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1《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1《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1《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

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4.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

生态环境称生境。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

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

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

能生存。

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

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8.春化作用:一般是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

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春化作

用。

9.发育阈温度:发育生长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上才会开始,低于这个温度,

生物就不能发育,而这个温度就是发育阈温度。

10.贝格曼规律:高纬度恒温动物往往比来自低纬度恒温动物个体高大,导

致其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

抗寒。

11. 阿伦规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

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

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12.相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

和水汽含量(E)之比。

13.田间持水量:对于陆地植物,水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

的水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14.种群: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5.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16.性比:指的是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

17.动态生命表:连续观察一群同一时期出身的生物的命运所得数据编制的生命表。

18.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生命表。

19.环境容纳量(K):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20.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

衍的地区,其这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成为生态

入侵。

21..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种群中更明显。

22.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

23.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24.生态位的分化:种内竞争扩大,种间竞争缩小。

25.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

26.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27.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8.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29.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

30.基盖度:是指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基盖度也称真盖度。

31.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32.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用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33.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4.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

35.生活型谱:统计某个地区或某个植物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称为生活型谱。

36.层片:是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

37.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和水平结构。

38.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

之间)的过渡区域。

38.同资源种团:通常将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同资源种团。

39.关键种:对群落具有重要的和不相称的影响。(关键种往往是昆虫)

40.中度干扰假说:即中等程度的干扰能维持高多样性。

41..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42.定居:就是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过程。

43.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的种。

44.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45.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环境+生物;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6.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成为食物链。

47.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48.生物扩大作用:也叫生物富集作用。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有毒害的物质含量沿生物链在各级生物体内逐渐递增的现象。

49.能量锥体(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渐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锥体或金字塔。同样如果以生物量或个体数目来表示,就能得到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三类锥体合称为生态锥体。

50.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51.十分之一法则:每通过一个营养级,其有效能量大约为前一营养级的十分之一。

52.失汇现象: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大约25﹪的全球碳流的汇是科学尚未研究清楚的,这既是著名的失汇现象。

53.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知识要点

1.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组织层次。

2.生态因子的分类:按其性质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

子和人为因子五类。

3.生态因子作用特征:

⑴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

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⑵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

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

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⑶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

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

强度,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⑷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

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⑸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职能岗位、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⑴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⑵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5.典型温带深湖水温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6.动物类型:按动物热能的主要来源,把动物分为外温动物和内温动物。

7. 有效积温法则:K=N(T﹣C)

K:生物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用“日度”表示

N:发育历期,即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

T:发育期间的环境平均温度

C:该生物的发育阈温度

8.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

9. 种群的特征:⑴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⑵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的

⑶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10.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计学指标,大

致有:⑴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⑵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⑶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11.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

包括A:增长性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12.

12. 存活曲线:即用于表示存活率数据的曲线

三种基本类型:

I型:曲线凸型,表示幼体存活率高,而老年个体死亡率高,在接近生命寿

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II型:曲线呈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又有一个较稳定的死亡率。

III型:曲线凹型,表示幼体死亡率很高。

13.种群增长率r=lnR0/T

R0:世代的净增殖率T:世代长度

14. 逻辑斯谛方程:dN/dt=rN(1﹣N/K)

逻辑斯谛方程曲线通常划分为五个时期:

⑴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⑵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⑶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般时,密度增长最快。

⑷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⑸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意义:①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②是渔业、牧业。林业等领域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③模型中两个参数r和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15..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类型:①种群增长;②季节消长;③种群的波动;④种群的爆发;

⑤种群平衡;⑥种群的衰落和消亡。

16. “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⑴地理隔离: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隔离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

使抓奶哥群间基因流受阻。

⑵独立进化: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

⑶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两种群间产生繁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

机会再次相遇,彼此间也不在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

完成。

17.r-选择与k-选择的相关特征的比较

18.群落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种内组成;②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④具有一定的结构;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⑦具有边界特征;⑧种群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19. 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按其演替方向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内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高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而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20.排序的类型:排序方法可分为两类,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称为直接排序,又称直接梯度分析或者梯度分析,即以群落生境或其中某一生境因子的变化拍定样地生境的位序;另一类是群落排序是用植物群落本身属性排定群落样地的位序,称为间接排序,又称间接梯度分析或者组成分析。

