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l22固定:常规穿刺成功后,按常规同定方法,固定好第1条、第2条胶布,把准备好的2条重叠的短胶布贴于套管针针尖处上前方的皮肤上。然后按常规法或“s”型周定法同定好其他2条胶布即可。

1.2.3置管:置管时将套管针直接刺人血臂后送较昔,量管后局部每El消毒,更换3L医甩胶贴。

l24置管反应评定标准:局部出现发红、外渗肿胀,输液不畅,血管硬化等任何一种表现即判断为已发生了量管反应。

2讨论

2l患儿使用留置管针时应合理选择静脉。

d,,Ib头皮静脉分支多.互相沟通,交通成网,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多数静脉短而细,致使我们观察到静脉越小,发生静脉炎的机串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超早,故对细小静脉最好不使用套臂针。长期输液的患儿使用留置套管针时.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用于头中靠前下方的静脉,双侧太阳穴处的静脉,避免选用耳后较细短的静脉。

2.2患儿使用留置套管针时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留置时间

套管针的留置时问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关系。即留量套臂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故为患儿输液使用留置套管针时。应根据静脉的粗、细不同而灵活掌握留量时问,从而避免静脉炎的发生,进而保护血管。

23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

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而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主要为药物刺激及机械损伤。经研究观察到.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径有明显关系,血管趋小,其臂腔越小,留t臂与血臂避机械磨擦机会增多;血管越小,血容量越少,滞留在血管内的血臂浓度相对增高,加重了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化学性蒯澈;血管越小,管壁越薄,受损伤时,其自我修复能力亦越差。

如今,静脉套管针已为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及患儿家一所喜爱。加之静脉输液又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故合理选择静脉,灵活掌握留置时问,以便更好地发挥套臂针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30060程汉华朱燕玲吴淑萍肖迎红

葡萄糖酸钙具有较高的寥透性,圆而在临床应用中极爵出现外渗,形成钙结石,导致患儿毁容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增加医患之问的纠分。因此在7.001年通过对其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在本科治疗的息儿60倒,随机分为对照组30饲,男2I例,女9饲,年龄1—26天,平均年龄2l天,其中早产儿8例,肺炎14倒,高胆红素血盎8倒;观察组30侧,男M倒.女6倒,年龄1—30天,平均年龄23天,其中早产儿9倒.足月小样儿l倒,肺炎lo倒.要儿腹泻3侧,毫胆红素血症7倒。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等差异无统计掌意义.具有可比性。

衰一两蛆输注■■■■钙后出现外涪的比较

P值(0.05,差值有显著性意义。

2危险因素

当血钙低予1.8mmol/L或游离钙低于o.9nnnolll,时,称讴与血症。量出现惊厥或其他明显神经、肌肉兴奋症状

?152?

时,应静脉补充钙剂。另外。钙盐有强列的刺激性.静注时易渗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发红、疼痛、钙结石出现,严重时甚至发生组织坏死。

3护理对策:

3t配制静脉输注时,按I:10的比例将葡萄糖酸钙稀释在5—10%的葡萄糖溶液中应用。降低葡萄糖酸钙的浓度,减少外渗的发生率。

3.2输注葡萄糖钙时,尽量在四肢穿刺,不要在头部穿刺,即使出现外渗,也不会导致毁容o

3.3穿刺时选择粗而直、且富有弹性的血管。因为钙盐的刺激性大,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致密度。

34运用对血管刺激小的套管针,可有效降低葡萄糖酸钙外渗。

3.5确定针头在血管内。且点滴通畅后。再输注葡萄糖酸钙。

3.6缓慢静脉滴注,注射过快有垒身发热感,还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室■或心髋骤停。

3.7若输注时,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应停止输注葡萄糖酸钙,更换穿刺部位后.再重新输注。

3.8若输注葡萄糖酸钙出现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局部用0.5%普鲁卡因局封或局部皮肤用50%硫酸镁湿敷。

4结果

采取上述措施后,钙结石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图表示.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使患儿发生钙结石的症状明显减少。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对临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整体护理与护士素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30060范玉珍万爱英

随着联学科学的发晨,护理学在护理理论、护理技术、护理体崩和护理范暗上都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运新瞢代了责任翻护理模式。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们儿科从1997年5月开始初步摸索实施整体护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感觉到在整体护理的实施过程中,最关健的首先是要提高护士素质.而现代护士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才能使护理工作从单纯的生理角度护理扩大到心理、社会、生理护理。

