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語文(古文部分)

(1)天之道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是以——因此,为——做事,不恃——不依靠)

功成而不处(功——有成就,不处——不居功)

(2)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采取军事行动)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过——责备,?是?将宾语?尔?提前)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陈列,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列—职位,)(这里用的是演绎论证法)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危——盲人站立不稳,持—扶持,顛—盲人倒下了,摔到了,扶——搀扶,

相——搀扶盲人的人)(这里用的是类比论证法)

且尔言过矣,(

且——况且,过——错误)

虎兕出于柙,(

兕——犀牛,柙——关野兽的笼子)这里用了类比法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同?嫉?痛恨、厌恶

舍曰——不说,欲之——我想要,辞——托词、寻找借口)演绎论证法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故——仍旧,服——归服,修——完善,

文德——文教德化,来之——使他们来,来——同?徠?招徕、使归顺)

(3)寡人之于国也

兵刃既接,弃甲曳(ya)兵而走(曳——拖着兵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涂——同?途?,发——开仓放粮,賑救饥民)对比论证法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类比论证法。

(4)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改变自喜的面容)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殆——危险)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局限,时——时令)

乃知尔丑(乃——才,丑——鄙陋)

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盈——满)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已——停止,虚——虚空)

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礨空——小孔)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当初)

(5)大同

大同选自《礼记》。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

丘未之逮也,(逮——赶上)而有志焉。?(志——记载)

选贤与能,(与—举)讲信修睦。(讲信——谈忠信之事,修睦—修习亲爱和睦的事)

男有分,(分——尽职尽责)女有归。(归——嫁合适的人)

大人世及以为礼,(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袭,父子相传,礼——制度)

城郭沟池以为固;(固——坚固)

以笃父子,(笃——深化)

故谋用是作,(用是——因此)

1、《大同》的主旨是什么?

建立大同社会,人人和睦,各尽所能,各有所足。

2、《大同》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对比论证法

以修身为本

《大学》指人的道德修养

?小学?包括《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在明明德(明——彰明,明德——美德)

在止于至善。(止——达到)

知止而后有定;(定——确定的志向)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整治)

致知在格物(致知——求知,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知无不尽)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否——不行)

其所厚者薄,(厚——重视,薄——轻视)

(6)好学。力行。知耻

?好学——爱好学习。力行——身体力行。知耻——知道耻辱

明辨之,(清楚地辨别)笃行之。(笃行——忠实地执行)

审问之,(审问——详细的探讨)慎思之,(慎思——谨慎思考)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行——做事,笃——笃实)

果能此道矣,(果——真的,能此道——按这个道理去做)

(7)谏逐客书

窃以为过矣。(过——错误)

功施(yì延续)到今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以——凭借)

杜私门,(私门——权贵家族)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当初,使——假如,内——同?納?)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获得)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是以——因此,让——推辞)

故能明其德。(明——彰明)

四时充美,(充美——富足美满)

?藉寇兵而赍(ji′)盗粮?者也。(藉——同?借?,賷——赠送)用的是类比论证

(8)陈情表

臣以险衅(险衅——灾难与祸患)

夙遭闵凶(夙——早,幼年,闵凶——忧患凶丧之事)

行年四岁(行——年龄)

祖母刘悯臣孤弱(悯——怜悯)

终鲜兄弟(终——又,鲜——少)

门衰祚薄(门——家门,祚——福气)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功——近门亲属,强近——比较亲近)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应门——照看门户,僮——少年仆人)

茕茕孑立(茕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孤单)

形影相吊(吊——慰问)

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

逮奉圣朝(逮——到了)

沐浴清化(沐浴——享用,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寻蒙国恩(寻——不久)

除臣洗(xiǎn)马。(除——授职,洗马——太子的属官)

诏书切峻,(切峻——言辞急切而严厉)

责臣逋(bū)慢;(逋慢——回避怠慢)

不矜名节。(矜——夸耀)

岂敢盘桓(huán),(盘桓——迟疑不决的样子)

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气息奄奄,(奄奄——微弱)

(9)答李翊书

而其问何下而恭也。(问——问问题,下而恭——谦虚而恭敬)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归—回归,为你所掌握,有日—指日可待的意思,不会远了)

抑不知生之志:(抑——抑或,然而,志——志向)

蕲(qi′)胜于人而取于人邪?(蘄——同?祈?,求,取于人——被别人取法)

