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命名过去不够统一,有些病毒是以宿主、病理特点、致病症状、病毒颗粒形态进行命名,有些病毒是以地名和人名进行命名,还有些病毒是以字母和数字命名。病毒的分类系统也不一致,动物病毒分类等级设立科、属、种;而植物病毒分为组、亚组、种。为了力求分类和命名的统一,1992年Martelli首先提出了植物病毒的科、属、种分类原则,1993年8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第9届国际病毒大会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采纳了这一分类原则,并且新设立了一些植物病毒的科、属[1],1995年在ICTV 所公布的病毒分类和命名第六次报告中,植物病毒分类已不再采用组、亚组,而统一使用科、属、种分类系统[2]。病毒的分类系统也开始逐渐向更高级的分类等级发展,1991年ICTV在病毒分类和命名第五次报告中首次公布了比科更为高级的分类等级,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3],最近ICTV 又先后增设了套病毒目(Nidovirales)[4]和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5]。除此以外,1996年8月ICTV在第10届国际病毒大会上还对原有的病毒分类和命名规则作了进一步的修订,提出了38条新的病毒命名规则[6]。最近据Mayo等报道,ICTV又批准了43条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规则,同时对病毒目、科、属和种名的书写也作了专门的规范[7]。

1 病毒命名规则

1.1 病毒种的定义和命名病毒“种”是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replicating lineage)、占据一个特定小生境(ecological niche)、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这就是说病毒种的分类和命名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分类特征、而是由多原则分类特征决定的,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颗粒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性质等;而病毒种的一个复制谱系则强调了病毒种的系统进化特性,即现今所有的病毒种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病毒祖先;病毒种所占有的小生境是指某种病毒的特定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宿主范围、媒介的嗜亲性、致病机理等[8]。

病毒种的命名由几个有实际意义的词组成,但不是单独以宿主名加“virus”构成,当ICTV下属委员会不能肯定一个新的病毒种的分类地位时,新的病毒种可以作为暂定种列在适宜的属和科中;在不考虑病毒属和科的情况下,病毒种名与病毒株一起,均应有明确的含义;如果数字和字母已经用于某一特定病毒种的命名,其数字、字母或其组合可作为病毒种的形容词,现在已知的细菌病毒种名就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这些细菌病毒通常没有太大的表型上的差异,而且感染相同或相似的宿主;植物病毒种的命名,一般是由宿主名加症状名和“virus”构成。

1.2 病毒属的命名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其属名的词尾为“virus”,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同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1.3 病毒科的命名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科名的词尾为“viridae”,“科”下面可以设立或不设立亚科。亚科名的词尾为“virinae”。

1.4 病毒目的命名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目名的词尾为“virales”。

一般而言,病毒颗粒的形态、基因组组成、复制方式、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数量和大小,往往都可以作为病毒科、属命名的依据,而病毒目的命名则与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基因组的单双链、逆转录过程和病毒基因组的极性有关。此外,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和转录策略也可以用作病毒目命名的根据。

2 病毒名称的书写规则在病毒分类系统中所采用的病毒目、科、亚科和属均用斜体字书写或打印,目、科、亚科和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原来规定病毒种名一律不用斜体字书写或打印,种名的第一个字母一般不大写,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病毒种名是来自地名或某个宿主的拉丁科名、属名时,则种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但1998年3月ICTV在第27次常务会上,对病毒种名的书写规则又重新作了修订,提出了所有的病毒种名用斜体,第一个词的首字母要大写,其他词除专有名词外首字母一般不大写,同时还规定暂定种(tentative species)不用斜体,第一个字母采用大写[7]。

3 病毒分类系统

1995年ICTV在病毒分类和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共报告了4 000多种病毒,它们分属1个目、49个科、11个亚科、164个属(包括未分科的22个属)[2]。1996年8月在耶路撒冷第10届国际病毒大会期间,ICTV

对第六次报告作了修改和补充,1997年5月ICTV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再次召开常务会议,会上批准的病毒分类系统包括2个目、55个科、189个属(有23个属的分科未定)[9]。1998年3月ICTV在美国加州San Diego召开了第27次常务会议,又新增添了1个目、6个科、26个属[5]。最近,根据Pringle惠赠的“Vir us taxonomy-1999”,ICTV已经批准取消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同时新设立了乳头瘤病毒科(Papillomaviridae)和多瘤病毒科(Polyomaviridae),这样病毒分类系统达到了3个目、62个科。另外亚病毒感染因子(subviral agent)下设卫星、类病毒和朊病毒,其中类病毒分类有2个科、7个属,类病毒科名的词尾为“viroidae”,属名词尾为“viroid”[5,10]。国际病毒分类系统见表。

在新近公布的国际病毒分类系统中,所设立的科、属、种的中文名除了参考黄祯祥、侯云德、田波、牛宏舜、朱关福、张成良等人的相关文献外,一些新设立的病毒科、属、种的名称均按照国际病毒命名规则和命名的过程给予了适当的中文名,如:Mononegavirales下设4个科,即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和博尔纳病毒科(Bornaviridae)。该病毒目是根据这4个病毒科的RNA基因组具有单分子负极性的共同结构特性而命名的,由希腊字“monos”(single)、“nega”(negative),加上病毒目的拉丁词尾“virales”组成,故称为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11];Nidovirales是以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和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的基因组可转录产生一组长短不等的mRNA,即套(nest)亚基因组mRNA而命名的,它由拉丁字

“nidus”(nest)加病毒目的拉丁词尾“virales”构成[12]。对个别确实无法给出适当中文名的病毒名称,将留给国内的病毒学家和同仁进一步研究确定。

表国际病毒分类系统

Table The universal system of virus taxonomy

(Caudovirales)肌尾噬菌体科

(Myoviridae) 细菌“T4噬菌体属”

