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相互关系。

1.原子是。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

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化物,

如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是两分子乙酸脱一分子水的产物,它不属

于酸性氧化物。所以C不正确。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和酸反应,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SiO2+4HF=SiF4↑+2H2O

D选项也不正确。只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B

【例2】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化学反应为:

Cl+O3→ClO+O2ClO+O→Cl+O2

总反应:2O3→3O2

①在上述反应中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

②在叙述中O3和O2是( )

A.同分异构体B.氧的同位素

C.同系物D.氧的同素异形体

解析由题中所给的有关的化学反应可知,在上述反应中,氯原子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臭氧分子转化成氧气分子,而它本身在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变化。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为催化剂。由此可知Cl的作用是起催化作用,所以Cl为催化剂,在第一问中,D选项为正确答案。O3和O2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

考点2 物质的性质、变化与无机反应基本类型

2.理解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应用。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思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注意: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这个特点。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物质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或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易(难)‖等说法。

四、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从宏观上看,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对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粒上看,构成原物质的粒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五、化学反应的分类

1.按物种的变化分为:

2.从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3.从热效应分为:

4.根据反应程度分为

5.从有无离子参加分为: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解析:选项A、B、D均涉及有关燃烧的知识,属于化学变化;―铁杵磨成针‖只是发生了形变,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例2】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解析:对一个概念作出判断应弄清它的含义,把握它的实质。B、C符合概念和反应规律,正确。A中由于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可以在多种物质类别间发生,如:碱和酸性氧化物,酸和碱性氧化物之间也都能生成盐和水。D中A、B各10g物质可能恰好反应完,也可能其中一种没有反应完,则生成物的总和应≤20g。

答案:B、C。

【例3】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甘油稀释后仍具有吸湿性,可做护肤品,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明矾溶于水后,发生反应:Al3+ + 3H2O Al(OH)3 + 3H+产生氢氧化铝胶体,从而可净化水。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的原因是过程中发生了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H2O ,产生了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缘故。

烧菜用过的铁锅,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了电化腐蚀,Fe最终被氧化成Fe2O3?nH2O而出现红棕色斑迹,后三者都是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A

考点3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2.能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根据,可以判断是否为电解质。

(1)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时都能导电,因此都是电解质。有些离子化合物因难溶于水而使其水溶液难导电,如BaSO4、AgCl等。

(2)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电离的为电解质,相反为非电解质。如HCl、H2SO4、HNO3等,在液态时虽不导电,但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

(3)有些化合物如SO2、SO3、NH3、PCl3等,其水溶液也可导电,但它们却是非电解质,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并不能电离出离子,只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电解质而引起导电。

(4)氯水、铁、石墨等尽管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又不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

弱电解质是指。

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 ……………

强电解质强碱:NaOH、KOH、Ba(OH)2 ………………

:NaCl、CaSO4、KNO3、BaSO4、AgCl …………

弱酸:HF、HClO、H2SO3、H2CO3、H3PO4、CH3COOH、……

弱电解质弱碱:NH3·H2O、Cu(OH)2、Fe(OH)3、………………

少数盐:Pb(CH3COO)2…………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是指。

1.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又叫离子互换反应,其反应条件是:产生深沉、产生气体或产生难电离的物质如:

BaSO4+H2SO4═BaSO4↓+2H2O

Na2CO3+2HCl═2NaCl+CO2↑+2H2O

NH4Cl+NaOH═NH3·H2O+NaCl

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但有少数例外,如:

CaCO3+CO2+H2O═Ca(HCO3)2

此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难电离的H2CO3与CaCO3反应可生成更难电离的HCO3-化合物。

(2)氧化还原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时进行反应的,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亦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只能写化

学方程式。

(2)单质、氧化物、气体在溶液中的反应一律写化学式;弱电解质如弱酸(HF、H2S、HClO、H2CO3等)、弱碱(如NH3·H2O)和中强酸(如H2SO3、H3PO4)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3、BaSO3、FeS、PbS、BaSO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如NaHCO3溶液和稀硫酸反

应:HCO3-+H+═C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里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2Ag++SO42-═ Ag2SO4↓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时,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Ca2++2OH-═CaCO3↓+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Ca(OH)2+CO32-═CaCO3↓+2OH-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如:

①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此时碳酸氢钙过量〕中,有:

Ca2++HCO3-+OH-═CaCO3↓+H2O

②少量Ca(HCO3)2溶液滴入烧碱溶液〔此时氢氧化钠过量〕中,有:

Ca2++HCO3-+2OH-═CaCO3↓+CO32-+2H2O

3.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几个原则

?必须满足三个守恒原则

①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②电荷守恒:方程式左右两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③电子守恒(价守恒):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

(2)正确把握与―量‖有关的反应原则

①某物质若其阴、阳离子都参加了反应,且都反应完全,则方程式中,该物质阴、阳离子个数比应与化学式中组成一致,如Ba(OH)2与H2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2H++SO42-═BaSO4↓+2H2O

注意:在H+、OH-、H2O之前的化学计量数2是不可能省去。

②若反应物之间由于量比不同可发生反应时,必须结合量比书写。如Ca(OH)2与NaHCO3反应,有两种情况:

若Ca(OH)2过量:Ca2++OH-+HCO3-═CaCO3↓+H2O

若NaHCO3过量: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3)注意反应条件的原则

①溶液酸碱性条件:有些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形态不同,如反应产物有碳酸盐时,则CO32-与HCO3-取决于溶液碱性强弱,强碱溶液中写CO32-,弱碱溶液中(如CO2过量时)写HCO3-。

