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初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声与听觉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说明:但是振动了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产生的是超声波或者次声波。)

2)知道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罗用手按住罗面后为什么听不到响声了),但是声音仍然在传播(比如回声)

3)知道常见物体是靠什么发声的——人、青蛙、蝉、笛子、二胡、灌开水、鼓等

4)知道固液气都能振动发声。

5)用什么办法显示微小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用手轻触、溅水、泡沫跳舞、弹开小球等

2、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哪三个?

1)声源:振动发声2)介质:传播声音3)人耳:接收声波引起听觉

3、声音的传播

1)知道固液气都能传声,并会举例!!(土电话、隔墙有耳、鱼被吓跑,人们交流)

2)知道固体能传声、传声快、效果好。(伏地听声能“及时”)

3)知道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的快慢。(一般情况下固>液>气),敲一下长铁管听两次等现象的解释。4)知道传声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5)知道空气中15℃的声速340米/秒

6)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摇铃实验、真空罩实验、这两个实验都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

宇航员交流靠无线电波的原因。

4、回声:

1)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时间、距障碍物的距离)

2)回声测距的计算,注意时间一般是来回的时间,

3)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秒,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教室、浴室、桥洞等地方讲话声音洪亮;影剧院的墙壁做成燕泥状。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的三要素是。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1)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刮梳子

2)什么叫做频率?

A:知道频率的大小与振动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法.

B:用直尺或者琴弦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部分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3、响度是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1)响度大小与什么有关?会举例说明

2)怎样增大响度——尽可能减小声音的分散:听诊器、喊话时手做成喇叭状,乐器的共鸣箱等

3)能从波形上区分两个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高低大小。

4、震耳欲聋,低声吟唱,高歌如云,曲高和寡,男中因女高音,牛叫蚊子叫、小孩子说话声音很尖,那个人说话瓮声瓮气、女高音为男中音伴唱等等,要分清其中的音调和响度。

5、知道音色的描述

1)不同发声体可以发出音调响度相同但音色不同的声音。

2)“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乐队指挥可以判断是哪种乐器演奏有问题靠的是音色。

6、利用音调和音色来判断物品的好坏优劣——买西瓜、买瓷器、叩诊、工人检修机器内部有无断裂等。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描述

1)从物理角度:

2)环境保护角度:

3)会从波形上区分

2、噪声的危害

1)等级——单位分贝,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

2)噪声与人类的关系。(0分贝、30-40分贝、50分贝、70分贝、90分贝)

4、怎样减弱噪声。

1)会分析噪声的来源。

2)知道从三方面减弱或控制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尽可能避免噪声的产生,举例:消音器、禁鸣标志、关小音量等。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举例:植树造林、关门窗、拉窗帘、高架路上的隔音板等。

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举例:戴耳罩、耳塞、捂耳朵等。

3)联系实际说出方法。(你们班正上课,旁边班的同学正在音乐课上放声高歌,为了减弱噪声,你打算怎么办?

四、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回声测距、声呐、超声波成像、诊断病情、人们交流、判别物品的好坏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超声波碎石、洁牙、洗碗机、次声波武器、噪声除草、噪声驱赶飞鸟等

3、什么叫超声波和次声波?

第二章光与视觉知识点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5. 透镜对光线作用

6、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2f

U=2f

2f>U>f

U=f

U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如果把眼睛看成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就相当于镜头,视网膜便是底片(图1)。

眼睛看远物时,进入人眼的光线可看成平行光,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这是正常眼睛的情况(图2);

眼镜:如果成像于视网膜前,便是近视眼,可戴近视眼镜(凹透镜)矫正(图3),使成像在视网膜

看近物时,正常眼睛能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老年人眼睛调节能力衰退,只能成像在视网膜后,俗称老花眼,可戴老花眼镜(凸透镜)矫正(图5)。

4. 眼镜的度数

φ=1/f 其中φ表示焦度。f表示焦距度数=100φ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镜片标有-250字样,它是什么镜片,焦度、焦距分别是多少?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1.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均为凸透镜

远处射来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经过物镜后,会聚在它的后焦点外离焦点很近的地方,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的.所以物镜的像作为目镜的物体,从目镜可看到远处物体的倒立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图6如所示。

图6

图7

图8

2. 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为了能得到一个正立的像,物镜仍用焦距较长的凸透镜,目镜要换用凹透镜。这样,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在尚未会聚成像之前,遇到目镜(凹透镜),将使会聚光线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正立的虚像,以便观察地面上远处的物体,如图7所示。

(还有一种反射式望远镜利用凹面镜做物镜。优点:由于口径大,通过光的本领强,就有利于观测宇宙遥远深处暗弱的天体。)

显微镜目镜、物镜均为凸透镜

为了能获得微小物体或物体细部的放大的像,可用短焦距物镜和长焦距目镜来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显微镜模型。物镜的作用是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的像作为物体,位于目镜的焦点内,以得到它的放大的虚像如图8所示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你能发现它们的区别吗?)