(T4-like viruses) 肠杆菌T4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T4) “P1噬菌体属”

(P1-like viruses) 肠杆菌P1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P1) “P2噬菌体属”

(P2-like viruses) 肠杆菌P2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P2) “Mu噬菌体属”

(Mu-like viruses) 肠杆菌Mu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Mu) “SPOl噬菌体属”

(SPOl-like viruses) 芽孢杆菌SPOl噬菌体

(Bacillus phage SPO1) “H噬菌体属”

(H-like viruses) 盐杆菌H噬菌体(Halobacterium virus H) 长尾噬菌体科

(Siphoviridae) 细菌“λ噬菌体属”

(λ-like viruses) 肠杆菌λ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λ)“T1噬菌体属”

(T1-like viruses) 肠杆菌T1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T1) “T5噬菌体属”

(T5-like viruses) 肠杆菌T5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T5) “ψM1噬菌体属”

(ψM1-like viruses) 甲烷杆菌ψM1噬菌体

(Methanobacterium ψM1)“c2噬菌体属”

(c2-like viruses) 乳球菌c2噬菌体

(Lactococcus phages c2) “L5噬菌体属”

(L5-like viruses) 分枝杆菌L5噬菌体

(Mycobacterium phages L5) 短尾噬菌体科

(Podoviridae) 细菌“T7噬菌体属”

(T7-like viruses) 肠杆菌T7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T7) “29噬菌体属”

(29-like viruses) 芽孢杆菌29噬菌体

(Bacillus phage 29) “P22噬菌体属”

(P22-like viruses) 肠杆菌P22噬菌体

(Enterobacteria phage P22)—古噬菌体科

(Rudiviridae) 古细菌古噬菌体属(Rudivirus) 硫化叶菌噬菌体SIRV1

(Sulfolobus virus SIRV1)—复层噬菌体科(Tectiviridae) 细菌复层噬菌体属

(Tectivirus) 肠杆菌PRD1噬菌体(Enterobacteria phage PRD1)—覆盖噬菌体科(Corticoviridae) 细菌覆盖噬菌体属(Corticovirus) 交替单胞菌PM2噬菌体(Alteromonas phage PM2)—芽生噬菌体科(Plasmaviridae) 支原体芽生噬菌体属

(Plasmavirus) 无胆甾原体L2噬菌体

(Acholeplasma phage L2)—脂毛噬菌体科

(Lipothrixviridae) 古细菌脂毛噬菌体属

(Lipothrixvirus) 热变形菌噬菌体1 (Thermoproteus virus 1)—微小纺锤形噬菌体科

(Fuselloviridae) 古细菌微小纺锤形噬菌体属(Fusellovirus) 硫化叶菌噬菌体 SSV1

(Sulfolobus virus SSV1)—痘病毒科

(Poxviridae) 脊椎动物和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

(Chordopoxvirinae) 正痘病毒属

(Orthopoxvirus) 痘苗病毒

(Vaccinia virus) 副痘病毒属

(Parapoxvirus) 口疮病毒

(Orf virus) 禽痘病毒属

(Avipoxvirus) 鸡痘病毒

(Fowlpox virus) 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 绵羊痘病毒

(Sheeppox virus) 野兔痘病毒属

(Leporipoxvirus) 粘液瘤病毒

(Myxoma virus) 猪痘病毒属

(Suipoxvirus) 猪痘病毒

(Swinepox virus) 软疣痘病毒属

(Molluscipoxvirus) 人传染性软疣病毒

(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 亚塔痘病毒属(Yatapoxvirus) 亚巴猴肿瘤病毒

(Yaba monkey tumor virus) 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 昆虫痘病毒A属

(Entomopoxvirus A) 五月鳃角金龟子昆虫痘病毒

(Melolontha melolontha entomopoxvirus) 昆虫痘病毒B属(Entomopoxvirus B) 桑灯蛾昆虫痘病毒

(Amsacta moorei entomopoxvirus) 昆虫痘病毒C属(Entomopoxvirus C) 淡黄摇蚊昆虫痘病毒

(Chironomus luridus entomopoxvirus)—虹彩病毒科

(Iridoviridae)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虹彩病毒属

(Iridovirus) 无脊椎动物虹彩病毒6型

(Invertebrate iridescent virus 6) 绿虹彩病毒属

(Chloriridovirus) 无脊椎动物虹彩病毒3型

(Invertebrate iridescent virus 3) 蛙病毒属

(Ranavirus) 蛙病毒3型

(Frog virus 3) 淋巴囊肿病毒属

(Lmphocystivirus) 淋巴囊肿病病毒1型(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1)—藻类DNA病毒科

(Phycodnaviridae) 藻类绿藻病毒属

(Chlorovirus) 小球藻病毒1

(Paramecium bursaria Chlorella virus 1) 寄生藻病毒属(Prasinovirus) 寄生藻病毒SP1

(Micromonas pusilla virus SP1) 金藻病毒属(Prymnesiovirus) 金藻病毒PW1

(Chrysochromulina brevifilum virus PW1) 褐藻病毒属(Phaeovirus) 褐藻病毒1

(Ectocarpus siliculosis virus 1)—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 无脊椎动物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 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概况 正黏病毒科,核酸分节段,分甲、乙、丙三型 (二)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核心、核蛋白、包膜、刺突 2、分型与变异 根据NP和MP的不同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根据HA和NA的不同分为若干亚型 抗原性漂移、抗原性转变 3、培养特性 可在鸡胚及培养细胞中增殖,易感动物为雪貂 4、抵抗力 较弱,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等敏感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 可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HA为中和抗体;细胞免疫应答主要是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D8+ T细胞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快速诊断 (五)防治原则 增强机体免疫力;接种疫苗;防止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抗病毒药物 二、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 呈多形性、核酸为单正链RNA,不分节段;有包膜,有刺突 传染源为SARS患者,飞沫传播; 检查:病毒分离与鉴定;核酸检查、血清学检查 防治: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副粘病毒

