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学 (2)

病理学 (2)

病理学 (2)
病理学 (2)

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害是指植物的正常生理机制收到干扰所造成的后果。该定义既包括了病因、病程和病害结果,又避免了定义太具体,概括性不够的缺陷。

2)(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为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侵染性病害。

3)病害三角:仅有病原物和寄主两方面还不一定发生病害,病害的发生需要病因、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协同作用。这种需要有病因,寄主植物和一定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或病害三要素,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面。

4)生理性病原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性病害

5)举例说明症状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症状分为病症和病状。病状主要分为:一,变色:1 褐绿或黄化:整个植株或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变色。2.花叶:不均匀变色,叶片呈现不规则的黄绿相间的现象。

二.坏死:1.疮痂:病部浅且局限,斑点表面粗糙,形成木栓化组织而稍突起。

2.猝倒/立枯:幼苗茎基部坏死。

3.枯梢:枝条从顶端向下枯死。

4.溃疡:局部皮层坏死,木质部凹陷,周围细胞增生或木质化。

三.腐烂:1.干腐:细胞消解缓慢,水分及时蒸发而消失。

湿腐:细胞消解很快,水分不能急死蒸发而消失

软腐:主要是中胶层受破坏,细胞离析

流胶:从病部流出细胞组织分解的产物

腐烂和坏死的主要区别:坏死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细胞的轮廓

四.萎蔫:典型的是指根茎维管束组织受破坏而发生的萎蔫现象,如青枯、枯萎、黄萎等

青枯是由于萎蔫期间失水迅速,植株扔保持绿色。茎基部和根的坏死和腐烂,或根的生理活性受破坏,也可致使地上枝叶表现萎垂。

五.畸形:矮化:指植株各个器官的生长成比例的受抑制

矮缩:不成比例,主要是节间缩短

丛枝:如泡桐丛枝病

卷叶:沿主脉平行方向向上/下卷曲

缩叶:与主脉大致垂直的方向卷曲

花变叶:枣疯病瘤肿:根癌病

病症分为:一.粉状物:锈粉或锈状物:锈病特有的病症(菜豆锈病)

白粉:白粉病特有的病症(黄瓜白粉病)

黑粉:黑粉病特有的病症(禾谷类黑穗病)

白锈:白锈菌缩致病害的病症(牵牛花白锈病)二.霉状物:霜霉:霜霉菌所致病害的病症,如葡萄霜霉病

绵霉:病部产生大量的白色疏松、棉絮状霉状物

其他霉层:按色泽,可分为灰霉、绿霉、黑霉、赤霉等

三.粒状物四菌核五脓状物

第三章: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一)植物病原真菌、

1)真菌的概念

1.真核生物

2.营养体通常为丝状物(2~30um),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具有几丁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

4.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吸收异养

5.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2)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结构和功能

营养体:是真菌获得养分的结构

典型的营养体:菌丝菌丝体。无隔菌丝——低等真菌有隔菌丝——高等真菌少数为原生质团(无cw,多核),如根瘤菌。或是具cw的单细胞,如酵母菌丝的变态结构:1 吸器:从菌丝体上形成的吸收营养的特殊机构,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和水分。2.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主要功能:抵抗不良环境,贮藏营养。

3.菌索:由菌丝体平行交织而成的绳索状结构。功能:抵抗不良环境,有助于菌体蔓延。

4.子座:是菌丝交织而成的垫状结构。是真菌的产孢结构——营养体向繁殖体的过渡,也可度过不良华宁

5.厚垣孢子:有菌丝的某些细胞膨大变圆,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成,可抵御不良环境。

6.假根、菌环、菌网等

3)子实体

真菌经营生长阶段后,进入繁殖阶段(无性和有性繁殖),形成各种繁殖体——子实体,是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的主要孢子类型

无性繁殖是不经过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养殖方式。

常见的无性繁殖孢子有三种类型:、

游动孢子:是鞭毛菌的无性孢子,产生于游动孢子囊中,具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结核菌的无性孢子,生于孢子囊中,具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分生孢子:产生于有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成熟后脱落。

有性生殖是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常见的有性孢子有5种类型

休眠孢子囊(合子):鞭毛菌亚门根肿菌和壶菌的有性孢子。

卵孢子: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的有性孢子

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的有性孢子

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的有性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亚门的有性孢子

5)真菌的生活史,无性和有性阶段在病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生活史是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在病害发生中的作用

无性阶段在一个生长季节往往循环多次,可发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重要作用。而有性阶段一年只发生一次有性孢子,起作用主要是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第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6)多型性和单/转主寄生

多型现象: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形成集中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如锈菌

转主寄生:某些锈菌需要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如苹——桧锈菌。

单/同主寄生:某些锈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能完成其生活史,如玫瑰锈病。

7)真菌分为哪几个亚门?分类依据?1973的分类系统,根据营养体及无性和有性繁殖的特

征,将菌门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

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结合菌

亚门:无性繁殖产生胞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有

性孢子是担孢子;半知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

8)子囊果的类型

子囊果通常分为三种类型:(1)闭囊壳(2)子囊壳

(3)子囊盘

9)霜霉菌、白粉菌、锈菌分属的主要依据

10)真菌病害的特点

病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少数表现畸形。病

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状物等特征性

病症。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主要特征,也

是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繁殖特点

形态和结构: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核物质由两部分组成核质区和质粒(编码抗药性、

致病性等性状)

共同构成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Cw由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多有鞭毛

Cw外有由多糖形成的粘质层

有或无厚而固定的荚膜

繁殖特点: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植原体:以裂殖、出牙繁殖或缩断裂等多种方式繁殖。

螺原体:繁殖时是芽生长出分支,断裂而成子细胞。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性病害

1.薄壁菌门

农/土壤杆菌属——根瘤病布克氏/劳尔氏菌属—

—茄科植物青枯病欧文氏菌属——十字花科植物

软腐病假单胞菌属——桑疫病黄单胞菌属——

甘蓝黑腐病木质部小菌属——葡萄皮尔氏病

韧皮部杆菌属——柑橘黄龙病

2.软/柔/无壁菌门

植原体——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桑萎缩病等

螺原体——柑桔僵化病、玉米萎缩病。

3).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

细菌病害特征病状

病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肿瘤等,变色的较少。

受害组织常为水/油渍状。叶斑周围常有晕圈。

潮湿条件下常有菌脓溢出,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

有。

腐烂型病害部往往有恶臭。

一般经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通过流水等传染。

植物菌原体病害症状主要有变色和畸形,无病例。

往往借叶蝉等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等传播。

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对四环素族抗生素敏感。

(三)植物病毒及其他病原

1)病毒的外形结构、繁殖及其特点

1.形态:大多杆状、线状和球状,少数为弹状、杆

菌状、双联体状等。

2.结构组成:病毒粒体由核酸(DNA/RNA)和蛋白

衣壳(保护核酸免受酶或紫外线破坏)组成。

病毒粒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结构/非结构),

还有水分、矿物质、多胺类物质等。病毒以特殊的繁

殖方式在活的寄主细胞体内复制增殖。

复制的一般过程:

1进入活细胞并脱壳。

2核酸的复制,大多由RNA—RNA,遗传信息从亲代

向子代传递(细胞质/细胞核中)Host—场所、原料、

能量、部分酶及膜系统。Virus—Template&Polymerase

3病毒基因组遗传信息的表达,mRNA的合成和蛋白

质的翻译。

4最后核酸和蛋白再组装成病毒粒体,通过胞间连丝

扩散。

叶—韧皮部—根部—植株顶端—全株

植株在植物体的运转:

细胞间—胞间连丝长距离—维管束大多系统侵

染,但非均匀分布。如只有部分病毒可进入种胚或花

粉。另外茎尖、根尖等旺盛生长的分生组织很少含有

病毒—茎尖组织脱毒。

2)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

介体和非介体

植物组织常见的传播方式:

1种子(少数)和其他繁殖材料传播。

2嫁接传播(菟丝子)

3机械/汁液传播:仅限于大部分花叶病毒。

4土壤传播:如TMV

5昆虫等介体传播:大部分植物病毒可借助昆虫传播,

主要是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蚜虫、叶蝉、粉虱等。

其他还有真菌、线虫、螨类等介体。传播实验室坚定

病毒的必要手段,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也是病毒防治

的基础。

3)病毒病害的特点

1.引起叶片斑驳、花叶、黄化,并伴有植株矮化、

丛枝、卷叶、蕨叶等畸形症状。

2.无病症。只能从轻微伤口侵入

3.有些植物病毒产生内含体(结晶体或非结晶体)

——内部症状。

4.带毒现象:病毒的侵染并不引起明显症状

5.隐症现象:植物病毒长发生高温或低温隐症现象

6.复合侵染:一株植物受多种病毒或一种病毒不同

株系同时侵染。

4)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

机械损伤:由穿刺取食造成。

营养掠夺

酶和其他生化物质致病

复合侵染(伤口为其他病毒提供侵入门户或作为媒介

传播其他病毒)

5)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距离说明全寄生和半寄

——高等种子植物和低等寄生藻

少数植物因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

必须从其他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

寄生性

1.根据获取营养的方式,可分为:

全寄生:从寄主体内获取所有营养,水、无机盐、和

有机物。如菟丝子、列当。

半寄生:具叶绿素,能合成有机物,只从寄主体内获

取水和无机盐。如槲寄生。

6)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发病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病因:营养失调:缺素症和营养元素比例不当

水分失调:旱灾或水涝

温度不适:灼伤、冷害(早、晚霜,栋拔)

有害物质污染

土壤次生盐渍化

首先现场调查病害症状、发病时间、范围及其他条件

尤为重要。正确诊断后,可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防

治措施。

非侵染性病害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病毒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均匀发生),表现同一症

