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介入模式)【圣才出品】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介入模式)【圣才出品】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介入模式)【圣才出品】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介入模式)【圣才出品】

第八章 家庭介入模式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1.理论背景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是由米纽秦创立的。米纽秦的主要理论观点如下:

(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理论背景

家庭系统

基本概念与假设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病态的家庭结构

方法与技巧 理论特点

理论背景 基本假设与概念

家庭重塑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方法与技巧 工作者的角色 工作者的目标 理论特点

理论背景

叙事治疗中的关注点

叙事家庭治疗模式 问题外化 寻找独特的结果

叙事治疗的方法 重写生命故事 与失败对话

成员重组 家庭

入模式

(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3)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5)治疗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

(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2.基本概念与假设

(1)家庭系统

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组成。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也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很难分辨出谁是因、谁是果,所以必须用“循环因果”的观念才能正确认识。结构家庭治疗通常不会寻求其潜藏的原因,而是直接试图打断循环性的互动模式。

(2)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可以说是固定化了的交往关系。治疗者工作的重心不是倾听交往内容,而是注意交往的过程,从中可以透视家庭的结构形态。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用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来具体把握家庭结构。

①次系统

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还可划分成较小的系统,称为次系统。通常家庭系统由多个次系统组织而成,一个次系统包括两位或两位以上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在不同的次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结构家庭治疗法中,次系统有适当的任务与功能。当一个次系统的家庭成员占据或侵犯一个其不属于的次系统时,表明家庭的结构出了问题。结构治疗法最关心的是确保父母次系统与儿女次系统适当隔离。

②边界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边界,使它与周围的环境分隔开来。同时家庭的次系统也有边界,边界的存在决定了次系统内成员之间、次系统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角色、分工与权利义务关系。

当家庭内的次系统的边界过分僵化、缺乏渗透性时,次系统之间就完全隔离开来了,家庭的正常功能也无法发挥。所以是否存在边界以及边界的渗透性,是结构家庭治疗法所关心的。

③角色和责任分工

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承担着特定的角色。角色可能是多重的,但应该是明确的。不同的角色界定着不同的责任与权利义务关系,家庭也要弹性地帮助其成员完成责任。

④权力架构

家庭的权力架构是指家庭中谁做决定,怎样做决定,谁是支配者,谁是被支配者等。适当的家庭权力架构是完成家庭不同角色及相应责任的基本前提。

(3)病态的家庭结构

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①纠缠与疏离

纠缠与疏离是指各次系统之间的边界模糊或混淆,该封闭的不封闭,该开放的不开放,从而导致家庭角色的混乱,造成家庭成员的问题。

②联合对抗

当发生冲突时,结成同盟的成员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维护本同盟的成员。家庭中这种壁垒分明的情形就是联合对抗。

③三角缠

三角缠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的。

④倒三角

在核心家庭中权力一般操纵在父母手中,但是一些家庭由于父母不和或性格软弱等,导致子女支配父母的局面,这就是倒三角。

3.方法与技巧

一般来说,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策略包括进入和顺应家庭、引起并处理互动、勾画结构、改变家庭的看法、明晰界限、改变家庭的价值观六个步骤。

(1)进入和顺应家庭

要了解家庭的结构,一定要进入家庭的现实环境,去观察他们的言行与交往方式,才能确实把握家庭的结构。

①立场与角色

a.贴近的立场。在这种立场上,工作者犹如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表达自己对家庭结构、联盟、规则的看法。

b.要以理解和接纳的方式出现

c.工作者不应该只是对家庭中的个体表达尊重,也应该尊重家庭的等级结构和组织。

②注意事项

a.入乡随俗,即接纳家庭的规则、习惯。

b.注重了解家庭交往的过程与关系而不是谈话内容。

(2)引起并处理互动

家庭结构会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中表现出来,工作人员要从对话中刻意引导家庭成员“活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以此促进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活现”真实的互动关系。

(3)勾画结构

勾画结构的目的是要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家庭的问题作一个判断。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根据其理论,提供了勾画结构的基本框架,现分述如下:

