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

2015年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

2015年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
2015年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认识实习

实习地点:六安淠史杭灌区

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年级: 13水利水电工程

指导教师:

2015年 10 月

目录

摘要

一、认识实习的背景、目的和要求………………………………….

1.1认识实习的背景………………………………………………………

1.2认识实习的目的………………………………………………………

1.3认识实习的要求…………………………………………………………

二、认识实习的进行情况…………………………………………

2.1认识实习的时间………………………………………………………

2.2认识实习的地点………………………………………………………

2.3认识实习的安排………………………………………………………

2.4认识实习的具体情况………………………………………………

三、水利枢纽的概况………………………………………………

3.1淠史杭灌区工程简介…………………………………………………….

3.2横排头水利枢纽…………………………………………………………

3.3龙河口水利枢纽………………………………………………………..

3.4响洪甸水利枢纽…………………………………………………………

3.5梅山水库工程……………………………………………………….

四、主要建筑物功用…………………………………………………

4.1水工建筑物的功用………………………………………………………

4.2建筑物的分类与区别……………………………………………………

4.3建筑物主要特点…………………………………………………………

五、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5.1存在的主要问题………………………………………………………

5.2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的建议……………………………………………

5.3需要努力的方向…………………………………………………………

六、实习体会………………………………………………………….

七、附图………………………………………………………………

7.1横排头枢纽工程平面图………………………………………………

7.2龙河口水库平面手绘图………………………………………………..

7.3响洪甸水库平面手绘图……………………………………………….

7.4梅山水库平面手绘图………………………………………………….

八、参考文献………………………………………………………….

九、致谢……………………………………………………………..

摘要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淠史杭灌区自建国以来的建设概况,包括淠河总干渠、横排头水利枢纽、龙河口水库、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等水工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行及加固维护措施等情况。并简述了淠史杭灌区自建成以来在防洪、灌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及显著成就,且对在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新加固建筑的建设规划方案。此外,本报告还对淠史杭灌区所辖水工建筑物及发电厂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作简单分析及就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并希望通过此报告能对所存在的问题解决提供一定参考作用。真正实现建国初期毛主席提出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宏伟目标,使淠史杭灌区真正做到“人水和谐,福泽皖西”。

一、认识实习的背景、目的和要求

1.1认识实习的背景

进入大学已经两年有余,学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也已经两年了,对这个专业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课本的理论知识仅仅让我们的知识停留在理论阶段,距离本专业培养要求的技术实践型人才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为了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就业方向,且让我们可以切身的感受水工建筑物的规划、建设及管理,我们学院组织了这次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活动。

1.2认识实习的目的

实习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认识实习,拟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了解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灌区、水库、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水利枢纽的参观和现场报告,增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工程概念,丰富生产知识,对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熟悉水利枢纽的组成与总体布置,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类型、作用,水电站的组成、典型布置方式及其运行管理。

4.了解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基本建设程序以及运行管理。

1.3认识实习的要求

◆通过报告、现场参观和讲解,了解水利工程的组成及规划设计特点。

◆了解水电站的组成、作用及典型布置方式;了解水利枢纽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全过程。

◆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

二、认识实习进行的情况

2.1认识实习的时间:

2015 11 02-2015 11 05

2.2认识实习的地点:

安徽省六安市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横排头水利枢纽管理处、龙河口水库管理处、响洪甸水库管理处、梅山水库管理处等。

2.3认识实习的安排

11月2日上午淠史杭灌区规划介绍、灌区管理建设介绍、参观横排头水利枢纽11月3日全天参观龙河口水库

11月4日全天参观响洪甸水库

11月5日上午参观梅山水库

2.4认识实习的具体情况

2.4.1 11月2日上午我们跨出了此次认识实习的第一步:我们有幸请来灌区管理局的领导为我们此次认识实习做报告。

首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淠史杭灌区工程的建设概况,从淠史杭灌区的历史建设背景到现在的建设成的所有水工建筑都作了简单的叙述。建国初期,由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不断,毛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口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前提下造就了现在的淠史杭灌区工程,先后于1952年1月至1954年10月修建了佛子岭水库、1956年4月至1957年7月修建了响洪甸水库、1958年8月修建了横排头枢纽工程及建于1969年的连接长江和淮河的将军山渡槽。其次,还向我们讲述了近年来淠史杭灌区的建设规划情况,包括新建成的白莲岩水库。就这样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磨子潭水库、梅山水库和白莲岩水库等五大水库组成了灌区的主要水源,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1198万亩,承担向合肥、六安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最后,来自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的领导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最近几年淠史杭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通过淠史杭管理局领导的介绍我们大概了解了淠史杭灌区的总体情况,并对此次认识实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信心,相信自己能通过这次实习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下午我们参观了素有“横排仙境”美名的横排头枢纽工程就是我们今天的首站,也是淠史杭灌区的渠首,负责拦蓄和调节磨子潭、佛子岭、响洪甸、梅山等四大水库下泄水和横排头坝上1130平方千米的区间来水,可想其重要性。首先我们看到就是长达500米的溢流坝,看着源源不断的河水从淠河上游缓缓从溢流

坝上流下来,真是一大奇观啊,而清澈见底的河水让我们每个人忍不住都想喝一口。进水闸建筑物正在加护维修,虽然它没有水库的壮观雄伟,但其更富有现代建筑气息的特点让人也止不住要夸赞几句。旁边的冲沙闸负责每年将上游来水中携带的泥沙冲出河道,保障渠首水源的畅通无阻。

2.4.2 11月3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向往已久的龙河口水库,即现在的国家级AAAA 风景区万佛湖,位于安徽舒城县万佛湖镇。龙河口水库1958年动工业兴建,1960年建成受益,以后陆续兴建配套设施,1969年最后竣工,历时十一个春秋。“修水库实现千年理想,锁蛟龙造福万代子孙”。它是舒城人民所书写的战恶龙、降旱魔的煌煌历史篇章。

2.4.3 11月4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大名鼎鼎的响洪甸水库。响洪甸水库坐落在西淠河上游,齐云山畔,这里一湖碧水,绿得透底,群山迭翠,侄映水中,随着水面的涟漪颤颤悠悠,袅袅依依,山水交融,美前极了。荡舟湖上,齐云山上的茶园飘来阵阵茶香。驾舟转过一座山麓,驶进一湾湖岔,千亩竹海掀起层层绿色波浪。湖心冒出一座小山,酷似少女对镜梳妆。由此而上,便到了张冲磅眼,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知道附近有两处著名的瀑布;一是以气势雄伟著称的磅眼,一是饶有诗意的龙潭。

2.4.4 11月5日也是我们此次认识实习的最后一天,梅山水库是今天的主题。梅山水库是继佛子岭水库建成后六安地区境内兴建的第二座连拱坝大型水库。1953年12月,成立梅山水库工程指挥部,1954年3月动工,1956年4月除遂洞工程外,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施工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佛子岭水库,高峰时工地有2.5万人。工程总投资9268万元,做土方50万立方米,石方1.2万立方米,混凝土35.2万立方米。

水库位于史河上游,坝址在金寨县梅山镇大小梅山之间。水库上游主要支流有竹根河、白沙河、麻河、白水河等 11条山溪河流。库区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占史河全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的28.6%,总库容23.37亿立方米。相应洪水位140.77米,防洪库容11.3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7.96亿立方米,死库容4.02亿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125.27米,防洪标准万年一遇。

