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物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的任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性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3、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和社会发展的

影响;(情感态度)

4、为终生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选择性

?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

三、课程结构及模块说明

?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12个木模块,每模块2学分,必须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2课程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选修1系列: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联系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

选修2系列:侧重从技术应用角度展示物理学、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3系列: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物理学基本内容

行为动词说明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认识、理解、应用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表述、简述、对比)

?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认识)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阐释、解释、估计、理解、计算、说明、判断、分析、区分)

?应用: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

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经历、反应、领悟

?经历: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观察、收集、调查、交流、讨论、阅读、尝试、实验、学习、探究、预测、考虑、经历、体验、参加、参观、查阅)

?反应: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领悟: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领略、体会、思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二、课程具体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一课标解读

?(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要求

?知道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例如,知道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主要是根据思辨来判断是非的,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列举有关史实,说明实验研究方法对物理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1质点

内容标准

?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

?能说出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能判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哪些情况下不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知道理想模型是突出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研究物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位移、速度、加速度

?内容标准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

?能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例如:会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法或其他实验方法测量和记录运动物体的时间、位移变化情况,并能依据实验数据推断该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区分路程与位移,会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位移大小。例如:会正确计算物体做往返运动时的路程和位移。

?理解速率与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并能用其定量分析物体运动问题。

?理解加速度,能解释加速度定义式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义式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计算。例如:会用该定义式计算a、v t、v0、t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例如,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和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物理规律中所起的作用。

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内容标准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具体要求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公式。例如,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的,会运用这一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的物理意义。例如,能根据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条件做出其速度图像;能从已知速度图像上提取相关的运动信息。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运用这一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能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这一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重要数学工具。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摩擦力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具体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知道动摩擦因数,会运用公式f=μN进行计算。?通过实验了解静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会用力的平衡条件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弹力

?内容标准

?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具体要求

?知道常见的形变。例如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形变

?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知道胡克定律,能用胡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3力的合成与分解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具体要求

?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例如,能判断两个大小一定的共点力在夹角变化时,合力如何变化;会用作图法求出共点力的合力。

?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分解。会用作图法求分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对力进行正交分解。?知道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会进行简单的矢量分析。例如,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矢量的合成。

?能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合力和分力进行计算。

4牛顿运动定律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具体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例如,探究“相同质量的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有何关系”,探究“在相同合外力的作用下,加速度与质量有何关系”;能够通过实验完成对加速度、力和质量的测量,正确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像,能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式。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并会正确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知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知道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一致。知道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的定义。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例如: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求解其所受的外力;已知物体所受的外力,分析求解其运动情况。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能应用该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原因。

单位制

?内容标准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具体要求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和有关导出单位。??知道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必修1课标教学建议

1.本模块的教学要十分注意与初中物理的衔接。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降低台阶,引导学生从初中已经学过的内容

过渡到高中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而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切不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否则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好本模块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后续模块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 2. 本模块内容中有许多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要求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

?3.普通高中物理教学要实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三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要努力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其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繁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若是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地思考,深入挖掘其内涵,学生就很难学好物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地组织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看到过种种现象,却没有深入地思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从而感觉物理知识是深奥的,是晦涩难懂的,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得物理学习的效率低下,成绩下降。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要将物理现象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保证学习的质量。 我在教学中就曾经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坐在快

