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自己整理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自己整理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自己整理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自己整理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①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信息就是按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仅此一点尚不足狗恒一个定义。毋宁说,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由此可见……”

②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社会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③然而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①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扩散的性质;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第四,传播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标书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王雨田)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社会的传播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交织性)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

7、什么是“传播隔阂”?

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8、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②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可以克服既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④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精神生产的产品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表述为信息。

9、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①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

②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③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

④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

⑤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⑥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10、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在行为主义传播学中,传播基本上是被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而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则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

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恩格斯认为,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变化。

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

①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②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③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④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⑤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生物或动物主要是依靠体内遗传信息的变化或变异来适应环境的;人类主要不是靠遗传信息,而是靠体外化、社会化的信息系统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

4、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

文字。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以文字为核心的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扩展,大大地推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6、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①在公园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调版印刷;1045年前后,宋代的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①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

③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8、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这个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媒介的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

9、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①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口语、表情、动作……)

②再现的媒介系统。(文字、印刷、摄影……)

③机器媒介系统。(电信、电话、广播、电视……)

10、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

信息社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来的。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百度)。

特点:①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②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③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④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11、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看,人类传播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类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不断创造和使用新的传播媒介,使社会信息系统不断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过程,如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保存和记忆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公共信息系统等;从媒介而言,则有信件、书籍、报刊、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人造卫星等。重新统合: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统合到数字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简述符号的定义

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

符号及其相关要素主要体现为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的意义解释。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

①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②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③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④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只带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

①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文字的字体、工整等

②体态符号,如动作、手势、表情、姿势等

③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更具独立性和能动性

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①表述和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受限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传播者将自己想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符号解读: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

②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③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是人脑与外部信息相联系的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的信息处理过程。

5、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①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②是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人不断地认识和

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6、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

①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符号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

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和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及本质属性的概括)

③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

暧昧性:①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②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多义性:是暧昧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

8、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成。

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传播情境所形成的的意义。

9、什么是象征行为?它有哪些特性?

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象征行为的特点,就是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化;象征行为具有智慧性,需要再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联想关系;象征行为总是一定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并且需要得到较多社会成员的认同,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约定性;同时也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

10为什么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

因为通过这种能力,人类能够发现宇宙和社会万事万物的象征关系,进入一个自由的传播境界。人类利用象征符体系,能够保存和传达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协调和控制社会行为,创造和继承社会文化。

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

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共通的意义空间是意义交换的前提。

12、简述米德的“主我(I)”和“客我(me)”理论

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两者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即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但形成后的自我反过来也会积极地作用于社会。

13、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充满了象征符,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

现代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生活与娱乐领域都充满了新的象征符以及新的象征意义。第一,追求新事物、新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第二,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现在的发展趋势是象征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但同时也可能造成意义、价值和规范的流动化

和无序化,使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和行动产生混乱。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

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映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2、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物种基本要素。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

缺陷: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即缺乏双向和互动性质。

3、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①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

②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此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也存在缺陷: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并不多见。

4、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

①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②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各环节和各要素的作用有先后次序

③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系统的本质特点。

①从事传播的双方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②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③个体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④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

6、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最早起源于日本,它是对美国的主流传播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日本学者在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从把传播看做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出发,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7、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有什么特点?

田中义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与人的体能有关的“能量交往”;一种是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交往”;一种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即“符号(信息)交往”。……

8、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

①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

②信息传播既然属于与精神生产密切相关的范畴,那么,要考察信息传播,就不能不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

③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也必然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④传播学既然把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作为自己的首要宗旨,那么久不能单纯地考察狭义的信息“交流”,而必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性质:如果把个人看做是社会传播系统中的个体系统,那么人内传播便是个体系统的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特点:

2、试述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或要素

①感觉:视觉、听觉……

②知觉:感觉的集合

③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④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

⑤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

⑥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

3、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见第三章12

4、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提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即自我互动。布鲁默认为,人事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对自己采取行动。

这种与自身的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5、为什么说“内省式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

内省式思考在人遇到困难、障碍灯新的问题状况时,既有的行为方式难以做出判断,才活跃起来。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会把有关该问题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全部调动,对它们的意义重新进行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的新的意义和行为。

6、什么是基模或认知基模?它有哪些特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之际提出来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教育学、信息处理和传播学研究当中。所谓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

特点:

①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②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③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④基模的功能是在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通过动员和组织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补足新的要素来进行处理、对新信息的性质做出判定,预测其结果,以确定我们对新信息的反应

7、简述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①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事件或者信息时,我们头脑中的相关基模就会被激活,参与到信息

处理的每个环节当中

②当新信息的各项特征与我们认知基模相吻合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按照原有的解释和态度来对它

③当新信息与我们的认知基模有不吻合之处时,我们会对新旧信息的各项特征进行比较,不足新的信息,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④新信息的处理结果对认知基模会产生两种影响:强化&修改

⑤无论如何结果,都会参与到下一个信息处理过程中

8、简述理查德·佩蒂的“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的内容。什么是信息处理的“核心路径”和“边缘路径”?