②温度条件:NH4Cl与NaOH溶液反应时,只有在浓溶液且加热条件下,才可写成NH3↑,否则写成NH3·H2O。

③浓度条件:如BaCl2溶液与稀的NaHCO3溶液不发生反应,而BaCl2溶液与浓的NaHCO3反应,生成BaCO3↓,其离子方程式为:

Ba2++2HCO3-═BaCO3↓+H2O+CO2↑

④注意实验操作条件: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若将少量的HCl往多量Na2CO3溶液中滴加时:先发生:CO32-+H+═HCO3-;后发生:H++HCO3-═CO2↑+H2O;若将少量Na2CO3往多量HCl中滴加时:CO32-+2H+═CO2↑+H2O。

(4)必须遵循依据客观实验事实的原则

只有电解质参加的且具备电离条件的反应,才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三、判断溶液中离子共存的规律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便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1)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3)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或沉淀;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因在溶液中(特别是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肯定无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等都有颜色,若无色溶液则说明这些离子不存在。

?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O2-、N3-、P3-等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SO-3+OH-=SO-23+H2O

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CO2+OH-=HCO-3

C.Fe与盐酸反应产生H2:2Fe+6H+=2Fe3++3H2↑

+CH3COO-+H2O D.氨水和醋酸溶液混合NH3·H2O+CH3COOH=NH+

4

解析: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注意①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②应该用化学式表示的(气体、沉淀、水、弱酸、弱碱、氧化物、单质等)是否写对,应该删掉的离子是否删去;③是否配平,电子转移是否合理.

据此检查各选项,A、D正确.B错,因少量的CO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应生成CO-23.

+H2O

正确的写法为:CO2+2OH-=CO-2

3

C错.因不符合客观实际,应生成Fe2+.

正确的写法为:Fe+2H+=Fe2++H2↑

答案:AD

【例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A.MnO-4,K+,Na+,SO-24B.Na+,K+,HCO-3,Cl-

C.Mg2+,NH+4,Cl-,NO-3D.Ba2+,K+,S2-,SO-24

解析:对于离子能否共存问题: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看同组离子是否发生反应(复分解或氧化还原),二看是否满足题干要求.

……

有颜色离子:Fe3+,Fe2+,Cu2+,MnO-

4

强酸性(或强碱性),说明溶液中除离子组内各离子外,还应有H+或(OH-),典型的氧化性离子(如Fe3+,MnO-4,Cr2O-27等)和典型的还原性离子(如Fe2+,S2-,I-,SO-23等)在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以上分析得此题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例3】(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中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题目要求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呈中性,也即要求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属于下列反应2NaHSO4+ Ba(OH)2 = 2H2O + Na2SO4 + BaSO4↓。则离子方程式为:2H+ + SO42-+ Ba2+ + 2OH- = BaSO4↓ + 2H2O 。若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OH)2,则有Ba2+ + SO42-= BaSO4↓

答案:2H+ + SO42- + Ba2+ + 2OH- = BaSO4↓ + 2H2O

Ba2+ + SO42-= BaSO4↓

考点4 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能量变化

、、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讨论]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为什么化学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

化学键的和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断开化学键要能量,而形成化学键则要能量,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则取决于。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填高或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的最后结果就为吸收能量;反之,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填高或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的最后结果就为放出能量。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或。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质总能量。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质总能量。

[讨论]

1.有的反应吸热、有的放热,是不是客观世界的总能量也发生相应的增减?

2.举例说明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各有哪些?

3.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能除了转变为热能,还可以转变为电能,那么请问: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才能转变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质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总能量是指所有反应物或所有生成物,而不是其中某些反应物或某些生成物,所以A、B是不正确的;而有的放热反应在开始时也是需要加热的,例如炭的燃烧。

答案:C

【例2】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解析:A组见上一题目分析,有些化合反应也是吸热反应,例如炭和二氧化碳化合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故B不正确,催化剂是用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它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自身的能量,故不影响反应热,像合成氨、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都是放热反应,故C也是不对的。CO2和CaO的化合反应与CaCO3的分解反应是相反过程,故D正确。

答案D

【例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混合搅拌

B .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

C .锌放入稀硫酸中

D .焦炭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

解析: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AC

【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

答案:C

【例4】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中,若断裂1mol H - H 键要吸收436KJ 的能量,断裂1mol Cl- Cl 键要吸收243KJ 的能量,断裂1molH —Cl 键要吸收432KJ 的能量,则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 2 的能量变化是 。

解析: 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 2 时,要先破坏1mol 的H —H 键和1mol 的Cl —Cl 键,

此过程是需要吸收679kJ 的能量;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 2 时会形成2molH —Cl ,放出864KJ 的能量,吸收和放出能量相抵,仍会放出185KJ 的能量。

答案:185kJ

【变式】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 2(g)点燃===CO 2(g)

( 放热Q 1 kJ ) 途径Ⅱ:先制水煤气

C(s)+H 2O(g) == CO(g)+H 2(g)

(吸热Q 2 kJ)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 2(g)点燃===2CO 2(g)

2H 2(g)+O 2(g) 点燃===2H 2O(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

Ⅱ放出的热量。

(2)Q 1、Q 2、Q 3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

______ 。

(4)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

[答案](1)等于 (2)Q 1 = Q 3 - Q 2 (3)低于 吸收 高温

(4) 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 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

考点5 氧化还原化学反应

2.从多个角度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3.会比较与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4.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5.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6.能配平化学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包括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

