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投资与经营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投资与经营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投资与经营风险防范措施研究报告

【完整版】

决策精品报告洞悉行业变化

专业˙权威˙平价˙优质

报告目录

第一节健康服务行业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健康服务行业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及市场分析 (8)

第一节健康服务业内涵、属性分析 (9)

一、健康服务业内涵分析 (9)

(一)理论研究的视角 (9)

(二)政策实践的视角 (9)

(三)健康服务业的内涵 (10)

二、健康服务业的属性与特点 (11)

(一)具有服务业的一般属性 (11)

(二)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的经济特性 (11)

第二节我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13)

一、我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背景 (13)

二、我国健康服务业几个重点领域的发展状况 (14)

(一)社会办医发展迅速 (14)

(二)“医养结合”养老试点积极推进 (14)

(三)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的市场初具规模 (15)

(四)商业健康保险规模持续扩大,发展空间广阔 (15)

第三节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5)

一、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6)

(一)健康服务业的定位与内涵不够清晰,政策措施不完善 (16)

(二)健康服务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16)

(三)机构核心竞争力与满足健康服务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16)

二、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7)

(一)进一步明确健康服务业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完善配套政策 (17)

(二)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健康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服务链的完整 (17)

(三)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8)

第四节2019-2025年我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8)

一、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 (18)

二、我国健康服务业快速成长的驱动因素 (19)

三、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21)

第五节促进我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2)

一、发展健康服务业要遵循服务业和产业经济的一般规律 (22)

二、注重发挥政府在政策规制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23)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行业活力中的独特优势 (23)

四、大力推动健康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23)

五、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23)

六、支持民营健康服务机构做大做强 (24)

七、增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政策合力 (24)

第六节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4)

一、慢性病蔓延使现行健康服务模式难以为继 (24)

二、对策思考 (25)

(一)倡导自我健康管理 (25)

(二)挖掘家庭健康服务供给 (26)

(三)确立并落实科学老年健康观 (26)

(四)强化个人在健康档案建设中的责任 (26)

(五)深度整合卫生计生两种服务资源 (26)

(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26)

(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7)

第七节基于优先序的健康服务产业供给选择路径研究 (27)

一、资源与方法 (28)

二、结果 (29)

(一)基本情况 (29)

(二)居民健康服务产业需求度与满意度 (29)

(三)健康服务产业需求度分析 (29)

(四)健康服务产业满意度分析 (30)

(五)需求度与满意度二维耦合模型检验 (31)

(六)健康服务产业供给优先序分析 (31)

三、讨论 (32)

(一)Ⅰ类最急需供给产业类型的居民需求度与满意度最高 (32)

(二)Ⅱ类需求型供给产业类型的需求度与满意度均较高 (32)

(三)Ⅲ类培育型供给产业类型的满意度较高而需求度不高 (33)

四、基于优先序的健康服务产业供给选择路径 (33)

(一)优先发展Ⅰ类健康保障服务产业,发挥健康保险服务产业的补充作用 (33)

(二)结合区域特点按需供给Ⅱ类需求型供给产业类型,发展多种健康服务业态 (33)

(三)培育市场需求后合理发展Ⅲ类培育型供给产业类型,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34)

第三章市场调研:2019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挑战、瓶颈 (35)

第一节2019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5)

一、市场存在的问题 (35)

二、跟不上消费变化 (35)

三、服务业创新不足 (35)

四、市场竞争激烈 (36)

五、服务质量问题突出 (36)

六、部分消费性服务行业的有效供给不足 (38)

七、消费性服务业供给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39)

八、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且国际竞争力较弱 (39)

第二节2019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39)

一、发展环境尚需完善 (39)

二、要素供给不充分 (40)

三、行业人才、资本、基础设施保障不足 (40)

四、转型有待系统变革 (40)

第三节2019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40)

一、健康服务行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41)

(一)有效供给不足 (41)

(二)非市场化问题 (41)

(三)供给制度不完善 (42)

(四)人才供给缺乏 (42)

(五)消费性服务业供给质量相对较低 (43)

(六)亟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3)

二、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43)

(一)部分行业准入限制较多 (43)

(二)行业监管理念及体制机制滞后 (43)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44)

(四)配套制度不健全 (44)

第四章2019-2025年健康服务行业经营与投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45)

