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行为学的重点难点

组织行为学的重点难点

组织行为学的重点难点
组织行为学的重点难点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1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2两重性:两重性:即有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两重性主要是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

3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人力的投入(图1-6)P16

人力的投入: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创造性的培养与开发个性差异与管理

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

仅就组织的个体层次来说,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就是多方面的。从主客观角度看,有主管内在因素中,又有生理因素,心里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客观外在环境因素中,又有组织内部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在主观诸因素的内部仍有更细的因素。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观察和实验——分析和评价——预测和推断——检查和验证

研究的主要方法

1案例研究法: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2观察法: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按观察情景的差异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3心理测验法:应注意测验的信度(07名)和效度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测验的效度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4调查法: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选择法、是否法、计分法、等级排列法)。

5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

四、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中趋势分析、抉择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度量集中趋势的最常用标准值: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人际关系、角色、因果关系的知觉。

自我知觉: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可见2者是在心里活动中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我们在对人知觉中识认别人,同时也认识到别人如何让对待自己。当别人肯定自己的行为时,则产生自我满意的知觉;如果自己的行为受到指责,就会进入自我羞愧,或自我痛恨,或自我愤怒的知觉中。即使在某个时候单独进行自我知觉,也可能联系过去有关的社会知觉。我们在感知到自己当前出现的某种内疚心情是,可能是由于联系过去的社会知觉留下的印象----自己曾经对不起过得朋友而引起的,自我知觉总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

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是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所谓‘敝帚自珍’就是这种主观的体现。但自我知觉又有客观性,因为主体总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自我知觉的,但对外界对象的反应时无法抹杀的。因此,应当‘以人为镜’,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和行为作为自我知觉的客观参照,以克服自己的主观性。这样,通过自我知觉才有真正的发现和了解自己。

X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1906-1964对古典的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这种理论是及时表明领导者是如何看待被领导者,以及一次为依据所采用的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理论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1 一般人的本性不喜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逃避工作;2 极大树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3 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5 人习惯守旧,反对变革6人缺乏理性,容易收人的欺骗和煽情,常有盲从举动等。

Y理论

麦克里在进行X理论的概括后,他表示不赞成那种观点和做法。他提出了一种Y 理论来代替X理论。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1 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从事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2在核实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还追求责任3人的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时可以相结合的,只要领导上安排得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能够相统一的。4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盘。5人们把工作取得成就看作是一种最大的奖筹,他们从完成工作任务中取得极大地满足。6大多数人均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够妥善的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并且潜能只是部分发挥。

归因理论:(美)海德。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与机会。归因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社会推论问题;期望与预测。

归因论的依据:良好的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发动和维持其成就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归因原理在激发成就动力,促进坚持努力的行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归因论的应用:坚持是成就行为的主要特征,对于前一段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结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以后的行为,成就的获得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成功或失败的不同归因。总之,运用归因论原理来增强人们的坚持性,对取得成就行为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和科研人员的作用更为显著。

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A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06简B管理者在了解每个员工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C价值观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D价值观还可作为招聘录用新员工、提升新的管理者的标准。

气质及其差异与类型

1)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单)

2)气质类型:(单、多)

A多血质(活泼型):行为精力充足、反应灵活、行为外倾明显及易改造。适合

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

B胆汁质(兴奋型):精力充足,胆量大、情绪抑制较难,对兴奋性行为难改造。适合从事外贸、信息、管理,善于管理逆境企业。

C粘液质(安静型):沉着平稳、行为迟缓、不灵活、内倾性,对兴奋性行为易改造。适合从事科研、金融、保险、会计等,善于管理顺境企业。

D抑郁质(抑制型):感受性强、敏感多疑、精力不足,细心谨慎、行为改造难。适合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包括A家庭影响;B文化传统影响;C 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

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1)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自我意识、气质、性格、情感特征方面;

2)个性差异与健康;

3)个性差异与管理:知人善任、配合合理的领导结构、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

1家庭环境:在家庭人际关系中,夫妻关系对创造性的影响最大。产生创造性行为的家庭条件:夫妻合作、互相支持、关怀、体贴。

2学校环境:

3组织环境:

1)要有一种激励人们勇于创新的机制和组织气氛;

2)要有全力支持创新的领导;

3)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从事创造性活动时,“异质结构”效率高,成果多)(单)