21.生态效率的各个能量参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摄取量(I):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它代表光合作用所吸收的日光能;对于动物来说,它代表动物吃进的食物的能量。

同化量(A):对于动物来说,它是消化后吸收的能量,对分解者是指对细胞外的吸收能量;对于植物来说,它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常常以总初级生产量表示。

呼吸量(R):是指生物在呼吸灯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

生产量(P):是指生物在呼吸消耗后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它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对于植物来说,它是净初级生产量。对于动物来说,它是同化量扣除呼吸量以后的净剩的能量值,即P=A﹣R。

2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系统偏离加剧。如在生物生长过程中个体越来越大,在种群持续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不断上升,这都属于正反馈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23.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海洋上: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到大洋区,单位面积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有趋于降低的明显趋势。珊瑚礁和海藻床是高生产量的,大洋区净生产量相当低,被称为海洋荒漠。

陆地上:湿地(沼泽和盐沼)生产量是最高的,热带雨林生产量也很高。由热带雨林向温带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寒漠和荒漠依次减少。

24.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

25.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6.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三大类型:水循环、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27.全球水循环的库:海洋库、两极冰盖、地下水、湖泊河流、土壤水分、大气中水、生物

体中水;

碳循环的库:碳库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洋中的无机碳和生物机体中的有机碳。28.环境污染的类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有毒物质与核污染、噪声污染和光污染。

29.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一是改进能源结构,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0.

三.大题

1.水生演替系列

在一般的淡水湖泊中,只有在水深5~7m以内的湖底,才有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长,而在水深超过5~7m时,便是水底的原生裸地了。因此,根据淡水湖泊中的深浅变化,其水生演替系列将有以下的演替阶段。

⑴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此阶段中,植物是漂浮生长的,其死亡残体将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积,同时湖岸雨水冲刷而带来的矿物质微粒的沉积也逐渐提高了湖底。这类漂浮的植物有:浮萍、满江红以及一些藻类植物等。

⑵沉水植物阶段:在水深5~7m处,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轮藻属的植物。轮藻属植物的生物量相对较大,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自然也就使湖底的抬升作用加快。的那个水深至2~4m时,金鱼藻、眼子菜、黑藻、茨藻等高等水生植物开始大量出现,这些植物生长繁殖能力更强,垫高湖底的作用也就更强了。

⑶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的日益变浅,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这些植物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生物量较大,残体对进一步抬升湖底有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当它们密集时,就使得水下光照条件很差,不利于水下沉水植物的生长,迫使沉水植物向较深的湖底转移,这样又起到了抬升湖底的作用。

⑷直立水生阶段:浮叶根生植物使湖底大大变浅,为治理水生植物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终直立水生植物取代了浮叶根生植物。这些植物的根茎极为茂密,常纠缠交织在一起,使湖底迅速抬高,而且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形成一些浮岛。原来被水泥淹没的土地开始露出水面与大气接触,生境开始具有陆生植物生境的特点。

⑸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新从湖中抬升出来的地面,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且还含有近于饱和的土壤水分。喜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定居在这种生境上。若此地带气候干旱,则这个阶段不会持续太长,很快旱生草类将随着生境中水分的大量丧失而取代湿生草类。若该地区适于森林的进展,则该群落将会继续向森林方向进行演替。

⑹木本植物阶段:在湿生草本植物群落中,最先出现的木本植物是灌木。而后随数目的侵入,便逐渐形成了森林,其湿生生境也最终改变成中生生境。

由此看来,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中央顺序发生的。因此,比较容易观察到,在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分布着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的群落环带。每一带都为次一带的“进攻”准备了土壤条件。

2.旱生演替系列

旱生演替系列是从环境条件几段恶劣的岩石表面或砂地上开始的,包括以下几个演替阶段。

⑴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岩石表面无土壤,光照强,温度变化大,贫瘠而干燥。而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最先出现的是地衣,而且是壳状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之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一些小颗粒,在地衣残体的作用下,该细小颗粒有了有机的成分。其后,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继续作用岩石表层,使岩石表层更加松软,岩石碎粒中有机质也逐渐增多。此时,地衣植物群落创造的较好的环境,反而不适合它自身的生存了,但却为较高等的植物类群创造了生存条件。

