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2.22.3种群和生物的群落第2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2.22.3种群和生物的群落第2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2.22.3种群和生物的群落第2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2.22.3种群和生物的群落第2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下册2.22.3种群和生物的群落第2课时教案新

版浙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

2.学会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3.了解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重点难点

生物群落的概念、不同的生物群落的区别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复习:什么叫种群?种群的特征包括哪些?

(生活一在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读图:

问:在这个池塘中只有一个种群吗?

(1) 植物:包括挺水植物芦苇、荷花,浮水植物浮萍、睡莲。沉水植物池草,浮游植物淡水藻类。

(2)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如水蚤,底栖动物如螺蛳、贝类和生活在不同水层的大小不同的各种鱼。

(3)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和真菌。

二、生物群落(community)

(一)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在一定自然

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 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物群落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范围内)。

②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与种群的区别与联系:

①与种群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和。 ②与种群联系:群落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种群的集合体。 练习:

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

A .所有的树木

B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 .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

D .所有的生物。

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 .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D .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视频播放:群落

(二)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农田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生物群落、沙漠生物群落、池塘生物群落

你注意到了生物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了吗?为什么会有分层现象呢?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以森林植物群落为例,说明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森林群落

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森林群落:

☆乔木层:一般指5米以上的乔木区,这一层动物种类丰富,有各种昆虫、鸟类。

☆灌木层:一般指1-5米高的灌木丛区,动物有树栖兽类以及各种鸟类。

☆草本层:指地面上1米以下的草本植物区,在这一层中,昆虫、蜘蛛、蛇及各种小型鸟和兽类较多。

☆苔藓地衣层:贴着地面生长的苔藓、地衣和真菌等。

☆生活在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也随着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分层分布的现象。

池塘群落:

动物在群落中也存在类似的分层现象,淡水养鱼中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混合饲养,就是根据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空间和条件来获得高产的。

2.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不同的现象。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树冠的疏密度,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于是群落就由各种不同的“小群落”镶嵌分布在地面上,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群落内环境因素的差异造成的。

植被(vegetation):

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被。

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课堂练习:

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____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__。

2.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____。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的总和,称为___。

3.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蝗虫 B.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C.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4.森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从高到低,属于第二层的是( )

A.乔木层B.灌木层 C.草本植物层 D.苔藓地衣层

5.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微生物 B.动物 C.植物 D.动植物

6.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

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 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作业:作业本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对“群落”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给出群落的概念之后,要让学生与上节课所学的种群概念进行比较分析。针对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要根据实例具体的分析,结合课文和生活中的例子,这样学生能够印象深刻。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种群和群落教案.docx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安排 2 四、教学程 〖章引入〗学生P59,特种群的概念 〖板〗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下 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引入〗以“ 探”引入,生思考回答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 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第一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位面(或体)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思考,提示。 〖讲述 1〗样方法( quadrat method )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 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 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 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 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随机抽取方 n 个,每个方的生物个体数X 1,X 2,X 3,?X n,方的平均数 X=∑X n/n。 〖探的〗生思考回答提示。 1.提示:“ 问题探讨” 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 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 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 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2017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题) .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复杂的生物体。生物体之所以复杂,主要是下列哪一生理过程 在起作用?() .细胞的成熟?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 度和亮度变化是() ?模糊、变暗?模糊、变亮 ?清晰、变亮?清晰、变暗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 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 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一样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和细胞质都要平均分配到新细胞中去 ?细胞分裂开始时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当它的玻璃泡 浸没在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 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C C C C ?小刚在室温为C的实验室内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当他将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

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很快上升。当某时刻水银面经过C这一刻度时,这示数表示 () .此时刻热水的温度此时刻房间内气温 .此时刻玻璃泡内水银温度?不能表示任何物体的温度 .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装片压碎情况及 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则通过此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应为() ?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甲物质的密度为,乙物质密度为,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 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不同的生物的适应能力不同。下列哪组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极为狭窄?() ?北极熊和家蝇?大熊猫和家蝇 ?蟑螂和麻雀?袋鼠和大熊猫 ?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分裂,一个细胞分裂形成() ?一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一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 ?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这主要是哪个操作步骤不符合要求() ?净片? 滴水? 盖片? 染色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5.1《种群和群落》教案