5)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是创造性行为产生的源泉)(单)

6)要有相对分权和弹性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有高度集中与相对分权的组织结构)

弹性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跟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4社会环境

1)能允许人们自由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职业,也就是说允许人才自由流动;2)全社会应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空气;3)实行财税扶持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创新活动投入的力度;4)完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鼓励转化创新成果;

5)正确评价创新成果和进行奖励;

6)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

1)个人条件;2)父母的影响;3)朋友、同辈群体的影响;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5)学校教育。

群体发展的阶段(五阶段)P122-123

1 五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形成第二阶段震荡,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第三阶段规范化第四阶段有所作为

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哪些因素决定着一种规范的重要性呢):1)能促进群体的生存;2)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3)能够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4)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

群体沟通的过程(图7-3)P154-156

这一模型包括7个部分1 沟通信息源2编码3信息4通道5解码6接受者7 反馈

小道消息的三个特点P160

小道消息有3个特点,首先,它不受管理层控制;其次,大多数员工认为它比高级管理层通过正式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更可信,更可靠。第三,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利益。

表7.1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建议P161

1 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

2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

3对目前的决策和未来的计划,强调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指出其不利的一面。4公开讨论事情可能的最差结局,这肯定比无言的猜测引起的焦虑程度低

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失真源、沟通焦虑、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语言

群体决策的优点: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

缺点: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

合作与竞争的形成

1人们的合作或竞争行为都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都是社会化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人假使完全是在孤独中长大的,就不显示他的竞争倾向。

2人们之间之所以合作或竞争,主要是由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可以把人们之间利害相依的关系分为3类:

a 第一类是利害一致或共同利益关系具有利害一致的关系的人们,由于目标相同,利害与共,通常都会表现出合作行为。

b 第二类是冲突或利益矛盾关系,一个人的所得,有赖于他人的得失,他人得的越多,自己失的越多。处于利害冲突关系中的人们,通常都会采用竞争的行为。

C 第三类是利害共存或混合利害关系。既有共同的又有分歧的利害关系的人,就可能同时表现出合作与竞争的倾向,这就形成了混合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会表现出俩面性。

3 心理学家道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合作的特点不仅在于有关方面对于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帮组有所认识,而且还在于每个人都对他人采取积极友善的态度,具有喜欢的感情。竞争的特点在于,有关各方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实现目标就妨碍他人实现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竞争对手采取消极冷淡的态度,具有不喜欢的感情。

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1)动机;2)威胁;3)信息沟通;4)个性特征;5)组织文化

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1)规则与程序;(最简单、花费最低的办法)2)层次等级;3)计划4)联络员角色;5)特别工作组6)工作团队;7)综合部门。功能正常与功能失调的冲突P204

相互作用的观点并不是说所有的冲突都是好的,一些冲突支持群体的目标,并能有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她们是功能正常的,具有建设性的冲突。但也有一些冲突阻碍了群体的工作绩效,它们是功能失调的,具有破坏性的冲突。

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工作绩效。群体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决定冲突功能的标准是它对群体的影响,而不是他对任何群体成员的影响,担任,冲突对个体的影响与它对任何群体成员的影响二者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因此,个体所感觉的冲突方式可能会影响冲突对群体产生的效果。但是情况并不必定如此。当情况不是这样时,我们的注意力应主要放在群体身上,也就是说,不管群体中的个人认为某种冲突时积极地还是消极的,都不重要,例如,一名群体成员可能认为某项活动是功能失调的,因为其结果令他不满意。然而,从我们的分析看,如果这项活动促进了群体目标的实现,它就是功能正常的。

2冲突的过程:

1)潜在的对立或失调(沟通、结构、个人因素三个前提条件)

2)认识和个性化(认识到的冲突、感觉到的冲突)

3)行为意向(五种处理冲突的行为意向:竞争、协作、回避、迁就、折衷)4)行为5)结果

处理冲突的策略:

(1)运用竞争:A当迅速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B当你需要实施一项不受人欢迎的重在措施时;C当该问题对组织福利极为重要,而你又知道自己正确时;D 为了对付那些从非竞争性行为中受益的人。

2)运用合作:(04多)

3)运用回避:(06简)

4)运用迁就:

A当你发现自己是错的,希望倾听、学习一个更好的观点,并能表现出自己的通情达理时;