详尽分析可能性: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方式处理信息,一种是详尽的方式,严谨的思考,另一种是简单粗略的方式。

前者就是“核心路径”:当个人与信息涉及的问题密切相关,有强烈认知需求等会使用

后者就是“边缘路径”:一般处理

9、什么是人际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特点:

①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②信息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复杂

③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④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传播

10、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有哪些?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获得信息

②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③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11、从哪些方面理解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①个人社会化

②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12、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镜中我”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应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包括三个方面:①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②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知”或“评价”的情感

13、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人际传播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

14、试述姿态的传播功能

①强调语言

②补充语言

③代替语言

④控制语言

⑤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15、谈谈社会价值规范对自我表达的制约

自我表达并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或行为规范相联系的。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1、试述群体的社会功能

简言之即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①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③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2、什么是群体意识?它是如何形成的?

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

形成: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

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①协调成员活动

②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③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④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4、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的意见表明会产生什么影响?

所谓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①使群体保持协调统一,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

②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盲目服从

5、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现象的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基本条件:

①结构性压力:如自然灾害、经济萧条……

②触发性事件:在担忧的社会氛围中出现一条消息……

③政策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如政府消息锁闭

6、什么是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7、什么是群体模仿?

群体模仿是解释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的另一种理论。

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

8、匿名性原理在集合行为中会起什么作用?

非理性模仿发生的可能性原理。当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会使人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行为。

9、简述流言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正面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特点:

①总是以“传播真相”的形式出现的,其目的是让人们确信或相信所传播的言论或消息是“事实”

②流言传播的渠道主要是人际的口头传播

③流言的内容往往涉及一些特殊的事件或敏感的话题,这些事件或话题容易唤起一般人的重视、关心或兴趣

④流言是一些没有确切证据的信息,或者说至少在其流行期间缺少可靠的证据

10、简述奥尔波特的流言流通量公式及其后来的修改变化

流言流通量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正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修改: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11、简述集合行为中流言传播的几个特异点

①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②流言信息的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

③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12、试述组织传播及其功能

组织是人类社会协作的群体形态之一。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功能:

①内部协调

②指挥管理

③决策应变

④达成共识

13、组织内传播过程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

传播过程的结构,取决于组织本身的结构,组织结构包括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组织内传播同样也体现。

14、谈谈组织内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

非正式渠道能弥补正式渠道的不足,能够营造更加积极、健康、活跃的组织换届,能够增进成员的一体感和向心力,使他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更加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5、试述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提供数据,反应市场,科学管理,减少损失,即使调整产品计划等

建设具有快速反应机制的高性能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对包括企业在内的一切组织提出的时代要求,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组织体是不能获得成功的。

16、企业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作用?

①公关宣传:使组织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

②广告宣传: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具有直接的促销效果

③得到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塑造企业形象等

第七章:大众传播

1、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③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④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⑤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四功能说”;施拉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4、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指的是什么?

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团体乃至人物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5、大众传播的“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指的是什么?

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

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

6、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

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失去了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7、大众报纸(廉价报纸)的特点是什么?

①价格低廉

②内容以新闻、信息、社会实践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

③发行量大

④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

⑤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8、你认为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

电子媒介的出现

9、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电报: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信手段

电影:艺术、娱乐、大商业和现代技术的融合

广播:现代人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便利媒介

10、试分析电视的媒介特性

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声音、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

11、谈谈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革命性意义

特点:

①传播速度的实时性

②信息内容的海量性

③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

④信息检索的便利性

⑤传播过程的交互性

⑥传播范围的全球性

意义:不仅在于它创造了几乎“全能”的自身,还在于它正在推动传统大众传播的转型

12、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①基于乐观主义期待

②怀疑主义

13、布莱士认为报刊在民主政治中有三种重要功能,它们分别是什么?

①作为实践的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

②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

③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的功能

14、如何理解塔尔德关于报刊与公众的观点?

在报刊出现以前,社会群体的活动形态容易受到模仿、暗示、感染机制的制约,形成非理智的集群;报刊的出现导致了公众的诞生,报刊将分散的公众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15、“电子乌托邦”概念指的是一种什么倾向?

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

16、试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7、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①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响等信息符号

②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完整意义的讯息

③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

18、试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隔绝”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和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意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人们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拟态环境:信息环境。……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们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

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1、如何定义技术和媒介技术?

技术:指的是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试述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①技术“善”论:核心观点是认为技术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于发展的根本问题。代表:培根、圣西门及美国实用主义

②技术“恶”论:从本质上否定技术,认为技术是万恶之源(具体……)。代表:卢梭、批判的社会主义思想家

③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是中性的工具与手段。技术产生什么影响,

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代表:梅塞尼

3、如何理解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①技术决定论:技术的后果内在于技术而不取决于人的意志。人们在享受有限的自由时,也受到技术的限制,必须被动适应技术。代表:麦克卢汉、法兰克福学派部分

②社会决定论:技术起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的特定的价值的需求,没有人的社会需求,就不会有技术,表明了人对技术的主体性。代表:斯塔迪梅尔

③技术与社会互动论:技术与社会是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交互作用关系。代表:贝尔纳、梅塞尼、马克思主义

4、如何理解“媒介是人的延伸”?