种群和群落 教学目标 1.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层次;了解种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组成,简单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关系。 2.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种群和群落的生态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3.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种群的概念是本课题的重点。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进行种群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身边就存在具体的各种种群,而不是死背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特征是本课题的难点 3.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又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为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群落的概念。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种内和种间的信息交流、能量的传递、物质的循环建立起的有机整体。只有剖析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群落,万万不可以空谈群落的概念。 群落与种群是什么关系,在教学中也必须阐明。可以说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本课题内容的教学严防空洞无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调查,使学生对种群和群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的讨论素材,在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 (一)、关于种群概念的教学。种群的概念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得出。如:猫狗花草的个体与整体。 也可根据书本图8.1.1-8.1.4设计: 活动:根据图8.1.1-8.1.4讨论回答 1、图8.1.1和图8.1.2中的赤麻鸭生活在哪里?(湖塘边的陆生环境)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习题

作业三种群和群落

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答案:(1)捕食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 “J” 样方 (3)①6月中旬~7月中旬 成年(生殖期) ②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 ③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十分明显 9. (10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m 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 1、n 2、n 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 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答案:(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可) 样方法 ②物种 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 0 ③(n 1+n 2+n 3)3S 0 (2)光 垂直 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10.)(9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 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 表示每3 h 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 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图1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装 订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得分 学号 姓名 班级 七 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考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四幅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苹果腐烂是物理变化 B.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C.磁铁能吸铁是物理性质 D.铁会生锈是化学性质 2.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群 B.液泡 C.细胞 D.细胞核 3.下列不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是( ) A.山区地形 B.大量松散碎屑物 C.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D.人类活动频繁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向试管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用滴管滴加液体 5.下列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的一组是( ) A.目镜1O×、物镜4× B.目镜1O×、物镜1O× C.目镜16×、物镜10× D.目镜16×、物镜40x 6.每年5月31目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得人家都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物质由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7.当你咳嗽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给你测量体温和听诊,这样做医生的目的是( ) A.交流 B.获取事实证据 C.制定计划 D.检验与评估 8.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 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 10.如图是小敏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是冰的熔化过程 B.图线是蜡的熔化过程 C.这种物质是晶体 D.图线BC 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1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场所是( ) A.细胞膜 B.伸缩泡 C.食物泡 D.口沟 1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秒钟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运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热水可以放出热量,冷水不能放出热量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13.舞台上经常用喷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对“自雾”的形成,小敏 的解释是:(1)干冰吸热升华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14.火山喷发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资源。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山灰富含矿物质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是一种天然的肥料 B.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但是两者的分布不一样 D.火山灰进入平流层会阻挡一些太阳辐射能,进而可能使局部地区气温下降 15.如图表示在37℃条件时,细菌繁殖的情况,其中活细菌数量增加最快的时间段是( ) A.在最初2小时 B.在2~4小时之间 C.在4~6小时之间 D.在6~10小时之间 16.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特点的是( ) A.个体微小 B.由一个细胞构成 C.生命活动全在一个细胞内进行 D.都对人类有害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5年8考 )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1)针对“样方法”

①须做到“随机”取样。 ②须把握取样方法——长方形地块“等距取样”,方形地块“五点取样”。 ③需分别计数并最终求平均值。 ④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2)针对标志重捕法 ①须牢记估算公式:N 总=N 初捕数×N 再捕数 N 再捕中标记数 ; ②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 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 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将偏大。 ③明确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 a.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b.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 的正常生理活动。d.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5年12考 ) 1.研究方法 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3.种群数量增长的“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 (1)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2)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为什么? (3)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图中显示第8年种群数量最少,对吗?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最新浙江省杭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取固体药品 C.滴加液体D.闻气味 2.如图所示为常见的景观植物——含羞草,这种植物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够() A.进行呼吸B.生长和繁殖 C.新陈代谢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4.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分子的排列方式,下列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需要放热 B.物质由乙到丙的变化叫做汽化