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下列微粒:H+、Cu2+、Ag+、Fe2+、Fe3+、Cl-、S2-、I-、MnO4-、ClO3-、NO3-、SO32-、S、Cl2、Na、H2;其中只有氧化性的是;只有还原性的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思考]如果物质中某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态,该元素既有又有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则性越强,价态越低,则性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强还原剂(A)+强氧化剂(B)=弱氧化产物(a)+弱还原产物(b)

则氧化性:B>a,还原性:A>b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产物的还原性则越;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产物的氧化性则越。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

(4)根据元素周期表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还原性逐渐;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还原性逐渐。

(5)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

不同的还原剂(或氧化剂)与同一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条件越易或者氧化剂(或还原剂)被还原(或被氧化)的程度越大,则还原剂(或氧化剂)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就越;

(6)其它条件

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反之则越弱。

注意:

○1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与得失电子的无关。如:Na、Mg、Al的还原性强弱依次为Na>Mg>Al;浓HNO3、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依次为:浓HNO3>稀HNO3;

○2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等;常用作还原剂的物质有活泼的金属单质如、、,以及、、等。(见人教版必修1第36页)

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双线桥分析法

要点:①双线桥从左指向右连接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②线上标明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被氧化、被还原等内容(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2、单线桥分析法

要点:①单线桥是从还原剂中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到电子的元素;

②线上标明只标明电子的数目,不必写其它内容。

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依据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得电子的总数=元素失去电子的总数

或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2、配平方法:一标二列三求四配五观六查

具体地说,就是标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列出化合价的升降情况、求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根据所求的最小公倍数配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系数、用观察法配出所含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系数、用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检查所配结果是否正确。

例:KMnO4+ HCl= KCl+ MnCl2+ Cl2↑+H2O

系数为:2、16、2、2、、5、8

七、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进行有关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垢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计算的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从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有一类题目

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计算并确定产物。题目解答的方法思路是:首先根据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求出物质的量之比,分析判断可能的情况,然后再由得失电子数守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3CuS +8HNO 3 =3Cu(NO 3)2+2NO↑+3S↓+4H 2O

B.3Cl 2+6KOH =5KCl +KClO 3+3H 2O

C.3H 2O 2+2KCrO 2+2KOH =2K 2CrO 4+4H 2O

D.3CCl 4+K 2Cr 2O 7 =2CrO 2Cl 2+3COCl 2+2KCl

解析: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判别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D

【例2】对于反应IBr+H 2O =HBr +HI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IBr 只作氧化剂

B.IBr 只作还原剂

C.IBr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IBr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解析:解答这一题的关键是正确判别共价化合物IBr 、HIO 中I 、Br 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D

【变式】分析下列变化过程是氧化还是还原,再填空:

Fe FeCl 2 需加____________剂,如____________

②CuO Cu 需加____________剂,如____________

③HCl Cl 2 是____________反应,HCl 是____________剂

④HCl H 2 是____________反应,HCl 是____________剂

⑤Fe 3+ Fe 需加____________剂,Fe 3+具有____________性

解析:解答这一题的关键是分析出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判断出需要加氧化剂还

是还原剂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答案:①需加氧化剂,如CuCl 2;②需加还原剂,如H 2;③氧化反应,HCl 是还原剂;

④是还原反应,HCl 是氧化剂;⑤需加还原剂,Fe 3+具有氧化性

【例3】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 ++10Z -+2XO 4-=2X 2++5Z 2+8H 2O

②2A 2++B 2=2A 3++2B - ③2B -+Z 2=B 2+2Z -,则下列反应中能进行的是( )

A.Z 2+ A 2+—— A 3++ Z -

B.A 3++ Z ——— A 2+ + Z 2

C.XO 4-+ A 2++ H +—— X 2++ A 3+ + H 2O

D.B 2+X 2++OH ———B -+XO 4—+H 2O

解析:解这一题时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强还原剂(A )+强氧化剂(B )=弱氧

化产物(a )+弱还原产物(b ),正确判断出有关微粒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顺序,再将选项项中提供的反应用同样的方法判断后,观察与题给条件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说是一致的,则可以发生,否则不能。

答案:A 、C

【变式】根据反应(1)~(4),可以判断下列4个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B )

? Cl 2+2KI=2KCl+I 2 ? 2FeCl 2+Cl 2=2FeCl 3

? 2FeCl 3+2HI=2FeCl 2+2HCl+I 2 ? H 2S+I 2=S+2HI

A. H 2S>I 2>Fe 3+>Cl 2

B.Cl 2> Fe 3+ > I 2 > H 2S

C. Fe 3+ > Cl 2 > H 2S > I 2

D. Cl 2>I 2>Fe 3+> H 2S

【例4】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CuO+H 2======Cu+H 2O

2+ + O H 2

– 得2e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例5】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

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以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

(1) G → Q +NaCl (2) Q +H 2O ??→?电解 X +H 2

(3) Y +NaOH → G +Q +H 2O (4) Z +NaOH → Q +X +H 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

A. QGZYX B. GYQZX C. GYZQX D. ZXGYQ

解析:(1)为歧化反应(同一反应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Q 中氯元素的

化合价大于G ;(2)中H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X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大于Q ;(3)也是歧化反应,Y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大于G 而小于Q ;故Z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大于Q ,而小于X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B 。

【例6】某一反应体系中共有As 2S 3、HNO 3、H 2SO 4、NO 、H 3AsO 4、H 2O 六种物质,已知

As 2S 3是反应物之一。(1)写出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2)氧化剂是 、还原产物 ,电子转移数目是 。

