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DiscusstheResidentiaIAreaPIanningDesignMethod周继红ZHOUJihong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提高,设计更高水准的住宅成为规划、建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共同任务。本文从居住区理念的变革、规划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居住区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现代詹住小区的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用主义

Abstract:AIongwiththedeveIopmentofe—cOnOmy,PeOpIerequestanexaItatiOntowardsIiVjng,theresidencewhichbeendesignedhigh—erIevelbecOmepIanning,architectureandOtherrelatedacademicscommonmjssion.ThispaperprObesintOthechangeOftheIiving,prOgram—mingdesignedofp“ncipIe,andthedesignmethodofthesettIementtoputforwardasug—gestiontothedesignofthes甙tlement,whichhopestobetothemodernsettIementprOvidedtodrawIessOnsfrOmafunction.

Koywords:settlement;pIanningprogram—ming;quaIityOfliving;sustajnabIedevelOpment;p阳gmat;sm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096一04

近年来,随着城市新区开发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出让开发,大量的城市住宅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居住条件。但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众多的居住区出现了与城市环境结合不够紧密,功能定位不明确、格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深层次的内涵等问题。

1居住区理论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1.1居住区的概念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教育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生活聚居地。居住区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为居民创造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美

作者简介:周继红,女,湖南衡阳市城市规划服务中心国家注册规划师。96

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求。目

前,有关我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是五十

年代苏联为适应现代化生活和交通的需要

而提出的,并随后形成了一系列规划原则和

手法。随着城市的不断成长,居住区层面的

规划内容与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相关理论

在不断地补充、完善,在东西方学者的努力

下,关于居住区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

从偏重物质功能提高到注重人文内涵,再上

升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探索。

图1

某住宅小区步行与室外空问 万方数据

1.2居住区设计理论的历史沿革

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花园城市”

的概念,其与1932年,赖特在<消失中的城市>

(TheDisappearingC时)一书中提出的“广亩城

市”同属于“乡土派”,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环境

充分尊重,强调人居环境的自然本源。

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在其两本著作里面提出

了他的乌托邦设想——在1922年发表的<明日的

城市>中提出“明日之城”理论是现代城市规划中

功能分区理论的代表。他主张在城市中要有大面积

的中心空地和绿化,以形成开阔、安静、优美的公共

绿地,使居民获得更多的阳光与绿地:增加道路宽

度和停车场,让车辆与住宅有直接的联系,减少道

路交叉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居住区布置在中心

花园的周围,建筑向高层发展,并增加人口密度。但

是这种理论考虑得更多的是物质技术层面,却忽略

了人的心理适应能力与行为交流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邻里单位”

的居住区规划思想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

住区,内部与外部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

通在“临里单位”内部穿越。它把居住区的安静、朝

向、卫生、安全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居住

区规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

“小区规划”与“邻里单位”等概念。

2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

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风习俗,根据整体环境和

具体需要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

标最基本的发展需求,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

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

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

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

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

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

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

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

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

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2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适应家庭结构

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

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提供满足各

97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图4蓝湾俊园乌瞰图

至更甚于我们对地块和文脉的解读。容积率被有的设计师认为是制约其发挥空间想象力的不良因素。但是,如果抛开容积率去谈“宜人的居住环境”,几乎是没有可能性的。片面追求容积率肯定是不可取的,但是容积

率是支撑项目能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没有容积率限制的项目是不存在的。

其一,对于市场,容积率的大小直接反

映在单体类型的选择和单体布置的疏密程度上,而单体的布置又影响了整个小区的空间形态、绿化覆盖率及绿化体系,这些直接影Ⅱ向到买方市场——即居住人群——对项目的直观判断和取舍。

其二,在经济上,容积率确定了单体设

计的基本出发点(比如,是经济型住宅还是豪华型住宅),限定了路网形式和公共建筑的大小及分布方式,而这些正是开发商需要

认真核算土地价值、人群购买力及项目资金运作情况的重要依据。我们从图面上看到的“顺眼”的路网形式和公共建筑的画龙点晴

的点缀,无不与它们的恰如其分的合理性有关。单体类型分布、路网与绿化形式,是形成

规划设计的主要元素。因此,一个“有道理”