第一节宏观经济形势风险及防范措施 (45)

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 (45)

二、风险防范措施 (45)

第二节产业政策风险及防范措施 (45)

一、产业政策风险 (45)

二、风险防范措施 (46)

第三节健康服务行业市场竞争风险及防范措施 (46)

一、市场竞争风险 (46)

二、风险防范措施 (46)

第四节健康服务行业运营成本持续增长风险及防范措施 (47)

一、运营成本持续增长风险 (47)

二、风险防范措施 (47)

第五节健康服务行业经营模式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7)

一、连锁服务模式的经营风险 (47)

二、风险防范措施 (48)

第六节健康服务行业门店扩张风险及防范措施 (48)

一、门店扩张所带来的风险 (48)

二、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48)

三、风险防范措施 (48)

第七节健康服务行业人力资源风险及防范措施 (49)

一、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的风险 (49)

二、核心业务人员引进不足及流失风险 (49)

三、风险防范措施 (49)

第八节健康服务行业区域风险及防范措施 (50)

一、区域风险 (50)

二、风险防范措施 (50)

第九节健康服务行业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50)

一、快速发展引致的管理风险 (50)

二、物流配送的管理风险 (51)

三、人才短缺风险 (51)

四、房产租赁不规范的风险 (51)

第十节其他风险及防范措施 (52)

一、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52)

二、品牌和商标被仿冒、侵权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52)

第五章2019-2025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项目投资决策风险防范策略 (53)

第一节项目投资风险决策的重要性 (53)

第二节项目投资风险决策基本原理 (53)

一、风险的内涵 (53)

二、项目投资决策的风险 (54)

三、项目投资风险决策基本原理 (54)

第三节健康服务行业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具体表现及产生原因 (54)

一、市场风险及其形成原因 (54)

(一)市场预测不足导致的市场风险 (55)

(二)企业购买物料决策失误导致的市场风险 (55)

(三)商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产生的市场风险 (56)

二、财务风险及其形成原因 (56)

(一)资金供给不足产生的财务风险 (57)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引起的财务风险 (57)

三、管理风险及其形成原因 (57)

(一)企业风险意识较弱引发的风险 (58)

(二)企业识别风险能力不强 (58)

第四节健康服务行业项目投资决策风险防范措施 (58)

一、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59)

(一)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正确投资 (59)

(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59)

(三)生产优质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59)

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60)

(一)广开渠道合理筹措资金 (60)

(二)合理调整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加强资金管理 (60)

三、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60)

(一)强化企业风险意识 (60)

(二)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61)

(三)建立高效的项目投资风险信息网络管理,及时解决风险 (61)

第六章盛世华研总结 (63)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63)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63)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64)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65)

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65)

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65)

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65)

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66)

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66)

六、小结 (66)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67)

第一章健康服务行业研究方法、意义

第一节健康服务行业研究报告简介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行业研究是揭示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度的行业研究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本健康服务行业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桌面研究法、行业访谈研究法、市场调查研究法、历史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健康服务行业投资与经营风险防范措施。为健康服务行业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该领域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投资布局等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与方向。

相信通过本报告对健康服务行业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梳理,您对行业的了解和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报告中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体系、知识体系、决策体系以及方法论等丰富内容,让您在了解行业的同时,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健康服务行业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真实原则

只有真实的信息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真实是研究分析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做研究中,需要辩证的去对待信息,需要大致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尤其是对于过多的二手信息,我们需要筛选和确认其信息的真实性。

2、全面原则

行业研究需要坚持全面原则,所谓的全面指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全面性、思考的内容的全面性等等,只有做到全面思考与分析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结论。

3、客观原则

能够客观与准确的描述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不易,但做研究需要谨记研究的客观是基础,是能够为投资者做决策的前提条件。

4、逻辑原则

条理与逻辑清晰是行业研究的灵魂,没有逻辑的研究最多只能说是一堆资料的堆砌,毫无价值。只有在大的逻辑框架下,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观点支撑,才算是一个好的行业研究报告。

5、思辨原则

行业研究要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未来必然性的结果,且在不断被验证中,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行业研究的成果要经得起推敲。世界是可知的,所有结果,都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数据也是结果,要把人的研究,特别顺着产业从下游向上游逻辑顺序。

