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我所欲也》1

《鱼我所欲也》1

《鱼我所欲也》1
《鱼我所欲也》1

九年级语文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年月日主笔人:使用者:上课班级:

1

鱼我所欲也,翻译,一句一译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只有放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牺牲生命而选择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的呢? 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 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不可用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能保全生命却不采用;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却不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那是因为他们想要的,有胜过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事,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生存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

鱼我所欲也 公开课优质教案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优质教案 18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重点) 3.反复诵读,疏通文义。(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主人公是一名教师,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精神。其实,同学们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呢?学了《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将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 1.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3.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最新-《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精品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原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é苟ǒ得也;死亦我所恶ù,所恶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ì患者何不为é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ì患而有不为é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ā食,一豆羹ē,得之则生,弗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è宫室之美,妻妾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é我与ú?乡à为身死而不受,今为è宫室之美为é之;乡à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è之奉为é之;乡à为身死而不受,今为è所识穷乏者得é我而为é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用脚踢着给人家,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

《鱼我所欲也》《吕氏春秋》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10分)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 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分辨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虚夸 C.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 D.动必缘义缘:遵循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17.语段(一)中,“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语段(一)中的乞人和语段(二)中的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别人的赐予,请结合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3分) 答案: 15、B 16、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17、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⑵,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⑶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⑷ 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 有所不辟⑸也。如使⑹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⑺?使人之所恶 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⑻耳。 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⑼食,一豆⑽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⑾,行道之人弗受;蹴⑿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⒀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⒁则不辩⒂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⒃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⒄,所识穷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冷雨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孟子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 3.初步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学习相应的论证方法。 2.深入了解生死和义的价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导语:(出示“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她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丽莉老师。(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在送医院的途中,有时清醒有时昏迷的她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在颁奖典礼上人们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张丽莉老师在面对危险那一刻为什么能舍己救人,做出生与死这样艰难的抉择呢?今天通过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相信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疏通句意。 1.听示范读,注意节奏。 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如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吟读课文,引情入境。 反复吟诵课文,揣摩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读出磅礴气势,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彼此心心交融。 三、复习旧知 师:学习新的内容前,老师先测一测同学们对上节课内容掌握的情况,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检查朗读情况。(师:我们首先大声地齐读课文,看看你们能否读准字音,能否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 2.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①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③有所不辟④也。如使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⑦耳。 一箪⑧食,一豆⑨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⑩,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标题是编者加的。②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③患:祸患,灾难。④辟:通“避”,躲避。⑤如使:假如,假使。⑥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⑦勿丧:不丢掉。⑧箪:古代盛饭用的

圆柱器。⑨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⑩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蹴(Cù):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通“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已:停止,放弃。?本心:天性,天良。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能够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鱼我所欲也1

《鱼我所欲也》试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 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能够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 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能够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填空 1、文中有一种人,与孟子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中的“大丈夫”的含义是一致的,它是: 2、“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有“此”指 3、文中能体现“义”且有气节的句子是:。 4、文中能体现“不义”而失其“本心”的句子是:。 5、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羮”来实行论证,使用的是论证的论证方法,着重论述了“”比“生”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6、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本文中孟子与此相似的言论是:。 7、文中所说“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指的是:。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其缘由是: 9、本文阐明了的道理,提出“”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的人,斥责了那些的人。告诫人们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二、解释与翻译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鱼我所欲.也, ②故不为苟得 .. ③故患.有所不辟.也。 ④蹴.尔而与之 ⑤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⑥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⑦是.亦不能够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一亦然所欲廿.二义一亦然所欲廿..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老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 ..也 (2)是以 ..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即与之.化矣 C 久而.不闻其臭 D 亦.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春冬之.时妇拍而.呜之亦.与之化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予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释]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衣服耕田。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②致邑:给一座城,邑,封地。③修:整治。④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骄,傲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5.结合现实生活,给【甲】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四)(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 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

鱼我所欲也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鱼我所欲也 一词多义 1.而呼尔而与之。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不译。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承接,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表承接,就乡为身死而不受表转折,却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做,干 6.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 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 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11.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 12.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连词,这里表因果 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乡”通“向”,从前。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逐句翻译

《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比)生者,故不为苟得 ..(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也;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同“避”,躲避)也。 译文: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如使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办法),何不用..(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也? 译文: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 6、使.(如果,假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7、由是 ..(通过某种办法,是:代词,指某种办法)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9、非独 ..(不仅)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丧失)耳。 译文: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10、“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11、呼尔而与之,行.(走)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践踏)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不愿意接受)也。 译文: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2、万钟 ..(丰厚的俸禄)则.(如果)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于)我何加.(益处)焉! 译文: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1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得.(同“德”,感激)我与? 译文:是为了宫室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14、乡.(同“向”,原先)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1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译文: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1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感激我)而为之: 译文: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17、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译文: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 18、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来的思想)。译文:(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即“义”)。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则凡可以辟.患者辟:_____________ ②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___________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_____________ ④是贵.义于其身也贵: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 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 的观点。(3分) 5.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初中课文文言文系列——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译文及注释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鱼我所欲也原文与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想要也两种东西同时得到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选取表判断语气词 (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喜爱的东西,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也两种东西 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胜过,超过比 生命,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以做苟且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厌恶 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胜过,超过比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然而)我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情,所以祸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假使没有超过那么能够用来 假如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通“避”躲避做 假如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生命)的手段,什么不可以去采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这种方法手段就可是就可以可是 用呢?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能够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能够避祸,然后而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此 不采用它。由此可见,(人们)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人们)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这样本性都贤者之心不丢失罢了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菜古代一种木制发乘食物的器具不吃没有礼貌地吆喝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便可以活下去,不吃它就要死亡。 (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着给他不用脚踢给乞人 过路的饿人也不会接受; (如果)你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

鱼我所欲也 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2.重点词语 (1)生字:不为苟得也(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2)理解词义。 3.一词多义

(1)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例句:呼尔而与之 (2)而: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比。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这种。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得到,拥有。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助词。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为:为了。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例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5.古今异义 (1)钟: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三、整体感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