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与生活.pdf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与生活.pdf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州国际学校穆楠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分三节, 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 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 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化学与生活

化学学科的分类:一级学科: 化学;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及化学工程等;交叉边缘科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按研究划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然而实际上的划分却是不易的,例如催化。 化学发展的三个时期:(1)古代化学时期17世纪以前,制陶、玻璃制造、炼铜炼铁等等,注重实用,化学知识是经验性、零散的;(2)近代化学时期17~19世纪末,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科学实验的兴起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分支学科飞速发展;(3)现代化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多学科综合、相互渗透,新的实验手段的普遍运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质量数中子数计算: 化学电池的写法:升失氧降得还,Zn负极Cu正极。 化肥分类及肥效计算:氮磷钾肥。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分子式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正丁烷异丁烷。同素异形体: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构成,但性质却不相同的单质。白磷和红磷。 常见农药:杀虫剂、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改良剂等 芳香烃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裂解: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裂解是一种深度的裂化。 催化重整:在有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对汽油馏分中的烃类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排列成新的分子结构的过程叫催化重整。 煤的有效利用:干馏、气化、一碳化学、液化。焦化、气化、液化和热解将煤转化为洁净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和化学原料。 电极电势:当把金属放入盐溶液中,金属表面构成晶格的金属离子和极性大的分子相互吸引,有使金属留下电子而自身与水结合进入溶液的倾向;盐溶液中金属离子又有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金属表面的倾向。这时在金属和溶液之间就产生了电位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金属的电极电势。 化学与农业:化肥(金坷垃氮磷钾肥)、农药等 纳米及纳米科技:在三位尺度上至少在某一维方向上尺寸在1~100nm范围的材料。能操作细小到1~100nm 物件的一类新发展的高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都可归于纳米技术范畴。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的用途:催化、生物医学(纳米机器人、检查体内疾病)、精细化工、国防科技(机器苍蝇、蚊子导弹、蚂蚁士兵、麻雀卫星、) 化学中的文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为主的科学。化学研究的目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

初中化学教材沪教版和人教版的区别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归纳和整理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2.1 性质活泼的氧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2.3 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归纳与整理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妙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2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3.3物质的组成 归纳和整理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归纳与整理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5.2 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5.3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基础实验四:常见的金属性质 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附录三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四部分化学名词汉英索引 附录五元素周期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3元素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附录Ⅰ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附录Ⅱ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化学《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一: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H2O)m ),但糖类不等于碳水化合物,如:鼠李糖(C6H12O5)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却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 物理性质: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文科可以不掌握吧~以老师讲的为准~)Remark: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羟基(—OH)、醛基(—CHO)(官能团名称和结构简式)性质推测:1mol葡萄糖能与5mol 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看不懂QQ联系)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Remark: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C6H12O6+6O2→ 6CO2+6H2O Remark:A.在该反应中,如果是为生物功能。则条件应写为“酶” B.为人体供能条件:酶,37℃为最适宜的温度,适当的PH值(书写只写酶就可以)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 a、直接氧化供能; 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低于正常值0.1% 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Remark: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详细内容请参照生物必修三) 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催化剂催化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 C12H22O11+H2O 2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

第七讲 化学与生活(基础)学生版

化学与生活(基础)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都离不开蛋白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经水解最终生成各种氨基酸,所以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石。氨基酸不仅可以被氧化,放出供人体活动的热量,同时还会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此外,调节生理机能的某些激素也是蛋白质,生物催化剂——酶的化学成分也是蛋白质,皮肤、毛发等也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是主要的生命基础物质之一,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扮演着各种角色。 2.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 (1)血红蛋白——人体内氧气的传输者 生命离不开氧气,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是人类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过程中的载体。但是空气中的污染物CO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却特别强,是氧气的200倍。当CO 浓度较大时,因CO 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其丧失输氧功能,会使人因缺氧而中毒,甚至窒息死亡。煤等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CO ,抽烟时吐出的烟气中也含有CO 。 (2)酶(一类重要的、特殊的蛋白质)——生命过程中的催化剂 在我们人体内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的共同点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速率大,反应十分完全,且易于灵活控制,能够按环境的变化和身体的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这一切都依靠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来完成。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a.条件温和,不需加热;b.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酶催化的知识点一 蛋白质 知识互联网