①家庭的形态和结构:

a.家庭的形态包括家庭的大小、家人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社会经济阶层、家庭特有的文化、特色、价值观、优点和缺点等。

b.家庭的结构,例如家庭内的联盟、对峙情况、界限是否清楚、家人对家庭的归属感及与整体家庭的配合、权力架构是否清楚以及分工是否合理等。

②家庭系统的弹性,是指家庭的适应与转变能力。

③家庭系统的回馈,是指家庭对个别成员的需要、感受、行为和思想的敏感程度。

④家庭生命周期。判断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是否完善必须联系家庭的生命周期。由于家庭的生命周期,一般家庭在其成员适应成长及变化时都会经历焦虑与障碍。

⑤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构式家庭治疗假设了个别成员的问题产生于家庭功能失调与不良交往方式,所以不应过分关注于个人的问题本身,而要考察个人问题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

(4)改变家庭的看法

①工作者经常使用重演的方法,让家庭认识到个别成员的问题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引导家庭成员直面问题。

②当家庭遇到问题时,有时会采取回避的方式,或者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工作者则应

根据结构家庭治疗的理论,围绕家庭交往方式展开话题。

③家庭交往模式往往有其“恒定性”,为此工作者有时需要采用某些非常的手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以使家庭无法回避问题,这就是引起家庭的震荡与原来习惯的解冻。

(5)明晰界限

①家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某些家庭成员过分疏远或过分纠缠,从而影响了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功能的发挥。同时,界限的可渗透性也很重要,如果界限渗透性太差,界限的存在就会妨碍整个家庭功能的发挥

②家庭的问题还在于家庭不合理的权力结构,权力掌握在某些人手中,而另一些人则成了牺牲者,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向现有家庭的权力结构挑战。为此工作者必须进入家庭内部,站在“受压者”一边向“掌权者”挑战。

③有时工作者会采用引起危机的方法,使家人能直面他们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④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揭示互补性,使家人觉察到他们行为的互相影响。

(6)改变家庭价值观

①可以采用策略性的“似非而是”方法,这种方法类似于“激将法”。工作者可以鼓励家人采用相反的立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有时也要引导家庭成员关注家庭整体的优点与个别成员的优点。

4.理论特点

(1)结构家庭治疗法强调家庭的结构形态,认为家庭功能不良是因为结构不好。所以解决案主的问题不是直接致力于个人问题,而是完善家庭的结构,当结构完善后,家庭就能发挥它正常的功能了。

(2)家庭的结构并不是自动呈现的,而是表现在家庭的交往方式上的。而家庭的交往

社工笔记整理完整版

1、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 2、增能理论: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 增能即针对社会中消权的个人和群体,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通过各种途径并运用各种技巧来激发他们的潜能并增强其能力,扩展并利用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来帮助他们. 3、本土化: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是族群的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现代社会由于交通发达,地区与地区之间往来密切,旅游、参访,甚至移民风气普遍频繁。到了一个新地方,想要融入当地生活环境,学习当地的语言、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就成为必要的条件。 4、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5、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6、感受性需要: 7、社会权:社会权又称生存权或受益权,它是指公民从社会获得基本生活条件的权利,主要包括经济权,受教育权和环境权三类。 8、复原力:复原力(Resiliency)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它的基本特征有三点:(1)接受并战胜现实的能力;(2)在危机时刻寻找生活的真谛的能力;(3)随机应变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9、社会赞许性:社会赞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是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大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性也越高。 10、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是反映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过程的范畴。美国学者P.C.格里克最早于1947年从人口学角度提出比较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并对一个家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作了划分。 11、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先驱读物,它是制度发展的经典著作,它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曾影响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12、伊丽莎白法案: 13、睦邻组织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未期的睦邻组织运动,又被称为社会公社运动(the social settlement movement & neighborhood centers),总之是一个属于社区的改良运动。 14、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宋女士,35岁。 服务对象于2002年新婚,在2003年生育了一个女孩子,无业。08年户口从安徽迁入社区,婆婆和他们住一起。2010年2 月,案主主动向社区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她婆婆要求她再生育一个孩子;二是,婆媳关系不好导致了夫妻关系也不和睦;三是,现在没有工作,请求帮助就业。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由于是新迁入的居民,身边没有亲人朋友,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二、问题分析 案主是在迁户口的时候,受到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因是外省迁入的,手续较多,在此过程中和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案主是在第一次服务的基础上求助于社工,因有了上一次关系的建立与了解,社工和案主经过面谈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通过交流面谈及评估问题后,服务双方共同决定,此次的服务着重于帮助案主解决由于自身、客观等原因造成家庭矛盾的目标功能。 (一)情绪困扰问题 由于案主年纪较轻,常年在家,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又是新入住的新居了,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倍感孤独,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常常产生焦虑的情绪。社工需要运用同感、鼓励和支持等专业技巧对其进行情绪疏导。此外,工作人员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理清思路,并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去完成这些目标,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 此次求助时,案主明确提出了希望社工帮助解决的三个问题:生育问题,家庭关系的改善,就业问题。社工应力求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案主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 (三)优先排序理念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案主一个人同时面对多个事件引起的困难而不知道如何解决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必须按照轻重缓急对这些问题进行先后排序,较为紧急重要的、可行性高的优先解决,而其他相对较为次要的可以排在后面解决。首先要解决婆媳关系,电后再解决就业问题。 (四)支持系统的增强 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而强化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由于案主身边没有亲人,支持系统薄弱,因此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