1职业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是促进和保护人们健康,使病人处于最佳身心状态的崇高职业。护士是为人类解除痛苦,提高健康水平的白衣夭使,只有无比热爱护理专业。才能为之执着追求,当好一名合格的护士,而作为儿科护士,更需有一颗坦诚的爱心,应该爱生命,爱健康。爱护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不论护理对象的出身、病情、仅貌如何,都应一律平等地赋予发自内心的同情和人道主义的帮助。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特征和积极性。因护士的工作对象是既有一定思想、意志、情感、能力、性格的活生生的人,卫是失去了身心平衡的庸态的人,因此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聪颖的智力,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语育表达力与情感的感染力,还要有良好的气质和广泛的兴趣,有一定的情绪謦井,井根据病人的特点,嗣人而异。倒如。在新生儿病区的小患几同样有心理的需求,他们需要母爱、呵护,甚至语育的安抚。

2护理专业素质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护士不仅应该捌苦练就一套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应不断探讨研究如何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技巧去改进他们,使护理技术不断丰富,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另外,随着护理学的进展,护士仅仅掌握基础医学、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理论,是不柏满足护理工作需要的,还必需学好医护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忙理学、社会学、法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理论,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本职工作。

3护士身体素质

以病人为中心的■体护理,要求24小时不能中断护理工作,这就决定了护士夜班多,独立操作多.接触病人

。.’153.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2010年~2013年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调查显示,医务人员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的调查结果并不如人意,95%的医护人员有期望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要求。发生职业暴露后不报告或报告不及时现象普遍,尽管医院设立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锐器伤害进行管理,建立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但在一月内只收到职业暴露报告2例,与实际的发生数相差甚远。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麻痹大意,对发生感染存侥幸心理,认为既然暴露已经发生,报与不报无所为,导致漏报或超时(48h)报告严重。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结论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必须加大防范力度。 标签: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日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之中,在临床中往往仅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护士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调查方法:护理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害职业群体[1]为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及危险因素,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不同岗位,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 2 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薄弱,对工作中危险因素评估及认识不足,未严格遵守职业操作规程等。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70%。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50%,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2]。 3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 生物因素最常见的是针刺伤。针刺伤是主要危险因素,多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多见于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头。是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中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2 化学性损伤在配置化疗药物时没有密闭操作台,排风不良,易吸入化疗药物造成损伤,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过氧化氢、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导致损伤。

临床成分血的输注及护理

临床成分血的输注及护理 【关键词】成分血;输注;护理,, [关键词]成分血;输注;护理 Nursing of Clinic Composition Blood lose to note Key words:Composition blood; lose to note; Nursing 1 临床上常用成分血种类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输成分血和输全血一样,也有发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患者因此而担心害怕在所难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风险二者的关系,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前患者各种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让患者放心。 2.2 严格查对制度

在抽血做交叉配血及输注过程中,认真严格地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床号、住院号、血型及输注成分的种类,确保输血安全。 2.3 输注过程中的护理 2.3.1 红细胞输注及护理 输注前需将血袋轻轻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洗涤红细胞是开放性制备的,故应尽快输注,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 ℃条件下保存24 h;最好用Y型管的输血器输注:输注中途不畅时,可通过Y型管将生理盐水移入血袋以稀释红细胞。血液输完时,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壁上的余血,且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输用;大量快速输血时,除血液要适当加温外,还要对输血的肢体进行保暖,以消除肢体静脉痉挛,并注意给患者保温;血液加温一般在32 ℃,绝不允许>38 ℃,最好放在现代专用血液加温器加温,也可直接将血液浸入35 ℃水中,但必须由专人不断摇动和测试水温。2.3.2 血小板输注的护理 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