养其根而俟(si`)其实,(俟——等待,实——果实)

惟陈言之务去,(陈言——陈词滥调)

待用于人者,(待——等待,用于人——被别人取用)

用与舍属诸人。(属诸人——取决于别人)

(10)五代史伶官传序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临终)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官名,少牢——祭品,有羊、猪为少牢,有牛、

羊、猪为太牢,告庙——到宗庙祷告)及凯旋而纳之。(納之——将箭放回原处)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时,系——捆绑,组——绳索)

函梁君臣之首,(函——作动词,用木匣装起来)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本——考察)

《书》曰:(书——指《尚书》)?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自然——当然)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所溺爱的人和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论证法

(11)答司马谏议书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操——采取,术——方法)

虽欲强(qiǎng)聒(guō ),(强聒——强作解释)

终必不蒙见察,(察——昭著,理解)

重(chong′)念蒙君实视遇厚,(重念——又考虑,视遇——看待)

于反复不宜卤莽,(反复——指书信往来,卤莽——同?鲁莽?简慢草率)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名义和实际)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难壬(ning`)人(难——责难,壬人——善于巧言谄媚的人)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固——本来,前——事先)

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恤——忧虑,)

胥(xu`)怨者民也(胥——相与)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不仅)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法度)

度(duo′)义而后动(度——考虑,义——合适)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认定做的对)

以膏泽斯民(膏泽——作动词用,施恩泽,膏:油,泽:雨露)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事——做事,前一?事?动词,

后一?事?名词)

守前所为而已(守前所为——墨守前人所作所为)

则非某之所敢知(敢知——敢领教)

无由会晤(无由会晤——没有机会见面)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不任——不胜,区区——拳拳,

向往之至——仰慕到了顶点)

(1)郑伯克段于鄢

庄公寤【通.啎wǔ】生,(寤生——逆生,难产)

亟(亟——屡次)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请制——要制这个地方做领地,

制:郑地名,又名虎牢)

岩邑(岩邑——险要的城邑)也

虢叔(虢叔——东虢国国君)死焉(焉——于此)

都城(都城——城邑)过百雉(雉——古代计算城墙长度的单位)

今京不度(不度——不合规定)

非制(制——先王的制度)也

?姜氏何厌(厌——满足)【通餍yàn 】之有!

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

既而(既而——不久)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于己——属二主管)

无庸(无庸——不用)

将自及(自及——自取其祸)。

不义不暱(昵)(暱——亲近兄长)

大叔完聚(完聚——修治城郭,集结百姓,缮(缮——修理)甲兵

具(具——准备)卒乘(shèng)(乘——战车,一车四马三士七十二卒为一乘)

段不弟【通悌tì】(弟——顺从兄长)

克——战胜

谓之郑志(志——同?誌?记载)

请以遗(wai)(遗——赠给)之

若阙【通掘】地及泉,隧(做动词用,挖隧道)而相见

其乐也泄泄(yì)(泄泄——快乐)

施(yì)(影响)及庄公

孝子不匮(kuì)(不匮——不亏缺)

永锡【通赐】(賜——赐予)尔类(类——同类)。

(2)冯谖客孟尝君

贫乏不能自存(自存——养活自己)

使人属(zhǔ,嘱托)孟尝君

左右以(以——因为)君贱之也

食(食——给人吃)以草具(草具——素食,没有鱼肉的粗劣饭菜)

比(比——按照)门下之客

揭(揭——举)其剑,过(过——拜访)其友曰

无以为家(为家——养家)

孟尝君使人给(jī,供给)其食用

后孟尝君出记(记——文告)

谁习计会(习——熟悉,计会——会计)

能为文收责(责——同?债?)于薛者乎

冯谖署(署——签名)

文倦于事,愦(愦——糊涂)于忧(忧——忧虑),而性懧

(懧—同?懦?,懦弱)愚

于是约车治装(约车治装——备车马,整治行装)

以何市(市——买)而反

不拊爱子其民(子其民——以民为子)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齐放(放——放逐)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孟尝君固(固——坚决)辞不往也

遣太傅赍(jī,拿物品送人)黄金千斤

被(pī,同?披?遭受)于宗庙之祟(祟——鬼神降下的灾祸)

寡人不足为(不足为——不足以有为,成不了大事)也

无纤介(纤介——细小)之祸者

(3)垓下之围

项王军壁(壁——在…扎营,用作动词)垓下

常幸从(幸从——得到宠爱,跟随在项羽身旁)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阙——乐曲终止为阙)