家庭教育随笔

也谈孩子的有效上网学习 如今,上网已成为中小学生追求时尚潮流的象征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业余消遣。暑假,不少孩子把玩网游、聊天、微博、在QQ空间写日志以及其他与网络有关的活动,作为每天主要的娱乐方式。而家长最担心的,正是孩子染上网瘾。如何引导孩子们健康上网,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 科学疏导合理上网 在电子产品和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想彻底禁止孩子上网是不现实的。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禁果效应”,即社会越是把某种东西作为一个禁果,它反而越能激起人们更大的兴趣。家长和孩子对网络的态度也是如此。家长被剥夺孩子上网的机会,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导致一些学生与父母反目,母子、父子如同仇敌。与其这样,在孩子上网这个问题上,家长的“堵”就不如改为合理地疏导,以便更好地防止中小学生暑期网络成瘾。 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对孩子来说,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只要父母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尽到责任并设法理解他们,家庭关系和谐融洽,孩子就会很少与父母发生冲突、产生隔阂,其内心的感觉是安全的,自然就会减少上网与同学、朋友倾诉、发泄、寻求帮助的频率。 其次,孩子的成就感来源于环境的认可,如果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认可,身体素质得到认可,爱好志趣得到认可,他就会用更多的时间努力去保持这些成绩,把这种认可延续下去,从而忽略上网。经常性

的鼓励与表扬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因此,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是使孩子不沉溺于网络的良方。 规定好每天的上网时间 暑期,家长应该允许中小学生有节制地上网,而要使孩子真正做到“有节制”,就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共同制定“网络守则”,约定每天的上网时间、上网内容,要求孩子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页,不与网友讨论不健康的话题,慎重会见网友,给予必要的指导并监督孩子严格按照约定去做。同时,家长也要观察和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一起讨论、制定一个长假安排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找到其他的娱乐方式,比如在上网时间、写作业时间之外,为孩子安排诸如阅读、运动、去博物馆、外出游玩等活动,既能丰富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也能转移他们对电脑和网络的注意力。这种方式,比家长的粗暴制止更有效。 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学习 据青少年网络问题研究专家介绍,90%以上的美国孩子从小学就开始上网,但是他们的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我国,原因在于,在他们眼里,网络不只是游戏,更重要的是学习工具。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式学习、拓展阅读,甚至与科学家进行远程对话,互联网已经成为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比之下,我国青少年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比例较低。在暑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网络了解各类资讯、拓宽视野,把上网视作课堂学习以外的一种补充;老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借助网络查找才能完成的

