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伏伏曲培养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研究

伏伏曲培养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研究

伏伏曲培养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研究
伏伏曲培养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研究

伏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研究

王世宽,侯华,张强,沈才萍,李浩,冉然

四川泸州地处潮湿的河谷地带,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为优质的泸州大曲提供了天然的生态环境。俗话说“水是酒的血,曲是酒的骨”,好水造美酒,好酒必有好曲。现在有的名酒厂家,无不重视制曲。学者们不断的研究制曲工艺,使制曲工艺逐渐走上规范化。在制曲的过程中,夏季曲培往往存在挂衣差、成曲皮张后、曲块死板、曲香味不明显、红心曲和黄心曲等一些不明因素,导致出酒率低和酒质差。所以,对夏季大曲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指标消长的研究很有必要,以求明白其中的规律和机理,将其用于生产,改良酿酒工艺,降低消耗,将推动现在酒业的快速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与处理

样品:中高温地区(地表曲),由泸州老窖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采样标准:参照泸州大曲制曲标准选取优质大曲。

样品处理:无菌条件下以几何中心进行4等分,随即挑选一份用灭菌榨汁机进行粉碎,再用灭菌研钵进行碾碎后充分混匀。

1.2 培养基

霉菌培养基,酵母培养基,细胞培养基,芽孢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乳酸菌培养基。

1.3计数操作

1.3.1 菌总数计数

将大曲在无菌条件下粉碎,取1克置于装有99毫升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摇动三角瓶使其混匀大曲粉,使其形成悬浊液不断摇动,30分钟后静置澄清。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菌悬液与装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进行系列稀释,取10的负3次方、负4次方、负5次方、和负6次方进行平板涂布。然后37℃倒置培养1~2天,进行总细菌计数。

1.3.2 与以上操作方法相同,称取1克大曲粉装于有99毫升无菌水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80℃水浴处理10~15分钟,杀死非芽孢杆菌,然后进行稀释,取10的负3次方、负4次方、负5次方、和负6次方进行平板涂布,37℃倒置培养1~2天,计数即为芽孢菌数,并结合境检。

1.3.3 乳酸菌计数

取适当稀释度的样品菌悬液1毫升注入无菌平皿的中心,立即将融化后的乳酸菌培养基(50~55℃)注入平皿,迅速摇动,使菌体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静置,冷凝;重复以上操作,再注入一层琼脂培养基。最终形成3层培养基组成的平板,以抑制霉菌和其他好氧微生物的生长。

1.3.4 酵母菌、霉菌和防线菌的计数

酵母菌和霉菌的计数同细菌的计数方法,取10的负3次方、负4次方、负5次方、和负6次方进行平板涂布,28℃倒置培养3~7天,进行计数。

1.4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烘干法测定水分;中和法测定酸度;廉爱农法测定淀粉;斐林氏法测定糖化力;碘反应退色法测定液化力。

1.5 相关性处理软件

SPPS,相关性分析是通过样本数据,研究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地强弱,它反映的是控制其中一个变量的取值后,另一个变量还有多大的变异程度。

1.6 回归方程分析软件

回归方程分析采用Minitab15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表1 曲药发酵过程中维生物测定结果对数转换值时间温度(℃)湿度(%)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细菌霉菌

第1天28 45 5.529429 4.45667 4.912655 5.023881 0.875469 第3天43 80 5.899897 2.80336 7.090077 6.214608 5.038899 第5天48 96 5.846439 2.595255 7.003065 6.327937 6.336826 第7天52 81 5.253829 1.667707 6.55108 6.768493 6.866933 第9天35 60 5.501258 1.609438 5.521461 7.021084 7.44132 第20天32 56 5.29831 2.76001 4.787492 8.306472 6.932448 第40天30 50 4.406719 3.034953 5.857933 8.216088 6.813994

时间水分(%)酸度(度

/10克)

糖化力

(Mg/g·h)

液化力

(g/g·h)

淀粉含量发酵力

第1天30.27 1.03 69 0.25 72.1 83.43 第3天28.67 2.1 667 0.47 71.8 74.86 第5天27.84 1.65 775 0.60 70.2 80

