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答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答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答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

1.1.科学和技术的职能是什么?

1.2.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有哪些?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1.4.教师的科技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5.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要素及要素之问的关

系是什么?

1.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

2.1.简述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三方

面依据。

2.2.简述当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对社会

需要的体现。

2.3.正确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应注意哪

几点?基于这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应树立哪些观点?

2.4.简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当代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目标对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的体现。

2.5.简述科学方法和技能对于学前儿童学科

学的重要性。

2.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具

体要求。

2.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与内容、方法手

段及评价间的关系是什么?

2.8.简述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科学

经验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让儿童获取科学经验应当注意什么。

2.9.简述初级科学概念对儿童的意义。

2.10.在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时,

作为教师应当注意些什么?

2.11.科学经验对儿童学科学有什么意义?

2.12.科学经验与初级科学概念有什么关系?

2.1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方面的

内容。

3.1.影响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之间的

辩证关系如何?

3.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三个阶段

及其相互关系。

3.4.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之间的关系如何?

3.5.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的作用有什么不

同?

3.6.为什么要坚持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

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3.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

么?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3.8.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 3.9.教师指导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

性如何?

3.10.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分别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3.11.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为什么要坚

持把科学教育活动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4.1.学前儿童认识和探索人体有什么重要意

义?

4.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

面?

4.3.学前儿童科学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哪

些方面?

4.4.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观点对于我们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什么指导意义?

4.5.科学性和启蒙性的辩证关系如何?在选

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如何才能体现“科学启蒙”的特点?

4.6.简述在实践中如何体现地方性和季节性

的要求。

4.7.学前儿童有关人体的教育内容包括哪

些?

4.8.学前儿童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教育内容

包括哪些?其意义如何?

4.9.简述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辩证关系。

4.10.简述学前儿童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内

容。

5.1.幼儿园科学活动有哪几种类型?

5.2.正规性科学活动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5.3.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环节包括哪些?

5.4.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5.5.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5.6.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有哪些?

5.7.偶发性科学活动对于学前儿童学科学的

作用有哪些?

5.8.正规性科学活动与以“上课”为主的常

识教学的区别是什么?

5.9.正规性科学活动课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哪

几点?

5.10.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有哪些?

5.11.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是什么?

6.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6.2.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方法

的实施要点。

6.3.学前儿童进行分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6.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分类方法的实

施要点。

6.5.学前儿童测量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6.6.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测量方法的意义及其

测量方法的实施要点。

6.7.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点有哪些?

6.8.教师在指导儿童实验时,应注意哪些方

面?

6.9.科学游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有何独

特意义?

6.10.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6.11.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6.12.简述学前儿童种植和饲养活动的教育

作用和特点。

6.1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散步和采集

活动的意义和特点。

6.14.教师在开展种植和饲养活动时应注意

哪些方面?

6.15.教师在开展散步和采集活动时应注意

哪些方面?

6.16.早期科学阅读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

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17.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早期科

学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6.18.简述电教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6.19.简述电教媒体的主要形式及其应用范

围。

6.2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选择和运用电

教媒体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6.21.简述学前儿童种植和饲养的主要内容。

6.22.简述学前儿童学习分类方法的意义和

特点。

6.23.简述科技玩具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7.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要素有哪些?

7.2.简述自然环境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

作用。

7.3.简述教育环境的维度。

7.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创设有哪些方

面的要求?

7.5.幼儿园室外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

容?

7.6.简述科学桌、科学角的特点及其设置、

管理方法。

7.7.简述科学发现室的设置目的及其作用。

7.8.简述科学发现室的材料特点。

7.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可以利用的社会

资源的种类有哪些?

7.10.简述自然角的特点。

8.1.什么是教育评价?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它的概念?

8.2.简述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的区别。

8.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8.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有哪些类型?

8.5.诊断性评价的目的、作用是什么?

8.6.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作用是什么?

8.7.终结性评价的目的、作用是什么?

8.8.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

骤。

8.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资料的主要收集

方法有哪些?

8.10.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其实施要

点有哪些?

8.11.访谈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其特点如何?

实施要点有哪些?

简答题答案

1.1.科学和技术的职能是什么?答:科学的

职能:认识自然、获取新知识;回答“是

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把具体的实践

经验系统化从而形成理论;总结、概括、

抽象个别现象形成一般原理等。技术的职

能:改造自然、发明创造新产品;回答“做

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

践中;将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提高

生产力、劳动效率等。

1.2.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有哪些?答:学

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有:(1)学前儿童学科

学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2)学前儿童学

科学具有好探索的特点。(3)学前儿童学科

学具有好活动的特点。(4)学前儿童学科学

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意

义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社会持续发

展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公

民(包括具有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和具有

良好科学文化的劳动者)奠定基础。(2)学

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在

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

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

够促进儿童认识、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

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

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

技能、教会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

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

信心等良好个性品质。科学教育还会给儿

童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有助于发现具有

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为其早期发展创造条

件。

1.4.教师的科技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答:教

师的科技素养包括:(I)掌握丰富的科技知

识。(2)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3)以

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1.5.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

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要素包括

四方面:探索态度、探索对象、探索过程

和探索结果。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1)探索态度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心理前

提和内在动力,它维持着儿童的探索活动

的进行。(2)探索对象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

物质前提,是儿童科学探索活动的具体内

容,这些内容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引发儿

童积极的探索态度。(3)探索过程是学前儿

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是在心理和物质前

提下对探索活动的继续,也是儿童获得探

索结果的必经之路。(4)探索结果是一次探

索活动的结束,是前三个要素的共同成果,

又可能再次激起儿童的探索动机,提供可

探索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探索活动的开

始。总之,这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的,共同构成学前儿童学科学、进行

探索活动的有机整体。

1.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答:(1)目前,尽管在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具体的问题,但

广大幼儿教师已基本树立了让儿童通过自

己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学习科学的思想,教

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教育实践的进步,

反过来又促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研究的不

断深入和发展。(2)进入90年代以来,学

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出现了一些

新的趋势。主要反映在: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在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同时,更加主动

地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当前时

代的特点和问题。如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

特点就是科学和技术的紧密联系,技术在

将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影响社会发

展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

们对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加以应有的

考虑。如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体现技

术教育的因素,加强“科学、技术和社会”

的教育,是当前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的改革,也出现了与各科、各领域之间

紧密联系的趋势。

2.1.简述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三方

面依据。答:(1)社会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2)学前儿童

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的心理依据。(3)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是制