《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第一讲社会工作实务 一、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含义 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和机构的有组织的体制,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满意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发展个人能力和提升福祉的个人和社会关系。 社会福利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牵涉较大数量人群的福祉和利益,包括身体、教育、心理、情绪、信仰和经济需要。社会福利经济上是大事情。 2、社会工作的定义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变迁、人的关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解放和赋权以改善福祉。社会工作使用人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处实施干预。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是最基本的;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影响社会变迁以改善所有人的福祉的应用科学;王思斌: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助人自助的社会活动。 ·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 1、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基础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基础包括:1)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2)多样性:理解人们经验、需要、信仰的差异和相似性,能够将评估方法、社会干预与特定人群对应;3)理解社会和经济公正:推动社会变迁和社会干预的技术;4)对受社会问题影响的风险人群的理解;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人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家庭、团体、组织、机构、社群)的知识;6)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了解政策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如何根据社会和经济正义分析和影响政策的形成;7)社会工作实务;8)研究:包括量的、质的研究 2、理解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社会工作行业构造了不同的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和影响它的工作。 1)信仰的观念文化能力(找到正确处理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的文化的方法的能力) 2):根据服务受益人来分组:共同的地点,如邻里、小镇、农村地区、国家等;共同的关注、利益或认同。 在国际水平来解决影响人们福祉的社会问题。 在美国社会,个案工作是自然的起始点;团体、组织的社会工作比个案工作复杂。文化因素会影响到案主结构的划分,在有些社会,家庭、社区是主要的参照点。 3)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活动常按照一个相对标准化的阶段进行建立关系:在工作者、案主、案主的环境之间建立关系。 评估和计划:评估风格与工作者的理论视角、机构的使命有关;评估内容就是要理解实务情境。 干预:案主与工作者共同的活动,而不是工作者单方面的努力。干预过程受工作者的理论观点的影响。 干预成效评价:思考投入的努力和资源是否充分、有效。对工作有效性的评估可以使未来在同样情境中的案主受益。许多人认为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使用评价 结束关系:主要关注良好的结束。回顾工作、谈论关系、怎么发展、哪里起作用、哪里不起作用、计划进一步发展。 3、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 1)等的定义整合社会工作考虑个人问题与集体问题的相互作用,对不同的人的系统—社会、社群、邻里、复杂组织、正式和非正式团体、家庭、个人—以创造使社会功能最大化的改变2)整合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实务工作者确认在多种系统水平的改变潜能——系统内部、系统之间、各种环境系统之间,具备对不同大小的系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 “人在情境中”:在社会环境的背景之中考察人的行为; 专业社会工作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开展; 将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研究活动与直接实务整合起来。 3)社会工作四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通过帮助个人、团体、家庭、组织、社群完成任务、减少不幸、使用资源来改善、恢复、维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社会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的规划、拟定、贯彻,以满足基本需要、支持人的能力的发展; 通过组织的、行政的主张或政治与社会行动最求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给风险人群赋权、改善社会和经济公正; 发展和检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 4)指导整合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内部-外部力量范式 第二讲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不断从其他学科借用理论:这说明社会工作根据社会发展而改变自己,是有活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是多才多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文化相适应。但社会工作也因此受到批评。 2、社会工作对自身实务的理解与理论创建:心理社会理论、问题解决模型、生态系统理论、赋权理论 3、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 ①理论指导确定什么是对人们真正有帮助的; ②理论帮助检验观点、预期不同干预的结果,并将这些结论 应用于未来情境; ③理论使实务情境变得有条理、连贯:干预活动不是任意的、 易变的,而是基于合乎逻辑地评估一个案例多大程度上符合理论的论断。 三、社会公正理论 1、社会公正; 2、社会工作的主张:社会工作关于社会公正 的伦理原则: 3、社会不公:①表现:;②原因或解释: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③后果或影响 四、人权视角 1、人权: 2、人权与社会工作实务的关系:人权确认了一些 基本需要以及致力于满足这些基本需要,因此人权视角为社会工作提供了道德基础、判断事物的准则,并反映社会工作追求的基本信念:. 3、人权内容:联合国人权宣言:公民权、政治权、经济社 会和文化权利是不可分割的。我国的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4、当代人权观:人权被看做是社会建构的,反映不同的背 景、观念和文化;重视人权共同点的社会理解;不再墨守条文,强调世界人们反思性的对话:作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人如何认识到相互依赖,保护我们的未来。 五、优势视角 1、优势视角的原则:社会工作强调人的长处、优点、力量, 而不是人的病态 二、病理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 人叫做“案例”;症状的结果是诊断人是独特的,特质、才能、谋略导致力量 治疗以问题为中心治疗以可能性为中心 个人陈述通过专家的解释有助于诊断个人陈述是理解和欣赏人的必要途径 儿童期创伤是成年期病理的先兆儿童期创伤可能增强或削弱一个人 治疗关键是工作者设计的治疗计划关键是家庭、个人、社群的愿景 工作者是案主生活的专家个人、家庭、社群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选择、控制、追求、可能性 受病理限制 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工作的资源是专业人士的知识、技能资源是个人、家庭、社群的力量、能力、适应技能 帮助减少症状的影响以及行动、情绪、思维、人际关系的消极的个人和社会结果帮助围绕着过好的生活、支持和发展价值观、追求和寻找新的成员身份