直夜(当夜)溃围南出

骑能属(属——随从)者百余人耳

田父绐(dài,欺骗)曰

所当者(所遇到的敌方)破

然今卒(卒——最终)困于此

今日固(固——一定)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快战——痛痛快快打一仗)

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为三处(分三处集合)

汉军皆披靡(披靡——如草随风而倒,形容惊溃散乱的样子)

辟易(辟易——倒退)数里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所在——去向)

乌江亭长舣(舣——移船靠岸)船待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我——拥护我为王)

吾知公长者(长着——性情谨厚的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创——创伤)

吾为若德(我给你个好处)

五人共会(会——拼合)其体,皆是(正好为一体)

舜目盖(盖——大概是)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苗裔——后代)

何兴之暴(暴——突然)也

遂将(将——率领)五诸侯(五诸侯——齐、赵、韩、魏、燕)灭秦

位虽不终(终——到底)

及羽背关怀楚(背关怀楚——放弃关中,怀归楚地)

难矣(难成大事)

自矜(自矜——自夸)功伐(功伐——武力征伐)

奋其私智(私智——一己之能)而不师古(师古—以古代成功的帝王为师)

欲以力征经营(经营——治理)天下

(4)李将军列传

用(因为)善骑射

秩(俸禄)八百石

有所冲陷折(折——破)关及格(格——格斗)猛兽

以(因为)梁王授广将军印

自负(负——仗恃)其能,数(shu?,屡次)与虏敌战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勒——约束指挥)习(训练)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将——带领)骑数十纵(纵——奔驰)

三人亡(亡——丢掉)马步行

上山陈(陈——同?阵);广为人长(长——身材高大)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所——大约)

即(即——假如)有急;用此(因此)

是时会(会——适逢)暮;居无何(过了不久)

居久之(过了很久)程不识故(故——以前)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屯——驻扎)

就(靠拢)善水草屯,舍止

莫(同?幕?)府省约(省约——简略)文书籍事

然亦远斥侯(斥侯——侦察侯望,安置哨兵)

程不识正(正——严格约束)部曲行伍营陈

广佯(佯——假装)死

广暂腾(暂腾——突然跳起)而上胡儿马

因(顺势)推堕儿;会(逢)日暮

吏当(当——判)广所失亡多

广亦竟(竟——终于)射杀之;终(从生到死)广之身

诸将多中(中——符合)首虏率(率——标准)

行可(可——大约)数百里;射其裨将(裨将——副将)

胡虏益解(益解——逐渐松弛,解同?懈?);益治军(更加注意整顿队伍)

博望侯留迟后期(留迟后期——因滞留延误未按规定日期到达)

广尝与望气(望气——看面相)王朔燕语(燕语——私下交谈)

且(且——还是)固(本来)命也?

将军自念(自念——自己想一想)

吾诈(诈——欺骗)而同日杀之

东道少(少——稍微)回远(回远——迂回)

大将军青亦阴(阴——暗中)受上诫(诫——告诫)

数奇(jī,命运不好)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失侯——因延误时间而失侯)

故徙(徙——调离)前将军广

固(坚决)自辞(要求辞去合并于右将军的命令)于大将军

军亡(亡——同?无?)导,或(同?惑?)失道

南绝(绝——横渡)幕(同?漠?)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bai,干粮)醪(láo,酒)遗(wai,赠送)广

广未对(未对——不回答)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对簿——对质、受审)

其身正(正——合于礼)

余睹李将军悛悛(悛——同?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如鄙人(鄙人——乡野之人)

可以谕(谕——同?喻?)大也。

(5)张中丞传后叙

翰以文章自名(自名——自许)

然尚恨(恨——遗憾)有阙(阙——同?缺?)者

授之柄(柄——权柄)而处其下

两家子弟材智(材智——才能智力)下

不能通知(通知——通晓)二父志

疑畏死而辞服(辞服——请降)于贼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为之邪——会做这样的事吗)

以此诟(诟——辱骂)远

从而尤(尤——责备)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弃城而逆遁(逆遁——事先转移)

将其创残饿嬴(leí,瘦弱)之余

其讲之精矣(讲之精——谋划精密周全)