(一)麻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球形或丝形,有包膜,有刺突 可细胞培养,形成包涵体 2、致病性和免疫性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飞沫传播,CD46为其受体 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细胞免疫为主;产生HA和HL抗体,均有中和病毒作用 3、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 4、防治原则 对儿童人工主动免疫 (二)腮腺炎病毒 球形,ss-RNA,衣壳螺旋对称,有刺突,一个血清型,飞沫传播,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球形,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有包膜,有刺突,一个血清型,形成融合细胞,抵抗力弱,飞沫传播。 (四)副流感病毒 球形,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有刺突,飞沫传播。 四、腺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球形,双链DNA,核衣壳20面体对称。抵抗力较强。 (二)致病性急性发热性咽喉炎;咽结膜炎;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眼部感染;其它感染 (三)免疫性可产生特异性抗体,获得对同型的持久免疫力,起保护作用的是中和抗体 (四)微生物学检查形态学检查;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检查 五、防治原则: 无理想疫苗,加强游泳池和浴池水的消毒;无有效药物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的命名过去不够统一,有些病毒是以宿主、病理特点、致病症状、病毒颗粒形态进行命名,有些病毒是以地名和人名进行命名,还有些病毒是以字母和数字命名。病毒的分类系统也不一致,动物病毒分类等级设立科、属、种;而植物病毒分为组、亚组、种。为了力求分类和命名的统一,1992 年Martelli 首先提出了植物病毒的科、属、种分类原则,1993 年8 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第9 届国际病毒大会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采纳了这一分类原则,并且新设立了一些植物病毒的科、属[1],1995 年在ICTV 所公布的病毒分类和命名第六次报告中,植物病毒分类已不再采用组、亚组,而统一使用科、属、种分类系统[ 2 ]。病毒的分类系统也开始逐渐向更高级的分类等级发展,1991 年ICTV 在病毒分类和命名第五 次报告中首次公布了比科更为高级的分类等级,单分子负链RNA 病毒目(Mononegavirales) [3 ],最近ICTV 又先后增设了套病毒目(Nidovirales) [4 ]和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 [5]。除此以外,1996 年8 月ICTV 在第10 届国际病毒大会上还对原有的病毒分类和命名规则作了进一步的修订,提出了38 条新的病毒命名规则 [ 6 ]。最近据Mayo 等报道,ICTV 又批准了43 条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规则,同时对病毒目、科、属和种名的书写也作了专门的规范[7]。 1 病毒命名规则 1.1 病毒种的定义和命名病毒“种”是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replicating lineage) 、占据一个特定小生境(ecological niche) 、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这就是说病毒种的分类和命名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分类特征、而是由多原则分类特征决定的,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颗粒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性质等;而病毒种的一个复制谱系则强调了病毒种的系统进化特性,即现今所有的病毒种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病毒祖先;病毒种所占有的小生境是指某种病毒的特定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宿主范围、媒介的嗜亲性、致病机理等[8]。 病毒种的命名由几个有实际意义的词组成,但不是单独以宿主名加“virus ”构成,当ICTV 下属委员会不能肯定一个新的病毒种的分类地位时,新的病毒种可以作为暂定种列在适宜的属和科中;在不考虑病毒属和科的情况下,病毒种名与病毒株一起,均应有明确的含义;如果数字和字母已经用于某一特定病毒种的命名,其数字、字母或其组合可作为病毒种的形容词,现在已知的细菌病毒种名就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这些细菌病毒通常没有太大的表型上的差异,而且感染相同或相似的宿主;植物病毒种的命名,一般是由宿主名加症状名和“virus ” 构成。 1.2 病毒属的命名病毒属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其属名的词尾为“virus ”,但在设立一个新的病毒属时必需有一个同时被承认的代表种(type species) 。 1.3 病毒科的命名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属。科名的词尾为“viridae ”,“ 科” 下面可以设立或不设立亚科。亚科名的词尾为“ virinae ” 。 1.4 病毒目的命名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目名的词尾为“ virales ”。一般而言,病毒颗粒的形态、基因组组成、复制方式、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数量和大小,往往都可以作为病毒科、属命名的依据,而病毒目的命名则与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基因组的单双链、逆转录过程和病毒基因组的极性有关。此外,

计算机防病毒知识题

病毒复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 1、恶意代码是( )。 (A)被损坏的程序 (B)硬件故障 (C)一段特制的程序或代码片段 (D)芯片霉变 2、恶意代码的危害主要造成( ) (A)磁盘损坏 (B)计算机用户的伤害 (C)CPU的损坏 (D)程序和数据的破坏 3、新买回来的未格式化的软盘( ) (A)可能会有恶意代码 (B)与带恶意代码的软盘放在一起会被感染 (C) 一定没有恶意代码 (D) 一定有恶意代码 4、僵尸网络的最大危害是,黑客可以利用该网络发起()。 (A)入侵攻击 (B)DDOS攻击 (C)网络监听 (D)心理攻击 5、个人防火墙与边际防火墙的最根本区别是()。 (A) 个人防火墙可以控制端口 (B) 个人防火墙可以控制协议 (C) 个人防火墙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访问策略 (D) 个人防火墙是软件产品,而边际防火墙是硬件产品 6、能够感染EXE,COM文件的病毒属于( )。 (A) 网络型病毒 (B) 蠕虫型病毒 (C) 文件型病毒 (D) 系统引导型病毒 7、下列恶意代码那个传统计算机病毒不是蠕虫( )。 (A) 冲击波 (B) 振荡波 (C) CIH (D) 尼姆达 8、Socket服务器端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bind, accept, listen (B) bind, listen, accept (C) listen, accept (D) listen, read, accept 9、著名特洛伊木马“网络神偷”采用的是( )隐藏技术。 (A) 反弹式木马技术(B) 远程线程插入技术 (C) ICMP协议技术 (D) 远程代码插入技术 10、下列( )不是常用程序的默认端口。 (A) 8 0 (B) 8 0 8 0 (C) 2 3 (D) 2 1 11、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宏病毒起源于( )应用程序。 (A) Word (B) Lotus 1-2-3 (C) Excel (D) PowerPoint 12、第一个跨Windows和Linux平台的恶意代码是( )。 (A) Lion (B) W32.Winux (C) Bliss (D)Staog 13、 Linux系统下的欺骗库函数病毒使用了Linux系统下的环境变量,该环境变量是( )。

