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生物实验课与思维训练

初中生物实验课与思维训练

初中生物实验课与思维训练
初中生物实验课与思维训练

初中生物实验课与思维训练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从初中阶段接触到生物课开始,就应该将实验课作为生物课的重点,生物试验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增加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初中生物实验课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生物实验课学生积极性开发新思维

初中生物新教学大纲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实

验教学人员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一、转变教学理念,挖掘实验资源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探究内容,目的是

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一方面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不去考虑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生

物教学带来积极影响,也不去没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面对新教材及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应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充分挖掘实验资源,与时俱进,全面保证生物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之我见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之我见 摘要: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初中生物实验在初中生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实际,对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谈几点想法或者做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生态意识 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配备还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积极主动探索各种有效策略,才能将课标中要求的实验做好。现将我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介绍如下: 一、在实验的改造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与创造性 例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地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可以不用再为实验材料的准

备烦恼。 二、引导学生依据探索目标自行选择实验材料 比如,将空白的相片塑料封套经过塑机直接压制好后,用剪刀剪成和盖玻片大小相当的块状物以代替盖玻片;用5mL大小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呼吸作用装置之广口瓶内植物器官放出的二氧化碳,并注入小烧杯内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以取代教材中提供的复杂装置。 三、做好演示实验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变文字叙述为演示实验 例如,取两只活蝗虫,一只把头部浸没在水中,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那只蝗虫死了。由此证明了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通过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家庭实验 某些演示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出结果,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实验过程向学生逐个展示,这样往往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怀疑。为此,我把一些实验周期长而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演示实验改为家庭实验,让学生自己制定好实验计划,在家中完成。 3.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 例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种子的结构

高中生物学实验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总结

高中生物学实验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目录 1 课题概况 1.1 研究内容 1.1.1 核心概念 1.1.2 主要研究内容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历程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支持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萨其曼的探究教学理论 3 实践成效 3.1 构建了培养生物学实验思维的策略 3.1.1 关注教材实验,培养实验思维的科学性 3.1.2 体验科学发现史,培养实验思维的完整性 3.1.3 变验证为探究,培养实验思维的深刻性 3.1.4 完善经典实验,培养实验思维的严谨性 3.1.5 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实验思维的组织性 3.1.6 规范实验评价,培养实验思维的准确性 3.2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3.3 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4 研究后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件:高中生物实验课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高中生物学实验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科学课程,实验思维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养成科学态度和应用科学方法的基本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尝试构建起一套科学的、具操作性的培养学生实验思维的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实验思维培养策略 1 课题概况 本项课题是杭州市2012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教师小课题),课题编号12ZK14010。 1.1 研究内容 1.1.1 核心概念 按心理学分析,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事物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的反映,是以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借助它,能反映现实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对象及相关现象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经过思维,了解事物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本课题中的实验思维是指从事实验科学研究时所应具备的思维方法、方式和思维路径,是基于实验研究基本过程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的一种思维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1.2 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思维主要表现在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完善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并做出合理的推论,最终解决问题。实验思维在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学实验课题的确立和生物学实验目的的确定是实验思维的结果;实验原则的制定是在严密的实验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在生物学实验实施过程中,实验思维可控制实验操作过程的有序进行;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科学分析也是实验思维的一个过程。严谨科学的实验思维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证。事实上,生物学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实验思维。 高中生物学实验思维的培养是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

