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17 中国石拱桥

第二课时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①(A.美观 B.壮观C.奇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②(A.支持B.支撑C.支架)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为文中的空白处选择准确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画线语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设计”指的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A.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两个小拱

C.大拱和小拱D.一个弧形的桥洞

3.文中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为了说明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4.这一自然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张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A.施工技术总体外观艺术效果

B.艺术效果施工技术总体外观

C.总体外观施工技术艺术效果

6.选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①A ②B

2.A

3.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设计精巧,制造奇特。张鷟的话说明赵州桥形势优美。4.由整体到局部5.C

6.引用、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说明方法多样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20180907136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说明方法多样,解说给力 ——《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方法 《中国石拱桥》一文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作为一篇说明文,文章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解说给力。 ★打比方 【精彩在线】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这句话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石拱桥的桥洞喻为彩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拱”的形状特点。 ★列数字 【精彩在线】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第①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几个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的特点。第②句介绍了卢沟桥的长、宽、石拱的数量及石拱的长度,准确地介绍了卢沟桥的整体尺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子 【精彩在线】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作比较、下定义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清楚而严谨。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语文版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 分析诗歌的意境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1)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答题要具体。 【答题指导】 描述画面+景物氛围特点+作者感情 01 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挂罥.(juàn) 塘坳.(ào)突兀.(wù) 鸡黍.(shǔ) 羌.管(qiāng) 人不寐.(mèi) 场圃.(pǔ) 唇.焦(chún) 2.词语积累——下面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B.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C.还来就.菊花(靠近) (农民散养的土鸡) D.休将白发唱黄鸡 .. (解析:D项中的“黄鸡”指代时光流逝。)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饱含哲理的一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壮志未酬、思念故乡的心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苏轼在《浣溪沙》中发表感慨,表现作者虽身处困境但仍力求振作的句子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文化积累——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农庄,诗中写的是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也是农事,因此本诗可以称作是一首田园诗。 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应了“鸟鸣山更幽”一说,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渔家傲秋思》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阕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整首词表现了将士们的思乡哀怨和渴望归家之情。 D.《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淳朴与热情好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7.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次北固山下》王湾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整理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 料整理 第五单元 第17课《中国石拱桥》 文学常识 茅以升,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思想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字词 弧形拱桥推崇匀称 洨河桥墩河堤混凝土 漳州饮涧惟妙惟肖张鷟 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武雄壮地跨越。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第18课《苏州园林》 文学常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及测评试卷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山水小品简练隽永 2.请给加点字注音。 缥.( )碧湍.( )急轩邈.( ) 泠泠.( ) 3.文学常识填空。 (1)《与朱元思书》一文选自《》,作者是代的。本文是一篇,描写了从到段的山水美景。(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八个字; 第二段写“”,抓住和的特点;第三段又分写“”,多层次展开描绘。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从.流飘荡:天下独绝 ..: 百叫无绝.: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互相轩邈 ..: 负.势竞上:千转不穷.: 水皆缥碧 ..:横柯.上蔽: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2)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3)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 (4)总领下文的一句是:。 (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6)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互相轩邈.邈:蝉则千转.不穷转: 经纶.世务者经纶.:窥谷忘反.反: 8.区别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绝: (2)以为妙绝.(《口技》)绝: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 9.翻泽画直线句子。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 精品导学案

17 奇妙的克隆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阅读课文,体会采用小标题形式的好处和科普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说明思路,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3.培养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4.体会、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理解说明思路,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谈家桢(1909—2008),国际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 第一课时 积累字词,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读准字音。 繁衍. y ?n 囊胚..期 náng pēi 蟾蜍.. chán 孵. 化 f ū 性腺. xiàn 胰.蛋白酶. yí méi 濒.临 b īn 分泌. mì 2.解释词义: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课时要点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夭亡:短命,夭折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濒临:接近,临近。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3.全文约3000字,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快速而又准确地了解全文内容?速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从小标题或中心句入手介绍了克隆的定义,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克隆的意义。) 合作探究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探究: 1.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明确:“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2.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巩固提升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思考: 1.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1979年克隆鲫鱼、1960、19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举例子、列数据。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3.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明确: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4.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21课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4)悉如外人。悉:都。 (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17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7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重难点) 3.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重点) 4.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激发爱国热情。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亲眼看见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所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 提问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提问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 明确: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自然

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开头第一自然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二自然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做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提问4: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明确:第四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修整。第五自然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提问5: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教师强调“桥长……11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明确:由整体到局部。 提问6: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并说说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双曲拱桥:建于新中国成立后。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提问7: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写赵州桥是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分明。 三、板书设计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事物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21课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髫tiáo诣yì 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4)悉如外人。悉:都。 (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薛红军 一、课堂作业 1.课堂作业本第1题: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正.月(zhēng zhèng)供.品(gōng gòng) 五行.(háng xíng)脖颈.(jǐng jìng) 仿佛.(fúfó)厨.房(cúchú) 2.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3.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先写,接着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又写了。 4.学习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这段写了作者记忆中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英雄形象,那么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又是怎样呢?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5、填空。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他是伟大的————、——————、——————,是中国——————的主将。