解析:由题给As 2S 3是反应物之一,结合其中As 、S 元素的化合价分别由+3→+5和-2→+6,

化合价都是升高的,可确定As 2S 3是作为还原剂参与反应且H 2SO 4、H 3AsO 4一定是(氧化)产物,那么另外就要找出氧化剂(HNO 3)和还原产物(NO ),H 2O 是反应物还是产物,放到最后根据原子数目守恒来确定。

答案:(1)3As 2S 3+28HNO 3 +4H 2O =9H 2SO 4+28NO+6H 3AsO 4 (2)HNO 3、NO ;88

【例7】现有Fe 、Cu 组成的合金,其中Cu 、Fe 的总物质的量为amol ,Cu 的物质的量分

数为x 。研磨成粉末后,全部投入含bmol 硝酸的稀溶液中,微热使其充分反应,还原产物只得到N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粒符号填写下列空白(列举出全部可能的情况)。

解析:按硝酸的量从少到多的顺序,依次发生的总反应为:

①3Fe+8HNO 3 =3Fe(NO 3)2+2NO↑+4H 2O ②Cu+8HNO 3 =3Cu(NO 3)2 +2NO↑+4H 2O

③3Fe(NO 3)2 +4HNO 3 =3Fe(NO 3)3 +NO ↑+2H 2O

(2) 3

3b ≤<

考点6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2.理解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

1.1971年,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用 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

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的符号为 ,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 的 集合体。

2.1mol 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中所含的原子数相等,约

为 ,把 叫做 常数,并作为一个 ,符号为 。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并且要用化学式来表示。

[讨论]下列说明是否正确?为什么?

(1)0.5mol 氧气 ;(2)0.2mol 氢分子 ;

(3)0.3mol 钠离子 ;(4)10mol 氮 ;

(5)4 mol 苹果 。

3.1mol 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 个粒子;而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在

以 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 或 相等。 将 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 为 ,单位常用 或 。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n=

4.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 、 和 这三个因素。 叫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 表示,常用的单位有 (或)和 。通常将 ℃、 Pa 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况。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 。

中所含的碳原子总数为01.N A

5.在相同的 和 下,相同体积的任何 都含有 的粒子。

[讨论]下列有关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肯定不同

B.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C.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决定了它们的体积

D. 在标准状况下,CO CO 和2的混合物224.L

[课堂练习](1)标准状况下:22g CO 2的体积是 ,其中所含分子数与 gO 2相同。

(2)0.01 mol 某气体的质量是0.28g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在标准状况下, 该气体的密度是 。

(3)相同条件下,CH 4与O 2的质量比是1:8时二者的体积比是 。

6.以单位 溶液里所含 B 的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B 的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 ,常用的单位是 (或 )。

[课堂练习]

(1)2gNaOH 溶于水配制成 mL 溶液时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

(2)现欲配制200mL0.2mol/L Na 2SO 4溶液,则需要用 mL 1mol/L 的Na 2SO 4溶液加

水稀释而成。从稀释而成的溶液中取出10 mL 则其中含有的钠离子是 个。

(3)把 2.24LHCl 气体溶于水,配制成250mL 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 ,若其密度为1.1g/mL ,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二、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

关系,并能根据上述关系图进行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V 气体(标准状态)(L )

粒子数(N ) 物质的量(n ) 物质的质量(g )

V 溶液(L )

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且0.024kg 12C 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为阿伏

加德罗常数(N A ),那么下列几种物理量会有变化吗?若有,请说明变化结果。

(1)一个12C 原子的质量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3)摩尔质量

(4)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5)气体摩尔体积 (6)a g C 2H 5OH 的物质的量

(7)98%(84.1=ρ)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8)44gCO 2所含的分子个数

解析:(1)在规定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时,实际上是把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从原来

用12C 质量的1/12,改为1/24,但是单个碳原子的质量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

(2)原来是以0.012kg 12C 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作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6.02×1023),现在用

0.024kg 12C 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很明显0.024kg 12C 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是0.012kg 12C 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的2倍;故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变为原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倍(即2×6.02×1023);

(3)原来所称摩尔质量,实质上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即6.02×1023个微粒集体的质量,当作

出了上述规定后,1摩尔所含的粒子数已经变成了原来的2倍,故其质量也就为原来的2倍;

(4) 原来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氧分子的质量/12C 质量的1/12,现在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

量=氧分子的质量/12C 质量的1/24,即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变为了原来的一半,而氧分子的质量是固定的,故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

(5)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气体分子所占有的体积,

由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经变成了原来的2倍,气体摩尔体积当然也就是原来的2倍了;

(6)根据公式: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M),在新的条件下由于摩尔质

量变成了原来摩尔质量的2倍,等质量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则等于原来的一半;

(7)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溶质的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 ),在单位体积的

98%(84.1=ρ)硫酸中所含溶质——硫酸的质量是不变的,但由(6)中所述可知,其物质的量(n )变成了原来的一半,故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0.5倍;

(8) 不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如何变化,单个CO 2分子的质量并未变化,故一定质

量的CO 2所含的分子个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答案:(1)不变(2)变为原来的2倍(3)变为原来的2倍(4)变为原来的2倍(5)

变为原来的2倍(6)变为原来的0.5倍(7)变为原来的0.5倍(8)不变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KOH 的摩尔质量是56g