许莉娅《个案工作》(第2版)辅导书-第八章 家庭介入模式【圣才出品】

第八章 家庭介入模式 1.家庭治疗与传统个案治疗有什么不同点? 答:个案工作包括面对个人的辅导以及涉及与个人问题息息相关的家庭治疗。家庭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家庭治疗是在传统个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心理治疗的历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与心理健康的作用,也认识到生活中的烦恼主要来自于与朋友、恋人、家庭成员的不愉快关系。 家庭治疗与传统个案治疗的不同点包括: (1)早期心理治疗重视人际互动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性,但介入途径局限在个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方式不是通过家庭,相反是回避家庭;不是介入现实的人际互动,相反是以躲进会谈室回避现实的人际互动。 (2)会谈室中个人治疗是针对个人及其性格下手,个案工作的发展因为受心理治疗的影响而走入了个人治疗的会谈室。 (3)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家庭治疗多少都以系统理论为基础,重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强调在环境中治疗个人。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怎样看待案主的问题的?其介入手法有什么特点? 答: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

往方式作为治疗的中心,治疗不采用直接的、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1)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看待案主的问题的角度 ①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 ②它以改变家庭的结构为治疗的首要目标,治疗者不直接去解决个人的问题,而是在重建家庭结构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的促进者角色。当家庭的结构改善了,其正常的功能就得到发挥,困扰个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介入手法的特点 ①改变家庭的看法 结构家庭治疗法虽然不是认知疗法,但仍重视转变家庭的观念。工作者却认为问题出在家人交往方式上,治疗经常使用重演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引导家庭成员直面问题。 ②改善家庭的结构 家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某些家庭成员过分疏远或过分纠缠,从而影响了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功能的发挥,所以家庭中各次系统边界的建立以及边界的可渗透性是很重要的。 ③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家庭有它本身的期望、要求、价值观与道德观。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本科教学用)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一): 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 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唯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2)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应该对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3)满足学习的需要。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4)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以考虑。 (5)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6)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7)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顾老师点评:除了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关于不同阶段的需要及任务方面的知识外,还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即可回答此问题。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其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1)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 (2)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即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3)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4)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顾老师点评:可以将焦点集中在案主及案主所处的关键系统,比如儿童社会化中,对儿童影响大的除了儿童自身的成长外,还有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化主体。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2)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 (3)社会工作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缓解母子间的紧张关系; (4)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为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5)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母的抚养费用,并且鼓励协助小亮的母亲找到一份工作。顾老师点评:这里的介入策略只是大纲性质的,没有具体的操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社工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3篇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3篇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 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篇《家庭教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点击阅读! 篇一:《家庭教育》读书笔记读完这三期《家庭教育》对我的感受颇深。尤其读完这篇《溺爱》滋生了《啃老族》这篇文章,使我联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联想到当今 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观念。每个父母心中都盼望自己的 孩子能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掌握更多的知识,去更高的学 府深造来适应这个日趋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家长在这一方 面做的比较偏激,以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可 以忽略。在家帮助孩子打点一切,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 张口的不良习惯。不懂得体谅大人的艰辛以自己为中心。认 为这样做理所当然,日久天长滋养了孩子的惰性和对家长的 过分依赖,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种现象。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只要有成绩,家长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其他方面也顺理成章同 样优秀,而忽略了对孩子适应社会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到社 会后很难适应难以独立生活。 篇二:《家庭教育》读书笔记今天读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学习》,里面有许多