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如……

5、“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6、简评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局限性:他的理论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①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②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③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忽视了人的理性活动

7、“电视人”、“容器人”是说明什么问题的概念?

“媒介依存症”

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8、什么是“媒介依存症”?如何看待网络时代的网瘾症现象?

见上

网瘾症: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信息空间和媒介接触条件是产生的前提;②对网络这种新技术的认识还不到位,相关的控制机制还未形成;③个人、家庭和社会原因

要彻底消除网瘾症,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9、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哪些特点?

①传播资源丰富化

②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③传播手段的融合

④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球化

10、鲁塞尔·纽曼语言的媒介技术发展的“4C”趋势是什么?

①control——社会成员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和控制程度越来越高

②convergence——单一媒体越来越融合成多功能媒体

③convenience——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体

④cost——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经济成本越来越低廉

11、简述大众传播者的特点

①地位稳固

②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③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12、麦奎尔认为传媒组织在性质上属于“功利”要素和“规范”要素的混合状态,你是否同意?

13、试分析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①经营目标(制约:受众的利益与广告主的利益;市场变化和激烈的同行竞争)

②宣传目标(制约:任何传媒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背景,必须为特定的利益服务)

③公共性与公益性(制约: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14、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①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公共服务的作用

②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③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

……

15、试述怀特的“把关”过程模式

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是一个舍取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16、谈谈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

作用:潜移默化地为统治阶级服务

实质:要把整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各种因素考虑在内

17、如何理解“新闻价值”?试举一些你认为重要的新闻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主要是“把交换价值作为衡量新闻的标准”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传播制度即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因为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媒介与社会群体、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与责任义务……

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②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③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④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

①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②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③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受众行使这种权利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原因: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手段:①个人的信息反馈;②结成受众团体;③诉诸法律手段;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5、简析集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6、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是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7、“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原则,这两个原则所依托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弥尔顿:限制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就等于压制真理,因为真理只有在“自由而公开的斗争”中,才能战胜谬误

8、简析社会责任理论

原因及社会背景:媒介的垄断程度up,“观点的公开市场”理念和实际的社会现状产生了尖锐矛盾。

社会责任理论并不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它的改良。

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族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④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9、简析民主参与理论

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背景下出现的

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伙广告赞助人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1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经历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1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我国的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保障船舶媒介和传播资源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重要基础

②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③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④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12、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②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

③在传播内容在,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使用本国语言

④优先发展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关系

⑤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第十章: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

1、什么是大众?大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

主要特点:

①巨大的规模性

②分散性和异质性

③匿名性

④流动性

⑤无组织性

⑥同质性

2、简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

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3、什么是“拷贝的支配”?试分析这个观点

清水几太郎:现代社会是一个“拷贝支配”的社会,而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的扩大和社会生活的间接化

具体……

4、简析作为“大众”的受众观

5、试分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受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虽然是个人的活动,但这种活动通常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以及群体规范的制约

6、什么是IPP指数?它是如何设计的,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IPP:既有政治倾向指数

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就政治问题作出决定时,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有的政治倾向

7、试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

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

麦奎尔:如果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受众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媒介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

……

8、为什么说受众是权利主体?简述受众的基本权利

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9、什么是分众?分众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核心内容:

①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多元利益的复合体

②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

③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

④在大众传播面前,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

10、分众论的主要理论依托是什么?

多元主义社会观

11、梅里尔等人关于媒介专业化(分众化)发展趋势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专业媒体

12、如何理解受众作为“大众”的基本信息需求的类似性和作为“分众”的特殊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尽管不同属性特征的受众对媒介的需求有着某种程度的差异,但是在总体上又有着高度的类似性

13、什么是“使用与满足”?如何理解受众需求?

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受众接触大众传媒的原因和这些接触对他们来说的效用

14、早期“使用与满足”研究揭示的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满足形态有哪些类型?

①对广播媒介

②对印刷媒介

③对电视媒介

15、试分析受众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对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

16、试述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的内容和含义

①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

②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媒介印象

③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管理学精品课程课后习题-仰恩大学精品课程网.doc

《管理学》精品课程课后习题 第一部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 2.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您们学院的教师是管理者吗?以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的观点讨论。 4.强生公司董事会主席拉尔夫? 拉森年收入是美国总统克林顿的4倍。几乎所有100家美国最大公司的高级经理都比总统收入高。讨论拉森和总统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有何异同?为什么拉森作为高级经理比总统工资高? 5.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6.结合实际谈一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复习思考题: 1、“管理思想的发展是由时代和当时的条件决定的”,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2、“泰勒和法约尔给予我们一些明确的管理原则,而权变方法却说一切取决于当时的情境,我们从一套明确的原则退回到一套不明确的和模糊的指导方针上去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举例说明管理思想的历史能够帮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管理者。 4、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5、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6、比较分析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大理论。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企业的外部环境对所有管理人员都如此重要?管理人员能否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2、外部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对企业有些什么影响?管理人员对这些影响如何做出反应? 3、列举并论述若干伦理准则的好处及其局限性。 4、如何通过管理伦理学的应用构建企业文化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对企业而言,有哪些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6、假如你是一家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你将如何把伦理准则在本组织中实现“制度化”?

