谓纤维蛋白溶解?基本过程和意义如何?

6.试述ABO血型的鉴定。

7.试述生理止血过程。

8.试述输血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血液应急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应急管理制度 为应对突发的多名患者因车祸、工伤、等原因急需的输血;因疾病、产妇、大出血所需要输血的RhD阴性患者,制定本规定。 一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二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协调、监督下保证紧急状态下的临床供血需求,保证临床救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临床应急用血和稀有血型患者的用血使用下列规定: 1输血科在常规状态下储存一定量的应急用血,包括冰冻血浆、冷沉淀。 2遇临床急救用血、库存不足时,输血科工作人员应首先与血站联系并说明应急情况,请血站采取应急措施,积极配合临床抢救,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负责协调处理。 3 对择期手术的稀有血型患者、如符合自身输血适应征,可告知患者自身输血利弊,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可行自身输血。 4 临床紧急用血时,可采用以下应急措施: (1)对危重患者抢救用血:来不及办理任何手续,可由抢救现场的医生开具输血申请单,在《输血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救”字样,连同血样有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先行配血、发血,事后补办一切手续。 (2)遇受血者需紧急输血时:为挽救生命,赢得手术及其它治疗的

时间,可简化其紧急大剂量输血的配血流程,由经治医师确定是否需要不等交叉配血试验完成就立即输血,但要抢救现场最高职务(职称)医生签字,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3)在未知患者ABO血型的情况下:输血科可发放O 型红细胞(最好是洗涤红细胞或Rh阴性红细胞),但血袋上应标明“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字样。已知ABO血型时可先采取ABO血型同型输注,同时应尽快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配血不合,应立即通知临床大夫停止输血。 (4)遇大量失血病人可采用同型输血和配合输血。稀有血型患者急救用血,除启动应急预案外,为挽救生命,赢得手术及其它治疗的时间,可先用同型输血或配合输血,但必须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并有抢救现场最高职务(职称)医生签署意见,方可发血。(5)血源紧缺下的急救用血可采用以下急救措施:但必须事先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取得签字认可的情况下,有抢救现场最高职务(职称)医生签署意见,并报告医务科方可实施 ▲在紧急情况下无同型血浆,AB型血浆可安全地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A型血桨可以输给A型O型受血者;B型血浆可输给B型和O型受血者;O型血浆只能输给O型受血者。但应注意: (1)A型血浆同型输注时,少数A亚型的供血者,血浆中可能存在高滴度的抗A1抗体,A1型患者红细胞破坏溶血; (2)RhD阳性供血者血浆中没有抗D抗体,可用于RhD阴性患者,但不能排除RhD阳性供血者血浆中残留少量红细胞RhD抗原,致

中医内科学资料—血证

中医内科学——血证 细目一:概述 一、血证的概念及源流 1.血证的概念 凡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血证的源流 《内经》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诸病源候论》将血证称为血病。《备急千金要方》收载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犀角地黄汤。《医学正传》率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景岳全书》将血证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二、血证常见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概念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称为嗽血或咯血。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及葡萄疫者。 三、《血证论》、《景岳全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四、血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血证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体虚,久病之后(久病阴伤、气虚、血瘀)。外因:感受外邪,以热邪及湿热所致者为多。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作者:左大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一、血液流变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从研究角度上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方面的内容: 1、血液的宏观流动性,即粘度。 2、血细胞的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 3、血液生化物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 从研究领域上分,又可分为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两方面。 二、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点 (一)实验室检查方面 1、检测指标的建立,常用的实验室指标要反映: (1)血液粘度,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两类。 (2)红细胞的聚集性和红细胞的变形性。 (3)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 (4)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血脂成分的检测。 2、实验室方法学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1)粘度计的设计要求和校正。 (2)质控品的研制以及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开展。 (3)其它检测指标方法学的标准化,例如血脂测定。 (二)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1、阐明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某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血液流变学变化预测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血液流变学参数可做为某些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4、观察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评价药物的疗效,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三)已报道的血液流变学相关的疾病,见表1。 表1 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 -------------------------------------------------------------------------------------------- 一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压, 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代谢性疾病