二、研究方法

本健康服务行业研究报告综合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倒推法和穷举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健康服务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主要研究方法有:

1、历史资料研究法

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并节省费用;缺点是只能被动地囿于现有资料,不能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要是追溯事物发展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从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它,更有助于较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该行业,并把握它的发展脉搏。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的群体的最佳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即所谓的二手资料分析方法,这样可以节约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解释,适合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缺点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和访问者的技巧和经验。

3、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发现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在演绎法中,研究的角度就是用经验去检验每一个推论,看看哪一个在现实(研究)中言之有理,从而获得理论的验证。而在归纳法中,研究的角度则是通过经验和观察试图得到某种模式或理论。由此可见,逻辑完整性和经验实证性两者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只有逻辑并不够;另一方面,只有经验观察和资料搜集也不能提供理论或解释。

4、比较研究方法。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人的行为产生,没有普适的法则套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差别、解释差别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探寻哪些因素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5、倒推法和穷举法结合。首先假设有N种可能的结果,假设A结果发生,倒退A结果发生会有哪些具备条件,如果目前条件不具备,即可排除A结果。通过不断筛选,得出最大可能性的判断。同时,正推穷尽法和二叉树三叉树结合,与倒推法配合。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及市场分析

第一节健康服务业内涵、属性分析

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加和日益多元的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服务业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实践发展也在探索之中,对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属性等问题的研究尚不深入。

一、健康服务业内涵分析

(一)理论研究的视角

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学者认为,凡是为促进人类健康而建立的服务产业都是健康服务业的范畴,主要涉及医疗机构、养老院、居家照护、远距离照护和健康保险等部分,并将健康服务业视为一个顾客购买产品的决定因素是健康因素的市场。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对健康服务业的概念及内涵开展了研究。陈英耀等认为,健康服务业不仅限于直接提供健康服务的产业活动,而是涵盖了以“健康”为核心的服务提供、筹资、生产、研究等功能组成的产业群。胡琳琳等认为,从功能的角度可将健康服务业定义为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而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形成了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从产业链角度将健康服务业划分为前端、传统和后端产业,分别达到维持健康、修复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目的;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认为健康服务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朱芳华等人认为,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的视角,健康服务业是与健康紧密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王晓迪等认为,按照“大健康观”的理念,健康服务业是包括所有与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产业体系,是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供产、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尽管分析角度不同,归纳起来可以认为健康服务业是一种以促进和维持健康为目的的产业体系,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消费性健康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健康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而健康产业则是健康服务业和健康相关制造业的总和。

(二)政策实践的视角

实践中,德国、美国、瑞士等一些发达国家将健康服务业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用品等制造业视为一个整体,称为健康产业,在政策上予以整体推进。[11-12]我国政府从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出发,“十二五”以来更加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并将健康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7号)中首次提出“健康服务业”这一概念。同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进一步阐述了“健康服务业”包含的主要内容。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

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这些政策文件将健康服务业视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等特点,但对其内涵描述仍不够统一,时宽时窄。2014年3月国家统计局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卫生核算体系(2011)》对健康服务的定义,制订了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将健康服务业分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等四个部分,前三部分是健康服务业的核心内容,第四部分是与健康服务相关的产业,包括了健康相关产品的批发、零售和租赁等服务;并建立了各部分内容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不同小类的对应关系。

一些地方在实践上主要将健康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为两类,一是仅包括消费性健康服务业与生产性健康服务业;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将健康服务业扩大到相关制造业等健康产业的范围。不管健康服务业是否包括相关制造业,许多地方将相关制造业视为健康服务业的重要支撑,试图构建以消费性健康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健康服务业及相关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群。

(三)健康服务业的内涵

为促进和规范健康服务业发展,明确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和分类十分重要。本研究认为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的,主要由提供健康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组成,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健康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消费性健康服务业是向个人及家庭提供作为最终消费品服务的产业,是健康服务业的核心,主要包括医疗与预防服务、康复与护理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等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其需方是个人及家庭消费者。生产性健康服务业,即作为健康服务中间投入的服务,促进健康服务的专业化,从而提高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主要包括与健康服务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如健康保险、医药技术研发、第三方服务、健康数据及互联网服务等,其需方是健康服务的直接生产部门。同时,以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为代表的相关制造业作为外延支撑。