三、水利枢纽概况

3.1淠史杭灌区工程简介

淠史杭灌区是中国淠河、史河、杭埠河3个毗邻灌区的总称。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中南部,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千米。灌区水源来自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磨子潭水库和梅山水库。总库容66亿立方米。

该灌区于1958年开工,1959年开始灌溉农

田,1987年干渠以上工程完工,支渠以下工

程还在进行。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

运、水产养殖、城市用水的综合利用工程,包

括: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渠首枢纽工程,7级渠道的2条总干渠,11条干渠,19条分干渠,总长1384千米;1.3万条支渠、斗渠、农渠,总长2.26万千米;大小渠系建筑物2万多座;中小型调节水库1066座和21万口塘坝,有效库容12.3亿立方米;抽水站、补水站总装机容量14.1万千瓦。该工程实现了40万公顷农田的自流灌溉,实灌面积达58万公顷,并解除了淠、史河下游的洪灾,减轻了淮河干流的洪灾。同时淠史杭灌区是中国大型灌溉水利工程和商品稻生产基地之一。淠河灌区,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南抵丰乐河及其主要支流张店河一线,北至淮河南岸22.5米等高线接正(阳)南、寿西等洼地,西界淠河,与史河灌区隔河相望,东跨淮南铁路,与以长江为水源的撮镇灌区和驷马山提水灌区毗连。灌区控制面积7750平方公里,其中约三分之一在长江流域,其余为淮河流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60万亩,近期为616万亩。其中自流灌溉431万亩;提水灌溉229万亩。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三大水库为灌区提供水源。淮河、瓦埠湖和巢湖是灌区尾部的补给水源。1958年动工兴建,1972年骨干工程建成。

3.2 横排头水利枢纽

横排头枢纽工程于1958年8月破土动工,1959年7月竣工放水。这项工程由溢流坝(长500米,高7·75米)、土坝(长610米,高7米)、总干渠进水闸

(5孔,每孔净宽5米,高6·6米,设计流量300立方米/秒)、冲沙闸(4孔,每孔净宽5米,高3·3米,设计流量320立方米/秒)、分流岛和船闸(闸室长120米,宽6米,高6米)六大部分构成。

进水闸闸门为钢制平面闸门,共5孔,每孔净宽5m,闸门高6.6m,闸底板高程46.50m,启闭台高程63.00m,设计流量300 m3/s。冲沙闸门为钢制平面闸门,共4孔,每孔净宽5m,闸门高3.3m,闸底板高程46.50m,启闭台高程57.00m,设计流量320 m3/s。溢流坝长500m,结构为粘土斜墙堆石坝,外壳系钢筋混凝土护坡,坝顶高程52.75m。100年一年洪水设计,流量为8100m3/s,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流量为10700 m3/s。土坝长600m,坝顶宽6m,坝高6-7m,坝顶高程为58.50m,防浪墙高程59.60m。

3.3龙河口水利枢纽

龙河口水库,建于安徽省舒城县巢湖水系支流杭埠河上游的龙河口。库区流域面积1111平方公里,占杭埠河流域大潭湾以上总面积1970平方公里的56.4%。总库容8.2亿立方米,底库容0.53亿立方米。1958年11月开工,初期以县办为主。1961年4月停建,1965年10月复工续建,列入基建工程,1969年10月竣工。水库大坝,被称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被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原主席兰希先生赞为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龙河口水库,是杭埠河灌区的水源工程,也是渠首工程。防洪保护面积53万亩。建库后,大大减轻杭埠河的洪水负担。灌溉舒城、庐江、六安三县农田155万亩。

龙河口水库库区,作为中国大别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水库所在地舒城县万佛湖镇开始利用库区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并命名为“万佛湖”。入选国家4A级旅游区,被确定为安徽省世博会重点推介的旅游景点之一。

水库枢纽由拦河主坝、副坝、溢洪道、临时非常溢洪道和梅岭、牛角冲两座进水闸组成。主坝分东大坝与西大坝,两坝之间隔一小山,位于舒城县栲栳山与牛头山之间的杭埠河龙河口,全长600米,均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曾多次变动。1958年按50年设计,200年校核,坝顶高程71米(以吴淞口为零点,下同)。1960年改按100年设计,1000年校核,坝顶高程75米;1965年复改坝顶高程为74.4米;1975年接受河南省林庄教训,1976年将坝顶高程增至75.4米,顶宽5米,并加筑防浪墙,墙顶高程76.5米。东西两坝长分别为320米和280米;最大坝高分别为33.4米和32.4米。副坝自东向西有杜小店、马蹄岗、牛角姥、关口、寺冲、落花冲、磨松冲和大塘埂8处,总长998米,最大坝高9.5米,坝顶高程75米左右。溢洪道位于东大坝东侧一公里的斗笠冲,开敞式,最大泄量3820立方米/秒。凤凰冲和门坎石两座临时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共为3910立方米/秒。

龙河口水库既是杭埠河灌区的水源工程,也是渠首工程。分别从水库的牛角冲和梅岭进水闸引水。原计划,杭北干渠的杭淠分干渠通过将军山、打山渡槽与淠杭干渠贯通,南水北调,将杭埠河灌区与淠河灌区连成一体。1981年对淠河灌区和杭埠河灌区的水资源及灌区面积重新分析平衡后,认为水量不足,难以满足本灌区农业用水需要。因而杭淠灌区已建沟通工程实际发挥效益不大。

渠首工程由龙河口水库的牛角冲、梅岭2座进水闸组成。牛角冲进水闸为舒庐干渠渠首,进口2孔,单孔宽2.3米、高6米,出口合为1孔,宽4.6米,高6米,孔长62米。闸身为钢筋混凝土放水涵结构型式,座落在土石混合坝下。设计灌溉流量55立方米每秒,泄洪流量100立方米每秒。梅岭进水闸为杭北干渠渠首,座落在长58米的浆砌块石重力坝下,设4个城门洞形的引水底涵,单孔宽2米、高3.6米。设计灌溉流量50立方米每秒,泄洪流量100立方米每秒。梅岭进水闸位于大梅山北侧,牛角冲进水闸位于水库溢洪道东侧,分别是杭北干渠和舒庐干渠渠首,泄洪流量各为100立方米/秒,灌溉流量梅岭50立方米/秒。

3.4响洪甸水库

响洪甸水库位于西淠河上游段,水库大坝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431平方千米,占西淠河流域面积的21.36%。水库流域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势南高北低,全属山区,属大别山系,平均海拔500米,植被率90%,森林覆盖率64%。坝址区岩石性质复杂,种类繁多,库区土壤主要为水稻土、黄棕壤,分别占57.8%、35.0%,还有少量潮土和紫色土。

响洪甸水库枢纽工程由水库大坝、泄洪隧洞、引水隧洞、发电厂四部分组成。

响洪甸水库大坝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等半径同圆心混凝土重力拱坝,1956年4月开工建设,1958年7月竣工,同期开始蓄水。坝顶高程为143.4米,防浪墙顶高程为144.5米,最大坝高87.5米,坝顶弧长367.5米,弦长307米,坝顶宽5米,另加挑出部分共为6米;大坝上游面垂直,下游面自顶向下逐渐加宽,最大底宽39米,包括扩大部分为43米;坝体从右向左分为24个坝段,坝体内建一条宽2.25米、高2.75米的灌浆廊道,底部高程73.5米,供排水和观测检查用。响洪甸水库大坝以五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为一级水工建筑物,可抗八级烈度地震。2003年,安徽省水利厅主持对响洪甸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水库大坝被评定为三类坝,2004年开始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