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其中有一条说到:家长要学会宽容,敢于放弃“完美”。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思想驱动下,父母对孩 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这种完美主义在于其他孩子攀比的过程中,难免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的要求过 于苛刻,孩子得到的只是父母的唠叨、不满、抱怨、指责, 长期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的遭到打击,从而产 生了厌烦感。 聪明的家长都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密切与孩子接触, 从深切智慧的爱出发,用“赏识”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 光;用热情赞美代替讽刺、挖苦,宽容孩子的缺点和过失, 认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与生俱来、与生相伴的。于是, 家长就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用有点去点燃孩子的自信, 用自信去点燃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篇三:《家庭教育》读书笔记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 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 后觉得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 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 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得够吗?四问是那你 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归纳笔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归纳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一)职业助人活动(二)注重专业价值(三)强调专业方法(四)注重实践(五)双方合作(六)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促进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2功能的基本类型:正功能和负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服务对象(二)社会工作者(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四)专业助人方法(五)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二)老年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康复服务(五)社会救助(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健康服务(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对社会工作(十四)企业社会工作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二)间接服务角色1管理者2资源筹措者3政策影响人4研究者 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一)理论知识(二)政策知识(三)技术知识(四)文化知识 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一)技术能力(二)文化能力(三)心理素质(四)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西方传统文化和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二、中国专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尊守的一整套指导期实践的原则和理念 (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家庭教育指导笔记 好书推荐 爸妈必备

---------------------------------------------------------------最新资料推荐------------------------------------------------------ 家庭教育指导笔记好书推荐爸妈必备家庭教育指导笔记好书推荐爸妈必备第一周 Record Confidence Confidence is an important ingredient for success. If you believe it, you can achieve it. 本周目标/计划/设想 聪明家长这样说当孩子们犯错,描述你所看到的问题,提出解 决建议,这样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该怎么补救,若是上来就指 责孩子,孩子首先就会想我该怎么开脱。 要正确引导错误的问题。 (孩子打翻水杯)正确: 水洒了,快拿抹布。 错误: 干什么呀!毛手毛脚的!Monday / 最重要的事情Tuesday / 最重要的事情我对孩子说今天有一件很有趣、稀奇、高兴、不高兴的事。 我今天什么事也没发生,你有什么好玩的事告诉我吗? 孩子对我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丽 You ll miss the best things if you keep your eyes shut. Dr. Seuss Your imangination is the preview to life s coming attractions. Albert Einstein Awesome 今天,你有没有给孩子一个拥抱! 育儿驿站完成了,对自己说一声 Awesome!泡杯茶,坐 在窗边,静静享受一会儿自己的时间。 1 / 16

许莉娅《个案工作》(第2版)辅导书(1-10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 1.如何理解个案工作是助人自助的专业? 答:个案工作是助人自助的专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 ①个案工作不是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协助案主,与案主一起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 ②个案工作的价值理念相信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个案工作的目标是既治标,也治本,而且更注重治本。既要帮助案主解决面对的具体问题,更注重帮助案主恢复、培养自助的能力。 ③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助人自助,不是大包大揽,否则容易导致案主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的持续发展,会使案主原有的自助能力萎缩、丧失。个案工作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这就要求个案工作者对助人自助原则要有较好的把握。 (2)在助人的过程中工作者得到成长 从动机角度看,个案工作是以案主的需要为本,要求工作者所有的方案设计、工作实施以及整个工作过程,都必须是围绕着案主的需要,而且要求工作者时刻警醒自己是否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去与案主互动。从工作效果角度看,工作者在秉持个案工作价值观、运用有关知识和技巧帮助案主的过程中,自己也将会得到成长。因此,工作者应经常反思自己在与案主互动过程中的经验,不断觉知和巩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如何理解个案工作历史发展中的“亲属责任”原则? 答:个案工作历史发展中的“亲属责任”原则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济贫法案》规定了“亲属责任”(或“家属责任”)的原则。《济贫法案》认为,感受困难的个人首先应由家人、亲属提供帮助,《济贫法案》规定人人都有救济家人和亲属的义务,公共救济机构在贫