的规划,无不是以“实用主义”的市场观和经

济性来奠定基础的。再“天马行空”的构想,

最终也必须有经济上的保证和市场的认可才能实现。

在杭州江南春城?白云深处生态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就是以这种理性的、功能的“实用主义”设计思想为出发点,在设计的每一

图5杭州江南春城?白云深处平面

个阶段和环节都充分考虑了经济和市场因

素。该小区位于杭州城西省道两侧的余杭

镇、闲林镇,是典型的城市别墅区。在杭州这

种寸土寸金的城市,它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的

高密度,以及郊区度假型别墅的单一功能取

向,小区兼有优于普通商品房的低密度,独

有的静谧、温馨的居住环境,与别墅区的优

良景观品质,是各方利好的高品位居住区。

该小区拥有独特的先天优势。有未计人工湖

面在内的约2ha水面,约20ha的自然山林,

这些使得整个小区犹如一个巨大的氧吧,为

居住者提供了十分宜人的居住空间。

小区内部精心打造的软质的植物、水

体、地形和硬质的园路、园林小品以及游憩

设施等,与周围先天景观相得益彰。总个小

区绿地率达到63%,集中绿地中的绿化用地

面积不小于70%,保证了小区的生态质量。

3.4“活力型”社区的设计

多样化的、混合的设计,避免僵化的、绝

对的功能分区,倡导功能多样化和完善,以

及混合使用;创造多样化的住宅类型,提供

多元选择;利用商店、公园、学校等服务设施

在步行可及的范围内增加住区交往的多样

性和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居住区品质,防止

社区环境老化。坚持在专家的指导下,公众

参与社区建设,体现综合环境优先的原则,

保持居住区生态平衡。应该避免长期以来由

于资源利用效率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失调,生态资产萎缩,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不足,而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4结语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

合作来完成。以上是笔者对居住区设计的一

.些思路,这些思路不可能涵盖目前所有的有

创新意识的设计思路,需要规划师们付出艰

辛的努力和探索,来不断刨新、完善。相信如

果规划师们都来关注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

展,我们的居住区环境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更

理想、更舒适、更优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斯蒂文?霍尔.日本幕张市的住宅区.domus,

1996.2.

【2】朱文一.探索跨世纪的住宅小区新形象.世界建

筑,97.01.

【3】胡仁禄.新世纪中国小康住宅.世界建筑,97.01.

【41姜劲松,等.对我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理论、方

法和制度的思考.城市规划汇刊,2004,(3):

57—59.

【5】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

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

城市规划,2004,(6):60一67.

【6】周蜀秦.试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规划中的公众

参与【J】.现代城市研究,2∞4,(6):65—69.

【7】黄越,刘德健.“市场与经济”主导“形式与空间”

一有感居住区规划的实用主义设计手法.建筑

学报,2002,10. 万方数据

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作者:周继红, ZHOU Jihong

作者单位:湖南衡阳市城市规划服务中心

刊名:

中外建筑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8,""(7)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斯蒂文·霍尔日本幕张市的住宅区.domus 1996

2.朱文一探索跨世纪的住宅小区新形象 1997(01)

3.胡仁禄新世纪中国小康住宅 1997(01)

4.姜劲松对我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理论、方法和制度的思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 2004(03)

5.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4(06)

6.周蜀秦试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4(06)

7.黄越.刘德健"市场与经济"主导"形式与空间"-有感居住区规划的实用主义设计手法[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2(10)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顾建波汽车时代居住区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对策研究2006

针对我国汽车时代的城市生活背景,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居住区道路空间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以及当前我国居住区道路空间存在的通行功能单一化、街道生活功能缺失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从整体控制和细部设计两个方面探讨居住区道路空间在汽车时代背景下的规划设计对策。期望建立汽车时代我国居住区交通规划理念,以及合理地选择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从整体上控制居住区道路空间的形成,满足道路的基本通行功能;而在细部设计上强调道路领域空间的形成、场所空间的创造,从而在居住区道路空间内使得和谐的居住生活场景得以回归和再现。

2.期刊论文李和平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09,""(23)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的场所.介绍了居住区绿地的各项服务功能,并针对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理念及其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促进居住区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绿化水平.