泄洪隧洞在水库大坝右岸,钢筋混凝土衬砌,洞长303.90米,直径7米,进口是喇叭形斜井,进口底高程93米,最大泄洪流量618立方米每秒。

引水隧洞位于大坝和泄洪隧洞之间,基本与泄洪隧洞平行,全长216.5米,未衬砌,主洞直径8.7米,进口底高程97米,末端成四条平行支洞,直径由3.6米渐变到2.8米,接钢管进入发电厂房。

发电厂建于1958年4月,治淮委员会自行设计建造的坝后地面式电站,总装机容量4万千瓦(4台1万千瓦机组),1959年9月一号机组运行发电,1961年4月四台机组全部发电,其中四号机组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台“定、转子双水内冷水轮发电机组”。

响洪甸水库是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26.32亿立方米,水库五百年设计洪水

位141.30米,五千年校核洪水位143.37米。防洪高水位132.60米时,对应蓄水17.25亿立方米。死水位为100.00米,对应蓄水2.34亿立方米。水库水位达汛限水位125.00米高程时,蓄水12.27亿立方米,水库水面面积达59.21平方千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28.00米,蓄水14.13亿立方米。水质优良,为Ⅱ类水质,来水靠降雨补给。

响洪甸水库在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养殖、航运、水利旅游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梅山水库

梅山水库是继佛子岭水库建成后六安地区境内兴建的第二座连拱坝大型水库。1953年12月,成立梅山水库工程指挥部,1954年3月动工,1956年4月除遂洞工程外,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施工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佛子岭水库,高峰时工地有2.5万人。工程总投资9268万元,做土方50万立方米,石方1.2万立方米,混凝土35.2万立方米。

水库位于史河上游,坝址在金寨县梅山镇大小梅山之间。水库上游主要支流有竹根河、白沙河、麻河、白水河等11条山溪河流。库区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占史河全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的28.6%,总库容23.37亿立方米。相应洪水位140.77米,防洪库容11.3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7.96亿立方米,死库容4.02亿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125.27米,防洪标准万年一遇。

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遂洞、泄水底孔和发电厂房五个部分组成。拦河坝包括连拱坝、重力坝、空心重力坝三个部分,全长443.5米。中间坝段由15个垛、16个拱组成连拱坝,长311.5米。东西两端连接重力坝,连同东坝端的空心重力坝共长132米,坝顶高程140.17米,防浪墙顶高程141.27米,最大坝高88.24米,顶宽1.8米,防浪墙高1.1米。溢洪道位于大坝东岸,西接拦河坝,开敞式,全长101.6米,堰顶净宽84米,高程129.87米,分7孔,孔宽12米,最大泄洪量614O立方米/秒。

泄洪遂洞位于大坝东岸,为马蹄形压力洞,全长249米,洞径6.3米,进口底高程72.70米,最大泄量630立方米/秒。泄水底孔设在第9号拱内为2.25米正方形压力洞,进口底高程66.78米,最大泄量165立方米/秒。发电厂为坝后式,位于5—8号垛后,安装水轮发电机4台、4万千瓦。

水库建成后,运行正常。1962年来水较丰,9月28日最高水位125.56米。11月6日,右岸山坡坝基大量渗水,12—15号垛顶向左倾移,垛拱发生多条裂缝,当即放空库水。1963年至1965年进行多项目的加固处理后,经1969年洪水考验,证明质量良好,达到预期效果。

水库综合效益;1956年水库竣工,当年汛期即将入库洪峰流量5014立方米/秒削减到440立方米/秒。1969年7月14日最大洪峰流量13978立方米/秒,最高水位133.35米,而最大下泄流量仅1560立方米/秒,对于减轻库下史河沿岸洪灾和削减淮河洪峰起了重要作用。灌溉史河灌区金寨、霍邱、六安三县农田285万亩和河南省梅山灌区农田98万亩。

库区养鱼水面71000亩,已养水面59500亩;水库内已开发航道长153公里,可通木船,其中主航道从黄泥庄到水库大坝,长66公里,可通客轮。

四、主要建筑物功用

4.1 水工建筑物功用

实习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水工建筑物,而不同的建筑物也有

不同的功用。

(1)挡水建筑物:挡水建筑物是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物,此次我们实习中看到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挡水建筑物,如:梅山水库大坝、响洪甸水库大坝、横排头枢纽的低水头活动土坝和龙河口水库进出口两端的挡土墙都是挡水建筑物。挡水建筑物主要用来承受水压力,挡水蓄水是其最大的功用。

(2)泄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主要是在汛期上游蓄水过多时泄水的建筑物,如:龙河口水库溢洪道、响洪甸水库泄洪隧洞、横排头溢流坝都是泄水建筑物。(3)进输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也成取水建筑物,如横排头枢纽进水闸

(4)水电站建筑物:响洪甸水库发电厂都是水电站建筑物。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水工建筑物,横排头枢纽的冲沙闸属于渠系建筑物、船闸属于过坝设施、护岸和导流堤属于河道整治建筑物。

4.2建筑物的分类与区别

1、重力坝的分为哪几类,工作原理是什么,与土石坝、拱坝有何不同?

重力坝主要分为混凝土重力坝、浆砌石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空腹重力坝、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形式。

依靠大坝的自重产生的摩阻力来抵抗水平水压力以达到稳定的要求,依靠自重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水压力产生的拉应力以达到应力的要求。土石坝主要是挡水,挡风沙以垂直自重力与地基摩擦抗力来抵抗水或者风沙的水平推力。拱坝是一种推力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拱圈截面上主要承受轴向压应力,弯矩较小,有利于充分发挥坝体混凝土或浆砌石材料抗压强度,而重力坝以受弯曲为主,无法充分发挥材料的抗压强度。与重力坝利用自重维持稳定的特点不同,拱坝将外荷载的大部分通过拱作用传至两岸岩体,主要依靠两岸坝肩岩体维持稳定,坝体自重对拱坝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自重和扬压力降为次要荷载,而温度荷载和地基变形将对拱坝应力产生较大影响。

2、溢流重力坝堰面曲线包括哪几部分,各段曲线形式是怎样的?

视不同的堰的形式,但通常包含圆弧段,幂函数段、直线段、反弧段。

3、坝基固结灌浆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加强坝基整体性,即提高岩石的整体性与均质性;提高岩石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减少岩石的变形与不均沉陷。

4、坝基帷幕灌浆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确定坝基防渗帷幕的深度、厚度与钻孔排数?

是水工建筑物地基防渗处理的主要手段,以阻止或减少地基中地下水的渗透。按灌浆孔底部是否深入相对不透水岩层划分:深入的称封闭式帷幕;不深入的称悬挂式帷幕。地质条件复杂且水头较高时,多采用3排以上的多排孔帷幕。

5、溢流重力坝有哪些消能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溢流重力坝使用的消能方式有: 底流消能、挑流消能、面流消能等

底流消能

是指借助于一定的工程措施(如修建消力池)控制水约位置,通过水跃发生的表面旋滚和强烈紊动来消除余能.在坝址下游设置一定长度的混凝土护坦,过坝水流在护堤坦上发生水跃,形成旋滚,使水流的能量通过掺气、水分子的相互撞击、摩擦而有一定程度的消耗,以减少或防止下游发生严重冲刷。

挑流消能

利用泄水建筑物出口部分的挑流鼻坎,将下泄的急流抛向空中,然后落入离建筑物较远的河床与下游水流相衔接的消能方式。能耗大体分三部分:急流沿固体边界的摩擦消能;射流在空中与空气摩擦、掺气、扩散消能;射流落入下游尾水中淹没紊动扩散消能。挑流消能通过鼻坎可在挑流范围内有效地控制射流落入下游河床的位置、范围及流量分布,对尾水变幅适应性强,结构简单,施工、维修方便。但其下游冲刷较严重,堆积物较多,尾水波动与雾化都较大。挑流消能应用较广,适于中、高水头,大、中、小流量的各类建筑物。

面流消能

利用泄水建筑物末端的跌坎或戽斗,将下泄急流的主流挑至水面,通过主流在表面扩散及底部旋滚和表面旋滚以消除余能的消能方式(见图)。面流消能分跌坎面流消能和戽斗面流消能两类。戽斗面流消能是水流在戽斗内形成水跃后,再在戽斗后形成面流,是兼有底流、面流特点的混合型消能方式。面流消能适用于中、低水头,下游尾水较深,水位变幅不大及河岸稳定、抗冲能力强的情况。6、坝身泄水孔有哪些用途,按孔内流态区分有哪些类型?