肺结核病房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肺结核病房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关键词】肺结核;护士;职业危险因素 肺结核病房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长期处于多种有害因素之中:高风险的工作氛围,繁重的工作任务,社会评价不公平,以及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的心理压力等等。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肺结核病房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探讨防护对策,可以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增加适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肺结核病房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工作环境的高风险性 肺结核病房是一个呼吸道传染患者密集的地方,收治的患者尤其伴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入院时的常规痰检菌及结核杆菌痰培养都可以找到结核菌。结核杆菌是飞沫核经呼吸道传播,可以在患者咳出的痰液中,打出的喷嚏里排到外界空气中,形成菌尘,通过讲话、咳嗽、清扫、人员走动、空气流动等扬起而污染空气,当医务人员吸入体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引起发病。所以即使要求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将痰液吐于纸中焚烧,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但护士长期身处其中,也仍然避免不了被传染的可能。所以每一位在肺结核病房工作的护士都担心被传染上肺结核,处于极度的心理恐惧中。 1.2 职业性质对护士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每一位长期在肺结核病房工作的护士,在对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中不可避免的会与患者发生近距离和零距离的接触:执行医嘱,为患者打针发药,整理床单元,进行健康宣教等。长时间带着厚厚的棉口罩,难得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少护士患上了鼻炎、咽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护士要为患者留取痰、尿、大便、血液等标本,亲自送往化验室检验;将非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晾晒;每次为患者护理服务后用快速消手剂消毒双手,频繁的消毒引起了皮肤的轻度损伤,造成对人的皮肤、眼睛、呼吸道、胃肠道不良影响,含氯消毒剂易挥发,还可引发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许多护士为了预防肺结核,经常到放射科进行胸透,受到X线的辐射。在肺结核病房工作过的护士,大都做过PPD(结核菌素)实验,阳性结果非常普遍,甚至不少还是强阳性,PPD实验转化≥10mm 即考虑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了伤害。对身体健康的担心,造成了护士心理上严重的负担,容易对护理工作产生排斥,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社会上的许多人一听说是在肺结核病房工作的护士,便往往用一种害怕担心传染的眼光敬而远之。肺结核患者由于患上传染病,情绪低落,消极悲观,担心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 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

冷沉淀输注常识

冷沉淀输注常识 来源:院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08-10 阅读数:2783 1、何谓冷沉淀?其主要成分有哪些? 冷沉淀是将新鲜冰冻血浆置4℃条件下融化,待其融化至尚剩少量冰渣时取出,重离心移出上层血浆,剩下不易融解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冷沉淀与最后剩下的少量血浆(25ml 左右)即刻置-30℃冰冻,有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 冷沉淀含有5种主要成分:丰富的因子Ⅷ,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以及因子ⅩⅢ。 2、主要成分的含量 从200ml全血分离出的新鲜冰冻血浆(100ml±10%)制备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含量≥75mg;Ⅷ因子含量≥40IU,通常称为1单位冷沉淀。 从400ml全血分离出的新鲜冰冻血浆(200ml±10%)制备的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含量≥150mg;Ⅷ因子含量≥80IU。 3、冷沉淀有哪些临床适应征? 冷沉淀适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ⅩⅢ缺乏症病人。有时冷沉淀也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等病人的替代治疗。 4、冷沉淀治疗甲型血友病的剂量如何计算?为何只适用于儿童及轻型成年病人? 冷沉淀用于甲型血友病的剂量按每单位冷沉淀中含因子Ⅷ40IU计算。通常轻度出血(单纯关节出血及软组织血肿)给10-20IU/Kg体重;中度出血(口腔底部出血及拔牙等)给20-30IU /Kg体重;重度出血(胸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给50IU/Kg体重。维持输注的天数需根据病情决定,最短维持3天,最长可达14天。 由于成人中、重度甲型血友病出血的病人所需冷沉淀的剂量较大,容易导致循环超负荷,所以只适合儿童及轻型成年病人治疗。成年中、重度出血的甲型血友病病人最好选用因子Ⅷ浓缩剂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每袋冷沉淀中所含因子Ⅷ的含量差异较大,如按各地每年抽样质控平均每袋因于Ⅷ含量来计算剂量,则比较合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关健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护理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如何将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方法:通过总结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科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共25人的护理过程。结果:2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成功出院。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将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护理工作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其采集方法简便,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痛苦相对较少,易于被患者个人或供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病人在入层流病房后,我们紧紧围绕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来护理病人。在护理自体干细胞移植病人中取的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科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共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13例。其中淋巴瘤17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急性白血病4例(M5型2例、M2型1例、M1型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 2、护理方法 2、1.五官及全身皮肤的护理 口腔粘膜、牙龈、眼结膜、鼻腔、肛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最