第7天26 2.3 785 0.62 67.38 58.86 第9天21 1.23 719 0.5 66.89 61.86 第20天13.5 0.95 329 0.38 66.32 73.33 第40天12.8 1.1 647 0.56 66.57 65.71

表3 温度、湿度与微生物菌落数的相关性

项目细菌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霉菌

温度0.957* 0.785** -0.56 0.891* -0.007 Sig.(2-tailed) 0.043 0.036 0.191 0.07 0.998 N 4 7 7 7 7

湿度-0.449 0.890** -0.322 0.698 -0.449 Sig.(2-tailed) 0.312 0.007 0.481 0.081 0.312 N 7 7 7 7 7 注:**correlation signifidant at the 0.01 lvel,*correlation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表4 水分含量与微生物消长的相关性

项目乳酸菌放线菌细菌酵母菌霉菌水分含量X 0.762* 0.191 -0.494** 0.453 -0.591 Sig.(2-tailed) 0.046* 0.681 0.001 0.308 0.612 N 7 7 7 7 7

表5 酸度与乳酸菌落数相关性

项目菌落数X 酸度值

菌落数 1 0.941** Sig.(2-tailed) 0 0.02

N 7 7

酸度值Y 0.941** 1 Sig.(2-tailed) 0.02 0

N 7 7

表6 芽孢杆菌、霉菌与淀粉的相关性

项目芽孢杆菌X1霉菌X2

淀粉Y -0.765* -0.872* Sig.(2-tailed) 0.045 0.011

项目细菌酵母菌X1霉菌X2

糖化力0.272 0.774* 0.755* Sig.(2-tailed)0.555 0.041 0.50 N 7 7 7

2.1 大曲微生物的计数及消长规律

从表1和表2结果分析可知,培养期:培养前期温度和湿度都很接近于环境,当原料加水发酵时,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均呈现一定程度地增长,同时随着湿度增加,霉菌的孢子也正在准备萌芽。培曲中期温度和湿度变化程度较大,其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生长繁殖开始活跃起来,增长幅度很大,其代谢机能非常的活跃,酶的活性增强,糖化力和发酵力呈现增强的趋势,淀粉物质和一些微量物质逐渐被消耗,释放大量的热,使曲块和曲房的温度和湿度迅速上升,为霉菌孢子萌芽提供了条件。随着温度的升高,大曲里面的水分迅速蒸发,也使曲房的湿度迅速增加,在培曲的后期,高温环境使得微生物的生长受到了抑制,部分好氧菌的数量很少,而芽孢杆菌所具有的耐热性使其在该环境下数量增加,酵母菌和霉菌其繁殖方式与细菌不同,繁殖的速度不如细菌,增加的数目也没有细菌多,此

过程微生物繁殖代谢仍十分旺盛,此时曲块中的酸度达到了最高(2.3度/10克);淀粉含量消耗最大,达到了2.83%;糖化力和液化力均达到了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最高,而发酵力略有所减少。因此,适当控制高温期的发酵时间,可以大量堆积更多的发酵产物。

堆积转化期:当大曲温度培养温度降到35℃,此时的微生物总数有所下降,所需的营养物质逐渐耗尽,特别是大曲中微量元素的殆尽。培曲期微生物代谢的有机酸等物质(酸度增加)及品温的升高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总体上微生物的繁殖速率迅速下降,此时,微生物细胞的原生质开始积累储藏大量的物质,发酵力略有回升。此阶段大多数的芽孢细菌在此时形成了芽孢,乳酸菌数量下降,可能霉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抗生素抑制了生酸菌的繁殖,这有待进一步验证。

储存期:大曲曲块的品温开始逐渐接近夏季环境温度,微生物的死亡率逐渐高于繁殖率,死亡的细胞逐渐多于新生细胞,或细胞逐渐减少,新陈代谢的猪肚逐渐减弱,释放的热量逐渐放缓,促使培曲的温度逐渐减小,部分菌体在自身的酶和新陈代谢产物的作用下而自溶死亡。经过20天的后熟,曲块水分下降,酸度值、液化力和糖化力均有较大的回升。