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 血液病患者做好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这对于病情的好转可康复至关重要,下面为您汇总血液病患者护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血液病患者平常生活中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血液病患者由于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发生感染,轻者需输注抗生素,增加医疗费用,重者会危及生命。 就感染部位来讲,口腔、呼吸道、消化道、肛周、泌尿道以及皮肤与外界相通的部位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就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来讲,细菌、真菌、病毒是常见的,有时也会有寄生虫的感染。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 1.保持愉悦的心境,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悲伤与忧愁都与病无补,而且会减低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相反,保持心情愉快则可以提高免疫力。 2.进食洁净、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抵抗力,同时要注意洁净以防“病从口入”。 3.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及空气消毒:注意口腔、鼻腔、会阴的卫生,可以减少病原体侵入的机会,每日紫外线照射三十分钟,注意开窗通风。 4.减少互串病房及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5.如已发生感染,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及治疗,正确反映情况以利医务人员判断感染的真实情况做出治疗的选择,使感染尽快控制,节约人力、财力成本,促疾病痊愈。 6.应用中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增加身体抵抗力。 血液病患者发生感染是很危险的,所以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处处注意,除了注意卫生和饮食以外,还要少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眼下正是流感高发时期,出门

紧急情况输血及应急预案流程

紧急情况输血及应急预案流程 1.紧急情况输血:临床急救紧急的情况下需要输血者,血液申请程序要通过紧急的渠道申请。患者抢救完成后,要对具体程序进行规范。 紧急情况下血液申请程序 1)紧急情况下给患者插入静脉插管,并用该插管采集配合实验用的血拌,建立静脉输注通路,尽可能快的将血样送到血库。 2)每个患者的血样管和用血申请单上应该清楚的贴上有患者姓名和唯一标识的住院号标签。如无法识别患者,应该使用某种 紧急入院号或标识。仅仅在你确信获得了患者准确信息后,才使用姓名。 3)如果你在短时间内发出了另外一份针对同一患者的用血申请单,使用与第一份申请单和血样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血库 工作人员知道他们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4)如果有多名工作人员处理紧急情况,其中应该有一名负责血液申请单并和血库进行联系。如果同时有多名受伤者,这一 点尤为重要。 5)告诉血库每个患者需要在多短时间内得到血液。说明血液需要的紧急程度。 6)确定你和血库人员都已知道:1、谁将把血液送到患者身边?或者谁将去血库领取血液;2、患者会在什么地方:例如,手 术室/抢救室/其他地方。 7)血库可能会发放O型血液,特别是当确认患者身份可能出错的时候。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这可能是避免严重的不配合输 血的最安全的方法。 8)输血告知随后补签。

120急救患者(多人) ↓ 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急救中心主任,急救中心内、外科主任组织协调抢救; 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前四项检测单抽血样送检; 填写输血知情同意书; ↓ 输血科值班人员→急查血型,根据库存血量报血站送血,同时报医院总值班和输血科主任;血站血液不 足时,请求血站在各医院调配,同时报医院医务处处长和输血科主任,联系血液; 准确完成交叉配血; ↓ 血液送到抢救现场 突发事件输血应急预案流程图 2. 紧急情况下的发血程序 紧急情况下的发血程序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且必须确保患者安全。如果有时间检测现采集的患者血样,应立即进行快速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如果患者既不能等待,又必须使用未经配合的血液时,应按以下操作进行: 1)如果不知道患者ABO和Rh(D)血型且没时间做快速鉴定,应该尽可能发O型Rh(D)阴性血或者红细胞更安全(经受血者医生申请暂不作交叉配血),特别是对年轻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应该输用Rh(D)阴性血。待血样送到或者有条件做快速鉴定。 2)如有时间检测现采集的血样,应立即用快速法检测受血者血样的ABO及Rh(D)血