B当该问题对别人比对你更重要,并可以满足别人和维持企业时;

C为了对以后的事情建立社会信任时;

D当别人胜过你时,造成的损失最小时;

E当融洽与稳定至关重要时;

F当你允许下属从错误中得到学习从而发展时。

5)运用折衷:

A当目标十分重要,但不值得采用更为自我肯定的作法造成潜在性破坏时;

B当对手拥有同等的权力能为共同的目标作出承诺时;

C当为了对一个复杂问题达成暂时的和解时;

D当时间十分紧迫需要采取一个权宜之计时;

E它可以作为合作或竞争都不成功时的备用方案运用。

领导权力的分配两种方式)

A确定等级层次,然后按等级层次进行分配的结构权力方式

B划分专业、部门,然后按其特殊要求进行分配的功能权力分配方式6)领导权分配应坚持的原则:A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

B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原则

C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

D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

领导威信的作用: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

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

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利于吸引人才。

奖惩手段的运用与原则P239

1、奖惩手段的运用,一是有利于增强驱动力,及影响个体向特定组织目标发展

的力量;二是有利于减少遏制力,即遏制或降低驱动力的力量,要想提高领导有效性,后者比前者尤为重要。

2、奖惩的原则,凡是直接或间接对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人或事,必须给予

肯定和奖励。否则,就等于这样的行为没有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成人,积极性就会消退,这种行为就无法保持下去,因此,正确运用奖惩手段,是保证计划顺利实施,提高领导有效性的重要任务。

在解决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方面正确的理解P255

在解决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方面,应防止片面的理解为青年化,只计较年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a 年龄结构是只一个领导集体合理的老中青比例,有一个领导层次相适应的平均年龄界限。b 对不同组织,不同领带层次应有不同的年龄或年轻化程度方面的要求。C 年轻化的目的是既要防止领导老化,又要保证领导的继承性和连续性。D领导层次,职能不同,最佳年龄结构标准也不相同,需酌情而定。

领导行为方格论:(五种领导行为类型)

1)贫乏式管理:对人和对生产都很少关心

2)乡村俱乐部管理:对人高度关心,很少关心

3)工作任务式管理:对工作高度关心,对人则很少关心

4)中间型管理:折中

5)团队式管理:对人和工作都高标准的关心

领导作风论

1)集权型领导:新建、变革中、成员工作成熟度很低的或全新员工的组织可采用。主要特征:独揽决策权;单纯命令主义;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2)民主型领导:适用于创新型、高新技术、超大型组织或跨国公司、无国籍企业。现代组织广泛采用的领导方式。

3)放任型领导:适用于学术团体、协会或咨询机构。

领导作风论的评价应用P264

集权式领导,由于压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群体内部没有活力,组织目标往往难以实现。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新建组织,变革中的组织,成员工作成熟很低的组织,或全是新员工的组织,才有这种领导方式可能是有效的。

民主型领导,是现代组织广泛采用的领导方式,尤其在创新型组织,高新技术组织,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导的组织更为普遍。在超大型组织,跨国公司或无国籍企业中,也适用于那些任务复杂,内容带有创新性的工作领域。

途径-目标理论:埃文斯(单、03简)

1)基本含义:领导的管理行为应以关心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助下属建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还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2)实现了领导行为两维理论和期望理论的结合。(多)

3)领导者应做到:A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B用抓组织、关心生产的方法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通路。

决策的概念是领导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

决策的特点:目标性、选择性、关键性、创新性、层次性

领导决策的原则:信息健全、可行性、系统分析、对比择优、时效、集体决策原则

领导决策程序(06名)

1、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核定价值准则;

4、拟定方案;

5、方案评估;

6、选择;

7、验证;

8、实施。

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

A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B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C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都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逆反意见的作用P297

不同意见对决策的有效性意义重大,运用逆反意见有利于领导者提高决策水平。

a 不同意见实质上提出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b 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能使各个方案的利弊得以从分县市,有利于取长补短,深化思路

c 不同意见的存在,可以提高决策的可靠性

d 不同意见的讨论,是领导者避免兽人愚弄或左右的最有效的措施。善于汲取不同意见进行决策的领导者,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促进决策行为科学化。

图13-2激励过程模式P307

激励的作用:绩效=f(能力.激励)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人的动机理论》

1)基本论点: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的、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2)理论概括(论点):