B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

C .硫原子的质量就是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D .氦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应当是g/mol ,而不是g ,故A 不对;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指拿一个碳原子质量除以一个12C 原子质量的1/12所得的比值;硫原子的质量除以一个12C 原

子质量的1/12所得的比值才是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B、C均不对;

答案D

【变式】在一定条件下,16g A和20g B恰好反应生成4.5g D和C。在相同条件下,8g A 与15g B反应可生成0.125mol C和D。从上述事实中可推知C的分子量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6g A和20g B恰好反应时生成4.5g D和31.5gC;在相同条件下,8g A与15g B反应(根据上述反应中A和B的比例关系可知B是过量的)时则应当生成15.75gC,题目给出的是生成0.125mol C,根据摩尔质量(M)=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物质的量(n)‖,可以计算出M=126g/mol,所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

【例3】用N 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甲烷的质量与N 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B.28g氮气与40g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都是N A个

C.2.3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D.18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

解析:]根据摩尔的定义,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个微粒,所以A组答案是正确的,氮气是双原子分子,而氩气是单原子分子,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个,40g 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目是N A个;一个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将会失去1个电子,2.3g钠为0.1mol,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18g重水(D2O)所含的分子为0.9mol,而每个分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0个,所以18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9N A;故答案为AC 【变式】(1)(NH4)2SO4的摩尔质量为。现有26.4g(NH4)2SO4,则其中含有molH,个氧原子、mol质子;它溶于水时能电离产生mol铵根离子,这么多铵根离子的质量是。

(2)计算10克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NaHCO3SO3

(3)计算出下列物质的质量0.2mol Na2CO3;0.3mol NH4HCO3

(4)26.4g(NH4)2SO4中硫元素的质量与g NaHCO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与g NaHCO3中所含的氢原子个数相等。

【例4】有一真空储气瓶,净重500克。在相同条件下,装满氧气后重508克,装满另一种气体X时重511克,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44

B. 48

C. 64

D. 71

解析:本题题给条件应当说是―同温、同压、同体积(同一个真空瓶)‖,所以不论装什么气体,里面所含气体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根据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M)可以得到计算式:(508—500)/32=(511—500)/ M,所以M=44。

答案:A

【变式】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所含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m:

A. 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n

n:

B. 同质量的A与B所含分子数之比为m

m:

C.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质量之比为n

n:

D. 标准状况下,A与B的密度之比为m

答案:D

【例5】配制250 mL 1.6mol/L NaCl溶液。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需gNaCl。(2)称量:使用的主要仪器是。

(3)溶解:将称好的NaCl放在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加以搅拌。

(4)转移: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将其沿玻璃棒注入中,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5)洗涤:将烧杯和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次,并将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注入中;其主要目的是。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中,直到其中液面接近其刻度处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将瓶塞子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变式1】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出现的后果是(填:―溶液浓度不准确‖、―偏低‖、―偏高‖、―无影响‖):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已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不能澄清,溶质少量不溶解。____________。

(3)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______________。

(4)定容时,液面上方与刻度相齐时,停止加水。__________。

(5)配制好溶液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_____________。

(6)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线____________。

答案:(1)偏低(2)偏低(3)无影响(4)偏高(5)无影响(6)偏低

【变式2】实验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2CO3质量分别为()

A.1000mL , 212g B. 950mL , 201.4g C. 500mL , 286g D. 1000mL, 201.4g 解析:由于容量瓶的规格中不可能有950mL,只能选择略大于所需溶液体积的规格(即1000mL),计算溶质的质量时也就按1000mL溶液中所含的溶质。

答案:A

考点7 分散系

、胶体和浊液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3.了解溶液的组成,溶液形成过程,溶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5. 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一、溶液的有关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由、组成。

2.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的溶液。溶液是否饱和是相对的,改变、、等因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变。

3.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表示的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ω表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为①②③。现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的NaOH溶液,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必要时需注明仪器规格)。

4.固体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里形成时所溶解溶质的。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单位为。其数学表达式:。

一般用固体物质在25℃时的溶解度大小来衡量其溶解性:

易溶,可溶,微溶,不溶。

5.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溶液所处的状态。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状态。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相等。

如: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①当温度______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温度______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③图中P点表示KNO3对应的溶液是______

④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 。

6.结晶:。结

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容易失去结晶水,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如胆矾()、绿矾()、明矾()、石膏()、芒硝()等。

7.风化与潮解

(1)风化:。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2019年唐山市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了,学生的成绩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虽然每一次都有令人喜悦的地方,但是步伐却不够快,毕竟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要披挂上战场了。我们每一位课任教师都很着急。3月10日化学教学研讨会在滦南一中召开,会上听取了滦南一中的两节试卷讲评课,深受启发,对我的二轮复习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一、认真分析试卷,发现问题,有的放矢。 在高三后期的复习中,平时测验要认真总结学生答题中的问题,作出详细的数据统计,然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漏洞在那里,然后总结出错题的共性之处,作为专题,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巩固。再通过强化练习加以掌握。 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动手。 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复习的知识。一直以来,我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只注重了听,而没有消化的过程,没有自己动手的过程。这几天,我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训练,发现了许多问题,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也事半功倍。

三、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解决实验题大难关。 化学实验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也很大,但每次考试中学生实验题的平均分很低,从答题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是:语言表达混乱不清,不规范,没有使用化学术语。换句话说,就是心里明白,表达不出来。所以后一阶段的复习中,将注重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不断尝试改进,使学生成绩不断的得以提高。