蔽遮(掩护)江淮,沮(阻止)遏(遏制)其势

亦见其自比(自比——自列)于逆乱,

设淫辞(淫辞——淫乱的邪说)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从事——任职)于汴徐二府

屡道(道——取道)于两府间

延(请)霁云坐

此矢所以志(志——做标记)也

及巡起事(起事——起兵讨叛贼)

嵩常在围中(围中——围城之中)。

籍大历中于(于——在)

巡起旋(旋——转身)

阳阳(安详无所用心的样子)如平常

嵩将诣(诣——到)州讼理

(6)段太尉逸事状

领(兼任)行营(郭子仪行营)节度使

寓(寄居)军(驻扎)邠州(陕西彬县)

纵士卒无赖(无赖——横行不法)

邠人偷(懒惰)嗜(贪心)暴(强暴)恶(凶恶)者

率(大都)以(用)货窜(窜——以不正当的方式混入)名军伍中

则肆志(肆志——为所欲为)

日(每天)群行(成群结队)丐(强讨)取于市;

不嗛(嗛——同?慊?满足)

椎(用棍棒敲击)盈(满)道上

戚(忧愁)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状——陈述事实的文书)白(禀告)府(白孝德衙门)

愿计事(计事——商量事情)

公见人被暴害,因(仍旧)恬然(安然)。且(将要)大乱

公诚(诚——果真)以都虞候命某者

能为公已(已——止)乱

既署(署——代理职务)一月

太尉列卒(列卒——布置士兵)取(捕捉)十七人

皆断头注(注——安放)槊(长矛)上,植(树立)市门外

请辞(辞——说理)于军。?

选老躄者(老躄着——年老腿跛的人)一人持马至

因谕(谕——开导)曰:?尚书固(固——难道)负若属耶?

为白(替我告诉)尚书,出听我言。?

当务(务——致力于)始终

今尚书恣(恣——放纵)卒为暴

不戢士(戢——管束)

公幸(幸——承蒙)教晞以道

愿奉军以从(从——听从)。?

皆解甲散还火伍(火伍——队伍)中

吾未晡食(晡食——晚餐)

请假设(假设——代办)草具。

吾疾作(疾作——病发作)

戒(告诉)候卒(警卫)击柝卫太尉

谢(道歉)不能,请(请允许)改过。

先是(在此之前),

我知入数(入数——收入谷子的数量)而已

太尉判状辞甚巽(巽——同?逊?委婉)

使人求谕(谕——告诉)谌。

舆(舆——抬)来庭中。

裂裳衣(衣——包扎)疮

手注(注——敷)善药

旦夕自哺(哺——喂)农者

淮西寓军(寓军——临时驻扎的军队)

汝诚(诚——果真)人耶?泾州野如赭(赭——赤土)

凡为人傲(傲——不顾)天灾

谌虽暴抗(暴抗——强暴高傲)

自恨死(悔恨而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征——征召)

戒(告戒)

朱泚幸(幸——或许)致货币

泚固(固——坚持)致大绫三百匹。

果(竟)不用(用——采纳)吾言!

晤谢(谢——谢罪)

以如(如——送往)司农治事堂

其故封识(识——同?志?标记)具存。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出入——不一致)

不知太尉之所立(所立——为人)如是

历(经历)亭障堡戍(古代修建的岗楼)

太尉为人姁姁(x?,温和的样子)

言气卑弱(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

未尝以色(色——脸色)待物(物——人)

遇不可(不可——不能赞同的事)

必达其志(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

言信行直(说话讲信誉,行为正直)

备(详尽)得太尉遗事

(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愚者所笑(笑——讥笑我),贤者察(察——理解)焉

2.虽驱世(驱世——世上所有的人)以笑我

3.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不服——不穿胡服)

4.制国有常(常——一定的章法)

5.从政有经(有经——一定的原则)

6.令行为上(上——主要,重要)

7.明德先论(论——议论明白)于贱

8.故愿慕(慕——仰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

9.蛮夷之所则效(效——仿效)也

10.臣愿王孰图(孰图——同?熟?深思熟虑)之也!