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2.简述当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对社会

需要的体现。答:当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目标对社会需要的体现是:(1)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不应让儿童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

激发儿童主动求知的欲望;不应片面追求

儿童获取知识的数量多少,而应培养儿童

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2)学

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儿童,以科

技素养的早期培养为宗旨,以形成儿童对

科学技术的基本的、积极的态度。只有这

样,才能使儿童在科技社会中应付自如。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儿童关注

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以帮助儿童形成

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初步的责任感。

2.3.正确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应注意哪

几点?基于这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应

树立哪些观点?答:正确认识儿童身心发展

的需要应当注意几点:(1)儿童的发展是一

个整体,儿童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

(2)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不同

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是不同

的。(3)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的需要是不同的。考虑儿童身心

发展的以上特点,当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的目标应树立以下观点:(1)学前儿童科学

教育不仅要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也要关

注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要以培养儿童

真善美的完善人格为最终目的。(2)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目标必须具有年龄的层次性,

即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不同层次的目

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应是千

人一面的要求,而应充分考虑儿童的个别

差异性。允许儿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

得发展,注重让每个儿童用自己的方法,

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自己的经验。

2.4.简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当代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目标对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的

体现。答: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1)内容

的广泛性和知识的严密性。(2)方法的科学

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对自然科学的

学科特点的体现主要在于:(1)对科学含义

的全面理解。即把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

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作为学前儿童科学

教育目标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2)科学知

识方面的目标,既要立足于让儿童获取广

泛的科学经验,体现科学内容的广泛性,

同时也要引导儿童注意知识间的连续性,

为将来形成科学概念和构建科学知识体系

打下基础。(3)不仅注重儿童科学知识的获

得,更注重儿童学科学的过程,以及在学

科学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对科

学的情感和态度。

2.5.简述科学方法和技能对于学前儿童学科

学的重要性。答: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

方法技能常常被比喻成“点金术”,用以说

明它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教师所能给予

儿童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而如果给予儿

童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儿童可以自行获

取更多的知识,而无需教师的帮助。从长

远的观点看,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

育要使儿童在将来脱离学校教育以后,仍

能独立地向前迈进。而儿童只有掌握了必

备的技能时,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动的

学习者。

2.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具

体要求。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帮助

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多样性

的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实物

的初级科学概念。(2)帮助儿童获取周围环

境中发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3)帮助儿童

获取周围环境中事物和事物、现象和现象

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简单经验。(4)帮助儿

童在操作活动中获取简单的技术经验。

2.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与内容、方法手

段及评价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目标与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间的

关系是:(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是实施

科学教育内容的方向。(2)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目标是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3)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目标是进行科学教育评价的标

准。

2.8.简述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科学

经验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中让儿童获取科学经验应当注意什

么。答: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科

学经验可能存在不足有:(1)是不正确、不

全面、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特别对年幼的

儿童来说,由于其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

对事物的理解难免具有片面性。(2)是孤立

的、零散的,缺乏联系和组织。儿童在日

常生活中固然会有很多的经验,但他们很

难自发地把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经验联系

起来思考。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让儿

童获取科学经验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经验的广泛性。(2)要注意经验

的连续性。(3)要注意让儿童在和环境的主

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经验。

2.9.简述初级科学概念对儿童的意义。答:

初级科学概念对于儿童的意义:它能帮助

儿童将具体、丰富但零散、孤立的科学经

验转化为概念化的认识结构,便于儿童记

忆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同时也便于儿童

认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为将来学习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原理

打下基础。

2.10.在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时,

作为教师应当注意些什么?答:在帮助学前

儿童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时,作为教师应当

注意两点:(1)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是表象

水平的概念,而不是抽象水平的概念。(2)

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儿童

的思维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提供可

概括的材料,帮助儿童进行整理和归纳科

学经验,引导儿童寻找共同点从而逐步上

升到概念化的认识。

2.11.科学经验对儿童学科学有什么意义?

答:科学经验对儿童学科学的意义在于:

(1)科学经验是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儿童

对任何事物的抽象认识都建立在对具体事

物的概括的基础之上。(2)科学经验为儿童

提供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和可供概括的感性

材料。(3)经验性的科学知识作为学前儿童

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适合于儿童

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一一直觉性、

具体性和形象性等等。

2.12.科学经验与初级科学概念有什么关系?

答: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从概念来看,两者有着不同的地

方:科学经验是和具体的事物、现象联系

在一起的,而科学概念则是对事物的本质

认识,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的结果。从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看,两者作为知识

目标的两个层次是相一致的。儿童获取科

学经验要为形成概念服务和为形成概念作

准备。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要建立在

丰富的科学经验的基础上,只有在此基础

上形成的概念才更具概括性和代表性,儿

童对概念的理解才更深刻。

2.1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方面的

内容。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三个

方面是知识目标、方法技能目标和情感个

性目标。(1)知识方面的目标:引导儿童获

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

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

科学概念。(2)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帮助

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

方法和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思考、

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

问题的方法技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思

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

解决问题能力。(3)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

激发和发展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

索周围世界、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

儿童热爱大自然,关心保护大自然和环境

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培养独立性、

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

感和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1.影响儿童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答:内部因素:(1)儿童的认知能力和

发展水平。(2)儿童的知识经验(特别是生

活经验)。(3)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

兴趣。(4)儿童的个性特点。外部因素:(1)

学习材料。(2)空问和时间。(3)同伴。(4)

老师。

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之间的

辩证关系如何?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

和结果之问的辩证关系: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的过程和结果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

的。儿童科学探索的过程必然导致积极的

结果,科学教育的结果应该是儿童科学探

索过程的产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

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的关系。它们对于儿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只重过程、忽视结果或者只重结

果、忽视过程都是片面的,科学教育应该

使学前儿童在过程和结果两方面都得到满

足。

3.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三个阶段

及其相互关系。答:第一阶段是“瞎忙”

的阶段,儿童表现为无目的地摆弄物体。

第二阶段是“探究”的阶段,儿童表现为

尝试性地摆弄物体。第三阶段是“领悟”

