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数学下册 9.4 乘法公式教案(1)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9.4 乘法公式教案(1)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9.4 乘法公式教案(1) (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9.4 乘法公式教案(1) (新版)苏科版

9.4 乘法公式(1)

八年级数学乘法公式练习题

07~08 上学年 八年级数学同步调查测试三 整式的乘除(13.3乘法公式) 一、 选择(3分×8=24分) 1、下列各式中,运算结果为2236y x -的是 ( ) A 、()()x y x y --+-66 B 、()()x y y -+-616 C 、()()x y x y +-+94 D 、()()x y x y ---66 2、若M x y y x ()3942-=-2,那么代数式M 应是 ( ) A 、-+()32x y B 、 -+y x 23 C 、 32x y + D 、 32x y - 3、乘积等于22b a -的式子为 ( ) A 、()()b a b a -- B 、()()b a b a --- C 、()()a b b a --- D 、()()b a b a +-+ 4、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 A 、x xy y 2224++ B 、 251022m mn n ++ C 、 a ab b 22++ D 、 x xy y 22214 -+ 5、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为 ( ) A 、()2222b ab a b a +--=+- B 、()222 242b ab a b a +-=- C 、222 24121n mn m n m +-=?? ? ??- D 、()()22b a c c b a --=-+ 6、若()2221243by xy x y ax +-=+,则b a ,的值分别为 ( ) A 、2, 9 B 、2, -9 C 、-2 ,9 D 、-4, 9 7、要使等式()()2 2b a M b a +=+-成立,则M 是 ( ) A 、ab 2 B 、ab 4 C 、-ab 4 D 、-ab 2 8、两个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一定是 ( )A 、 3的倍数 B 、5的倍数 C 、8的倍数 D 、16的倍数

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2019年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 x c+b x 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 x (b+c)=ab+ac 示例 25404 =25(400+4)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25(37+3) =2540 =1000 2019年小学生必备数学公式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例题:

25404 =25(400+4) =25400+254 =10000+1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反用: 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乘法分配律的反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相关信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

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讲义

初高中衔接教学讲义 一、常用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a b) (a - a b 21) = 3a ; b (a - b) (a a b 21) = 3a -; b 例2 已知 a b 4 , ab bc a^ 4 ,求 a 2 b 2 G 2 的值. 例3 ABC 三边a , b , G 满足a 2 b 2 G^ ab bc ca ,试判定 ABC 的形状. 例4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兀二次方程 2x 2 ÷ 5x — 3 = 0的两根. (1)求I X 1—X 21的值; (2)求」2?A 的值;(3)求x ι3 ÷ x 23的值. 练 习:填空 (a 2b 「c )2 =a 2 4b 2 c 2 ( ). 2 1 若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等于 (用m 表示) 2 1 3 1 已知:a +— = X,用X 表示a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a (3) (4) (5) 例1 三数和平方公式 两数和立方公式 两数差立方公式 (a b (f = a b c 2 ( a b b G J aG (a+ b) = a +3a b+3 a 2b + J b (a-bj = a -3a b 3 a 2b-. b 计算:(X 1)(x-1)(X -X 1)(x x 1). (1) 立方和公式

二、因式分解 2.1.十字相乘法 例 5 (1) x2—3x+ 2; (2) X2+ 4x—12; 2 2 (3) X _(a b)Xy aby ; (4) Xy-^X - y . 2 2 (5)2X xy-y -4x 5y-6 2.2.求根法 例 6 (1) x22x -1; 2 2 (2) X 4xy-4y . 分解因式: (1) X2+ 6x+ 8 ;(2) 8a3—b3; (3) x2—2x—1 ; (4) 4(x -y 1) y(y -2x) 4 2 (5) 4x -13x 9 ; 2 2 (6) 2x - xy - 15y 2 2 (7) b C 2ab 2ac 2bc ; 2 2 (8)3x 5xy-2y X 9y-4

(完整版)[初一数学]乘法公式

乘法公式 一、平方差公式:(a+b)(a-b)=a2-b2 要注意等式的特点: (1)等式的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等式的右边是一个二项式,且为两个因式中相同项的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的项的平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平方差公式可以作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简便公式,也可以逆用做为快速计算的工具. 例1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b)(-a-b)B.(a2-b2)(a2+b2) C.(a+b)(-a-b)D.(b2-a2)(-a2-b2) 解:C.根据上面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A中,-b是相同的项,a与-a 是性质符号相反的项,故可使用;B中a2是相同项,-b2与b2是互为相反数符合公式特点;同样D也符合.而C中的两个二项式互为相反数,不符合上述的等式的特征,因此不可使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例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x2-y)(-y-x2); (2)(a-3)(a2+9)(a+3). 解:(1)(x2-y)(-y-x2)