2.2 培养条件对微生物影响分析

2.2.1 温度、湿度与微生物菌落消长关系的分析(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温度和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菌落数呈现强或较强的相关性,而湿度只是和酵母菌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和其他几种没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在整个大曲发酵的过程中,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湿度对酵母菌的影响很大。在大曲发酵的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不一样,导致在不同阶段为大曲积累了大量的代谢产物,有好的代谢产物或者有害的代谢产物,因此可以通过温度较好的控制大曲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使代谢产物朝着有利于的生产的优质大曲方向积累,使大曲的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下面对酵母菌和温度、湿度的方程拟合以及乳酸菌和温度的方程拟合,以供参考。

酵母菌和温度的拟合方程:

Y=44.21-3.34X+0.9198X-0.000802X3

酵母菌和湿度的拟合方程:Y=3.682+0.04873X

乳酸菌和温度的拟合方程:Y=3.037+0.0437X

2.2.2 水分含量对微生物消长的影响(表4)

从表4可知,大曲水分含量与乳酸菌的消长变化呈正相关性,和细菌呈现负相关性,且显著性很强。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对微生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在制曲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亦不相同,制曲用水的一个重要性就是调节品温。霉菌所需水分不多,随着水分的下降霉菌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酵母菌生活环境需要较潮湿和低温,但是夏季潮湿的环境为酵母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仍然是酵母的消长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Minitab15对水分回归拟合得到拟合方程。

乳酸菌与水分含量的拟合方程:

Y=0.767+0.417X+0.008412X2

放线菌与水分的拟合方程:

Y=14.47-1.284X+0.03097X2

细菌与水分含量的拟合方程:

Y=62.11-8.899X+0.4379X2-0.006808X3

酵母菌与水分含量的拟合方程:

Y=31.05-3.451X+0.1649X2-0.002615X3

霉菌与水分含量的拟合方程:

Y=70.27-10.41X+0.5451X2-0.00913X3

2.3 微生物菌落数与理化指标的关系分析

2.3.1 酸度与乳酸菌消长变化关系的分析(图1,表5)

从图1中可以看出,发酵期间的酸度值和乳酸菌菌落的走势基本一致,而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酸被消耗或转化成了别的物质,参与其他化学反应,故而开始走势偏低,到6天后的乳酸菌的数量下降很快,酸度下降也很快,到成熟期乳酸菌和酸度比较平稳。从表5的相关性分析看,相关系数是0.941,p是0.02,故菌落数和酸值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还有短杆菌、链球菌和地霉等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数量变化是否对产酸、产酸物质的影响,并对各种脂类的形成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来源。通过Minitab15 对乳酸菌回归拟合得到拟合方程如下:

Y=21.10-8.276X+0.8466X2

2.3.2 淀粉量与芽孢杆菌、霉菌消长的变化关系(表6)

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产物主要是产生α-淀粉酶、蛋白质和己酸已酯,期间α-淀粉酶会对小麦的淀粉充分分解,同时米曲霉、黄曲霉和霉菌均对淀粉呈现较强的负相关性,其数量变化对淀粉的消耗形成了显著地影响,从整个淀粉的变化看,变化的趋势不大最高值是7.21%,最低值是66.32%,R为5.78%,但是对整个发酵有很大的影响,为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提供了营养物质,为大曲有益代谢产物积累奠定了基础。通过Minitab15对芽孢杆菌和霉菌回归拟合得到拟合方程。

淀粉含量和芽孢杆菌的拟合方程:

Y=70.63+2.032X-0.3608X2

淀粉含量和霉菌的拟合方程:

Y=-33.40+83.53X-20.85X2+1.618X3

2.3.3 糖化力与细菌、酵母菌、霉菌消长关系(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大曲中主要有3类微生物,霉菌、酵母菌、与糖化力构成正相关性,相关性显著。对糖化力影响较大的霉菌同时也为酵母提供了发酵的底物和繁殖营养,酵母的数量和霉菌种类变化是息息相关的。通过Minitab15对酵母菌和霉菌回归拟合得到拟合方程。

糖化力和酵母菌的拟合方程:

Y=-8263+2803X-216.9X2

糖化力和霉菌的拟合方程:

Y=-167.3+293.9X-25.38X2

3 结论

3.1 从整个大曲发酵的3个阶段来看,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曲药各种微生物还和理化指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微生物的消长将导致理化指标的变化,