的阶段,儿童表现为验证性地摆弄物体。

以上三个阶段是每个儿童在科学探索的过

程中都会出现的三种状态。这三个阶段之

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的。我们做这样

的区分只是突出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事

实上,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它们是相互

蕴涵的。也就是说,在每一个阶段,都可

能表现出另外阶段的特征,并且极有可能

转化到其他的阶段中。

3.4.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之间既不是截

然对立的,也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

侧面。教师指导是对儿童探索过程的指导,

而儿童的探索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探索。(2)教师的指导不是代替儿童的主动

探索,而是帮助儿童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索。

教师不可能简单地把“科学”从自己的口

袋转移到儿童的口袋中,而必须通过儿童

自身的探索活动,让儿童自己建构对科学

的理解。教师只是儿童学科学的引路人。

(3)儿童的科学探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

师的适当指导,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

因素,优化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并促使

儿童得到积极的结果。它是儿童学科学所

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3.5.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作为两种不同形

式的指导,对儿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

帮助儿童迅速得到有价值的学习结果方

面,直接指导的效果更好。它能够使儿童

不走“弯路”,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整理自

己的科学经验,于短时间内获得预定的结

果。间接指导在帮助儿童获得正确的知识

这一方面,可能不如直接指导快,但是它

能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过程自己获得科

学的结论。间接指导使儿童在探索的过程

中得到满足,因而能充分激发儿童的内在

学习动机。

3.6.为什么要坚持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

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答:(1)从这三种活

动形式的本质看,它们具有一致性。从表

面看,这三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对立的,

但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儿童的

探索活动。并不是说,儿童个人的活动是

一种探索活动,而集体活动就是教师的灌

输。这是一种误解。即使在集体的学习活

动中,即使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儿童仍

然有自己探索和操作的机会。(2)从这三种

活动形式的特点看,它们具有互补性。它

们都具有某个方面的价值,但无论哪一种

活动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往往一种活动形

式的优点恰恰是另一种活动形式的不足所

在。(3)从这三种活动形式的关系看,它们

又具有互渗性。我们不能用一种“全或无”

的观点看这三种活动形式。实际上,集体

活动的形式并不完全是集体活动,这其中

也包含很多儿童自己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及

小组性的讨论活动。而且集体的学习和个

人的学习也是会互相影响的。而个人的探

索活动也会影响他人和集体,或演变成自

发的小组式的活动,或在教师的组织下成

为一个被大家所共同关注和参与的集体活

动。以上都说明,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

应该坚持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

相结合的原则。

3.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

么?其含义分别是什么?答:学前儿童科学

教育必须坚持四个原则:(1)教师指导和儿

童探索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学前儿

童科学教育中,既要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探

索活动学习,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

作用,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应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点。(3)科学活动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科学教育不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或领域,而且应该和其他领域结合起来。

(4)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

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把这些教育力量整合起来。

3.8.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答: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结果,应该注意: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具有广泛的

含义,而不仅指儿童学到的科学知识,它泛指儿童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所达到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结果;儿童掌握的某种科学技能,也是一种结果;儿童想出的一个办法,哪怕是不成功的,也是一种结果;儿童制作的一个产品,哪怕是不完美的,也是一种结果。总之,儿童学科学的结果具有广泛的含义。(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是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产物,而不是脱离儿童自身科学探索过程的灌输的结果。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结果是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的自然产物,而不是由教师强加于儿童的结论。那种把科学的结果理解成“科学结论”的观点,没有看到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更没有看到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所取得的成果,而只是从静止的、绝对的立场出发,把所谓“科学”的但并不适合儿童的结论强加给儿童。实质上,这是一种以成人为中心的片面的观点。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对科学的理解来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结果,而要从学前儿童的角度看,看他们通过科学探索的过程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同样,也不能以为我们教给儿童什么,儿童就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而是要看儿童在各自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真正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真正的结果是儿童探索的结果,而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

3.9.教师指导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

性如何?答:教师指导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师指导,可以克服儿童在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使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成为具有明确目的的、能够达到一定结果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使儿童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使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所需要的科学文化。另外,教师对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进行指导,可以降低儿童探索的难度,排除可能出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引和帮助,而保证其获得结果,儿童在日常生活的自发探索活动中也许不能发现的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完全可能深入地探索下去。总之,教师的指导,能优化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并最终获得成功的结果。

3.10.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分别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集体活动的优越之处在于:(1)效率高。

全班儿童学习同一内容,教师的教学只需面向全体,兼顾个别,就能基本达到目的。

(2)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

避免了儿童的很多“摸索性”的学习过程。

同伴之间的交流、讨论也提供给儿童相互学习和相互启发的机会。(3)集体活动中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问安排,能使儿童养成集体活动的习惯。个人活动的优点在于:(1)使儿童都有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个性。(2)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小组活动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在班级较大的情况下,采取小组活动,可以保证每个儿童有足够的材料进行操作,教师也能照顾到每个儿童的学习情况。(2)可以为每个儿童提供自己选择内容的自由,让每个儿童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充分满足了儿童自主的需要。(3)在小组的学习中,他们也能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可以从同伴那里学习。(4)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的探索活动加以指导,这种指导比起对每个儿童进行个别指导轻松得多。

3.11.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为什么要坚

持把科学教育活动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答:提出这一原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从教育的角度看,教育是一个整体,其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等一样,都是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纵向来说,科学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的目标应与全面发展教育的总目标相一致;从横向来看,科学教育应和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育总目标。就教育内容而言,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广泛,和其他各领域的教育内容都有联系。在儿童的生活中到

处都有科学,都有科学教育的契机,幼儿

园的各领域教育,也都和科学教育有关。

强调这一原则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主要是

因为:儿童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在一个广阔

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中展开的。幼儿园尽管

为他们提供了有组织的教育环境,但仍有

很大的局限性。儿童需要在直接接触周围

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获取第一

手的经验。大自然、社会是儿童学科学最

好的场所。儿童应该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

环境中学习科学,而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

方寸天地。只有在和真实世界的直接相互

作用中,儿童才能获得广泛、丰富、生动、

具体的科学经验。从儿童科学探索活动的

起源来看,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学校,父母

是儿童最早的启蒙老师。儿童最早的科学

探索就是从家庭开始的。直至幼儿时期,

家庭在儿童的生活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

位。儿童的科学经验有很多是在家庭中获

得的。家庭中的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

补充。家长具有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独

特优势。他们和儿童有天然的亲情关系,

便于情感的交流。他们可以和儿童进行一

对一的对话,便于进行具体的指导。而且,

有很多教育内容幼儿园无法组织集体活

动,却可以在家庭中随机地进行。

4.1.学前儿童认识和探索人体有什么重要意

义?答:学前儿童认识和探索人体具有重要

的意义,它能使儿童获得对自己的身体的

认识,以及有关的人体科学和健康知识,

对于保护儿童的身体安全和健康是非常必

要的。除此之外,它还为儿童奠定了科学

自然观的基础。即让儿童从小就做到客观

地看待自然世界,认识到人体作为自然的

存在物,也是可以探索的对象。

4.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四个方面:(1)人体。(2)自然生态环境。

(3)自然科学现象。(4)科学技术教育。

4.3.学前儿童科学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哪

些方面?答:学前儿童科学技术教育的具体

内容包括:(1)学前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科技

产品及其应用。(2)科技产品的发展。(3)