=(-y +x2)(-y-x2) =(-y)2-(x2)2 =y2-x4; (2)(a-3)(a2+9)(a+3) =(a-3)(a+3)(a2+9) =(a2-32)(a 2+9) =(a2-9)(a2+9) =a4-81 . 例3计算: (1)54.52-45.52; (2)(2x2+3x+1)(2x2-3x+1). 分析:(1)中的式子具有平方差公式的右边的形式,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2)虽然没有明显的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我们可以把2x2+1看做公式中字母a,以便能够利用公式.正如前文所述,利用平方差可以简化整式的计算. 解:(1)54.52-45.52 =(54.5+45.5)(54.5-45.5)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乘法公式

第 1 页 共 16 页 乘法公式 概念总汇 1、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 (a +b )(a -b )=a 2 -b 2 说明: (1)几何解释平方差公式 如右图所示:边长a 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 第一种: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a 2-b 2; 第二种:将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为(a +b ),宽为(a -b ), 它的面积是:(a +b )(a -b ) 结论:第一种和第二种相等,因为表示的是同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 所以:a 2-b 2=(a +b )(a -b )。 (2)在进行运算时,关键是要观察所给多项式的特点,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即只有当这两个多项式它们的一部分完全相同,而另一部分只有符合不同,才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的a 和b ,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还可以表示数。应用平方差公式可以进行简便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同时也可以简化一些数字乘法的运算 2、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两个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两倍,即 (a +b )2 =a 2 +2ab +b 2 ,(a -b )2 =a 2 -2ab +b 2 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也叫做乘法公式 说明: (1)几何解释完全平方(和)公式 如图用多种形式计算右图的面积 第一种:把图形当做一个正方形来看,所以 它的面积就是:(a +b )2 第二种:把图形分割成由2个正方形和2个相同的

第 2 页 共 16 页 长方形来看,其中大正方形的的边长是a ,小正方形 的边长是b ,长方形的长是a ,宽是b ,所以 它的面积就是:a 2+ab +ab +b 2=a 2+2ab +b 2 结论:第一种和第二种相等,因为表示的是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所以:(a +b )2=a 2+2ab +b 2 (2)几何解释完全平方(差)公式 如图用多种形式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一种:把阴影部分当做一个正方形来看,所以 它的面积就是:(a -b )2 第二种:把图形分割成由2个正方形和2个相同的 长方形来看,长方形小正方形大正方形阴影S S S S ?=2-- 其中大正方形的的边长是a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b ,长方形的长是(a -b ),宽是b ,所以 它的面积就是:()2 2 2 2 22b ab a b b a b a +-=?-?-- 结论:第一种和第二种相等,因为表示的是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所以:()222 2b ab a b a +-=- (3)在进行运算时,防止出现以下错误:(a +b )2=a 2+b 2,(a -b )2=a 2-b 2 。要注意符号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不同的解法,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a 和b ,可以表示任意的数或代数式,因此公式的使用就不必限于两个二项式相乘,而可以扩大到两个多项式相乘,但要注意在表示成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才能运用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要注意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综合应用 方法引导 1、乘法公式的基本计算 例1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 +5y )(3x -5y ); (2)(0.5b +a )(-0.5b +a ) (3)(-m +n )(-m -n ) 难度等级:A

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讲义

初高中衔接教学讲义 一、常用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 ()()a b a a 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 ()()a b a a 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 ()2()a b c a b c a b b c a 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 ()33a b a a b a 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 2()33a b a a b a b b -=-+-.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例3 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 例4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 (2)求2212 11 x x +的值;(3)求x 13+x 23的值. 练 习:填空 2222(2)4(a b c a b c +-=+++ ). 若2 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用m 表示) 已知:1,a x a +=用x 表示3 31a a +=_____________.

