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

B. 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C. 放大镜使光会聚

D.

2.关于雨后天晴的夜晚,行人怎样才能避免踩到地上的积水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面比较亮,因为月光在地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B.背着月光走,地面比较暗,因为月光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

C.迎着月光走,水面比较亮,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

D.背着月光走,水面比较暗,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卯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污点不移动;②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

A.玻片上

B.低倍物镜上

C.高倍物镜上

D.目镜上

4.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5.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

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15cm

u=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25cm

u=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7.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8.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9.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透过树叶上的水珠可以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中水珠可以看作( )

A.凸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

C.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实像

D.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

10.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

_____(填光学原理)。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夹角放置。

1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其大小是______m/s,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12.把一支铅笔斜插入装水的杯中,铅笔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如图(甲)所示,这是光的

________现象;把一支铅笔紧贴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的一侧,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瓶看到的那支笔是_______。(选填“放大的虚像”、“缩小的实像”、“等大的实像”)

13.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所示的透镜是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

14.某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选填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助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

(2)调节好装置,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光屏上能成(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像(选填“实”或“虚”)。生活中常用的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作的。

(3)将蜡烛移至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1cm,光屏上的像会移动(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1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 、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不符合题意;B 、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C 、放大镜使光会聚,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 、手影也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 2.答案:D

解析: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亮,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睛的光较少,所以地面看起来较 暗,故A 、C 错误。当人背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暗,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总有_部分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地面看起来较亮,故B 错误,D 正确。

3.答案:D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小污点,小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物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物镜小污点动就在物镜; 移动载玻片,小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

如果不在物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目镜上.

根据题意: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②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说明小污点一定在目镜.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AB 错误.

C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 和镜头焦距f 的关系是2u f >.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 错误,D 正确; 5.答案:D

解析:A. 由图可知,物距25cm 40cm u v =,=,物距u v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 错误;

B. u

C.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 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此时物距40cm u =,因为当25cm u =时,40cm v =,根据对称性可以知道此时25cm v =,故C 错误;

D. 物距u v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

22v f f u f >>>,,所以20cm 12.5cm f >>,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10cm u f <=,焦点内不成像,故D 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A.根据图像当20cm u =时20cm v =,可知10cm f =,A 错;

B.当15cm u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B 错;

C.当25cm u =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但不是投影仪,C 错;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 处移到3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2u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正确,D 错误;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 错误;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 错误;故应选A.

8.答案:D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使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投影仪使用时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为像距,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为物距,所以应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故D 符合题意。 选D 。

9.答案:B

解析: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故选B.

10.答案:光的直线传播;30°或150°

解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陳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过反射点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如图所示,此时入射角为120=602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或者18030150?-?=?)。所以,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30°(或者150°)夹角放置。

11.答案:8310?;红外线

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8310m /s c =?;

(2)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功能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12.答案:折射;放大的虚像

解析:铅笔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形成虚像;

把一支铅笔紧贴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的一侧,如图(乙)所示,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铅笔位于焦距以内,透过玻璃瓶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3.答案:绿;凸;远视

解析: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由图可看出书上的字变大了,所以该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个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14.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

(3)不变

(4)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玻璃板厚,两次反射成像) 解析: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 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因此若观察到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像则原因是玻璃板前后面各成一个像.

15.答案:(1)凸透镜(2)缩小;实;照相机(3)向上;大于

解析:

(1)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凸透镜;

(2)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光屏上能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作的;

(3)将蜡烛移至1、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能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烛焰中心下降1 cm ,

凸透镜位置不变,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因为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因此像移动的距离大于烛焰中心下降距离,即移动的距离大于1c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