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D70-A549 HUH7

CD70-A549 HUH7

CD70-A549 HUH7
CD70-A549 HUH7

CD70介绍

CD70 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家族成员,为Ⅱ型跨膜蛋白,又称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ity,TNFSF)因子。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具有调控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的能力,在维持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生物学特性

早期研究发现,CD70主要表达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的T细胞,胸腺髓质的上皮细胞中也可低水平表达CD70[1],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12、TNF-α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都可上调CD70的表达,而IL-4和IL-10则抑制CD70的表达[2]。CD70 的受体为CD27,与CD27相互作用可促进T 细胞和 B 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分化,在调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CD70与CD27结合后,导致TNF受体相关因子-2,5(TNF receptor-associated,TRAF-2,5)发生泛素化,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及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途径,在细胞增殖、分化及生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4]。CD70-CD27信号通路可诱导CD4T细胞及CD8T细胞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CD70-CD27可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从而诱导分泌抗体。CD27在IL-2的协同作用下,可促进N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诱导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的分泌[1]。

CD70与疾病

(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研究表明,CD70通过与其配体CD27结合在T细胞增殖中起到类似第二信号的作用,但亦有研究表明CD70-CD27可引起活化淋巴细胞的凋亡。但CD27与Fas受体不同,CD27缺乏胞浆死亡结构域。CD70转导凋亡信号需要借助一种胞浆蛋白Siva。Siva蛋白含有一个胞浆死亡结构域,与CD27结合后可介导线粒体损伤和Caspase活化,从而触发凋亡。肿瘤细胞可通过引起淋巴细胞凋亡,从而逃避免疫监视,成为肿瘤免疫逃逸的一种机制。Oiegmnn等研究表明,有些肾癌细胞系表达CD70有些不表达CD70,并将表达CD70的肾癌细胞系与不表

达CD70的肾癌细胞系分别和淋巴细胞共培养,发现与表达CD70的肾癌细胞共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可能是肾癌免疫逃逸的一种机制。

CD70 在正常情况下主要表达于活化的淋巴细胞,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却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中,因此,提示CD70 可能作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有效靶点分子,在肿瘤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1]。

大量的研究表明,CD70 在淋巴瘤、肾癌、成神经胶质细胞瘤及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水平表达[4]。另有研究结果显示CD70 高水平表达于原发性及转移性肾癌中,其中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率达100%,在乳头状瘤中为40%,而正常肾组织则不表达[5-8];因此有研究者提出,CD70 可作为透明细胞性肾癌的新型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用于未确定组织学分类肿瘤的鉴别诊断[1]。除此之外,CD70 也表达在多种血源性恶性肿瘤中,如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白血病等。有文献报道[9],CD70 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率为96%,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为71%,在滤泡状淋巴瘤中为33%,在 B 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为50%,在Burkitt 淋巴瘤中为25%,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为63%,在Waldenstr?m 巨球蛋白血症中为100%。Kaufmann等[10]通过实验证实了CD70与CD27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除此之外,CD70在胸腺肿瘤、卵巢癌、成神经胶质细胞瘤、鼻咽癌及星型细胞瘤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水平表达[11-13]。

(2)与肝癌的关系

吴晗等在其对肝癌的研究中发现:10例肝癌组织中有3例CD70基因表达呈阳性,2例癌旁组织CD70基因表达均呈阴性。肝癌细胞系BEL-7402,SMMC-7721中CD70基因表达呈阳性,HepG2细胞中CD70基因表达呈阴性[14]。CD70基因在肝癌中呈阳性表达,并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但在癌旁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

研究前景

当抗CD70单克隆抗体与CD70 结合后,通过免疫球蛋白Fc 受体介导的ADCC 和CDC 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另外,CD70作为肿瘤细胞的靶点抗原,有利于抗体携带细胞毒性物质到达肿瘤细胞表面,然后通过内化作用使免疫毒素进入肿瘤细胞内,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CD70在肿瘤组织表达的特点,

还预示着其可能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将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总之,CD70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仍需更多的实验验证抗CD70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而研究CD70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将对其他肿瘤靶点分子的研究带来启发,以期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1]。

参考文献:

[1] 吴瑷,CD70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肿瘤,2013年2月第33卷第2期.

[2] Nolte M A, Olffen R W, Gisbergen K P, et al.Timing and tuning of CD27-CD70 interactions: the impact of signal strength in setting thebalance between adaptive responses and immunopathology[J]. Immunol Rev, 2009, 229(1): 216-231.