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

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强化实验教学,用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尤为重要,生物学实验不但仅是验证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各方面的水平,所以实验课不但要上,而且要上好,那么如何上好实验课呢? 一、做好课前教育: 1.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上生物实验课之前,应首先编好实验小组,按小组序号和座位对号入座,并使之固定下来。这样以后学生进到实验室,就能很快地坐好,可避免出现学生因争抢座位而出现秩序混乱的局面,同时又有利于对实验用具的保管,一旦发现丢失或损坏,很容易查找。 2.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重要性及意义。 有些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就是去玩去了。所以不认真对待实验课,课前既不预习,课上又不注意听课,在下面和同学交头接耳,或摆弄桌上的实验用具,等到动手做实验时,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做起,就瞎做,乱做一气,违反操作规程,有的拿材料乱切,有的拿用具或水打闹等,造成实验课混乱不堪。为此,教师应反复讲清实验课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学生对实验课的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注意力集中,按规范操作。 3.每学期第一节课都应学习实验室制度,使学生明确进到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上课应注意听讲,而且要做到爱护公物,轻拿轻放,如果用具损坏,应按制度赔偿。 二、备课全面深刻: 1.备教材。 在实行每一节实验课前,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重点、难点,设计好板书和教案,精心设计和安排好实验课的具体步骤,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药品、实验教材,保证实验课的顺利实行,另外,准备好实验课所需要的挂图、标本、幻灯片等辅助教具。 2.备学生。 在学生上实验课前,教师应对实验技术至少要操作一遍,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要有预见性,并能协助学生准确分析,合理解释。 3.精心设计最佳方法。 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水平和科学素质,就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实行训练和指导。当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同步教学法,即教师边讲解、示范、学生边做,这样,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创见性。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操作更加方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教师要有创见性,不拘于书本。比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书上要求隔水加热,如果只把装有酒精的小烧杯放在装水的大烧杯里,水沸腾后两个烧杯就会碰得叮当乱响,既不符合隔水加热的要求,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给学生错误的知识。

初中生物实验课——观察青蛙

初中生物实验课——观察青蛙 活动目的 1.了解青蛙的适应水陆生活形态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具有关统计,一只青蛙一天捕食的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只。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0只。那么青蛙捕虫与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在观察时,我们应采用先__________后局部,由远到近,从__________到下的方法。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 过程与方法 1.作出计划 (1)材料用具:健康的青蛙一只,玻璃缸,玻璃片,清水。 (2)观察步骤: ①观察青蛙的体形、体色、前肢和后肢的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等外部形态。轻轻转动青蛙的头部,并做好记录。 ②首先将青蛙放到玻璃缸中并盖好______________,认真观察并记录青蛙蹲和___________的动作。向玻璃缸中注水,观察青蛙的游泳情景。然后用手轻轻抓住青蛙并记录手感。观察记录如下表

2.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计划完成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并做好记录,填写如上表格。 3.结果和结论 (1)青蛙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眼睛后面有_________,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________________的通道,_________短小,_________发达,有利于跳跃,趾间有_________,善于游泳。 (2)青蛙能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它用______________呼吸,_______________辅助呼吸。其皮肤裸露且能分泌_________,湿润的皮肤里密布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进气体交换,所皮肤能_________呼吸。 4. 讨论 (1)青蛙的身体表面的颜色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中生物评课稿教学提纲

初中生物评课稿 吴老师上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布广泛的细菌的真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李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 构,然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建构新的知识。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郑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 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浅谈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的几点看法-生物论文 浅谈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的几点看法 生物课程是中学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近年本地区中学生物实验现状分析,探究了当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教学的观念、方法、内容和评价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反思。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1.在观念上,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生物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率低;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形成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画实验的现象。 2 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我国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其二,实验教学模式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与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激发,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3 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重结果、轻实验过程 把生物实验仅仅作为一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科研方法的

重要价值,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认为生物实验只是为验证理论而设置的,事实上生物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生物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示演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教师无须为此做更多的解释,学生因而失去了许多进一步了解生物的机会。 4 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 实验教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反馈手段,它可以支配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因此实验教学评价成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笔试是教师的主要实验教学评价方式,这种书面形式的考核方式被多数教师认可,它简单省时,其内容上主要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理论知识,但是,这种笔试考核实验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验态度等,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成绩差不多,形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1 教学观念上,从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转向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生物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充分赋于学生动脑、动手的权利。同时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生物实验的功能之一,但不是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探讨4页word文档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探讨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需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中的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目的、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呢?这是每一个初中生物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不断地实验和验证逐渐形成的,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又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5],我们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联系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自主实验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解“种子的萌发条件”时,教师可以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农户赶着牛车经过一条河,牛车上的装绿豆的口袋裂了,袋里装的绿豆沿路洒落下来。问:“你认为落在哪种环境里的绿豆能生长?落在哪种环境里的绿豆不能生长?为什么?”学生反应特别激