A强调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即需要的普遍性原理。

B强调需要分为层次,成阶梯式逐级上升,即层次性原理。

C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增大,激励力量增强。3)不足:A需要层次理论是以唯心的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它认为人的需要是本能活动、生而具有,忽视了后天环境对人的需要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B需要层次理论为需要层次机械地由低向高上升运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难以解释越级上升或由高到低下降的现象,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激励因素:(满意的)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保健因素:(不满的)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同级、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职位地位。(1-10)2)理论概括:A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观点;

B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

C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

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观点: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

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07单)

4奥德弗ERG理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比较P326)

图14-5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图P321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要点: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

(斯金纳认为运用“强化”以改造行为一般有四种方式,如上)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应用P346-347

在应用强化手段改造行为时,应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1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要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从抓小目标,近期目标,分阶段目标开始,没完成一步都应及时强化,以便增强信心,逐步实现总目标。

2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要使人们尽快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和尽早得到强化,以便及时得到鼓励和鞭策,不断增强信心,更加努力。

3要是奖筹真正成为强化因素,使守将者不断增加积极行为的次数,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奖筹必须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奖筹应逐步高但不宜过于频繁,防止强化作用减弱,奖励方式要新颖多样,因人而异,不能该一刀切。

4要多用不定期奖筹,少用定期奖筹,因为不定期的,非预料的奖酬是人喜出望外,会增加强化效果。

5 奖惩结合,以奖为主,正确的行为若不与肯定和奖励,其行为和绩效就不能持久,对错误和不良行为适当使用惩罚手段,可使行为者及大家吸取教训。奖惩结合,既可制止不良行,又可培养好的行为。

所谓7S是指:战略 strategy 结构 structure 制度systems 人员staff 作风style 技能 skill 最高目标 superordinategoals

我国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A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昂的士气

B给人们尊重、支持和信任,给每个人以主人翁的地位

C激励领导人和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优异的业绩,作更大的贡献

D在平等竞争、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相联系,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去能留,工资奖金有高有低

海尔的“OEC”模式(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核心“日日清”)理论基础:期望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1)目标原则;(05简)

2)集权与分权结合的原则;

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4)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

5)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

6)执行与监督分开原则;

7)精简高效原则;

8)信息的灵活沟通原则

事业部制的优点:是把统一管理,多种经营与装也分工更好地结合起来,既保证绩效和利润,又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管理人才。

组织变革的阻力:(单、多)

1)来自个体对组织变革的阻力:

经济利益、安全性、求稳性、求全性、依赖性、保守性、习惯性、恐惧性。

2)来自群体对组织变革的阻力:群体规范冲突造成的阻力;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

3)组织与领导方面的阻力。

组织老化的标志:机构臃肿、反应迟钝、文山会海、模式僵化。

2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定期审议;破格行为;走动管理;越级建议;人员平移;灵活用工;组建团队。

组织变革的程序:勒温程序、克利程序、卡斯特程序、罗西程序、艾诺芬程序勒温程序经历三个过程――解冻、改变、冻结(04、06单)

组织变革的步骤:(06论)

1)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发现征兆并认识到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2)诊断问题,提出明确的目标

3)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变革内容

4)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

5)正确地选择变革的策略和步调

6)制定具体的变革计划

7)实施以革计划

8)及时收集信息,监控变革计划的实施进程

组织变革的步调

变革进行的步调分为突破式和渐进式俩种:

1突破式是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其优点是可以短时间内解决重要问题;缺点是可能因时间仓促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周,执行过粗,致使部分员工士气低落,增加变革的阻力。

2 渐进式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此步调虽然所遇的自然阻力小,易于接受,但容易将变革持久化,结果每一阶段的变革成效不大。

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的重大差别:管理模式形成的基础、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结构、部门结构及干部配备、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同。

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字和标识、物质象征、仪式、语言、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等

文字和标识是组织文化的传统表现形式。(单)

各国组织文化的特点

1)美国:能力第一、崇尚竞争、尊重知识、相信科学,提倡创新、遵守法纪、建立亲密文化。

2)日本:民族精神、家庭主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忧患意识、职业道德教育

3)中国:寻求整体模式、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封闭型思想向开放型过渡、职业道德建设、共同富裕

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P430-432

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不但标志着组织管理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组织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转变,是组织管理的一大趋势。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志着组织行为的科学研究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

