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下学期生物试卷

高二下学期生物试卷

高二下学期生物试卷
高二下学期生物试卷

4月江苏省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生物试卷

盐都县伍佑中学、东台市三仓中学、大丰市南阳中学

说明: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请交上答卷。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生物的下列基本特征中,哪一项不是维持生物个体生存必需的

A.应激性B.适应性C.新陈代谢D.生殖作用

2.在玉米根尖细胞内,与水的产生有关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核糖体④高尔基体⑤液泡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D.②⑤

3. 如果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用a表示,则根尖分生区的细胞a1与根冠细胞a2的大小为:

A.a1>a2 B.a l=a2 C.a1

根据上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等质量的干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

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和基因比甲多

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5.下图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b →a →b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 .甲图的b →a 与丙图的b →a 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 .从a →b ,由于DNA 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6. 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贤炎是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A .41

B .43

C .81

D .

83 7.生物体内与遗传变异有关的糖类物质是

: A .葡萄糖和乳糖 B .糖元和淀粉

C .核糖和脱氧核糖

D .麦芽糖和果糖

8.下列关于人类细胞癌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个个体都含有原癌基因

B .煤焦油是致癌因子

C .癌细胞是不分化的体细胞

D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比正常细胞多

9.由葡萄糖生成CO 2,可能的生理过程是 :

①光合作用 ②有氧呼吸 ③乳酸发酵 ④酒精发酵 ⑤化能合成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③⑤

10. 在医学上,常把血清中某些转氨酶的数值高低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对这一事实正确的叙述是 :

A .转氨酶对肝脏有害

B .肝脏是蛋白质转化的重要器官

C .人体内吸肝脏存在转氨酶

D .肝脏是合成酶的唯一场所

11. 在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炎热的中午光照过强,叶片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反而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 .水的光解产生的H +

减少

B .光合磷酸化产生的ATP 减少

C.暗反应中NADPH减少

D.暗反应中酶由于温度过高,活性下降,再加上气孔关闭,导致CO2的固定减少

12. 比利时的一个科研小组用老鼠排除地雷,效果相当好。老鼠嗅出地雷的正确位置后就待在一旁等待食物奖赏:

A.这说明老鼠很聪明B.这是条件反射训练的结果

C.说明老鼠有灵敏的嗅觉D.这是生物行为的科学应用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生物学中与获奖成果有关有内容:青霉素的发现、DNA的结构与功能、胚胎发育、蛋白质在细胞定位控制中的内部信号、调控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其作用、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新型生物的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等。

13.上世纪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B. 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

C.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一定具有专一性

D.酶都是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14.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由三位发育遗传学家共同获得。他们的研究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特化器官,如脑和腿的遗传秘密,也建立了科学界对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这项突破性的成就,将有助于解释人类先天性畸形,这些重要基因的突变很可能是造成人类自然流产以及约40%不明原因畸形的主因。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

A.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必有细胞分化的过程

B. 高等生物体有细胞分化,低等生物体没有细胞分化

C. 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受基因的控制,遗传物质变化可能导致畸形

D. 细胞分化产生的细胞间稳定性的差异一般是不可逆转的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授予了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间的某种信息传递,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息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发现,人们研制出治疗帕金森氏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

15、涉及该项科研成果的基础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神经细胞产生的兴奋信号,主要通过中枢神经传导

C.慢突触传递就是以较慢速度的局部电流传导信息

D.该项研究对研制大脑神经系统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16、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将会出现: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递

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递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17、格林加德发现慢突触传递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即蛋白质磷酸化,从而使得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下面不属于蛋白质的功能的是:

A.催化作用 B.调节新陈代谢

C.储存遗传信息 D.运输作用

18. 小麦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

A.一种五碳糖 B.四种核苷酸

C.五种含氮碱基 D.八种核苷酸

19. 右面是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不可能是:

A.细胞质质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显性遗传

20. 下图表示某一植物种群的性别与直径

的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此种植物性别决定属于XY型

B、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只与环境有关,与基

因无关

C、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随着个体发育的状况

而改变

D、雄性植株数量较多,是因为有较佳的环境适应能力

21. 下图是一个某遗传病的家谱图。3号和

4号为异卵双生。就遗传病的相对基因而言,

他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A、5/9

B、1/9

C、4/9

D、5/16

22. 一对夫妇,他们的母亲都是色盲患者,父亲都正常。这对夫妇生有4个孩子,其中1个完全正常,2个携带者,1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二女二男