发较过程中温度对乳酸菌、酵母菌和细菌的生长都构成显著影响,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而湿度只是对酵母菌的影响较为显著,呈较好的相关性,所以期间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管理很重要,使微生物充分生长,大量形成酶系和积累有益代谢产物;从微生物菌落与理化指标来的关系上看,乳酸菌对大曲酸度和霉菌对液化力的影响显著,呈正相关性,同时还有短杆菌、链球菌和地霉等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取其数量变化是否对产酸、产酸物质的影响,对各种脂类的形成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来源;芽孢杆菌和霉菌的数量变化对其构成显著地影响,霉菌的代谢也是为酵母提供了营养物质,一定程度上霉菌和酵母的消长是息息相关的,而霉菌具有产抗生素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霉菌的消长对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2 通过Minitab15软件拟合得到部分拟合方程,为以后大曲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以供参考。

旅游统计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

旅游统计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

旅游统计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 1.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游客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即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2.常住国:指一个人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或在这个国家(或地区)只居住了较短的时间,但在12个月内仍将返回的这个国家(或地区)。 3.常住地:指一个常住国的居民,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城镇或在这个城镇只居住了较短的时期,但在12个月内仍将返回的这个城镇。判定一个游客是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

15.出境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并在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住宿设施至少停留一夜的游客。 16.出境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在境外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并未在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游客。 17.旅游收入: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为游客)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就是国家(省、区、市)的旅游收入。旅游支出应包括(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在整个游程中行、游、住、食、购、娱,以及为亲友、家人购买纪念品、礼品等方面的旅游支出,不包括为商业目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资、馈赠亲友的现金及给公共机构的捐赠。旅游收入包括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海外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境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国内旅游收入:指国内旅游者在国内旅行、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 方法

摘要: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

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她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因此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能够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经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主要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和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一、单位用地税收(单位:万元/亩) 单位用地税收=税收实际贡献/用地面积 税收实际贡献:指企业实际入库(不含查补以前年度税款)主要税费合计数额,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用地面积:指企业实际用地面积,包括企业通过政府出让、土地二级市场获得的自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通过租赁方式实际占用的土地,以及其他实际占用的土地等。 二、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吨标准煤) 单位能耗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能耗 销售收入:指企业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中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总能耗:指企业生产和非生产活动消耗的能源总量。工业生产活动消耗能源包括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能源。 三、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当量吨) 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指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类指标的排放当量之和。 四、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销售收入 研发经费支出:指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内部经费支出。

五、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万元/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现价)/年平均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等于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除以年平均职工人数。 六、税收增幅(单位:%) 税收增幅=(当年税收实际贡献/上年税收实际贡献-1)×100% 七、销售收入增幅(单位:%) 销售收入增幅=(当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1)×100% 八、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单位:%) 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当年研发经费支出/上年研发经费支出-1)×100% 九、亩均投资额(单位:万元/亩) 亩均投资额=投资额/用地面积 投资额:即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指企业当年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的资金总量。 十、有关数据来源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所在区市统计用区划代码、所属行业分类代码(《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小类代码)由统计部门提供。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名单、所在区市统计用区划代码、所属行业分类代码由区市税务、市场监管、统计等部门通过企业纳税、市场主体登记、行业分类等有关信息筛选确定。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食品在食用前的各个环节中,被微生物污染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评价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要采用微生物检验指标采进行。常采用的微生物检验指标为三项细菌指标,即细菌数量(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和致病菌。 第一节菌落总数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 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多,则食品腐败变质的速度就越快,甚至可引起食用者的不良王应.如有人认为细菌数量达到100—1000万个/g时食品就可能引起食用者的食物中毒。 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细菌数量的表示方法由于所采用的计数方法不同而有两种:菌落总数和细菌总数: 1、菌落总数 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通常以lg或1ml或lcm2样品中所含的菌落数量来表示。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2、细菌总数 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细菌总数也称细菌直接显微镜数。通常以1g或1m1或lcm2—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来表示。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GB4789.2-84): 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24)小时——计数报告。(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1.操作方法: 1)、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乡镇统计报表报主要指标解释