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做好口腔、眼睛、鼻腔、肛周的护理至关重要。具体做法:①1.口腔,每日用1:4朵贝氏液及4%碳酸氢钠液交替餐前、餐后漱口,之后以每3 h含漱1次,每次含漱时间为5 min左右,特别注意在两颊部和咽部要充分接触。口腔护理2次/日。②.眼睛、耳、鼻腔,每日用氯霉素和0.1%利福平眼药水交替点眼4次/日,75%乙醇擦外耳道4次/日,用1∶2000洗必泰液擦鼻腔4次/日。③. 会阴、肛周每天及每次便后用1∶2 000洗必泰溶液坐浴,并用红霉素软膏涂抹肛周。会阴抹洗2次/日。④.每日用1∶2 000洗必泰擦浴,饭前和便后用1∶1000洗必泰液毛巾擦手。护理过程中注意口腔粘膜、眼结膜、鼻腔、肛周有无异常。注意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有无血尿、黑便等。 2、2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 注意预防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防止空气栓塞、脱管、管腔堵塞。每日观察导管口有无渗血、渗液;在静脉置管处皮肤直径5 cm~10 cm 每日安尔碘消毒,每日更换无菌敷料及肝素锁。注意输液器与导管衔接紧密,液体不能输空,每日检查导管有无裂痕;各种治疗护理避免牵拉导管,静脉插管时导管插入深度作明确标记,并记录其长度数据。导管与皮肤的缝线要牢固,每日交接留置导管的情况;病人化疗反应恶心呕吐频繁时,特别注意局部固定[2],导管外脱禁止送回。输入血制品及采集血标本后,立即用理盐水彻底冲洗导管。全天输液结束后用1∶1 000的肝素钠稀释液2~3ml封管。 2、3胃肠道的护理 患者的饭菜、饮料等必须新鲜,每日无菌饮食(食物需经微波炉消毒后方可食用,餐具每次也同时消毒)。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水果须先用清水洗过后,再用1∶2000洗必泰液浸泡30分,温开水冲洗后用无菌刀削皮食用;口服药片两面经紫外线各照射30min后供患者服用;进食不易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1、移植前的护理 1.1、供者准备选用HLA相合的同细胞作为最适合供者,移植前两周对供者进行循环采血。 1.2、无菌层流室的准备:室内一切物品需经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室内不同空间采样,行空气细菌检测合格后病人方可进入。 1.3、病人准备: 1.3.1、心理护理:对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骨髓移植的方法,过程和相关知识,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经济准备,鼓励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1.3.3、无菌护理:进行口、眼、耳、肠道的无菌准备,行药浴,更换无菌衣裤后进入无菌室。 1.3.4移植前一天行中心静脉插管。 1.3.5预处理:是指全身射线照射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其目的是杀灭受者的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失去排斥外来细胞的能力,从而允许供者的骨髓植入而使造血功能重建,同时还可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执行预处理方案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入水量4000ml以上,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2、术中护理 2.1、正确采集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并保证足够的细胞数。 2.2、骨髓液回输:在无菌层流室6小时输完,每袋骨髓液至最后5ml时应留在袋中弃去,以防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外周血干细胞不需要过滤。 2.3、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等情况,配合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移植后护理 3.1、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调节病人情绪,传递家属信息,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充分调节病人的积极性。 3.2、并发症护理: 3.2.1、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对骨髓移植病人必须实行全环境保护:a严格执行无菌环境的清洁及消毒隔离制度b严格落实病人的各项无菌护理c 加强扩胸运动,防止肺部感染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进展

30?综述?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进展 张冬青,汪德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1070(2010)01-0030-03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0.01.011 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1~6℃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在1小时内冻结而制成的成分血,对血友病A出血疗效显著。近年来,冷沉淀及其制剂不仅用于治疗血友病,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 1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1.1在先天性凝血因子Ⅷ和vWF缺乏或减少中的应用血友病A是常见的遗传性凝血障碍疾病之一,促凝成分FVE缺乏,为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故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形态、PT、T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均正常,AtYlT延长,凝血活酶生成不良,患者需终身输注FVl治疗出血,冷沉淀所含17VI活性较FFP高5~10倍,所以也是国内常用的治疗血友病A出血的重要FⅧ制剂。在血友病A患者手术治疗和预防出血中,冷沉淀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血友病A患者手术时必须将其第Ⅷ因子凝血活性(FVl:C)提示至止血水平,以防手术诱发严重出血。补充FⅧ的原则是大手术前将患者FVl:C提升至50%~100%,小手术前提升至30%一50%,术后继续补充适量FⅧ,使FⅧ:C维持在止血水平,直至伤口愈合,补充FⅧ期间要检测FⅧ:C,以及时调节补充FW的剂量和时间,FⅧ的半衰期为8~12小时,为保证止血效果,应8一12小时输注1次,剂量为首剂的一半。 血友病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内多次出血所致,机制尚不明确。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需由血液科与矫形外科合作,需补充缺乏的因子,目的是提高血中凝血因子浓度,达到止血,临床上常用冷沉淀制剂以补充FⅧ。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病因是不能合成正常数量的VwF的分子或合成异常,临床特点为自幼即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性减低,出血类型为皮肤黏膜,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淤斑、月经过多,严重者可有胃肠道出血、血尿、外科手术后出血不止及产后大出血,关节及肌肉出血甚少见。输注冷沉淀剂来替补VwF,可有效控制或预防其出血。对有血管性血友病的孕妇在分娩前1天和分娩后3天应用冷沉淀制剂,有助于产妇的治疗…。 1.2在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中的应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致病因素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是治疗DIC出血的重要措施。冷沉淀所含的成分均为DIC出血时所需要补充的,FXⅢ在DIC晚期(纤溶亢进期)可以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稳定性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可以稳定纤维蛋白凝块,并增加纤维蛋白凝块对纤溶酶的抵抗性,且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有研究表明观察20例多发伤并发DIC早期输注冷沉淀的临床效果,对冷沉淀输前、输后12~24小时和输入3~5天凝血象及D一二聚体水平测定,发现输注冷沉淀后12~24小时及输入3~5天与输注前相比,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D一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因此对多发伤并发DIC患者早期输注冷沉淀可有效阻止DIC的继续发展,重建凝血机制,恢复机体功能¨oo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伴有罕见的临床症状 万方数据