烈,争先恐后地抢答。 表1 种子萌发具备的条件 首先牛车上拉的绿豆,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PPT演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处的季节是能满足种子萌发的温度条件,从表中可以看到,只有洒落在河两岸的种子,才具备萌发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落在大道和河里的种子不能萌发,因为没有同时满足种子萌发的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分。因此,创新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并不能凭空臆造,脱离生活,而且更加离不开基本知识。然后,布置学生自己做绿豆种子的萌发实验,注意观察生长情况,计算种子萌发生长过程,并做好记录。 二、对学生加强实验方法、仪器操作的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掌握各个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侧重点,如在“探究光对植物叶生长的影响”时,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得出结论,并且知道什么是对照实验”。所以,探究实验不一定是对整个实验的探究,可以对某一部分的探究。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侧重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 三、实验材料要简化 实验材料要简化,就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寻找实验的代替材料或实验用具,在现有的条件下想办法完成实验。例如,“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由于一时疏忽没有准备碘液,我就用稀释红墨水来染色,没有解剖针来展平洋葱表皮就用牙签来代替,效果也很好。在进行“种子的结构”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inking trai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 class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生物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实验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摘要: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结合学生特点,克服困难,完成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责任。自己经过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部分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

弥补的损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要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在观察鱼鳍作用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知道作用就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的名称。做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部分结构认识各种鳍。然后,按步骤观察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再将观察后的各部位名称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初中生物听课评语

1.黄朝强:巴宜区中学(92分) 题目:传染病及其预防 优点:①总体本堂课完成的比较好,课堂组织井然有序,有教师的讲解,有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讲解与学生探究安排的很紧凑。 ②让学生阅读,对于民族学生教学非常重要,是比较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③一直结合教材讲课,便于学生熟悉内容和学习④运用了一些谚语、俗语“病从口入”等,既拓展了知识,也使学生共容易理解记忆。 ④运用了导学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缺点:①课堂导入环节虽然运用了课件,但是由于教师缺少必要的语言引导,课堂导入仍显得有些僵化和死板。 ②教师的普通话需要加强。 ③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分析不够到位,缺少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建议:①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特别是三维目标分析要完整准确、恰当(三维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认识几种常见的传染病的讲解时,PPT中结合每种传染病的图片展示,学生更容易认识和学习。

2.刘超:波密县中学(95分) 题目:人的性别遗传 优点:①总体上本节课完整的质量比较高②教学设计完整分析准确到位,PPT制作细致精美,图文搭配和知识点呈现比较完整,便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③使用导学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比较好,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老师的现场指导④课堂准备充分,特别是让学生从信封中抽取彩色纸片表达性别遗传的随机性和均等性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学习和认识印象非常深刻。 缺点:①课堂针对性提问和个别提问较少,学生合作学习体现较多,学生个体学习的情况如何反应较少②板书“xY”不够规范,应书写“XY”。 建议:①课堂导入的问题,可在课堂最后再强调一遍,做到前后呼应。②教师的规范书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应注意。③本节课可融入更多的科普精神方面的内容,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增加课堂效益。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实验课优化教学 [摘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优化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并从“优化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实验课教学,进一步引导激发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解疑答疑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入手,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课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生物教学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重视不够; 二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差; 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

四是忽视操作技能的改进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下面就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

浅谈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 【摘要】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技巧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学理念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要努力大胆的付诸行动。中学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不但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学摒弃了以往知识的灌输形式,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实验过程胜于重视实验结果,重视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能与他人交流并合作,是否能完整、准确的进行表达。因此,生物课,尤其是生物实验课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在教学中注重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他们对此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都感到新奇。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1、利用好第一节生物实验课。第一节学生实验课,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美观大方的实验室和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会吸引住学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那些是他们比较陌生但很感兴趣的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然后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标本室和模型室,看人体骨架的标本和胎儿的标本以及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标本,学生将会充满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 2、利用第一节实验课的效应,教会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并开设展览与评比。将优秀作品在年级展出后收藏于标本室供今后教学使用。这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感到学习既快乐又轻松,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3、利用学校实验室开放的机会,鼓励学生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然后开展一些小游戏。如在实验课中限定时间操作显微镜,看哪组能够完成任务,或者开展小竞赛,看哪组操作又快又准。最后教师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生物评课稿