二、因式分解 2.1.十字相乘法 例5(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 (5)222456x xy y x y +--+- 2.2.求根法 例6(1)221x x +-; (2)2244x xy y +-. 练 习 分解因式: (1)x 2+6x +8; (2)8a 3-b 3; (3)x 2-2x -1; (4)4(1)(2)x y y y x -++- (5)4 2 4139x x -+; (6)22 215x xy y -- (7)2 2 222b c ab ac bc ++++; (8)22 35294x xy y x y +-++-

八年级数学上册 小专题(十一)活用乘法公式计算求值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小专题(十一) 活用乘法公式计算求值类型1 直接运用乘法公式计算求值 1.计算: (1)(x+2y)(x2-4y2)(x-2y); (2)(a+b-3)(a-b+3); (3)(x2+x-3)(x2-x-3); (4)(3x-2y)2(3x+2y)2. 2.先化简,再求值: (1)(1+a)(1-a)+(a-2)2,其中a=-3; (2)(河池中考)(3+x)(3-x)+(x+1)2,其中x=2;

(3)(x +2y)2-(x -2y)2-(x +2y)(x -2y)-4y 2,其中x =-2,y =12 . 类型2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计算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002-400×199+1992; (2)999×1 001; (3)4013×3923; (4)1002-992+982-972+962-952+…+22-1;

(5)(2+1)(22+1)(24+1)+1. 类型3 乘法公式的技巧 4.已知a,b都是正数,a-b=1,ab=2,则a+b=( ) A.-3 B.3 C.±3D.9 5.若m2-n2=6,且m-n=3,则m+n=________. 6.若x+y=3,xy=1,则x2+y2=________. 7.已知a2+b2=13,(a-b)2=1,则(a+b)2=________. 8.计算: (1)(a+b+c)2; (2)(a+b)3; (3)(a-b)3; (4)(a+b)(a2-ab+b2);

(5)(a -b)(a 2+ab +b 2); (6)(x -y -m +n)(x -y +m -n). 9.已知(x +y)2=25,(x -y)2=16,求xy 的值. 10.已知(m -53)(m -47)=24,求(m -53)2+(m -47)2的值. 11.如果a +b +c =0,a 2+b 2+c 2=1,求ab +bc +ca 的值. 参考答案 1.(1)原式=x 4-8x 2y 2+16y 4. (2)原式=a 2-b 2+6b -9. (3)原式=x 4-7x 2+9. (4)原式=81x 4-72x 2y 2+16y 4. 2.(1)原式=1-a 2+a 2-4a +4=-4a +5.当a =-3时,原式=12+5=17. (2)原式=2x +10.当x =2时,原式=2×2+10=14. (3)原式=-x 2+8xy.当x =-2,y =12时,原式=-(-2)2+8×(-2)×12 =-12. 3.(1)原式=1. (2)原式=999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整理)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20150917整理)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被减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 c=a×c+b×c 或(a-b)× c=a×c-b×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b+c)=ab+ac或a(b-c)=ab-ac 例题: 25×404 (200-4)×25 =25×(400+4) =25×200-25×4 =25×400+25×4 =5000-100 =10000+100 =49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135×106-135×6 =25×(37+3) =135×(106-6)

. =25×40 =135×100 =1000 =13500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乘法分配律习题练习: 1、(4+8)×25 (10+2)×32 35×(100-1)(200-4)×25 (4+9)×25 125×(8+80)(40+8)×25 2、102×76 88×125 201×25 25×34 25×96 125×88 46×102 23×98 101×38 3、99×246 36×198 398×25 4、19×16+19×84 48×23+48×26+51×48 56×199+56 201×38-38 55×99+55 32×37+32×63 35×37+65×37 38×39+38 99×9+99 5、135×106-135×6 237×138-237×23-237×15 113×258-258×12-258 325×113-325×13 230×13+23×70 48×12+16×64 75×14—70×14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

