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1)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1)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1)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1)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提示:CO+CuO Cu+ CO2, H2+CuO Cu+ 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_____。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④;①②;②⑤①;④①②③⑤④①

【解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3)根据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解答;(4)根据各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④;(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①②,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②⑤①;(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2.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H2化合反应碳、镁、氧化铜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镁、氧化铜。

【点睛】

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3.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其实际应用为________。

(3)J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合金中________含有金属(填“一定”、“可能”或“不”)。

【答案】Na2CO3 CO2 3CO+Fe2O3高温

2Fe+3CO2高炉炼铁在沙漠地区缺水一定

【解析】

【分析】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为碳酸氢钠;A加热可分解产生可通电分解的C,则C为水;B、D分别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且经高温可以转化,则H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I是红棕色固体,则I为氧化铁,J为铁。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

(1)B是碳酸钠,D是二氧化碳,故填:Na2CO3、CO2。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高温

2Fe+3CO2,其实际应用为高炉炼铁。故填:

3CO+Fe2O3高温

2Fe+3CO2,高炉炼铁。

(3)铁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在沙漠地区缺水,合金为某些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加热熔合而成的混合物。故填:在沙漠地区缺水、一定。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 是初中常见物质。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H2SO4。复分解反应。6CO2+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解析】

A物质是含氧元素的单质,故A物质是O2,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B物质中含有+4价的元素,故B物质是CO2,C物质是含氧元素的酸,且含有+6价的元素,故C物质为

H2SO4;物质D为含+6价元素的盐,其溶液呈蓝色,故为硫酸铜,D能转化为含有+2价元素的碱,故为氢氧化铜。

(1)物质C的化学式是H2SO4;

(2)物质D是盐,物质F是碱,由盐转化为碱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B物质是二氧化碳,A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

氧气,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5.如下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G常温下为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A制取G。

(1)F的化学式是;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

(2)D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1)Ca(OH)2除锈(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2H2O22H2O + O2↑

(3)CO 2+Ca(OH)2CaCO3↓+ H2O

(4)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1)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Ca(OH)2];G是气体且能和F反应,G为CO2;A能用于制备G,应该是CaCO3或稀盐酸,又因为A能转化为气体B,所以A一定是稀盐酸而不是CaCO3,由此可得知B为H2;E和B能相互转化,E应为H2O,D和E组成元素相同,D为H2O2,C为O2。物质A为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

等。

(2)D C反应为H 2O2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 O2↑。(3)F G反应为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O 2+Ca(OH)2CaCO3↓+

H2O。

(4)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有:A B为盐酸生成氢气,属于置换反应;B与C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E为氢气转化为水,为化合或置换反应;E B为水生成氢气为分解反应;所以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推断题

6.在上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为最常见的酸,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G为蓝色不溶物。图中“—”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表示由两种物质可制得另外两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化学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

(3)A物质所属类别为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答案】CuO 复分解反应碱

【解析】

试题分析:有题中的叙述可知,D为水;B为酸;A为碱、C为氧化铜;E为盐;F为可溶性硫酸盐;G为氢氧化铜;故(1)C物质的化学式为CuO(2)化学反应③为碱和盐的反应,故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A物质所属类别为碱类物质。

考点: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7.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

(1)固态的物质B 俗称______;

(2)物质C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干冰;(2)H 2O ;(3)CuSO 4+BaCl 2=BaSO 4↓+CuCl 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B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推测B 为二氧化碳;根据“F 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则推测F 为氢氧化铜;根据“A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结合图框,则推测A 可能为氧化铜,C 可能为水,D 可能为硫酸铜,E 可能为氯化铜;代入检验。(1)根据分析,B 为二氧化碳,则固态的物质B 俗称干冰;(2)根据分析,C 可能为水,故物质C 的化学式是H 2O ;(3)反应①可能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BaCl 2=BaSO 4↓+CuCl 2。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8.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A 是红棕色固体,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中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Fe+CuCl 2═FeCl 2+Cu 因为X 中含有过量的盐酸与

铁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B 、E 、G 属于单质,G 为红色固体,可判断G 为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D 是氧化铜,D 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X 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B 能与X 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浅绿色溶液F ,则B 是铁,C 是二氧化碳,F 是氯化亚铁,E 是氢气,代入框图,推断正确;

故(1)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2)反应③中生成G ﹣Cu 的化学方程式:Fe+CuCl 2═FeCl 2+Cu ;

(3)X 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9.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 +、Cu 2+、Ba 2+、SO 42-、Cl -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①取未知溶液2~3mL 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mL 于试管中,滴加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 2+、SO 42- Ba 2+ Na +、Cl -

【解析】

【分析】

【详解】

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步骤①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 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一定不含Ba 2+;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步骤②中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 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①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但步骤①加入BaCl 2溶液后引入了Cl -,所以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 -;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步骤③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 2+;由上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无法得出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Na +,则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Na +。