综合年定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年报一套表 (一)农村组织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 1、乡村户数: 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2、乡村人口: 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3、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 4、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在乡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即男性年龄在16-59岁之间,女性年龄在16-54岁之间的全部人口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口。资料来源可从农村人口统计报表中该年龄组内人口减去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职工工资的人口。 5、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五种残疾标准,见国家统计局90年9月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方案23页至24页)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6、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指男在59岁以上、女在54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7、乡村实有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各种行业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劳动力人数。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数。 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采集、捕猎劳动的从业人员。 9、工业从业人员:是指主要从事工业生产、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

妇女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指标解释

妇女发展纲要统计监测指标解释 一、妇女与健康 (一)主要指标 1.妇女人均预期寿命 2.孕产妇死亡率 3.妇女常见病筛查率 4.宫颈癌死亡率 5.乳腺癌死亡率 6.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 7.妇女梅毒年报告发病率 8.孕产期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9.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 10.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11.人工流产率 (二)指标解释 妇女人均预期寿命 1.定义: 又称平均寿命,指在某一死亡水平下,已活到×岁年龄的人口平均还有可能继续生存的岁数。它能摆脱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综合反映全体人口的死亡水平,对于人口分析和人口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均预期寿命也可以分性别进行计算,现在各国都分别计算男性、女性和总人口三种平均寿命。一般来说,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 2.计算方法: 平均预期寿命是通过编制生命表来计算的。计算方法是将×年龄以上累计生存人数Tx除以该年龄尚存人数Lx,即平均预期寿命Ex=Tx/Lx。在各年龄的平均预期寿命中,0岁组(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表示一批人出生后平均一生可能存活的寿命数,具有特殊意义,通常所说的平均预期寿命即指0岁时平均寿命预期寿命,记作Eo/Lo,其中Lo为假定的同批人数,To需从最高年龄Tw、…、T2、T1累计而来,因此,Eo是生命表的最终结果。 3.计算单位:岁

4.数据来源:一般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推算求得。 孕产妇死亡率 1.定义: 指某地区一年内,孕产妇死亡人数与该地区当年活产儿之比。孕产妇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孕产妇生活环境及卫生保健服务有直接关系。 孕产妇死亡: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时间与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者。 因此,界定孕产妇死亡有两个重要概念: ①时间:孕期、产期、产褥期(42天); ②孕产妇死亡包括直接产科原因和间接产科原因的死亡。 直接产科死亡原因:指因妊娠状态下(妊娠、分娩、产褥)的妊娠或产科并发症,操作干预,误诊或治疗不当等造成的死亡,例如妊高症、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 间接产科原因:指由于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影响而非直接产科原因,使以往疾病加重或妊娠期新生疾病(包括内、外科)造成的死亡。例如,以往有肝病、心脏病、肾病、妊娠后加重引起的死亡。 2.计算方法: 年内孕产妇死亡总人数 孕产妇死亡率 = ————————————×10万/10万 年内活产儿数 3.计算单位:1/10万 4.数据来源:卫生部监测点数据,每年6月份可以提供上年数据。 妇女常见病筛查率 1.定义: 指某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妇女常见病筛查的20~64岁户籍妇女人数(不包括因疾病到妇科门诊就诊的人数)与20~64岁妇女人数之比。 2.计算方法: 某地区统计年度内实查人数 妇女常见病筛查率 = ———————————————×100% 该地区当年20-64岁妇女人数