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在游乐园坐海盗船,从上往下落有失重现象;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等。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学生在熟悉的现象中找寻其存在的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有十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多媒体集声音、图形、视频于一身,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而多媒体则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介绍运动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则,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运动的过程与规律,从而在脑海中对天体的运动形式形成一个模式,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又如,一些难以亲自操作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像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的过程,课堂上无法做这些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裂变、聚变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其知识性与逻辑性都很强。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只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017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专辑编者按:2018年1月,教育部 印发了语文等14门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将于今年秋季 开始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 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其主要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基于什么样的 教育现实展开,凝结着修订组什么样的教育思考?这些变化又将对今后的高中 各科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读者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2017年版),我刊约请包括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核心成员等在内的专家学者 对各学科课标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现物理课程功能促成学生素养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问题探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组负责人/廖伯琴 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 2017年版”)。整体上看,高中课标2017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均明显增强。高中课标2017年版公 布后,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老师第一时间研读、梳理出一线教师关注的若干问题。以下是陈国文老师与廖伯琴教授的对话整理。 问题1:高中课标2017年版有哪些亮点?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2003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 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高中课标实验版”)进行修订, 总体讲,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有以下变化。 一是凝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国际比较、国内调研,以及关于物理课程功能的探索等,修订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凝练出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含有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及能量观念;“科学思维”含有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要素;“科学探究”含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含有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要素。 二是优化高中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本次修订既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为全体学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提升设计必修课程,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选择性,为国家物理人才的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由必修1、必修2和必修3构成,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构成,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 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对那些拟参加物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则是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和选修3构成,分别侧重物理学与社会 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及近代物理学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由学校或地方自主开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二)选修Z课程 l.《选修1一1》 本模块是选修模块。由“曲线运动与宇宙探索”“动量与碰撞现象”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三个主题组成。 1.1曲线运动与宇宙探索 内容标准 1.1.1经历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的过程,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 出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能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能关注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例1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物体的轨迹。 1. 1. 2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了解生产生活中离心现象产生的原因。 例2探究为什么公路拐弯处路面有一定的倾斜度。 l.} 1. 3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例3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等事实,说明科学定律的作用。 例4了解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1. 1. 4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例5了解经典力学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 1. 1. 5会用洛仑兹力定量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例b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 例7了解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1. 1. 6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关注宇宙学研究的新进展。 活动建议 C} )通过查找资料,对比炮弹的实际弹道与理想抛物线的差异, 尝试做出解释。 C2)收集资料,探讨自行车拐弯时受到的向心力。 C3)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 C4)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 报告。 C5)阅读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刊,在同学中举办小型讨论会。 Cb)观看有关宇宙起源的科教电视片,了解宇宙的演化与发展。1. 2动量与碰撞现象 内容标准 1. 2. 1经历探究碰撞规律的实验过程,初步形成系统和守恒的概念。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在科学中的地位也很高,我上大学后才意识到了。比如物理和数学是所用理工科的必修课,而那些化学生物都是不是我们物理学的课。所以在这里看出物理确实很重要,不仅在医学,理工科而且还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要。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并且国家在不断地进行改善。比如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新课程标准。我下面简单的解释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标准。 1、含义:以前我没听说过物理教学大纲,自从上了这门可以后才知道了。“大纲”是指“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要“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做出贡献”。“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

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可以看出,对物理课在各学科的定位,“标准”强调了物理是科学学习领域的基础。比“大纲”的定位更高一层,“大纲”中只说物理课要“为实现做贡献”是比较抽象的。“标准”则非常明确地提到“全体学生”,要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服务。说明新的“标准”是以人为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自身的需求。 2、物理教学目标 “大纲”要求:“学习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归纳起来就是要求学生经过高中物理课的学习要具有基础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 课程总目标:让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

物理课标与教材分析报告

物理课标与教材分析报告 1.课程标准研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从教纲、考纲上看,匀速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上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分别作为一级考点、二级考点。知识与技能要求是:理解向心力的来源。目标要求是:掌握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可见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在高中的课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也是考试常考的内容。 在高考中的地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布上看,通过对比四川高考卷和全国课标卷的考题,也可以看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性。 2.教科书分析: 1)从目前我们四川使用的教科版教科书来看,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放在必修2第2章第2 节,上承抛体运动下接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开始就通过一个小的活动来感受向心力。

紧接着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然后交流讨论力的大小和方向等等。 通过实验探究,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来给出向心力的大小。 最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向心加速度,并由“神州”五号飞船为例题,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来结尾。 在整过过程中,逻辑清晰,思维严密,值得注意的是整节涉及了大量的实验,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 2)再来看人教版的教科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同样是放在必修2,但是人教版把向心加