(1)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u 2+、SO 42-。

(2)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Ba 2+。

(3)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a +、Cl -。

10.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 和C 的组成元素相同,D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1)A 和D 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写出B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3)E 物质的名称是_____。

(4)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Fe3+灭火水3CO+Fe2O32Fe+3CO2

【解析】

【分析】

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盐酸、二氧化碳都会生成E,所以E可以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的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Fe3+;(2)B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作气体肥料等;(3)E物质的名称是:水;(4)C和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1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______。

(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填序号)。

【答案】CuO 冶炼金属 Fe+CuSO4=FeSO4+Cu ①

【解析】

【分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所以D是铁,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所以E是硫酸铜,G通电会生成A,A会与氧化物B反应生成F,所以G是水,A是氢气,B可以是氧化铜,F就是铜,氧化铜和C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C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 B是氧化铜,其化学式:CuO;故填:CuO。

(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故填:冶炼金属。

(3)反应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①是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故填:Fe+CuSO4=FeSO4+Cu,①【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已知某固体样品A可能是NH4NO3和Mg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Na2SO4、BaCl2、CuSO4、KCl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计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将气体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_____色。

(2)沉淀F的化学式为_____。

(3)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填写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③中生成沉淀I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在溶液H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种。

(6)固体样品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_____。

【答案】红 BaSO4 Mg2+和NH4+ MgSO4+2NaOH=Mg(OH)2↓+Na2SO4 3 CuSO4若固体样品B中存在CuSO4,则溶液E中不含有NaOH,则步骤③后不会生成气体G

【解析】

【分析】

样品A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说明A中一定含有碳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铵;样品B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沉淀F和溶液E.溶液E与溶液D混合后,有气体G生成.根据A、B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可知,生成的气体G为氨气,则A中一定含有硝酸铵.则E中含有氢氧化钠,即样品B中没有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所以样品B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则生成的沉淀F为硫酸钡沉淀,即样品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钾。氢氧化钠与溶液D中的硫酸镁反应生成的沉淀I为氢氧化镁。

(1)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由以上分析可得F为BaSO4。

(3)溶液D为硝酸铵和生成的硫酸镁溶液,所以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Mg2+、NH4+。(4)步骤③中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aOH=Mg(OH)2↓+Na2SO4。(5)溶液H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为Cl﹣、SO42﹣、NO3﹣,共3种。

(6)由以上分析可得,固体样品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原因是若固体样品B 中存在CuSO4,则溶液E中不含有NaOH,则步骤③后不会生成气体G。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应用范围广。三氯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硅属于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上述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如果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金属 SiO2(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SiHCl3+H2Si+3HCl 置换爆炸 HCl 【解析】

(1)根据元素的名称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属于氧化物的物质,写出化学式;

(3)分析流程中最后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特点分析类型;

(4)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解答;

(5)根据流程分析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解:(1) (1)硅的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合物,化学式为:SiO2;

(3)上述流程中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高温

Si+3HCl,该反应是由一种

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如果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会形成氢气和氧气的混合体,点燃时易引起爆炸;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HCl。

14.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下图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

已知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

(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1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

____________。

(4)步骤⑥中的操作a名称是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MgCO3+H2SO4=MgSO4+H2O+CO2↑ CaSO4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自然界中开采出来的镁矿石是块状的,如果不将其粉碎,稀硫酸只能和块状镁矿石的表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反应速率较慢。因此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2)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

MgCO3+H2SO4=MgSO4+H2O+CO2↑

(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1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硫酸钙(CaSO4)。因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大部分变为沉淀,但有少部分溶解在水中。

(4)从题中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加大,故步骤⑥中将溶液浓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就会有七水硫酸镁晶体析出。因此操作a的名称是:降温结晶。

1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后欲对无色澄清的废液进行检验并回收利用。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他们的检验和回收流程如下:

完成填空:

①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生成白色沉淀A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③无色溶液2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④由实验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的原因______

【答案】过滤 复分解反应 有气泡产生 氯化镁、氯化钡

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解析】

【分析】

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氯化镁,向白色沉淀A 中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镁固体,向无色溶液1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 ,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由于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废液中一定不含硫酸,碳酸钠过量,故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钠。

【详解】

①操作Ⅰ、操作Ⅱ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④由分析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因为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1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_____,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_____。

(2)向沉淀池中通入两种气体,先通入的是_____(填“NH3”或“CO2”),沉淀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化学式_____。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____(填“循环Ⅰ”或“循环Ⅱ”)。从沉淀池中取NaHCO3沉淀的操作是_____。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先滴加足量的

_____,排除Na2CO3的干扰,再滴加_____。

NH+H O+CO+NaCl=NH Cl+NaHCO↓

【答案】联合制碱法作化肥 NH3

32243

CO循环Ⅰ过滤硝酸硝酸银

2

【解析】

【分析】

联合法制碱是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 制取纯碱,副产氯化铵的过程,煅烧碳酸氢钠时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详解】