11.先时中山负(负——依仗)齐之强兵

12.系累(系累——用绳索捆绑)吾民

13.微(小看)社稷之神灵

14.先君丑(丑——以此为耻)之

15.恶(恶——讨厌)变服之名

16.而招(招——提倡)骑射焉

(8)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是记人的文艺随笔。

以至于剑拔十寻(寻——古代八尺为一寻)者

叶叶而累(加,积)之

振笔直(直——径直)遂(完成)

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丧——丧失,忘记)之

今夫夫子(夫子—指文与可)之托(托—寄托)于斯竹(竹—画竹的道理)也而予以为有道(道——知事物规律的人)者,则非耶(难道不是吗)

足相蹑(脚互相踩碰)于其门

以为口实(口实——话柄)

袜材当萃(萃——聚集)于子矣

扫(用笔作画)取寒梢(寒梢——竹)万尺长。

吾言妄(我的话说过头了)矣

余因而实之(我借他的话来证实它)

斤斧何曾赦箨(tu?龙——竹笋)

见此竹废卷(废卷——放下书卷)而哭失声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畴昔——从前)戏笑之言者

(9)报刘一丈书

何至更辱(谦辞)馈遗

则不才(谦辞,意谓不成材的人)

至以「上下相孚(孚——信任)

才德称(称——符合)位」语不才(语不才——来说我)

门者(守门的人)故(故意)不入

袖金以私(私——私下贿赂)之

即门者持刺(刺——名片)入

相公倦,谢(谢绝)客矣

即起盥栉(guànzhì,洗脸和梳头)

主者故固(固——坚持)不受

且虚言(虚言——吹嘘)状

相公又稍稍(稍稍——偶尔)语人曰

闻者亦心计(心计——心理盘算)交(交相)赞之

自岁(岁——过年)时(四时的节气礼)伏腊(夏伏冬腊节)一刺 (一刺—我投一次名片)之外

斯则仆之褊(biǎn,狭隘的心胸)哉

以此长不见(见——被)悦於长吏

每大言(大言——大话)曰

得无(恐怕)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家乡人事多有变化)

则又令我怆然(怆然——悲伤的样子)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

亡论(且不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 幸宁心哉(希望能够心情平静)!

(10)西湖七月半

不衫不帻(帻——头巾)

茶铛(茶铛——煮茶的小锅)旋(不久)煮

是夕好名(好名——爱虚名)

速(催促)舟子急放(放——向…行船)断桥

止(只)见篙击篙;席(坐)其上

吾辈始舣(舣——使船靠岸)舟近岸

湖复颒(huì,洗脸)面

吾辈往通声气(往通声气——和他们打招呼)

韵(风雅)友来;杯箸安(安——备放)

香气拘(拘——环绕)人

(11)马伶传

其士女之问(问——探访)

趾相错(脚趾相互错杂,形容人多)也

无虑(大约)数十辈(辈——同一等级,指梨园部)

遍征(征——招请)金陵之贵客文人

与夫妖姬静女(妖姬静女——艳丽的夫人和娴静文雅的女子)

列兴化于东肆(肆——指演戏的场所)

迨(dài,等到)半奏(演到一半)

抗坠疾徐(指音调高低快慢变化很多,抗坠:高低,疾徐:快慢)

未几更进(没有多久移的更近)

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易之——马上换人)

乃竟辍其技不奏(最终停止演唱)

而华林部独著(著——出名)。

去后且(且——将近)三年而马伶归

今日幸(幸——希望)为开宴

愿与华林部更(更——再)奏《鸣凤》

已而(不久之后)论河套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凌出——超过)华林部远甚。

华林部过(过——拜访)马伶

李伶之为严相国至(至——好到极点)矣

子又安从授之(安从授之——从哪里学的)

而掩其上(掩其上——超过他)哉

固然(的确这样)

李伶即(即——同?则?)又不肯授我

严相国俦(俦——同类)也

此吾之所为师(所为师——所拜的老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罗拜——四面围绕着拜)而去。

夫其以(以——因)李伶为绝技

无所干求(无从求取)

见昆山犹之见分宜(分宜——严嵩分宜人)也

安得不工(工——精致)哉

短歌行

越陌度阡(穿过田间的小路),枉(屈就)用相存(存——问候,远道前来问候) 悠悠我心(使我心中长久的思慕)

何时可掇(chu?停止)

契阔(聚散)谈宴(畅谈欢宴)

周公吐哺(bǔ嘴里嚼着食物,指爱惜人才),

天下归心(归心——向着自己)

帝心恻隐知人弊(困苦)

京畿尽放(全免)今年税

手持敕牒(公文)榜(张贴)乡村

虚受吾君(皇帝)蠲(juān免除)免恩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王安石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韩愈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