高三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2017届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高中2017届高三化学个人教学计划 化学组—韦@@ 一、近二年高考化学情况分析 1. 考试范围:人教版化学必修1,2,选修4,选考:选修3和选修5 2. 高考试题特点:2016年理综化学试卷是6道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和2道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和4道主观题(共100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以与近几年广东高考相似,变化不大(物质结构不考查),没有偏题和怪题,着眼点仍然在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化学考纲中的主干知识,成为今年化学试题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是围绕主干知识而来。 二、指导思想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以求实效。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三、目标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 四、措施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2018-01-12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201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既有欢喜也带有点滴的遗憾。 成功之处: 1、首次担当高三的化学教学,我通过听市、区的高三研讨会、交流会把握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更新了教育教学理论,开拓了思路,树立以课本,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习依据,抓住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具备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复习战略战策,以及一定的化学教育理论水平。 2、回顾高三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章复习;第二阶段:分块复习;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冲刺高考。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做到:总复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3、认真学习和领会了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明确化学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认真分析了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以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和对能力的要求。从而制定总体的复习计划。 4、从对理科综合试卷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考的知识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双基知识进一步融合而已。所以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本着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将学科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系统网络。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更要体现出个性化,不同的学生会暴露出不同的问题,这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作一个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会作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做,能使学生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少犯甚至不犯类似的错误。 6、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在五月学生容易出现松懈,厌战,怎么也紧张不起来,恨不得明天就考试。对学生的这种情绪,我有意在五月中旬给学生安排了一节错题知识竞赛课。我将学生平时常犯的错例搜集起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抢着说出错题的原因,正确的答案,与之联系的知识点。学生争先恐后解答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4.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氯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掌握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Cl2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 〖教学重点〗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Cl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氯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精讲】 1、氯气的性质 (1)物理1、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性质 【注意】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2)化学性质 Cl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e-,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跟很多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如金属、非金属单质、化合物等。 ①与金属反应 铜、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 CuCl2 (棕黄色烟) 2Fe+3Cl2 2FeCl3(棕褐色烟) ②与非金属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2HCl (苍白色火焰) 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H 2+Cl 2 2HCl ③与水反应:Cl 2+H 2O = HCl+HClO ④与碱反应 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a 、与烧碱反应:Cl 2+2NaOH = NaCl+NaClO+H 2O , b 、制取漂白粉: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CaCl 2、Ca(ClO)2 ,有效成分是 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Ca(ClO)2+2HCl =CaCl 2+2HClO 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产生的HClO 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由于HClO 见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⑤跟还原性物质反应 a 、氯气与KI 溶液: 2KI+Cl 2=2KCl+I 2。 b 、氯气与FeCl 2溶液: 2FeCl 2+Cl 2=2FeCl 3。 c 、向氯水中通入SO 2: SO 2+2H 2O+Cl 2=H 2SO 4+2HCl 。 (3)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 ①次氯酸(HClO) a 、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2HClO =====光(或△) 2HCl +O 2↑。 b 、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 c 、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能杀菌消毒。 ②Ca(ClO)2的主要化学性质 a 、Ca(ClO)2的稳定性比HClO 强。 b 、水解显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ClO - +H 2O HClO +OH - 。 c 、与酸反应生成HClO ,作为漂白或消毒剂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lO)2+CO 2+H 2O===2HClO +CaCO 3↓。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气体,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性质实验为素材的实验题目在高考实验类试题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复习中应高度重视。 (1)反应的原理:用强氧化性物质(如MnO 2、KMnO 4等)和浓盐酸反应。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注意】稀盐酸与MnO 2作用不能制取Cl 2。 若没有浓盐酸时,也可用NaCl 和浓H 2SO 4与MnO 2共热制取Cl 2: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集体备课,全面打赢高三这一仗。 二、教学要求 1、以刚进入高三学生热情高涨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将来的高考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高考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高考改革发展

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的指导和训练,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抓中间促两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加强理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②做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③对做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6、搞好试卷讲评。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

(完整)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陕煤建司一中化学组杜锋涛 我校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已经进入后半段,大部分学生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复习课时不够,部分只是草草带过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实施学案+PPT式复习模式 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若不亲自动手梳理主干知识、整理要点,单靠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保证细致、全面的复习,同时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也难以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针对以上情况,第一轮复习阶段实施学案式复习模式。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以课本为中心,落实“双基”,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将每章所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图表并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学生依照课本即可自行回顾和整理其内容,我通过收查作业、课堂提问、课堂测试等手段落实情况。经过学生的自主复习整理之后,课堂上我所做的是点击要点、解疑答惑、拓展深广度。这样做节省了时间,解决了有限的课时与繁多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既保证了课堂容量,又确保了教学进度。 二、精选考题 对考题的研究是复习备考的另一重要环节,要想将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教师则必须深入题海潜心研究,抓特点、求新意、寻变化。先从大量的习题中选题,再精选,工作量很大,有时关于这一部分的习题需要去做两三本的书,更不用说套题了,这样做虽很辛苦,但选出的题目难度适中、针对性强,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三、查缺补漏,保证考前复习效率 首先,认真重读教材,寻找“弱区”和“盲区”,如教材中的数据、图象、图表及习题等,经过整理来指导学生看书、复习。 其次,“回顾错题”,发挥“错题本”的功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记录,一年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收获”。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体会知识的积累过程。考前让学生翻阅自己的错题本,理清思路,总结经验,防止重犯,一改过去“不知所措”的考前状态,使考前的复习效率得到保证。 四、两点改进 (1)关于回归教材。 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都是回归教材,但每年到最后时间都非常紧,另外部分学生的重视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 精品的高中频道为广大师生编辑了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希望在您的授课与学习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谢谢您对查字典化学网的支持! 一、钻研2019年考纲,并与2019年考纲进行对比,找出今年的考纲变化。对于第一年带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考纲的钻研一定要在研究了近三年天津及全国各地高考题的基础之上。对于考纲中的例题也要仔细研究,找出基本题型,重要的主干知识。 二、回归教材。XX的高考化学历年里都着眼于教材,以教材为出题点,因此要重点阅读教材,并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起研讨教材,找出可能的出题点,并与化学主干知识进行联系。 三、确立二轮复习专题。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相比,既要引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又要将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到概念准,规律清。我将下学期的化学复习氛围5个主要模块:有机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在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 四、转变教师的角色。在一轮复习中,我的角色主要是讲,学生主要是听。在二轮复习中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自己转变为课堂的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就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知识点精讲,课堂中少讲,引导学生多动手;所谓策划者就是精选试题,