化学反应速率比普通催化剂高107~1013倍。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淀粉酶只对淀粉水解起催化作用,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酶在其他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如淀粉酶应用于食品、发酵等工业;蛋白酶用于医药等方面;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在洗涤剂中加入酶可增强去污效果。酶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应用,科学家们将应用酶来解决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的粮食问题。 3.蛋白质的变性: 羊毛衣物为什么不能用普通肥皂(呈碱性)洗涤呢?高温蒸煮,为什么能杀菌消毒呢?这是因为当蛋白质分子受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超声波、高电压等)和化学因素(如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的影响时,其结构会被破坏,导致其失去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例如,在许多建筑材料、绝缘材料、家具、清洁剂、化妆品,香烟烟雾中都含有甲醛,均会成为居室的污染源,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制作动物标本的福尔马林的化学成分为甲醛(防腐剂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会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反应,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生物活性并发生凝固,所以用福尔马林制作的标本能长久保存。 【要点诠释】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六大营养素。 2.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我们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 知识点二糖类、油脂、维生素 1.糖类:是一种高能量的物质,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能源,如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 糖类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我们所需的能量中约有60%~70%来自糖类。淀粉在人体内经过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肌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2.油脂:是人体内重要的供能物质。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kJ的热量,比糖类多一倍,被称为人体内的燃料。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做脂肪。 3.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是动物体和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物质。例如,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许多维生素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一般都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下图所示是常见富含营养素的食物。

沪教版初中化学前6章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基础梳理】 1.溶液是指、的;其特征具有性(密度、浓度都相同)、性(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且一定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悬浊液是指物质以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物质以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2.油难溶于水,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分散到水中形成。人们通常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作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有等。 3.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温度的变化。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如等;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如等;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不变,如等。 4.为了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人们常用的方法有、、等。5.日常生活中,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原因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升高。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原因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降低。 6.蒸馏水(填“能”或“不能”)导电。若在蒸馏水中加入食盐固体后,溶液(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食盐溶于水后能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和,但若在蒸馏水中加入蔗糖固体,溶液(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蔗糖是由构成的,溶解于水后不能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溶于水后,溶液导电性增强的物质往往是由构成的,如食盐、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等;由构成的物质溶于水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如蔗糖、酒精等。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基础梳理】 1.溶液由和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理解溶液的组成要注意如下要点:(1)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色;高锰酸钾溶液是色;氯化铁溶液是色;氯化亚铁是色。(3)是常用的溶剂。一般讨论的溶液都是水溶液,因此除特别说明外,一般只说“**”溶液就是指溶液。但溶剂不一定只有水,、等物质也可作为溶剂,如碘酒溶液,溶质是,溶剂是等。(4)溶液中溶质(不一定或一定)只有一种。如在食盐水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后形成的溶液,其溶质就是。(5)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因为。 2.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溶液,在分析其溶液组成时,要根据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的实际情况去确定。如锌粒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的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在分析该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反应前的稀硫酸溶液,其溶质是,溶剂是,加入锌粒后,锌粒只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溶质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并产生,而不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溶剂反应。相关图示如下: Zn H2 ++ 液的组成溶液组成 因此,反应后形成的溶液其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溶剂是原稀硫酸溶液中的。 3.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通常用字母表示,它随着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的改变而改变,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若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 4.配制溶质为固体的溶液时,基本的配制步骤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汇总沪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知识点1: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本P11-12页) 知识点2:红磷燃烧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课本P13页笔记) 第二章 知识点1:氧气的性质(课本P3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2:氧气的制法(看课本P35-36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3:催化剂(课本P36页笔记) 知识点4、二氧化碳性质(课本p41-4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5:二氧化碳制取(课本P43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6: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课本P42页课本笔记) 知识点7:水的组成实验(P48页电解水实验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8:水的净化方法(课本P49页笔记) 知识点9:硬水和软水检验的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本49页笔记) 第三章 知识点1:微粒的性质(课本63-64页笔记) 知识点2:原子的构成(课本68-69页笔记) 知识点3:离子(课本71页笔记—阴离子、阳离子、离子与化合价的关系等) 知识点4:化合价的计算(依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0) 知识点5:符号的含义(课本81页笔记—写在不同位置上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元素符号的含义、化学式的含义) 知识点6:结合元素周期表考察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等知识点) 知识点7:关于化学式的计算(课本P85-86页: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原子总数、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 知识点8:化学式的读写(课本第一页笔记) 知识点9:物质的分类(课本P76页笔记) 知识点10:原子结构中的计算(公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四章: 知识点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发光、放热、剧烈的化学反应) 知识点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课本93页笔记) 知识点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课本P94页笔记) 知识点4:质量守恒定律(书本102页笔记)(常考题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物质组成元素、物质化学式、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气体质量、根据物质质量增加或减少判断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等) 知识点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知识点6: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试卷最后一题计算、物质质量比、各物质分子个数比等) 第五章: 知识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反应)(课本第114-116笔记) 单质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反应生成+2价亚铁;氧化铁与稀硫、盐酸反应生成+3价铁)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 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 2 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化学与生活》课后习题答案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物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可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去讨论。 2、可从每天吃的主食(面食、大米、玉米等)和水果中列举。 3、纤维素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可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提示:1、3两题可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学科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并查阅相关资料,写成小论文或制成图文并茂的展板,放在教室中展示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视野,认识化学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意义,化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4、不对。糖尿病人由于体内糖代谢异常,要限制每天糖类物质的摄入量。糕点中的面粉属糖类物质,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过多食用是有害的。 5、A、C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脂肪进入人体后,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脂肪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机体需要。多余的脂肪成为脂肪组织存在于皮下。