[3] Akliba H, Nakano H, Nishiaka S, et al. CD27, a membe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activates NF-kappaB and 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c-Jun N-terminal kinase via TRAF2, TRAF5, and NF-kappaB-inducing kinase[J]. J Biol Chem, 1998, 273(21): 13353-13358.

[4] Boursalian T E, Mcearchern J A, Law C, et al. Targeting CD70 for human therapeutic use[J]. Adv Exp Med Biol, 2009, 647: 108-119.

[5] Law C, Gordon K A, Toki B E, et al. Lymphocyte activation antigen CD70 expressed by renal cell carcinoma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nti-CD70 antibody-drug conjugates[J]. Cancer Res, 2006, 66(4): 2328-2337.

[6] Junker K, Hindermann W, V on Eggeling F, et al. CD70: a new tumor specific biomarker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J]. J Urol, 2005, 173(6): 2150-2153.

[7]Julia D, Kerstin J, Bernhard G,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D70 as a diagnostic biomarker for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real-time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J]. Eur J Cancer, 2005, 41(12): 1794-1801. [8] Jilaveanu L B, Sznolj, Aziz SA,et al. CD70 expression pattern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J]. Hum Pathol, 2012, 43(9): 1394-1399.

[9] Lens S M, Drillenburg P, Den Drijver B F, et al. Aberrant expression and reverse signalling of CD70 on malignant B cells[J]. Br J Haematol, 1999, 106(2):491-503. [10] Kaufmann Y, Amariglio N, Rosenthal E, et al. Prol iferation response of

leukemic cells to CD70 ligation oscillates with recurrent remission and relapse in a low-grade lymphoma[J]. J Immunol , 2005, 175(10): 6940-6947.

[11] Agathanggelou A, Niedobitek G , Chen R, et al . Expression of immune regulatory molecules in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 as with prominent lymphoid stroma. E vidence for a fun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epithelial tumor cells and infiltrating Lymphoid cells[J]. Am J Pathol , 1995, 147(4): 1152-1160.

[12] Held-Feindt J, Mentlein R. CD70 / CD27 ligand, a member of the TNF family, is expressed in human brain tumors [J]. Int JCancer , 2002, 98(3): 352-356.

[13] Wischhusen J, Jung G , Radovanovic I, et al . Identificat ion of CD70-mediated apoptosis of immune effector cells as a novel immune escape pathway

of human

glioblastoma[J]. Cancer Res , 2002, 62(9): 2592-2599.

[14] 吴晗,韩振龙,曹英林等,CD7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1月第46卷第1期.