⑵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在地衣群落发展的后期,开始出现了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与地衣相似,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苔藓植物的残体比地衣大得多,苔藓的生长可以积累更多的腐殖质,同时对岩石表面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岩石颗粒变得更细小,松软层更厚,为土壤的发育和形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⑶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群落演替继续向前发展,一些耐旱的植物种类开始侵入。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土壤条件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若气候允许,该演替系列可以向木本群落方向演替。

⑷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喜阳的灌木开始出现。他们常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其后灌木数量大量增加,成为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

⑸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喜阳的树木开始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就形成了森林。最后形成与当地大气候向适应的乔木群落,形成了地带性植被即顶级植被。

在旱生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植物阶段所需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到灌木阶段所需时间较短,而到了森林阶段,其演替的速度又开始放慢。

由此可以看出,旱生演替系列就是植物长满裸地的过程,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过程,也是群落环境的形成过程,只有在各种矛盾都达到统一时,才能从一个裸地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到达与该地区环境相适应的顶级群落。

2013年12月17日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完整版)打印一下-C语言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 第一部分:C中的数据 首先,从主调函数和被调函数(模块间)要处理的任务数据的角度来总结数据的知识点: C语言中所讲授的数据有基本类型(整型、实型和字符型)和构建类型(数组、结构体、共用体、链表结点)之分。构建类型是由基本类型构建而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本类型的数据做以更细致的研究。 一.基本类型的数据 程序中的数据无非是以常量和变量两种形式描述。在这里我们不妨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用变量?(2)常量经常用在什么地方? (一)常量 对于基本类型常量我们要掌握:常量分几类?每类的书写规则是什么? (1)整型常量:有十、八、十六进制三种表示形式。(3.3.1、3.3.3) (2)实型常量:有小数和指数两种表示形式.(3.4.1、3.4.3) (3)字符型常量:有普通字符(可以是ASCII码表中的任何一个字符)、转义字符(表示控制命令的转义字符和用八进制十六进制描述的转义字符)(3.5.1)(4)字符串常量(3.5.4) (5)符号常量:实际上是不带参数的宏定义(3.2.1 、9.1.1) 对于常量部分的考察无非是辨别书写形式,字符类的常量特别注意转义字符的辨认。这就要求我们熟记书写规则。例如以下题目: t-1:下面哪个是正确的整型常量表示 A)019 B)0X34g C)-123D)o56 E) 12,000 t-2: 下面哪个是错误的实型常量表示 A).23 B)3.8E-4.5C)45E12 D)92.45

t-3: 下面哪个是正确的字符常量表示: A)”b”B)’\\’C)’\34’D)’\0x9’E)’0123’ t-4: 下面那个是正确的字符串常量表示: A)’abc’B)“”C)“”D)“\0x120” E)”abRT\0\\” F)”A” t-5: 字符串“ab034\0\\t\v\012”存储需要多少个字节?先组合转义字符,11个字节 t-6: puts(“ab034\0\\t\v\012”);的结果是ab034?strlen(“ab034\0\\t\v\012”)的值是5? (二)变量 对于基本类型的变量,我们知道要使用变量必须先定义变量,定义的基本格式是:数据类型变量名;要正确定义变量就必须清楚两点(1)什么样的变量名才是合法的?(3.2.2)(2)如何用类型符来描述所要定义的变量,这就涉及到变量所分配的字节数、存储特点、有无符号及各自表示的数值范围等。 变量的三大类: (1)整型变量(3.3.2) 分配字节:2字节(int/short) 4字节(long)(TC2.0) 存储特点:存储的是数值的补码形式 符号标识:signed unsigned 表示数值范围:表3-1 (2)实型变量(3.4.2) 分配字节:4字节(float) 8字节(double) 16字节(long double) 存储特点:图3-7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微生物学(朱军)中英文版期末考试及考研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指一般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成 2.分类:①原核:细菌,放射菌,蓝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微生物的特点:①小(体积微小)微米级:光学镜纳米级:电子镜 ②简(结构)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③低(进化地位低)原核,真核,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4.发展史:①史前期(朦胧阶段)②发展期(形态描述阶段)③初创期(生理研究阶段)④奠基期(生化研究阶段)⑤发展期(分子生物学阶段) 5.微生物与人的关系:医疗保健、工业、农业、生产、环保 ①与工业的关系:a.食物罐藏防腐 b.酿造工作 c.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 d.液体的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 f.代谢调控发酵技术 ②与农业大作用:a.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b.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 c.以菌作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 d.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与环保的关系:a.促进许多重大问题的突破 b.促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技术之一 c.刺进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 d.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6.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快,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 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细胞的形态可分为三类: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番红复染1min 阳性菌(G+)→紫色阴性菌(G-)→红色 4.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肽聚糖单体、网状结构; 5.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6.磷壁酸:占40%革兰氏阳性菌所特有成分七主链由数十个磷壁酸苷油或磷壁酸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D-Ala和还原糖所组成的侧链 7.磷壁酸的特点: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储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④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⑤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一种酶)的作用 8.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 9.脂多糖(Lps)的功能:①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②与磷壁酸相似,吸附二阶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浓度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