状。

2无明显发病中心和中心病株,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

现象。

3常与气象因子、地形地势、土壤条件等密切相关,

也与栽培管理方式如施肥、排灌、喷药等有关。

4病株上午任何病症,只有病状。组织内分离不到病

原物。

第四章: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a)病原物的寄生性及其类型

一·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

二.寄生性按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分为4类: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取营养

强寄生物(兼性腐生):以寄生生活为主,但也有一

定腐生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腐生生活。如外囊

弱寄生物(兼性寄生):只侵染生活力较弱的活体寄

生或休眠状态的组织器官。如立木腐朽菌。

专性腐生物:不侵染活的有机体。如木材腐朽病

b)病原物的致病性及致病机理

一.致病性——是病原物破坏寄主病引起病害的能

力。

1.不是所有寄生物都是病原物,而病原物是以寄生

性为前提。

2.寄生性的强弱与致病性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

来说,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强,其致病性相对越弱。病

原物的寄生性越弱,其致病性相对越强。

二.致病机制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分泌各种酶类,消解、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

分泌毒素,使植物组织中毒,引起褐绿、坏死、萎蔫

等症状。

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或干扰植物的正常激素代

谢,引起生长畸形。

*有些病原物可同时具有上诉两种或多种致病方式

C)植物的抗病性及其类型:垂直/水平抗病性的概念

一.1抗病性——指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活动的

能力。

2.按抗病能力大小,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免疫:完全不发病,或观察不到课件症状。

抗病:发病较轻

感病:发病严重,产量损失较大

耐病:发病较重,但产量损失较小。又称耐害性

避病:在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病害大发生的习性。

如寄主感病期与病原物盛发期错开。

二.1)垂直抗性又称小种专化抗性:植物品种只对

病原物的某个(些)小种具有抗性,而对另一个(些)

小种则无抗性。

特点:免疫或高度抗病,但抗性不持久,易丧失。

垂直抗性由单/寡基因控制,由主效基因独立起作用。

表现为质量遗传

2)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专化抗性:对病原物所有小

种都有抗性,抗性较为稳定持久,不易在短时间内丧

失。

水平抗性由多基因控制,由许多微效基因综合起作

用,表现为数量遗传。

d)植物的抗病机制:诱导抗性、植保素过敏反应的

概念?

一.抗病机制:结合抗病性:

1)机械的阻碍作用先天性防御结构,如角质层的

厚度、气孔的密度、空隙大小等。

2)诱导的组织结构变化是由病原物侵染诱发的,如

在病部形成木栓层、离层、侵填体等。

生化抗病性:1)先天固有的生化抗性,如葱、蒜、

松柏能分泌杀/抑菌的挥发性物质(酚、萜、烯类)。

2)诱导的生化抗性指在寄主细胞内发生的有利于抗

病的生理代谢途径的改变,如过敏性坏死反应。

植保素——菜豆素、豌豆素、日齐素。

病程相关蛋白PRs——几丁质酶、葡聚糖酶等

诱导抗性:是指在寄主细胞内发生的有利于抗病的生

理代谢途径的改变,如磷酸戊糖支路的活化等,从而

产生更多的抗菌或抑菌物质:使核酸转录和蛋白翻译

加快,一些对病原物有抑制或破坏作用的酶系产生,

他们在防御病原物的活动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保素:是植物受害原微生物侵害时自身产生的一类

起防卫作用的化合物。

过敏反应:指以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

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

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

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e)侵染过程与病害循环的概念及其环节

一.侵染过程的概念:侵染过程(接触期):指病原

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是一个连

续的过程,为了研究方便,一般分为侵染前期、侵入

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一.侵入前期(接触期):指病原物到达寄主的种围,

根围和叶围,受寄主分泌物的影响。向着寄主运动并

产生侵染结构的阶段。病原物主要有两种活动方式:

被动活动(自然动力或认为传带)

主动活动:在土壤中受根分泌的影响而主动移动(线

虫、细菌)

该阶段是P与H识别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治的切入点。

二.侵入期:指P从侵入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阶

段。

1.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伤口侵入:全部植物病毒,大部分病原细菌和弱寄生

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

自然侵入:气孔、水孔、皮孔、蜜腺、花柱等

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突破寄主角质层、表皮等保护

组织而侵入寄主,许多病原真菌、线虫、寄生性植物

具有这种侵染能力。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条件:

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照(气孔关闭)对侵入也有一

定影响,温度影响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湿度则影响

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三.潜育期: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

显症状的阶段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内进一步繁殖扩展

的时期,寄主调动抗病因素积极抵抗。

1.各种病害潜育期长短不一,但各种病害的潜育期

大致不变,但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寄主抗病性、病

原物致病性、外界条件的影响)

2.潜育期长短与病害流行密切相关,潜育期短,一

个生长季中重复侵染的次数就多,病害容易大发生。

四.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此时病原物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产生各种

繁殖体。*研究病害侵染过程及其规律性,有助于

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二.病害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

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包括以下三

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夏)——侵染来源;病原

物的传播;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侵染过程)。

f)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夏场所

1.田间病株:在寄主植物(栽培或野生)上越冬越

夏。如苹果树腐烂病

2.种子和其它繁殖材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

途径——检疫

3.病株残体:绝大多数弱寄生物能在病株残体中存

活,或以腐生的方式在残体上生活一段时间,病毒也

可随病株残体休眠。(对病原物起保护作用)

4.土壤和粪肥:土壤是许多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重

要场所。农家肥中的病菌经堆沤充分腐熟后即死亡,

是防病重要措施。

土壤寄居菌:随病株残体生存(强寄生真菌、细菌)

土壤习居菌:可独立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繁殖(腐霉、

镰刀菌)(轮作、间混套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5.昆虫等传播介体:昆虫等是病毒、植原体、细菌等

的传播介体,也是越冬场所之一,瓜类萎蔫细菌可在

介体、甲虫内存活。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如何防止?

(1)自然动力传播:气流传播:真菌孢子。雨水、灌溉

水传播:某些真菌、细菌、线虫,风雨交加有利于传

播。昆虫等介体传播:某些真菌、细菌也靠昆虫或动

物传播,蚜虫、叶蝉、飞虱等传播病毒、植原体,鸟

类可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

(2)主动传播;距离较短、起辅助作用。真菌游动孢子和

细菌借鞭毛在水中游动,线虫在土壤中蠕动,真菌孢

子弹射,菌索在土表或土中生长蔓延。

(3)人为因素传播:人类经济活动:如种苗、农产品等

调运。农事操作:施肥、灌溉、播种、移栽、修剪、

嫁接等。

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病害防治策

略?

1:初侵染:指病原物经越冬,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

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

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初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内完成侵

染过程,又产生大量病原物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

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3:病害无再侵染是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重要

依据,对于只有初侵染的病害,设法减少或消灭初侵

染源,可获好的防效,而对有再侵染的病害,不仅要

减少侵染源,还必须防止再侵染,才能控制病害的发

展和流行。

4:研究病害循环是植物病理学的中心问题,也是研

究病害防治方法的依据,抓住其中薄弱环节,制定中

断病害循环的有效措施,才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1) 病原物的致病力、数量和有效传播(2)寄主品种

的感病性和种植面积。(3)环境条件:最适宜的发病

气象条件;耕作栽培条件:保护地栽培、管理粗放、

施肥不当。

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的概念和特点?

单年流行病:一个生长季就能完成菌量积累,引起病

害流行。大都有再侵染,又称多循环病害。

特点: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多为气传、雨水或昆

虫传播。多为叶斑病。病原物寿命不长,对环境敏感。

发病程度年度间波动大。

积年流行病:连续几年才能完成菌量积累,引起病害

流行。

特点:无再侵染或次数少。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及种传或土传病害。休眠体往往是初侵染源。病害在

年度间波动小。

植物病害预测的概念及其依据?

植物病害预测:根据病害流行规律,预先推测一种病

害是否会流行和流行程度如何。

预测的依据:(1)主要是病害流行规律,特别是病原

寄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决定作用的关键因

素。(2)了解病原生理小种的变化和数量,初侵染的

数量、传播方式等。(3)掌握当地主要品种的感病性、

品种布局、种植方式及生育状况。(4)全面分析当地

气象资料和作物栽培条件。

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类病害的特点与识别?

真菌病害特点:症状以坏死、腐烂居多,大多具明显

病症,还应对病原进行鉴定。

细菌病害特点:潮湿条件下病部常可见菌脓——典型

病症;通过病部徒手切片,可看到喷菌现象——是区

分细菌与真菌或病毒病害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另外细

菌性叶斑周围可见半透明的晕圈。

病毒病害特点:都无病症,病状表现变色和畸形等全

株性症状,还可用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用血清学

等方法鉴定。

线虫病害诊断:一般表现植株矮小、畸形、腐烂等症

状;进一步的病原鉴定才能确定是何种线虫病害。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概念及其措施?

1:病害综合治理: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

的总体观点出发,应用各项措施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

生、发展,使病害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允许水平。力

求防治费用小、经济效益大,作物生产符合高产、优

质、高效的要求,同时将有害副作用降至最低。

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措施A植物病害检疫(1)意义:防治危险性病、

虫、杂草传播蔓延。(2)任务:对内对外检疫;国内

局部地区封锁;一旦传入,彻底消灭,以防后患。(3)

主要措施:划分“疫区”和“保护区”;产地检验,

现场检验;清毒处理、外检、隔离观察。

B农业防治(1)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2)

田间卫生,减少菌源。(3)栽培措施(4)轮作:减

少病原物数量;改变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调节地

力,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能。(5)时期采收,

合理贮藏。

C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的选育是一种经济

有效的措施,包括引种、系统选育、杂交育种、人工

诱变、组培和遗传工程等方法。

D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防治植物病害。

E物理防治:通过热力、射线辐射等方法处理种子、

苗木、土壤。

主要措施:太初混杂在种子中的植物病残体,热力处

理。射线处理:多用于水果和蔬菜的贮藏。外科手术

治疗枝干病害:刮皮、桥接、环割等。土壤日晒。

F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

法。农业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

优点,但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导致病原物产

生抗药性。当前化学防治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关键措

施。

病原物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及其治理?