速度和向心力分为2节的内容来讲,并且是先讲的向心加速度,然后再讲的向心力。人教版也是首先通过实际生活,小实验来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然后是思考讨论,加上大量的作业题型。 下一节讲向心力的时候,人教版是先给出向心力的定义公式,然后再用圆锥摆验证。 后面同样有大量的作业题型和实验。 3)最后再来分析一下沪科版教材。在沪科版中,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同样是放在必修2 之中,但是没有分别作为一节单独来讲,而是放在了圆周运动中。同样是运用大量实验,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或者验证结论,最后用习题巩固知识点。 从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来看,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这两个知识点上,作者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思考,动手的能力,把物理理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也是新课标下学生需要提高的技能。 3.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是江苏省苏州中学老师讲的一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课程。我做了如下分析: 上课前,老师先用“水流星”实验和播放自行车比赛的视频来引 入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不倒出来。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其中涉及到的运动和力现象。 在引出新课之后,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教材上“体验手拉绳 的力”这个实验,和展示地球公转的现象。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物理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3/2/12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 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 课程。 一、课程性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完整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变化解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课程结构 今年秋季开始,高中物理要分三六九等了:要想拿到高中毕业证,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要学习必修模块共三本书;如果参加高考时打算选考物理,要增加选择性必修三本书,这样必修加选择性必修共六本书;如果想继续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还有三本选修教材。也就是说,高中整个学段共有九本书,九九归一才达到高中物理学习的最高境界。 下面是新修订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整理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1)变化前是以教材来区分必修、选修,变化后是以知识模块来区分必修、选修。划分更加细致、科学、合理。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 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 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二、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

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简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简介 张大昌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高中教育的定位 ·从我国的社会需要来看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不可能在学校学得将来所需的所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过去,过分重视知识教育,没能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创造力源于人的个性,教育不能培养没有头脑的机器零件。 ·从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 高中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文化教育转变,这使得高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都要有所改变。 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 它超越了“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定位于形成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或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 2.国际对比研究 研究不同文化圈的共性。 英美文化圈: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欧洲大陆文化圈:德国、法国、芬兰、荷兰、瑞士、瑞典等 东亚文化圈:日本、韩国等 印度文化圈:印度等

法国──使每个青年人实现其个人定向,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推理和判断、交往与集体合作等能力和责任感。 日本──培养对国家及社会有作为的成员所应具备的素质,使学生适应个性和未来的发展,提高一般的文化素养,培养对社会具有广泛深入的理解和健全的批判能力。 俄罗斯──强调个性的成熟和自主意识的确立,使学生获得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接受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分化教育。 芬兰──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 共同点: ·注重社会责任感、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重视与人交流与合作;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使学生享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3.我国物理课程的现状 1997年前 1978年,在拨乱反正、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教学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行大纲的要求要高。例如,欧姆表、惠斯通电桥、电源的输出功率、含反电动势的电路,都在要求之列。 1983年又颁布了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纲要,把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与之对应,出现了“甲种本”、“乙种本”两种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盲目追求高要求的倾向。在这之后,由于高考命题以乙种本为标准,多数学校以高考为目的进行教学,出现了过早划分文理科的现象,许多学生只学过力学之后就停止了物理课的学习。 1990年为了改变许多学生不能学到“较完全的物理知识”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规定高一、高二两年全体学生学习“必修物理课”,高三年级中,报考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学习“选修物理课”。这个办法在实施上有些困难,因为许多内容,例如圆周运动,在高一物理课中只能学角速度、线速度,而向心力等内容则要到高三再学。教师说这种情况是:话到嘴边留半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校都是把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打通”学习的。 “两省一市”课改方案中的物理课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物理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______、最一般的______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2、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______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______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3、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_____,从知识与技能、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4、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评价上强调______,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______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______的改进。 5、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______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______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6、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______能力,养成良好的______,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7、物理学是一门以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_____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8、选修课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______和共同要求。 9、______、抽象思维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0、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_____。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______、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高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2009年07月25日星期六 10:36 一、领会课程理念和课程结构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让学生学习物理学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2.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重视对课程的基础性的体现,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了基本的必修课程。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其中物理1与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选修系列1包含两个模块,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选修系列2包含三个模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系列3包含五个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内容。由于必修需要达到6学分,因而全体学生在学完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后,还需要在三个选修系列中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需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而且还应反映科技进步带来的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另外,还应注重让学生学习对其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同时,在课程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实施上应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二优秀教案:_功