一、解释下列名词 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59) 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 3.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一直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91) 4.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法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厚度大和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酸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4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从而与层次多、厚度地、成分复杂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明显的差别。革兰氏阴性菌因含有LPS外膜,故比革兰氏阳性菌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对其毒害。(40) 5.LPS: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可信多糖和O-特异侧脸三部分组成。(43) 6.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成为营养缺陷性(85)(218) 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须的氨基酸,必须从外源提供这些氨基酸才能成长,动物和部分异养微生物为氨基酸异养型生物。如乳酸细菌需要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外源氨基酸才能生长。(baidu) (氨基酸自养型:能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合成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 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团圆性、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55) 9.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带些产物,而这种带些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讲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91) 10.PHB:聚-B-羟丁酸,直径为0.2~0.7um的小颗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兴致的碳源类贮藏无。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53) 1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60)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2018年度人文英语1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样题一 一、交际用语(共计10分,每小题2分) 1~5题:选择正确的语句完成下面的对话。 1.—Hi, Wang Xin, nice to meet you! —Hi, Liu Hui. A.Nice to meet you too. B.How do you do? C.I'm fine, thank you.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互相问候”的交际用语。第一说话人以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问候对方时,答语应用nice to meet you too来回应,所以答案是A。 2.—How about going to the class together? — A.Of course not. B.That sounds great. C.I don't like it.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交际用语。第一说话人提出一起去上课的建议,如果赞同,根据给出答案,答语应该是这听起来不错;如果不赞同,则应委婉礼貌地拒绝,C答案语气太强硬,不太礼貌,所以答案是B。3.—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with me. — A.Nothing.

B.You can share, too. C.My pleasure!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回复致谢”的交际用语。My pleasure是It's my pleasure的缩写,意为“不客气、很荣幸”。常见的表达“不客气”的短语还有:You a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Sure thing等,所以答案是C。4.—What will you buy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 A.I will buy gifts for my family. B.Clothes are on sale. C.I want to go shopping.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购物”的交际用语。“新年到了,你想买点儿什么呢”,应作出针对性的回答,即为A项:“我想买些礼物送给家人”;其余两项回答不够清晰,所以答案是A。 5.— —It's dark brown. A.How about his weight? B.Is he a tall guy? C.What color is his hair?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表示询问”的交际用语。第二说话人回答的“dark brown深褐色”是颜色,因此推断出第一说话人应该是询问跟颜色有关的问题,所以答案是C。 二、词汇与结构(共计30分,每小题2分) 6~20题:阅读下面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能填入空白处的正确选项。

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 微生物:指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主要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 发展史:1法国巴斯德,弯颈瓶实验,研究发酵过程证实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并发明了加热消毒法命名“巴氏消毒法”2德国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及细菌染色法 第一章 一,细菌的形态:1.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多数球菌直径在——2微米;杆菌一般长1——5微米,宽——1微米;螺旋菌一般长2——20微米、宽——2微米。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温度和培养基的壮领培养物为标准衡量的。2基本形态和排列: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将细菌分为3类;球状,杆状和螺旋 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连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菌。 二、(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 L型细菌: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 质粒:质粒是核体意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可维持许多代,细菌分裂时质粒可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三、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概念: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结构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值、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特点:(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2)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物质代谢,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居于一定种类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4)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6)个体微小,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包涵体:一般认为包涵体是病毒与细胞作用后的斑块,其中有病毒粒子。 结构:包括核心、衣壳、囊膜、刺突。 四、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最新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 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盛,繁殖快 适应强,宜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 1. 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 一、简答题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 2. 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