C D 70

A 5

49

h U H 7 0

2

46A 549

h U H 7

12h

6h 12h

Human leukocytes antigen inflammation angiogenesis cytokines A549

CD70 ↑ Huh7

CD70 ↑

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21T15:32:26.5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2期作者:李卫平[导读] 目的对鉴别诊断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中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对鉴别诊断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中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和48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为所有患者急性CT增强动态扫描,并对比不同病变患者增强扫描后皮髓质期、实质期CT值变化情况。结果两种肿瘤的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数学意义(P<0.05)。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 指数阈值为0.44时,鉴别两种肿瘤的特异度91.7%、敏感度82.4%、Youden指数0.74。CT动态增强扫描后肾嫌色细胞癌实质期、皮髓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3±0.1)%、(0.3±0.1)%,病灶强化百分比(99.4±33.2)%、(132.9±38.1)%;肾嗜酸细胞瘤实质期、皮髓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0.7±0.3)%、(0.7±0.3)%,病灶强化指数分别为(196.3±86.3)%、(232.7±124.3)%。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实质期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利于鉴别诊断肾嗜酸细胞瘤和肾嫌色细胞癌。关键词:嗜酸细胞瘤;肾嫌色细胞癌;CT增强动态扫描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T dynamic enhancemen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 and renal eosinophilic cell tumor. Methods:34 patients with renal eosinophilia and 48 patients with 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for dynamic CT enhanced scanning of all patients with acute CT,and the changes of CT values in the skin and medulla stage and parenchymal stage after enhanced scanning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s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difference of tumor-renal cortical enhancement index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When the threshold of parenchymal tumor-renal cortical enhancement index was 0.44,the specificity,sensitivity and Youden index of the two tumors were 91.7%,82.4% and 0.74 respectively. After dynamic enhanced CT scanning,the renal cortical enhancement index of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 in parenchymal stage and dermal and medullary stage was(0.3 + 0.1)%,(0.3 + 0.1)%,and(99.4 + 33.2)%,(132.9 + 38.1)%,respectively. The renal eosinophil tumor at the parenchymal stage and the dermal and medullary stage had a renal cortical enhancement index of(0.7 + 0.3)%,(0.7 + 0.3)%,and(196.3 + 86.3)%,(232.7 + 124.3)%,respectively. Conclusion:dynamic enhanced CT scan,especially the solid stage tumor-renal cortical enhancement index,is helpful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nal eosinophilic cell tumor and 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 【Key words 】 acidophilic cell tumor;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CT enhanced dynamic scanning 肾嗜酸细胞瘤、肾嫌色细胞癌均为肾上皮性肿瘤,两者在形态学、免疫表型、起源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影像学重叠较多,较易出现误诊。但两种疾病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所以术前需进行明确诊断。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对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定量分析,并显示病变的强化程度。为进一步提升肾嗜酸细胞瘤和肾嫌色细胞癌临床鉴别诊断效果,本研究选择收治肾嗜酸细胞瘤患者、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为期开展CT动态增强扫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和48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肾嗜酸细胞瘤患者中女14例、男20例;年龄范围43~84岁;平均(61.6±11.5)岁;体检检查发现24例,肉眼血尿4例,腰部疼痛8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中女36例、男12例;年龄范围17~68岁,平均(49.5±11.4)岁;体格检查发现30例,肉眼血尿10例,腰部疼痛8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CT检查至手术时间1~89天,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6例,行保留肾单位的部位切除1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CT检查至手术时间1~29天,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8例,行保留肾单位的部分切除术8例,因怀孕未手术2例。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GE Discovery 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将85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经肘静脉注入,控制流速在3.5ml/s,皮髓质期、实质期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后30~60s、60~90s进行。层厚5mm,1.5mm薄层重建。 1.3图像分析 采用GE工作站,ROI直径10mm,将ROI(测量感兴趣区)放于病灶强化最显著区,对病灶各期的强化CT值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病灶强化百分比[(增强后病灶CT值-平扫病灶CT值)/平扫病灶CT值]及肿瘤病灶相对肾皮质强化指数(病灶强化百分比/肾皮质强化百分比)的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及两种肿瘤病灶强化百分比,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肿瘤的鉴别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并对曲线下面积及适合阈值时的特异度、敏感度、Youden指数进行计算 2结果 2.1CT表现 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肿瘤直径范围2~13厘米,平均(5.7±2.6)厘米;其中位于右肾22例,位于左肾26例;CT平扫30例病灶密度不均匀,18例病灶密度俊宇;出现星芒状瘢痕6例,囊变14例,其中出现点状和斑片状钙化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肿瘤直径范围1.8~5.2厘米,平均(3.4±1.1)厘米;其中位于右肾12例,位于左肾22例;CT平扫10例病灶密度不均与,24例病灶密度均匀;出现星芒状瘢痕12例,边缘明显强化4例,出现囊变病点状钙化2例。见表1。表1:两种病变影像学特点

光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与计数

光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与计数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某些细胞形态,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2.掌握测量和计算细胞大小的方法。 3.掌握台尺,目尺的使用方法,知道细胞度量单位。 4.掌握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显微测微尺 显微测微尺分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为一块可以放入目镜内的圆形玻片,玻片中央有一长5-10mm的刻度尺,分成50-1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随不同的物镜放大倍数而变化。物镜测微尺为一载玻片中封固一圆形测微尺组成,测微尺的长度为1-2mm,分成100或200格,每格实际长度0.01mm。当测量细胞大小时,须在显微镜下用物镜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的每一格长度,然后再用目镜测微尺去测定标本。 换算公式:目尺每格长度(mm)= 物尺的格数/目尺的格数×10? (二)血球记数板 现在使用的记数板为改良Neubauer记数板,由一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记数板分为两个记数室。在记数室两侧各有一条支柱,与记数室高度差是0.1mm,当一块平整的记数用盖玻片放到两条支柱上时,盖玻片底面与记数室间形成0.1m的缝隙。每个记数室的边长各为3 mm,并被精密地划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长宽各为1.0mm,面积为1mm2,加盖玻片后的容积为1mm2?0.1mm=0.1mm3(相当于0.1?),所以一个大方格的细胞数×104 =细胞数/ml。记数细胞时,记数四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按下公式计算:

细胞悬液的细胞数/ml=(四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4) ×104 三、实验器材、药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微分尺(目尺和台尺),血球计数板,洋葱内表皮细胞,小鼠脾细胞等。 四、实验步骤 (一)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大小: 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有刻度一面向下装在目镜镜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一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夹好,用低倍镜观察,调焦至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同时转动目镜(如目镜测微尺刻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平行靠近,两尺左边的\"0\"点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复的直线。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按公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等于多少mm。 5.拿开台尺,放上细胞标本片,开始测量,按上述公式计算。 (二)细胞计数 (1)准备计数板:用去离子水浸泡并冲洗计数板及专用盖玻片,然后用绸布轻轻拭干或晾干。 (2)制备细胞悬液:用消化液分散单层培养细胞或直接收集悬浮培养细胞,制成单个细胞悬液。本法要求细胞密度不低于104细胞/ml,若细胞数很少,应将悬液离心(1000rpm,2 min),重悬浮于少量培养液中。

人体细胞

人体细胞 人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共约有40 万亿-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除成熟的红血球和血小板外,所有细胞都有至少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控制分裂、分化的遗传控制中心。人体细胞中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200微米左右;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 1、细胞是紧密相连,但又独立存在,组成我们人的身体器官和系统。 2、年轻人的细胞新陈代谢周期快,中年及中年以上人细胞代谢的周期慢,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来决定。 3、细胞是由细胞壁和细胞核构成,细胞壁每天定时开合,细胞壁张开将营养成份输送给细胞核,产生蛋白质、蛋白酶、玻尿酸、胰岛素等人体生存所必要的营养物质。细胞核吸收营养,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生化成链状的肽细胞也是人体的清洁工和搬运工,它将营养成份输送、运载给人体,也将人体排出毒素和产生的垃圾运出体外。细胞不健康,它的运载能力就会下降,出现罢工现象,不再生成和供给人体营养,细胞就慢慢坏死、变白,形成白癫疯等疾病。 细胞也有分工和名称:

如有:非白细胞、白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又含有20来种细胞,很复杂 红细胞,也含有20多种细胞 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细胞正常,各细胞工作到位,人体就正常、健康。 什么是肽 肽是以氨基酸为底物。由氨基酸的氨基缩合、生化成肽。多个肽进行多级、折叠就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蛋白质也被称为“多肽”。 肽的种类: 分为肽、多肽、活性肽与大肽

低聚肽也称为小分子活性多肽,生物学家将小分子活性多肽称为“生物活性肽”。 肽的应用:从功能角度来分,可以分为降压肽、抗氧化肽、降胆固醇肽、活性肽与营养、荷尔蒙、酵素抑制、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多肽大体分为:多肽类药物和多肽类保健品 2011年对多肽类药物的开展已经发展到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抗肿瘤多肽、抗病毒多肽、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活性肽、多肽疫苗、诊断用多肽等领域。肽对于我们人体小到每个细胞,大到每个系统都是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的。《肽的功能和功效》 1、肽,能逆转青春,服用后人年轻,漂亮,减肥。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能迅速被胃肠壁细胞直接吸收,激活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进食欲,调理慢性胃肠病患。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降低血粘稠度,清除低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硬化,增强心肌和血管的弹性,有效调理心脑血管疾病。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激活肺部细胞,修正气血屏障,清除肺部毒素,预防和调理肺气肿、肺供氧不足等呼吸系统疾病。 5、对骨骼系统的作用:促进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抑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②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 学术术语来源—— 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共培养 文章亮点: 1 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分化,维持细胞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实验的创新性在于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第2代成骨细胞在不同胎牛血清条件下共培养,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关键词: 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共培养;细胞培养;胎牛血清 主题词: 脂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培养技术 摘要 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 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试验1细胞大小测定