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黄石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 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3.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9.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10. 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二、“脱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 高一新生入学不久,在已进行“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讲授后,我们对学生初高中“脱节”知识点作了全面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乘除法公式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1=2 4÷2=2 3×1=3 3×2=6 9÷3=3 4×1=4 2÷1=2 3÷1=3 6÷2=3 4÷1=4 2÷2=1 3÷3=1 6÷3=2 4÷4=1 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2=8 4×3=12 16÷4=4 5×1=5 5×2=10 5×3=15 8÷2=4 12÷3=4 5÷1=5 10÷2=5 15÷3=5 8÷4=2 12÷4=3 5÷5=1 10÷5=2 15÷5=3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4=20 25÷5=5 6×1=6 6×2=12 6×3=18 6×4=24 20÷4=5 6÷1=6 12÷2=6 18÷3=6 24÷4=6 20÷5=4 6÷6=1 12÷6=2 18÷6=3 24÷6=4 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6×5=30 36÷6=6 7×1=7 7×2=14 7×3=21 7×4=28 30÷5=6 7÷1=7 14÷2=7 21÷3=7 28÷4=7 30÷6=5 7÷7=1 14÷7=2 21÷7=3 28÷7=4 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一八得八二八十六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7×5=35 7×6=42 49÷7=7 8×1=8 8×2=16 35÷5=7 42÷6=7 8÷1=8 16÷2=8 35÷7=5 42÷7=6 8÷8=1 16÷8=2 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3=24 8×4=32 8×5=40 8×6=48 8×7=56 24÷3=8 32÷4=8 40÷5=8 48÷6=8 56÷7=8 24÷8=3 32÷8=4 40÷8=5 48÷8=6 56÷8=7 八八六十四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64÷8=8 9×1=9 9×2=18 9×3=27 9×4=36 9÷1=9 18÷2=9 27÷3=9 36÷4=9 9÷9=1 18÷9=2 27÷9=3 36÷9=4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9×5=45 9×6=54 9×7=63 9×8=72 81÷9=9 45÷5=9 54÷6=9 63÷7=9 72÷8=9 45÷9=5 54÷9=6 63÷9=7 72÷9=8

初高中衔接乘法公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公式1】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 222+++++=++ 【例1】计算:2 2 )3 12(+-x x 解:原式=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2】3 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 【例2】计算: (2a+b )(4a 2 -2ab+b 2 )= 【公式3】3 3 2 2 ))((b a b ab a b a -=++-(立方差公式) 1.计算 (1)(3x+2y )(9x 2-6xy+4y 2)= (2)(2x-3)(4x 2+6xy+9)= (3))916141(312 1 2++??? ??-m m m = (4)(a+b )(a 2-ab+b 2)(a-b )(a 2+ab+b 2)= 2.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1)27m 3-n 3= (2)27m 3-81 n 3= (3)x 3 -125= (4) m 6-n 6= 【公式4】3 3 3 2 2 ()33a b a b a b ab +=+++ 【公式5】3 3 2 2 3 ()33a b a a b ab b -=-+- 【例3】计算: (1))416)(4(2 m m m +-+ (2))4 1101251)(2151(22n mn m n m ++- (3))164)(2)(2(24 ++-+a a a a (4)2 22 2 2 ))(2(y xy x y xy x +-++

初二数学 乘法公式

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并会用式子表示. 2.能正确地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3.通过平方差公式得出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掌握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的公式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设境激趣 问题一:王林到小卖部去买饼干, 售货员告诉他: 共4.2千克,每千克3.8元.正当售货员还在用计算器计算时,王林马上说出了共15.96元,售货员很惊奇地问:“你怎么比计算器算的还快呢?”王林很得意的告诉她:这是一个秘密. 同学们,你能帮售货员揭开小林快速口算出4.2×3.8的秘密吗? 二.观察概括,探索验证 问题二:1.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这一秘密了.请同学们计算下面三道题: (1)(x+3)(x-3);(2) (m+5n)(m-5n);(3) (4+y)(4-y) . 2.请你观察思考:以上几个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式子有什么特点?积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观察发现: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等于这两数的 用一个数学等式表示为:(a+b)(a-b)=……平方差公式. 3.这个等式正确吗?你怎样验证其正确性呢? ⑴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 ⑵你能再用以下的图形验证平方差公式吗?试一试.

图13.3.1 先观察图13.3.1,再用等式表示下图中图形面积的运算: = - . 具有简洁美的乘法公式:(a +b )(a -b )=a 2-b 2. 三、理解运用,巩固提高 问题三:1. 填一填:①2x+21)(2x-2 1)=( )2-( )2 = ②(3x+6y)(3x-6y)=( )2-( )2= ③(m 3+5)(m 3-5)=( )2-( )2= 2. 辨一辨: ① (2x +3)(2x -3) =2x 2-9 ②(x +y 2)(x -y 2) = x 2-y 2 ③(a +b)(a -2b) = a 2-b 2 3.说一说:下列各式都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2a -3b)(3b -2a) ②(-2a+3b) (2a+3b) ③(-2a -3b)(2a -3b) ④(2a -3b)(2a+3b) ⑤(2a+3b)(-2a -3b) ⑥(2a -3b)(-3b+2a) 4.做一做:(1)(a +3)( a -3) (2)(2a +3b)( 2a -3b) (3)(1+2c)( 1-2c) (4)变式拓展:①(-2x -y )(2x -y ) ②(-m+n)(-m-n) ③ (-2x-5y)(5y-2x)