2 功 整体设计 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但这节内容并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尤其让学生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做“工”与力对物体的做功的区别. 教材从学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便于学生认识的逐步加深.教材本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的原则,引导学生先分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然后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运动的物体往往不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多举例子,体会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这些力有的是动力,有的可能是阻力,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引出正、负功的概念,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力做正、负功的条件,不要急于求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化概念的理解.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2.理解总功,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少了;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了……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全套)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目录 (全套)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运动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1-1 第一章电场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专辑编者按: 2018 年1 月,教育部印发了语文等14 门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并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其主要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基于什么样的教育现实展开,凝结着修订组什么样的教育思考?这些变化又将对今后的高中各科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读者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2017 年版),我刊约请包括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核心成员等在内的专家学者对各学科课标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现物理课程功能促成学生素养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问题探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修订组负责人/ 廖伯琴 莆田第一中学/ 陈国文 2017 年版”)。整体上看,高中课标2017 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均明显增强。高中课标2017 年版公布后,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老师第一时间研读、梳理出一线教师关注的若干问题。以下是陈国文老师与廖伯琴教授的对话整理。 问题1:高中课标2017 年版有哪些亮点?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2003 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高中课标实验版”)进行修订,总体讲,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有以下变化。 一是凝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国际比较、国内调研,以及关于物理课程功能的探索等,修订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凝练出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含有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及能量观念;“科学思维”含有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要素;“科学探究”含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含有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要素。 二是优化高中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本次修订既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为全体学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提升设计必修课程,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选择性,为国家物理人才的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由必修1、必修2 和必修3构成,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 和选择性必修3 构成,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对那些拟参加物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则是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 和选修3 构成,分别侧重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及近代物理学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由学校或地方自主开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物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的任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性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3、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和社会发展的 影响;(情感态度) 4、为终生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选择性 ?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 三、课程结构及模块说明 ?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12个木模块,每模块2学分,必须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2课程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选修1系列: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联系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 选修2系列:侧重从技术应用角度展示物理学、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3系列: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物理学基本内容 行为动词说明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认识、理解、应用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表述、简述、对比) ?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认识)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阐释、解释、估计、理解、计算、说明、判断、分析、区分) ?应用: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 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经历、反应、领悟 ?经历: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观察、收集、调查、交流、讨论、阅读、尝试、实验、学习、探究、预测、考虑、经历、体验、参加、参观、查阅) ?反应: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领悟: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形成、养成、具有、领略、体会、思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二、课程具体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

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 课标解读 第一部分: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 (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 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具体要求 ?知道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例如,知道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主要是根据思辨来 判断是非的,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奠定了近代科学 的基础。 ?列举有关史实,说明实验研究方法对物理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内容标准 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 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 ?能说出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能判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哪些情况下不可以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 地球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知道理想模型是突出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研究物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容标准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具体要求 ?能完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例如:会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法或其他实验方法测量和记录运动物体的时间、位移变化 情况,并能依据实验数据推断该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能区分路程与位移,会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位移大小。例如:会正确计算物体做往返运动时的路程和位移。 ?理解速率与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并能用其定量分析物体运动问题。 ?理解加速度,能解释加速度定义式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义式对有关物理量进行计算。例如:会用该定义式计算a、vt、v0、t 和(vt-v0)。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例如,它的瞬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它的加速度有什么 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