2标志着对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

3标志着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识全面化和深刻化

4标志着组织形象的塑造向立体化,整体化发展

5标志着组织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1、行为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所有的行为都是有一连串的动作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动作。 2、组织是指具有共同的特定目标、资源以及结构的人群集合体,并且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3、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的基本理论来研究组织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综合性科学。有三个特性:综合性,双重性,实用性。 4、个体心理特征所谓个体的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心理活动中经常、稳定的表现出来的特征。有两个特点:1,、个体心理特征对同一个个体来说是相对稳定的;2、个体心理特征具有差异性。 5、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靠爱好或兴趣自然联系起来、自发产生的,无正式规定的,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的群体。特点是:(一)有较强的凝聚力(二)群体规范性(三)有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四)信息沟通灵敏(五)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六)群体效率高。 6、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对群体成员施加各种影响,使之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和拒绝离开群体的全部力量的总和,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其表现在1、作为该群体成员的尊严感。2、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喜欢。3、群体对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实现的助动力。特点:1、沟通交往频繁。2、友善的言语及非言语沟通。3、归属感强。4、责任感强。 7、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所确定的规范化观念和行为准则;群体规范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群体规范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群体规范所规定的人们行为变化的范围各不相同;对于违反规范给予制裁的严格程序也各不相同。 8、从众效应/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个体与群体中多数成员意见和行动不一致时,常不自觉地感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而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9、晕轮效应又称“光圈效应”“成见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10、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其特点: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个性。 11、领导艺术广义的领导艺术包括整个领导,所有领导问题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狭义的领导艺术则指领导者善于熟练而有效地行使领导职能,完成领导任务的技巧。 12、激励 激励是在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强烈实现目标的意愿,并促使其付出努力行为的整个过程。激励的前提是能引导和满足个体需要。目的是使员工产生高水平努力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效果表现在是否按预期加强、引导和维持某种行为。三个关键要素:需要、组织目标和努力。 简答 1、简述群体的特征。1、群体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群体成员间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群体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群体有共同活动和一致行动的能力 2、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一)有较强的凝聚力(二)群体规范性(三)有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四)信息沟通灵敏(五)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六)群体效率高 3、简述群体规范的含义和功能。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所确定的规范化观念和行为准则。 1、评价判断功能 2、行为导向功能 3、群体支柱的功能 4、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5、行为矫 正功能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题型: 一、选择题(10题,4分/题)(人格、沟通、冲突) 二、名词解释(2题,5分/题)(一句) 三、简答(3题,10分/题)(要有针对性) 四、论述(1题,20分)(先定义再论述) 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只是改变组织绩效。 1.(1)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某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组成部分: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评估,情感=感觉,行为=行动 (3)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工作满意度:它描述了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地态度。 工作参与:用于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他的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组织承诺:界定了员工对特定组织及目标的认同,并希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身份。组织承诺包括了三个独立的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2.退出-建议-忠诚-怠工理论框架: (1)退出:直接离开组织。包括寻找新的工作岗位或者离职。 (2)建议:采取主动的、建设性的努力来改善工作条件。包括提出改进建议,主动与上司以及其他类型的团体一起讨论所面临的问题。 (3)忠诚:被动但乐观地等待环境有所改善。包括面对外部批评时站出来为组织说话,以及相信组织与管理层会做出正确的事。 (4)怠工:被动地听任事态越来越糟。包括长期缺勤或迟到、降低努力程度和增加失误率。 3.情感、情绪和心境的区别 (1)情感:是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这个总括概念中包含了情绪和心境两个成分。 (2)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感情,它直接指向某个人或者某个物。 (3)心境则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4.(1)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2)情感事件理论:证明员工会对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产生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3)情绪智力:是一种个人能力,它使得个人具有自我意识、可以觉察他人的情绪和可以管理情绪线索信息。 5.情绪和心境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1)选拔。在雇佣员工时,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高度社会互动的工作,雇主应该把情绪智力考虑在内。 (2)决策。积极情绪有助于决策,心境好或情绪积极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启发式方法或经验规则,来帮助他们迅速做好决策。 (3)创造性。心境好的人比心境糟的人更具有创造性。 (4)动机。愉快的心境使人们更具创造性,这又会带来观察他们工作的人的积极反馈。