3.学位论文邓旭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运用研究2007

我国的居住区建设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的步伐的加快而日益发展,而居住区外环境的建设随着居住区的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小区选址缺乏前期论证造成资金损失;居住区外环境的构成要素设置不当造成小区环境恶劣,而使用户在使用起来的不方便;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中我国传统风水理论的运用引发对风水迷信的恐慌等。国内外针对风水理论对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科学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风水理论在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的运用研究将“居住区外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科学运用”为研究目标,从影响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几个主要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对比,并通过粤、琼、渝三地实例具体分析,力求在通过科学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使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中正确科学的运用。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分析比较学、人体工程学等综合学科,从居住区的选址、布局和居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入手,系统分析风水理论对它们的应用影响,为今后利用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上的应用提供初步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全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水学的发展概况及风水学中与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从风水学的法则及其准则、要素来全面的了解风水的发展概况;风水理论中的生态理论、模数理论、景观理论及风水形势学与现代居住区外环境建设的相关理论相类比,来分析它们对传统城镇的选址布局、对居住区外环境的构成要素的影响。

(2)风水理论在居住区选址、布局的应用研究:从传统人居环境的选址和传统村镇的布局中可以发现,风水理论通过它包含的生态理论和模数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选址和人居环境的布局。

(3)风水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构成要素中的应用研究:从风水理论在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在水景规划和居住区外环境中山石、植物、建筑单体、小品规划设计的应用来说明风水理论中相关景观的理论对居住区外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产生了具大的影响。

(4)结论:本文通过分析风水理论在居住区选址、外环境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且具体分析了相关实例,发现提出了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的诸多方面受到了风水理论的影响,我们只有认识到风水理论对其影响的科学成份,才能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风水理论中科学的部分合理运用于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中,更好的建造和谐安全的居住小区。

4.会议论文林艺云.刘云.周俊.徐涛.方胜男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探讨——以襄樊·新中心商务居住生态住区规划设计为例2008

本文关注了生态住区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典型生态小区建设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生态住区先进的设计方法与理念,指出生态住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并归纳出值得推广的生态设计理念及建设模式,以用来指导实践.同时,以襄樊、新中心商务居住生态住区为实际研究案例,积极探索适用于住区道路、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以及生态建筑的城市生态居住区系统设计方法,优化住区结构模式,为住区如何利用生态基础条件,从而塑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提一些思路.

5.期刊论文何梅.HE Mei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08,34(35)

结合某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从居住区周边环境、规划设计理念、结构规划、景观规划及建筑设计等角度就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从而使居住

区的规划设计达到人居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完美融合.

6.学位论文朱爱青现代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研究——以合肥市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为例2007

随着居住环境园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现代居住环境景观的塑造,也正因此,引进水景设计正在成为潮流,再加上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使“坐拥水景"成为了高品质社区环境的时尚特征,所以现代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也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然而目前国内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出现了许多盲区和缺陷,一些案例相互抄袭,设计严重出现模式化现象,还有一些作品盲目实行“西化主义”,照抄照搬国外的水景设计,造成了本土文化的缺失,无法形成个性化设计风格。如何利用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方法改进等来充实现代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内容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现代居住区水景的基本特征展开分析:水景设计的历史渊源、水景的分类、水景在居住环境中的景观、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以及水景的各种布局形式。同时从水景的各种特征中演绎出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传承了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思想和人文审美特性。这些条件的具备,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深入系统的研究了现代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实例调查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现代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三大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整合理论即在现代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生态整合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对相关生态理论、技术、方法进行整理、保护、融合、创新;中国意象审美理论即在景观设计方面要符合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少即是多”的意象审美理论引入具体设计方法中来,实现中国传统意象审美在现代居住水环境中的现实意义;城市建设的多元化理论即要结合当下多元文化思潮和学科发展的态势,丰富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的内容。

本文又在水景三维尺度设计上得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现代居住区水景平面尺度设计时应遵循“用途决定水体面积”的原则,依据不同功能作用的水容器类型确定不同的水面积;同时指出水景的立面尺度要符合居民安全性和亲水性的需要,并提出了当前较适宜的水池深度。文章最后选择合肥市三个典型居住区水景实例,从不同方面验证了研究内容的可行性。

本研究为设计者拓展了设计思路,为今后的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依托,给居住区水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今后水景规划设计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适宜水体尺度的确定也给后期的维护管理带来了方便。

7.期刊论文贺宝平.HE Bao-ping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山西建筑2009,35(8)

通过对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及绿化功能的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公众参与机制,得出促进我国公众参与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建议和适合公众参与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决策方法.