柳宗元主张文章应“文以明道”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2019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C 6、C 7、C 8、D 9、B 10、C 11、C 12、C 13、A 14、D 15、C 16、D 17、A 18、D 19、X 20、A 21、D 22、C 23、A 24、B 25、D 二、填空题 26、夙兴夜寐 27、我有嘉宾 28、燃到了这般模样 29、纵有健妇把锄犁 30、将军角弓不得控 31、蓬山此去无多路 32、风急天高猿啸哀 33、遗民忍死望恢复 34、苒苒物华休 35、乍暖还寒时候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36、列:职位 37、岁:收成,年成 38、庠序:指学校 39、旋:转,改变 40、从:通“纵”,合纵 41、汩汩然:水流很通畅发出的声音,在此指文思如泉涌

43、俟:等待 44、负:背着 45、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小人 四、将下列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6、你有母亲可以奉送,我却没有啊! 47、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 48、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 49、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 50、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五、理解与分析 51、(1)《雪夜访戴》。(2)表现了王子猷任诞放达的性格和作派。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52、(1)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来说明堵塞言论的危害性。并指出“为水”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导”,“为民”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宣”。(或答:是劝谏厉王不能压制人民言论,应像治水那样予以疏导,让人民对朝政畅所欲言,择善而从,改正失误,实现人民的意愿。) (2)直接措施:①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②瞽献曲,③史献书,④师箴,⑤瞍赋,⑥曚诵,⑦百工谏。 间接措施:①庶人传语,②近臣尽规,③亲戚补察,④瞽、史教诲,⑤耆、艾修之 (3)类比论证“防民之口……民亦如之。”“民之有口也……衣食于是乎生。” 举例论证“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 对比论证,本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 53、(1)用多种事物比喻四季,象征“我”对自身经历酸甜苦辣和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种种感受。 (2)类比: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象征:接连用七种事物来表现对四季的不同感受,象征性地表达了“我”对人世间的认识与看法。作者将类比和象征结合起来,使文章像诗一样寓意无穷、韵味悠长。 (3)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在地坛这个特殊环境和背景中完成的。在作者的眼中,地坛虽然看似“荒芜但并不衰败”,看似沉寂却处处涌动着生命的喧嚣。在这种启示之下,作者从开始发现生命,继而观察生命,进而赞叹生命。大地母亲哺育和培养着人类,永远赐予人类以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人们依恋她,感谢她,正是因为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获得了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信念。而作者把这种人类和大地母亲的关系,浓缩、诗化成一种特定个人和特定环境背景的关系,那就是——“我与地坛”! 54、(1)特点有:高傲倔强、无拘无束、蔑视权贵、超凡脱俗,不谄媚世俗。 (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 (3)比喻深刻、精辟,赋予文章以形象性,并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比如“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等比喻形象鲜明又生动风趣。 55、(1)体现了主动迎合大众的审美,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的艺术创作规律。 (2)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始终坚持自己的标准,不以外界为转移的艺术创作规律。(3)体现了范曾的坚持自己所热爱的艺术,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不因外界驱使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福建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养生主·庄子翻译 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象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啊!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悠然自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翻译 臣听说要使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帝王的才德和明义。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昭命,开头作得好的的确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

2013年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3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卷的试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 A.性善与仁政B.仁与礼 C.严刑峻法D.隆礼重法 2.诸子散文中汪洋恣肆、辞藻瑰丽的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 3.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提出“大学之纲领”,不在其中的是 A.明德B.亲民C.平天下D.止于至善 4.《氓》产生的地域是 A.河南B.陕西C.山东D.江苏 5.《谏逐客书》涉及到的秦国制度是 A.世卿世禄B.军功爵禄C,客卿制D.郡县制 6.《湘夫人》的作者是 丸屈原B.宋玉C.贾谊D.曹植 7.与秦晋觳之战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A.烛之武退秦师B.晋楚城濮之战 C,晋惠公背信弃义D.晋公子重耳流亡 8.《史记》中以时间先后为历代帝王作传的是 A.表B.书C.本纪D.世家 9.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历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的是 A.陶渊明B.孟浩然C.谢灵运D.欧阳修 11.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B.李贺C.杜牧D,元稹