使用简单的工具。(4)简单的科技小制作。

(5)熟悉的科学家的故事。

4.4.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观点对于我们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什么指导

意义?答:生态学按其本义是研究生物和环

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微观的意义上讲,

一个生物和它周围的环境即构成了生态关

系;从宏观的意义上讲,整个地球也是一

个生态系统,其中的人、动植物和无生命

物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从生态

学的观点看,地球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

展都是和环境息息相关的,它既受环境的

影响,也会给环境造成影响。生态学的观

点为我们思考学前儿童认识自然环境的教

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即不拘泥于

对环境中的孤立的事实的认识,而要教给

幼儿一个基本的观点——生态学的观点,

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生态学的思考方

式。儿童具备了这样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就不会孤立地看待环境中的事物,而会以

一种联系的和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另外生

态学的观点还要求我们在进行有关自然环

境的内容的教育时,不仅要向儿童展示自

然环境的多样性,还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

境中各个成员之问的广泛的、动态的联系,

并渗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

4.5.科学性和启蒙性的辩证关系如何?在选

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如何才能

体现“科学启蒙”的特点?答:科学性和启

蒙性的关系:科学性和启蒙性是一个问题

的两个方面。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中,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关系。没有科学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便

失去了根本,而忽视了启蒙性,科学性就

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从科学性

和启蒙性两个方面的要求来选择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现“科学启蒙”的特

点。具体说就是要:(1)选择儿童可以直接

探索的内容,让儿童通过自己直接的探索

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2)选择

儿童可以理解的内容,将复杂、深奥的科

学道理寓于简单、明显的现象之中,让儿

童通过具体的经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粗浅

理解。(3)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

导儿童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内容。

4.6.简述在实践中如何体现地方性和季节性

的要求。答:我们认为,地方性和季节性

的要求,不仅应该在选择内容时有所体现,

更应该在编排内容时有所体现。在选择教

育内容时,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材料,而

要注意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

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我国幅员广阔,

各地的情况差异很大,因此不可能存在一

种普适性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体系,

即使有的地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内容体

系,也不可能适合其他地区。因此,每个

地区,甚至每个幼儿园都应该从自身的实

际出发,从当地的资源中选择内容,努力

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地方课程或本园课

程。在编排教育内容时,则要根据当地的

季节变化,安排教育内容的计划。我国不

同地区的季节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

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制定都要根据本地的季

节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此外,还要根

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由近及远地安排教育

内容。我们提出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

不等于是一定要认识当地可见的事物。当

地没有的事物也可以认识,但要遵循由近

及远的顺序,即先认识身边的、常见的事

物,再扩展到较远的、不常见的事物。

4.7.学前儿童有关人体的教育内容包括哪些?

答:学前儿童有关人体的教育内容包括:

(1)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2)人的心

理活动。(3)个体的生命过程(生长、发育

和衰老)。

4.8.学前儿童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教育内容

包括哪些?其意义如何?答:学前儿童可以

探索的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包括:(1)

气候和季节现象。(2)简单的力、热、光、

声、电、磁等物理现象及其人们在生活中

的应用。(3)简单、安全的化学现象及其在

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自然现象对于学前儿

童探索科学、探索大自然的规律性有着特

别重要的意义:自然现象将深奥的科学概

念和原理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儿童的

面前,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学前儿

童学习的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应以

对具体现象的探索和科学经验的获得为

限,而不要求他们掌握和理解抽象的科学

概念和原理。

4.9.简述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辩证关系。答:

广泛性和代表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关系。我们需要为儿童提供广泛的学习内

容,但这种广泛性要和代表性联系起来。

首先,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

不加选择地向儿童提供教育内容。第二,

内容的广泛性要求不等于可以无限制地增

加学习内容。第三,内容的广泛性要求也

不等于是全面性。学前儿童学习的科学内

容只能是科学知识体系中极少的一部分,

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掌

握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我们要考虑内

容的代表性,即要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

内容基本涉及到各个科学领域。只有注意

了内容的代表性,才能保证其广泛性。

4.10.简述学前儿童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内

容。答:(1)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及其与

环境的关系。(2)自然界中的无生命物质及

其与人、动植物的关系。(3)人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5.1.幼儿园科学活动有哪几种类型?答:幼

儿园科学活动有三种类型:(1)正规性科学

活动。(2)非正规性科学活动。(3)偶发性

科学活动。

5.2.正规性科学活动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答: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1)学习内容统

一、固定,由教师选择。(2)学习材料由教

师统一提供,所有儿童共同操作。(3)学习

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时间和空间

受限制。(4)学习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

正规性科学活动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作

用:(1)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相当广

泛,儿童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

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技能。(2)儿童的科学探索是在教师的直接

指导下进行的探索活动,教师的直接指导

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3)在组织形式上

多为集体的教学活动,集体教学的形式可

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

互学习。

5.3.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环节包括哪些?

答: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环节包括:(1)

活动课题的设计。(2)活动目标的设计。(3)

活动材料的设计。(4)活动过程的设计。

5.4.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有哪些?答: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1)教师提供各

种可选择的材料,儿童自己选择学习的内

容。(2)没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和计划。(3)

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4)没有固定

的组织形式,学习的形式以个人的探索为

主。

5.5.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有哪些?答:偶

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1)探索活动常由偶

然的情景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2)探

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3)活动

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4)活动的

过程多样、多变,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5)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5.6.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有哪些?