C.樟脑丸变小了是由甲到丙的变化 D.霜的形成是由丙到甲的变化 5.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注入液体后,等1~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C.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简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6.关于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中的细胞壁和液泡是植物细胞具有的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 B.乙所示的胃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C.丙中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 D.丁和丙的生物体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7.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作为质量标准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百余年来因表面遭污染而增重约50微克。2018年11月6日,在新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们通过投票,正式让国际千克 原器退役,改以普朗克常数(容号是h)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测量物体质量,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5章 生态系统1 种群和群落华师大版复习特训七十七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5章生态系统1 种群和群落华师大版复习特训七十七 ?第1题【单选题】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土壤pH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能够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是( ) A、一群鹿中有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小鹿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C、森林中的树木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杂草 D、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C、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出生率下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 ) A、群落的组成成分 B、群落中各生物的多少 C、群落中各生物的食性 D、群落中生物的空间配置状况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B、一个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 C、种群的生活范围应超过1平方千米 D、种群是生物分类单位 【答案】: 【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一、单选题( 2 分× 33=66 分) 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 ) A. 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 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物圈 D .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翻一番 大约 20—40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 德国人口 将减少。 预测人 口的这种 增减 动态主要决定于(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 率 4.决定 种群个体 数量变动 的因素,主要是( ) ①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 迁出和迁 入数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 直接调 节()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 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 .该种群一定能 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 .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 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 (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 (3) 都是衰 退型 C. 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 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 (2)、图 (3)都 是稳 定型 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 10 等份,在 每份的 中央划一个大小为 1m 2 的样方 ②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 D . 出生率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体育测试,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 . 立定跳远成绩为6米 B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 C . 实心球的质量是10千克 D . 掷实心球成绩为6.5米 2.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 称取一定量食盐 B . 测量液 体温度C . 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D . 盖上盖玻片 3. 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细胞有关 C . 细胞核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D . 草履虫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个细胞能够完成其所有生命活动 4. 在冰箱里冷冻的肉融化后会流出一些液体,造成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流失,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判断是细胞的哪一结构受到伤害造成的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5. 下列水生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一类的是

A . B . C . D . 6. 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种子植物 B . 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不是种子植物 C . 无花果在结出果实时,看不到花,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D . 我们在吃香蕉时,吃不到种子,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7. 下列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 . 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 . 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 . 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8.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这一理论的说法,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 . 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 . 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C . 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评 D . 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大飞跃 9.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地图是 A . 地形图 B . 电子地图 C . 人口分布图 D . 气候分布图 10. 试根据图中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判断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注意】 (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全部个体” 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 (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种群必须有一定时空限制(种群的时空界限随研究工作方便性划分) (3)两个方面:宏观: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辨析】种群、个体、物种 (1)种群所具有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是个体所不具备的,个体只能由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 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表示方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面积或体积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别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应用:农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含义: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含义: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学科交叉】中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城市人口增长:迁入率>迁出率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四)年龄组成: 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1.处于生殖前年龄的个体称为幼年个体(幼体);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称为成年个体;处于生殖后年龄的个体称为老年个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

七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 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溶液=溶质+溶剂(液体) 2. 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3. 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如食盐、硫酸铜。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物质,如沙粒、 粉笔屑。丙酮是可溶解的 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碘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指甲油不能溶解在水、煤油中。 4.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高低、搅拌与否、溶质颗粒大小。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搅拌的溶液比不搅拌 的溶液溶解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设计实验时注意:A要有对照组B控制变量 5.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除水以外的溶剂有酒精、汽油。 6. 干洗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溶解污渍,但是这种溶剂不能溶解衣料。 能使油渍扩散的是酒精、汽油;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7.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酸红碱蓝) 8. 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酸无碱红) 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9. pH试纸的范围在1--14之间。pH〈7,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pH=7,溶液呈中性(黄绿色)。pH〉7, 溶液呈碱性(向蓝色发展)。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T柠檬、胃液T醋、柚子T橙、柠檬汁、醋酸T汽水、啤酒T食盐水、马铃薯、鲜奶T自来水、唾液、蒸馏水、血T蛋T 肥皂水、苏打水T牙膏T氨水T清洁剂T去污液T稀的氢氧化钠溶液 10. 往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酸性溶液,pH值变小,酸性变强,碱性变弱。 往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值变大,酸性变弱,碱性变强。 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 11. 碱性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2. 雨水pH〈5.6时称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硫酸由人排放的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炭、石油等燃料) 转化而成;硝酸由氮氧化物(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转化而成。。酸雨是由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引起的。 13. 在稀硫酸和稀硝酸中的幼苗枯萎,证明酸雨会幼苗的正常生长。 14. 酸雨的危害:植物死亡、刺激人的皮肤、有石料和金属有腐蚀作用。 15. 稀盐酸有腐蚀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放出氢气。酸与镁反应最剧烈,与锌反应较快,与铁反应缓慢,与铜 不反应。镁〉锌〉铁〉铜 16. 检测氢气的方法是:点燃气体会发出“噗”的爆炸声。 17. 稀盐酸与非金属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女口:碳酸钙粉末或大理石颗粒与稀盐酸反应。检测二氧化碳 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会出现浑浊。 18. 把酸碱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若不慎将酸碱溶液滴在皮肤上,要先用水冲洗。