每一次的训练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和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五、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课下落实。2月26日至4月中旬为专题复习时间,4月中旬以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将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精讲,进行个性辅导。五月进入三轮复习,进口教材,就教材必修2、选修4和选修1中的化学与技术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忆,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重点剖析,将课本中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总结。高三化学教学进度安排: 专题一、有机化学 有机物的结构、组成、性质 有机物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应对策略 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无极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三、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表达式的书写 无机反应类型 物质的量、化学常用计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四、基本理论 反应热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Chemistry teaching plan for senior thre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2、篇章2: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3、篇章3: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篇章1: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理综考纲》, 仔细分析近四年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广东省高考信息,以最新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备考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备考目标 通过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争取让化学成为理科生的强势科,争取理综多出尖子。 三、备考总体安排 1、基础复习阶段(20XX.8.1-20XX.3.31) 注重回归课本,不留知识死角,利用好复习资料,编写高质量学案,注意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着力构建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构建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过程中要回归课本、依靠资料、学案认真落实。作业和测试要全批全改,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尽量对尖子生进行面批;注重评讲,评讲时适当做到前后关联,对复习过的内容实行往复式测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部分习题要根据高考要求,高考不考的要大胆舍弃,避免做无用功。 2、专题复习阶段(20XX.4.1-20XX.5.15) 以专题板块为主,套题训练为辅,重点突破第II卷的四道大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道大题所含的知识规律进行提练、升华,重点解决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热点题型和难点问题。本轮复习力求进一步提高的应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高三化学教师如何制定工作计划?下面是收集整理关于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一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内坑中学09级高三高考取得了辉煌了成绩,高考上线及录取均超过先前计划的人数。本次高考的理科综合又是考得比较好的一门,在理科综合中的化学更是在这次高考中,显示出其得分的优势,许多中等的学生在理科综合中化学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也为我们这一届起到了知道作用。处在这样的一种大前提下,面临着本届学生的现状,作为校庆的一届(20XX年内坑中学50周年校庆),怎么为学校献上一份薄礼,成为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需要不断计划和推进的一大重要问题。 师资简介:从教师搭配和复习教材选择上分析 学校对本届人员的安排,作了充分的考虑,如考虑到新老搭配等,一些高三的师资建设问题。在化学上让我与老教师朱勇老师进行搭配,朱老师是以为带过好几届高三的老教师,在化学教学方面有着比较深厚的经验,同时他还不断关注课程改革的动向,也是09届的化学老师,可以说朱老师的加入可以为化学复习和教学提供了很关键的指导作用。 本次复习教材是选择由福建省许多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的化学优秀教师合编的《博学精练》。 该书的特点是:

1.是对练习的设置比较有层次性,遵循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规律,对于我们的学生补基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是一本来自本土的化学复习教材,编写老师都来自福建化学教学一线的老师,复习教材结合当前福建省的化学新课程改革,更贴切福建的课程改革特点和考纲要求; 3.该书的主要题源来自广东、福建、山东、海南、宁夏等新课程的课改区,其题目对我们的复习和教学的指导性比较强; 4.该复习教材的内容、例题和练习等的设置,字距字体等的排布都遵循学生视觉规律,避免学生在复习中的过分的视觉疲惫,对学生复习化学的持久性有一定作用。 当然该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该书由于初次排版错误的地方相当多,这在很大程度干扰了我们的学生;还有该书对纲要的研究虽然比较全面,但是对一些知识的补充却不是很全面,系统化和针对性不如其他一些教辅材料等等问题。 复习特点:重一轮基础掌握重练习作业的理解和完成 作为一门理科,把握学生对基础的掌握,再在这个基础上对练习的完成,以练习促理解,以理解促掌握。因此在后面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将从一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把握。 一、坚持稳扎稳打,抓好一轮基础复习 通过做和分析几年高考化学试卷发现化学基础知识占相当大分值,为此在今年的高三复习中,做到狠抓基础不放松,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学生对基础的理解。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反思范文高中教学反思化学写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反思范文高中教学反思化学写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而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

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教学设计

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析题、快速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辩证认识。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有机实验,这部分内容需要大家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 例1 .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图4-3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学生活动 回忆有机实验的有关内容,明确任务,做好知识准备,并记录笔记。