D、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

23. “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多数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24. 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A.染色体不能共存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25. 如要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开花,处理的措施是:

A.增加光照时间B.降低光照强度

C.增加光照强度D.增加黑暗时间

26. 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及最终翻

译成的氨基酸如下表

GCA CGT ACG TGC

精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

则右图所示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有不止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水温/T℃

27. 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

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

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

T℃表示)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

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

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B、将A内混合物加温到40℃一般不会会发生凝乳

C、凝乳酶催化凝乳反应的最适温度肯定是40℃

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一般不会发生凝乳

28. 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极细小的光束,照在丝藻上,结果发现经细光束照射的叶绿体部位有大量的好氧性细菌聚集,在下列光合作用的叙述中,该实验能证明的有:

A.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在叶绿体上进行的

B.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氧气释放出来

C.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是必需的原料

D.光合作用的过程需要光

29.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RNA分子的合成

30. 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高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以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有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

3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地理隔离

C.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32、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下面有关分析错误的有:

A、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荚膜有毒

B、将杀死后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R 型细菌有毒

C、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

D、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标记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侵染细菌。通过示踪观察可以得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共80分。

33.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与之相伴的还有一群狼,严重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保护野鹿,1906年,美国总统下令灭狼,到了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狼。不久,鹿发展到10万多头。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锐减,同时,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病的困境。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野鹿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时的野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为了挽救野鹿,美国政府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1995年从加拿大运来一批野狼放生到凯巴伯森林,取得了良好效果。

(1)鹿和狼之间是关系,鹿和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之间是关系。

(2)1930年左右,鹿群的数量增长接近于曲线。

34.右图展示了现代小麦的起源过程。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该过程表示一种育种方法,这种

方法称为。

(2)杂交种F1 (是或不是)一个新种,

原因是。

(3)杂交种F2不育的原因是。

(4)最后形成的小麦 (是或不是)一种

新物种,它与一粒小麦杂交形成的后代的生殖

能力怎样? 这说明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

3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记作[a]),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记作[b]),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记作[c])。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 ,则N= 头(计算公式是N ∶[a] =[b]∶[c]。)(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

条件是: (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左图所示。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4)若某种群有成鼠a 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 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头。(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 .18-?n a

B .18+?n a

C .n a 8?

D .28-?n a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右图中的曲线 。

36.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 、P 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R 、r 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 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 1与丁进行杂交, F 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右下图:

(1)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丁的基因型是。

(2)F2中,基因型为PP RR个体所占的比例是,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3)F2中,表现型不同于两亲本(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

(4)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

37.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这一功能主要与细胞膜的有关。

(2)若某人身体健康,则该细胞中有无胰岛素基因?为什么?,

(3)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次。

(4)若①中含有一病基因,则此人该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几率为,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全部来自卵细胞。

(5)脂肪肝患者多食动物的神经组织有利于缓解病情,原因是神经元结构有大量的而使其面积大大增加,因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

(6)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

38、以下实验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

片。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有水分经过。实验装置和结果如

图所示。

(1)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茎部横切面显红色

的结构是。

(2)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水分向上运输的速率会有所不

同,试改变两种条件,可使水分移动速率加快、。

(3)给你提供数枝洋紫苏,试利用类似上述的实验,研

究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二枝洋紫苏,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

第二步: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2小时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积成正比。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叶面积越大,越多,越强。

39.(分)下图为某一雌性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同时在该动物的(器官)中找到。

(2)若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分裂方式为,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般为。

(3)丙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4)若该动物患有由B基因引起的疾病,则它与正常的个体交配,后代中患病的几率为。

(5)在甲细胞形成乙细胞过程和甲细胞形成丙细胞过程中均可以发生可以遗传的变异,但前者比后者少(方式)。

40.(分)右面为某一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现有一黑腹果蝇

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据资料显示,黑腹果蝇每个个体约有

104对基因,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

(2)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 W X w,它减数分裂可

产生种配子。

(3)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4)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基因重组和。他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

(5)随机从种群中抽出10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0只,Aa(灰身)600只,aa(黑身)50只,请问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6)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是,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若一旦发生了,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