组织行为学重点范围

复习大纲(30学时)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及其研究方法 1、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 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科基础:行为科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1.组织分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研究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2.组 织行为学要充分运用人的心理行为规律,对其行为进行预测、解释、控制和引导。3.人是组织发展的目的;4.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5.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6.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第二章个体行为 1、个体行为规律 2、1人的行为模式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3、常见的知觉偏差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期望效应、相似错误、对比效应、投射效应 4、个性的概念及特征

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特征:1)差异性。(2)整体性。(3)稳定性。(4)社会性。 能力的概念及分类 能力。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①实际能力②一般能力3潜在能力4特殊能力。 5、气质的类型及特征 气质。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性情”、“脾气”相近。 胆汁质(兴奋型)。胆汁质的神经过程强,不均衡,不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易表现暴发性情绪;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 多血质(活泼型):多血质的神经过程强,均衡,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行为反应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 粘液质(安静型)。神经过程强,均衡或均衡,不灵活。主要行为特性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 行为反应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 抑郁型(抑制型)。神经过程弱,不均衡,不灵活。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体验深刻、有力、持久,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6、什么是态度,态度的三种心理成分 (一)定义: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二)三个层次:其一,认知,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其二,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其三,意向,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态度并非行为,而行为以态度为内在的心理动力。态度的这三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 *工作本身:多样化、自主性、中等程度的挑战性*奖酬:分配制度、晋升制度能夠满足需求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攻略终极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攻略终极版 1.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2. 态度(名词解释,选择题): 含义:态度是指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赞成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构成:认知,情感,行为。 1)认知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2)情感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 3)行为指个体以某种行为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3. 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名词解释、简答题或选择题): 含义:工作满意度是指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影响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 ◆事件或条件: 1.工作:工作本身 2.奖励:报酬,数量,公平性,依据合理性; 晋升,机会,机会合理性; 认可,表扬,赞誉,批评等。 3.工作背景:工作条件,时间长短,休息多少,设备,空间宽敞,气温,通风,厂 址等。 ◆人物: 1.自己:价值观,技巧,能力 2.单位其他人:领导(管理风格,管理技能,行政技能) 同事(权力,友好态度,合作互作) 3.单位外其他人:顾客(技术能力) 家人(支持,对职务的理解) 其他(按职位划定) 4. 人格(名词解释): 含义: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人格是决定人们的心理行为上的共性和差异性的一套稳定的倾向和特点。 大五模型 ①外倾性: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对关系的舒适程度 ②随和性: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③责任心:这一维度是对信誉的测量