第四章管理决策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决策? 2.何谓满意原则? 3.决策的过程是什么? 4.德尔菲法的特点是什么? 5.风险型决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6.案例分析 中洪公司是一家以投资理财、管理咨询为主业的公司。经历了近两年的大牛市行情之后,中洪公司觉得股市行情越来越难以判断,下一年,股市出现牛市、平衡市和熊市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难以确定的。 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尽管并不太理想,但公司仍然决定将目前300万元的闲散资金投入证券市场之中。 中洪公司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第一方案为全部投资股票;第二方案为一半投资股票,一半投资证券;第三方案为全部投资证券。这三种情况的损益值估算如下表所示: 讨论题:○1中洪公司该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2请问该公司的备选方案是否全面?有没有其他的备选方案? 第五章计划与战略管理 复习思考题: 1、最高管理者的计划工作与基层管理者有何不同? 2、制定计划工作需要考虑哪些前提条件? 3、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4、描述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目标网络。 5、说明当今企业制定战略计划的重要意义何在? 6、滚动计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离散数学》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设集合A,B,其中A={1,2,3}, B= {1,2}, 则A - B={3} ; ρ(A) - ρ(B)={3},{1,3},{2,3},{1,2,3}} . 2. 设有限集合A, |A| = n, 则|ρ(A×A)| = 2 2n. 3.设集合A = {a, b}, B = {1, 2}, 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α1= {(a,1), (b,1)}, α2= {(a,2), (b,2)},α3= {(a,1), (b,2)}, α4= {(a,2), (b,1)}, 其中双射的是α3, α4 . 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P∧?Q∧R) 5.设G是完全二叉树,G有7个点,其中4个叶点,则G的总度数为12,分枝点数为3. 6设A、B为两个集合, A= {1,2,4}, B = {3,4}, 则从A?B={4} ; A?B={1,2,3,4}; A-B={1,2} . 7.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自反性, 对称性传递性. 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1, 0, 0), (1, 0, 1),(1, 1, 0) 9. 设集合A={1,2,3,4}, A上的关系R1 = {(1,4),(2,3),(3,2)}, R2 = {(2,1),(3,2),(4,3)}, 则 R1?R2 ={(1,3),(2,2),(3,1)} , R2?R1 = {(2,4),(3,3),(4,2)} _ R12 ={(2,2),(3,3). 10. 设有限集A, B,|A| = m, |B| = n, 则| |ρ(A?B)| = .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 = {x | -1≤x≤1, x∈R}, B = {x | 0≤x < 2, x∈R},则A-B = -1<=x<0 , B-A = {x | 1 < x < 2, x∈R} , A∩B ={x | 0≤x≤1, x∈R} , . 13.设集合A={2, 3, 4, 5, 6},R是A上的整除关系,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 {(2, 2),(2, 4),(2, 6),(3, 3),(3, 6),(4, 4),(5, 5),(6, 6)} . 14. 设一阶逻辑公式G = ?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x(?P(x)∨Q(x)) . 15.设G是具有8个顶点的树,则G中增加21 条边才能把G变成完全图。(完全图的边 数 2)1 (- n n ,树的边数为n-1) 16.设谓词的定义域为{a, b},将表达式?xR(x)→?xS(x)中量词消除,写成与之对应的命题公式是_ (R(a)∧R(b))→(S(a)∨S(b)) _. 17. 设集合A={1, 2, 3, 4},A上的二元关系R={(1,1),(1,2),(2,3)}, S={(1,3),(2,3),(3,2)}。则

最全毛概慕课课后题答案

2016慕课毛概最全答案 第一章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毛泽东在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在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6.7分 2 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大科学命题加以阐释的党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16.7分 3 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6.7分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6.7分 5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正确答案:BC 我的答案:AC 得分:0.0分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 得分:8.4分 1.2.毛泽东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形成条件 1 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几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独立自主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2 下面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pA、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正确思想的结晶 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 3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实事求是 B、遵义会议