基于上述分析,从广义上可将健康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体系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性健康服务业,二是以提供健康保险与保障服务、健康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健康信息服务、政府与社会组织健康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健康服务业,三是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健身产品等健康产品制造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支撑产业,四是以医疗旅游、体育健身、美容保健、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其他健康服务的关联产业。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外延比较丰富,一般意义上的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提供健康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也可根据不同的经济特点将其划分为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前者更多是提供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的健康服务,后者则更多提供属于私人产品的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业基于居民健康需求而形成,随着健康需求的快速增加和日益多元,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体系会逐步完善。自然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扩大了健康需求范围,改变了人群的健康观和健康需求偏好[13],对服务内容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适应变化,需要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度,向着覆盖更广、产业链更完整的方向发展,提供从生理到心理,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到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全类别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二、健康服务业的属性与特点

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而且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其产品和服务既具有公共属性,又有许多行业特点。

(一)具有服务业的一般属性

健康服务业具有服务业的一般属性。一是健康服务业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本质上是一种需求引导和制约的产业,其发展需要以发达的一、二产业和消费者需求为前提。二是健康服务产品与其他服务产品一样,具有一些不同于物质产品的一般属性,如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分性、不可储存性、非物化、差异性等。三是健康服务业具有相对的地理垄断性和空间集聚特征,服务层次越高其服务半径越大,一般层次的健康服务主要基于某一地理范围内的内在需要,较难通过扩大外需寻求发展。

(二)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的经济特性

相比于一般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有的经济学属性。一是健康服务业的市场主体既包括服务提供的供方、服务消费的需方,还包括对服务进行支付的第三方、即保险方。同时,健康服务的提供方以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为根本目的,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二是具有较强的供需刚性。健康作为人们最基本的需求,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加之医学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等具有较长的周期性,短期内健康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就较小。三是需求和供给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医学发展的局限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带来不确定性,加之医疗卫生服务的干预和侵入等特点,使其具有高风险性。四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服务的垄断性。健康服务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信息的供方(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通常拥有比较完全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而需方(患者及其家属)则处于相对的信息劣势[14],由此造成供需双方关系事实上的不对称,供方处于主导地位,容易在服务市场上形成垄断和诱导需求。五是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一些健康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正外部性,可使得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同时,一些健康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生产的负外部性,可能对社会或他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供方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如医源性感染等。

2.3 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属性

健康服务业具有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属性[15],这一属性取决于其所包含的公共服务业的功能,即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服务对象是全体国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16],以保障居民能够享有健康权,促进社会的起点公平,而与提供这些服务的机构类型、举办主体和管理类别无关。

健康服务产品中包括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必需品等多个类别,其中许多服务产品具有社会福利性。公共产品的健康服务具有供给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和增加服务消费的低边际成本,如公共卫生、基本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等。准公共产品的健康服务具有很好的正外部效应,同时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般由公共资金和个人投入共同承担,如部分计划免疫、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等。部分属于私人必需品的健康服务,尽管不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由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公共财政可负担的情况下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福利性,如部分医疗保健、康复服务和健康管理等。

2.4 具有产业经济的一般属性

由于健康服务业提供包括私人消费产品性质的商业服务,因而具有产业经济的一般特征。提供健康服务的组织可以是非营利性组织,也可以是营利性的社会企业等,市场机制作用必不可少。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有重要责任,许多非基本、多层次的健康服务消费如高端医疗护理服务、商业医疗保险等,尽管具有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和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但由于其需求弹性较大、外部性弱,且具备排他性和消费性,应由个人承担费用,具有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竞争等产业经济的诸多特征。同时,由于健康服务业具有高成长性、抗经济周期特性等,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以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业为支撑,发挥产业带动性和就业促进效应的作用,带动影响更多相关产业发展。

2.5 具有公共服务业的部分特点

由于提供包括大量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的健康服务,且这些服务多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代为履行政府义务,可将其视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同时,社会举办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机构作为服务提供者,受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也具有公共服务业的特点。政府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生产职责转移给直接生产者,作为间接生产者发挥规划、管理、筹资、监督等职责,并基于市场规律履行职责,以保障市场有效提供服务。服务直接生产者即各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社会举办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市场规律,保质保量生产服务。