答: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1)以

问接指导的方法为主,尽量不干预儿童的

行为。(2)适当引导,重在激发儿童的探索

愿望。(3)观察儿童的行为,对儿童进行更

多的个别指导。(4)创设科学探索的气氛,

为儿童提供宽松、安全的“心理基地”。

5.7.偶发性科学活动对于学前儿童学科学的

作用有哪些?答:偶发性科学活动对于学前

儿童学科学的作用有:(1)能满足儿童探索

周围世界的好奇心。(2)能有效拓展儿童学

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内容的范围。(3)

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4)

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的进一步发

展。

5.8.正规性科学活动与以“上课”为主的常

识教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正规性科学活动

与以“上课”为主的常识教学的区别,主

要表现在:(1)正规性科学活动强调儿童自

己的主动操作而不是被动接受。(2)正规性

科学活动注重儿童的理解而不是机械的记

忆。(3)教师在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是主导但

不是主宰的作用。(4)正规性科学活动即使

是集体教学也并不排斥个体的学习。

5.9.正规性科学活动课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哪

几点?答:正规性科学活动课题的设计,应

考虑三个方面:(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

验。(2)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3)

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

5.10.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有哪些?答: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作

用:(1)能充分顾及儿童在能力和兴趣等方

面的个别差异。(2)能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

性,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3)能充分展现儿童学科学的过程,并使儿

童在过程中得到满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

学习兴趣。

5.11.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是什么?

答: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要求是:.首先

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发现和了解儿童

的科学探索活动。其次是对儿童的科学探

索活动给予热情的支持。然后是根据具体

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

6.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有哪些?答: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一般有:(1)观

察;(2)分类和测量;(3)科学实验;(4)科

学游戏和科技制作;(5)种植和饲养;(6)

散步和采集;(7)早期科学阅读;(8)电教

媒体的使用等。

6.2.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方法

的实施要点。答: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

动中,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活动时的指导

要点为:(I)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

儿童的观察兴趣。(2)引导儿童综合利用多

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3)教会儿童全面

有序地观察。(4)引导儿童在观察中比较不

同事物的特征。(5)将观察和儿童对观察对

象的操作活动相结合。(6)在观察的同时可

运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儿童的思考。(7)鼓

励儿童用语言表达、交流观察的发现。(8)

指导儿童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6.3.学前儿童进行分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学前儿童进行分类的主要形式包括:

(1)挑选分类。(2)根据特定的标准分类。

(3)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6.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分类方法的实

施要点。答:教师在指导儿童分类时应注

意:(1)给儿童充分的感知基础,帮助儿童

认识事物的特征、差异。(2)使儿童明确分

类标准的重要性,鼓励儿童自己确定分类

标准。(3)提供给儿童充分的摆弄、尝试分

类的机会。

6.5.学前儿童测量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测量主要有:(1)观

察测量,即目测比较。(2)非正式量具的测

量。(3)正式量具的测量。

6.6.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测量方法的意义及其

测量方法的实施要点。答:学前儿童学习

测量方法的意义:测量可以帮助儿童更准

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取有关物体

的空间、距离、温度等方面的具体经验,

通过测量还可帮助儿童学习相应的、简单

的测量技能。教师在指导儿童测量时应注

意:(1)给儿童充分的感知基础,帮助儿童

认识事物的量的差异。(2)教给儿童正确使

用测量工具,并得出结果的方法。(3)帮助

儿童认识记录测量结果的重要性。

6.7.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点有哪些?答: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具有如下特点:(1)为学

前儿童所选择的科学实验的内容,应是生

活中常见的,在儿童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上所能接受的科学现象。这些现象对儿童

来说是新的发现,但实验所产生的结果,

却是成人早就有了结论的科学知识和概

念。(2)儿童科学实验的设备和条件简单,

一般不用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特定的实验

室,而是就近而取的某种材料,甚至是工

业上不需要的半成品。(3)实验操作技术简

单,要求低,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实验

活动时问短,能较快观察到实验的变化和

结果,得出简单的、与具体现象紧密联系

的、在表象水平上的概念。同时,实验在

方法上注重趣味性,往往和游戏结合,和

游戏没有明显的界限。

6.8.教师在指导儿童实验时,应注意哪些方

面?答:教师在指导儿童实验时应注意:(1)

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以保证儿童能反复操作、与客体接触、相

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

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2)积极引导、

鼓励儿童主动参与活动。(3)引导儿童通过

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操作过

程中的变化和实验对象的差别。(4)引导儿

童认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指导儿

童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

注意安全事宜。(5)运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儿

童理解科学实验所揭示的关系,并鼓励儿

童用语言表达、交流实验过程、方法、结

果和用各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6.9.科学游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有何独

特意义?答:科学游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中的作用:(1)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

形式,儿童喜爱游戏,乐于参与,在游戏

中,儿童反复进行有趣的游戏性操作活动,

易于巩固已有的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

兴趣。(2)儿童进行科学游戏时,体、脑共

同活动,既感到有趣、轻松愉快,又减轻

了智力负担,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

展。(3)游戏的进程和任务的完成,要求儿

童必须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有利于培养儿

童的控制能力,遵守规则的行为以及和同

伴的合作精神。

6.10.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种类有哪些?答:

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种类主要有:(1)感知

游戏;(2)排列游戏;(3)分类游戏;(4)配

对游戏;(5)情景游戏;(6)活动性科学游

戏;(7)实验性游戏;(8)棋类游戏等。

6.11.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答:科学游戏的指导要点包括:教师在设

计、组织和领导儿童开展科学游戏时应注

意:(1)游戏的科学性。即保证游戏知识的

内容准确,难度适中,符合科学教育的目

的、要求和儿童学习的可能性。(2)游戏的

趣味性。即游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

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3)游戏的活动性。即在科学游戏中,既要

有外部的操作感知和身体运动,以满足儿

童活动的需要,又有内部的智力活动,要

求儿童努力进行思考,两者的有机结合,

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能达到科学游

戏的目的。(4)游戏的规则。应服从于科学

教育的要求和游戏的展开,有利于儿童的

操作和智力活动,而不能限制儿童的活动。

游戏的规则要简单,便于儿童执行。

6.12.简述学前儿童种植和饲养活动的教育

作用和特点。答:学前儿童种植和饲养活

动的教育作用表现在:(1)在种植和饲养过

程中,幼儿可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死亡等生命现象,认识生物与无生物的关

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取生命科学的经

验,理解有关生物科学简单的概念。(2)在

种植和饲养过程中,儿童能发现动、植物

是在自己亲自管理和照料下逐渐变化和成

长的,由此而产生的愉快情绪体验,易于

使儿童对动、植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

出现爱护、保护动、植物的情感和行为。

(3)儿童从种植和饲养中,还能学习简单的

种植和饲养技能,培养爱劳动的品质。学

前儿童种植和饲养活动的特点:(1)儿童种

植和饲养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

行的科学教育活动。(2)儿童种植和饲养的

内容是与儿童及周围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的,是儿童常见的。一般选择适应性强,

生长速度较快的动、植物。(3)儿童种植和

饲养所需要的技能是十分简单、易学的,

不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劳动。

6.13.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散步和采集

活动的意义和特点。答:散步和采集活动

的特点:(1)自童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

直接接触大自然的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教育组织结构比较宽松,活动空间大,

不像在教室内活动那么严密,儿童可以三

三两两走走、看看、玩玩、想想、听听、

说说,自由度较大。(3)儿童在同一时间内

接受许多刺激,他们的感触、观察范围广

泛,为儿童探索自然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

可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吸收外界的信

息。(4)散步可与采集相结合。学前儿童散

步和采集的意义:儿童出外散步,能使儿

童开阔视野,在大自然里,儿童既受到自

然界和许多新异刺激,使好奇心进一步发

展,并且锻炼了感知和观察力,促进其探

索思考;又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对大自

然的情感。这既能欣赏大自然,又得到全

身运动,还能使儿童呼吸到新鲜空气,促

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

康和发展,儿童在大自然中散步和采集,

还可以吸取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营养,它的

价值是其他科学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另外,

当儿童置身于大自然中,和自然界和谐相

处,能感受和体验“人和自然是朋友”的

积极情感。

6.14.教师在开展种植和饲养活动时应注意

哪些方面?答:教师在开展种植和饲养活动

时应注意:(1)将种植、饲养活动和儿童的

观察、认识活动相结合。(2)根据儿童的年

龄特点,吸引他们以不同方式参与到管理

和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中。(3)引导儿童作长

期记录,培养其坚持性和责任感。(4)和儿

童一起收获和分享种植的成果。

6.15.教师在开展散步和采集活动时应注意

哪些方面?答:教师在开展散步和采集活动

时应注意:(1)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2)

集合和分散活动相结合,保证每个儿童能充分自由地和大自然直接接触。(3)散步中引导儿童观察的内容和采集的对象可以和正规性活动的内容相结合。

6.16.早期科学阅读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

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早期科学阅读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早期科学阅读有益于扩大、丰富儿童的科学经验,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科学概念。(2)早期科学阅读能激起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学科学。(3)早期科学阅读能使儿童凭借已有的科学经验,引起科学幻想。(4)早期科学阅读还有益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6.17.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早期科

学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利用。答:早期科学阅读的选择和利用:(1)儿童科学用书要画面大,色彩鲜艳,文字少而浅,主题突出,即使不识字的儿童,也能凭借他们已有的经验,理解内容,独立阅读。(2)一书本要围绕一个科学概念找规律,展开故事情节,使幼儿阅读后留下较深刻的印象。(3)早期科学阅读的书和画册,要注意儿童的认知特点,内容要有趣味性和新鲜感,能吸引儿童阅读。

6.18.简述电教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答:电教媒体的特点:(1)具有形象生动性。(2)具有时空宽广性。在表现情景素材方面,电教媒体具有广泛性,能够反映时间和空间的无限。

(3)具有媒体的多样性。科学教育活动过程

中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涵盖并有机结合口授、演示、挂图等各种教育媒体,使单一媒体和媒体群不断升华,构成多媒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媒体的交互作用。电教媒体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有助于儿童对科学认知需要的显现与

满足。(2)有助于儿童认知兴趣的引发与培养。(3)激发儿童参与活动和创造的积极性。(4)电教媒体的运用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像力的发展。总之,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强化了儿童的感知,推进了认知过程,而且把枯燥、艰苦的认知活动变得轻松和愉快,促进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

6.19.简述电教媒体的主要形式及其应用范

围。答:电教媒体的主要形式有: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激光视盘以及VCD、DVD影碟机等。

现代电教媒体的应用范围:(1)观察离生活比较远的事物,如“海底世界”录像带。

(2)观察不易看清楚的事物,如运用投影放

大图像。(3)表现事物的真实声音,如运用录音带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老虎、狮子的吼声,鸟儿的叫声、火车、轮船的鸣笛声等。(4)观察能表现事物变化过程的录像带,如“蝌蚪变青蛙”等。

6.2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选择和运用电

教媒体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答:教师选择和运用电教媒体时应注意:(1)选择构图美观、色彩鲜艳、声音动听的电教教材,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激发注意的兴趣,使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下学科学。(2)选择电教媒体必须结合科学活动的重点、难点,把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内容的感知上,使儿童的形象认知在活动中得到发展。(3)有目的地选择形象具体、主体突出、画面简洁的电教教材,使儿童在感知时形成表象。(4)选择能够引起儿童疑问和探究的、能够创设问题情景的电教教材。(5)应选择容易使儿童产生联想,并能进行加工的电教教材,积极引导儿童大胆想象,为发展儿童的想象创造条件。(6)允许儿童就看到、听到的信息加以交流。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电教媒体,应注意其作用的方向,激情诱趣,以推进认知过程,达到预定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最后,教师要意识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以儿童探索自身的周围世界为主,电教媒体要恰当运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21.简述学前儿童种植和饲养的主要内容。

答:学前儿童进行种植的主要内容:一般以经常食用的蔬菜和一年生草本花卉为主。蔬菜要选择管理方便、儿童熟悉的品种;花卉应选择无毒、无刺、无刺激性气味,花朵艳丽和芳香的种类。学前儿童进行饲养的主要内容:一般应选择本地区常见的动物种类,外形美观、动作灵巧、叫声悦耳、性情温顺而又易于管理的小动物。

6.22.简述学前儿童学习分类方法的意义和

特点。答:学前儿童学习分类方法的意义:分类是观察过程的延伸和应用,通过分类练习可以加深、巩固儿童对各种类别的物品特征的认识;分类的过程也是分析比较的过程,它能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学习分类方法的特点:由于学前儿童思维的局限,他们的分类水平一般只能对简单、具体、形象的物体进行分类,而且儿童只能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并经过多

次、反复尝试的过程,才能学会初步分类

的技能。他们还无法进行抽象概念上的分

类。

6.23.简述科技玩具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答:科技玩具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