计算机病毒分类

病毒分类: 按破坏性分⑴良性病毒⑵恶性病毒⑶极恶性病毒⑷灾难性病毒按传染方式分⑴引导区型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操作系统中传播,感染引导区,蔓延到硬盘,并能感染到硬盘中的"主引导记录"。 ⑵文件型病毒是文件感染者,也称为寄生病毒。 它运行在计算机存储器中,通常感染扩展名为COM、EX E、SYS等类型的文件。 ⑶混合型病毒具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者的特点。 ⑷宏病毒是指用BASIC语言编写的病毒程序寄存在Office文档上的宏代码。 宏病毒影响对文档的各种操作。 按连接方式分⑴源码型病毒它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 源码型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 ⑵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 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 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⑶操作系统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 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⑷外壳型病毒通常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 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病毒命名很多时候大家已经用杀毒软件查出了自己的机子中了例如Backdoor.RmtBomb. 12、Trojan.Win 32.SendIP.15等等这些一串英文还带数字的病毒名,这时有些人就懵了,那么长一串的名字,我怎么知道是什么病毒啊?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病毒的命名规则,我们就能通过杀毒软件的报告中出现的病毒名来判断该病毒的一些公有的特性了。 世界上那么多的病毒,反病毒公司为了方便管理,他们会按照病毒的特性,将病毒进行分类命名。 虽然每个反病毒公司的命名规则都不太一样,但大体都是采用一个统一的命名方法来命名的。 一般格式为: <病毒前缀>.<病毒名>.<病毒后缀>。 病毒前缀是指一个病毒的种类,他是用来区别病毒的种族分类的。 不同的种类的病毒,其前缀也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常见的木马病毒的前缀Trojan,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等等还有其他的。 病毒名是指一个病毒的家族特征,是用来区别和标识病毒家族的,如以前著名的CIH病毒的家族名都是统一的“ CIH ”,还有近期闹得正欢的振荡波蠕虫病毒的家族名是“ Sasser ”。 病毒后缀是指一个病毒的变种特征,是用来区别具体某个家族病毒的某个变种的。 一般都采用英文中的26个字母来表示,如Worm.Sasser.b就是指振荡波蠕虫病毒的变种B,因此一般称为“振荡波B变种”或者“振荡波变种B”。

详解各类计算机病毒命名规则

详解各类计算机病毒命名规则 很多时候大家已经用杀毒软件查出了自己的机子中了例如Backdoor. RmtBomb.12 、Trojan.Win32.SendIP.15 等等这些一串英文还带数字的病毒名,这时有些人就懵了,那么长一串的名字,怎么知道是什么病毒啊? 其实只要掌握一些病毒的命名规则,就能通过杀毒软件的报告中出现的病毒名来判断该病毒的一些公有的特性了。 世界上那么多的病毒,反病毒公司为了方便管理,他们会按照病毒的特性,将病毒进行分类命名。虽然每个反病毒公司的命名规则都不太一样,但大体都是采用一个统一的命名方法来命名的。 一般格式为:<病毒前缀>.<病毒名>.<病毒后缀> 。 病毒前缀是指一个病毒的种类,他是用来区别病毒的种族分类的。不同的种类的病毒,其前缀也是不同的。比如常见的木马病毒的前缀 Trojan ,蠕虫病毒的前缀是 Worm 等等还有其他的。 病毒名是指一个病毒的家族特征,是用来区别和标识病毒家族的,如以前著名的CIH 病毒的家族名都是统一的“ CIH ”,还有近期闹得正欢的振荡波蠕虫病毒的家族名是“ Sasser ”。 病毒后缀是指一个病毒的变种特征,是用来区别具体某个家族病毒的某个变种的。一般都采用英文中的26个字母来表示,如Worm.Sasser.b就是指振荡波蠕虫病毒的变种B,因此一般称为“振荡波B变种”或者“振荡波变种B”。如果该病毒变种非常多(也表明该病毒生命力顽强 ^_^),可以采用数字与字母混合表示变种标识。 综上所述,一个病毒的前缀对于快速的判断该病毒属于哪种类型的病毒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通过判断病毒的类型,就可以对这个病毒有个大概的评估(当然这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病毒类型的相关知识,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而通过病毒名可以利用查找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详细特征。病毒后缀能知道现在在你机子里呆着的病毒是哪个变种。 下面附带一些常见的病毒前缀的解释(针对用得最多的Windows操作系统): 1、系统病毒 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2、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等。 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 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 Hack 。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 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 Trojan.LMir.PSW.60 。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10062489.html,her.Client)等。