土木工程概论习题汇总(答案)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题汇总 一;填空题。 1.砖按生产工艺分烧结砖和非烧结砖。 2.砂一般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 3.配置混凝土时应优先选用中砂。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4.所谓灰是指石灰和石膏。 5.土木工程中使用的钢材是指线材和型材。 6.水泥按其用途及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 7.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8.绝热材料按其成分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9.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土地基,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土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10.常用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相片成图法和实地测绘法。 11.通常把位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以及埋深度虽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 度的大尺寸基础,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12.刚性基础通常由砖、毛石、素混凝土、和灰土等材料做成。 13.建筑物的基础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属于柔性基础。 14.浅基础一般分为单独基础,条形基础、伐板基础和箱形基础、壳体基础。 15.埋置深度大于5米或大于基础宽度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16.桩按荷载传递方式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17.建筑物的基本构建可分为梁、板、柱、拱。 18.梁和板都是工程结构中的受弯构件。 19.梁按支撑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和连续梁。 20.柱是工程结构中的受压构件。 21.框架结构承受竖向荷载能力强,但承受水平荷载能力差。 22.当前我国的公路等级按照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5个等级。 23.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四大类。 24.公路线路的类型及特点主要分为沿河线、越岭线、山坡线、山脊线等四大种类。 25.公路路面按其力学性质一般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等。 26.公路交通标志有三大类;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

【离散数学】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整理

【半群】G非空,·为G上的二元代数运算,满足结合律。 【群】(非空,封闭,结合律,单位元,逆元)恰有一个元素1适合1·a=a·1=a,恰有一个元素a-1适合a·a-1=a-1·a=1。 【Abel群/交换群】·适合交换律。可能不只有两个元素适合x2=1 【置换】n元置换的全体作成的集合Sn对置换的乘法作成n 次对称群。 【子群】按照G中的乘法运算·,子集H仍是一个群。单位子群{1}和G称为平凡子群。 【循环群】G可以由它的某元素a生成,即G=(a)。a所有幂的集合an,n=0,±1,±2,…做成G的一个子群,由a生成的子群。若G的元数是一个质数,则G必是循环群。 n元循环群(a)中,元素ak是(a)的生成元的充要条件是(n,k)=1。共有?(n)个。【三次对称群】{I(12)(13)(23)(123)(132)} 【陪集】a,b∈G,若有h∈H,使得a =bh,则称a合同于b(右模H),a≡b(右mod H)。H有限,则H的任意右陪集aH的元数皆等于H的元数。任意两个右陪集aH和bH或者相等或者不相交。 求右陪集:H本身是一个;任取a?H而求aH又得到一个;任取b?H∪aH而求bH又一个。G=H∪aH∪bH∪… 【正规子群】G中任意g,gH=Hg。(H=gHg-1对任意g∈G都成立) Lagrange定理G为有限群,则任意子群H的元数整除群G的元数。 1有限群G的元数除以H的元数所得的商,记为(G:H),叫做H在G中的指数,H的指数也就是H的右(左)陪集的个数。 2设G为有限群,元数为n,对任意a∈G,有an=1。 3若H在G中的指数是2,则H必然是G的正规子群。证明:此时对H的左陪集aH,右陪集Ha,都是G中元去掉H的所余部分。故Ha=aH。 4G的任意多个子群的交集是G的子群。并且,G的任意多个正规子群的交集仍是G的正规子群。 5 H是G的子群。N是G的正规子群。命HN为H的元素乘N的元素所得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则HN是G的子群。 【同态映射】K是乘法系统,G到K的一个映射σ(ab)=σ(a)σ(b)。 设(G,*),(K,+)是两个群,令σ:x→e,?x∈G,其中e是K的单位元。则σ是G到K 内的映射,且对a,b∈G,有σ(a*b)=e=σ(a)+ σ(b)。即,σ是G到K的同态映射,G~σ(G)。σ(G)={e}是K的一个子群。这个同态映射是任意两个群之间都有的。 【同构映射】K是乘法系统,σ是G到σ(G)上的1-1映射。称G与σ(G)同构,G?G′。同构的群或代数系统,抽象地来看可以说毫无差别。G和G′同态,则可以说G′是G的一个缩影。 【同态核】σ是G到G′上的同态映射,核N为G中所有变成G′中1′的元素g的集合,即N=σ-1(1′)={g∈G∣σ(g)=1′}。 N是G的一个正规子群。对于Gˊ的任意元素aˊ,σ-1(aˊ)={x|x∈G ,σ(x)= aˊ}是N在G 中的一个陪集。Gˊ的元素和N在G中的陪集一一对应。 设N是G的正规子群。若A,B是N的陪集,则AB也是N的陪集。 【环】R非空,有加、乘两种运算 a+b=b+a2)a+(b+c)=(a+b)+c, 3)R中有一个元素0,适合a+0=a, 4)对于R中任意a,有-a,适合a+(-a)=0, 5)a(bc)=(ab)c,

体育慕课考试答案

1、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高达50%的疾病或死亡因素与什么有关? 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哪一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当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维持时间最长的武术组织?1910 3.网球比赛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增加进攻(这个不确定,是根据网球老师说的选的) 4. 网球比赛中要赢得一局比赛,必须比对手多赢几分才可以? 2分 5. 联合国报告认为什么将会是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 体质下降 6. 国际羽联在哪一年正式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后,开始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鼎盛时期。1981 7. 哪一个季节人体脂肪合成速度最快? 冬天 8. 哪一年被世界公认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1863 9. 下列哪位运动员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运动员? 容国团 10.在哪届奥运会上,乒乓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汉城奥运会 11.篮球规则规定,篮圈离地垂直高度为多少? 3.05米 12. 1895年,由美国人()发明了排球运动。 威廉·G·摩根