2、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供给人体热量;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储存“能量”;作为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等的原料;必需脂肪酸还有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功能。 3、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重要影响。由饱和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在室温下呈固态,如羊油、牛油等动物油脂。由不饱和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在室温下呈液态,如花生油、豆油、菜子油、葵花子油、玉米胚芽油等植物油。 4、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5、(1)把油倒入盆中,油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容易氧化变质;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后,成分发生改变,食用后对人体有害。因此,炸完食品的油不要重复使用,尤其不应多次反复加热。(2)把油倒入塑料桶中存放,有些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会溶入油中,所以油不宜长时间储存在塑料容器中。(3)保存方法较好,可以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减缓氧化。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中主要含有C、H、O、N、S等元素。 2、食物中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鸡、鸭、鱼、肉等富含动物蛋白;谷类、豆类、菌类等富含植物蛋白。 3、A(煮熟或加浓硫酸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是不可逆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NH4HCO3NH3↑+ CO2↑+ H2O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氮肥、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等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 蒸馏;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2、SO2)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粉末 (1)加热易分解Cu2(OH)2CO3CuO + H2O + CO2↑ 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试管口出现小水珠,③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②产生气泡 7、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 B C D 2.小明奶奶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的食谱:米饭、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 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牛肉B.河虾C.青菜D.雪糕 3.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 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右图是淀粉酶对淀 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 的是……………………………………………………………………………………[ ] A.酶起催化作用B.是物理变化C.是化学变化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4.“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作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A.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B.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用甲醛浸泡易腐烂的食品。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5.下图是2008奥运吉祥物,其外材料为纯羊毛,内充PET纤维,化学式为(COC6H4COOCH2CH2O)n。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羊毛和PET纤维,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为合成纤维 B.羊毛和PET纤维可以用燃烧的方法鉴别 C.PET纤维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5:4:2 D.羊毛和PET纤维的主要成份都是蛋白质 6.右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下列有关错误的是………………………………………[ ] A.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C.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7.“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尤其如此,它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白色污染”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提出来的,但是这一警示很快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各类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材料产生的建筑垃圾 8.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 ] 面料:羊毛90%涤纶10% 里料:涤纶100% 熨烫标准:中温熨烫、不超过150℃

化学与生活教案页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 / 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 / 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3 / 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4 / 11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地原因吗?佝偻病、龋齿)思考 屏幕投影:①组成人体自身地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地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