病毒分类表

1. 按感染的对象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 2. 按遗传物质分类分(分子结构) 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其遗传物质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核酸分子量、RNA为正义(sense)或反义(antisence) RNA都是主要的分类依据。 3.按基因结构划分(基因结构) DNA病毒 l 腺病毒科Adenoviridae l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EBV 带状疱疹病毒 l 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 l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Papovaviruses l 小DNA病毒科Parvoviridae l 痘病毒科Poxviridae 天花病毒牛痘病毒 l 嗜肝DNA病毒科Viral Hepatitis乙型肝炎病毒 RNA病毒 l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 l 玻那病毒科Bornaviridae l 纤维病毒科Filoviridae *埃博拉病毒 l 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l 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人类呼吸道融合病毒 l 小核醣核酸病毒Picornaviruses 鼻病毒肠道病毒 l 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 *艾滋病病毒HIV l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l 炮弹病毒科Rhabdoviridae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称phage,寄生于细菌中病毒的总称。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精简版)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秦志光张凤荔刘峭著 43.8万字 第1章计算机病毒概述 1.1.1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第一种为科学幻想起源说,第二种为恶作剧,第三种为戏程序(70年代,贝尔实验室,Core War), 第四种为软件商保护软件起源说。 1.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史-----第一代病毒,传统的病毒, 第二代病毒(1989-1991年),混合型病毒(或“超级病毒”),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反跟踪技术);第三代病毒(1992-1995年)多态性病毒(自我变形病毒)首创者Mark Washburn-----“1260病毒”;最早的多态性的实战病毒----“黑夜复仇者”(Dark Avenger)的变种MutationDark Avenger ;1992年第一个多态性计算机病毒生成器MtE,第一个计算机病毒构造工具集(Virus Construction Sets)----“计算机病毒创建库”(Virus Create Library), ”幽灵”病毒;第四代病毒(1996-至今),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进行传播的蠕虫病毒,破坏计算机硬件的CIH,远程控制工具“后门”(Bank Orifice),”网络公共汽车”(NetBus)等。 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1.程序性(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所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2、传染性,3、隐蔽性(兼容性、程序不可见性)4、潜伏性(“黑色星期五”,“上海一号”,CIH),5、破坏性,6、可触发性,7、不可预见性,8、针对性,9、非授权可执行性,10、衍生性。 1.2.2.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环境下表现的特征------1.电子邮件成主要媒介(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可移动存储设备,网页,网络主动传播,网络,“钓鱼”),2.与黑客技术相融合(“Nimda”,CodeRed,”求职信”),3.采取了诸多的自我保护机制(逃避、甚至主动抑制杀毒软件),4.采用压缩技术(压缩变形----特征码改变,压缩算法,“程序捆绑器”),5.影响面广,后果严重,6.病毒编写越来越简单,7.摆脱平台依赖性的“恶意网页”。 1.2.3.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1.孕育期(程序设计,传播),2.潜伏感染期,3.发病期,4.发现期,5.消化期,6.消亡期。 第2章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 2.1.1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组成三大模块-----1.引导模块(将病毒引入计算机内存,为传染模块和表现模块设置相应的启动条件),2.感染模块(两大功能-----1.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传染条件,做判断;2启动传染功能), 3.表现模块(两大功能----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触发条件,做判断;或者说表现条件判断子模块 2.1启动病毒,即表现功能实现子模块) 2.2.1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方式-----1.替代法(寄生在磁盘引导扇区);2.链接法(链接在正常程序的首部、尾部、或中间)。 2.2.2.计算病毒的引导过程-----1。驻留内存,2.获得系统控制权, 3.恢复系统功能。 2.4.1.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1.日期,2.时间, 3.键盘 4.感染触发, 5.启动, 6.访问磁盘次数, 7.调用中断功能触发, 8.CPU型号/主板型号触发。 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3.1.计算机病毒发作前的表现----1.经常无故死机,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运行速度异常, 4.内存不足的错误, 5.打印、通信及主机接口发生异常, 6.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7.以前能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经常死机或者出现非法错误, 8.系统文件的时、日期和大小发生变化, 9.宏病毒的表现现象,10、磁盘空间迅速减少,11.网络驱动器卷或者共享目录无法调用,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13.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

计算机病毒选择题

单选15题15分多选10题20分 名词5题20分简答5题25 分论述1题20分二选一 (除了多选题) 计算机病毒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___ (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起干扰破坏作用,并能传染到其他程序中去;(2)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 D)(1)和(2)都不正确 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3、对于已感染了病毒的U盘,最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方法是_____ A)用酒精将U盘消毒 B)放在高压锅里煮 C)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删除 D)对U盘进行格式化 4、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_____ A)使磁盘发霉 B)破坏计算机系统 C)使计算机内存芯片损坏 D)使计算机系统突然掉电 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表现在______ A)能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性失效 B)影响程序的执行,破坏用户数据与程序 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不必采取措施 6、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会感染致病 C)不会感染 D)会有厄运 7、以下措施不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 A)保持计算机清洁 B)先用杀病毒软件将从别人机器上拷来的文件清查病毒 C)不用来历不明的U盘 D)经常关注防病毒软件的版本升级情况,并尽量取得最高版本的防毒软件 8、下列4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______ A)潜伏性 B)传染性 C)激发性 D)免疫性