41.人类的血红蛋白分子分别由两条各含有141个氨基酸的α链和两条含有146个氨基酸的β链构成,其中β链上的第六位氨基酸是谷氨酸,运输该氨基酸的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UU,当谷氨酸被缬氨酸(密码子为GUA)替代时,则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该病是发生在西部非洲较常见的一种隐性遗传病。

(1)控制人类血红蛋白的基因至少有个碱基,该蛋白质在合成的过程中将失去分子水。

(2)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β链第六位谷氨酸的碱基对组成是,若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其碱基对将变为。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组成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分子发生改变,致使缺氧时红细胞发生变形;根本原因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发生突变。

(4)研究发现,携带此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故在大多数地区,该基因的频率很低,但在非洲某些恶性疟疾流行的地区,该基因的频率很高,由此可以说明突变的

有利或有害取决于。

(5)有一女性患者,其父母均正常,该女性与一正常男性(其父患病)结婚,生一个有病男孩的概率是。

42.(分)人们都知道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有研究发现,空腹喝牛奶不能充分利用其营养。于是有人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试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该实验设计.

(1)资料准备:牛奶中的蛋白质在胃蛋白酶、______酶、_ _ 酶等酶的作用下水解并在小肠内被吸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的种类和数量能否满足机体的需要。

(2)探究课题:空腹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氨基酸在体内会主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3)提出假设: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氨基酸在细胞中主要发生了作用,空腹喝牛奶营养有损失。

(4)实验处理:以小鼠为研究对象,用14N标记的饲喂小鼠,检测中14N的含量。

(5)实验实施:

①选择的小鼠若干,饥饿6小时。随机分A、B两组。

②A组仅饲喂作为实验组,B组饲喂作为对照组。

③检测两组小鼠排出的尿液中。

(6)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实验现象是

①含14N标记的物质在尿液中的含量A组比B组多,则结论是。

②含14N标记的物质在尿液中的含量,则结论是发生的脱氨基作用属于正常情况,与空腹无关。

③若实验现象是含14N标记的物质在尿液中的含量A组比B组。

则实验可能存在误差需要重新测定。

2006年4月江苏省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生物试卷

盐都县伍佑中学、东台市三仓中学、大丰市南阳中学

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1、D

2、C

3、A

4、B

5、B

6、D

7、C

8、D

9、C

10、B 11、D 12、B 13、A 14、B 15、C 16、D 17、C 18、A

19、A 20、C 21、A 22、C 23、A 24、C 25、D 26、B

27、AD 28、ABD 29、ACD 30、BC 31、AC 32、ABD

三、非选择题:

33、(3分)(1)捕食竞争(2)“J”型

34、(7分)(1)(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2)不是 F1是不育的

(3)F2的染色体组成来自不同的植物,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能配对(或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正常的可育配子) (4)是高度不育生殖隔离

35、(7分)(1)D (2)B、C (3)甲乙稳定 (4)C (5)C

36、(7分) (1)PPrr ppRR ppRr (2)1/8 3/8 (3)1/2 (4)RR:Rr=1:2

37、(10分) (1)外排流动性

(2)有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细胞——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具有人的全套基因

(3)2

(4)0

(5)突起细胞膜磷脂

(6)主动运输

38、(7分) (1)蒸腾作用导管

(2)增强光照提高温度加大风速(任答两项,其他正确答案也可得分)

(3) 6片叶的洋紫苏茎中染液上升的长度约是3片叶的2倍

气孔蒸腾作用

39、(7分) (1)卵巢

(2)有丝分裂 AaBbCC

(3)2 ABC、abC、AbC 、AbC

(4)1/2

(5)基因重组

40、(11分)(1)2

T C G A T

A T C G A

A T (2)8

(3)2 ×106

(4)基因库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原材料 方向

(5)65%

(6)隔离 生殖隔离

41、(8分)(1)3444 570

(2) (3)氨基酸 基因

(4)环境条件

(5)1/4

42、(13分)(1)胰蛋白酶 肽酶等 氨基酸

(3)脱氨基

(4)蛋白质 尿液

(5)①年龄、体重、生长状态等基本一致的

②含14N 标记的蛋白质饲料 含14

N 标记的蛋白质饲料中添加淀粉等糖类 ③含14N 的物质的含量

(6)①发生了脱氨基作用,空腹喝牛奶营养有损失

②差不多

③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