8.期刊论文夏更寿.王加真.刘守贤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绿地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出现了新的趋势.针对丽水市居住区绿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的原则,指出今后绿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9.期刊论文赵军.Zhao Jun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浅析-同煤科技2010,""(2)

简介居住区环境设计发展的历史、居住区环境特点,针对居住区绿化环境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运用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探讨居住区绿化设计的新思路.

10.学位论文尹艳琼昆明市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2008

昆明山地居住区的健康发展对塑造昆明城市特色与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昆明市区的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其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丰富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山地居住区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对昆明市区的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其目的是为今后昆明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同时为平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借鉴与参考。

本文在查阅、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山地人居环境、山地城市、山地建筑、山地居住区、山地住宅、生态及景观等方面的书籍、研究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山地居住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然后立足于现在昆明市主城区(盘龙区、官度区、西山区、五华区)的山地居住区,并对其山地居住区的区位选择、规划设计、规模、组织模式与居住环境进行实地调查。

从实地调查可以看出:在昆明人们选择山地环境作为居住环境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建于元末明初的昆明团结乡的乐居村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建国初期,昆明市内住宅大体分为三种:达官富贾的深宅大院和西式洋房、一颗印式封闭庭院的传统民居、自行搭建的简易棚屋。50年代以后,昆明进入对住宅标准设计进行地方化探讨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院落、回廊对公共居住生活的组织,提供类似传统居住模式下的交往空间。80年代昆明进入居住区(包括山地居住区)设计理论探索的高峰时期。90年昆明的山地居住区建设进入尝试阶段。2000年以后昆明的山地居住区相比2000年以前建设的山地居住区不管在建筑布局、道路规划、景观营造等方面都较为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昆明公园道1号和明日城市。从调查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昆明的山地居住区在自然环境、景观、建筑布局、道路系统、绿化及植物配置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昆明公园道1号和明日城市是昆明比较典型的山地居住区,本文以这两个山地居住区为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例支撑,分析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在昆明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文章分别从区位、总体规划、竖向规划、景观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对这两个山地居住区进行了重点分析。这两个居住区无论在区位、总体规划、竖向规划、景观规划、交通规划都有其独特之处,建成后市民对其口碑也是很好的,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公园道1号的不足之处是:(1)三大会所服务半径不足;(2)公共绿地较小且散,不成规模,破碎性增强,并且大部分是连续且呈狭长状的绿地,这增加了创造景观的难度。明日城市的不足之处是:(1)因为地势很陡,但高大的挡土墙离房子非常近,严重影响底层住宅的日照、采光,而且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2)过窄的建筑间距加上过密的植物使得部分底层商铺采光较差;(3)设计者设计目的与居民实际使用存在冲突;(4)广告宣传与实际建设的景观环境存在很大差异。

纵观昆明近几年的山地居住区建设,总的来说其景观效果是非常好的,但还存在自然植被较差、绿化覆盖率低、安全防护不利、人本意识淡薄、比例与尺度失调、城市居住区特色散失等问题。为了能够规划设计出符合居民生活习惯和行为心理的安全的、舒适的、和谐的、优美的山地居住环境,对昆明的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1)顺应山地地形,在原有植被基础上加强山地居住区绿化率。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3)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4)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5)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形。

(6)充分利用山地地形特点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

(7)道路设计依山就势,避免大填大挖造成对环境与景观的破坏。

(8)规划设计的多方案比较与选择。

引证文献(1条)

1.湛先文.陈旻蕾诗情山水,画意人家——湖南师大尖山职工住宅小区规划方案设计[期刊论文]-中外建筑 20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5092164.html,/Periodical_zwjz200807021.aspx

授权使用:新疆农业大学(wfxjnydx),授权号:08250dad-df7d-490c-b7de-9e5400d8e920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2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