病毒特征和种类

病毒特征和种类 来源网络作者:出版理论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最初用来识别病毒的性状,如个体微小、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可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具有致病性等,现仍有实用意义。但从本质上区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征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来复制其核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编码的蛋白,最后装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单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从细胞到细胞或从宿主到宿主传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词的涵义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学组成和增殖方式是独具特点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它的特点是: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它细胞器;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 上编码,这种情况在生物学上是独特的;体积比细菌小得多,仅含有少数几种酶类;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或称病毒体(完整的病毒颗粒是指成熟的病毒个体)。 病毒性质的两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1、病毒存在的两重性病毒的生命活动很特殊,对细胞有绝对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细胞外形式,一是细胞内形式。存在于细胞外环境时,则不显复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体或病毒颗粒形式。进入细胞内则解体释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细胞内环境的条件以独特的生命活动体系进行复制,是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病毒可提纯为结晶体。我们知道结晶体是一个化学概念,是很多无机化合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认为某些病毒有化学结晶型和生命活动型的两种形式。 3、颗粒形式与基因形式病毒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之外,此时,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细胞病毒解体而释放出核酸基因组,然后才能进行复制和增殖,并产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组整合于细胞基因组,随细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时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颗粒形式增殖,这是病毒潜伏感染的一种方式。 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分类 1 按感染的对象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 2 按遗传物质分类分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其遗传物质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核酸分子量、RNA为正义(sense)或反义(antise… 1. 按感染的对象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 2. 按遗传物质分类分 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其遗传物质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核酸分子量、RNA为正义(sense)或反义(antisence) RNA都是主要的分类依据。 3.按基因结构划分 DNA病毒 l 腺病毒科 Adenoviridae l 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 EBV 带状疱疹病毒 l 虹彩病毒科 Iridoviridae l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Papovaviruses l 小DNA病毒科 Parvoviridae l 痘病毒科 Poxviridae 天花病毒牛痘病毒 l 嗜肝DNA病毒科Viral Hepatitis乙型肝炎病毒 RNA病毒 l 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 l 玻那病毒科 Bornaviridae l 纤维病毒科 Filoviridae *埃博拉病毒 l 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l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人类呼吸道融合病毒 l 小核醣核酸病毒 Picornaviruses 鼻病毒肠道病毒 l 反转录病毒科 Retroviridae *艾滋病病毒 HIV l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l 炮弹病毒科 Rhabdoviridae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称phage,寄生于细菌中病毒的总称。

计算机病毒分类

病毒分类: 按破坏性分 ⑴良性病毒 ⑵恶性病毒 ⑶极恶性病毒 ⑷灾难性病毒 按传染方式分 ⑴引导区型病毒 引导区型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操作系统中传播,感染引导区,蔓延到硬盘,并能感染到硬盘中的"主引导记录"。 ⑵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是文件感染者,也称为寄生病毒。它运行在计算机存储器中,通常感染扩展名为COM、EXE、SYS等类型的文件。 ⑶混合型病毒 混合型病毒具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者的特点。 ⑷宏病毒 宏病毒是指用BASIC语言编写的病毒程序寄存在Office文档上的宏代码。宏病毒影响对文档的各种操作。 按连接方式分 ⑴源码型病毒 它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源码型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 ⑵入侵型病毒 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中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⑶操作系统型病毒 操作系统型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⑷外壳型病毒 外壳型病毒通常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病毒命名 很多时候大家已经用杀毒软件查出了自己的机子中了例如 Backdoor.RmtBomb.12 、Trojan.Win32.SendIP.15 等等这些一串英文还带数字的病毒名,这时有些人就懵了,那么长一串的名字,我怎么知道是什么病毒啊?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病毒的命名规则,我们就能通过杀毒软件的报告中出现的病毒名来判断该病毒的一些公有的特性了。

常见病毒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 (1)按产生后果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1>良性病毒这类病毒只是占用计算机资源或干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并不破坏系统和数据。常见的有“小球”和“毛虫”病毒等。 <2>恶性病毒该类病毒一旦发作,就会破坏系统或数据,如重新格式化硬盘、删除文件、系统不能启动造成瘫痪等。这种病毒危害性极大,有些病毒发作后将给用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见的有“CIH”、“黑色星期五”、冲击波,以为宏病毒和电子邮件中的常见病毒等。(2)按寄生方式分为引导型、文件型和复合型病毒 <1>引导型病毒又称操作系统型病毒,其病毒隐藏在操作系统的引导区,在系统启动时进入内存,监视系统运行,待机传染和破坏。常见的有“大麻”,“小球”和“火炬”病毒等。 <2>文件型病毒是寄生在文件中的计算机病毒,这种病毒感染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常见的有“CIH”,“DIR-2”等。影响Word文档(.doc)和Excle工作簿(.xls)进行打开、存储、 关闭和清除等操作的宏病毒也是一种文件型病毒,它目前占全部病毒的80%,是病毒历史上发展最快的病毒。 <3>复合型病毒同时具有引导型和文件型病毒寄生方式的计算机病毒。它既感染磁盘的引导区又感染可执行文件。常见的有“Filp”,“One-half”等病毒. 盗号木马下载器A(Trojan.PSW.Win32.Mapdimp.a)”病毒:警惕程度★★★,木马病毒,通过网络传播,依赖系统:Windows NT/2000/XP/2003。 “安德夫木马变种IBP(Trojan.Win32.Undef. ibp)”病毒:警惕程度★★★,木马病毒,通过网络传播,依赖系统:Windows NT/2000/XP/2003。 “安德夫木马变种IEX(Trojan.Win32.Undef. iex)”病毒:警惕程度★★★,木马病毒,通过网络传播,依赖系统:Windows NT/2000/XP/2003。 据介绍,所谓“Clicker病毒”中文名叫做木马点击器,它们侵入用户电脑后,会根据病毒编写者预先设定的网址,去点击网上的广告,如百度竞价排名、Google AdSense等,让广告主支付更多的广告费,而病毒犯罪团伙及其合作伙伴则会分享这些额外的“利润”。 木马病毒以“木马群”的形式,利用最新的Flash漏洞攻击用户电脑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自从1898年贝杰林克(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来,已经过去100多年时间。病毒的种类由最初的几十种、几百种,发展到今天的4000多种,为了使如此多的病毒种类能够得到科学的命名和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已提出和多次修订了 病毒的命名和分类原则,并且建立了由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的病毒分类系统。目前病毒分类学这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已开始走向完善和逐渐成熟起来。 一、病毒的命名与分类系统进展概况 病毒分类学是随着病毒学尤其是分子病毒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并逐渐走向成熟。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大事记 1937年Levaditi和Lepine就曾根据病毒对组织的亲和性进行分类。 1948年Holmes提出根据病毒所引起的宿主症状的分类方案。 1950年第五届国际微生物学会提出了有关病毒分类的8项原则。 1963年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据安德鲁斯(Andrewes)提出的分类建 议提出了新的8项分类原则: ①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②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③病毒粒子的结构;

