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可持续发展之_低碳_路径选择分析——以安徽为例

经济可持续发展之_低碳_路径选择分析——以安徽为例

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低碳”路径选择分析

——以安徽为例

巩斌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当前,发展经济与环境恶化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以安徽省为例,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利用2000-2008年相关数据,分析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但经济的发展却没有使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促进环境的改善,最后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回归分析;产业结构

0引言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被重视。我国也加快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

1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十五”以来,作为中部能源大省,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迅猛,生产总量逐年增加,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2008年,安徽省煤炭产量达到1.1亿吨,进入全国8个超亿吨煤炭产量省份。奇瑞、江汽、海螺等一批重点企业节能技术和产品创新显著,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一批以资源加工、加工制造、废物综合利用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初步建成。蚌埠、池州、宿州、安庆等部分地区已初步形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截至2009年7月,全省有47个CDM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其中10个在世界CDN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安徽省不断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和引导,已经取得一些积极成效。但是,总体来看,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面临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1.1清洁能源资源不足。发展清洁能源面临挑战在安徽省能源结构中,煤炭及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85%左右,清洁能源资源匮乏。无海洋能资源,地热能没有得到勘探和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也不具有明显优势。只有水能和生物质能资源及少量的煤层气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且水能比重下降,1980年水力发电占全省发电总量的8.9%,1985年为7.2%,1990年为6.8%,1995年为3.6%,2000年为2.25%,2005年进一步下降为2.02%。太阳能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开发还没有起步,农村沼气也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清洁能源资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徽省清洁能源的发展。

1.2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节能减排压力大

在安徽省产业结构中,钢铁、冶金、有色、建材、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这些产业的过剩问题。当前,这些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又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一段时期内,这些产业面临严峻的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形势。虽然,目前安徽省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安徽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338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0.149吨标准煤,万元,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任重道远。1.3低碳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创新不足

与先进省份相比,安徽省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和环保设备等低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差距明显。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安徽省不仅

基金项目:2009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计量测度分析(项目编号:KJ20098130Z:项目负责人:巩斌)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巩斌,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统计学。

J■_缝塑型堡幽型塑型塑虹————————————一广1r———司

’-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一

项目少、企业规模小,且缺乏完整的产业链,目前仅有蚌埠的0.2兆瓦项目核准,而2008年我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4兆瓦。受省力制约,安徽省对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财力支持有限,金融支持不够,清洁能源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1.4清洁机制项目数量较少。发展范围窄

截至2009年7月,安徽省在世界CDM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仅有10个,全国有431个,仅为全国的2.3%,明显低于其他省份。而且,安徽省的CDM项目大多属于节能和提高能效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不多,在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方面还比较落后。

2碳排放量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相关关系测度据统计,中国使用能源排放的CO:约占各种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衡量并计算CO:的排放量,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的碳足迹,增强人类减排意识,加快减排行动。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区域内煤炭资源优势明显,其能源品种结构仍以煤品燃料为主,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安徽省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的大小成正比。

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其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GDPX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人口X人均GDP×能源强度×碳强度

该分解模型揭示出碳排放的推动力主要是四个因素:①人口越多,碳排放越多。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碳排放量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②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起点低,近年来增速加快,其碳排放相应仍将不可避免地增长;③单位GDP的能源用量,称“能源强度”(EnergyIntensi哆),产业不同,如农业、工业、服务业,其能源强度不同;同一行业中,技术水平低则能源强度高,因此,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就是降低能源强度,是减排的有效方向之一;④由于各类能源碳排放强度即消费单位某种能源的碳排放量是固定不变的,而能源种类不同,碳强度(CarbonIntensity)差异很大,因此,能源结构因素即某种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是碳排放量的又一主要影响因素。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行能源结构多元化,是减轻碳排放量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0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的安徽省相关的GDP、人口数量、能源消费总量指标,见表l。并根据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lkg煤炭等于0.7143kg标准煤的标准计算,即将安徽省的能源消费量单位折合成万吨标准煤。根据节约l千克标准煤等于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碳排放总量,并作为被解释变量Y,根据GDP、人口数量计算出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x,利用SPSSl3.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安徽省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安徽省2000-2008年相关指标数值一览表

\牵雳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指标\

GDP(亿元)2902.093246.713519.723923.104579.325375.126131.107364.188874.17人口(万人)6278.006325.006369.006410.006461.006516.006593.006676.006741.00人均GDP(元,人)4623.005133.005526.006120.007088.008249.009299.00ll031.0013164.00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4921.085215。085443.296066.686209.366641.387096.397752.068341.57碳排放量(万吨)12268.0013001.0013570.001512.0015480.0016557.0017691.0019326.0020796.00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安徽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回归模型中拟合优度R:均大于0.90,表明拟合程度很高,它的回归方程解释能力很强,说明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高度相关,F值很大且sig.=0.000,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很好,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线性关系非常显著。即随着人均GDP进一步上升,CO:排放量将同时增加。当然,这与安徽省是资源大省且仍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等人研究发现经

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呈倒U型曲线型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e),我们可以得知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与资源需求量,因而对环境产生负的规模效应;但同时经济发展又通过正的技术进步(例如更为环保的新技术的使用)效应以及结构效应(例如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减少了污染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纵观安徽省情,作为农业大省的第一产业能耗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水平,所占份额也较小,而第二产业占绝对大的比重,其中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又占绝对高的比重(见表3),并没有使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环境改变产生正向作用。因此,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表3安徽省2006—2008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构成表单位:万吨标准煤、%