(1)联合法制碱是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 制取纯碱,副产氯化铵的过程,故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联合制碱法,副产品是氯化铵,用途为作化肥。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先通氨气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故向沉淀池中通入两种气体,先通入的是NH3,沉淀池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NH+H O+CO+NaCl=NH Cl+NaHCO↓。

32243

(3)煅烧碳酸氢钠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循环利用,故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化学式CO。

为2

(4)循环Ⅰ是将未反应的氯化钠返回沉淀池中,氯化钠最后剩余在母液中,故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Ⅰ。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从沉淀池中取NaHCO3沉淀的操作是过滤。

(5)氯离子能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排除Na2CO3的干扰,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否则,没有氯化钠。

【点睛】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先通氨气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氯离子能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

17.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a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有多个反应,写出一个即可);

(3)样品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滤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引流 CaCO3+2HCl =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 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钡氯化镁

【解析】

【分析】

滤渣a能全部与稀盐酸反应,故说明滤渣中不含有硫酸钡沉淀,故原混合物中不能碳酸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钡;设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 =CaCl+H O+CO

10044

x0.44g

10044

=

x0.44g

,故x=1.0g,1.0g小于1.5g,故说明滤渣中还含有氢氧化镁沉淀,故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镁、氢氧化钠。

【详解】

(1)过滤操作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3)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

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可能有硫酸钠,故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钡。

(4)若现象① “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说明有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镁沉淀,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镁。

18.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MgCl 2、CaCl 2、Na 2SO 4等) 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1)在书本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实验步骤,可以初步提纯,其中过滤蒸发两项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并观察蒸发皿中食盐外观。

(3)计算产率,以下操作会导致产率(/100%=?产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偏小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不唯一)

a.食盐未完全溶解就开始过滤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但低于漏斗口

c.转移固体时有少量固体洒落在地面上

d.蒸发操作时,食盐飞溅剧烈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MgCl 2、CaCl 2、Na 2SO 4得到较纯净的NaCl,可采用下图所示流程(部分操作省去) [提示: BaCO 3难溶于水]

①上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可以是____。

a.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BaCl 2溶液

b.Na 2CO 3溶液、BaCl 2溶液、NaOH 溶液

c. NaOH 溶液、BaCl 2溶液、Na 2CO 3 溶液

②请写出BaC12溶液与Na 2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上述试剂中Na 2CO 3不能用K 2CO 3代替,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引流 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发生飞溅(意思对即可) 较多固体 acd c 2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 K 2CO 3能与CaCl 2、BaCl 2、盐酸等物质反应生成KCl ,引入了新的杂质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2)蒸发操作时,当蒸发血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其蒸

干,并观察蒸发皿中食盐外观。

(3)a、食盐未完全溶解就开始过滤,导致精盐质量偏小,从而导致产率偏小,符合题意;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但低于漏斗口,导致不溶于水的物质进入滤液,从而导致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c、转移固体时有少量固体洒落在地面上,导致精盐质量偏小,从而导致产率偏小,符合题意;

d、蒸发操作时,食盐飞溅剧烈,导致精盐质量偏小,从而导致产率偏小,符合题意。故选acd。

(4)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分析可知,加入碳酸钠的很重要的作用是除掉前面的加入的过量的氯化钡,所以加入氯化钡必须在碳酸钠之前。故选c。

②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③上述试剂中Na2CO3不能用K2CO3代替,原因是过量的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会带入氯化钾。

19.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_____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

(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____。

【答案】11.7g 蒸发皿 35℃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若试管中无残留物,说明氯化铵比较纯净加热样品,使其充分反应,并收集试管口产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氯化铵中的氯元素完全来自于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10.7gNH4Cl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35.5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10.7g100%=7.1g

35.5+14+4

35.5

÷?;

7.1g(100%)=11.7g

23+35.5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等;

(3)由图可知,低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大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只有在35℃-45℃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所以,析出氯化铵晶体的合适温度是:35℃;(4)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如果充分加热后,无固体剩余,说明氯化铵比较纯净,故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若试管中无残留物,说明氯化铵比较纯净;

(5)氯化铵加热易分解,硫酸钠加热不易分解,故可加热,使氯化铵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残留物即硫酸钠,冷却后,氯化氢和氨气又可生成氯化铵,故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加热样品,使其充分反应,并收集试管口产物。

20.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Fe(OH)3Cu(OH)2Mg(OH)2

开始沉淀 1.9 4.29.1

(1)熟石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沉淀C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B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OH)2 Mg2+、Fe3+、Cu2+、H+ Fe(OH)3、Cu(OH)2

MgCl2+Ca(OH)2═Mg(OH)2↓+CaCl2

【解析】

(1)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矿石中加入稀盐酸,可以与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镁、氯化铁和氯化铜,由于盐酸过量,故也含有稀盐酸,故溶液中的阳离子有Mg2+、Fe3+、Cu2+、H+;(3)pH控制在7-9时,溶液中的铁离子和铜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4)溶液B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故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故反应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