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属处获得帮助时,给予救助。 (2)自古以来,人类对生命个体的关怀和帮助有两个传统的资源:来源于血缘关系——家人或亲属的关怀和来源于地缘关系——邻里的帮助。无论是个案工作产生的初始阶段,还是个案工作发展到了今天,“亲属责任”的原则对于个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鼓励亲人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使贫民获得物质和实物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协调亲属间的关系,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获得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这对于排解案主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是非常有益的。 ②亲人最熟知求助者的生活处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案主解决具体的生活困难,避免或减少资源的浪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日益都市化和现代化,人际疏离,人情淡漠。在助人活动逐渐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达国家中,亲人甚至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日渐减少,这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因此,呼吁家人互助,规定“亲属责任”原则永远都不是过时的说法。 3.举例说明个案工作的分层目标。 答:个案工作的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终极目标、中期目标和具体目标。 (1)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个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案主在不断地挖掘生命潜能和激发成就动机的循环努力中,成就能力(潜能)所及的一切事,通过自发和有创造性的劳动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趋向人性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状态包括成熟健康的人格和生命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例如,对于一位刑满释放人员的救助,除了要给他介绍工作,还要帮助他挖掘生命潜能,找到其兴趣和特长,通过自发和有创造性的劳动来丰富他的人生,趋向他的自我实现。 (2)中期目标——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个案工作相信人具有成长向上的倾向,相信人的生命中都与生俱来地具备应对挫折的自助能力。案主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家庭教育随笔

最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一朵花都盛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它的绽放需要父母给予适宜的土壤、水分、阳光和空气。能不能给到适合它生长的条件基本依赖于家庭。能长成啥样,取决于它生命的本源。是牡丹花的种子,那就让它开得最好、最艳的那一棵。是菜花的种子,那就让它同样盛开。我们永远无法让一粒菜花种子开出牡丹花。 一颗没有长好的种子,往往会出现萎缩、枯枝败叶。一个生命往往会出现的是情绪问题、行为偏差、人际关系不良,而一个绽放的生命必然会盛开那五朵金花:1、爱的能力。既能爱自己,也能爱他人。一个自己拥有的东西才能给予他人,一个感受不到被爱,缺乏爱的能力的人,自然也就不能爱他人;2、追寻生命的价值。就像向日葵会追逐阳光一样,一朵花自然有它的生命力,如果没有,那一定是枯萎了。不要埋怨孩子不上进,都说人往高处走,那是天性,孩子会变成这样,一定一定是生命力没有呈现出来;3、安全感。安全是生命得以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孩子就无法和母亲顺利分离,他会在后续的一生中苦苦寻觅。 4、归属感。家是孩子停靠的港湾。可是为啥有孩子即便在外餐风露宿,也挡不住孩子离家出走呢?原因就在于这个家并没有给到孩子支持感、归属感。 5、做他自己。人来到这世间,就是活自己。如果什么事情都被安排,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人都不是活自己,都是父母在替他活着。自然有一天就会自杀或者出离的愤怒。 能盛开这五朵金花的种子,一定是汲取了充分的心理营养,才能长得如此灿烂! 怎样的营养才能滋养孩子,让他开得如此灿烂呢?首先是无条件的接纳,这种爱不因为孩子的外在表现而决定是否给予孩子爱,就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你就爱他,无任何附加条件;二是安全感,安全感来自于夫妻之间的和谐,来自于母亲的情绪稳定。不信你去看,但凡脾气急、性格强势的妈妈,孩子都发展得不是很好。尤其是养男孩的家庭。三是肯定和赞美。不要以为你责备、打骂,孩子就会好,如果教育就这么简单就好了,谁不会打?谁不会骂?放下过高的期许,去肯定和赞美孩子吧!因为你的爱和赞美,孩子才能生发出自我价值感,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心中认为自己好,才能让他去追求好的东西,因为他认为自己值得拥有这些东西。一个被责骂得体无完肤的孩子,只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要么自暴自弃,要么自绝于人世;四是言传不如身教,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吧。如果你们夫妻间成天吵架,那么请记住,孩子将来要么恐惧婚姻,要么就是复制你们的婚姻模式。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如果你真的不懂得怎么和孩子沟通,那么请你记住,将你对孩子的爱付诸于行为当中,孩子依然会长得好。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考点一、重点)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步骤或任务:p1★★★ 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 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 3、决定是否接案; 4、订立初步协议。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③外展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自我解决——自然助人网络——社会工作者)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1)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 (2)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①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②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③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④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⑤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二)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场所的安排 接案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2.会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①终结服务②转介其他服务⑧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治疗性沟通,①提供支持;②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带来内心的焦虑;③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正确想法;