069血液病病人的麻醉

第69章血液病病人的麻醉 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一旦并发外科系统疾病而需行急诊或择期手术时,其麻醉处理具有特殊要求,需作全面考虑。同时,血液病人为明确诊断,需作淋巴结活检或行脾脏切除术,其麻醉有一定的特殊性,手术麻醉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血液系统的特点和全身情况,综合考虑。血液病可概括为三大类:①红细胞系疾病,如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干细胞异常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脱氧核糖核酸(DNA)障碍所致贫血;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6-磷酸萄葡糖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红细胞抗体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异常(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肾病,肝病或恶性肿瘤所致的慢性贫血。②白细胞系疾病有粒细胞病(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增多症);急慢性白血病(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缺陷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等)。③出凝血疾病有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原发性或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DIC;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陷出血(血友病甲)等。血液病人因贫血易至组织缺血缺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障碍易于感染,血小板及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数量和功能障碍易至出血不止或血栓形成。本章拟就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特点、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和麻醉期间管理以及几种常见的血液病人的麻醉作一介绍。 第一节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特点 一、一般特点 血液病病人常并存贫血、出血或感染等病情,并往往继发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对麻醉药及术前用药的耐受性显著下降,因贫血常致携氧能力降低,对缺氧耐受性也差,严重贫血者,即使缺氧也不会出现紫绀。因此麻醉前应尽量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血液病人常因病情严重需长期卧床、长期应用激素,或接受放疗和化疗,而致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降低,因此抵抗力极差,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慢性贫血可引起心脏代偿性扩大,容易并发心衰,不能耐受快速或大量输血补液。因此应采取分次小量输血或成分输血以防心衰。对血液病病人术前必须全面估计病情,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二、异常出血

血液透析应急流程图

血液透析发生空气栓塞时的应急流程 失衡综合征应急流程 溶血的应急流程 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症的应急流程 空气进入体内 立即夹住病人穿刺针静脉端及透析管,关闭血泵,并 通知医生,快速排尽透析管中多余的空天 置病人头低脚高左侧卧位 气量较多立即行右心室穿刺抽气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作好护理记录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脱水药 吸纯氧或送入高压氧舱内加压给氧 血透中发生失衡综合征 安慰患者,避免患者过分紧张 减慢血流速或者缩短透析时间重度患者当即终止透析轻者去枕平卧,头倾向一侧静滴甘露醇,减缓脑水肿 补充高渗钠或高渗糖水指导患者不要过多进食蛋白质食物 透析中发生溶血 报告医生 当即关泵暂停透析,抛弃管道内的血液透析中发生首次使用综合症

血液净化一般护理常规 1、治疗前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饮食、睡眠、有无出血倾向 等,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体重。 2、检查动-静脉瘘通畅情况,观察有无红肿、渗血、感染等情况, 检查导管就是否妥善固定,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3、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观察插管出有无红肿、渗液等,严格无 菌操作,以防感染。 4、遵医嘱决定肝素用量与超滤量以及血泵流量。 5、根据季节或病人情况决定透析液温度。 6、观察血流量、静脉压(VP)、跨膜压(TMP)等各项指标,做好记 录,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如发现异常及时就是处理。 7、密切观察病情,每小时测血压1次,如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向 医生汇报处理。 8、指导病人控制饮食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 1、严格无菌操作,导管出口处必须用消毒纱布包扎,并定期消毒更 换敷料。一般每次透析后都应更换敷料。 2、每次透析开始前,用空针回抽以抽出封管内的肝素与可能存在 的血栓,切不可将回抽血推入静脉内,然后再将配好的抗凝药由 静脉端注入。 3、接管,开泵至每分80~100ML,并固定管道。

第二节洛必达法则

第二节洛必达法则 人物介绍:洛必达(L'Hospital)(1661—1704)法国数学家 “第一本微积分课本出版于1696年,它是由洛必达写的.” ──伊夫斯 “求分子分母同趋于零的分式极限的‘洛必达法则’是约翰·伯努利1694年告诉洛必达的.” ──摘自梁宗巨编著的《世界数学史简编》 洛必达是法国数学家.1661年生于巴黎;1704年2月2日卒于巴黎. 洛必达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他拥有圣梅特(Saimte Mesme)侯爵昂特尔芒(d′Entremont)伯爵的称号.青年时期一度任骑兵军官,因眼睛近视而自行告退,转向从事学术研究. 洛必达很早即显示出其数学才华,15岁时解决了帕斯卡所提出的一个摆线难题.他是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忠实信徒,并且是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的高徒,成功地解答过约翰·伯努利提出的“最速降线”问题.他是法国科学院院士. 洛必达最大的功绩是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的微积分教程──《用于理解曲线的无穷小分析》,因此,美国史学家伊夫斯(Eves)说:“第一本微积分课本出版于1696年,它是由洛必达写的.”后来多次修订再版,为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法国,普及微积分起了重要作用. 这本书追随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古典范例,以定义和公理为出发点.在这本书中,先给出了如下定义和公理:“定义1,称那些连续地增加或减少的量为变量,……”“定义2,一个变量在其附近连续地增加或减少的无穷小部分称为差分(微分),……”然后给出了两个公理,第一个说,几个