12.下列未列入唐宋八大家的是 A.曾巩B.欧阳修C.王安石D.范仲淹 13.下列选项中,一反送别作品常态,别出新意的是 A.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4.《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是 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 15.《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 A.《望江亭》B.《梧桐雨》c.《莺莺传》D.《拜月亭》 16.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是 A.晏几道B.柳永C.周邦彦D.贺铸 17.下列选项中,显现《天净沙·秋思》主题思想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 18.《宝玉挨打》中,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的是A.王夫人B.李纨C.薛宝钗D.贾母 19.鲁迅的《风波》的历史背景是 A.张勋复辟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20.下列作品集出自郭沫若的是 A.《红烛》 B.《繁星》C.《灾难的岁月》D.《女神》21.《雨巷》中象征理想的意象是 A.油纸伞B.雨巷C.篱墙D.丁香姑娘 22.《拣麦穗》中作者的向往是 A.丰收的年景B.美好的爱情C.人间纯真的感情D.美丽的梦想2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D.平叙 24.以“含泪的微笑”著称的美国小说家是 A.马克·吐温B.杰克·伦敦C.海明威D.欧·亨利 25.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不包括 A.《哈姆莱特》B.《罗密欧与朱丽叶》C.《李尔王》D.《奥赛罗》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文言文译文

寡人之与国也孟轲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

大学语文翻译复习题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不能瞬间离开了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这样。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累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不如早一点给她安排一个地方,不要使得他们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否则就难以对付了。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于是乘坐着车,高举着他的剑,探望他的朋友说:“孟尝君以我为客。”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壮大诸侯,使天下有才干的人远离秦国而不敢往西,停止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译文】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日日夜夜,永无休止,不用召唤他们自己就会赶来,物产不用征求,百姓自己就能生产出来。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做不道德和不正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取其咎,你姑且等着看吧。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 【译文】孟尝君就派人送给冯谖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歌抱怨了。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译文】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发出木材来(供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商人流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这难道还需要政令教导、征求人们按期集会来完成吗?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做老百姓父母官的,主持政治,却不免于率领禽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2013年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卷的试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非子的核心思想是 A.性善与仁政 B.仁与礼 C.严刑峻法 D.隆礼重法 2.诸子散文中汪洋恣肆、辞藻瑰丽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3.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提出“大学之纲领”,不在其中的是 A.明德 B.亲民 C.平天下 D.止于至善 4.《氓》产生的地域是 A. B. C. D. 5.《谏逐客书》涉及到的国制度是 A.世卿世禄 B.军功爵禄 C,客卿制 D.郡县制 6.《湘夫人》的作者是 丸屈原 B.宋玉 C.贾谊 D.植 7.与晋觳之战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A.烛之武退师B.晋楚城濮之战 C,晋惠公背信弃义D.晋公子重耳流亡 8.《史记》中以时间先后为历代帝王作传的是 A.表 B.书 C.本纪 D.世家 9.操《短歌行》中引用历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的是 A.渊明B.孟浩然 C.灵运D.欧阳修 11.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贺 C.杜牧 D,元稹

12.下列未列入唐宋八大家的是 A.曾巩 B.欧阳修C.王安石 D.仲淹 13.下列选项中,一反送别作品常态,别出新意的是 A.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是 A.铺扬厉 B.夸饰渲染 C.主客问答 D.骈俪对偶 15.《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 A.《望江亭》 B.《梧桐雨》 c.《莺莺传》 D.《拜月亭》 16.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是 A.晏几道 B.柳永 C.周邦彦 D.贺铸 17.下列选项中,显现《天净沙·秋思》主题思想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18.《宝玉挨打》中,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的是A.王夫人 B.纨 C.薛宝钗 D.贾母 19.鲁迅的《风波》的历史背景是 A.勋复辟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20.下列作品集出自郭沫若的是 A.《红烛》 B.《繁星》C.《灾难的岁月》 D.《女神》 21.《雨巷》中象征理想的意象是 A.油纸伞 B.雨巷 C.篱墙D.丁香姑娘 22.《拣麦穗》中作者的向往是 A.丰收的年景 B.美好的爱情 C.人间纯真的感情 D.美丽的梦想 2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24.以“含泪的微笑”著称的美国小说家是 A.马克·吐温 B.杰克·伦敦C.海明威D.欧·亨利 25.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不包括 A.《哈姆莱特》 B.《罗密欧与朱丽叶》C.《尔王》 D.《奥赛罗》 二、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 后习题简答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