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34

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摘要:众所周知,护士工作虽然是高尚的,崇高的,她们往往由于其救死扶伤的 工作而被人们称之为白衣天使,但是,也正是这种救死扶伤的工作同时也隐藏着 巨大的危险,使得广大护士和医生都暴露在这种致使的危险之中。因此研究护士 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使她们免于健康和生命危险的研究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和有价值的,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希望能对广大护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护士工作;危险因素;防护措施;自我保护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现代环境的不断破坏,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奇怪 疾病和危险,如艾滋病、癌症、非典、伊波拉病毒等等,这些新生的疾病和病毒对于即使是 相对完善的医护保护措施来说,也是危险和可怕的。发生在多年前的非典病毒,夺取了无数 人的生命的同时,这里面就包含了不少救死护伤的医护人员。因此重新对护士工作中的危险 因素进行研究和提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应对方法就是非常必要的。 一、危险因素的种类 目前,根据我的探讨,这些危险性的因素包含: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几大种类。 1.生物性因素 病毒、致命病菌无疑对于人类来说是危险的,但它们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才是最危险的。 由于护士必须经常与携带着致命病毒的病人打交道,因此她们是最容易被感染的群体之一。 在这因素下又包含着众多小因素。 1.1病毒 这是所有因素中最危险的,也是最觉见的。据报道,每年因病毒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超过 成千上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被非典之类的流行病毒夺取的生命。而医务人员长期与它打交道,其危险可想而知。据调查,每年就有几百名医务人员因工作中感染病毒而死。 1.2细菌 这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能够通过患者、器具甚至空气等传染给护理人员,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1.3寄生虫 这也是一种危险的因素,但是相对上两者来说,危险性要相对小得多,一般来说,这一 类生物体积较大,更容易识别,因此也更容易防范。只要避免与患者和其用具、排泄物发生 直接接触,并采取消毒杀菌措施即可。 2化学性因素 这一类因素也是护士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过这一类因素相对起上一 类来说,危险性就要小得多了,虽然接触化学性因素的可能性和机率比病毒和细菌、寄生虫 要多得多,但是危害性、危险性就相对要小得多。除了一些极度危险的放射性元素和酸碱、 有毒气体,物质类的因素外,一般药品都没有多大危险。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医院使用的 广大药品中,至少有一百多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几百种具有潜在危害。这些有害药品能够 致基因变性,致染色体畸变,甚至致癌、致畸。 3物理性因素 这一类因素主要是X射线,紫外线,激光,红外线一类,还有就是由于长期职业引起的 职业病一类的问题。不过这类因素不是很危险。 4心理社会因素 由于长期与不健康的患者接触或者工作压力,医患矛盾,环境影响方面的原因,受工作 领域中的负性因素的影响,许多护士的心理和行为受到了影响,有些护理人员甚至出现了职 业倦怠、神经症等心理问题。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事实上这一因素的危 害比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的危害更大,仅次于生物性因素,而且危害时间较长,不得不 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 5 突发性危险因素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 刘洁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手术室,陕西安康725000 )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并且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1.刀片、针刺伤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术中锐器伤、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机率最高。 2.噪音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 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