3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现阶段。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还不能抛弃“高碳”产业,而是要在降低碳排放量中即低碳化过程中推进工业化,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

3.1建设环境产权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降耗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地方和企业自觉施行有利于环境资源的行为,减轻经济发展对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扩张的依赖,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推动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有约束力的现代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明确资源和环境产权交易主体、产权交易规则和产权招标拍卖等制度;完善自然资源有偿开采、有偿使用制度。加快用水、用地、用电和排污交易制度建设,使利益相关者和受影响者共同分担由于资源开采所带来的影响。

3.2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船舶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等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信息家电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3.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鉴于煤炭在安徽省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要大力推进煤炭净化技术创新,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水电、微水电、沼气、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煤层气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3.4加强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和碳交易市场,加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贸易,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促进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

3.5加快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碳汇潜力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7.1亿吨碳。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全省要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扩大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Science&TechnologyandEconomy2010V01.23No.2

卫奠坐亟亘塑塑型噬堂塑鲤L———————————~C]二二二卫

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充分利用参考文献

安徽省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争取获得国家和国【11誓之I意躲国?优化中国能源结构的政策研究叨?中国发

际清洁机制的支持。【2】刘学敏.低碳发展之路需要经济和能源结构双重转型[J1.中

3.6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城市先行先试

【31最鍪萎葛黧i:凳竺≥.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强化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重点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4).

要訾!的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兰行堡曼生产。孥‘41皇萋蒙禽娑嚣意鬻’等?我国能源消费现状与趋势田?国

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5】梁卜华.基于能源边际产出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叨.统

竺要:黑苎思篓翼翌牟譬萋篓量譬三曼产出一条具。。,萎爹:荛蓦鍪筹f簇巍能源开发对环境生态及经济可持续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1裹最晶;磊而谳釜;群箍i;纛溺:i赫io;;j一总之,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7】崔大鹏.低碳经济漫谈L玎.环境教育,2009(07).

要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唯一f:j箩差嚣:耋鬻笔冀篓馨雾昆?耋蠢嵩娄高翟‘凳枭:电子

的选择。口工业出版社,2007.06.

Analysison“Low—carbon’’RouteSelection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nomy

——-WithAnhuiProvinceasanExample

GONGBin.

(CollegeofStatisticsandAppliedMathematics,Anhu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

BengbuAnhui233030,China)

Abstract:Currently,theconflictsbetweendevelopingeconomyandenvironmentaldeteriorationbecomesmoreandmore

obvious.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isimperative.11lispaperpointsouttheprominentproblemsindevelopionglow—

carboneconomywithAnhui船anexample.Thispaperutilize8therelateddataintheperiodoffrom2000t02008to

analyzethepositivecorrelation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developmentandcarbonemission.Itshowsthateconomic

developmenthasn'tmadetechnicaleffectandstructuraleffectpromotetheimpmvementofenvironment,finally,itputs

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ofdevelopinglow-carbeneconomy.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energyconsumption;carbonemissions;regressionanalysis;industrialstructure

(收稿日期:2009—12—23)

(上接54页)

ImprovementofSupplyMechanisminPublicServicesinRuralAreasof

ChongqingundertheBackgroundofUrban-ruralIntegratedPlanning———PerspectivebasedonDrawingontheSouthKoreaNewVillageMovement

HUY矗an—congWANGShah—shall

(SouthwestUniversityofPoHticalScienceandLaw,Clfina'sRuralResearchCenterofEconomicandLegalInnovation,

400031,China)

Chongqing

Abstract:SouthKoreaNewVillageMovementmakesSouthKoreabeconleinternationalsampleofdrivingdevelopment

andprosperityinmralregionthroughsupplyofaseriesofruralpublicservices.Therearesimilaritiesinmanyaspects

betweencurrentChongqingandSouthKoreainthattime.Hence.thepracticeaboutruralpublicserviceconstructionin

SouthKoreaNew

anddevelopmentofruralpublic

VillageMovementhasimportantenlightenmentforimprovement

servicesinChongqing.PerfectingruralpublicservicesupplysysteminChongqingmustmakeSUI陀"settingruralpublic

servicesupplymechanismled

withmultipleparticipants’participation,constructingruralpublicservice

bygovernment

demandexpressionanddecision—makingmechanismof“frombottomtotop’’andmechanismofequalsupplyincityand

countrysideofruralpublicservice.

Keywords:SouthKoreaNewVillageMovement;enlJ曲tenment;ruralareasofChongqing;publicservicessupply;

mechanismimprovement

(收稿日期:2010—02—07)

83

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低碳"路径选择分析——以安徽为例作者:巩斌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刊名:

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年,卷(期):2010,23(2)

参考文献(9条)

1.杨占书.曲卫国优化中国能源结构的政策研究 2009(2)

2.刘学敏低碳发展之路需要经济和能源结构双重转型 2009(7)

3.陈海燕.蔡嗣经.任一萍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09(14)

4.崔荣国.刘树臣.王淑玲我国能源消费现状与趋势 2008(5)

5.梁广华基于能源边际产出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009(7)

6.董岁明.殷碉.董延芳陕北能源开发对环境生态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07(1)

7.崔大鹏低碳经济漫谈 2009(7)

8.庄贵阳气候谈判背后的博弈 2008(3)

9.罗应婷.杨钰娟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 2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16384094.html,/Periodical_kjyjj201002020.asp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