食品微生物常见检测指标

1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被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或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是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导致。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 2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具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而导致。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食品微生物控制验证计划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要求以及验证计划。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食品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控制的验证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3职责 工厂品管部对车间卫生状况进行监控,定期开展微生物验证,并根据检验结果对车间卫生进行管控,必要时,委托化验室抽样检测。 4 术语与定义 4.1食品接触面 指生产过程中与所生产食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器具、人、水、空气、包材等;或间接接触的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5 验证计划 5.1工厂应按照GB 14881等相关国家规定,采取适宜的措施控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 5.2验证内容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人员、生产环境等)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如清洗、消毒措施、提高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等)。 5.3 微生物控制标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具体要求见附表1。 5.4 可通过以下环节的检测进行微生物控制效果验证 5.4.1 生产用水、冰 1)采样时间:生产过程中 2)生产用水取样:选定取样点,打开水阀门,5min后用灭菌的无菌塑料袋取约200mL水样,立即送检。3)生产用冰取样:直接取约200g的冰装入灭菌的无菌塑料袋中,立即送检。 5.4.2工作人员手 1)采样时间:在生产工人进入车间之前消毒后或加工过程中消毒后采样。 2)采样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签,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签投入10mL 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5.4.3 工作人员工作服 1)采样时间:在生产工人上班换工作服之前或生产过程中采样。 2)采样方法:用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最可能接触产品的工作服的地方(如:袖口、门襟处)用10cm×10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签,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签投入10mL 无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5.4.4设备、工器具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生产过程中进行采样。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与计算公式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10.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11.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12.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微生物检测标准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 举例一: 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 空气质量标准: 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 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 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 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2.2致病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 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 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 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 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一、定义 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性质,从而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 卫生指标菌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细菌检验 大肠菌群数测定 致病菌检验 霉菌、酵母菌数测定 真菌检验 产毒霉菌检验 霉菌毒素测定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1、具有法规性 2、检验的范围广 3、杂菌含量多,要检验的菌少。 (1)需要增菌(2)抑制杂菌 4、检验结果具有数量界限 5、需要采样后尽快检验,快出结果 四、意义: 检出有害微生物,避免食物中毒,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五、食品卫生细菌常规检验项目 卫生指标菌 菌落总数测定 大肠菌群测定 沙门氏菌检验 u 致病菌 志贺氏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六、细菌污染食品的途径 1、食品加工原料的污染 2、产、储、运、销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3、从业人员的污染 4、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第一章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生理生化实验 设计生化实验的原则:在实验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使细菌代谢途径中分解代谢产物与加入<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某些变化或出现某种特征。 一、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实验原理 1、2H 2O 2 过氧化氢酶 2H 2O+O 2 阳性 2、过氧化物酶: RH 2+H 2O 2 过氧化物酶 R+2H 2O 阳性:细菌变为黑褐色; 阴性: 不变色。 阳性 阴性 二、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原理 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氧化酶 氧化型细胞色素C +对苯二胺 + --奈酚 靛酚兰(蓝色) 阳性: 2分钟内生成蓝色为阳性; 阴性:无变化。 三、氰化钾实验 阳性: 不抑菌,变混浊 阴性:抑菌 无 蓝 四、硝酸盐还原实验原理 KNO 3 还原酶 KNO 2KNO 2 +对氨基苯磺酸+ a -萘胺 红色化合物(立刻或数分钟内)红色 无色 五、糖发酵实验 分解糖产酸,PH 值下降,使 培养基的 酸碱指示剂发生变化。 阳性:产酸产气 六、氧化发酵实验(O/F 实验 有些微生物分解葡萄糖 必须有氧参加,此种细菌菌称为氧化型; 阳 阴 有些细菌有氧无氧均可分解葡萄糖,称发酵型; 有些细菌任何条件都不能分解葡萄糖,称产碱型。 灭菌琼脂(厌氧) 七、甲基红实验(MR 实验)和V-P 实验 1、MR 实验原理:一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产 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被进一步分解为甲酸、乙酸、乳酸和琥珀酸而使培养基的PH 值下降到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出现红色反应 2、V-P 实验原理 一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进一步脱羧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二乙酰丁二酮,进而与培养基内蛋白胨中所含的精氨酸的胍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实验结果同MR 实验) 阴 八 、柠檬酸盐实验(枸橼酸盐实验) 一些微生物可以以铵盐作为唯一 的氮源,以柠檬酸盐作为唯一的碳 源,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分 解柠檬酸盐生成碳酸盐,使培养基 变成碱性,酸碱指示剂变色 九、丙二酸钠实验 一些微生物可以以丙二酸钠 作为唯一碳源,分解丙二酸钠生成碳酸钠,使培养基变成碱性,酸碱指示剂变色。 十、马尿酸盐实验 一些细菌可以水解马尿酸生成苯甲酸和甘氨酸,苯甲酸和Fe3+反应生成有色的苯甲酸盐沉淀。 十一、明胶液化实验 一些细菌可产生胞外酶,使明胶蛋白分解为氨基酸,而失去明胶的凝固能力。 十二、苯丙氨酸脱氨酶实验 一些细菌有苯丙氨酸脱氨酶, 可以脱氨 生成苯丙酮酸, 其与FeCl 3反应产生绿色 。 十三、氨基酸脱羧酶实验 一些细菌可以产生氨基酸 脱羧酶使氨基酸脱酸,产生胺类物质,使培养基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核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产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还不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税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欧盟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