病原物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1)同一范围内长期连

续多次使用单一药剂。(2)同一药剂使用浓度不断提

高。(3)保护剂杀菌谱广,多作用点,不易产生抗药

性。(4)内吸剂特异性强,具专化的作用点,易通过

单基因突变获得抗药性,还存在交叉抗性。

治理:为延缓抗药性产生,要做到交替用药和混合用

药。

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正确选择农药种类。防止产生药

害。避免污染。

症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

病状和病症是症状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

又有区别。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①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是进行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

②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依据特征性的病状和病

症进行识别,知道生产防治。③对于非常见的病害需

要分析,对照文献资料并结合病原检查进行诊断。④

对于新病害,则要结合病原坚定和侵染性测定进行诊

断。

科赫法则

1在病植物上常伴有一种病原物存在。2 该微生物可

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

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相同症状的病

害。4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在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

与原来的记录2相同。

异病同症:如叶斑病同病异症:随发育阶段、抗性品种或环境条件而变化。

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因寄主抗病性强,病原物只能在寄主体内潜伏而不表现症状,但当不良环境等因素使寄主侵入寄主抗病性减弱时,病原物可继续扩展并出现症状,这种现象叫做潜伏侵染(苹果腐烂病)

隐症现象:许多病毒病的症状因高温而消失。

并发症(复合侵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职务上发生。(拮抗或协生现象)

综合症:同一种植物上一种病害可能同时或先后表现出几种症状类型。

寄生专化性:同一寄生物的群体在其寄主范围内,常因对营养条件的要求不同而表现明显的分化,如禾谷杆锈病。

病害流行:指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严重发生,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伤的状态。

生物防治的机制: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

真菌病害

葡萄霜霉病:葡萄生单轴霉菌,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角形大斑—病状。后期叶背生白色霜霉层,是孢子囊和和孢子梗—病症。幼嫩新梢叶柄和幼果感病症状相似,病果品质差,含糖低。菌丝体无隔多核,球状吸器,孢子梗由气孔伸出,葡萄生长后期再寄主组织内形成卵孢子。防治:清洁果园,及时剪除病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通风透光,适时排灌,增施PK肥,减少氮肥。药剂保护:1重病区发病前喷施1:0.7:200波尔多液2~3次2其他药剂:甲霜灵、福美锌交替使用。

辣椒疫病:辣椒疫霉,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为害茎蔫。成株期为害茎秆分枝处,产生褐色坏死条斑,植株上部萎蔫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叶果初生暗绿色斑,湿度大时腐烂可见白色霜霉—病征,干燥后形成僵果。病原:1胡萝卜琼脂CA培养基上菌落灰白色,气生菌丝发达。2孢囊梗不规则或者伞形分枝孢囊梗变大,成熟后萌发成菌丝或者释放出双鞭毛的肾形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淡黄色,壁光滑,有些菌株产生厚垣孢子。发病规律:1病原以卵孢子或者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中或者土壤中越冬。经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引起初侵染和发病中心,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不断再侵染。2该病多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进行传播,雨水与灌溉水与病害发生密切相关。3品种间及不同生育期的辣椒形成抗病性差异。连作条件下发病中轮作发病轻。防治: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农业防治:选择早熟禾抗病耐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选留无病种子。避免连作,与非茄科和葫芦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推广高畦或者高垄栽培,小水勤灌。清洁田园销毁病株,减少初侵染。药剂防治:抓紧时机,出现中心病株和雨后高温多湿是药剂防治关键时机。

梨锈病:症状:为害叶片和新,严重时为害果实。叶斑组织变肥厚,向叶背隆起,上生灰色毛状物,成熟后破裂产生初生黄斑,幼果与新梢和果梗有相似症状。转主寄生桧柏后,针叶上初生黄斑,后稍隆起。次年三月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冬孢子角。病原:担子菌亚门焦锈菌属,转主寄生。1在梨山楂等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桧柏上产生冬孢子角2性孢子扁形,埋生于叶正面,内生无色单性孢子3锈孢子生于叶背,表面瘤状突起4冬孢子角褐红色,冬孢子纺锤形或者椭圆形,柄细长。发病规律: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组织中越冬,次年3月产生冬孢子角,萌发成担孢子,,适宜条件下从表皮入侵到组织中,梨树展叶开始后,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子器,锈孢子,感染桧柏并且在在此越冬。梨锈病无夏孢子阶段,无再侵染。发病轻重与转主寄生气候条件和品种抗性有关。防治措施:1清除转主寄主:砍除梨树周围的桧柏2喷药保护:1桧柏喷药三月上旬,3~5°石硫合剂或者0.3%五氯酚钠。梨树喷药:梨树萌芽后展叶后25天1:2:160~200波尔多液,或者代森锌。

灰霉病:被葡萄属真菌感染后所致病害的总称,寄主茄科蔬菜灰霉病:症状:苗期为害幼茎,被害部位变见黑色病斑,腐烂,茎和枝条上有枯斑,引起褐色腐烂,向花梗蔓延,果实病部腐烂。典型病症:病部产生褐色霉状物,后期黑色菌核。病原: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菌丝白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分枝顶端膨大,分生孢子单孢无色。菌核黑色不规则。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者菌在病残体或者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通过伤口进行再侵染。病菌寄生能力弱,寄主生长衰弱时感病。气温20°左右RH>90%发病。防治措施:1通风透光培育壮苗2清洁田园减少病原数量3生态防治:开棚透气调节大棚温湿度4药剂防治:烟雾、粉尘、喷雾法。

梨黑星病:又名疮痂病。发病后,梨树早期大量落叶,果梗,叶片叶柄以及叶和花。果实发病初生淡黄色圆形斑点,病部凹陷,上有黑霉,后病斑木栓化,坚硬并凹陷。叶片受害,初生叶背主枝叶脉间有淡黄色斑,不久病斑沿主脉边缘长出黑霉。叶脉受害,常在中脉上形成黑色霉斑,严重时,病斑互相联合,整个叶背布满黑色霉层,叶柄受害,引起早期落叶。芽是发病最早的部位,先产生黑斑,再产生黑霉。病原:梨黑星菌,有性产生假囊壳,孔口有刚毛,子囊双壁,子囊孢子双孢,暗色。无性阶段分生孢子梗暗色散生或者丛生,分生孢子脱落后有瘤状痕迹。发病规律:1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的鳞片中过冬,或以菌丝体在枝梢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未成熟的子囊果在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引起再侵染。2雨量少,气温较高,病不易蔓延,阴雨易蔓延,3子囊果当年成熟,翌春环境条件好转后,产生子囊孢子,潮湿条件下形成子囊果4梨黑星自开花、展叶至采收均可在地上幼嫩部位继续危害5发病条件a降雨早晚,降雨量大小和持续天数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b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还与叶龄相关,一般幼叶感病成叶抗病c地势低洼,树冠茂密,通风不良湿度较大的果园易感病。防治措施:1消灭菌源,秋末冬初扫灭落叶和落果,早春梨树发芽前结合修剪病梢,叶片和果实2加强果园管理,增施肥料,尤其有机肥,增强抗病力3喷药保护,北方:5月中旬,病梢出现期,二次六月中旬,三次六月末至7月上旬,药剂用1:2:200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

瓜类枯萎病:症状:1萎蔫,维管束变褐,潮湿时有2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者全株枯萎茎基变褐,猝倒3大田发病一般在开花后出现病株,初期叶片由下到上逐渐萎蔫,几天后,整株枯萎下垂,茎蔓上纵裂,流出黄褐色流胶,根部腐烂。纵切病部,维管束变褐,潮湿时有白色或者粉红色霉层。

与疫病的区别:疫病也能引起病株枯萎,但不流胶,垂。瓜类枯萎病:病原(镰刀菌属)气生菌丝白色,棉絮状。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单或者双孢,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多3个分隔。厚垣孢子顶生或者间生,淡黄色。发病规律:1病害循环,病菌

以菌丝、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和未腐熟的肥料中越

冬,成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

细胞间侵入,进入维管束,阻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

引起萎蔫,并分泌毒素干扰寄主的代谢,使寄主中毒。

2枯萎病是潜伏侵染现象,幼苗被侵染可能成株期开

花后表现症状。3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发病情况取决

于初侵染数量4发病条件:连作地发病严重/栽培管

理、品种、温度、ph值与发病情况相关。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使用抗病品种,重地配合药

剂处理。综合措施:1轮作:与非瓜类轮作6~7年2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前深耕,施用肥料要腐熟,定植

后前期控制浇水,促进根系发育,结瓜后增加浇水次

数,及时追肥,育苗时,选用优质种子,播种前催芽,

育苗应用营养钵,采用非菜田土壤,避免在发病重的

温室和大棚育种3选用抗病品种4嫁接:病原菌有明

显的寄主转化性,黄瓜与南瓜已经嫁接成功5药剂防

治:定植前的土壤的消毒和发病初期的药液灌根,喷茎

或者涂茎,重地可用苯莱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

敌克松等以1:100配土进行防治。发病初期用苯莱特,

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或70%敌克松、50%代森铵

1000-5000在植株根部浇灌,也可用敌克松原粉与面

粉调成糊状涂抹病株茎基部。

苹树果腐烂病:典型症状:为害枝干使皮层腐烂坏死,

1溃疡型:病斑主要在主枝

与干枝除多,其他幼树主干。病部初红褐色,略隆起,

水渍状,流出黄褐色汁液,湿腐状,病斑边缘不清楚,

出现半月后,长出黑色黑点,一月后如天气潮湿分生

孢子器吸水挤出橘黄色分生孢子角,遇雨产生孢子,

秋季病斑上病斑上产生较大颜色略深的黑色粒点2枝

枯型:剪口处最多,病部蔓延导致全枝枯死,若树上

枝枯型症状尤为明显3果实受害,病组织,软腐,略

酒糟味,病斑暗红色,有轮纹,边缘清晰。病原:苹

果黑腐皮壳菌,无性为壳囊孢;子囊壳生内子座,烧

瓶状,子囊孢子无色单孢香蕉形;分生孢子器生外子

座内,多室,不规则状,分生孢子单孢无色香蕉形。

发病规律:1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

子囊壳在病树中越冬,树枝的残枝可以作为病菌的越

冬场所,病菌越冬后,在潮湿时排出大量分生孢子,

经过伤口、叶痕、果柄痕和果台进入。2腐烂病菌是

弱寄生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侵入后现在病组织中

定居下来,如果树势健壮,不扩展,若树势弱病菌扩

展3病菌除在冻伤、灼伤、剪口处死亡组织中扩展外,

还在树皮的生理落皮层扩展4症状隐蔽是该病的特点

之一,症状高峰期是2~3月到5月发病盛期结束,在

苹果生长旺季,遗留的病斑不再活动。5发病条件:

营养不良是主要因素/伤口:北方果树的冻伤对发病影

响较大/愈伤能力强弱:树势强的树不易感病,弱的树

易感病。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搞好田

园卫生清除早期病变组织,,铲除潜伏病菌,结合治

疗病斑,防治枝干害虫,综合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

从幼树就保持良好的树形,适当修剪,克服大小年现

象,果园覆草增施有机肥,搞好果园排灌,防止春旱

和雨季积水,因地制宜深翻,实行地膜覆盖,改良土

壤2清洁果园:结合冬剪夏剪,清除病残枝干3病斑

治疗:铲除病斑4重刮皮:在苹果树生长旺期,用刀

将十年生以上苹果树的主干中心干,主枝下部的树皮

外层刮去1mm厚,清除病变组织和侵染点,刺激树

体愈伤,促进更新作用,,减少病原菌5药剂铲除:

40%福美(月申),50倍液于6月下旬和11月上旬涂主

干,主要涂主干和中心干上第四主枝以下部位,喷药

前刮出病斑,于果树休眠期用药6防治其他病害,加

强对叶斑病树干害虫、叶部害虫的治理。

苗期猝倒/猝倒和根腐病:1猝倒:秧苗茎基受害,病

果腐霉喜低温,菌丝无色无隔,孢子囊呈姜瓣状,萌

发形成泡囊,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2立枯:秧苗茎

基受害,病部产生梭形斑点,横向缢缩,病苗站立枯

死。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菌丝老熟时是褐色,分隔,

大多近直角分枝,分枝基部分隔萎缩。3根霉:为害

幼苗根部和根茎部,病部水渍状,不缢缩软化腐烂,

潮湿时生淡粉色霉层。病原菌是镰刀菌,菌丝无色有

隔,可产生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大孢子有隔,小孢子

单孢无色,椭圆形,还可以形成厚垣孢子。发病规律:

1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菌核和厚垣孢子过冬,通

过雨水和粪肥传播,通过伤口直接侵入寄主,2苗床

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浇水过量引起病害发生3苗

床低温高湿光照不良引起病害。防治措施:加强苗木

栽培管理、培育壮苗增强幼苗抗病力为主,药剂防治

为辅。1加强苗床管理:地势高,向阳,排水良好,

肥料充分腐熟,播种密度适宜,及时剔除病弱苗2苗

床消毒:可用福尔马林或五氯硝基苯处理3药剂处理:

发现病苗后及时剔除,选用铜铵合剂,百菌清、瑞毒

霉等。区别霜霉病和白粉病:为害叶片果实和新梢/

双霉菌。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茎芽及花瓣等幼

嫩部位,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粉斑,可相互愈合,其

上布满粉状物—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

子,后期黑色小斑点—病菌的闭囊壳。

常见白粉菌:白粉菌属、单囊壳属、叉丝壳属、球真

在在芽中或者以闭囊壳在病叶病枝中越冬,分生孢子

靠气流传播,有多次再侵染/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冷凉气候也适宜发病。

番茄晚疫病:全国发生危害马铃薯,阴雨月份发病重。

/叶片受害从叶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斑,扩大

后黑色,叶背病健交接处长出白霉,整叶腐烂,可蔓

延到叶柄和主茎/果实染病主要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

浸状暗绿色,后变褐,稍凹陷,边缘明显云纹不规则,

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产生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病原:致病疫霉。菌落灰白色,气生菌丝中等旺盛,

无色无隔,孢囊梗由菌丝生出,合轴分枝,呈节状,

从气孔伸出。番茄早疫病—轮纹病,症状:为害叶茎

和果实/病斑椭圆形,有明显同心轮纹,边缘有晕圈/

潮湿时病部有黑色霉层。

苹果炭疽病与苹果轮纹病的症状及病原:苹果炭疽病

典型症状:主要为害果实或果台枝条部位/后期病斑中

部生出突起的小粒点,呈轮纹状排列,潮湿时溢出粉

红色分生孢子/病果腐烂失水而干缩成僵果。病原:胶

胞炭疽菌,有性阶段:围小从壳,病菌分生孢子盘初

埋生,后破表皮/分生孢子集结成团时粉红色,单个孢

子单生无色,椭圆形。苹果轮纹病:典型症状:主要

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较少见/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

心形成近圆形红褐色病斑,中心突起呈瘤状,边缘开

裂,翌年病斑中间产生黑色小粒点,病部可以剥离脱

落表皮粗糙,有粗皮症之称。果实受害:也以皮孔为

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腐烂斑点,很快呈轮纹状排列,

可使全果腐烂,病斑不凹陷,烂果不变形,病组织软

腐,病斑中部有黑色小粒点。病原:子囊菌葡萄座腔

菌,或梨生囊壳孢,无性为轮生大茎点,有性阶段为

子囊壳,子囊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无性阶段产生

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单孢无色,长椭圆形。

大白菜核软腐病与细菌软腐的症状及病原:染病幼苗

/成株多在

茎基、叶柄、或叶片上初生褐色病斑,潮湿时长出白

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后期组织软腐,

无臭味/留种株茎部受害严重,病斑先呈水渍状,后凹

陷,由浅褐色变白,高湿时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体,最后茎秆组织呈纤维状,茎内中空,生有黑色鼠

粪状菌核。病原: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菌丝体无色,

可形成褐色鼠粪状菌核,菌核萌发时产生子囊盘,肉

质,柄纤细弯曲,子囊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

细菌软腐:症状:柔嫩多汁的组织初呈浸润半透明状,

腐烂,最后水分蒸发,组织干缩。白菜田间发病,多

从包心期开始,起初,外围叶片在烈日下表现萎垂,

但早晚能恢复,随病情发展,外围叶片不再恢复,发

病严重时植株结球减少,叶柄基部和根茎处组织完全

腐烂,充满灰色粘稠物,继续向上发展,引起全株腐

烂,腐烂叶片在晴暖干燥条件下可失水干枯,成薄纸

状。

论述大白菜软腐、病毒病、果树根癌病,茄科青枯病,

枣疯病、根结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措施:

大白菜软腐病:{症状}:柔嫩多汁的组织初呈浸润半

渍状,逐渐腐烂,最后水分蒸发,组织干缩。

白菜田间发病,多从包心期开始。起初外围叶片在烈

日下表现萎垂,但早晚仍能恢复。随病情发展,这些

外叶片不在恢复,露出叶球。发病严重的植株结球小,

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粘

稠物,臭气四溢,易用脚踢落。继续向上发展蔓延,

引起全株腐烂。腐烂的病叶在晴暖、干燥的环境下可

失水干枯变成薄纸状。

G-,短杆状,周生2—8根鞭毛。

软腐细菌分泌消解寄主细胞中间层的果胶酶,使细胞

分离,组织崩解,同时在腐烂过程中遭受腐烂性细菌

侵染,分解细胞蛋白胨产生吲哚,因而发生臭味。

【发病规律】1 病害循环:病菌主要在病株和病残体

组织中越冬,主要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从

伤口侵入寄主,因寄主范围广,能从春到秋在田间各

种蔬菜上传播繁殖,不断为害,最后传染到白菜、甘

蓝、萝卜等秋菜上。

2.发病条件:发病率与白菜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

(包心期以后)有关:

与伤口种类(自然裂口、虫伤)、昆虫(伤口、传染、

接种、携带病菌)、气候(雨水:多雨——浸水、缺

氧,伤口不易愈合;有利于病菌繁殖传播)、栽培措

施(高畦—氧气充足,不积水、轮作、播种期——早,

包心早,感病期提前)、品种(青帮白帮)有关

【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利用抗病品种

为主,再结合药剂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加强栽培管理:

1)避开低洼粘重土壤,前作以小麦、豆类、葱蒜为

好;

2)提早翻耕整地,可改进土壤性状,提高肥力、地

温,出尽病残体腐烂,减少病菌来源和减少害虫;

3)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有利于排水防涝,发病轻;

4)增施底肥,及时追肥,使幼苗生长旺盛,后期耐

水耐肥,自然裂口少;

5)适时播种:迟播包心期延后,有利防病,但过迟

会影响产量;

6)及时清除病菜,减少菌源,特别是大雨前、灌溉

前营先检查处理,拨出后穴内科填入消石灰灭菌;