13,。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卧推 14.下列不易于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时段或状态有哪些?(这个也不清楚,是看它字体颜色不一样)身体极其疲惫 15.20世纪50年代末期,巴西人创造了哪种阵型被誉为足球史上的第二次变革。 “四二四”阵形 16.曾经在NBA总决赛中受伤,坚持参加比赛最后获得冠军并取得最有价值称号的凯尔特人球星是()? 保罗皮尔斯 17.体育锻炼与传统心理治疗手段同样具有抗抑郁效能,是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体育锻炼治疗抗抑郁症的效果与药物相比比较()。 辅助;持久 18.在运动中不慎扭伤,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马上揉搓患处 19.20XX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囊括多少枚金牌? 5 20.“让参与者成为享受运动,实现人生潜能的一代”是哪一个健康促进的愿景? 为动而生 21.减小肚皮应采用哪一类运动? 长时间低强度 22.棍多以抡、劈、扫、云等法为主,大多是横方向用力,动作幅度较大,其特点:一招一式虎虎生威,动如疾风骤雨,产生"棍打一大片"的效果。棍被称为() 百兵之首 23.作为当下盛行的舞蹈元素,以人体中段(腰、腹、臀部)的各种动作为主,具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是()。肚皮舞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 习题二及答案:(P38)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2)()()p q q r ?→∧∧ 解:原式()p q q r ?∨∧∧q r ?∧()p p q r ??∨∧∧ ()()p q r p q r ??∧∧∨∧∧37m m ?∨,此即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所以成真赋值为011,111。 6、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并求成假赋值: (2)()()p q p r ∧∨?∨ 解:原式()()p p r p q r ?∨?∨∧?∨∨()p q r ??∨∨4M ?,此即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所以成假赋值为100。 7、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再用主析取范式求主合取范式: (1)()p q r ∧∨ 解:原式()(()())p q r r p p q q r ?∧∧?∨∨?∨∧?∨∧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13567m m m m m ? ∨∨∨∨,此即主析取范式。 主析取范式中没出现的极小项为0m ,2m ,4m ,所以主合取范式中含有三个极大项0M ,2M ,4M ,故原式的主合取范式024M M M ?∧∧。 9、用真值表法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1)()()p q p r ∨∨?∧ 解:公式的真值表如下:

由真值表可以看出成真赋值的情况有7种,此7种成真赋值所对应的极小项的析取即为主析取范式,故主析取范式 1234567m m m m m m m ?∨∨∨∨∨∨ 习题三及答案:(P52-54) 11、填充下面推理证明中没有写出的推理规则。 前提:,,,p q q r r s p ?∨?∨→ 结论:s 证明: ① p 前提引入 ② p q ?∨ 前提引入 ③ q ①②析取三段论 ④ q r ?∨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析取三段论 ⑥ r s → 前提引入 ⑦ s ⑤⑥假言推理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形态学)【圣才出品】

第3章形态学 3.1 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Definition of Morphology 形态学的定义 2.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orphemes 词素的定义及分类 3. Morphs and Allomorphs 词素变体 4. Types of Word Formation 词语构成的分类 常考考点: 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 本章内容索引: I. Morphology Definition of Morphology

II. Morphemes 1. Definition 2. Types of Morphemes (1) Free morpheme (2) Bound morpheme III. Morphs and Allomorphs Definition of Morphs and Allomorphs IV. Types of Word Formation 1. Compounding 2. Derivation 3. Other ways of word formation (1) Conversion (2) Backformation (3) Clipping (4) Blending (5) Acronym (6) Initialism I. Morphology形态学 【考点:名词解释】 Morphology, a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forms and classes of words.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教材 41页)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 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 5题来回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来完成。 此外,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 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一、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离散数学练习题

离散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命题Q →P 的真值为0,当且仅当 。 2. 构造公式S R S R →∨∧)(的真值表 。 3. 仅用∧和┐写出下列表达式的等价形式 a) R Q P ?→∨?? b) P Q ∨? 4. 仅用∨和┐写出下列表达式的等价形式 a) )()(D C B A ∨→∨? 。 b) )(E D A ?→→?? 5. 公式A 有三个命题变元P 、Q 、R 组成,其主析取范式为A 6531m m m m ∨∨∨?,则其主合取 范式为: 6. 公式A 有三个命题变元P 、Q 、R 组成,其主合取范式为A ?65310M M M M M ∧∧∧∧,则 其主析取范式为: 。 7. 设解释I 如下: D={n ,m} P(n ,n) P(n ,m) P(m ,n) P(m ,m) 1 1 0 0 8. 确定下列各式的真值: ),(m x xP ? ___ ___; ),(y n yP ? __ ___; ),(y x yP x ??) __ ___。 ),(n x xP ? ___ ___; ),(y m yP ? __ ___; ),(y x yP x ??) __ ___。 9. 谓词合式公式)()(x xQ x xP ?→?的前束范式为 。 10. 某集合有101个元素,则有 个子集的元素为奇数。 11. 某班有32个学生,其中14个人选择艺术,7个人选择生物,6个人选择音乐,三门课都选的有 2人,问这三门课都没选的至少有 人? 12. 设全集U={1,2,3,4,5,6,7,8,9,10}, A={1,2,3,5,6}, B={2,4,6,8,9}, 则:A ∩B= , B ⊕A= , B A ?= ; (A ∪B)-B = , (A ∪B)-(B ∩C)= 13. =Φ=)(},,a {A A ρ 。 14. B A b a B A ×==2},,{},1{= =×B A )(ρ