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3化学消毒灭菌剂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每台手术结束后特别是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喷洒、熏蒸、擦拭室内污染的器具,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 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当浓度>20m g/L 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2%碱性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4废气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光化效应的作用光谱光化反应可引起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活性发生变化,分子的高级结构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如杀菌作用、红斑效应、色素沉着、维生素D 合成等生物效应 6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心理疲劳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护理-孟艳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护理 (孟艳丽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科 250031) 【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评估,同时采取心理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并总结经验。结果经一系列全方位的护理,12例患者均顺利渡过预处理期。结论预处理期间的护理及对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是保证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能确保移植的顺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是指治疗过程中进行超大剂量的化疗或放疗,以最大限度清除患者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同时抑制患者免疫系统,使供者造血干细胞能够顺利植入,从而重建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一步,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共12例,现将预处理期间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男7例,年龄18~45,中位年龄31.5,女5例,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7.5,确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例。均采用环磷酰胺+依托泊甙+放疗预处理方案。 护理方法 1预处理前的评估了解病人的病史、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及心理特征,了解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对治疗、用药及饮食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1]。 2心理护理患者进入层流病房后,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加上对移植风险的恐惧及心理压力具大,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特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层流病房的环境,使其了解护理常规及重要性,介绍全环境保护措施及意义,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必要性。介绍所要检查的项目及其目的和注意事项,所用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暗示患者治疗危险性通过积极努力是可以减小的[2]。积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尊重、轻松坦诚的护患关系[3]。建立传呼系统,加强患者与家属的联系,充分利用亲属的作用,必要时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来调节患者的心理,介绍移植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使之处于最佳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冷沉淀在我院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冷沉淀在我院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3-03-05T15:01:03.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彭献香林桂花陈依平魏寿忠[导读] 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以及对冷沉淀认识的提高,使得冷沉淀在深度烧伤、肿瘤手术、皮肤、角膜疾病、DIC、多发伤和手术创伤 彭献香林桂花陈依平魏寿忠(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宁德市医院输血科> 福建宁德 352100)【中图分类号】R45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060-0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冷沉淀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对冷沉淀的认识及冷沉淀的供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我院各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使用冷沉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使用冷沉淀的科室中,重症监护室(ICU)使用量最大,其次为胸心外科和泌尿外科;单次使用冷沉淀少于8U的占60.7%。结论我院ICU使用冷沉淀的数量最大,这与该科医生的认识有关,但同时也存在冷沉淀供应不足的缺憾。 【关键词】冷沉淀重症监护室认识供应不足 冷沉淀主要含有Ⅷ因子、VWF因子、XⅢ因子、Ⅰ因子和纤维结合蛋白等凝血因子,在以往主要用于血友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以及对冷沉淀认识的提高,使得冷沉淀在深度烧伤、肿瘤手术、皮肤、角膜疾病、DIC、多发伤和手术创伤,自发性气胸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1]。在我院,冷沉淀主要用于手术及创伤急性大出血的止血以及DIC的救治。为更好地了解冷沉淀的使用情况,对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间我院临床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间从我院输血管理系统中提取使用冷沉淀的资料。 1.2统计方法:按使用科室、数量及使用人次进行统计。 2 结果 2010年1月到2012年6月间,我院使用冷沉淀的科室及使用数量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我院ICU使用冷沉淀的数量最多,为62.6%,超过总量的一半,其次为胸心外科和泌尿外科。另外除新生儿科外,单次使用冷沉淀剂量少于8 U的占60.7%,见表2,说明了在冷沉淀的实际使用中少有病历能有足够量使用。 表1 各科室使用冷沉淀的数量及百分率 表2 冷沉淀单次使用量及频率 3 讨论 近年来,我院冷沉淀的使用逐年上升,特别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常因大出血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其病程中存在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因此补充凝血因子在抢救治疗时非常重要[2]。