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泡沫绝缘”在电缆型号中的符号表示是( )。①YF ②YP ③Y ④YA 2.电缆芯线相互扭绞的主要作用是( )。①减少串音②便于分线③易于生产④便于维护 3.第1786对全色谱全塑电缆芯线所在基本单位的扎带色谱为( )。 ①紫/绿②紫/棕③萦/灰④黑/蓝 4.全色谱全塑电缆中,第3对备用线的色谱是( )。①白/灰②白/紫③白/璜④红/灰 5.构成超单位扎带色谱的颜色有( )种。①6 ②5 ③4 ④3 6.“泡湘实心皮绝缘”在电缆型号中的符号表示是( )。①YF ②YP ③Y ④YA 7.下列语句中,全色谱全塑电缆型号“HYA4x0.4”中“4”的正确含义是( )。 ①4对芯线②电缆外径为4cm ③400对芯线④4个基本单位 8.在全塑电缆中,一个基本单位中所包含的线对数是( )。 ①50对②100对③10对④25对 9.下列语句中,全色谱全塑电缆型号“HYA30x0.4”中“Y”的正确含义是( )。 ①实心聚烯烃绝缘②泡沫聚乙烯绝缘③泡湘实心皮聚烯烃绝缘④以上都不对10.填入电缆中的油膏是( )。①石油膏②黄油膏③柴油膏④以上都不是11.若新买回的电缆护套两端标有红、绿点,则绿点表示( )。①充油②充气③A端④B端 12.全塑电缆中包带的主要作用是( )。①增加机械强度②便于成缆③防潮④增加电缆韧性 13.全塑主干电缆屏蔽层电阻的平均值应不大于( )。 ①5Ω/kcm ②2.6Ω/km ③148Ω/km ④20Ω/km 14.全色谱全塑电缆中,第2456对芯线的色谱是( )。①红/桔②黑/灰③黄/棕④红/蓝 15.若某全色谱全塑电缆的最后一对备用线色谱为红/黑,则这条电缆的标称对数是(3 )。1%5对 ①100对②300对③500对④700对 16.5类线在制作水晶头时,其非扭绞长度不应超过( )mm。①10 ②11 ③12④13 17.目前我国用量最大的光缆类型为( )。①G.652 ②G.653 ③G.654 ④G.655 18.单模光纤以( )色散为主。①模式②材料③波导④偏振膜其施工和维护抢修方便、全色谱等优点在国内使用比较广泛。 19.国内常用的光缆结构有三种,分别为松套管层绞式、中心束管式和骨架式光缆。其中( )光缆以 ①松套管层绞式②中心束管式③骨架式④中心松管式20.GYTS表示( )。 ①通信用移动油膏钢—聚乙稀光缆②通信用室(野)外油膏钢—聚乙稀光缆 ③通信用室(局)内油膏钢—聚乙稀光缆④通信用设备内光缆 21.光时域反射仪的英语缩写是( )。①TDOR ②DTOR ③ODTR

一年级数学复习资料提纲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一、数一数。 周老师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8和9要留小开口,如★:) ★ 1、看图写数。 2、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3、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 4、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 物体同样多。

二、比一比. 周老师小提示: 比多少时,要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判断。如★:★在多的后面画√。 1、在少的后面画√。 2、多的画√,少的画○。 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周老师小提示: ①数图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最好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 ②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如果大部分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3题)。 ③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 1、数一数,填一填。 2、把不同类的圈起来。

3、数一数。 ()个长方形()个三角形()个正方体 四、0-1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第几和几。 (1)把右边的4只小蜜蜂圈起来,给左数第5只小蜜蜂涂上颜色。 (2)★★★★★☆★★★★ ①一共有()颗星。 ②将左起第3个圈起来。 ③☆是左起的第()颗,它的右边有( )颗★。 (3)(4)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期末复习资料