用,主要体现在:(1)儿童在玩玩具的亲自

接触中,能获取有关科技产品——玩具的

材料、结构、性能等具体经验,以及科技

玩具发展的具体知识。(2)儿童在玩玩具的

过程中能初步感受并理解某些科学现象。

(3)儿童在操作、使用、装拆玩具过程中手

脑并用,有利于操作、观察、思维等能力

的发展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7.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要素有哪些?答: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要素有:(1)自然环

境。(2)物质材料。(3)心理环境。

7.2.简述自然环境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

作用。答:自然环境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中的作用在于:(1)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儿童

学科学的丰富内容。(2)自然环境能提供给

儿童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3)自然环境

能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7.3.简述教育环境的维度。答:教育环境的

维度:(1)冷硬一柔和这个维度反映了环境

的物理性质,但它也会引起人的生理或心

理的不同反应。(2)开放一封闭这个维度反

映了环境对儿童行为的限制程度。(3)简单

一复杂这个维度反映了环境中材料的数量

多少和功能多寡。(4)干预一隐退这个维度

反映了儿童与环境互动的程度。(5)高活动

量一低活动量这个维度反映了环境所提供

或要求儿童的运动量。

7.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创设有哪些方

面的要求?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创设

的要求:(1)“自然”,即充分利用自然物,

体现自然环境的特点。(2)“朴素”,即尽

量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综合利用。

(3)“美观”,即做到布局合理,从整体到

局部都符合儿童审美需要。(4)“安全”,

即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5)“亲切”,

即无论物质环境还是教师的态度都要能使

儿童感到亲切,激发其探索的动机。

7.5.幼儿园室外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幼儿园室外自然环境包括:幼儿园的

室外活动场地和绿化地带(树木、花卉和草

坪、草地)、种植园地和动物饲养角以及沙

地、土坡、水池等。

7.6.简述科学桌、科学角的特点及其设置、

管理方法。科学桌和科学角的特点是:(1)

经常放置一些诸如放大镜、磁铁等科学探

索材料或科学玩具,使儿童在区域活动时

间里自由地选择利用。(2)为儿童提供丰富

的操作材料和充裕的操作时间。(3)使儿童

之间也有充分的交往机会,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教师在创设和提供科学桌、科

学角的环境时,应该注意:(1)可以参考科

学发现室的材料,但在数量上不必求全。

(2)结合年龄特点,配合教学内容,根据儿

童的兴趣及时更换材料。(3)在活动开展过

程中要注意个别指导。

7.7.简述科学发现室的设置目的及其作用。、

答:科学发现室的设置目的是:供儿童进

行科学探索、发现和操作活动。‘科学发现

室是幼儿园专门设置的为儿童提供非正规

性科学活动的环境,它对于儿童学科学的

作用表现在:(1)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较大,

材料丰富,儿童可以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科学发现室作为一个专门的活动室,面积

通常都比较大,可以放置更多的活动材料,

甚至一些占地比较大的材料也可以放置在

科学发现室中。(2)科学发现室提供的材料

不按年龄阶段加以区分,适于儿童在自己

的水平上进行探索。(3)科学发现室可以容

纳许多儿童集中学习,能保证每个儿童都

有操作科学材料的机会,也便于形成学科

学的气氛。

7.8.简述科学发现室的材料特点。答:科学

发现室的材料特点:(1)新颖有趣。(2)操

作方式简便易懂。(3)结构简单且可探索。

(4)种类和数量充足。

7.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可以利用的社会

资源的种类有哪些?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中,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有:(1)人力资源。

(2)材料资源。(3)自然资源。(4)组织资源。

(5)信息资源。

7.10.简述自然角的特点。答:(1)能够集中

地、真实地再现和反映自然环境中的事物,

同时也使幼儿园的活动室增添一份自然

美。(2)能够方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

机的长期的观察活动。(3)能够激发儿童主

动探索的兴趣和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责

任感。

8.1.什么是教育评价?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它的概念?答: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

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活动中的有

关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可以从两个

方面来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1)教育评价

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教育评价的首要任务

是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状况。为

了保证教育评价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

上,我们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2)教育

评价离不开价值的判断。教育评价虽然和

测量相类似,但又不同于教育或心理测量,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评价不是一个事

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8.2.简述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的区别。答:

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的区别:(1)教育测量

是一个事实判断的过程,它的目的是获取

客观的数据,即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所具

有的特征;而教育评价则不仅于此,它不

仅要进行事实的判断,还要在事实的基础

上进行价值的判断,即对评价对象是否符

合评价者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2)测量是

一种纯客观的活动,它要尽量排除主观因

素的干扰;而评价则超越了客观的描述,

它是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过

程,体现了评价者的需要和价值观。评价

离不开测量,但仅仅测量不能称为评价。

8.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根据

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分为:(1)课程评价。(2)

儿童发展评价。(3)环境评价。

8.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有哪些类型?答: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类型有:(1)诊断

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

8.5.诊断性评价的目的、作用是什么?答: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

诊断功能,了解教育对象的发展基础,发

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教育计划和因材

施教。诊断性评价的作用:对儿童已有的

发展水平有所了解,为制定学期的教育目

标提供依据。

8.6.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作用是什么?答: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

反馈和成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

优化教育过程。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可使

教师及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

这些反馈信息计划和组织下一阶段的教

育,使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把儿童的探索引向深入,或帮助他们获得

发现。另外,还能使教师把握教育过程中

的随机教育机会,灵活地、创造性地组织

教育活动。

8.7.终结性评价的目的、作用是什么?答:

终结性评价的目的:了解这一阶段的教育

效果,对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作出总结和

鉴定。终结性评价的作用:幼儿园是某一

阶段(如一学期)教育结束时,对儿童的各

方面发展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了解每个

儿童的发展情况。对于一次教育活动来说,

在活动结束时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了解

这次教育活动的效果。

8.8.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

骤。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

骤:(1)确定评价目的。(2)设计评价方案。

(3)实施评价方案。(4)处理评价结果。

8.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资料的主要收集

方法有哪些?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资

料的主要收集方法有:(1)观察分析法。(2)

问卷调查法。(3)访谈法。

8.10.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其实施要

点有哪些?答: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简便

易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反馈

信息,而且便于进行量化的统计分析。缺

点是:缺少“面对面”的沟通,获得的信

息也不够深入、细致。实施要点:(1)在设

计问卷时,应该注意选择恰当的题型。一

般来说,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或排

序题为宜,它们比较便于作答,而且比较

容易统计。而问答题比较费时,而且难于

处理,除非那些很有必要深入了解或者调

查者心中无数,需要摸底的问题,否则尽

量少用问答题。(2)在问题的表述方式上,

要精心考虑。(3)如果是对儿童的书面调

查,问卷中必须避免文字,应尽量用图画

的方式。在实施调查中,要由调查者指导

儿童理解问卷上图画的意义,以及问题的

意义,再让儿童作答。

8.11.访谈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其特点如何?