而冷沉淀中含有的凝血因子的浓度和纯度正好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通过对本院重症监护室近几年DIC病例的调查发现,因在抢救中及时使用了冷沉淀,DIC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以往。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表明了在抢救中若能及时输入足量冷沉淀,将能有效地阻止DIC的继续发展。而我院除重症监护室外,其它科室使用冷沉淀的不足40%,这与个别科室临床医生对冷沉淀使用的认识不够有关。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成分输血的认识,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一般冷沉淀的应用剂量是8U[3]。在我院用血统计资料中,除新生儿科外,单次使用冷沉淀少于8U的占60.7%,这与近年来发生的血荒导致的成分血供应不足密切相关。呼吁血站方面能想方设法,增加采血量,多制备成分血,以更好的满足临床的需要。 冷沉淀的治疗往往需要多人份、大剂量使用,这也增加了经血传播疾病和人白细胞抗原系统同种免疫反应,给冷沉淀的临床应用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因此,临床在决定输注冷沉淀时,应从严掌握输注指征,杜绝不必要的输注,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不良的输血反应。 参考文献 [1]杨乾坤,刘爱萍.3种血小板制剂临床输注效果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724-725. [2]杨乾坤.冷沉淀在抢救重症ICU患者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2):112-113. [3]何子毅,田兆嵩.冷沉淀的临床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2):986-988.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冷沉淀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136例冷沉淀输注的病例,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拟定五种疾病分类。通 常1U冷沉淀的容量为(255)m l,冷沉淀常用剂量为每10k g体重输1~1.5u, 使纤维蛋白原水平维持在0.5~1.0g/L。成人出血2000m L,可考虑补充冷沉淀 10u,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的各相关指标。结果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 病中应用的临床治疗后有效率达94.2%。结论冷沉淀的止血功效逐步被临床认识 并在各类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1]。 【关键词】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 随着成分输血的规范发展,冷沉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冷沉淀是 由新鲜冰冻血浆(F F P)在2℃条件下,经离心分离得沉淀物,主要含有Ⅷ因子(F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 F)纤维蛋白原(F g)因子ⅩⅢ和纤维结合蛋 白(F n)。目前临床上冷沉淀多用于出血性疾病以及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 机制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冷沉淀输注在以下五种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情况资料进行 总结、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集我院输血科保存的冷沉淀输注 资料,按五种情况的疾病归类整理出136份,患者中男79例,女57例,年龄23—86岁,并审核输血申请单中符合输注冷沉淀适应症的指征、临床诊断、病历号、交叉配血等内容统计;再根据病历号找出有输注冷沉淀的病历,核实上述有 关项目,并对临床诊断、手术名称、病程记录中失血情况记录的理由以及相关的 实验检查结果均作了相应记录。 1.2 参考资料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第184号)中 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为了判断临床应用的疗效拟定出在使用冷沉淀后以下五 种情况的疾病:(1)出血量、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2)各种出血性疾病;(3)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 00g / L和红细胞压积低于30%;(4)严重感染;(5)恶性肿瘤,并按受血者输注冷沉淀的适应症及预后情况再一一核实。 1.3 方法通常1U冷沉淀的容量为(255)m l,放置-30℃冻存。冷沉淀常用剂 量为每10k g体重输1~1.5u,使纤维蛋白原水平维持在0.5~1.0g/L。纤维蛋白原 缺乏症需冷沉淀的应根据患者输注前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估算。输注时需在37℃循 环解冻箱内融化,融化后以患者可以接受的速度尽快同型输注。判断疗效时主要 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及实验各相关指标等均是重要参考价值,其中 血常规、出凝血、血浆蛋白等检测结果均由检验科提供,存档于病历中。 2 结果 冷沉淀输注在以下五种疾病中临床应用分析见表1 表1 136例冷沉淀输注在以下五种疾病中临床应用后治疗有效率情况 3 讨论 3.1 冷沉淀输注在五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治疗中取得9 4.2%的显著疗效,这与 其包含多种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冷沉淀中含有FFP中大多数的 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FⅧ、Ⅸ、Ⅺ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过程,F g、Ⅱ、Ⅴ、Ⅹ 参与共同过程。当患者的出血、失血大于20%血容量以及各种急性出血性疾病发 生时,患者的血容量、组织间液急速下降,失血量越多凝血因子丢失越多,“晶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大剂量放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护理常规】 1.休息运动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适当的卧位。活动适度,以不觉疲劳为宜。对重度贫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L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 2.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菌饮食。食物给予微波炉高火3~5min消毒。化疗期间及移植早期饮食清淡、少渣、易消化和少刺激性,少食多餐。口服化疗药时,进餐时间应与服药时间最少间隔lh。预处理期及白细胞零期的患者暂不进食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准确记录出入量。 3.用药护理严密观察预处理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尤其是有无移植并发症的发生。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发热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4.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白细胞计数值变化情况,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日密切观察易感染部位,按操作流程认真实施口、眼、鼻、肛周、会阴、皮肤护理。