赵州桥(选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zhuǎzhǎo)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shì sì)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2.请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3.这段话主要围绕赵州桥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4.这个文段先说图案是的,再分别介绍了种姿态的龙,分别是:①; ②;③,最后用“ ”这句话进行总的评价。 5.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平分生命(选段) 抽血时,贝贝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医生给妹妹做完手术,贝贝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贝贝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他的勇敢震撼了:在年幼的贝贝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肯输血给妹妹。那一瞬间,贝贝做出的是付出生命的决定。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颤动( ) 仍旧()震动() 反义词:年长()收获()哭泣() 2.抽血时,贝贝静静的在想什么? 。 3.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心里又在想什么? 。 4.这篇文章体现出贝贝怎样的品质? 。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用“”划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2、文段中描写庐山上云雾有各种形态:把的云雾比作绒帽;把的云雾比作玉带;把的云雾比作大海;把的云雾比作天幕。文中还把庐山上瞬息万变的云雾分别比作(),()(),()。 3、写出词语的近义词:笼罩()缠绕()弥漫()遮挡()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庐山的云雾总的特点是什么?。 5、庐山景色美丽,古代多少诗人留下了赞美她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 真菌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期末复习资料

一、各类词语汇总 1.ABB式: 白茫茫黑乎乎恶狠狠干巴巴乐呵呵 2.AAB式: 欣欣然毛毛雨点点头挥挥手谈谈心 3.ABAB式: 打听打听比划比划收拾收拾学习学习火红火红4.AABB式: 风风火火明明白白日日夜夜吞吞吐吐形形色色5.ABAC式: 半真半假尽心尽力不言不语半梦半醒非亲非故6.AABC式: 鼎鼎有名恋恋不舍多多益善咄咄逼人栩栩如生7.ABCC式: 白发苍苍不过尔尔千里迢迢人才济济行色匆匆8.第一、三字是数字的: 三山五岳一本万利一日千里一石二鸟千言万语9.第二、四字是数字的: 朝三暮四说三道四成千上万朝九晚五说一不二10.含有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狼吞虎咽龙潭虎穴虎头蛇尾龙凤呈祥11.神话故事的成语 水漫金山牛郎织女叶公好龙点石成金大禹治水

二、句式变换类型 1.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变换 找出句子中的两个称谓:执行者(A)和被执行者(B)陈述句:A+动词+B+其他成分 把字句:A+把+B+动词+其他成分 被字句:B+被+A+动词+其他成分 Eg:妈妈洗干净了衣服。 →把字句:妈妈把衣服洗干净了。 →被字句:衣服被妈妈洗干净了。 2.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1)陈述句改反问句 ●肯定、否定互换 ●加反问词(难道、怎么)●加疑问词(吗、呢、吧)●句号改问号 Eg:作业没做完,不能出去玩。(2)反问句改陈述句 ●肯定、否定互换 ●删掉反问词(难道、怎么)●删掉疑问词(吗、呢、吧)●问号改句号 Eg: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 3.扩句和缩句 (1)扩句 可以扩充的地方: ●“谁”的前面 ●“是”/“动作”的前面●“什么”的前面 ●“怎么样”的前面/后面。 Eg:战士打击敌人。→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微生物学笔记学习资料

微生物学笔记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第一节细菌 定义: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以二分列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形态和染色 1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形态和染色 1)球状:单球,双球,四联,八叠链状葡萄状球菌 2)螺菌:弧菌 螺菌 螺旋体:环六个以上 3)杆菌:短杆,棒状,梭状,分枝,螺杆状,竹节状,弯月 4)不规则形态菌 2细菌染色:单染色:美蓝,复红,孔雀绿 复染色:革兰氏染色蓝紫色阳性 粉红色阴性 二构造 (一)细胞壁: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 2 保护细胞不受外力损伤 3细胞的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必需。 4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G+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 肽聚糖真细菌细胞壁所特有,肽聚糖分子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相联)、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D型交替连接肽桥组成由五肽组成变化最多 磷壁酸:G+细胞壁上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甘油磷酸和核糖磷酸 可分为两类: 1.与肽聚糖结合的壁磷壁酸 2.跨越肽聚糖层并与膜相连的膜磷壁酸 生理功能: 1. 吸附钙镁离子影响酶活性 2 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粘连,避免被白细胞所吞噬,抗补体. 3 G+菌的表面抗原 4 嗜菌体的特异性受体 5条街细胞内姿容苏的活力,防止细胞自溶死亡;可以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若用抗生素处理(如青霉素)可以使其失去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球质体或单质球 自然突变中产生的无细胞壁的一类细菌,对渗透压极敏感 2)G-菌以E .Coli为代表 肽聚糖深埋在外膜脂多糖LPS之内

微生物学第二版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说的重点整理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2、微生物学的定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3、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微生物的发现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 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 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 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 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 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4、奠基人 ?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 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 微生物 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