2.防治害虫:早起应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幼苗期开

始应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猿叶虫、地蛆

和甘蓝夜蛾等,用乐果、敌百虫等。

3.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毒病、霜霉病的品种,也抗

软腐病。

4.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喷下列药剂,防

治病害蔓延。喷药应以轻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为重点,

注意喷在接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

常用药剂:农用链霉素200ppm,敌百松原粉500-1000

× 50%代森铵600-800×抗菌剂“401”500-600×氯

毒素200-400ppm

※<二>、大白菜病毒病,通称“孤丁病”或“抽疯”,萝

本相同,还危害甘蓝。

【症状】1 大白菜:田间幼苗受害,首先心叶出现明

脉(主脉和支脉为半透明状)及沿脉失绿,继呈花叶

及皱缩。

成株被害,轻重不同。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

硬脆,上有许多褐色斑点,叶背叶背上亦有褐色坏死

条斑,并出现裂痕,病株严重矮化、畸形、不结球。

受害较轻的畸形、矮化较轻,有事半边皱缩,部分结

球。受害最轻的病株不显畸形和矮化,只有轻微花叶

和皱缩,能正常结球,单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

品质和耐贮性都较差。

1.侵染循环:病毒可在田间生长的十字花科蔬菜、

菠菜及杂草上越冬,引起第二年十字花科蔬菜发病。

TuMV和CMV在田间病毒传播主要靠蚜虫,多数地区以

桃蚜和菜溢管蚜传毒为主,蚜虫在病株上数分钟吸食

后即具传播能力。病毒式随蚜虫取食,通过口气机械

传入健株内,病株种子不传病。TMV只能以汁液接触

传播。

2.影响发病的因素

(1)不同生育期与发病的关系:幼苗7叶期以前最

感病,受侵后多不能结球;后期受侵染发病轻。侵染

越早,发病越重,危害也越大。

(2)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苗期气温高,干旱,

病毒病发生常较重。因高温干旱对蚜虫繁殖和活动有

利,而不利于白菜生长,抗病性弱。如苗期气温偏低

且多雨,不利传病。(大雨能冲走叶上蚜虫)

土温和土壤湿度也够关系。土温高,土壤湿度低,病

毒病发生严重。

(3)邻作与发病的关系: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

相互传染,发病重。

(4)播种期与发病的关系:秋播的十字花科蔬菜,

播种期早的,发病重;反之则轻,因播种早遇高温干

旱和蚜虫传毒等影响所致。

(5)品种与发病的关系:不同品种抗病性有显著差

异。青帮儿品种比白帮的抗病。

【防治】:应采用消灭蚜虫,加强栽培管理,选育和

应用抗病品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1.防治蚜虫:蚜虫是传毒的主要媒体。播种前后消

灭毒源植物上的蚜虫,如秋白菜附近的夏甘蓝、黄瓜

上的蚜虫。在大白菜出苗后至7叶前期,

每5-7天喷一次药,能及时消灭幼苗上的蚜虫。药

剂:40%乐果乳剂1000-2000×,50%马拉硫磷乳油。

此外,用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保护白菜幼

苗,也能祈祷拒蚜传毒的作用。

2.提高栽培技术,增强抗病力。秋白菜适期播种,

使幼苗避免开高温、干旱,减少蚜虫传毒,但不可过

晚,影响产量。

种植地应尽量与前作或邻作十字花科蔬菜地错开。

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和拔除病株。

加强肥水管理,降低土温,培育壮苗,增强幼苗抗病

力。

3.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病的重要途径。

较抗病的有:山东城阳青、北京大青口、包头青、塘

沽青麻叶等,此外,利用杂交一代优势,也是提高品

种抗病性的一种方法。

4.选留无病种株:秋季严格挑选,川田在采收种田

淘汰病株,减少毒源。带毒留种株很少结实,或果荚

瘦小,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

※<三>、果树根瘤病发生规律:1、病害循环:病原

进入土壤中越冬,在土中能存活一年以上。雨水和灌

溉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此外,地下还从蛴螬、蝼蛄

和线虫等也能传病。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

径。

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如嫁接、昆虫或认为因素造

成的伤口)。从病菌侵入带显现病瘤,一般经几周至

一年以上。

2.致病机制:病原细菌通过伤口侵入细胞后,将Ti

质粒上的一段产生植物生长激素的T-DNA增和到植物

染色体DNA上,诱导产生癌瘤。所以,一旦有根溜症

状出现,再用杀菌剂已经无法抑制植物细胞的增生以

及跟癌症状消失。

发生条件①温、湿度:病菌侵染与发病随土壤湿度

增高而增加,癌瘤形成与温度关系密切。葡萄哦根瘤

病在5月中旬以前和9月下旬以后,月平均温度17℃,

癌瘤不发生。当月平均温度等于20-23.5℃时,癌瘤

大量发生。

②.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6.2-8范围内均能保持病

菌致病力,兼性土壤有利于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

良的果园发病多。

③.嫁接方式:在苗圃中,切接染病机会多,发病率

高,而压接苗木接口在地表以上,伤口小愈合快,嫁

接口很少感染。

④.耕作不慎或地下害虫等使根部受伤,有利病菌侵

入,增加了发病机会。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改进嫁接方法。选择无

病土壤作苗圃,碱性土应施用酸性飞聊或有机肥,改

变土壤PH,不利病菌存活,宜采用芽接法,避免伤口

接触土壤,减少染病机会,嫁接工具施用前须用75%

酒精消毒。

2.切除病瘤,用80%抗菌剂402的100-200×或40%福美

胂50×等药剂涂刷切口,再外涂843康复剂或波尔多

浆保护。切下的病瘤应随即烧毁,病株周围的土壤可

用抗菌剂402 2000×灌注杀菌。

3.防治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危害造成根部受伤,会增

加发病机会。

4.生物防治:应用放射土壤杆菌K84(澳大利亚、美

国已制成细菌剂商品出售)防治核果类根瘤病,但对

葡萄无效,HLB-2、MI-15对葡萄有效。注意K84是一

种生物保护剂,必须在病菌侵入前使用,才能获得良

好的效果。

※<四>茄科植物细菌性青枯病——广泛分布于热/亚

【症状】(1)番茄:苗期不表现症状,植株30cm高

后才发病。

首先顶部叶片萎垂,以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凋

萎最迟。

病初白天萎蔫,傍晚后恢复。几天后病株不再恢复而

死亡。

叶片颜色稍淡,但仍保持绿色——青枯。

潮湿是病茎上产生水质状褐色斑块。

病茎木质部褐色,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脓渗出——病

症。

【病原】:青枯劳尔氏菌。有5个生物型,生物性3在

亚洲占优势。

菌体短杆状,极生鞭毛1-3根。

菌落圆形平滑,有光泽。G-。

生长最适温度30-37℃,PH6.6为最适。

发病规律:病菌以病株残体在土中越冬,从根部或茎

基部的伤口侵入,在导管内繁殖,阻塞导管,引起萎

蔫。

传播:在田间病害除了可通过农具。家畜等传病外,

主要通过种植材料转移;或以附生状态生存和传播

影响发病的因素:1)高温高湿适于青枯病发生。2)

栽培技术与发病的关系:

如低畦、连坐、微酸性土壤、生长后期中耕过深等发

病重。而高畦、轮作、微碱性土壤发病较轻。施硝

酸钙比硝酸铵发病轻,多施钾肥可减轻病害。

防治措施 1)轮作3-5年(禾本科。瓜类)

2)调节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撒施石灰)

3)改进栽培技术 4)选用无病种薯及种薯药剂处

5)化学防治:福尔马林、20%石灰水、农用链霉素。

6)生物防治:Bacillus spp. Pesudomonas,

Streptomyees

7)农业措施、土壤添加剂、一级化防与生防结合

※<五>枣疯病:枣树上一种很严重的病害,分布广

3、4年后即死亡,严重的常造成绝产。

【症状】一般开花后出现症状,主要表现花梗延长,

花变叶和主芽不正常萌发而构成枝叶丛生。一旦发

病,翌年很少结果,因此,病树又被称为“公枣树”。

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叶小而萎黄,有事表现花叶症

状。

疯树主根不定芽往往大量萌发长出一丛丛短疯枝,出

土后汁液细小,黄绿色,强光照后全部焦枯呈刷状。

后期病根皮层腐烂,病株果实无收,直至全株死亡。

病花一般不结果,病株上健枝虽可结果,但糖分少,

有的呈花脸状,凹凸不平,果肉松散,不堪食用。

【病因】植原体,不规则球形,成团或成串

表现黄化丛枝症状,分布于韧皮部和传病叶蝉唾液腺

中,以四环素处理有一定疗效

发病规律:1.病害循环:疯枣树是主要侵染来源。嫁

接能传病,但枣树很少通过嫁接繁殖,因此不是自然

传病的主要途径。

北方枣产区自然传病媒介主要是3种叶蝉——凹缘菱

纹叶蝉、橙带尼菱纹叶蝉和红闪小叶蝉,一旦叶蝉摄

入枣疯病菌原体,则终身带菌,可持续传染许多枣树。

2.病原体被传播到枣树上先运行到根部,并经繁殖

后,才向上运行,引起树冠发病,因此适时环剥有防

病作用。

【发病条件】①、品种抗病性:金丝小枣易感病,腾

县红枣较抗病;而有些酸枣则是免疫的。

②、土壤干旱瘠薄、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枣园发病

较重;

山东省黄河以北的盐碱地枣区,较少发病,原因是盐

碱地上的植被种类不适于介体叶蝉的生长繁殖;叶蝉

食性杂,大量孳生与杂草丛中,故杂草丛生的山坡枣

树发病重,而平原枣园和田园清洁的果园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1.清除病株,防治传病叶蝉:在较大范