5.干细胞回输护理按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流程为患者准备输注通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遵医嘱用药,输注过程有专人守候,严密观察输液反应、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有无心悸、憋气等,如有应及时报告医师。 6.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预防压疮、坠床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在自体移植后3~6个月避免工作和上学,同种异基因移植则需要更长时间充分休息和恢复。移植后几个月内避免接触植物,不去人多拥挤的场合及菌尘多的环境。 2.饮食指导加强营养,饮食制作过程清洁,原料新鲜,没有久置。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私自停药或减药。不要滥用药物,用药前后仔细阅读说明书,最好遵医嘱使用。 4.心理指导讲解相关知识,尽量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5.康复指导避免饮酒、不要吸烟。家中保持清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 6.复诊须知定期复诊。一般移植后1个月,每周至少看1次门诊,以后可以2周至1个月1次。移植后的前3年内需要与医师保持密切联系。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点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点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成分输血有针对性强、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等优点。这是输血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输注过程中,临床护士应掌握各种成分血的特点,以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全血和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 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穿刺;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Y型管(双头输血器)注入血袋中加以稀释并混匀,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冰箱保存24h;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对于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

儿应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幼儿也尽可能输注洗涤红细胞;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血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 保存条件为24~26℃,轻轻振荡;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所以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用输血器输注;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冰箱暂存;ABO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如有条件应输注Rh阴性血小板;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小板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血浆的输注和护理 保存条件为-20℃以下,融化后应尽快取回;输注前必须检查血浆外观,正常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用输血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浆原则上需同型输注;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浆有特殊要求,一般输注AB 型血浆,应特别注意。 冷沉淀的输注和护理

浅谈护理工作中自身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浅谈护理工作中自身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摘要: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针刺伤、感染性疾病、药物的毒副反应等。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必须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和防止职业性损伤的发生,让护士在为人类抢救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同时,维护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护理工作;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护理是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职业,其职责是为人类保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现代护理是根据各个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提供优质的个体化整体护理。可是,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护士本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护士在工作中的防护,以促进自向的身心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我们执行医嘱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直接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 危险因素 1.1被针尖刺伤这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意外危害,几乎每天都有被针尖扎伤的护士,针尖刺伤可引起受伤部位的伤口感染,还可引起血源性的病症,护士被感染HBV血液的针尖

扎伤,感染HBV的机率大大增加,护士因职业接触到HIV携带者血液而致HIV感染者已达到27-43%。针尖刺伤传播其他疾病如疟疾、败血症等也大增加。 1.2血液和体液护士在接触病人具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所造成的自身感染。可引起血液体液感染,其最具威胁的疾病是:乙肝、丙肝和爱滋病,也可能感染其他疾病,如甲肝、结核、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特别是处于潜伏期的病人更具危险性。 1.3药物副作用药物的毒副反应可在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遇到,一些化疗药物不但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而且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例如,麻醉废气,能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还有些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史,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有位同事在工作中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虽然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但她却因此流产,给她和她的家人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病人在使用易过敏药物前,需做过敏实验,以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可是,护士工作中的这种意外,也应提防。 1.4消毒辐射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消毒剂,轻着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辐射伤是护送病人做放射时遇到的伤害,特别是病人在做各种造影时责任护士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时遇到的伤害。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南充市某医院冷沉淀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而加强冷沉淀的输注管理。方法收集南充市某医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2年的冷沉淀的数据,根据临床各科室的使用情况,统计各科室的用量,对2012年~2013年2年的冷沉淀用量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2013年2年本院共输注879.0U,其中A型287.0U(33%),B型190.0U(22%),O型342.0U(38%),AB型60.0U (7%),应用科室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ICU)、心胸外科、普外科等。结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冷沉淀的临床应用数量逐年增加,冷沉淀的临床使用范围逐渐变广。 标签:冷沉淀;临床应用 冷沉淀(cryoprecipitate)是FFP在低温(约2℃~4℃)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浓集制品,主要含有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和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1]。输注冷沉淀的适应症有:①血友病A及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④获得性纤维结合蛋白缺乏症;⑤局部使用促进创口、溃疡修复。由于冷沉淀制备工艺较为简单,以及国内其他蛋白制品的缺乏,目前冷沉淀在临床应用还较普遍。本文对该院2012年~2013年2年的冷沉淀的临床科室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2013年2年冷沉淀输注资料,根据临床各科室的使用情况,统计各科室的用量,对2012年~2013年2年的冷沉淀用量统计分析。 1.2制备及使用方法新鲜冰冻血浆置4℃冰箱过夜,3800r/min离心10min,离心温度4℃,去除上清液,保留下层白色絮状物,每袋体积为(25±5)ml,所制得冷沉淀保存于-30℃,用前37℃循环水浴融化[2]。每一袋冷沉淀的计量标示单位为1U,常用参考剂量为每10Kg体重输注1-1.5U。 1.3统计方法应用该输血科血库管理系统中的临床用血出库明细,统计医院2012年~2013年2年各科室冷沉淀使用情况,并且分析相关特点。 2 结果 2012年~2013年2年本院共输注879.0U,其中A型287.0U(33%),B型190.0U(22%),O型342.0U(38%),AB型60.0U(7%)。现将各科室2012年、2013年冷沉淀输注量分类见表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