仅差无穷小量的量可以相互代替;第二个是说,把一条曲线看作是无穷多段无穷小直线的集合,……在这两个公理之后,给出了微分运算的基本法则和例子.第二章应用这些法则去确定曲线在一个给定点处的斜率,并给出了许多例子,采用了较为一般的方法.第三章讨论极大、极小问题,其中包括一些从力学和地理学引来的例子,接着讨论了拐点与尖点问题,还引入了高阶微分.以后几章讨论了渐屈线和焦散曲线等问题. 洛必达这本书中的许多内容是取材于他的老师约翰·伯努利早期的著作. 其经过是这样的:约翰·伯努利在1691年─1692年间写了两篇关于微积分的短论,但未发表.不久以后,他答应为年轻的洛必达侯爵讲授微积分,定期领取薪金,作为报答.他把自己的数学发现传授给洛必达,并允许他随时利用.于是洛必达根据约翰·伯努利的传授和未发表的论著以及自己的 学习心得,撰写了《用于理解曲线的无穷小分析》.这部著作不但普及了微积分,而且帮助约翰·伯努利完成并传播了平面曲线的理论. 特别值得指出,在这部书的第九章中有求分子分母同趋于零的分式极限的法则,即所谓“洛必达法则”: 如果是可微函数,且在右端的极限存在或为无穷的情况下.但当时洛必达的论证没有使用函数的符号,是用文字叙述的,相当于断言,他的结论是:如果把给定曲线的纵坐标“表示为一个分式,且x取到极限时分子和分母都等于零”,那么“如果求出分子的微分,再除以分母的微分,最后在其中令自变量去极限,便得到值”.这个法则实际上是约翰·伯努利在1694年7月22日写信告诉他的.至于现在一般微积分教材上用来解决其他未定式求极限的法则,是后人对洛必达法则所作的推广(例如,后几个未定式的法则就是后来欧拉(Euler)给出的),但现在都笼统地叫做“洛必达法则”. 洛必达曾计划出版一本关于积分学的书,但在得悉莱布尼茨也打算撰写这样一本书时,就放弃了自己的计划.他还写过一本关于圆锥曲线的书——《圆锥曲线分析论》,此书在他逝世之后16年才出版. 洛必达豁达大度,气宇不凡.由于他与当时欧洲各国主要数学家都有交往,从而成为全欧传播微积分的著名人物.

RNAblood 超纯全血总RNA快速提取试剂盒操作方法及步骤说明书

RNAblood 超纯全血总RNA快速提取试剂盒目录号:RN25 RN2502 50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快速提取全血高纯度总RNA 试剂盒组成、储存、稳定性:﹢ 10X红细胞裂解液RLB 裂解液RL 室温 4℃避光 25 ml 50 ml 去蛋白液RE 室温25 ml 漂洗液RW 室温 10 ml 第一次使用前按说明加指定量乙醇 RNase-free H2O 室温10 ml 70%乙醇室温 9ml RNase-free H2O 第一次使用前按说明加指定量乙醇 RNase-free吸附柱RA 室温50个 收集管(2ml)室温50个 本试剂盒在室温储存12个月不影响使用效果。 储存事项: 1.所有的溶液应该是澄清的,如果环境温度低时溶液可能形成沉淀,此时不应该直 接使用,可在37℃水浴加热几分钟,即可恢复澄清。