坝身泄水孔用途::①预泄库水,增大水库的调蓄能力;②放空水库以便检修;

③排放泥沙,减少水库淤积;④随时向下游放水,满足航运或灌溉等要求;⑤施工导流。按水流条件,坝身泄水孔可分为有压的和无压的

7、叙述水能利用的原理?

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动能,从河流或水库等高位水源处向低位处引水,

利用水的压力或者流速冲击水轮机,使之旋转,从而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

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切割磁力线产生交流电。而低位水通过水循环的阳

光吸收而分布在地球各处,从而回复高位水源的水分布。

8、水电站建设中,包括哪些水工建筑物,各有什么作用?

①挡水建筑物:用于拦蓄河水,集中落差,形成水库,如坝、水闸等;②泄水建筑物:用于下泄多余的洪水,或者放水以降低水库水位,如溢洪道、泄水孔等;③水电站进水口:将发电用水引入引水道;④水电站引水建筑物:将已引入的发电用水输送给水轮发电机组,如渠道、隧洞(见水工隧洞)和压力水管等;⑤平水建筑物:当水电站负荷变化时,用于平稳引水道中流量及压力的变化,如前池、调压室等;⑥尾水道:通过它将发电后的尾水自机组排向下游;⑦发电、变电和配电建筑物:包括安装水轮发电机组及其控制设备的水电站厂房、安放变压器及高压开关等设备的水电站升压开关站;⑧为水电站的运行管理而设置的必要的辅助性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设施。

9、水电站厂房的功用是什么?厂区枢纽的组成部分有哪些?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建筑,江水

流平顺的引进水轮机并流向下流;将各种机电设备布置于恰当的位置,给它们创造良好的安装、检修及运行条件;为运行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厂区枢纽主要由水电站厂房、主变压器场、高压开关站和内外交通线路四部分组成部

10、按结构特征的不同,水电站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以坝集中水头的坝式水电站、以引水系统集中水头的引水式水电站,以及由坝和引水系

统共同集中水头的混合式水电站。

4.3建筑物的主要特点

(1)受自然条件制约多,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对工程选址、建筑物选型、施工、枢纽布置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

(2)工作条件复杂,如挡水建筑物要承受相当大的水压力,由渗流产生的渗透压力对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不利;泄水建筑物泄水时,对河床和岸坡具有强烈的冲刷作用等。

(3)施工难度大,在江河中兴建水利工程,需要妥善解决施工导流、截流和施工期度汛,此外,复杂地基的处理以及地下工程、水下工程等的施工技术都较复杂。

(4)大型水利工程的挡水建筑物失事,将会给下游带来巨大损失和灾难。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5.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污染较严重,灌区水库工程多建于山岭之中,部分住户零星居住其中。特别是灌区有多处旅游景区,对灌区环境保护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部分工程由于建成年限较久,出现损坏现象,难以满足运行要求。

(3)对部分出现损坏现象的工程维修不够及时,导致漏水现象严重,是工程安全上的一大隐患。

(4)灌区配套建设不足,管理力度也不够。

5.2 对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和努力方向

(1)建立完善灌区旅游景区的制度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从而强化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加强灌区工程管理水平,以保障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

(3)对破损工程的应及时有效的加护维修,从根本上消除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4)灌区管理应向服务型管理转变,使灌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六、实习体会

短短的四天实习转瞬即逝,在这四天我们学到好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看到那么多的实体水工建筑物却怎么都不能与所学的理论想象图联系在一起,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实践本就是检验我们理论知识的平台,只有在实习中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更好的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在这次认识实习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向往已久的水库、大坝、发电厂及其他的水工建筑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水工建筑物的壮观和雄伟。而其建设过程中劳动人民面对艰苦条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为所动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更让我们深深感动。

通过这次认识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大学三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程认知识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学以致用”的另一方面是“以小见大”。许多知识、原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些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换个角度或换种思维可能就简单的多了。所以,除了将所学的运用于工程中,还应注意灵活、熟练掌握和运用那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原理和方法,从小处、细微处着眼,兼顾全局,一定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效率。淠史杭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通过这些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施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十分有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可续性。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施工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几天的施工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水利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老师和工程师所说:“毕业后从事水利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短短大学生活的另一个课程,是我们得以锻炼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为此我院组织了这次声势浩大的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旨在提高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为大三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短短的四天实习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涉及过的领域,在指导老师和灌区各级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从一脸的茫然无知到渐得体会,通过对模型展物和水工建筑实物的参观,我们了解了很多水工建筑物的构造和组成,尤其是各种坝型的结构特点和建造历史,包括从最初的坝基选址、艰难的建造过程到最后的建成完工,这其中无不体现着早期水利工作者们在征服自然、改然时的伟大创造力和凝聚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更是一名水利事业接班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特别是在我国近年来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更是国家水利事业建设需要人才的时候,我们更要肩负重任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次的认识实习则为我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夯实了基础,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实习了解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步骤,加深对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对正在学习和已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起到了巩固和再加深的作用。实习已经结束了,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还有更高的目标要去完成,实习中学习的我们要切实运用的实际当中。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融入社会、体验生活,我们才能辉煌人生,加油吧!朋友们!

七、附图

7.1横排头水利枢纽

7.2龙河口水库平面手绘图

7.3响洪甸水库平面手绘图

7.4梅山水库平面图手绘图

八、参考文献

【1】姜弘道等编著.水利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詹道江等编著.工程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顾圣平等编著.水资源规划及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4】华东水利水电学院. 水电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80.

