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释放孩子的天性

释放孩子的天性

释放孩子的天性
释放孩子的天性

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爱弥儿》读书心得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其实在大学期间已经粗粗阅读过,那时候对这本书就印象深刻,现在回味起来不得不说的是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卢梭的《爱弥儿》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饿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哲学观岀发,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一一爱弥

儿。他主张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她塑造的爱弥儿,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有高尚的品德和博爱仁慈的胸怀。

全书共五卷,以一个岀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儿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陋,设计岀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心的理想教育蓝图。掩卷沉思,卢梭的思想让人震撼。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反对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在书中说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

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种渴求个性解放”的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

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鲜花一样自然生长。”

当然,呵护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们要试

试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学生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学生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永远不会独立成长。卢梭提岀,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①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②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③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④在青年期,主要

是进行道德教育,当今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方式、内容都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尤其是缺乏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人。现在的家长往往都是唯成绩论,而忘了成绩其实只是个工具。固执的孩子内心都有小宇宙”,一旦点燃就会爆发。有的孩子可能天生会排斥家长的教育,但外来力量往往能改变他们。孩子始终在成长,家长自己要放宽心,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家长没必要把自己的教育塑造得无可挑剔。要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快乐很重要,而且每个成长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快乐。一是中国封建时期过长,棍棒教育根深蒂固;二是应试教育逼迫,现实评介体系重视知识、分数而轻视能力和人格;三是社会的跟风和推波助澜;四是商业推手的唯利是图”其次,要把儿童看成儿童”。毕竟孩

子就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想法和感情,我们有时不能很好的揣摩他们的心理,也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因此,当我们把自己认为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能灌入的是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而非真理。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成人、家长、老师的正面引导不能教育孩子时,我们可以对其采取自然后果法”,这也是卢梭的一个思想

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很多事情在他前面一次他就可以给你完完全全的学个遍,有时候真的是给你气个半死。看这篇电视剧播到孩子教育观念的时候,同样的问题我老是会吧自家的孩子对号入座进去,也会反省下自己该怎么对待孩子的教

育问题?到底是该严厉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好呢?还是放飞心灵自由快乐的成长就好?经过内心一番激烈是思想斗争过后,我还是觉得现在的孩子应该让他们快快乐乐的成长比较重要。

学习,很重要!一点没错,是很重要!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天

天在你的逼迫中不断的学习这个学习那个,成绩是不错了,但是他的生活里和潜

意识里也只会是低头学习的意识。久了他会丧失除了学习以外的一些本能,完全没有了

自己的一个主见。比如,和同龄小伙伴碰到一起也玩不到一起,坐在一起也谈不到一起,长期下去会不会出现自闭症啥的还是不能保证的,其实这样想想还是挺可怕。教育与

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融与共。从这点看,我们就把教育的领域狭窄化了,我们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三学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学生学会了没有,能力得到了多少发展,尽管新课程在不断地强调要注意过程与方法,要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却少有土壤,或者说只有播种,少有耕耘。当然,我也为我们老师叫屈,我们身上的责任好像越来越重,政治化、任务化、行政化的味道越来越浓,而所拥有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好像在火车的轨道上,永远为伴前行,但也永远不能交叉融合。如今的社会竞争是热门的话题,分数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趋势所向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已经承认了“玩”是种错误,我们教师也习惯了当看见学生在玩时送上严肃的目光,以为这是在进行教育,学生以为自己在犯错误,其实我们都在犯错!而且在对待玩的问题上,往往老师犯的错误更严重!于是我对学生看见我走向教室就赶紧跑进教室、藏好自己手里的卡片、游戏立即停止这些画面感到自责和难过,虽然我还曾为此骄傲过。说得简单些我是无形地制止了玩的现象,严重些我是在制止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最根本的是扼杀了孩子的生理生命!我在犯多么严重的错误,我们在犯多么严重的错误!你发现了吗?感受到了吗?感谢《爱弥儿》指出我寻找到自己的错误,不至于让我走得太远。我想对所有大人们说:面对孩子的玩,让我们多些“不教育”,还孩子们该有的自由童年吧!

四、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及局限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为儿童发展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它是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不仅对当时有尖锐批判的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就是对后世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教育思想无处不体现着以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为基础的思想精髓,在

科学的心理产生以前,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③,卢梭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由于这样, 卢梭成为发展心理学之父④。

然而,应当指出,由于卢梭本人思想的激进,由于缺乏教育实践基础和科学理论依据,自然教育思想中难免岀现主观臆断或过于极端的观点。例如:卢梭对于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夸大了天性在教育中的作用;又如:他对各年龄段教育任务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再如,他完全否定课堂教学和系统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应当历史地、客观地评价自然教育的思想,切忌生搬硬套作为教师,我们好像更多地在于说教,或者是颐指气使型、或者是苦口婆心型,共同的心态是怀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地说教,共同的特点是不以平等的身

份去倾听、去理解,而是以过来人的“睿智”指点,永远正确,但也永远隔靴搔痒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理解“天性”,

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在白纸上留下烙印,这一笔下去,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涂鸦一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自然的锤炼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因此,兴趣是前提。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孩子在学习起步时,教师应该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

要给予孩子肯定。。孩子,他也同样需要尊重,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说因为你是我父亲母亲我就非得全部都听你的,任何一个父母都有可能有不对的时候呀!所

以,必须学会尊重孩子!如果你长期一直压迫孩子按着你的思路走,顺着你的想法去做。十年后,我敢肯定他就算买个苹果都还要打电话问下父母,到底该不该买?要买的苹果是红的还是绿的或者是黄的?毫无自己的主见,写到这我都无法想想接下来孩子会变成啥样了 ...