围内将病树连根彻底清除(可原地补栽健苗)。在山

东中、南部,可于4月下旬、5月中旬、7月中旬喷药

防治叶蝉。如此连续2-3年,可明显降低发病率。

2.培育无病苗木:在无病枣园中采穗、接芽、分根等。

一旦发现病菌,应立即拔除。

3.选用抗病砧木,加强果园管理:可选用抗病的酸枣

或具枣仁的抗病大枣品种做砧木。加强肥水管理,增

施有机肥,提高抗病性。个别枝条呈现疯枝症状时,

尽早将其所在的大枝基部砍断或环剥,以阻止病原体

向根部运行,可延缓发病。

4.接穗处理和病树治疗:接穗可用1000ppm盐酸四环

素浸泡0.5-1消失。发病较轻的枣树,可用1000ppm盐

酸四环素注射病树,但易复发。目前还不能在生产上

应用。

※<六>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引起

世界分布,危害几乎所有蔬菜,多种果树和花卉。【典型症状】仅危害根部,病根明显肿大,形成根结,内具虫瘿。常在肿大根的外部课件透明胶质卵囊。

一般地上症状不明显。

【病原】根结线虫属

雌雄异型。雌虫固定在根内寄生,膨大呈梨形,乳白色。解剖根部肉眼可见——诊断的标准之一。

雌虫的会阴花纹是分种的重要依据。

雄虫线性,尾端,无交合伞,交合刺粗壮。

生活史分卵、幼虫(4龄)、成虫,营良性和孤雌生殖。

【发病规律】以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或以卵在卵囊中越冬。幼虫自根冠上方侵入寄主的幼根,在中柱和皮层中内寄生。主动传播的距离有限,主要通过水或粘附在农具上的土壤等而传播。

在植物组织内寄生的雌虫,分泌唾液可刺激寄主细胞形成巨型细胞,使细胞过度分裂膨大形成肿瘤。

影响发病的因素(1)土壤和地势:干燥、疏松的中性沙瓤发重。

(2)耕作制度:连作发病重,如长期浸水4个月可淹死线虫

(3)土壤翻耕:表层土壤深翻后,大量虫瘿反倒底层,不仅可消灭部分越冬虫源,且使表层土壤疏松,日晒后易干燥,不利于线虫活动,虫源也相对减少。【防治措施】土壤处理:杀线虫剂如克线磷、克线丹。生物防治:紫色拟青霉

选育抗病品种

实行轮作:2-3年,最好是禾本科作物

消毒翻晒土壤:采用无病土育苗,深耕翻晒土壤,可减少虫源

加强栽培管理:彻底处理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增施肥水)和灌水。或种植诱杀植物、生草休闲或满贯等措施,降低线虫密度,减少损失。

病理学C卷参考答案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考试试题卷 课程名称:《病理学》临床医学试卷类型: C卷 学年度第学期考试方式:笔试系别:医学系班级: 学号:姓名: ........................................................... ...... .................................................................. 注意事项:1、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 2、请写上系别、班级、学号和姓名。 —、A1型(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肥大,错误的说法是( ) A.高血压病的左心室 B.脑积水 C.激素的作用前列腺增大 D.健美运动员的骨骼肌 E.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的增大 2.授乳期的乳腺增大属于( ) A.肥大 B.增生 C.再生 D.化生 E.机化 3.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液化性坏死( ) A.心肌梗死 B.脑梗死 C.肠梗死 D.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E.脓肿4.肠扭转引起的坏死,称为( )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气性坏疽 D.干性坏疽 E.湿性坏疽5.混合血栓可见于( ) A.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 B.毛细血管内 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 D.动脉血栓的头部 E.静脉内延续血栓的体部 6.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 ) A.肺动脉栓塞 B.下肢坏疽 C.脑动脉栓塞 D.门静脉栓塞 E.肠系膜动脉栓塞 7.属于炎症性增生的病变是( ) A.风湿性动脉炎血管壁粘液变性 B.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 C.风湿性心肌炎时风湿小结形成 D.风湿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形成 E.风湿性心外膜炎纤维素渗出 8.急性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是由于( ) A.肝出血 B.肝充血 C.肝内炎细胞浸润 D.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 E.小胆管增生 9.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愈后智力低下是由于( ) A.脑内炎细胞浸润 B.脑神经细胞坏死 C.脑内血管扩张 D.脑内胶质细胞增生 E.脑水肿 10.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 ) A.蜂窝织炎 B.脓肿 C.出血性炎 D.浆液性炎 E.纤维素性炎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病理学试题库最新版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名词解释 1.萎缩 2.肥大 3.增生 4.化生 5.变性 6.脂肪变性 7.坏死 8.坏疽 9.凋亡10.机11.溃疡12.空洞13.再生14.肉芽组织15.创伤愈合16.干酪性坏死17.玻璃样变性18.病理性钙化 二、填空 1.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脑萎缩时,脑体积______,重量______,脑回______,脑沟_______,切面皮质________。 3.化生主要发生在________,也可发生在________。 4.细胞水肿好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5.细胞水肿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 6.引起脂肪变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脂肪变性最常见的器官是________,其发生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玻璃样变性的常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病理性钙化按其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0.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坏死的形态表现将坏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类型。 12.凝固性坏死多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实质器官。 13.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14.坏疽根据形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15.干性坏疽好发于________,因________引起,但静脉回流仍________,坏死局部干燥皱缩,呈________色,质较硬,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界线________。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不利于腐败菌生长繁殖,故病变发展速度________,全身感染中毒症状________。 16.子宫、肺、肠发生的坏疽属_______,坏死局部含______较多,故病变局部明显肿胀,呈______或______,与正常组织的界线______。由于局部含水分较多,利于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故病变发展速度______。 17.坏死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病理性再生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9.肉芽组织主要由新生的________及增生的________构成。 20、肉芽组织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骨折愈合过程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 三、选择题(A型题) 1.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肾实质长期受压引起的萎缩称为: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E.内分泌性萎缩 2.脊髓灰质炎所致的下肢肌肉萎缩属于: A.生理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E.内分泌性萎缩 3.骨折后,久卧不动的肢体肌肉发生的萎缩属于: A.生理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E.营养不良性萎缩 4.关于萎缩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萎缩的器官均匀性缩小 B.萎缩的器官重量减轻 C.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 D.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数量减少 E.间质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数量减少 5.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脂肪组织 B.骨骼肌 C.心肌 D.肝实质 E.脑组织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萎缩? A.重症脑动脉粥样硬化时的脑体积变小 B.空洞型肾结核时变薄的肾实质

病理学C卷及参考答案

病理学考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1、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 2、请写上系别、班级、学号和姓名。 —、A1型(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肥大,错误的说法是( ) A.高血压病的左心室B.脑积水C.激素的作用前列腺增大D.健美运动员的骨骼肌E.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的增大 2.授乳期的乳腺增大属于( ) A.肥大B.增生C.再生D.化生E.机化 3.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液化性坏死( ) A.心肌梗死B.脑梗死C.肠梗死D.淋巴结干酪样坏死E.脓肿4.肠扭转引起的坏死,称为( ) 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气性坏疽D.干性坏疽E.湿性坏疽 5.混合血栓可见于( ) A.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B.毛细血管内 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 D.动脉血栓的头部E.静脉内延续血栓的体部 6.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 ) A.肺动脉栓塞B.下肢坏疽C.脑动脉栓塞 D.门静脉栓塞E.肠系膜动脉栓塞 7.属于炎症性增生的病变是( ) A.风湿性动脉炎血管壁粘液变性B.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 C.风湿性心肌炎时风湿小结形成D.风湿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形成E.风湿性心外膜炎纤维素渗出 8.急性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是由于( ) A.肝出血B.肝充血C.肝内炎细胞浸润 D.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E.小胆管增生 9.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愈后智力低下是由于( ) A.脑内炎细胞浸润B.脑神经细胞坏死C.脑内血管扩张 D.脑内胶质细胞增生E.脑水肿 10.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 )

A.蜂窝织炎B.脓肿C.出血性炎D.浆液性炎E.纤维素性炎11.不符合浆液性炎的描述是( ) A.多见于疏松组织、浆膜和粘膜 B.腔隙器官积脓C.在浆膜腔多形成积液 D.在粘膜多表现为“卡他性炎”E.渗出液中含有少量白细胞 12.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特征是( ) A.核分裂像常见B.瘤细胞丰富C.侵袭性生长和转移 D.常见瘤巨细胞E.常继发变性、坏死 13.下列哪项是确定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依据( ) A.肿瘤间质血管丰富B.瘤细胞大、核大C.多核 D.核仁大E.病理性核分裂像 14.关于肿瘤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恶性肿瘤多呈侵袭性生长B.肉瘤常经血道转移C.癌比肉瘤常见 D.凡称为“瘤”的都是良性肿瘤E.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15.恶性肿瘤血道转移的确切依据是( ) A.瘤细胞侵入血管内B.瘤细胞侵人淋巴管内C.远隔器官内瘤细胞栓塞D.血液中发现肿瘤细胞E.远隔器官内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组织类型的肿瘤16.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的重要区别是( ) A.细胞增生活跃 B.可见核分裂像C.增生的细胞有异型性 D.生长速度快 E.常形成肿块 17.Aschoff细胞来源于( ) A.成纤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内皮细胞E.心肌细胞 18.下列不符合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是( ) A.可有风湿小体形成B.可形成瓣膜赘生物C.可出现纤维素样坏死D.可瓣膜纤维化E.赘生物可脱落引起栓塞 19.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左心室肥大、扩张B.右心室肥大、扩张C.心绞痛D.脉压差增大,毛细血管搏动E.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 20.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局部血液凝固性增高B.内膜受损胶原暴露C.局部血流缓慢D.血流旋涡形成E.以上都不是 21.透壁性心肌梗死后不可能发生的病变( ) A.室壁瘤B.急性心包炎C.心脏破裂D.二尖瓣关闭不全E.二尖瓣狭窄 22.下列哪一项最常引起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 A.支气管哮喘B.肺结核病C.支气管扩张症D.慢性支气管炎 E.大叶性肺炎时的肺肉质变