宏观精品课程习题答案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判断 ×1、根据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短期AS曲线是水平的。() ×2、自然失业率不受政府政策影响。() ×3、与微观经济学一样,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产出、消费、投资具有正的效应;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应,因为总供给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产出、消费、投资具有正的效应;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应,因为总需求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6、总供给曲线意味着产出的增加引起价格的上升。() ×7、产出的自然水平仅仅依靠总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了。() ×8、在长期中,货币政策影响产量水平。() 二、单项选择 C1、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名义货币存量增加20%() A.价格下降 B.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 C.名义工资上升20% D.真实货币供应上升20% A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政府支出增加() A.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减少,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B.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增加,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C.对真实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 D.对真实货币存量及产出结构没有影响 D3、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名义货币存量增加() A.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减少,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B.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增加,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C.对真实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 D.对真实货币存量及产出结构没有影响 D4、假定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10%()

A.产出下降10% B.对产出没有任何影响 C.价格上升10% D.真实货币供应上升10% C5、假定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政府支出增加() A.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减少,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B.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增加,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C.对真实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 D.对真实货币存量及产出结构没有影响 B6、假定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名义货币存量增加() A.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减少,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B.引起真实货币存量增加,产出结构发生变化 C.对真实货币存量没有影响,但对产出结构有影响 D.对真实货币存量及产出结构没有影响 B7、总需求曲线是() A.与价格水平是负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负效应 B.与价格水平是负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正效应 C.与价格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负效应 D.与价格水平是正相关的,因为价格水平的降低对产出的需求具有正效应 C8、根据供给学派经济学() A.高税率使总供给增长 B.高税率使总供给减少 C.低税率使总供给增长 D.低税率使总供给减少 三、计算题 1、已知总需求曲线为 P Y d 50 600- =,总供给函数为P Y s 500 =(单位:亿元)。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增加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3)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增加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4)求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同时变动后的供求均衡点

慕课测试题答案

1计算之树中,通用计算环境的演化思维是怎样概括的?________。 A.程序执行环境—由CPU-内存环境,到CPU-存储体系环境,到多CPU-多存储器环境,再到云计算虚拟计算环境 B.网络运行环境---由个人计算机、到局域网广域网、再到Internet C.元器件---由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上述全不对 正确答案:A

2计算之树中,网络化思维是怎样概括的________。 A.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B.机器网络、信息网络和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化社会 C.机器网络、信息网络和物联网 D.局域网络、互联网络和数据网络 正确答案: B

3人类应具备的三大思维能力是指_____。 A.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B.实验思维、理论思维和计算思维 C逆向思维、演绎思维和发散思维 D.计算思维、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 正确答案:B

4如何学习计算思维?_____。 A.为思维而学习知识而不是为知识而学习知识 B.不断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思维转换为能力 C.先从贯通知识的角度学习思维,再学习更为细节性的知识,即用思维引导知识的学习 D.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D

5自动计算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_______。 A.数据的表示,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 B.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与自动存储 C数据和计算规则的表示、自动存储和计算规则的自动执行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C

6计算机器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_______。 A.能够辅助人进行计算,能够执行简单的四则运算规则 B.能够执行特定的计算规则,例如能够执行差分计算规则等 C.能够执行一般的任意复杂的计算规则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C

离散数学例题整理

第一章 定律证明: (1) A?B=B?A (交换律) 证?x x∈A?B ? x∈A 或x∈B, 自然有x∈B 或x∈A ? x∈B?A 得证A?B?B?A. 同理可证B?A?A?B. (2) A?(B?C)=(A?B)?(A?C) (分配律) 证?x x∈A?(B?C) ? x∈A或(x∈B且x∈C ) ?(x∈A或x∈B)且(x∈A或x∈C) ?x∈(A?B)?(A?C) 得证A?(B?C)?(A?B)?(A?C). 类似可证(A?B)?(A?C)?A?(B?C). (3) A?E=E (零律) 证根据并的定义, 有E?A?E. 根据全集的定义, 又有A? E?E. (4) A?E=A (同一律) 证根据交的定义, 有A?E?A. 又, ?x x∈A, 根据全集E的定义, x∈E, 从而x∈A且x∈E, ?x∈A?E 得证A?A?E. 例4 证明A?(A?B)=A(吸收律) 证利用例3证明的4条等式证明 A?(A?B) = (A?E)?(A?B) (同一律) = A?(E?B) (分配律) = A?(B?E) (交换律) = A?E (零律) = A (同一律) 例5 证明(A-B)-C=(A-C)-(B-C) 证(A-C)-(B-C) = (A ?~C) ? ~(B ? ~C) (补交转换律) = (A ?~C) ? (~B ? ~~C) (德摩根律) = (A ?~C) ? (~B ? C) (双重否定律) = (A ?~C? ~B)?(A ?~C? C) (分配律) = (A ?~C? ~B)?(A ??) (矛盾律) = A ?~C? ~B (零律,同一律) = (A ?~B) ? ~C (交换律,结合律)