第二节我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健康服务业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健康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正日益成长为一个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1]深入了解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是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一、我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健康服务主要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无法解决资源供给约束与需求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辅以规范化的市场机制和多元化的资本投入,形成公共和私人健康服务产品共同供给的局面。[2]这一时期,社会力量开始自发进入健康服务业市场,借助我国支持产业发展的契机,带动了健康管理等部分健康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2009年新医改后,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健康服务市场;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0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部署八大任务,并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宏观环境的变革与发展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在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的政治理念下,发展健康服务业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二是健康服务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等优势,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社会环境变化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如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释放了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城镇化和流动人口增加引发的各种问题使得健康管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四是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推动了健康服务提供、购买、信息共享等方式变革,服务范围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和创新,促进了产业细分。

我国健康服务业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3]目前,虽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但规模仍较小[4],体系内发展不均衡,产业链条较短,资源主要集中于传统医疗服务,预防和保健等领域较为薄弱,规模经济效益尚未显现,行业集中度低[5],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新医改以来,政府将社会办医、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等作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优先领域,以期扩大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供给。本文将在综述健康服务业几个重点领域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我国健康服务业几个重点领域的发展状况

(一)社会办医发展迅速

社会办医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健康服务链上的关键环节,重点是吸引社会力量等多种形式提供健康服务。一方面可以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和选择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居民个性化、高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形成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多元发展的办医格局,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更好保障。近年来,各地对社会办医积极探索,涉及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类管理、市场准入、投融资、公共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产权属性、投资回报等多方面,如温州的“1+11”和“1+14”政策包,北京的“京十八条”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办医资源量和服务量的增加,但相对而言,社会办医力量仍相当薄弱。从2009年到2014年,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数变化不大且略有降低,但其中医院所占比重则从30.8%增长到48.5%,说明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正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医院发展;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人员数、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数都有较大增长,其所占医疗卫生机构总体人数、床位、诊疗和入院人数的比例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表1 2009—2014年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情况

2009年2014年指标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医疗卫生机构数(个)45582549.743881644.7

其中:医院数(个)62403081254648.5

床位数(张)3742698.587620413.3

卫生人员数(人)135303117.4184732418.1

医院诊疗人次数(万人次)15303.88.032465.410.9

医院入院人数(万人)678.48.01960.312.7

数据来源:《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二)“医养结合”养老试点积极推进

“医养结合”是促进康复护理领域发展的着力点,有助于健康服务业向康复护理领域延伸,提升其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性的健康服务能力。据推算,2020年全国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2000万人。[12]为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激增、供给不足的问题,

国家将健康养老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高龄、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护理和医疗服务,极具现实意义。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部分省市通过小范围试点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如山东省青岛市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为基础的长期老年医疗护理制度[13],安徽省合肥市的“六位一体”老年病房[14],河南省郑州市的医院与多家养老机构间的双向绿色转诊通道[15],湖南省长沙市的全国首个“虚拟养老院”[16],天津市老年公寓内设立门诊部[17]等。

(三)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的市场初具规模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是健康服务业增量的重点之一,有利于促进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并由此衍生出健康服务的多种新兴业态。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初具规模、相关产业链逐步建立,尤其是以健康体检为主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发展规模不断攀升,2013年健康管理行业规模已接近900亿元[18],拥有体检主导型、中医保健型、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型、POS计划或医疗经纪型、信息技术服务型、私人医生型等多种服务模式。[19]一些地方政府进一步引导健康管理服务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如上海市、杭州市引进专业性健康体检机构,发展连锁医疗体检,提供第三方健康管理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建立以商业保险机制为支撑,健康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新型组织;青岛市、深圳市则更加注重将互联网技术与健康管理相融合。

(四)商业健康保险规模持续扩大,发展空间广阔

商业健康保险是健康服务的消费激励和保障机制,能够促使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有效转化为健康消费,同时也是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随着国家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商业健康保险的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有2 200多种在售产品,涵盖了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等四大类,但整体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总额为2 410.47亿元[20],健康保险深度(商业保险总费用/GDP)为

0.36%[21],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商业健康保险总保费/全国总人口数)为175元。2014年,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国家医疗卫生总支出比例不到1.62%[22],一般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为10%~20%之间,保险密度为3 000美元左右[23],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国家医疗卫生总支出比例为10%左右。[24]

第三节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