作为父母,都想给自家孩子最好的,但是父母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刚出生不到两年的年轻妈妈,我觉得是时候改好好想想孩子以后的一个教

育思想。

学着去尊重孩子,学者去了解他们最深层的需求

最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著名教育学博士李镇西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因此,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敬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正如卢梭在书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不要以为贴心关怀就是爱,有时“作壁上观”,甚至“冷眼旁观”才是真正的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懂得自然的道理,才会学会遵循自然的意志,才会成为一位遵循自然规律行事的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当我们为怎样教育孩子而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时候,让我们先解放自己,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里自然、快让我们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片

自由的天空!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最后,我想说,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规律需要的人才来塑造人,这是无可厚非的。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捷径可走,我们只好在曲折中摸索!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综上,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

想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 主张顺应人的自然天性, 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 这不

仅在当时有尖锐的批判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新时代, 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尽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但并不影响教育实践对其合理成分的借鉴, 其中关于儿童教育的观念更值得参考。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更加尊重关注儿童天性, 让他们更加自由快乐地成长, 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责任,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当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

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我只是希望社会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教师,我们的教师确实是很伟大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我们虽然愿意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请支持我们,一起来当园丁,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园地!。在《爱弥儿》96 页,卢梭论述了一个最重要也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咋一看,还真是个怪论。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早教中心”盛行(而“早教”也是教育界的共识)。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胎儿起就要抓紧宝贵

时间进行胎教,怎可让“时间白白地过去”?细细阅读之后,才明白“把时间放过去”,指的是“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更不是知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可是究竟怎样才能防止孩子的心沾染罪恶,思想产生谬见?难道就像卢梭说的由一个老师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吗?这太理想化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孩子毕竟是处在社会中的,是要与人交往的(而社会总是有其阴暗面的)。又或者不教给学生道德、真理或知识,学生的心灵就不会沾染罪恶,思想就不会产生谬见了?疑惑还是疑惑。再往下看看吧。“大家都不愿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要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所以做父亲和做教师的不论骂他、夸他、吓他、教他、改他的缺点,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操之过急,做的不是时候。”读到此时,方才恍然大悟,“把时间白白放过去”真正蕴含的意思是:教育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急功近利。不知我的理解对否。对照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有点急功近利。很多家长籍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借口,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早教班”或兴趣班,如“英语班”、“珠心算”小“小主持人”等等。为了把孩子教育成博士、钢琴家或者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长们更是“夸奖、物质奖励或者打骂、恐吓、威胁,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等无所不用。而这些是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恶习。而一旦孩子染上什么偏见和恶习,就会大大抵消教育效果。就像卢梭说的“如果能把孩子健壮地带到12 岁,即使他还分不清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但你一去教他,他的智慧的眼睛就会向着理性睁开的;由于他没有染上什么偏见和恶习,因此在他身上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消你的教育效果。他在你手中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最聪明的人;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

教育的奇迹。”愿我们的教育能心平气和,遵照自然的规律,让孩子成为孩子。各位老师,你们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你的学生,就一定能够受到实际的成效。” (p321)心得:这是卢梭对教师提出来的要求。要注重实践,即课堂以外的教学,有时课外教学反而能让学生学到比课堂上更多的知识。

[《爱弥儿》读后感]卢梭的《爱弥儿》写于 1757 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这本被誉为 "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 " 的不朽之作。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

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

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 ",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

育理解为 "自然的教育 "、"人的教育 "和 "事物的教育 ",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途径,希望儿童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不但获得劳动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起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些思想不但在当时是进步的,今天也仍有意义。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等。综观卢梭关于教学的论述,其中虽不免有片面、偏颇之处,但也包涵着不少真知灼见。卢梭反对封建文化,他根据自然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在 12 岁以前要远离封建文化的影响,不要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进行感觉教育,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感觉器官。卢梭的感觉教育把发展感官与读书学习截然分开,当然失之偏颇,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强调感觉训练,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外感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其中很多见解仍有益于今天的教育实践。我觉得有一段话让我感想最深: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读了卢

梭的这段话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应该尊重儿童。因为儿童就应该有儿童的样子, "玩 "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应将儿童当作成人来看待,让他们过早承受各种压力。我们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如今的儿童,为了 " 打好升学的基础 "承受者沉重的知识学习的负担,大量练习题铺天盖地地压向他们。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除了超负荷地要孩子读书、写字、计算外,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和假期的学习班,弄得孩子们没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动和爱好。这种心情和愿望是可以理解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个美好的未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呢,但是他们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没有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规律,有时候父母还采取专制得手段来对待儿童,让儿童不停地学,学一些他们根本究不感兴趣的东西。如此的教育,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儿童是不可能用心去学,也不会专注于这一方面的学习,更不会成为什么才什么家。相反会给儿童造成厌学的情绪,以及对父母的反感,最终成为教育的牺牲品。他们的世界失去了童年的光彩。我想: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

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最后,我想说,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规律需要的人才来塑造人,这是无可厚非的。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捷径可走,我们只好在曲折中摸索!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 "自由 "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 "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 "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 " ,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但瑕不掩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