致谢

首先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开展的水利工程实习活动,让我们切身实地地看到了所学专业的实物,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外活动。其次还要感谢此次实习活动的带队老师,感谢你们的悉心指导,和精心安排。让我们受益颇丰。

另一方面也要感谢我们实习所在水库的相关工作人员,在你们的细心讲解和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这四天里面,同学们都相处的很愉快,这对我们以后为人处世和知识共享都有莫大的影响。

最后再一次的感谢所有的带队老师以及单位领导,感谢你们为我们解决疑惑,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感受和了解水利知识。由衷的感谢你们。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实习活动,我们每个人都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肯定也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对我们今后走向社会,走向岗位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灌区信息化管理

灌区信息化管理 1、发展灌区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 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大,河道治理、水库水电建设、灌 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陆续开工。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将我国水利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开建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老 化病险严重的灌区工程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灌区渠道工程、配套设施、管理设施等的加固、续建、改扩建工程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当前 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正向全面现代化快速迈进。灌区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先进、科学、高效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也已成为衡量灌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灌区信息化管理是灌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灌 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 信息资源,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升灌区管 理的效能,促进灌区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灌区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内容 2.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电 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围绕灌溉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发灌 区信息资源,打造灌区工程管理及运行管理的全信息支持、应用平台,建立集约高效、人水和谐的灌区运行环境。 2.2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建设目标要求,作为水利现代化重要标志的灌区水利信息化,内 容广泛,涉及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数据库,自动化控制,通 讯和电子等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信息传输、网络管理、决策支持等方 面的运用,且直接面向管理者,对灌区工程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影 响巨大。总的来说,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应包括:灌区GIS 地理信息、雨水情测报、墒情监测、灌区工情监测,闸门远程监控、用水调度管理、灌区防汛会商、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的建设以及通讯网络和数据库构建。基于以上建设内容的集成系统,能够完成灌区有关数据、图像、水利活 动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直接服务于灌区防汛、工 程管理和灌溉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灌区水情、墒情、配水调度及工程状况数据,以及监视图像 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整编、输出、应用。 2)实现闸门远程监控、工情水情远程监视,以及远程防汛会商。 3)实现信息的分析、对比,以及利用数据信息建立决策模型,为灌 区灌溉、防汛提供支持。 4)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灌区管理单位局域内的自动化办公。 3、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原则 信息化建设规划是做好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前提,规划质量的高低不仅 取决于规划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受灌区自然环境、工程条件、人文因 素的制约。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协调地融入到实际的灌区管理中,科学地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3.1 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众多子系统建设,有限的资金投入要分

淠史杭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_黄义德

作者简介黄义德(1951-),男,安徽肥西人,教授,从事水稻栽培及农 业节水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05!10!05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兴建的最大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设计灌溉面积79.86万hm2。自投入应用以来,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至2004年,灌区累计农业供水1294亿m3,城市供水34亿m3,累计增产粮食410亿kg。要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除应继续加强工程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强工程管理外,更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对灌区的各种水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灌区水资源的优化调度。1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1.1干旱缺水年份 (时段)目标干旱缺水年份,确保城市 工业与生活用水。利用节水灌溉制度下的定额供水,扩大抗旱供水面积,充分利用抽水抗旱,尽可能降低因灌溉缺水而引起的农作物减产损失。在保证抗旱效益的前提下,考虑水库发电量提高。根据水库蓄水情况,划分水库优化供水的保灌范围。 1.2水源充足的年份 (时段)目标利用产量高具有可操作性的灌溉制度,满足水稻的丰产灌溉需要,提高粮食单产和灌区粮食总产量。水库电站发电量最高,灌区内部抽水费用最低。 1.3实现灌区优化调度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包括防洪蓄水优化调度和灌溉供水优化调度两个部分。洪水调度,重点对后汛期逐步提高汛限水位进行研究,通过多蓄少泄,实现洪水资源化并减少泄洪对下游的影响,为灌区提供更为充足的可利用水源。灌溉供水优化调度,根据水源蓄水,渠道输水时间,输水能力,灌区需水情况,天气预报,结合发电等效益,进行灌溉供水调度。通过不同角度对调度方案进行模拟评判分析,确定最终调度方案。 2建立优化配置模型的主要变量及约束分析 灌区的基本变量包括灌区的需水量、可供水量、外水抽水量(抽水费用)、灌区大水库的发电量等。 由于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是3个相对独立的灌区,因此建立数学模型应分别把3个灌区作为3个独立系统。根据每个系统内灌区基本情况的差异,划分需水单元,需水过程按各个分区单元提出。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按定额法考虑;农业灌溉用水采用长系列调节,由降水开始,按彭曼公式推算充分灌溉定额再根据实际情况导出节水灌溉定额,或根据实验资料分析灌区作物需水定额。 2.1需水分析根据淠史杭灌区工程现状并结合灌区续建 配套与节水改造进展,对灌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水进行合理预测,结合近年来用水实际情况,分析灌区的用水需求及用水特点。 2.1.1灌溉需水。 根据灌区降雨特点及灌溉习惯,参照农业供水实际,渠首引水及提外水主要是针对灌区水稻泡田及生育用水而进行的,灌区其他作物需水主要以内部塘坝蓄水来进行。因此在本预案中,农业灌溉需水主要考虑水稻田的需水,其他作物在考虑用水时采用定量法扣除。 水稻需水年型。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水稻生育期需水量,或利用灌区灌溉试验资料分析灌区水稻全生育需水量。根据优化调度的实用性要求,计算平水年(平均年份的灌溉需水)及降雨50%、80%年份的水稻灌溉需水。灌溉制度的选择在平水年份以充分灌溉提高水稻单产为目标,并适用于丰水年份;降雨50%、80%年份则以抗旱减灾效益为主,考虑尽可能地扩大抗旱灌溉面积,采用节水灌溉制度,控制供水。所得灌溉定额与灌溉制度能够适应干旱或水源紧缺的年份。 本次优化计算中重点给出降雨50%、80%年份模型计算结果。 2.1.2城市工业与生活供水。 合肥市是灌区主要供水城市,由于董铺水库一直没有纳入灌区水资源调节计算,因此合肥市城市供水量年际变化量也较大。但考虑到城市供水的保证率要求,实行城市供水定量预留,确保在灌溉期结束大水库有足够的蓄水满足城市用水。城市供水中考虑各县城的用水。 2.1.3灌区乡镇及农村综合生活用水。灌区乡镇及农村综合生活用水采用定量法计算,灌区小城镇建设较快,因此计算时充分考虑建制镇的集中需水。居民点用水主要是取浅层地下水,建制镇用水主要以内部蓄水为水源。 2.1.4环境及其他用水。根据发展的要求,适应灌区生态与环境的改善,适当考虑环境的用水。2.2可供水量分析分灌区多种水源进行综合考虑,并实行联合调度,同时充分考虑现状情况下各种水源管理权限对调度的影响。 2.2.1渠首 (水库)供水分析。渠首可供水量主要是指上游水库蓄水和产水。上游水库是灌区主要水源及可调控程度最高的水源,是灌区优化配置的核心部分。水库水源优化配置的时间起点选择应结合灌区用水实际情况,一般在每年的春灌前4月1日作为一个周期的起点。水量由4月1日的水库蓄水及后期来水两部分组成,其中需利用相关的水 淠史杭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 黄义德1,周银平2,陈来宝2,金丛岭2,王代林2,肖幼3,周虹3(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2.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六安237100;3.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安徽蚌埠233000)摘要通过对淠史杭灌区实时水资源供需状况的模拟运行,以及模拟运行方式的变化对灌区水资源整体供需关系的改变,优化配置出每片的供水量,评价出每个灌区片的实时水资源盈亏状态,为灌区的实时调度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关键词淠史杭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6)14-3554-04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6,34(14):3554-3557责任编辑曹淑华责任校对曹淑华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宇平 一、引言 1.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而农村水利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

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灌区信息化的定义 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

走进淠史杭

走 进 淠 史 杭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二○○六年六月

目录 一、概述篇 二、工程篇 三、建设篇 四、管理篇 五、效益篇 六、文化篇 七、风物篇

概述篇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233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淠史杭工程以人间奇迹的创业历史享誉中外。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以建设时期每亩40多元的国家投资,建成的横贯皖中,纵横皖西的特大型灌区,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伯承、李鹏、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等先后来到灌区考察,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的友人先后来到灌区观摩。 淠史杭工程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灌区以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