许莉娅《个案工作》(第2版)辅导书-第九章 个案管理【圣才出品】

第九章 个案管理 1.在解读个案管理含义的基础上阐述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的差异。 答:(1)个案管理的含义 个案管理是指个案管理者通过协调、连接及整合资源的方法,为具有多重困境与需要的案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案主摆脱困境、强化资源网络及增进使用资源的能力。 (2)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的差异 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服务目标差异:个案工作的服务目标主要是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治疗案主的失功能心理与行为;个案管理的目标在于协助案主连接资源,教育、培育案主增加有效使用不同资源的能力,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目的。 ②服务方法差异:工作员通过娴熟的一对一个案会谈与案主深度沟通与互动,充分表达同感与接纳,建立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治疗与训练技术帮助案主恢复、提高社会功能;个案管理主要的工作技能是对案主困境与问题的全面洞察与把握,全方位评估案主的多重困境与需求,以此制定适切的服务计划,需要个案管理师对社会服务资源有较充分的了解,并具有效的连接、协调、动员服务资源,以及排除资源使用障碍的能力。 ③服务对象差异: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比较单一,例如,认知偏差导致的情绪困扰的妻子、需要修正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等;个案管理的服务对象遭遇的困难与问题比较复杂,需求也具有多重性,例如,同时遭遇被遗弃、疾病及贫困的残疾人、刚刚刑满释放、体弱多病又遭家人拒绝的社区矫治对象等。 ④务提供者的角色差异:个案工作者主要的角色是照顾者、安抚者、治疗者,个案管理师主要扮演着资源连接者、使能者、教导者、协调者、经纪人及倡导者的角色。

⑤运用服务资源差异:个案工作所服务的案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单一资源解决,而且更多的时候个案工作者作为主要的服务资源;个案管理中的服务对象则通过单一服务资源无法解决问题、满足需要,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服务资源才能解决问题。 ⑥介入重点或取向差异:传统个案工作偏重强调案主的问题域失功能方面,多为问题取向;个案管理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理解为未满足的需求,注重挖掘案主现有能力及社会资源。当然,优势视角理念也越来越影响着个案工作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⑦个案工作以案主利益为唯一考量,特别是个案工作发展的早期阶段,忽视服务资源的成本控制;个案管理在重视案主利益的同时强调服务成本控制,注重服务成效。 ⑧个案工作介入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在个案工作发展的早期阶段,个案工作的介入时间长达几年;个案管理服务的时间相对较短。 2.分析个案管理模式产生的社会条件。 答:作为一项人类服务模式,个案管理的出现是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社会资源的多元化发展、人权运动以及新管理主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服务对象问题与需求日益增多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人类感受到的伤害与威胁日益严重,各种发展障碍与人生挑战,如疾病、贫穷、压迫、精神障碍、社会隔离、人际关系困扰等各种问题袭扰越来越多的人群,人们对社会工作的服务需求不再单一,而是趋于多元,单纯的个别会谈、心理辅导已满足不了面临多重问题、困境与需求的服务对象。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协调、连接多重的服务资源,以个案管理的方式提供服务。 (2)社会服务资源日趋复杂与多元 个案管理有助于实现服务资源最优化运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服务资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二、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三、问题解决 1.收集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