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考点

马克思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分布》

1 马克思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来源:产生:(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4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5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性是客观实在性,它荀子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6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物质性的表现(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其中普遍性有三层含义:(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马克思关于事物普遍联系

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性食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为旧,是因为它的各种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9 矛盾的定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普遍性的定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特殊性:三种情形:(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10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

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1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两个问题: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匿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决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13 规律: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4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5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 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的发展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2)从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7真理及其属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属性:(1)客观性(2)绝对性和相对性

1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从真理

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管和客观相符合。(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实践检验的确定、绝对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检验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19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发展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2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与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二)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

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2 价值规律的定义、内容、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是其表现形式。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3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