2.不合适的储存于低温(4℃或者-20℃)会造成溶液沉淀,影响使用效果,因此 运输和储存均在室温下(15℃-25℃)进行。裂解液RL可以常温运输,收到后4℃避光保存。 3.避免试剂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产生挥发、氧化、PH值变化,各溶液使用后应及 时盖紧盖子。 产品介绍: 1.第一次使用前请先在漂洗液RW瓶和70%乙醇瓶中加入指定量乙醇,加入后请及 时打钩标记已加入乙醇,以免多次加入! 2.所有离心步骤如未加说明,均在室温进行。使用转速可以达到13,000 rpm的传统 台式离心机,如Eppendorf 5415C 或者类似离心机。 3.裂解液RL和去蛋白液RE中含有刺激性有害化合物,操作时要戴乳胶手套,避免 沾染皮肤、眼睛和衣服。若沾染皮肤、眼睛时,要用大量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 4.考虑到环保问题,本试剂盒不含有实验室常用试剂氯仿,用户使用前需要自备氯 仿。 5.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胶电泳均可以用来分析RNA的质量。好的RNA产物 在电泳后应该可以看到明显的二条优势核糖体RNA带,分别为~5Kb(28S),~2Kb (18S),条带亮度比值约为2:1。有时候也可以看到~0.1kb和0.3Kb(5S,tRNA)带。但有时候根据不同的物种如某些植物组织可以看到4,5条带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RNA未成熟的前体或者不均一核RNA、小核RNA提取出来也可能看到介于7Kb和15Kb之间的不连续的高分子量条带。 6.检测OD260/OD280吸光度比值时,RNA样品应该溶于TE后检测,如果用水稀释后 检测,由于一般水离子强度和PH值低,会使OD280升高,从而使比值降低。 7.加入裂解液RL匀浆后,加氯仿前,样品可在–60℃-70℃保存一个月以上。 8.关于DNA 的微量残留:

应急用血预案

临床应急用血预案 1 目的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情况下临床血液能快速安全输注于临床,制定紧急用血工作预案。 2 编制依据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2 《艾滋病防治条例》 2.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4 组织及职责 4.1 为做好临床紧急输血工作,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临床紧急 用血协调小组。 组长:医务科科长 副组长:检验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 4.2 职责 4.2.1 医务科科长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4.2.2 医务科协助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4.2.3 检验科主任协助临床用血方案实施,必要时及时联系血站备血。血库值班人员负责患者血型、输血相容性检测、交叉配血、发血等具体工作。 4.2.4 各临床科室及科主任负责患者的治疗,输血方案的制定,并及时上报医务科备案,同时联系血库协调用血。 5 紧急用血管理预案