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知识清单

Ⅲ—3种群和群落 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 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到平衡。 5.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6.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7.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8.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0.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1.初生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 1.判断有关种群叙述的正误 (1)一个森林中所有的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2)调查蚜虫、跳蝻、蚯蚓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如果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后更难被捕捉,则所调查的种群密度较实际值偏大() (4)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以及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7)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8)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将稳定不变() (9)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 2.判断有关群落叙述的正误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一座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4)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5)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 记住以下八个“不一定”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概念: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2.年龄组成 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研究目的: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性别比例 概念: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类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 研究目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研究目的: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 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⑴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⑵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 ⑴模型假设 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⑵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t=No×λ的t次方。 ⑶各参数意义:No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生长的“S”型曲线 1.含义: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呈“S”型。 2.产生条件 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长→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最新浙江省七年级(上)科学期末试题

浙江省2016学年七年级(上)科学期末试题(2017.1)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A.木耳B.香菇C.细菌D.蘑菇 2.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 ) A.节肢动物B.环节动物C.脊椎动物D.原生动物 3.下列动物属于地球上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的是( ) A.青蛙B.鲸C.麻雀D.鲫鱼 4.绿豆种子发芽时,先长出的是( ) A.芽B.根C.子叶D.真叶 5.下列天体系统不包括太阳的是( ) 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 6.地球不但在自西向东自转,而且还绕着太阳公转。下列现象由于地球公转所产生的是( ) A.四季更替B.昼夜交替C.太阳东升西落D.以上三项均是 7.下列测量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8.下列长度单位按各自单位长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9.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B.太阳是一颗熊熊燃烧的气态星球 C.太阳是地球及人类的主要能量来源D.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10.观赏植物可根据其主要观赏部位分为观花、观果、观叶和观茎植物等类型。菊花和月季是大家熟知的两种观赏植物,其观赏类型分别为( ) A.观花和观果B.观花和观叶C.观叶和观果D.观花和观花 11.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结论B.交流评价C.猜想与假设D.进行实验 12.草原上生活着的绵羊,在冬季到来之前皮肤上会长出致密的毛,毛的含绒量很高,这是对下列哪一种环境的适应?( ) A.干旱缺水坏境B.多风多沙环境C.寒冷干燥环境D.草食生活环境 13.母马和公驴交配能生出骡,而骡不能繁殖后代。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可以确定( ) A.马和驴属于同一物种B.马和骡属于同一物种 C.马、驴不是同一物种D.驴和螺属于同一物种

2020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种群和群落附答案

限时训练(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1.(2019·江苏七市三模)科研人员调查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C.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 D.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 2.(2019·镇江一模)下表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栖息地样方1 样方2 样方3 平均 森林边缘15 18 15 16 小溪岸边12 14 13 13 森林 5 5 2 4 A. 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3.(2019·南师附中模拟)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

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4.(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5.(2019·无锡梅村中学模拟)(多选)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一般用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 C.太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狮与羚羊根据气味猎捕和躲避,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 6.(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 N吸收量/(g·m- 2) 单位水体面积P 吸收量/(g·m-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