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被誉为新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淠史杭工程以强大的服务功能支持安徽奋力崛起。淠史杭灌区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10;耕地面积1160万亩,占全省1/6;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1/4;粮食产量占全省1/4;水稻产量占全省1/3,奠定了安徽粮食主产省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全省的粮食安全。灌区优质的水源是1233万人的生命之源,是全省1/3国民经济发展的用水保障,是维持灌区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淠史杭灌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抒写着灌区建设管理的新篇章。按照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灌区体制、机制创新与灌区工程改造两项任务,改善工程老损面貌,改革体制机制,加快灌区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工程自1959年开始发挥效益,累计引水1413亿m3,累计灌溉3.48亿亩,增产粮食421.8亿公斤;城市供水25.66亿m3,发电量120亿千瓦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淠史杭灌区以服务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力争建设一个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大灌区。

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报告

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报告 水利水运工程系 08水利水电工程 Xxx(xxxxxx)

淠史杭灌区认识实习报告 淠史杭工程是建国初期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工程之浩大、意义之深远、福祉之广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可称得上举世闻名。 淠史杭 灌区是新中 国成立后兴 建的全国最 大灌区之一, 横跨长江、淮 河两大流域, 由淠河、史 河、杭埠河三 个毗邻灌区 组成,覆盖面积为14107平方公里,担负着皖豫两省14个县(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供水的重任,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1026万亩。提供灌区主要水源的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龙河口五大水库群,汇集大别山区6352多平方公里的来水,总库容66.21亿立方米。灌区渠网纵横,七级固定渠道总长2.5万公里,灌区80%以上农田实现自流灌溉。灌区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人于二零一零年十月八日至十月十日于安徽省六安市淠史杭

灌区做认识实习,据这段时间对此的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作此报告。 ①实习目的: ◆了解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灌区、水库、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水利枢纽的参观和现场报告增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工程概念,丰富生产知识,对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与感受,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了,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 ◆熟悉水利枢纽的组成与总体布置,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类型、作用,水电站的组成、典型布置方式及其运行管理。 ◆了解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基本建设程序及其运行管理。 ②实习任务: ◆通过报告、现场参观和讲解,了解水利工程的组成以及规划设计特点。 ◆了解水电站的组成、作用及典型布置方式。 ◆了解水利枢纽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实习任务 ③实习地点: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响洪甸水库管理处、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将军山渡槽等。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宇平 一、引言 1.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而农村水利作

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 灌区信息化的定义 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

淠史杭灌区

淠史杭灌区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330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淠史杭灌区以艰苦卓绝的创业历史享誉中外。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的特殊地形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气象条件,使历史上皖西皖中地区水灾频发。在这片饱受水患的土地上,古代先哲们虽然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今安丰塘)等工程,但并没有改变江淮分水岭地区十年九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积极响应“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陆续兴建了拦蓄大别山区洪水的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五大水库。以此为主水源,建成了灌溉1000万亩的特大型淠史杭灌区。从1958开工兴建至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的14年里,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安徽人民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以最高日上工人数达80万人、累计4亿工日的“人民战争”和建设时期每亩不足40元的国家投资,开挖了6亿立方米的土方量,建起了纵横皖西、横贯皖中的庞大灌溉系统,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伯承、李鹏、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等先后来到灌区考察,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的友人先后来到灌区观摩。 淠史杭灌区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灌区以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多万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被誉为新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淠史杭灌区以强大的服务功能支持安徽奋力崛起。淠史杭灌区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10;耕地面积1160万亩,占全省1/6;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1/4;粮食产量占全省1/4;水稻产量占全省1/3,奠定了安徽粮食主产省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全省的粮食安全。灌区优质的水源是1330万人的生命之源,是全省1/3国民经济发展的用水保障,是维持灌区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淠史杭灌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抒写着灌区建设管理的新篇章。1963年,淠史杭灌区在全国灌区较早地实施了基本水费+计量水费的水费计收办法;1984年,淠史杭灌区在全国大型灌区中第一个引进世界银行贷款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淠史杭灌区按照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灌区体制、机制创新与灌区工程改造两项任务,改善工程老损面貌,改革体制机制,加快灌区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工程自1959年开始发挥效益,累计引水1429亿m3,累计灌溉3.6亿亩,增产粮食440亿公斤;城市供水60亿m3。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淠史杭灌区以服务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力争建设一个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大灌区。

横排头风景区讲解词

横排头风景区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横排头风景区参观指导。横排头风景区位于六安市裕安区境内,距六安市区20公里,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淠河干渠兴修之前,这里水运很发达,因地势、水流作用,船只、竹排每行到此,自然形成横放之势,故而得名。来到横排头,首先看到的是别具特色的大门,它的整体造型是一个汉字“丰”,三横代表着淠河、史河、杭河三大干渠,而一竖则表示淠史杭工程地跨安徽、河南两省,总占地面积为13130平方公里,象征着横排头及上游的水是下游几百万人人口和农田的丰收之源。而旁边则是不停旋转的“古代”水车,它是一种古老的提灌设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象征着时来运转、万物轮回、生生不息。 (行走过程中补充)横排头水利工程自1964年加固后,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至2013年已行54年(1958年建),说到横排头水利工程就不得不提淠史杭工程,它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大型人工灌区,是世界七大人工灌溉区之一,号称“现代都江堰”,工程开发初期,国家没给一分钱,地方财政也拿不出钱,所需物资基本上靠群众自筹,他们自筹石料,木材,毛竹,旧钢铁,没有炸药炸石就发动群众自制土炸药,没有石料,就自建三个水泥厂,木料不足,许多群众把家中盖房子的木头都贡献出来,有的甚至把给老人准备的棺材都抬到工地,就在这样一种艰苦的环境下,六安人民创造了这一奇迹淠史杭。正是因为这里集水利景观、生态湿地、红色遗址、千年古刹于一体,所以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长王光英盛赞其为“横排仙境”。大家也可以在此处拍照留恋。 大家往南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著名的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通往此工程的林荫大道旁是清澈见底的淠河总干渠,她主要有船闸,进水闸,大家抬头可以看见闸门上‘丰收之源’四个金黄大字。这是刘伯承元帅1964年观察这座枢纽工程时手写的,刘伯承元帅,罗荣桓元帅以及徐海东大将都是我们皖西人民的女婿,‘丰收之源’是元帅对横排头枢纽工程的真诚赞美。这座闸系重力开辟式结构,共分为5部分,每部分宽5米高6米,她担负着下游上千万亩农田灌溉以及六安,合肥的工业用水,居民用水和水力发电任务,它的最大径流量为300m3/s,灌溉高峰期为每年的5-9月,全年过水量为20亿立方米。 进水闸的西侧是【冲砂闸】,冲砂闸是4孔重力开辟式结构,每孔净宽5m.高3.3m。主要作用是利用水流动冲走水闸前淤积的泥沙,最大设计流量为320m3/s,而它的西侧是长达500m的水坝叫做【溢流坝】。主要用来抬高库区水位以满足灌溉引水的条件,同时将上游多余的水下泻至老淠河。 现在我们所处的便是著名景点【十万白鹭洲】。因这里原先长有白鹭云集故而得名。其主要作用是拦截上游的水。 面对着我们的这片广阔的水面就是面积达125公顷的【丰源湖】,它的源头有两支,东源来自霍山的磨子潭、佛子岭、白莲崖三大水库,上面有大别山的最高峰白马尖,西源则来自金寨的响洪甸水库,上有天堂寨,而天堂寨的水则可以直接饮用,所以说丰源湖的水又被称为“天堂来水”。它的水通过进水闸,进入淠河总干渠,为六安,合肥等城镇提供工农业用水汇入生活用水。正是因为如此,当地政府于2008年10月,也就正值淠史杭工程建设50周年之际,兴建了淠史杭工程纪念广场,【淠史杭工程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刘子善书写,它的整体造型犹如一艘乘风远航的帆船,象征着淠史杭灌溉区事业乘风破浪,一帆风顺。 纪念碑的北面(前面)雕刻的是当年火热而艰苦的建设场景,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南面(后面)雕刻展现的是淠史杭工程建成后取得的综合效益,工程建成后,人们的生产得到了便利,与此同时经济效益也突显出来,生活水平也改善了不少,纪念碑正面碑记是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撰写。