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讲义汇编

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 讲义

初高中衔接教学讲义 一、常用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例3 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 形状. 例4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 (2)求2212 11 x x +的值;(3)求x 13+x 23的值. 练 习:填空 2222(2)4(a b c a b c +-=+++ ). 若21 2 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用m 表示)

已知:1,a x a + =用x 表示331 a a +=_____________. 二、因式分解 2.1.十字相乘法 例5(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 (5)222456x xy y x y +--+- 2.2.求根法 例6(1)221x x +-; (2)2244x xy y +-. 练 习 分解因式: (1)x 2+6x +8; (2)8a 3-b 3; (3)x 2-2x -1; (4)4(1)(2)x y y y x -++- (5)424139x x -+; (6)22215x xy y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精品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1。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 解法一:原式=2222 (1)(1)x x x ??-+-?? =242(1)(1)x x x -++ =61x -.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 =61x -.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练 习 1.填空: (1)221111 ()9423 a b b a -=+( ); (2)(4m + 22 )164(m m =++ ); (3 ) 2222 (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2 1 2 x mx k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2 m (B )214m (C )213m (D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 248a b a b +--+的值 ( )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2.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1)x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

七年级数学乘法公式-教案

乘法公式 【知识梳理】 (一)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1) 左边是两个项式相乘,两项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 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 公式中的,a b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3.???????????? 表达式平方差公式语言叙述用于计算应用逆用公式 (二)完全平方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2 222a b a ab b +=++ ()2 222a b a ab b -=-+ 2.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在公式()2 222a b a ab b ±=±+中,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项是左边括号内而像是种每一项的平方,中间一项为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2倍,其符号由左边括号内的符号决定.本公式可由语言表述为:首平方,尾平方,两项乘积在中央. 3.公式的恒等变形及推广: (1)()()()222 a b b a a b -+=-=- (2)()()22a b a b --=+ 4.完全平方公式的几种常见变形:

(1)()()22 2222a b a b ab a b ab +=+-=-+ (2)( )()()()22222222a b a b a b a b ab +-+--+==- (3)()()224a b a b ab -=+- (4)()()22 4a b a b ab +=-+ (5)()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 5.其他:(拓展内容) ()()333333,,,a b a b a b a b +-+- 6. ??????? 完全平方公式的表示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 【典型例题分析】 (一)平方差公式 题型一: 【例1】请根据下图图形的面积关系来说明平方差公式 【例2】判断下列各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如果不能,应怎样改变才能使平方差公式适用? (1)?? ? ??--??? ?? -b a b a 231312 (2)()()a b b a 3232++- (3)()()2323-+-m m 【分析】应用公式时,应首先判断能不能运用公式,必须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要符合公式特征,公式中的“a ”,“b ”与位置、自身的符号无关,观察的要点是“两因式中的两对数是否有一对完全相同,另一对相反”.不能盲目套用公式.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20150917整理)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分配律(20150917整理)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被减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 c=a×c+b×c 或(a-b)× c=a×c-b×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b+c)=ab+ac或a(b-c)=ab-ac 例题: 25×404 (200-4)×25 =25×(400+4) =25×200-25×4 =25×400+25×4 =5000-100 =10000+100 =4900 =10100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25×37+25×3 135×106-135×6 =25×(37+3) =135×(106-6) =25×40 =135×100 =1000 =13500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在小数、分数的计算上。 乘法分配律习题练习:

1、(4+8)×25 (10+2)×32 35×(100-1)(200-4)×25 (4+9)×25 125×(8+80)(40+8)×25 2、102×76 88×125 201×25 25×34 25×96 125×88 46×102 23×98 101×38 3、99×246 36×198 398×25 4、19×16+19×84 48×23+48×26+51×48 56×199+56 201×38-38 55×99+55 32×37+32×63 35×37+65×37 38×39+38 99×9+99 5、135×106-135×6 237×138-237×23-237×15 113×258-258×12-258 325×113-325×13 230×13+23×70 48×12+16×64 75×14—70×14