《细胞生物学》实验 (养殖:1——3;生技、海科:1——6) 实验一细胞器的分离、提取与测量 【目的】 掌握叶绿体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习用测微尺测量细胞与细胞器大小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应用荧光显微镜方法观察叶绿体荧光现象。 【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能发生特有的能量转换。利用低速离心机可以分离叶绿体,其分离在等渗溶液(0.35 mol/L氯化钠或0.4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目的是为了防止渗透压的改变引起叶绿体的损伤。将匀浆液在1000r/min离心,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然后,3000 r/min离心,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在室温下进行分离要迅速。 用显微测微尺可以直接测量细胞大小,精确度较高。显微测微尺分为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2种。目镜测微尺是1块小玻璃圆片(可放人目镜内,其大小正好卡人目镜筒内),在圆片正中央刻有1cm长的直线,直线上均匀分为100小格或5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变动。物镜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玻璃载片,载片中央刻有一条1mm长的直线,均匀地刻分为100个小格,每小格为1/100mm (为10μm),用一小圆形玻璃盖片封盖着,物镜测微尺较目镜测微尺小格的间距精确,通过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与细胞器的大小(小格数),然后换以物镜测微尺校测小格数的精确数值,即为测量的细胞与细胞器大小结果。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称为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橘红色荧光。 【材料】 菠菜叶片。 【实验用品】 1.试剂:蒸馏水,0.35 mol/L氯化钠溶液,0.01% 吖啶橙。 2.器材:普通离心机,组织捣碎机,天平,荧光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种针,滤纸,试管,试管架,移液管,滴管,烧杯,无荧光载片,盖玻片,离心管,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培养皿。 【实验步骤】 1.选取新鲜的菠菜嫩叶,洗擦干后去除叶梗及粗脉,称3g于0.35 mol/L氯化钠溶液45mL中,置人组织捣碎机或研钵中。 2.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浆3-5min,或研磨成匀浆。 3.用6层纱布过滤,滤液盛于烧杯中。 4.取滤液4 mL在1000 r/min下离心2min,弃去沉淀。 5.将上清液在3000 r/min下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为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6.沉淀用0.35mol/L氯化钠溶液悬浮。 7.取叶绿体悬液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绘图。 8.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校准目镜测微长度:在低倍显微镜下,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使两者刻度平行,并使两者间某段的起、止线完全重复。数出两条重合线之间的格数,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应长度。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两者重合点的距离越长,所测得的数字越准确。用

人体细胞之最

人体细胞之最 1. 人体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0.1毫米) 2. 人体最小的细胞是淋巴细胞(直径6微米)。 3. 人体寿命最长的细胞是神经细胞。 4. 人体寿命最短的细胞是白细胞。 5. 人体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6. 人体中最长、最粗大的神经是坐骨神经(约1米长,直径1厘米)。 7. 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8. 人体皮肤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足底(约4毫米)。 9. 人体皮肤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约0.5毫米)。 10. 人体最长的骨是股骨。 11.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12. 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13. 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14. 人体中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动脉。 15. 人体中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16. 血压最高的血管是主动脉。 17. 血压最低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

18. 含氧气最多的血液是肺静脉中的血液。 19. 含二氧化碳最多的血液是肺动脉中的血液。 20. 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壁。 21. 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脾。 22. 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1.5千克)。 23. 人体中最长和最大的消化器官是小肠。 24. 人体中含养料最丰富的血液是肝门静脉中的血液。 25. 人体中含有毒物质最少的血液是肝静脉中的血液。 26. 人体中含尿素最多的血液是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 27. 人体中含尿素最少的血液是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 28.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30克)。 29. 人体最小的内分泌腺是垂体(约0.5克)。 30. 人体的皮肤拉得最长的是颈部前面的皮肤。