5.1 自然灾害和群发性事故而造成大量伤亡时,报院领导和医务科暂停我院择期手术用血和非抢救治疗用血,同时紧急联系邢台市中心血站调配储存血液。 5.2 ABO 血型系统缺血时,报院领导和医务科暂停我院择期手术用血和非抢救治疗用血,储备血源用于急救;必要时可按紧急抢救配合性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配合性输血治疗: (1)0型供血者可输给A B型;AB型可接受A B、0型血。 (2)必须少量(v 400mL、缓慢进行。异型血输注程序:异型输血必须是由主管医师,临床科主任与输血科充分沟通权衡患者获益与风险后共同做出决定。异性输血需临床科室主任报医务科审批备案。 5.3 疑难配血时,首先临床急抽配血标本送邢台市血液中心配血,同时临床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扩容补充晶胶体液,保持血容量,同时术中采取低血容量稀释技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赢得疑难配血时间和后续血液供应时间,保障患者安全。 5.4 需要输注Rh阴性血时,首先由血库联系邢台市中心血站。 (1)血站库存有该类Rh阴性鲜血时,及时预约贮备。 (2)邢台市中心血站库存无该类Rh阴性鲜血时,经与临床商量预约冰冻红 细胞。 (3)血站无Rh阴性红细胞,经临床用血评估后可在手术前采取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技术(AHH,减少红细胞丢失;或术中输注Rh阳性献血员的血浆和冷沉淀,快速止血。 (4)若血站没有Rh阴性红细胞,又必须输注时,初产妇、没有输血史患者可输Rh阳性红细胞;此时须采取以下措施: 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 并说明在紧急情况下输注的利与弊,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注明给患者带来的后果和并发症:第一,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第二,该类Rh阴性红细胞缺乏,不输Rh阳性红细胞危及生命,此时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输注Rh阳性红细胞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条件;第三,会给以后用血或妊娠带来不良后果,可能导致妊娠的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溶血病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对没有生育过小孩的女性);第四,患者因本身原发病不治而非输血治疗所能挽回时,不能借口归罪于输血治疗不当,知情后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6、具体操作措施 6.1 经治医师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一、血液粘度测定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浓、粘、聚、凝”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b)和血浆粘度(ηp)测定。测定全血、血浆粘度,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资料表明,许多表现有明显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而且微循环障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全血、血浆粘度增高是平行的。微循环障碍同时伴有全血或血浆粘度的增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等。如果经过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和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血液粘度亦有所降低。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血管病。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为最明显,(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它予示将要有出血性血管病的发生。在缺血性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增高。其中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血液粘度的测定,可作为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发作的警报信号。冠心病一般在临床上虽可无症状,但常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尤其是心肌梗塞也可能突然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博而致猝死,有的甚至发生毫无先兆的猝死。据统计,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死亡率近40%,而且其中半数病例从症状确定到死亡不超过1小时。因此,如何能及早地检测出即将发生的冠心病及其发病程度,这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关系到冠心病防治的重要临床问题。近年来,有临床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异常,尤其是其中的低剪切率下的血液粘度增高可出现于冠心病的发病之前,而且又往往是出现在其他一些临床先兆症状之前的更早先兆。更为重要的是与血压、血脂和血管硬化等指标相比,血液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是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这一点对于预测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极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前血液粘度就明显增高,其中最显著者可比正常人高3—4倍。血液粘度增高亦见于心绞痛患者,但不如急性心肌梗塞时明显。心肌梗塞时血液粘度不论是低剪切率下或高剪切率下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尤其是在低剪切率下明显高于心绞痛者。故血液粘度的明显增高可作为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病先兆的客观指标。冠心病发病后在治疗过程中,血液粘度持续增高多提示病情恶化和愈后不良,而血液粘度降低,相反多提示病情缓解和愈后良好,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测定血液粘度,了解血液粘度有无降低,也就成为判断任一治疗措施和临床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液流变学检测还可用于衰老及抗衰老的研究,在长寿因素调查中,健康长寿者的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而心血管疾病的长寿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维持血液粘度在正常范围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抗衰老研究中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应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许多资料表明,患肿瘤时,血液粘度,特别是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一、血液透析 (一)原理: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又称人工肾,也有人叫肾透析或洗肾。 它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在全世界依赖透析维持生命的50万患者中多数是血透。血透对减轻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均有一定意义。血液透析是根据膜平衡原理,将患者血液通过一种有许多小孔的薄膜(或管道,医学上称半透膜),这些小孔可以允许比它小的分子通过,而直径大于膜孔的分子则被阻止留下,而半透膜又与含有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接触。透析时,患者血液流过半渗透膜组成的小间隙内,透析液在其外面流动,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质等大的颗粒不能通过半渗透膜小孔;而水、电解质以及血液中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胍类等中小物质可通过半透膜弥散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物质如碳酸氢根和醋酸盐等也可以弥散到血液中,达到清除体内有害物质,补充体内所需物质的目的。 (二)适应症: (1)尿毒症综合征。 (2)容量负荷过重所致的脑水肿,肺水肿及高血压。 (3)尿毒症并神经、精神症状。 (4)尿毒症性心包炎。 (5)血尿素氮≥28mmo1/L,血肌酐≥530~840μmo1/L。 (6)Ccr80m克/升。 二、血液透析室的环境及设备的介绍 血液透析室环境相对密闭,空气流通较差,因此每天要开窗通风换气;血液透析治疗主要是对人体的血液进行体外循环,所以为了保持透析室的环境卫生,预防感染,患者进入透析室必须更换透析室专用拖鞋。室内目前主要设有用于透析治疗的血液透析机、提供透析用水的水处理机、清洗透析器的复用机、储藏药物的冰箱、空调以及供患者观看的电视机,还备有热水瓶供患者饮水。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浆或血清之所以具有比水大得多的粘度,尤其是它们对血液粘度所以能给予明显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高分子化合物。据观察血浆或血清粘度随纤维蛋白原、IgA、IgG、血清中各种蛋白成分,血脂(β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增加而增加。但这种依赖关系较少,而白蛋白以外的这些成分产生粘度的能力较大。若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球蛋白等成分显著地增加时,则可使血浆或血清粘度相应增加,血浆粘度的增加,也是招致全血比粘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各种生物大分子成份在相同毫克%浓度下产生比粘度的能力大小,按其由大至小的顺序为:胆固醇→纤维蛋白→甘油三酯→β脂蛋白→IgG和IgA→白蛋白。从这一顺序可推测产生粘度能力大小与有关生物大分子的构型、大小、亲水性还是疏水性等性质有关。如纤维蛋白原分子呈纤维状,容易弯曲和引起分子间的相互牵连,故产生粘度能力较大,相当于白蛋白的139倍,列于第二位;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由于它们是非亲水性物质,在血浆或血清中往往以与其他物质结合的乳糜颗粒而存在,故产生粘度能力较大,分别为白蛋白的278和121倍,列于第一位和第三位;另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顺序为β脂蛋白、Lg、白蛋白(6.9×10),其中β脂蛋白亲水性较差,分子量比Ig、或白蛋白高3.2倍,Ig的亲水性较脂蛋白好,分子量较脂蛋白低故产生粘度能力居中,即白蛋白的2.7倍,白蛋白因分子量最小,亲水性最强,产生粘度能力较弱,故在生理条件下白蛋白对粘度的影响可能较小。 临床意义 增高最典型疾病有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高脂血症、球蛋白增多症、高血压等。而在测出血浆粘度高的同时,测定血浆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又可从血浆粘度增高中进一步区分出巨球蛋白增多型(以巨球蛋白IgM增多为特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以及球蛋白IgG 或IgA增多的多发性骨髓瘤等);纤维蛋白原增多型(如中风、心肌梗塞、糖尿病等);血脂增多型(如高血脂等);球蛋白增多型(慢性