L 322/12 E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1441/2007 of 5 December 2007 7.12.2007 amending Regulation (EC) No 2073/2005 on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foodstuffs (Text with EEA relevance) THE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Having regard to the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 Having regard to Regulation (EC) No 852/2004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9 April 2004 on the hygiene of foodstuffs (1), and in particular Article 4(4) thereof, Whereas: (1)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2073/2005 of 15 November 2005 on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food- stuffs (2) lays down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certain micro-organisms and the implementing rules to be complied with by food business operators when im- plementing the general and specific hygiene measures referred to in Article 4 of Regulation (EC) No 852/2004. Regulation (EC) No 2073/2005 also provides that food business operators are to ensure that foodstuffs comply with the relevant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set out in Annex I to that Regulation. (2) Chapters 1 and 2 of Annex I to Regulation (EC) No 2073/2005 set out food safety criteria and process hygiene criteria regarding dried infant formulae and dried dietary 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 intended for infants below six months of age (dried infant formulae and dried dietary foods). Part 2.2 of Chapter 2 of that Annex provides that where dried infant formulae and dried dietary foods are tested and Enterobacteriaceae are detected in any of the sample units, the batch is to be tested for Enterobacter sakazakii and Salmonella. (3) On 24 January 2007, the Scientific Panel on Biological Hazards (BIOHAZ Panel) of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issued an opinion with regard to Enterobacteriaceae as indicators of Salmonella and Enterobacter sakazakii. It concluded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1) OJ L 139, 30.4.2004, p. 1, as corrected by OJ L 226, 25.6.2004, p. 3. (2) OJ L 338, 22.12.2005, p. 1. to establish a correlation between Enterobacteriaceae and Salmonella, and no universal correlation between Entero- bacteriaceae and Enterobacter sakazakii exists. At individual plant level, a correlation between Enterobacteriaceae and Enterobacter sakazakii may however be established. (4) Therefore the requirement laid down in Regulation (EC) No 2073/2005 as regards the testing of dried infant formulae and dried dietary foods for Salmonella and Enterobacter sakazakii where Enterobacteriaceae are detected in any of the sample units should no longer apply. Part 2.2 of Chapter 2 of Annex I to that Regu- lation should therefore be amended accordingly. (5) In line with the opinion on the microbiological risks in infant formulae and follow-on formulae issued by the BIOHAZ Panel of EFSA on 9 September 2004, micro- biological criteria on Salmonella and Enterobacteriaceae should be laid down for dried follow-on formulae. (6) The BIOHAZ Panel of EFSA issued an opinion on Bacillus cereus and other Bacillus spp. in foodstuffs on 26 and 27 January 2005. It concluded that one of the major control measures is to control temperature and to establish a system based on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principles. Dehydrated foods, in which the presence of spores of pathogenic Bacillus spp. is frequent, might permit the growth of Bacillus cereus once rehydrated in warm water. Some dehydrated foods, including dried infant formulae and dried dietary foods, are consumed by potentially fragile consumers. In line with the EFSA opinion, the numbers of Bacillus cereus spores in dried infant formulae and dried dietary foods should be as low as possible during processing and a process hygiene criterion should be laid down in addition to good practices designed to reduce delay between preparation and consumption. (7) Chapter 1 of Annex I to Regulation (EC) No 2073/2005 provides for the analytical reference method for staphy- lococcal enterotoxins in certain cheeses, milk powder and whey powder. That method has been revised by the Community reference laboratory for coagulase positive staphylococci. The reference to that analytical reference method should therefore be amended. Chapter 1 of Annex I to that Regulation should therefore be amended accordingly.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 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