安徽省水文局淠史杭蒸发实验站基本情况

1 概况 1.1 历史沿革 1980年水利部水文司、中国科协组织了皖西资源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专家们认为皖西地区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状况要予以科学评定,以求对农业增产和工程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在淠史杭灌区内建立蒸发实验站。1981年5月水利厅(81)皖水科字第265号批准成立科级建制的淠史杭蒸发实验站,隶属于安徽省水文局,实验中心建在六安市望城岗。2001年机构改革时划归六安市水文局管理。 1.2 设站目的 (1)研究土壤水气循环和植物散发的全过程,研究大气—水—植物—土壤(SPAC)综合体系,探求陆面水平衡的规律,为水文研究及农业灌溉提供资料。 (2)开展灌区回归水、劣质水及不同灌溉条件下灌溉制度等实验研究;开展土壤墒情试验研究;研究灌区水旱作物生长期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化肥、农药对退水河道水质的影响;研究污染水体经蒸发后,水体中不同污 1

染物的变化趋势。为淠史杭灌区及区域大中城市科学用水、合理调配水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基本资料。为淠史杭灌区制定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密切配合淠史杭灌区管理和建设开展工作。 (3)土壤蒸发的测试手段及方法研究:研制及改进各种观测器具、进行对比观测实验,寻求适应我国气候条件的陆面蒸发最优测试手段和方法,以便作全国定型推广应用。 (4)检验现有水资源评价精度,为水资源计算、防洪、产汇流、水文预报、大型项目水资源论证、河道范围内建设工程防洪影响评价以及防汛抗旱等提供技术资料,为无资料地区通过蒸发途径解决地表水水资源计算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3 站点设置 蒸发站具有站点广,试验项目地源储备丰富,具有同时开展多项目试验研究优势。固定站点有: (1)六安市望城岗蒸发站:实验项目有不同型式的土壤蒸发、水面蒸发,雨量、土壤墒情、水平衡试验、仪器研制和改进、气象项目等。 (2)霍邱县姚李水文试验站:实验项目有不同型式的土壤蒸发、水面蒸发,雨量、土壤墒情、气象项目、灌溉试验研究等。 2

险工险防汛抢险预案

史河管理局险工险段防汛抢险预案 第一章总则 史河灌区史河总干渠上段(普荫寺以上长23.3km)和汲东干渠上段(分路口以上36.7km)右岸为大别山区,多处天然河道与渠道平交,汛期暴雨形成的山洪入渠快,流量大,给渠道和建筑物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险工险段冲击力大,工程防汛任务重。我局管理史河总干渠自红石桥(4+454)至普荫寺闸下100m(23+291),共18.84km渠道,汲东干渠从韩老庄大桥(0+000)至灌口集泄水闸下100m(7+257),共7.26km渠道,泄洪分洪通过4座泄水闸和3座节制闸协调合作完成。2008年开始对史河总干上段(4+454至18+400)除险加固建设,在一定程度提高和改善渠道和建筑物抗洪能力,我局主要险工险段集中在汲东干渠。 为确保史河总干渠和汲东干渠堤防及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保障沿渠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免遭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淠史杭总局渠道及其建筑物控制运用计划》、《淠史杭总局水调度规程》、《史河管理局防汛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险工险段基本情况 我局险工险段基本情况详见下表

第三章防汛组织体系及职责 史河管理局成立防汛领导组,负责组织、指挥全局的防汛工作,行政主要领导负责整体防汛工作,分管领导主要负责雨情、汛情、建议调度方案及实施具体防汛抢险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负责三个管理所防汛领导工作,特殊情况下必须现场指挥,各管理所成立相应的防汛领导组织,制定应急防汛抢险

预案。 防汛办公室承担防汛抢险日常工作,做好汛前准备和预案工作;汛期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并按要求上报,根据总局和管理局防汛领导组安排,做好具体调度工作;汛后要做好防汛总结和应急项目管理工作。 财务科做好防汛经费的使用,根据防汛领导组安排做好防汛物资采购工作;办公室要做好后勤保障以及宣传等工作。 防汛抗旱领导组成人员及分工表如下: (1)防汛抗旱领导组 指导员:胡成海 组长:李友生 副组长:翟厚松 成员:黄守连黄高明常广安王均平周贻林马勇朱祖林许松 防办主任:黄守连 成员:许华 (2)岗位分工 第四章抢险能力 抢险队伍由险工险段所在地的行政村负责组建,组织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已报管理所备案,具体要求如下:开顺所负责人与江店镇联系(红石桥至扬大塘

灌区数字信息管理方案

灌区数字信息管理方案 1. 行业背景 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明确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并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任务之一。基于“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障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前提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至关重要。 1.1.现状 目前国外已广泛开展渠系自动化与用水管理技术的研究。一批适用于渠道和管道输配水的自动化、集成化量水仪表相继问世,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对灌区用水管理系统进行改善,利用自动化和遥测技术控制渠系运行,构建集信息采集处理决策信息反馈监控,为一体的灌区用水信息调度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 国内但由于自动化水平的滞后,灌区的科学化调度困难重重,配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并时常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贻误灌溉良机。为提高区域有限灌溉水资源的抗早能力和取得最大的灌溉效益,分析区域间水源关系,在各灌溉区域内部,建立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实行多水源联合优化调配,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效率。因此从节水节能及现代化管理要求出发,必须建立灌区自动化调度系统。 1.2.需求分析 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灌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促进灌区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 2. 灌区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简介 灌区信息化系统由两级网络组成,其中调度中心站、泵站遥控站通过开通专用光纤信道组成水利专网,传输遥控数据、视频流等测控信息;各遥测站与中心站通过超短波组成无线通讯网络,传输实施水情工情数据等信息。移动状态用户可以利用GSM网进行手机查询和定制。在此基础上,按照灌区管理实际需要,选择配置成熟的应用软件,形成以信息采集系统、灌区综合数据库及信息处理系统、灌区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区自动化监控系统、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及水费计收系统、水务公开系统等为主的灌区管理应用系统。 2.2系统网拓扑图