第三章电知识点

1、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电源:能持续提供电能(维持正负极之间有一定的电压)的装置。

给干(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用电器短路:某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相连,造成电流不经过该用电器而直接走短路的

那条导线,这种情况有可能不会使电源短路,但有时也会使电源短路烧坏电源。

3、电路图与实物图: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

连接电路时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②从电源正极(或者负极)出发,按一定顺序连接各个器件,防止出现短路或者断路。③连接线应顺时针绕在接线柱上,并旋紧螺母。④电源的两极绝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相连,以免造成电源短路,损坏电源。

4、电流和电流表

电流强度——I(简称电流)用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强度的国际主单位:安培——A

常用单位:kA、mA、μA

量程——分度值

0~0.6A ——0.02A 0~3A ——0.1A

5、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到所测电路中,要和所测的用电器串联。

②电流要流进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从负接线柱流出。

③电流表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否则电流表很快烧坏(因为电路

中,电流表等同于一根导线,并不是用电器)。

6、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调零。②被测电流不能超过所选择的量程,否则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杯电流表。③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要先用大量程度试用,如指针的偏转在小量程之内,则改用小量程。④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小量程,这样测量结果会更精确。

5、电流表的读数步骤:

①先看接线柱,确定所选择的量程。②根据量程,认清该量程的分度值。③最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读数经验:选量程,看大格,读小格

7、电压和电压表:

电压的国际主单位:伏特(伏)——V 常用单位:kV、mV

常用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量程——分度值

0~3V ---- 0.1V 0~15V ---- 0.5V

8、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①电压表要并联到所测电路中,要和所测的用电器并联。②并联时,电流要流进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从负接线柱流出(经过电压表的电流极小)。③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测出的就是电源电压(在电路中,电压表等同于一个几乎断开的地方,经过它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

9、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调零。②被测电压不能超过所选择的量程,否则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杯电压表。③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大小的情况下,要先用大量程度试用,如指针的偏转在小量程之内,则改用小量程。④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小量程,测量结果会更精确。

10、电压表的读数步骤:

①先看接线柱,确定所选择的量程。②根据量程,认清该量程的分度值。③最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读数经验:选量程,看大格,读小格

1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

②串联电路中任何一处断开,则整个电路为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

③串联电路中,开关在不同位置的作用是一样的,它能控制整个电路。

④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

⑤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⑥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用可以得到较大的电压。

1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并联电路中有多条路径。

②断开一条支路,其它支路仍能工作。

③干路上的总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④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⑤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电 路

电流I = I1= I2 I = I1 + I2

电压U=U1+U2U=U1=U2

1、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原来不导电的物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变成导

体。如:常态下的玻璃不导电,把它烧成红炽状态,就变成了导体。

2、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②接法:必须“一上一下”(上边接哪个接线柱都行,下面接左还是接右要看题目要求)

若接的是“同上”,则相当于一根导线,在电路中的电阻为0。

若接的是“同下”,则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电阻为它的最大阻值。③在电路中的作用

A、保护电路。(所以有要求:闭合开关前,滑片要位于其电阻最大端)

B、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靠移动滑片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C、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或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靠移动滑片来改变电

阻两端的电压。

D、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④滑动变阻器应该和被控制的电路串联。

⑤滑动变阻器的铭牌:50Ω、2A

3、欧姆定律

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I∝U

2、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1/R

3、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公式:I=U/R,公式中均为国际单位。

5、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反映的是同一导体的I、U、R三者的关系;

(2)同一导体也可以是指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3)U=I·R是导体两端电压的量度式;

(4)R=U/I是导体电阻的量度式,电阻是由导体本身因素决定的,与U、I的大小无关

3、“伏安法”测电阻

①原理:R=U/I

②需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电压表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

④电路图:

⑤如果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则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电压、电流

的改变而呈现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灯泡的温度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电阻也随之改变。

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4、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①推导:∵串联∴U=U1+U2I=I1=I2

又∵U=IR、U1=I1R1、U2=I2R2

∴IR= 得到:R=R1+R2

②若有n个阻值都为R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串=nR

③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

5、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①推导:∵并联∴U=U1=U2I=I1+I2

又∵I=U/R 、I1=U1/R1、I2=U2/R2

∴U/R=

得到:1/R=1/R1+1/R2

结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②若有n个阻值都为R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串=R/n

③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而且,并联总电

阻比其中最小的电阻还要小。

6

电路

电流I = I1= I2 I = I1 + I2

电压U=U1+U2U=U1=U2

电阻R总=R1+R21/R总=1/R1+1/R2

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几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最大。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并联总电阻比最小的那个电阻还要小;几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最小。

分压原理:U1/U2=R1/R2(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越大)分流原理:I1/I2=R2/R1(并联电路,电阻越大的支路,分到的电流越小)

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当其它电阻不变,若其中某一个电阻变大时,则总电阻都变大;若其中某一个电阻变小时,则总电阻都变小。

公式使

用应用欧姆定律(I=U/R,U=IR,R=U/I)时,要注意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针对同一电路或同一导体,不能张冠李戴(“同体性”);

还要注意“同时性”,即电路发生变化前后,同一电阻的电压、电流一般不同,要注意区分。

电功W=W1+W2

电功率P = P1 + P2

电热Q = Q1+ Q2

第四章磁知识点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 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

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

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

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练习:☆磁性材料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音像磁带、计算机软盘上的磁性材料就具有硬磁性。( 填“软”和“硬”)

☆ 磁悬浮列车底部装有用超导体线圈饶制的电磁体,利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在轨道的上方以提高运行速度,这种相互作用是指:同名磁极的相互排斥作用。

☆放在条形磁铁南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南极的一端是磁北极。 ☆用磁铁的N 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 钢针被磁化如图那么钢针的右端被磁化成 S 极。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通过电流的效应认

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

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

④说明:A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

存在。

B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 、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 、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 、磁感线不相交。

F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

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N S N S

N N S S N S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练习:

1、标出N、S极。

2、标出电流方向或电源的正负极。

3、绕导线:

使两螺线管相吸

③应用:电磁铁

A、定义: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

C、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线圈形

状来控制。

D、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

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电话:组成:话筒、听筒。基本工作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