阅读、思考、讨论。学生进行分析: 制1,2-二溴乙烷需用乙烯和溴的加成。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可知a是制乙烯装置,b是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锥形瓶的水中插有一直玻璃管,主要作用是检查试管d是否堵塞。当d 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c中盛氢氧化钠液,其作用是洗涤乙烯;除去其中含有的杂质(CO2、SO2等)。乙烯在d中反应,最后一个锥形瓶的作用是吸收Br2(气),防止空气污染。 解答:(1)CH3CH2OHCH=CH2↑+H2O 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有的酸性气体或答除去CO2和SO2。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 【组织讨论】请分组讨论,认真分析并做答。 (4)原因: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率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答“控温不当”亦可)。 【讲评】此题第(1)问多数同学能答对,而后三问有很多同学答错或答的不够准确,原因在哪儿呢? 思考、分析并回答: (1)对b装置的功能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 (2)对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加热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到棕色最后到黑色的原因不清楚; (3)题中第(4)问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学生往往理解不了,而感到无从入手,从而导致失分。 倾听,坚定信心。 【讲评】由大家的分析我们可看出高考题离我们并不遥远,难度也并不是深不可测,只要我们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此题考查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除此之外,还要求大家掌握甲烷、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一)气态物质:CH4 C2H4 C2H2 【投影】CH4、C2H4、C2H2的实验室制法比较 回忆、查阅、填表、记笔记

2020年高三化学教学计划精编版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新课标 又一年的高三备考来临,我们年级化学组在延续以往教学方法,学习总结上一年级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该计划在复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完善) 科目任教年级 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具体措施 化学 高三年级 ⒈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缺乏计划性、主动性和系统性。 ⒉两个重点班学生基础也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学习化学积极性较高,少部分同学还是基础较差; ⒊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讨论质疑积极性不高。 ⒈立足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递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拔尖训练,抓两头带中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⒉认真研究山东理综、全国理综近三年高考试卷,研究高考发展趋势,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⒊通过复习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等主动意识为基本出发点。 ⒈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多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主动思考能力。 3.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较轻松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4.加强复习课、讲评课的研究。复习课要精选习题,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在充分研究近几年山东理综卷的基础上,研究高考动向,给学生以最及时的指导。 6.关注化学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7.关于配套资料,不可以完全依赖,需要进行删减、增补。并穿插年级化学组集体备课制定的精编学案和习题。 精选文档

知识8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从每次练习,每次测试抓起,力争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美”的答题效果。 教学内容安排 对应《步步高》(大一轮复习)内容及课时安排、穿插自命学案及习题 主题知识模块 内容及课时 大致时间 第一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2课时) 第二节物质的量浓度(2课时) 章末考能特训、单元质量评估(一)(2课时) 至9月8日 基础 理论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课时)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二节电解质(3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3课时) 章末考能特训、单元质量评估(二)(2课时)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课时) 第二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2课时) 碳和硅习题处理(2课时) 第一次月考《基本概念及碳、硅》 第一次月考讲评(1课时) 第三节海水中的元素—氯(2课时) 第四节氮的循环---氮的氧化物和硝酸(2课时) 至9月20日 至9月28日 至10月8日 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五节氮的循环---氨和铵盐(2课时) 第六节硫的转化(3课时) 章末考能特训、单元质量评估(三)(2课时)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2课时) 第二节镁、铝及其化合物(3课时) 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2课时) 至10月24日 至10月31日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 合物金属材料 第二次月考元素及其化合物(60%),基本概念(40%) 第二次月考讲评(1课时) 第四节金属材料、复合材料(2课时) 章末考能特训、单元质量评估(四)(2课时) 元素及其化合物练习(2课时) 至11月8日精选文档

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doc

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 学案教学在我校已实施一年多,通过学案教学,确实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展示个人才智,提高聊表达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运用学案让学生动手动脑。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让学生根据学案查找资料,自查自纠。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

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实验室规则 ⑵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⑷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下册)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下册)【】在授课前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将能帮助老师们更加高效的传授知识,下面是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欢迎大家进入精品的高中频道,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下册化学教学计划高三下学期是学生冲刺阶段,优化的教学是学生冲刺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化学组将齐心协力,以引领、服务学生为宗旨,深入学习,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具体计划如下: 一.进度安排表 下学期大致时间分配 时间 复习内容 备注 2月中下旬-3月中旬 选修5(部分内容)、选修3 顺利结束一轮复习 3月中旬-5月中旬 二轮专题复习 对热点、重点知识深度剖析,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牢固知识体系。 5月中旬-高考 强化训练,回归课本

查漏补缺,训练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重温课本,把书读薄。二.教学侧重点 虽然经历了一轮的复习,但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也不够牢固,同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学生还存在很多薄弱点,这些薄弱点也即学生的潜力所在,是学生的增分点,是我们教学的着力点。我们的教学相应就有下面几个侧重点: 1.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审题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导致原因很多,诸如:没有仔细读题,将关键信息漏掉;抓不住关键信心;化学用语间混用导致答非所问。审题能力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慢慢训练和培养。对于那些易错的化学用语,我们将编印100个常见化学方程式,供学生背诵熟记。 2.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在考试中占有相当比重,答题规范主要体现在化学用语方面,而答题技巧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考查方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关键是没有抓住答题要点,最终是没有掌握知识要点,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高度重视。3.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与确定就是综合考虑了考试和学生两个方面因素,专题内容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点。扎实落实二轮复习,做好查漏补缺,达到巩固、升华、活化知识的目的。 4.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往往被学生轻视,在平时的计算中,由于嫌麻烦,习惯性使用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

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 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 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 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 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 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 ②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 ④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在哪?⑤各种试题应答策略。把基本方法与解题能力相结合,从而再生知识,产生创新能力。 3)研究疑点,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问题乃至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问题和改进错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