福建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2008年版 养生主·庄子翻译 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象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啊!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悠然自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翻译 臣听说要使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帝王的才德和明义。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昭命,开头作得好的的确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

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的文学常识

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的文学常识 1.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抒情小赋,内容上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放心求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表现的是对世事的厌倦和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如“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苟纵心物外,安知菜辱之所如?”它一扫汉大赋那种铺采摛文、夸张堆砌的手法,用短小精悍的篇制和优美朴素的语言,集中抒写自己的怀抱。作者的苦闷、不满、追求和意趣贯穿全篇。《归田赋》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它的出现预示着汉大赋的时代即将过去,预示着抒情小赋将以独立的体式在赋坛上占有一席地位。 2.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最早设于秦朝。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汉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六朝时,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 曹操诗歌《蒿里行》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作品反映了初平之年关东州群起兵讨伐董卓,便令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杀。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抛骨露尸于野的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因此,后人称之为“诗史”、“汉末实录”。 4.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现存诗80多首,辞赋散文共40余篇。钟嵘评价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精兼雅怨,体被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资料讲解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

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季氏(鲁国大夫,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孔子说:“求~周任(古史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假如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 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孔子说:“求~君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多;境内安定了,就不会出现倾覆。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由(子路)和求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夫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附;鲁国政权四分五裂又不能保全它,反而在国内谋划发动战争。我担心季孙氏氏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宫廷内部。” 《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 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 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 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 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 “(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用兵

2007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07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精卫填海”这则神话出自 ( ) A.《山海经》 B.《列子》 C.《淮南子》 D.《韩非子》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出自 ( ) A.《蒹葭》 B.《关雎》 C.《氓》 D.《七月》 3.下列著作属于“四书”的是 ( ) A.《尚书》 B.《论语》 C.《春秋》 D.《荀子》 4.我国最长的乐府叙事诗是 ( ) A.《孔雀东南飞》 B.《陌上桑》 C.《木兰诗》 D.《采薇》 5.被谢灵运称为“才高八斗”的作家是 ( ) A.王粲 B.曹操 C.曹植 D.左思 6.我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是 ( ) A.顾况 B.陶渊明 C.孟郊 D.孟浩然 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 ( ) A.祈使句 B.宾语前置句 C.被动句 D.定语后置局 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斥的对象是 ( ) A.郑庄公 B.姜氏 C.子封 D.共叔段 9.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 ) A.旷达飘逸 B.诗中有画 C.沉郁顿挫 D.慷慨豪迈 10.下列作者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 A.白居易 B.柳宗元 C. 刘禹锡 D.元稹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比拟、借代 B.比喻、夸张 C.比拟、夸张 D.比喻、象征 1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五代史》属于 ( ) A.纪传体通史 B.国别史 C.编年体通史 D.断代史 13.明代的宗臣属于 ( ) A.前七子 B.后七子 C.公安派 D.唐宋派 14.下列作品中,节选自长篇小说的是 ( ) A.《宝玉挨打》 B.《风波》 C.《断魂枪》 D.《米龙老爹》 15.“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 ) A.培根 B.拉封丹 C.伏尔泰 D.富兰克林 二.多项选择题 16.选自《史记》的“垓下之围”,反映项羽英雄末路的事件有 A.破釜沉舟 B.告别虞姬 C.斩将夺旗 D.鸿门宴 E.乌江自刎 17.下列属于李白的作品有 A.《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B.《梦游天姥吟留别》 C.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D.《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E.《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18.下面各句中,“国”表示“国都”意义的有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登斯楼也,则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D.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E.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9.下列鲁迅作品属于小说的有 A.《狂人日记》 B.《灯下漫笔》 C.《祝福》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E.《伤逝》

大学语文 语文背诵和翻译

翻译: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一个人本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他不下令,别人也会奉行,一个人本身行为就不端正,即使他下达命令,别人也不会遵从。或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因此,太山不拒绝细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当帝王的不驱赶老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3.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律。 4.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家先在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中;读者却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入作家内心。或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触动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背诵: 1.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 2.“正气歌”全文不带序; 3.“采薇” 4.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 5.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别赋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学常识: 1.《冬至之晨杀人记》是林语堂的一篇幽默小品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正确性,鲜明性,新颖性);论据(确凿性,典型性,论据与论点的统一性);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非攻》即非难、反对对别国的攻伐,是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之作,其主要思想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该书的特点是思想严密,逻辑性强。语言质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