最多地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地?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地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交流:学生阅读,课堂交流2. 媒体展示人体中元素地存在形式、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发言.3 合作探究二、问题讨论1. 根据教材和自己查阅地资料,谈谈你对钙元素地认识. .并积极讨论P95~P97内容 2、交流:学生阅读教材. 3、展示:分小组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地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角色扮演: 演出如下一幕: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教师乘机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地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 来、拓展延伸:如何科学饮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4 投影:学生讨论后投影:喝牛奶地误区常见地有:℃左右地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75 .袋奶采用①饮袋奶、不加热. 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②空腹喝牛奶.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 食牛奶不宜与含鞣酸地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③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健康大有益处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④饮奶时间安排不当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 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合作探究三 1、问题讨论5 / 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沪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整理

1-5章化学方程式整理小结 一.化合反应 1.镁带燃烧: 2Mg + O 2 ==== 2MgO (耀眼白光,照明弹) 2.铁燃烧及生锈:3Fe + 2O 2 ==== Fe 3O 4(火星四射,得黑色固体);*4Fe + 3O 2 ===== 2Fe 2O 3(缓慢氧化) 3.铜丝加热: 2Cu + O 2 === 2CuO ; 4.铝丝常温形成致密氧化膜:4Al + 3O 2 === 2Al 2O 3 5.氢气燃烧或爆炸: 2H 2 + O 2 === 2H 2O 6.碳的燃烧:2C + O 2 ==== 2CO (不完全燃烧);C + O 2 === CO 2(完全燃烧) 7.硫的燃烧:S + O 2 === SO 2 (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磷的燃烧:4P + 5O 2 === 2P 2O 5 (浓厚白烟,烟幕弹) 9.二氧化碳被碳还原:C + CO 2 === 2CO (吸热反应,高炉炼铁中制还原剂CO ) 10.二氧化碳溶于水:CO 2 + H 2O == H 2CO 3 (制碳酸饮料) 11.CO 燃烧:2CO+O 2=== 2CO 2 (CO 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毒) 二.分解反应 1.碳酸氢铵(碳铵)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 CO 2↑+ H 2O (特点:固体受热后消失) 2.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Cu 2(OH)2CO 3 2CuO + H 2O + CO 2↑(特点:分解得3种氧化物)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4.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O + O 2↑ (实验室制氧气) 5.氯酸钾制氧气:2KClO 3 2KCl+3O 2↑ 6.电解水:2H 2O 2H 2↑+ O 2↑ 7.碳酸分解:H 2CO 3 CO 2↑+ H 2O 三.置换反应 *1.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CuO + H 2 Cu + H 2O *2.碳粉还原金属氧化物: 2CuO + C 2Cu + CO 2↑ 3.铝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4.镁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Mg + 2HCl == MgCl 2 + H 2↑;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5.铁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Fe + 2HCl == FeCl 2 + H 2↑;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6.锌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Zn + 2HCl == ZnCl 2 + H 2↑;Zn + H 2SO 4 == ZnSO 4 + H 2↑(实验室制氢气) 7.湿法炼铜法,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8.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 Cu(NO 3)2 + 2Ag 四.复分解反应: *1.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除锈);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除锈)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2.实验室制CO 2: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H 2O (原理: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生成CO 2)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CuSO 4 + 2NaOH== Cu(OH)2↓+Na 2SO 4 五.其他反应类型: 1.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Fe 2O 3 + 3CO 2Fe + 3CO 2(赤铁矿炼铁) Fe 3O 4 + 4CO 3Fe + 4CO 2;(磁铁矿炼铁) * CuO + CO Cu + CO 2 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O 2 + Ca(OH)2 == CaCO 3↓+ H 2O (验CO 2); *3.天然气燃烧:CH 4 + 2O 2 CO 2 + 2H 2O 4..铜绿和盐酸反应:Cu 2(OH)2CO 3 + 4 HCl = 2CuCl 2 + 3H 2O + CO 2↑ 打*的为拓展内容 潮湿空气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温 △ === △ === △ === MnO 2 === 通电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点燃 === MnO 2 === △ △ === 点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