④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⑤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⑥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⑦对除脂溶剂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⑧流行病学的特征。 196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成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Viruses, ICNV),并通过了上述 新的8项分类原则。 1971年ICNV公布了关于病毒分类和命名的第一次报告,将当时了解得比较清 楚的500多种病毒分为RNA和DNA病毒两大类,并且分为43个病毒 属。 1973年ICNV正式更名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 1976年ICTV公布了病毒分类和命名的第二次报告,将病毒已建立的属(组)按宿主分为五大类。 1979年公布了病毒分类和命名第三次报告,并根据病毒核酸类型,包膜有无将 病毒分为7大类,总共有53个科(组或群)。 1982年公布了病毒分类和命名第四次报告,将7大类病毒分为54个科(组)和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二篇病毒学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学习要点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1)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2)测量病毒体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1/1000μm)。 (3)病毒体的形态多样,多数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子弹状、蝌蚪状、砖 块状、杆状等。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基本结构: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结构最简单的病毒仅由核衣 壳构成,称为裸露病毒。 (2)特殊结构:包膜 核心 主要由核酸分子组成。病毒为单一核酸,即DNA或RNA。 (1)化学组成: DNA: dsDNA, ssDNA RNA: +ssRNA, -ssRNA, dsRNA (2)DNA病毒核酸多为双股,RNA病毒核酸多为单股。 (3)病毒核酸携带病毒全部遗传信息,是病毒的基因组,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 复制增殖及感染性。 衣壳 包围在病毒核心外面,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壳粒是衣壳的亚单位,有3种排列形式: (1)螺旋对称 (2)20面体立体对称 (3)复合对称 衣壳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素的破坏

(2)可作为病毒鉴定及分类的依据 (3)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种类 (4)衣壳蛋白具有抗原性,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包膜 为包裹在病毒衣壳外的一层脂质双层膜。有些病毒的包膜表面有刺突。 (1)化学组成:双层脂质、多糖和蛋白质 (2)来源:多糖及脂类来自宿主细胞,蛋白质则由病毒基因编码产生。 病毒包膜的生物学作用: (1)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 (2)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3)具有抗原性 二、病毒的增殖 1.病毒增殖的方式:自我复制 2.复制周期:感染性病毒颗粒从进入宿主细胞开始到最后产生许多子代病毒并释放的过程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 (1)吸附:感染的起始期,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可分为两个步骤:1)非特异性吸附 2)特异性吸附:病毒表面结构或附着位点识别并结合到易感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上。特异性吸附决定病毒的组织亲嗜性和感染宿主的范围。 (2)穿入: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病毒穿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融合: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 2)胞饮:细胞膜内陷使整个病毒被吞饮入胞内 3)直接进入 (3)脱壳:病毒进入细胞后必须脱去衣壳,其核酸才能发挥作用。 (4)生物合成:包括病毒核酸复制及蛋白质合成两个方面。在此期间,用血清学方法和电镜检查,不能从细胞内检出病毒体,称为隐蔽期。病毒基因组的类型不同,其蛋白合成的方式各异;可分成早期蛋白质合成与晚期蛋白质合成两个

生物认识病毒——给恐怖的病毒分分类

生物 认识病毒——给恐怖的病毒分分类 作者:王玮潞 知识点: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被称为病原体。其中病毒是最可怕的病原体,它属于寄生生物,不同病毒会选择不同的宿主。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是经典的以病毒为主题的电影,其中的T病毒及G 病毒是致命的生化武器,这种人研制的病毒最终在全球蔓延开来,肆意毁灭人类。病毒,是一种远比人类的历史久远的古老生物,也一直对人类存在致命威胁。 有研究表明,早在我们的祖先“智人”时期,人类与病毒这种有害微生物的斗争就已经拉开序幕,在此漫长过程中,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也一步步地揭开了病毒的神秘面纱。 病毒作为唯一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属于寄生生物。对于宿主细胞的选择本不应该再有所挑剔,但是,在如何选择自然宿主这个过程中,病毒却彰显着“个性”。 虽然几乎每个病毒个体都烙有家族的独特烙印,如“个头”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都具有极强的变异能力,但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着自己的“口味”。有些病毒喜欢寄生在同样是微生物的细菌的细胞内,称为噬菌体;有些病毒是“素食主义者”,偏偏要侵蚀不能自由移动的植物如烟草花叶病毒,因此被称为植物病毒;有些病毒则更偏爱动物细胞,寄生于动物体内称为动物病毒,如天花病毒、HIV等。也就是说,一种病毒的遗传密码决定了它有着特定要攻击的细胞类型与种类。植物病毒并不能攻击动物使其患病。更进一步说,一种植物病毒也不可能感染所有的植物。

比如人类认识的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它是一种专门感染植物的RNA病毒。作为病原体的寄主范围非常广,现已知对单子叶植物22科中的198种植物具有寄生性。但是,烟草花叶病毒专门感染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通过汁液传播,可以使受感染的叶片看起来斑驳污损。病叶轻微摩擦造成微伤口,病毒即可侵入。侵入后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后进入维管束组织传染整株。烟田中的蝗虫、烟青虫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也可传播TMV病毒。所以说,即使烟田中的蝗虫、烟青虫携带该病毒,但是,烟草花叶病毒作为植物病毒并不能使其感染。另一方面,烟草花叶病毒可以在198种植物内寄生却不能使其致病,而只是侵染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