血液净化应急预案

【血液净化室(中心)常见并发症应急预案与程序】 透析中低血压的应急预案与程序 透析中低血压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于10mmHg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 1、发生原因 (1)容量相关性因素:包括超滤速度过快、设定的干体重过低、透析机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 (2)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包括透析液温度较高、透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中重度贫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及采用醋酸盐透析者。 (3)心脏因素:如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如房颤)、心脏缺血、心包填塞、心肌梗死等。 (4)其它少见原因:如出血、溶血、空气栓塞、透析器反应、脓毒血症等。 2、处理原则 (1)采取头低位,停止超滤。 (2)遵医嘱补充生理盐水100ml,必要时给予50%葡萄糖或白蛋白溶液等。 (3)上述处理后,如血压好转,则逐步恢复超滤,期间仍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无好转,应再次予以补充生理盐水等扩容治疗,减慢血流速度,并立即寻找原

因,对可纠正诱因进行干预。如上述处理后血压仍快速降低,则需应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停止血透,必要时可以转换治疗模式,如单纯超滤、血液滤过或腹膜透析。其中最常采用的技术是单纯超滤与透析治疗结合的序贯治疗。如临床治疗中开始先进行单纯超滤,然后再透析,称为序贯超滤透析;如先行透析,然后再行单纯超滤,称为序贯透析超滤。 3、预防措施 (1)建议应用带超滤控制系统的血透机。 (2)对于容量相关因素导致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限制透析间期钠盐和水的摄入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5%;重新评估干体重;适当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等。 (3)与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如改为透析后用药;避免透析中进食;采用低温透析或梯度钠浓度透析液进行透析;避免应用醋酸盐透析,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 (4)心脏因素导致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可能的诱因。 (5)有条件时可应用容量监测装臵对患者进行透析中血容量监测,避免超滤速度过快。 (6)如透析中低血压反复出现,而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改变透析方式,如采用单纯超滤、序贯透析和血液滤