实施要点有哪些?答:访谈法的优点是:它

所获得的资料真实可信,生动具体。缺点

是:它所获得的资料比较难以标准化,而

且访谈的进行费时费力,难以取得大样本

的资料。特点:(1)直接和访谈对象进行交

谈。(2)访谈者需要有很高的素质,对访谈

内容非常熟悉。访谈者本人需具有较强的

语言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倾听对方

和理解对方。(3)访谈的形式多种多样。(4)

访谈是最让儿童感到轻松的方式。实施要

点:(1)访谈者事先都需要准备详细的访谈

提纲。(2)要注意访谈中问题不能太多,尽

量避免提出和主题无关的问题。(3)提问题

时,要先从一般性的问题开始,逐渐深入

到具体的问题。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案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B卷+答案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B 卷)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层次:高起专 考试方式: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 ) A.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的 B.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C.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D.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2. 从字面上理解,评价应该包括( ) A. 评论和价值 B. 评判和价值 C. 评价和价位 D. 评判和价格 3. 儿童用小棒测量物体的长短,属于( ) A. 正式量具的测量 B. 非正式量具的测量 C. 观察测量 D. 目测 4. 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 探索情绪 B. 探索好奇心 C. 探索意识 D. 探索态度 5. 下列不属于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 A. 社会的需要 B.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C. 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D. 教育本身的需要 6. 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什么的探索( ) A. 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B. 人的心理活动 C. 个体的生命过程(生长、发育和衰老) D. 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7. ( )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式。 A. 观察 B. 早期科学阅读 C. 科学游戏 D. 科学实验 8. ( )是通过让幼儿使用简单的工具,多次、反复地劳动,不断作用于某一植物或动物,并在与他们频繁的接触中,连续地持久观察、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A. 播种 B. 种植和饲养 C. 散步和采集 D.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测试试卷一 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CBBCC BABAD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游戏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第一,由幼儿的内在动机所驱使。 第二,“无目的”而又“有目的”。 第三,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 第四,幼儿可以自己控制探索的进程。 2.“STS”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STS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和社会( 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它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严重启示是: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融合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教育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根植于儿童的实际生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幼儿的世界中是否有科学?我们如何理解儿童的科学?结合实例说明。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填塞了科学的探究精神,但他们的科学又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并不相同。儿童的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到理解 举例略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洗衣液,做PH试纸测试的活动违背了科学区操作材料选择的年龄合适性以及安全性原则,这个科学区活动是不合适的。 首先,科学区用PH试纸测试洗衣液的酸碱度,违背了年龄合适性原则。教师在设计科学材料时,首先需要思考材料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是否感兴趣,材料的操作水平幼儿是否能够达到等问题。材料中所提供的洗衣液、PH试纸测试对幼儿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内容,难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简易放弃或产生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活动。 其次,洗衣液这个材料对幼儿来说也不是安全系数够高的材料,不符合安全性原则的要求。 洗衣液是化学制品,使用不当、清洗不明净等都会给幼儿的活动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应该为幼儿选择无毒、无害、无味、对幼儿无损害隐患的制作材料。 五、撰写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20分) 答案略。

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半开卷) 2015年7月 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3分,共30分) 1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A .加涅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布鲁姆 2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心理学依据、科学依据、社会依据 B .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C .学科依据、心理学依据、行为学依据 D .科学依据、社会依据、行为学依据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 A .地方性 B .启蒙性 C .时代性 D .环境性 4 .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 h 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 这是()。 A .挑选分类 B .二元分类 C .感知分类 D .多元分类 5 .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 艺术作品的是()。 A .图片 B .歌曲 C .谜语 D .科普画册 6 .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 A .橡皮泥 B .昆虫标本 C .编制机 D .放大镜 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A .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 .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C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 .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 .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 .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 .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 . n 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 .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 A .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一、单项 (在每小 备选答案 选择题 题的四个 中,选出

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 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半开卷) 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 A.心理学依据、科学依据、社会依据 B.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C.学科依据、心理学依据、行为学依据 D.科学依据、社会依据、行为学依据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 A.地方性B.启蒙性 C.时代性D.环境性 4.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h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 )。 A.挑选分类B.二元分类 C.感知分类D.多元分类 5.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艺术作品的是( )。 A.图片B.歌曲 C.谜语D.科普画册 6.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 )。 A.橡皮泥B.昆虫标本 C.编制机D.放大镜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 A.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C.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n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9.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中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加涅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鲁姆 2.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中班有关植物的目标是( )。 A. 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 B.认识常见的三、四种蔬菜、水果,一、二种花草、树木 C.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干果、树木、花草和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各二、三种 D.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干果,比较其异同,并进行分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 A.地方性 B.启蒙性 C.时代性 D.环境性 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 )。 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 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 C 比较物体的相同点 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艺术作品的是( )。 A. 图片 B.歌曲 C.谜语 D.科普画册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 )。 A.问题情境 B.科学活动室 C.科学学习氛围 D.三个都是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 A.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 试题及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2.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 二、填空题 1.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正式测量和非正式测量。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横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3.科学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的活动包括讨论活动、操作活动、发现活动三种。 4.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5.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联系的方法,这是采用了单元方式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6.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7.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一种方法。 9.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 ?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而进行,是在清代(C.同治)年间。 2.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萝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B.二元分类) 3.各年龄段进行比进行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C.4-5岁) 4.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进行评定的是(B.行为核对) 5.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科学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是(B.自然观察)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 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偶发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分类: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3.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4.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 等。 2.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4.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5.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常常被称为幼稚/天真理论。 6·运用图象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7.“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 8·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9·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 10.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三、单项选择题 1.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 D )。 A.2~3岁 B.3~4岁 C.4~5岁D.5~6岁 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 )。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D )。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