乘法公式(基础)知识讲解

乘法公式(基础)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从广义上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2. 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 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要点诠释:在这里,b a ,既可以是具体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抓住公式的几个变形形式利于理解公式.但是关键仍然是把握平方差公式的典型特征:既有相同项,又有“相反项”,而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常见的变式有以下类型: (1)位置变化:如()()a b b a +-+利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转化为公式的标准型 (2)系数变化:如(35)(35)x y x y +- (3)指数变化:如3232()()m n m n +- (4)符号变化:如()()a b a b --- (5)增项变化:如()()m n p m n p ++-+ (6)增因式变化:如2244()()()()a b a b a b a b -+++ 要点二、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2 222a b a ab b +=++ 2222)(b ab a b a +-=- 两数和 (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要点诠释:公式特点:左边是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二次三项式,是这两数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数之积的2倍.以下是常见的变形: ()2222a b a b ab +=+-()2 2a b ab =-+ () ()2 2 4a b a b ab +=-+ 要点三、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要点诠释:添括号与去括号是互逆的,符号的变化也是一致的,可以用去括号法则检查

七年级数学乘法公式-教案

乘法公式 【知识梳理】 (一)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1) 左边是两个项式相乘,两项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 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 公式中的,a b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3.???????????? 表达式平方差公式语言叙述用于计算应用逆用公式 (二)完全平方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2 222a b a ab b +=++ ()2 222a b a ab b -=-+ 2.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在公式()2 222a b a ab b ±=±+中,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项是左边括号内而像是种每一项的平方,中间一项为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2倍,其符号由左边括号内的符号决定.本公式可由语言表述为:首平方,尾平方,两项乘积在中央. 3.公式的恒等变形及推广: (1)()()()222 a b b a a b -+=-=- (2)()()22a b a b --=+ 4.完全平方公式的几种常见变形:

(1)()()22 2222a b a b ab a b ab +=+-=-+ (2)( )()()()22222222a b a b a b a b ab +-+--+==- (3)()()224a b a b ab -=+- (4)()()22 4a b a b ab +=-+ (5)()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 5.其他:(拓展内容) ()()333333,,,a b a b a b a b +-+- 6. ??????? 完全平方公式的表示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 【典型例题分析】 (一)平方差公式 题型一: 【例1】请根据下图图形的面积关系来说明平方差公式 【例2】判断下列各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如果不能,应怎样改变才能使平方差公式适用? (1)?? ? ??--??? ?? -b a b a 231312 (2)()()a b b a 3232++- (3)()()2323-+-m m 【分析】应用公式时,应首先判断能不能运用公式,必须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要符合公式特征,公式中的“a ”,“b ”与位置、自身的符号无关,观察的要点是“两因式中的两对数是否有一对完全相同,另一对相反”.不能盲目套用公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教案初高中数学公式大全-乘法公式

乘法公式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乘法公式.在初中我们学过这两组乘法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a+b)(a-b)=a2-b2. ⑵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乘法公式,在高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⑶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2ac+2bc. 证明:(a+b+c)2=[(a+b)+c]2=(a+b)2+2(a+b)c+c2=a2+2ab+b2+2ac+2bc+c2 =a2+b2+c2+2ab+2ac+2bc. 注:①大家要总结公式的规律,方便记忆和运用:三数和平方,等于这三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每两个数积的2倍; ②如果括号里有负号,把它看作加“负数”,仍用这个公式计算. 例1 计算⑴(x+2y+z)2; ⑵(m-n-3)2. 解:⑴原式=x2+(2y)2+z2+2x·2y+2xz+2·2yz=x2+4y2+z2+4xy+2xz+4yz. ⑵原式=m2+(-n)2+(-3)2+2m·(-n)+2m(-3)+2(-n)(-3)=m2+n2+9-2mn-6m+6n. 例2 已知长方体的对角线长8,全面积为132,求所有棱长的和. 解: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对角线长a2+b2+c2=8,即a2+b2+c2=64, 全面积S=2ab+2ac+2bc=132,求所有棱长的和,即求4(a+b+c),先求a+b+c. ∵(a+b+c)2=a2+b2+c2+2ab+2ac+2bc=64+132=196=142, ∴a+b+c=14,所有棱长的和为4(a+b+c)=4×14=56 ⑷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 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 证明:(a+b)(a2-ab+b2)=a3-a2b+ab2+a2b-ab2+b3=a3+b3 (a-b)(a2+ab+b2)=a3+a2b+ab2-a2b-ab2-b3=a3-b3. 注:③这两个公式左边是两个数的和(或者差),与一个二次三项式相乘,其首末两项是这 两个数的平方和,中间减去(或加上)它们的积,不是积的2倍,所以它不是完全平方式 ........... 右边是这两个数的立方和(或者立方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