参观二水厂解说词1

参观二水厂解说词 ----水使生命之源,自来水是城市的生命线。供水企业情系千家万户,牵动每个市民,我们把保障供水,当成是一种使命。二水厂坐落在淠史杭总干渠解放南路大桥旁, 1986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改、扩建,已达日净水能力14万吨,现在实际日供水10万吨左右,担负六安城区90%的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在这里将合格的饮用水输入供水管网,送到千家万户。 这座楼是公司中心化验室,也是通过计量认证的省9个水质监测站之一,除了承担本公司水质监测外,还要承担本市5县的水质监测任务。为确保市民喝上优质放心的自来水,公司购置检测设备,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改善办公条件,到目前为止,水质检测项目不断增加,以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检测要求。 ----这里是送水泵房,该泵房24小时不间断将合格的饮用水送入市政管网。车间里有较为先进的供水配电设备和机泵,为保证安全可靠的供水压力,我们采取24小时恒压供水,始终保持出厂水压力在0.4兆帕左右,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正常用水。 ----这里是取水泵房,它将来自大别山区的原水提入平流沉淀池进行净水工艺加工,取水口就在围墙外淠河干渠内,市环保、公安、执法等部门联合管理取水口,取水保护区内,严禁游泳、捕鱼、排污等有影响水质的行为发生。 ----这里是加药消毒车间和水质化验室,净水剂是用计量泵根据原水浊度计量投加聚合氯化铝,消毒是用液氯,采用负压、计量投加。为确保水质安全,安排专门值班人员24小时检测、监控和在线仪表监测。 ----这里是混凝平流沉淀池,投加净水剂后的水,在这里进行混凝、沉淀。该池长为87米、宽为28米,其工艺为孔室混合、栅栏絮凝和平流沉淀,絮凝时间30分钟,沉淀平流部分采用三道回转式(节约用地),沉淀时间128分钟,沉淀水浊度控制在5NTU左右。 ----这里是过滤池,每组滤池过滤面积为方40平方米、过滤能力每天约9000吨,共有16组滤池;它将沉淀水进行过滤,滤后水浊度控制在1NTU以下,然后进行加氯消毒,消毒后的水进入清水库,最后将达标的饮用水送入用水用户。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全体员工始终如一地坚持“为人民服务,尽社会责任”的企业道德,秉承“用户满意、我们的追求”的服务宗旨,我们将以后行动来诠释理念,用服务赢得口碑。我们的真诚服务,将化作涓涓细流,流进百姓心中。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光临指导!

灌溉管理系统

一、灌溉管理系统 该系统软件采用当前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形式可以使所有的数据均保存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客户端只能通过中心服务器来完成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其次,把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运行于中心数据库,而各客户机只需安装简单的客户接口,就可以在比较廉价的机器上实现大型数据库的数据存取交换功能。 该系统软件的运行界面采用标准Window是应用程序模式。所有系统界面及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统一标准,并大量使用图形(柱状、拼图、曲面图、三维曲线、离散点图),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管理系统共分为泵站灌区概况模块、泵站管理模块、干渠管理模块、计量量测管理模块、水票管理模块、综合管理模块、支斗渠管理模块、工程设备管理模块、灌溉试验模块、公安水政及政务法规管理模块、通讯网络管理模块、以及农户管理模块共12个管理模块。其中个模块又分若干个子模块。 现将各模块的功能。目的介绍如下: (1)泵站灌区概况模块:本模块图文并茂,具有多媒体效果,展示了灌区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状况等。 (2)泵站管理模块:本模块对所涉及泵站方面有关灌溉及相关业务的数据进行微机管理,并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决策支持服务。主要表现在泵站运行日志的数字部分和图形部分,随时记录机组开停、维修、流量、水位及从黄河到干渠的泥沙含量、并与泵站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相连。采集处理电流。电压、有功、无功、温度等数据。为将来的自动化监控奠定基础。 (3)干渠管理模块:本模块的设立主要是进行配水作业,实施优化调配,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资料。随时记录干渠水量的配水调度,供水去向及用水量统计,记载渠道淤泥、水位、闸门开度、配水日报、单方水每千米损失系数等,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 (4)计量量测模块:本模块对所有水量测量设备进行管理,并将测得的数据转入服务器数据库。为实现节水灌溉管理

浅议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管理的新模式

浅议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管理的新模式 发表时间:2009-08-03T16:27:49.403Z 来源:《新学术论坛》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夏周胜(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 [导读] 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机制、新模式,努力使灌区的续建配套建设又好又快。 【摘要】为积极应对2008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国家作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重大部署,淠史杭灌区作为水利项目建设单位之一,如何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促进地域经济发展,这是摆在淠史杭员工面前的一个重大新课题。淠史杭总局领导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机制、新模式,努力使灌区的续建配套建设又好又快。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合同管理安全管理 Discusse the new model of how to manages the continued construction with matching facilities in the pishihang Irrigation area Zhousheng Xia (The Pi Shi Hang Irrigation Bereau Lu'an Anhui 237005) [Abstract] To positively deal with the 2008 worldwide financial crisis, the government made the significant deployment which will draw domestic needs in investm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The Pishihang irrigation area took as one of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units, it is suspends at PiShiHang staff's significant new topic that decides how to improve the water conservation infrastructure items of basic construction, and guarantees the qualit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which in turn will promote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Manageres of PiShiHang Bureau will lead all staff to practice and implement earnestly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positively explore the the new mechanism and the new pattern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managing . In all we will try our best to make sure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in the irrigation area be good also quick. [Key Word] Progject Management Mode Contact Management Safty Management 1建设背景和工程概况 1.1淠史杭灌区简介。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有水力发电、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233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以大别山区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50年来,淠史杭灌区已累计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输水1429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60亿立方米),改善了区域人口的饮水条件,灌溉了3.6亿亩农田,增产粮食440亿公斤,农业抗旱减灾效益618亿元,昔日贫瘠的江淮丘陵已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2灌区续建配套的背景。 淠史杭灌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是典型的“三边”工程。在50年的运行过程中,水费长期达不到运行成本,运行经费不足,造成工程效益逐年衰退。从1996年起,国家计委、水利部开始下达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1996年~2007年,安徽省发改委、水利厅共联合下达淠史杭灌区节水改造项目131个,共完成节水改造投资33768万元,完成工程量土方523.59万方,石方21.09万方,砼或钢筋砼16.40万方。 淠史杭灌区通过十多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批危、重、险、急的骨干工程得到了及时的除险加固,灌区工程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共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2万亩。灌区渠道输水渠损明显下降,灌溉水利用率由0.45提高到0.48,灌溉保证率由70%提高到72%。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灌区粮食总产量由1996年540万吨增加至2007年650万吨,年均增加城市供水5500万方,生态供水量迅速增加。 2.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任务艰巨性和特殊性 2.1灌区功能朝多元化发展。 淠史杭灌区的主要功能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充实,通过五十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它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以农业灌溉为主,而是发展成多元的格局。如向合肥、六安等大中城市和周边县城、小集镇供水工业生活供水;净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环境用水;营造旅游景点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用水占比逐步增大。灌区的续建配套建设为满足今后的发展和管理需要,必须加快节水改造,提高灌区工程水资源调控能力,这是实现灌区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迫切需要。 2.2灌区建设任务艰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淠史杭灌区作为全国特大型灌区之一,有望使长期困扰我们的灌区建设改造投入不足的 “瓶颈”得到突破。2000年淠史杭灌区编制的改造规划总投资43.69亿元,从1996年制2007年共完成3.38亿元,后期需完成的投资量巨大,任务很重。 2.3 2008年度灌区续建配套建设的特殊性。 1、2008年第四季度,为积极响应中央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淠史杭灌区抢抓机遇,利用项目储备多,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有利条件,争取增补资金计划1.57亿元,2008年全年已累计下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计划达2.603亿元,由于第四季度新增投资完成的时间要求短,给建设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 2、淠史杭灌区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淠史杭灌区横跨两省四市十七个县(区),范围广,战线长。灌区管理模式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渠首、总干渠、部分干渠以及跨区域的工程由淠史杭总局管理,其余由灌区各市、县(区)管理。灌区日常管理和调度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