精品课程(国际金融实务)——习题及答案

精品课程(国际金融实务)——习题 第一章外汇与汇率 一、填空题 1. 在直接标价法下,的数额固定不变,总是为一定单位。 2. 按外汇买卖交割时间划分,汇率可分为和。 3. 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4. 货币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并且在本国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的,在国际储备中比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外币。汇率是指货币与本国货币的汇率。 5. 外汇汇率上涨,则本币值,出口,进口。 二、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几种外汇资产中,属于狭义静态外汇的是()。 A. 外国货币 B. 外币支付凭证 C. 外币有价证券 D. 特别提款权 2. 套算汇率是以()为基础,套算出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 A. 基本汇率 B. 买入汇率 C. 卖出汇率 D. 即期汇率 3. 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A. 铸币平价 B. 法定平价 C. 通货膨胀率 D. 购买力平价 4. 一国货币升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的影响是( )。 A.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B.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C. 出口增加,进口增加 D. 出口减少,进口减少 5. 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三、名词解释 汇率远期汇率直接标价法套算汇率 四、简答题 1.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有什么样的影响?

3. 分析汇率变动对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如果你是一家瑞士银行的外汇交易员,客户向你询问美元兑瑞士法郎汇率,你答复为1.4100/1.4110,问: (1)如果客户要把瑞士法郎卖给你,汇率是多少? (2)你以什么汇价向客户卖出瑞士法郎? (3)如果客户要卖出美元,汇率又是多少? 第二章基础外汇交易 一、填空题 1. 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日包括、和三种类型。 2. 远期汇率的报价方式有完整报价法和。 3. 套汇交易按交易方式划分,可分为和。 4. 套利交易的前提条件是,可分为和。 5. 远期外汇交易交割日的规则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 1.外汇市场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外汇交易又称为()。 A. 零售市场 B. 批发市场 C. 无形市场 D. 有形市场 2. 外汇市场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又称为()。 A. 零售市场 B. 批发市场 C. 无形市场 D. 有形市场 3. 如果一家商业银行某日买入的美元多于卖出的美元,则为美元的()。 A. 多头 B. 空头 C. 平衡 D. 基本平衡 4. 即期外汇市场上汇价通常采用()报价方式。 A. 买卖双价 B. 买价 C. 卖价 D. 中间价 5. 掉期交易实际上由()两笔交易组成。 A. 两笔远期交易 B. 两笔即期交易 C. 一笔即期交易、一笔远期交易 D. 以上均不对 三、名词解释 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抵补套利三点套汇 四、简答题 1. 世界主要外汇交易中心有哪些? 2. 即期外汇交易的程序包括哪几步? 3. 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差价报价法规则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就是一种侧重以写 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再现性与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就是:表现性与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暗示性与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与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与抒发思想 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 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就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就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 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就是一种题材广 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象征型文学就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就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就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就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 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 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就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 规律与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就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与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就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她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与开拓的审美意象空间。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资源)【圣才出品】

第3章教学资源 3.1 复习笔记 一、教学资源的概述 (一)教学资源的含义 教学资源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二)教学资源的类型 1.按教学资源的表现形态来分 (1)硬件资源:指学习进行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设施、场所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设备。 (2)软件资源:指各种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 其中,各种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又可分为内容特定的软件资源和内容相关的软件资源。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可分为认知工具、交流工具、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和效能工具。 2.按教学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 (1)人力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人。其中,教师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源。 (2)非人力资源:指由教育信息、学习媒体和学习场所共同构成的学习资源。

①教育信息:指对教育系统中各种教育活动的属性、状况、特征与功能的客观描述,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真实反映。按信息的作用可将教育信息分为:教育内容信息、教育控制信息、教育政策法规信息、教育管理信息和教育社会信息。 ②学习媒体:教育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工具。 ③学习场所:学习者所处的物理环境。 二、媒体资源 (一)教学媒体的含义 1.媒体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两层含义: (1)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 (2)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 2.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 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是指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3.学习媒体的四次重大飞跃 (1)教科书的产生; (2)直观教具的使用; (3)音像材料的涌现; (4)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的发明。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中国文化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

书本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想与价值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