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

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 教学目的:理解洛必达法则,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0 0型和∞∞型以及∞-∞∞?,0型未定式的极限的方法; 了解00,1,0∞∞型极限的求法. 教学重点:洛必达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洛必达法则失效的情况, ∞-∞∞?,0型的极限的求法. 教学时数:2 一、0x x →时的00 型未定式 定理 设函数)(x f 与)(x g 满足: (1),0)(lim 0=→x f x x 0)(lim 0 =→x g x x ; (2))(x f 与)(x g 在0x 某个邻域内(点0x 可除外)可导,且0)(≠'x g ; (3)0()lim () x x f x A g x →'='(A 为有限数,也可为+∞或-∞),则 A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 ()(lim )()(lim 00. 证明 由于我们要讨论的是函数在点0x 的极限,而极限与函数在点0x 的值无关,所以我们可补充)(x f 与)(x g 在0x 的定义,而对问题的讨论不会发生任何影响.令00()()0f x g x ==,则)(x f 与)(x g 在点0x 就连续了.在0x 附近任取一点x ,并应用柯西中值定理,得 00()()()()()()()() f x f x f x f g x g x g x g ξξ'-=='-(ξ在x 与0x 之间) 由于0x x →时,0ξx →,所以,对上式取极限便得要证的结果,证毕. 这种用导数商的极限来计算函数上的极限的方法称为洛必达法则. 例1: 应用洛必达法则求0sin lim x x x →. 解: 显然()sin ,()f x x g x x ==对00x =点满足洛必达法则的条件(1)和(2),又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 广州血液中心田兆嵩 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鉴于输血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还能传播疾病,故血液病也尽量少输血,可输可不输者尽量不输。如有输血指征也需开展成分输血。不能因为很多血液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成为输全血的理由。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很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只重点介绍常见血液病的输血治疗。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骨髓多能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害,或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导致骨髓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输血是再障患者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能滥用输血。 (一)输血原则 1.再障患者的输血要严格控制,能不输者尽量不输,应将输血量和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本病,多次输血会出现许多副作用。如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移植前的多次输血还会影响植入的成功。 2.慢性再障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通过代偿能够耐受血红蛋白(Hb)的降低。因此,Hb的高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 3.本病应进行成分输血。因为再障多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所以无须输全血。虽然多数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疗效差。正确的输血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紧迫需要输给相应成分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二)输血指征 1.贫血 Hb < 60g/L 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的症状,或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贫血的临床表现时,可适当输注红细胞。Hb >60g/L 一般不需要输血。过去曾认为少量多次输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对再障的恢复有利。现已证实输血只能抑制红细胞的

血液透析中心应急预案

血液透析中心应急预案图文版(一) 余美芳2017-10-13 目录 1.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应急预案 2.血液透析中高血压的应急预案 3.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应急预案 4.失衡综合征的应急预案 5.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 6.管路和透析器凝血的应急预案 7.心力衰竭的应急预案 8.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 9.溶血的应急预案 10.动静脉内瘘穿刺致皮下血肿的应急预案 一.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应急预案 (一)、发生原因:有效血容量的减少、血浆渗透压的改变、自主神经病变和血管收缩能力降低、内分泌因素、醋酸盐不耐受以及药物等各种因素是引起血透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二)、临床表现:少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压,但大多数病人同时有头晕、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眼前发黑、恶心、

呕吐、心率加快和肌肉痉挛性疼痛,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冠心病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绞痛。 (三)、防治措施:对初次血透、年老体弱病人为预防低血压的生,可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小面积透析器、适当预充,血透应缓慢进行,血流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脱水不宜过多、过快,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改进透析技术如应用序贯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生理性透析,透析中钠模式超滤模式的应用。 (四)透析中低血压的应急示意图:

二.血液透析中高血压的应急预案 (一)、发生原因: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紧张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失衡综合症、硬水综合症;水分超滤不足,每次透

析结束没有达到目标体重;降压药在透析过程中被透出;肾素依赖型高血压;透析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二)、临床表现:透析中血压升高,患者头痛、焦躁不安或无明显症状但血压较上机前显著升高,血压大于160/100mmHg以上。(三)、防治措施: 1、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量,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控制在1 kg/d以内,盐的摄入量应小于2g/d,同时进行充分透析。 2、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 3、加强宣教,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在透析间期能做到定时测量血压,按时服用药物;同时注意休息,戒烟戒酒。 4、改变透析方式,对特别严重者应中止透析。 (四)、高血压的应急流程示意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