病理案例分析经典

案例1 某中学10余名学生早餐食用了面包2小时后,先后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呕吐较重。多数学生有低热,WBC升高。经抗感染治疗及补液等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2天内均痊愈。采集呕吐物样品8份作微生物检查: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培养见金黄色的菌落,甘露醇(+),凝固酶试验(+)。 思考题: 1.考虑什么疾病?为什么? 2.就此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应注意什么? 案例2 李某,男,10岁。因发热、水肿、血尿入院。自幼经常咽痛,发烧。 xx: T39℃,血压偏高。实验室检查: 尿RBC(+++),颗粒管型3-5个/HP;ASO抗体800单位。 思考题: 1.考虑什么疾病?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最有可能的是什么菌? 2.患儿的这次临床表现与自幼经常咽痛,发烧是否有关?为什么? 案例3 患儿,6岁。因发热伴头疼、呕吐两天,服退热及消炎药后,症状无改善,头疼加剧,烦躁。入院时T39℃,呕吐两次,呈喷射状,神志尚清.全身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颈硬。脑脊液检查:

外观混浊,WBC多。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镜检,发现WBC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思考题: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该菌是如何传播的?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3.送检病人的检材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案例4 患者,女,27岁,以尿频、尿痛、阴道分泌物多就诊。门诊检查,尿道口充血,有压痛及脓性分泌物,宫颈水肿、充血,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镜检: 中性粒细胞内外见革兰阴性双球菌,细菌培养的生化反应: 氧化酶(+),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思考题: 1.该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是什么? 2.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案例5 4岁男孩,进食小店卖的水果色拉,回家2天后,出现严重腹部疼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思考题: 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针对该病例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

《病理学Z》第2次作业

《病理学Z》第2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纤维素样变性常发生于: [1分] A.心肌纤维 B.脂肪组织 C.脑组织 D.间质胶原纤维 E.上皮组织 2. 判断组织或细胞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是: [1分] A.胞浆的改变 B.胞核的改变 C.细胞膜的改变 D.细胞间质的改变 E.细胞器的改变 3. 在组织间隙中,有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 [1分] A.血栓机化 B.出血性增生性炎 C.血肿机化 D.肉芽肿形成 E.肉芽组织形成

4. 骨折后肢体长期被石膏固定而不活动引起的肢体肌肉萎缩属于: [1分] A.神经性萎缩 B.营养不良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废用性萎缩 E. 内分泌性萎缩 5. 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 [1分] A.细胞肿大,水份明显增多 B.胞浆清亮呈空泡状 C.内质网明显扩张,呈空泡状 D.线粒体不肿大 E.严重时常导致细胞崩解坏死 6. 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组织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 [1分] A.细胞内糖元减少 B.是否保持组织轮廊 C.电镜下细胞溶解破坏 D.细胞核溶解消失 E.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7. 潜水员如果过快地从海底上升到地面容易发生: [1分] A.肺不张

B.脂肪栓塞 C.血栓栓塞 D.气体栓塞 E.肺水肿 8. 引起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缺乏胆硷,磷脂 B.脂肪酸氧化障碍 C.糖尿病 D.慢性酒精中毒 E.病毒性肝炎 9. 肝脂肪变性时,肉眼观察主要病变是: [1分] A.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色白质硬,有油腻感 B.体积增大,重量正常,白色质软,有油腻感 C.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红色质硬,有油腻感 D.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色黄有油腻感 E.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黄色质软,有油腻感 10. 肺淤血时,痰中出现的吞噬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1分] A.大单核细胞 B.肺泡上皮细胞 C.心力衰竭细胞

病理学试题库答案

第一部分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单选题 1. 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 肺 B .阑尾 D. 四肢 E .子宫 2. 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 肺、脾、肾 C. 心、肝、肠 E. 心、肝、肾 3. 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 A. 腺体 B .骨骼肌 D. 软骨 E .平滑肌 4. 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 A. 过再生性增生 C. 甲状腺肥大 E 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5 . “肥大”是指: A. 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 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 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 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 间质增生 6.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 .细胞正开始死亡 B .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 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 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 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7 .肉芽组织是由……组成: A. 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 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 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D. 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 以上都不是 8. 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 A .机化 B .钙化 D. 化生 E.适应 9. 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 .神经性萎缩 D .营养不良性萎缩 10.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 于: A .肺 B .肾 11. 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 C 膀胱 B.心、脾、肺 D .肝、肾、脾 c.神经细胞 B .再生性增生 D .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c 分化 B .废用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c 压迫性萎缩 D .心 E.肝 C .脑

病理学习题集与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送检的病理标本宜用多少浓度的甲醛液固定?() A.10% B.20% C.50% D.75% E.95% 2.多种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称为() A.病理状态 B.病理过程 C.病理反应 D.病理变化 E.病理联系 3.临床病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细胞学检查 B.活体组织检查 C.电镜检查 D.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E.血液学检查 4.目前,病理生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A.动物实验 B.临床实验 C.细胞学检查 D.流行病学调查 E.活体组织检查 5.对病理学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学说是() A.液体病理学说 B.器官病理学 C.细胞病理学 D.免疫病理学 E.遗传病理学 6.病理学是一门() A.基础医学 B.临床医学 C.预防医学 D.是以动物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基础学科 E.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属于基础医学 7.病理解剖学主要着重于哪个方面的研究() A.形态 B.结构 C.功能 D.代谢 E.形态与结构 8.下列哪些不属于活体组织检查() A.内窥镜钳取组织检查 B.局部手术切除标本检查 C.痰液涂片检查 D.肿块摘除检查 E.细针穿刺组织检查 9.下列哪项是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 A.B超 B.CT C.活体组织检查 D.尸体剖验 E.脱落细胞学检查 10.最适用于健康普查的研究方法是() A.活体组织检查 B.尸体剖验 C.脱落细胞学检查 D.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E.组织和细胞培养 1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的() A.临床表现 B.诊断与鉴别诊断 C.防治措施

病理学重点笔记__第二版

病理学 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 适应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二.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 (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 生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 (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四.分类:弥漫性.局灶性 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只

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常见类型:. 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 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 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 2化学物质和药物 3物理因素 4生物因子 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 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 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 损伤的形式: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 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蓄积的物质可以是:(1)过量的细胞固有成分(2)外源性、内源性物质(3)色素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1)主要原因:感染、中毒、缺氧 3)好发部位:心、肝、肾实质细胞。 2)发生机制:病因→细胞线粒体受损→ATP↓→细胞膜Na+-K+泵功能↓→Na+、H2O进入细胞内。4)形态改变 ①肉眼观察:器官体积增大、色泽浅淡。②光镜观察:细胞肿大、胞浆淡染或清亮。 ③电镜观察: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

(完整版)病理学试题库带答案1

病理学(临)名词、判断 一、名词解释: 1、适应:适应是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 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并得以存活 的过程,形态学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 萎缩-萎缩是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的细胞细胞器减少,功能减弱。 3- 肥大-肥大是组织的实质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引起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 增生-增生是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 脂肪变-脂肪变是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甘油三酯蓄积,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主要见于肝、心、肾等实质 器官。 6- 虎斑心-虎斑心是心肌脂肪变性时,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处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的暗红色心肌相间,状似虎皮斑纹。 7- 玻璃样变-玻璃样变是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内或细动脉壁有蛋白质沉着和蛋白变性等,HE染色呈均质、红染、半透明状,是一组物理性状相同、发生组织、原因、发生机制、化学成分各异的病变统称。 8- 坏死-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所出现的细胞崩解、结构自容、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学变化,并出现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9- 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是坏死组织呈液态,并可形成坏死囊

腔的一类坏死,见于坏死组织中蛋白质较少、脂质多或 水解酶多的组织坏死。 10- 脂褐素-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的残体,位于细胞质内,HE染色呈黄褐色颗粒状,主要见于萎缩的细胞。 11- 机化-肉芽组织长入坏死组织、纤维素性渗出物、浓缩的脓液、组织内的血肿、血栓和异物等无生命物质并将其取代,这个过程称为机化,最后形成瘢痕组织。 12- 痿-坏死组织分离、排出,形成缺损。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痿管,即痿。 13- 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化生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可能与干细胞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属细胞的转型性分化。 14- 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较多的各种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观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新鲜肉芽状。肉芽组织内胶原纤维少,无神经纤维,故无痛觉。 15- 纤维性修复-是指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坏死组织及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最后转化为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的这一修复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它属—种不完全性再生。 16- 瘢痕组织-瘢痕组织是由肉芽组织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上呈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镜下为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17- 永久性细胞-永久性细胞又称非分裂细胞。此种细胞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破坏后则由纤维性修复完成。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18、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病理学C卷参考答案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考试试题卷 课程名称:《病理学》临床医学试卷类型: C卷 学年度第学期考试方式: 笔试系别: 医学系班级: 学号: 姓名: 、、、、、、、、、、、、、、、、、、、、、、、、、、、、、、、、、、、、、、、、、、、、、、、、、、、、、、、、、、、、、、、、、、、、、、、、、、、、、、、、、、、、、、、、、、、、、、、、、、、、、、、、、、、、、、、、、、、、、、、、、、、、、、、、、、、 注意事项:1、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 2、请写上系别、班级、学号与姓名。 1、关于肥大,错误得说法就是( ) A.高血压病得左心室 B.脑积水 C.激素得作用前列腺增大 D.健美运动员得骨骼肌 E.一侧肾切除后对侧肾得增大 2、授乳期得乳腺增大属于( ) A.肥大 B.增生 C.再生 D.化生 E.机化 3、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液化性坏死( ) A.心肌梗死 B.脑梗死 C.肠梗死 D.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E.脓肿 4、肠扭转引起得坏死,称为( )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气性坏疽 D.干性坏疽 E.湿性坏疽 5、混合血栓可见于( ) A.静脉内柱状血栓得尾部 B.毛细血管内 C.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得瓣膜闭锁缘 D.动脉血栓得头部 E.静脉内延续血栓得体部 6、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 ) A.肺动脉栓塞 B.下肢坏疽 C.脑动脉栓塞 D.门静脉栓塞 E.肠系膜动脉栓塞 7、属于炎症性增生得病变就是( ) A.风湿性动脉炎血管壁粘液变性 B.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 C.风湿性心肌炎时风湿小结形成 D.风湿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形成 E.风湿性心外膜炎纤维素渗出 8、急性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就是由于( ) A.肝出血 B.肝充血 C.肝内炎细胞浸润 D.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 E.小胆管增生 9、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愈后智力低下就是由于( ) A.脑内炎细胞浸润 B.脑神经细胞坏死 C.脑内血管扩张 D.脑内胶质细胞增生 E.脑水肿 10、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 ) A.蜂窝织炎 B.脓肿 C.出血性炎 D.浆液性炎 E.纤维素性炎 11、不符合浆液性炎得描述就是( )