组织行为学领导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纳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简介 1999年7月,卡莉·费奥瑞纳正式加入惠普,出任惠普ceo。当时惠普市场收益低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卡莉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她出任ceo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狂飙突进式改革举措,强调速度。事实上也帮助惠普走出了低迷,市场份额开始回升。 但是2002年,费奥瑞纳按照自己一贯的管理风格,独断专行,力排众议,在自己的一手推动下,惠普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康柏电脑,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非议。然而,合并后的惠普表现不尽如人意:她预想的1+1>2并没有实现,反而小于2。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利润率未见提升。为提高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惠普与戴尔等大打价格战,从而严重蚕食了公司利润。自2002年以来,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率只有1%。去年第四季度,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惠普的占有率降至15%,戴尔则升至15.9%,惠普因此痛失个人电脑市场头把交椅宝座。此外,与康柏的合并没有推动惠普其他业务的发展。过去一年,IBM(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和戴尔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提高,而惠普的占有率则从28.7%降至26.6%。自2001年9月以来,惠普股价下跌了约15%,而其竞争对手戴尔的股价差不多翻了一番。于是女强人采取了裁员、革除和更换高管的措施企图挽回败局。但是非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因强硬、固执、独断无情的领导风格得罪了不少人,在公司失去人心,怨声载道。在2005年2月9日,经过了一年多的会议裁决和卡莉的苦苦挣扎,无力挽回败局的卡莉终于还是在一片消极评论中被惠普辞退,从而结束了费奥瑞纳在惠普的5年半的职业生涯,也终结了硅谷的神话。 曾经的世界第一女ceo,女强人,可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下面我将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局限内,简单分析一下惠普公司前女CEO卡莉?费奥瑞纳在惠普的职业生涯从辉煌走到被辞退的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 目前,从卡莉·费奥瑞纳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她是一位成功者,因为他是全明星级别的世界性女ceo,享誉世界;然而就其出任惠普ceo五年多时间的领导方式及结果是失败的典型案例。 1.特质理论和性格、气质的心理学理论解读卡莉?费奥瑞纳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卡莉的领导是维系在其非凡魅力之上的独揽大权、高度专权式的家长制作风,而惠普需要的是一个懂得经营现代企业的ceo,并非一个封建暴君。 在领导的特质理论中,也强调了魅力、热情、勇气、外倾性、责任心等共性来标榜领导,而这位女强人恰恰缺少了情绪智力这一特质,这也是她致命之处,这导致了她与下属关系的紧张并且怨声载道。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多学科交叉性 2.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A. 理性的经济人 3.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人当作()。B.社会人 4.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第一层次是(),这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和出发点。A.个体 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气质 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本我 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 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晕轮效应 8.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A.自我 9.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C.超我 10.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A. 多血质 11.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B. 胆汁质 12.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C. 粘液质 13.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D. 抑郁质 1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A. 性格 15.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A.知觉防御 16.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C.首因效应 17.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D.定型效应 18.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A.价值观 19.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B.态度 20.如果我们在知觉活动中,只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个人比较突出的特征,并用这个特征代表其整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就是()C.晕轮效应 21.()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C.工作满意度 22.霍桑实验的资料使梅约得出了与以前不同的对人性的认识,即提出了关于()的假设。B.社会人 23.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24.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减少自己的投入 25.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惩罚 26.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C. 自然消退 2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28.经常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29.激励的目的是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是积极性的本源。A. 需要 3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正式群体 3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 32.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B.异质群体 3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是()。A.冲突 34.当与双方利益都有重大关系时.当你的目标是向他人学习时.需要集思广益时.需要依赖他人时.出于感情关系的考虑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B.开诚合作 36.每一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我们称之为( )。B.角色 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调查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3.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4.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5.影响人的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A.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 B.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 6.人的行为特征有: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解析

《经济法学》课程作业 第一次: 1. 下列对胜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深层次特征 能够预测工作绩效 可以定性描述 能够区分优秀和一般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可以定性描述 2. 某个人掌握支配你的职位和责任的权力,期望你服从规则的要求。这种权力称为() 强制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 法定权力 参照性权力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法定权力 3. 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来建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被称为() 事业部制 横向组织结构 矩阵制 无边界组织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横向组织结构 4. 光荣榜是一种典型的()形式。

员工参与 员工认可 弹性福利 技能工资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员工认可 5. 工作要求员工表达出来的情绪与他们的真实情感不吻合的现象,称为() 情绪劳动 情绪失调 情绪障碍 情绪缺乏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情绪失调 6. “入乡随俗”,反映的是() 角色知觉 角色冲突 心理契约 组织承诺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角色知觉 7. 在沟通过程中,噪声存在于哪个环节() 编码 译码 信息传递

以上都是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以上都是 8. 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 正相关 负相关 无关系 倒U型关系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倒U型关系 9.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 西蒙 霍桑 梅奥 卡尼曼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西蒙 10.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中不包括() 个体行为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社会行为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社会行为