计算机病毒课后题

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包括哪几类程序? 答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具有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 (一)文件类病毒。该病毒在操作系统执行文件时取得控制权并把自己依附在可执行文件上,然后利用这些指令来调用附在文件中某处的病毒代码。当文件执行时,病毒会调出自己的代码来执行,接着又返回到正常的执行序列。通常,这些病毒发作迅速且隐蔽性强,以至于用户并不知道病毒代码已被执行。 (二)引导扇区病毒。它会潜伏在硬盘的引导扇区或主引导记录中。触发引导区病毒的典型事件是系统日期和时间被篡改。 (三)多裂变病毒。多裂变病毒是文件和引导扇区病毒的混合,它能感染可执行文件,从而能在网上迅速传播蔓延。 (四)隐蔽病毒。这种病毒通过挂接中断修改和隐藏真面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因此,当某系统函数被调用时,这些病毒便“伪造”结果,使一切看起来正常。秘密病毒摧毁文件的方式是伪造文件大小和日期,隐藏对引导区的修改,而且使大多数操作重定向。 (五)异形病毒。这是一种能变异的病毒,随着感染时间的不同,改变其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感染操作会使病毒在文件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使传统的模式匹配法失效。 (六)宏病毒。宏病毒不只是感染可执行文件,还可感染一般应用软件程序。它会影响系统的性能以及用户的工作效率。宏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写的,不面向操作系统,所以它不受操作平台的约束,可以在DOS、Win-dows,Unix、Mac甚至在0S/2系统中传播。宏病毒能被传到任何可运行编写宏病毒应用程序的机器中。现在随着E-mail、WWW等强大的互联能力及宏语言的进一步强化,极大地增强了它的传播力。 2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过程?每个过程的特点? 答DOS引导阶段一般需要通过软盘启动后使用.引导型病毒利用软盘的启动原理工作,它们修改系统启动扇区,在计算机启动时首先取得控制权,减少系统内存,修改磁盘读写中断,影响系统工作效率,在系统存取磁盘时进行传播。1989年,引导型病毒发展为可以感染硬盘,典型的代表有“石头2”。我国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病毒是1988年在财政部的计算机上发现的。 DOS可执行阶段1989年,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系统加载执行文件的机制工作,代表为“耶路撒冷”、“星期天”病毒。病毒代码在系统执行文件时取得控制权,修改DOS中断,在系统调用时进行传染,并将自己附加在可执行文件中,使文件长度增加。1990年,发展为复合型病毒,可感染COM和EXE文件。伴随批次阶段1992年,伴随型病毒出现,它们利用DOS加载文件的优先顺序进行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蝉”病毒,它感染EXE文件时生成一个和EXE同名但扩展名为COM的伴随体;它感染文件时,改原来的COM文件为同名的EXE文件,再产生一个原名的伴随体,文件扩展名为COM,这样,在DOS加载文件时,病毒就取得控制权.这类病毒的特点是不改变原来的文件内容,日期及属性,解除病毒时只要将其伴随体删除即可。在非DOS操作系统中,一些伴随型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描述语言进行工作,具有典型代表的是“海盗旗”病毒,它在得到执行时,询问用户名称和口令,然后返回一个出错信息,将自身删除。批次型病毒是工作在DOS下的和“海盗旗”病毒类似的一类病毒。 3、计算机病毒特征 答1)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

病毒的种类word.doc

第二节病毒的种类 一.植物 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种子植物都能发生病毒病。禾本科、 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植物受害较重,感染病毒的种类较多。 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数是ssRNA。粒子形态基本有三种类型:杆状、线条状、近乎球状的多面体,也有些是有的粒子。 植物病毒和其它病毒一样是严格寄生物,但它们的专化性不强,一种病毒往往能于不同科、属、种的栽培、野生植物上。 病毒侵染植物除造成外部症状外,在细胞内部组织或细胞也有不正常表现。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感染细胞内形成细胞内含体。细胞内含体一

类是结晶形的,一类是非结晶形的(又称X小体)。结晶形内含体通常由病毒粒子堆叠而成,在非结晶形的内含体中,有不少是病毒粒子和寄主细胞成分混合而成的。 结晶形内含体:无色透明呈六角形、长条形成不规则形晶体、有纺缍形针状或8字形的长纤维状。非结晶形是半透明的颗粒状聚积体,呈圆形成椭圆形。 感染病毒的植物,对病毒也有以下的抵抗作用: 1.病毒的定域化,不发生全身感染,只发生局部感染。如产生局部坏死斑点,使病毒局限在病斑内部。 2.病毒相互作用形成的抵抗现象。 一种植物感染二种病毒,会出现加重或减轻症状等。 A.干扰作用:一种病毒影响他种病毒的感染。 B.防御作用:先入的病毒对后入的病毒侵染起防御作用。

3.获得抗性:植物感染某一病毒后,对某一种或其它种病毒具有抗性。 二.人类和动物病毒 病毒可进入人和动物细胞生长,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病毒病。粒子形态有球状的多面体,也有复杂颗粒,如蝌蚪状,砖形,卵形,也有些是有封套的粒子等。如脊椎动物病毒的脊椎灰质炎病毒、流感、狂犬病等。人类80%以上的传染病由病毒引起,肝炎、天花等,家畜、鸡疫、鸭疫等。 动物病毒中,可分两类:杀死细胞病毒和非杀细胞病毒。 1.杀死细胞病毒感染:使细胞受到破坏成死亡,称杀细胞或溶细胞病毒。如人脊髓灰质病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