病理学模拟试题

《病理学》测试一 一、名词解释 1、早期胃癌 2、卫星现象 3、炎性假瘤 4、冷脓肿 5、假小叶 二、A型题(每题1分,50题,共50分) 1、下述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中,哪些可能癌变 A.代偿性肥大 B.鳞状上皮化生C.过度增生 D.肠上皮化生E.萎缩 2、下述哪种情况不属于化生 A.柱状上皮改变为移行上皮 B.移行上皮改变为鳞状上皮 C.胃黏膜上皮改变为肠上皮D.纤维母细胞变为骨母细胞 E.纤维母细胞变为纤维细胞 3、肾盂积水的病变属于 A.肾囊肿 B.失用性萎缩 C.营养不良性萎缩 D.压迫性肾萎缩 E.以上都是 4、光镜下见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凝聚,呈深蓝色的是 A.核碎裂 B.核分裂 C.核固缩 D.核溶解 E.凋亡小体 5、下列哪项是伤口二期愈合的特点 A.创面小 B.创面不洁、伴感染 C.手术切口 D.肉芽组织少 E.形成瘢痕小 6、淤血器官 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B.色苍白,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D.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E.色苍白,体积缩小,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升高 7、心衰细胞见于 A.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C.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肝淤血时肝脏内 E.脾淤血时脾脏内 8、右心衰竭可导致 A.肝细胞透明变性B.槟榔肝 C.肝出血性梗死 D.肝贫血性梗死 E.坏死后性肝硬化9、混合血栓见于 A.毛细血管内 B.静脉血栓的尾部C.动脉血栓的起始部 D.静脉血栓的体部 E.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上 10、脾、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 A.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 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C.多呈楔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E.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11、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 B.肾 C.脑 D.肠 E.脾 12、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根据 A.肿瘤有出血 B.肿瘤有坏死 C.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 D.肿瘤有溃疡形成 E.老年人、进行性消瘦 13、淋巴结转移性肿瘤首先出现于 A.中央窦 B.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 C.淋巴结门部 D.边缘窦 E.淋巴结副皮质区14、肿瘤血道播散的最常见部位是 A.肝、肾 B.肝、脑 C.肺、脾 D.肝、肺 E.肺、脑 15、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的根本区别是。 A.有肿块形成 B.细胞生长活跃 C.有核分裂象 D.生长快 E.细胞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16、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有以下特点,除外 A.多发生于原有病变的瓣膜上 B.赘生物单个或多个,呈息肉状或菜花状

病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加强版(供参考)

看完考试必过! 加油吧!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 修复 一、名词解释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6.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病理学第二章试地的题目

徐州医学院病理学精品课程 ?首页 ?主讲教师 ?课程简介 ?教学队伍 ?自我评价 ?目标和措施 ?学校政策措施 ?实践教学 ?考核办法 病理学精品课程网站>> 作业习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作者:郑茂金来源: 日期:2010-4-27 14:12:45 1 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表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软骨母细胞 2 下列具较强再生能力又有很强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A.表皮细胞 B.呼吸道粘膜被覆细胞 C.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D.原始间叶细胞 E.内分泌腺上皮细胞 3 下列能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是: A.层粘连蛋白 B.肿瘤坏死因子 C.干扰素-α D.肝素 E.前列腺素E2 4 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增多 B.炎症细胞消失 C.玻璃样变 D.毛细血管闭合、退化 E.纤维母细胞减少 5 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

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 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 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 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 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 6 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 B.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 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 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 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 7 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 A.第3天 B.5-6天 C.2周 D.3周 E.以上都不是 8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再生时近端轴突每天可伸长10mm. B.神经纤维断离两端超过3.5cm时,才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C.伤口直径达10cm时,表皮难以再生,而必需植皮 D.肉芽组织形成时,毛细血管每日延长0.1–0.6mm

病理学全册各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二、名词解释 1.病理学 2.疾病 3.植物人 4.不完全康复 5.健康 四、简答题 1.病理学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如何? 2.活体组织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何种作用? 3.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是怎样的? 五、论述题 1.以外伤性失血为例,论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2.为什么对于临床死亡期的病人必须进行积极抢救?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1.答: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2.答: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3.答:有些患者大脑皮层功能已不可逆,仅在人工呼吸和人工起搏的条件下处于皮层下生存状态,称为植物人。 4.答: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已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体内仍遗留一定的病理状态。 5.答:是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保持协调,维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四、简答题 1.答:病理学属现代医学基础学科,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必要基础,为临床各科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答:能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得出疾病诊断;可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对手术中患者,选用快速冰

冻切片法,判断良、恶性病变,可帮助手术医生选择手术方式、决定手术范围。 3.答: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的停止。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包括:①不可逆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②自主呼吸停止;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停止。 五、论述题 1.答:疾病时机体发生的变化受因果转化规律支配。如外伤大量出血、血压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加深血液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此时,可由机体代偿功能或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阻断上述恶性循环,促使疾病趋于好转。 2.答:临床死亡期是可逆的,一般为6分钟左右。这时细胞仍有最低水平的代谢,如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患者有复活的可能。除非在人工呼吸等一切抢救措施无效,进入脑死亡后,方可宣布死亡。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 学习要点 内容要点 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减少,也常继发间质增生而体积增大,即假性肥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其中鳞状上皮化生是最常见的一种化生。 变性: 1.细胞水肿 肉眼:病变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较苍白,混浊无光泽。 镜下:实质细胞肿大,胞浆稀疏淡染、出现许多微细的颗粒,H-E染色呈淡红染。 电镜:肉质网扩张、核蛋白体脱失、线粒体肿张、峭变短、变少甚至消失。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 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 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 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 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 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 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 000ml ,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C(肛)(正常36.5-37.7 C ),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 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 1 25mmol/L ,血清K +3 .2mmol/L 。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 4 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 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 + 3 . 2mmol/L(<3 . 5mmol/L)

病理学各章节病理讨论答案

科学出版社〈病理学〉教材 各章节后附病案分析讨论参考答案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案例2-1 患者,女,35岁,10年前,曾因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刀口感染,经一月余才愈合,起初局部形成一个5cm×3cm大小的、红褐色、质地柔软、稍隆起的长条状组织,随后慢慢皱缩,质地变硬,色泽逐渐呈灰白色,但刀疤中部逐渐变薄、隆起约5cm×2cm大小,且随腹压的变化明显隆起或凹陷。体查:下腹部有一长约5cm,宽约2cm刀疤;表面失去正常皮肤的色泽和纹理结构,呈光亮、较薄、无毛发生长、明显高起于周围皮肤的隆起区。 思考题: 1.患者的刀口出现了哪种创伤愈合?请分析其发生和演变过程。 2.产生了何种并发症?为什么? 案例分析: 1.二期愈合:由于刀口的感染,使局部组织坏死加重,形成了大量的肉芽组织,随后肉芽组织演变成纤维性瘢痕而修复,同时,皮肤附件严重受损不能完全再生,因而无毛发可见,局部仅有较薄的表皮层和瘢痕。 2.腹壁疝形成:由于局部形成了较薄的瘢痕组织,因其缺乏弹性和抗拉力强度不足,在腹腔内压长期作用下,局部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 案例2-2 女性,85岁,夜间起床上卫生间小便,不慎摔倒在地,右侧臀部着地,局部疼痛不能站立,被送入医院。入院检查:体温37℃,脉搏90次/分,血压130/85mmHg。右臀部压痛,右腿活动受限。B超:腹内脏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X线检查:右侧股骨颈骨折。X光片见附图2-24。 图2-24 右股骨颈骨折

讨论: 1、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2、该骨折因病人年龄偏大,不能手术待自然愈合,可能产生何种后果? 3、哪些因素可影响骨折的愈合? 案例分析: 1.骨折基本愈合过程分4期:血肿形成期纤维性骨痂期骨性骨痂期骨痂改建期。 2.本例患者高龄、外伤后局部疼痛、压痛,不能站立,X线检查明确股骨颈骨折,并有骨质嵌入。其愈合过程也是有上述4阶段。手术复位较困难,可行股骨头置换。由于患者高龄,体质较弱。卧床不起,待其自然愈合,即为畸形愈合。病人可能双下肢长度不一,成为跛行者。此外在其愈合过程中,如护理不到位,长期卧床不起,可能合并褥疮,不仅骨折愈合不良,还可能因并发症致命。 3.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见本章相关节段。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案例3-1 患者,男,59岁。因大面积烧伤住院,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发现髂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思考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案例分析: 1.①大面积烧伤引起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含量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黏性增加,易于发生黏集形成血栓。②大面积烧伤又有组织因子释放,使血液凝固性增强。③由于静脉切开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管壁胶原纤维暴露,启动了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④患者住院期间卧床使血流缓慢,血流的轴流边流消失,血小板容易与血管壁接触;已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冲走或稀释,在局部浓度升高,易达到凝血所需要的浓度,有利于血栓形成。 2.属红色血栓,因为红色血栓主要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陈旧的红色血栓则变得干燥,质脆易碎、失去弹性。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案例3-2 患者,女性,32岁,怀孕41周,自然破膜约10min后,突然出现寒战、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呕吐、发绀,血压下降甚至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