2015年本科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整理(汇总)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本科 《组织行为学》 考 试 重 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是指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另— 种是名词,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 2.需要:就是人对实物的欲望和要求 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 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4.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 事物的观念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 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6.情绪情感:人有喜、怒、哀、乐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 度的一种反映,称为情绪情感。 7.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相一致的行 为,也称随大流行为 8.人际关系: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 9.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的总和。 10.群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11.领导: 是关于影响别人来完成某项目标所发生的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 关系的过程。 12.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 地位、权力等所构成的影响力 13.群体规范:又叫群体常模,是影响和约束群体及其成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群体意识中的一种,是一种思想观念,具有强迫其成员接受的规定形式。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气质能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虽然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由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来承担不同的工作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具有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那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而具有黏液质和抑郁症的人则较适合从事较持久细致的工作。因此,在组织管理工作中了解和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异,利用和扩大个人气质特征积极的一面,抵制和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对人的激励,为什么要以正强化为主,奖惩结合? 正强化对于影响行为来说是最省力和有效的工具,因为它促进了员工有效行为的发生。因此,在管理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表扬为主。正强化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精神受到鼓舞,优点和长处能够得到肯定和强化,并能产生较强的驱动力。但是,有时候负强化也能起到正强化起不到的作用。 3.循环交替地应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有什么意义? 由于目标导向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那么要想把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地方法就是循环交替地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 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罗宾斯)补: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 组织行为研究的是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3)领导科学问题 2、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模型?一般模型是指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及行为总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有效性表现出来,从 而显示心理和行为(自变量)与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3、什么是心理资本?简述心理资本的五个关键要素。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这种状态符合积极组织行为的标准,能过通过有针对性地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五个关键因素: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韧性(复原与出超越) 4、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有如下六个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有助于促进组织改革和发展。6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 2、经验总结法 3、现场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测验法 6、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体验研究(2)个人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研究(3)群体层面上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1、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有何区别?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具有整体性、理解性、相对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影响只觉得的因素包括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因素和情景因素。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中存在各种偏见,主要有手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和投射五种 2、什么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是指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一白遮百丑”3、什么是归因理论?归因就是指别人对自己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动机过程。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因果关系归属、社会推论问题、未来行为推测。 4、心理学家卡纳曼遵循西蒙的有限理性学说,提出了哪几种常见的的启发模式?(1)代表性(2)可得性(3)锚定和调整1、什么是个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哪些?个性倾向性包括哪些内容?个性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啥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个体心理特征的内容:(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个体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个体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平时从报刊杂志上做心理自测题时,你应当注意什么? (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的作用和局限性 2使用标准的心理测验 3由专业人士施测 4慎重解释与使用测验结果 1、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信念和看法:从个体或社会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的状态比与之相反或不同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的状态更可取(罗宾斯)。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 2、简述罗克奇价值观类型。它包括两种价值观类型,第一种类型,称为目的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最终目的,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第二种称为工具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指的是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主要表现在道德和能力两个方面。 3、什么是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这种态度影响管理心理与行为,甚至身体健康。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是工作中最重要的特征:工作本身(2)报酬(3)升职机会(4)上司(5)同事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年龄、职业阶层、教育年限、组织规模、领导风格、工作性质 4、什么是组织承诺?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 (1)组织承诺是个体体现出的一种对组织的感情倾向,以及对离开组织造成损失的认知和对组织应负的道德责任(2)提高员工组织承诺的具体方法:1、严守员工的第一价值观 2、明确你的任务并传达任务 3、确证组织公正(提高双向沟通)4、营造一种社区感 5、支持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又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过程激励型理论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属于调整型激励理论。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换为激励因素? (1)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指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会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缺乏则使员工产生“没有满意”;保健因素是指与环境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会使员工感到满意,如得不到改善,则会引起员工对工作的不满。 (2)首先,改进员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实行工作丰富化,从而能使员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就、责任

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题目: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姓名: 李宇哲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 学号: 2011106084 20 12 年8 月31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消极取向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即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怎样发挥员工的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本文介绍了积极组织行为学产生的过程及其内容、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及积极心理学的区别,分析了积极组织行为学子概念的内涵、开发培训方法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概括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 一、引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和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的标志。如何挖掘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创造性,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21世纪初由鲁森斯(Luthans)提出的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目前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组织行为学也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两重性和应用性的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应用的新成果,是管理学、行为学的新发展。积极组织行为学相对于传统组织行为学不仅仅是理论概念的翻新,以及研究重点简单的由消极性转向积极性,而是有着具体标准和严格概念界定的研究范畴。POB研究实际上是追求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而且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在组织中对绩效提升的影响性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POB尤其强调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特性。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27——1932年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从事的著名试验——“霍桑试验”。他们总结: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积极特性方面的影响,如士气、安全感、自尊、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管理。换言之,积极的帮助、正面的影响、员工积极的态度均对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 尽管大量的实证以及显著的表面效度支持着有关人的积极性的研究,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组织行为学领域更多地聚焦组织、团队、管理者和员工的负面障碍等方面,如怎样引导和激励消极、懒惰的员工,如何确定组织中员工负面情绪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如何纠正不良的工作作风、态度和行为,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冲突和应对压力、倦怠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形,组织行为学家Wright认为主要是以往的组织行为研究过分强调“费效分析”的价值取向,即一切行为和政策都要以它们使组织付出的成本和给组织带来的收益为基础来衡量其效果和价。Wright等将这种取向称为“忠于管理的观点”。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