薛红军一、默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小练笔 学习作者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少年闰土》第三课时作业 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 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 二、课文讲了哪四件事?哪件事给鲁迅的印象最为深刻? 三、感受中心:大家感觉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时作业 薛红军 一、给词语注音。 追悼吊唁爱抚嘴唇呻吟 咳嗽深奥慈祥挽联 二、填空。 张( )李()囫囵()()()然大()三()半() ()经风() ()声()哭难以()受接连不() 三、回答问题。 (1)课文写了那几件事? ————————————————、—————————————、————————————————、—————————————。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交流并画出表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奇妙的克隆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语文学科校本作业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一、主体文意梳理 1. 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2.本文所谈的克隆问题,专业性较强,但作者却借助一些说明方法深入浅出,把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讲得清清楚楚。你能说说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1)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 (3)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 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 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 ) (4)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 ”,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 ”来源于希腊文“Klone ”,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选文的第一段与第二段调换顺序好吗?为什么? 2.语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引用等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语句(各举一例)。 3.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叫_ _________ ___。 4.你认为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你从正反两方面简单谈谈。 (二)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豁()髫()俨() 诣()骥()邑() 2.解释下列成语。 (1)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豁然 ..() ..开朗()(2)屋舍俨然 (3)黄发垂髫并怡然 ..前往() ..自得()(4)欣然 4.按要求填空。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内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理想生活场景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简介

一、单元目标 1. 学习说明性文章,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 了解说明的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4. 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5. 激发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编写意图 本单元学习说明文。所选的四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蝉》说明的是昆虫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梦回繁华》则围绕着《清明上河图》,介绍了这幅传世名画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四篇文章内容不同,各有特色,但都属于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他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抓特点,举例证,要言不烦。文章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另外,无论是说明道理还是描摹景致,文章都着眼于苏州园林共有的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具体的印象。《蝉》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针对蝉的习性,所做的一系列观察和实验的记录。文章围绕着“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这两个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梦回繁华》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其人,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单元语文能力教学点主要是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首先,要知道怎么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把握说明的重点。然后要学习和掌握各种说明的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另外,通过课文的学习揣摩,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尊重事实,无论是说明现象、引用数据还是阐释道理,都要讲究准确、严密,用词严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三、单元教学指导 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新教案设计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史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精神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教师讲解: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突破封锁线》 3.教师讲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8万多人只剩下3万多人。 4.出示材料: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了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内容预览: 一、作家作品: 1、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 2、《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的作者是英国当代科普作家。 雨林是森林类型。包括、、等。 3、《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中关于海洋资源有一组文章,分别阐释了海洋为什么是个“粮仓”“大药 库”“聚宝盆”等,课文因篇幅限制仅选了其中第一篇。 4、《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人, 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棱镜萎谢灼伤 蜜腺分泌并蒂 花卉褪色靛色 花萼花蕊濒临 奎宁摧毁胆怯 土壤癌症白垩纪 焚烧妥善鹧鸪 石莼鳞虾光纤 趋势芯片挠头 聘用着眼点弥补 2、成语积累(注意成语的意思和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危言耸听意味深长万紫千红 按部就班与日俱增归根到底 三、单元解读 1、文体知识: 1、说明文分类: 事物性说明文《苏州园林》 按对象 事理性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死海不死》;文艺性说明文 按语言 平实说明文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 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浅到深等)。 3、说明方法及作用: ※ 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清确、更具体。 ※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用A 是的B或的B,叫A。 ※ 作诠释: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说。※ 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这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直接,更具体。 ※ 引资料: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到关键句,我们就容易提取关键词。文中主要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阐释自己的主要观点,我们往往利用题目直接点明中心。《只有一个地球》的题目简洁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通俗易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表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2)学写倡议书。学写倡议书时,首先要注意格式。标题要鲜明,正文写清倡议的内容,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其次观点明确,抓住内容:(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最后抓住结尾,表明希望。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人教部编版)第5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 同步练习5

《中国石拱桥》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匀称.()惟妙惟肖.() 桥墩.()洨.河() 河堤.()记载.() 2.解释下列词语。 (1)古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巧妙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头接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一年,全球雅思考生数量突破首次300万人次。(将“突破”和“首次”对调) B.通过家长给孩子的自律性进行评分可见,得分越高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强。(删去“通过”) C.新技术融入教育后,老教师更担心自己能否赶上年轻教师的脚步,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将“不能”改为“能否”) D.长期在盲校从事计算机课教学的老师表示,目前国内盲校基本都普及了计算机教学。(删去“都”) 4.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谅解是一种美德,冰雪谅解了春风,便有了繁花似锦的明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_________,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属于___________说明文。 课内精读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说是不是主次颠倒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加点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 ..早。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 ..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拱的两肩 ..上,各.有两个小拱。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6段写了卢沟桥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探究人生第21课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间jiàn隔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4)悉如外人。 悉:都。(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欣然规往。规:计划。(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1)成语:世外桃源。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2)成语: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3)成语: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4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