初中生物评课稿 王老师上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布广泛的细菌的真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评课稿

中学生物课堂的合作学习与思维训练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一节教学设计与感悟

学生会意地笑了:如果这个萝卜根长在盐碱土里,那么应该填土壤溶液,如果用30%的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那么应该填30%的蔗糖溶液。在这儿题干没有说萝卜根细胞放在哪里,所以,最恰当的答案应是外界溶液。 这道习题,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促使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心理学上有个原则叫“过度学习150%原则”。就是说如果将刚能复述的学习材料的时间作为100%,那么最好的超额时间是50%,其学习总时间为150%,时间过短或过长都达不到真正的巩固效果,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反思。引导学生不仅“会”,更要“对”(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细节、重点等等都一清二楚)。如“萝卜的根长在哪里”,通过层层设疑,学生的思维开启了,思路越来越清晰,答案就出来了。类似“萝卜的根长在哪里”,问题出在学生身上,“根”应归在教师身上。 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之“根”长在哪里?它必须成长在教师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和谐的生态溶液”中。新课程认为学生的学习以“体验、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追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课改中课堂应追求的课堂文化,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通过倡导学生在课堂中议论、争辩,教师本身在多元化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地点拨引导,能让文本中的正确价值观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育应培养爱因斯坦所说的2个概念:“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让我们努力荡起这“双桨”,推开波浪,创设情境,引导感悟,促进反思,构建“情境、参悟、反思”的有效体验过程,有效地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学生的体验融合起来,创造一个“思维活跃、反馈畅通、乐于创新”的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第24卷第01期 2008年 中学生物学 MiddleSchoolBiology Vol.24No.01 2008 文件编号:1003-7586(2008)01-0036-02 中学生物课堂的合作学习与思维训练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设计与感悟万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11102) 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已经实行了7 ̄8年了,各地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初中生物教师在这改革的大潮中,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有了它们的试验场地。有些新理论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有些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它们的效果还没有被发现就半路夭折。由于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存在只注重形式的问题,但是至于这种形式取得的效果、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可能关注得不够,因此在一些公开课、汇报课等课堂上常常看到活泼的教学形式,可是教学的长期效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却很难体现。在一些实验区进行测试时成绩往往不够理想,表面上看来是新课程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的下降,而实际上往往是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的方法选择不当,或对新课程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造成的,过多地关注活动,而失去了主导的方向——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落实。 下面就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结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材分析 教材分为3块。(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教材编写者为学生呈现了瑞士科学家的小鼠核移植实验。(2)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主要的知识点: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每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是必要的。(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和基因。 大多数教师在这一节教材处理时常常因本节内容跨度大、抽象而感到困惑。笔者认为教材编者在编写这一部分内容时似乎没有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度。如目标之一是: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而教材对此没有做任何图形上的描述,只是文字上给出了3个定义,至于数目上的对应关系也没有任何说明,因此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对 !!!!!!!!!!!!!!!!!!!!!!!!!!!!!!!!!!!!!!!!!!!!!!! 36

初中生物评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评课稿范文 吴晓艳老师的一节生物课。吴老师上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布广泛的细菌的真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 全文下载:初中生物评课稿范文

初中生物实验课探究

初中生物实验课探究 新编《生物学》教材的实验比重很大,而且一改过去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实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找到适应这种变化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成为广大中学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而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其中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除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外,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方案更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实验教学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实验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生物学实验,在知识上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能力上得到逐渐的提高,在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一再是孤零零的、毫无生机的结论性知识点,而是经过自己实践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包括知识的来源、发展、内涵、内在关系和价值取向,更包括一些方法论和创新发现等。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地得到体现,创新发现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现在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如人教社出版初中生物实验本第一册(上)就选编了观察与动手23项,学生分组实验13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1结合实验不拘泥于教材来拓展探究资源。 1.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