细胞大小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教学设计 焦作市高新区焦作一中徐进凤 一、创设情境,导课 展示图片:(大象和小鼠)请同学们在观察图片之后回答有关问题。 问题:大家都知道高等动植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大象和小鼠,它们的形体差距如何?很大。大象的心脏和小鼠的心脏差别大吗?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象的心脏和鼠的心脏。 那么组成它们心脏的基本单位——细胞,其大小也相差很悬殊吗? 思考、讨论。展示细胞图片 不太悬殊,肉眼很难分辨 现在我问大家大象与小鼠形体上相差悬殊的原因是细胞体积的不同还是细胞数量的不同? 主要是细胞数量的不同。 事实上,生物体的长大既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还要靠细胞数量的增多。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相差不大,且都十分微小。 现在我有一个疑问: 二、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思考、讨论3M 有的同学说不能,原因是细胞体积越大,需要的营养物质就越多,需要排除的代谢废物也越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会遇到困难。 可也有同学提出质疑: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通道是细胞膜,细胞越大,膜的表面积也在增大,从这一点上看,细胞越大越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另一位同学提出:与东北虎相比,华南虎的体型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散热。同理,细胞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即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越慢,所以细胞不能太大。还有同学补充:我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还认为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不仅是相对表面积,还有细胞核。细胞核是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的,这样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很重。所以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 教师总结:这样看来,我们讨论的核心——细胞的代谢和物质运输,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解释清楚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的原因。 三、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目的:今天我们仅就细胞大小,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来探究一下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诞生于70年代末的基因工程药物因其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已迅速成为制药工业中一个引人瞩目的领域。1995年美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约为48亿美元,1997年超过6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以上。各国政府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而给予了大力支持。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要环节包括:①基因的克隆和基因工程菌的构造;②重组细胞的培养;③目的产物的分离纯化等。 针对这些主要环节,研究人员正致力于高效表达、培养工艺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系统可用于生产具有医疗价值的人或动物来源的蛋白质(表1)。大肠杆菌(E.coli)是使用最早的表达系统,其显著优点是易于操作,产量高,成本低,但由于用E.coli生产的蛋白质药物因缺乏糖基化而在人体内易被降解,因此它的药放大大降低。此外,它还存在易产生内毒素和包涵体的问题。真核细胞中CHO 细胞是目前重组糖基蛋白生产的首选体系;因为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①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②具有产物胞外分越功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③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 ④具有贴壁生长特性,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可以进行悬浮培养,表达水平较高; ⑤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启分离。但CHO细胞培养成本高,条件难掌握,易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药用蛋白在CHO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2),其中部分药物已投放市场,倒如EPO、GCSF等。 CHO 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既可以贴壁生长。也可以悬浮生长。目前常用的CHO细胞包括原始CHO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双倍体基因缺失型(DHFR-)突变株CHO。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血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动物细胞生产开始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FM),但SFM往往导致细胞活力差,贴壁性差,分泌外源蛋白的能力差等缺点。另有研究者尝试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基因和转铁蛋白基因转入CHO细胞获得能自身分泌必需蛋白的“超级CHO”,无需在培养基中转铁蛋白和胰岛素,细胞可在SFM 中生长良好。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CHO表达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2)既可贴壁生长,又可以悬浮培养,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 (3)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外源蛋白的整合稳定; (4)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能,并且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5)能以悬浮培养方式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达到高密度培养。且培养体积能达到1000L以上,可以大规模生产。

病毒的直径.docx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其主要特点是: 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滤过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Ⅳ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IV)、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CHO细胞表达体系特点及CHO细胞表达疫苗

CHO细胞表达体系特点及CHO细胞表达疫苗 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533 网友评论0 条 CHO细胞表达体系特点及CHO细胞表达疫苗 关键词:细胞疫苗CHO细胞表达体系CHO细胞表达 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它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最多也最成功的一类细胞。本文就CHO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既可以贴壁生长。也可以悬浮生长。目前常用的CHO细胞包括原始CHO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双倍体基因缺失型(DHFR-) 突变株CHO。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血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动物细胞生产开始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FM),但SFM往往导致细胞活力差,贴壁性差,分泌外源蛋白的能力差等缺点。另有研究者尝试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基因和转铁蛋白基因转入CHO细胞获得能自身分泌必需蛋白的“超级CHO”,无需在培养基中转铁蛋白和胰岛素,细胞可在sFM 中生长良好。 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CHO表达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2)既可贴壁生长,又可以悬浮培养,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 (3)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外源蛋白的整合稳定; (4)具有产物胞外分泌功能,并且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5)能以悬浮培养方式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达到高密度培养。且培养体积能达到1000L以上,可以大规模生产。 2、CHO细胞表达疫苗 (1)乙肝疫苗 CHO细胞表达疫苗的种类不多,多数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只有CHO表达乙肝疫苗已投入生产,这是除酵母表达乙肝疫苗以外,唯一已用于人类使用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使用酵母表达乙肝疫苗虽然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酵母系统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最重要的一点,酵母不能模拟蛋白在人体肝细胞中的翻译后修饰、蛋白折叠、大分子组装以及糖基化。这些特点正是抗原在动物细胞中引起免疫反应所必须的。而CHO细胞表达的蛋白更接近人体来源的乙肝表面抗原。1991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联合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功了由CHO细胞表达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并于1992年批量上市。该疫苗是以S 蛋白为靶抗原的乙肝疫苗,与酵母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同属于第2代乙肝疫苗。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250 网友评论0 条 CHO细胞表达体系 关键词:细胞特点体系CHO细胞表达 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它是用来表达外源蛋白最多也最成功的一类细胞。本文就CHO细胞表达系统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CHO细胞表达体系及其特点 诞生于70年代末的基因工程药物因其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已迅速成为制药工业中一个引人瞩目的领域。1995年美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额约为48亿美元,1997年超过6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0%以上。各国政府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热点而给予了大力支持。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要环节包括:①基因的克隆和基因工程菌的构造;②重组细胞的培养;③目的产物的分离纯化等。 针对这些主要环节,研究人员正致力于高效表达、培养工艺及下游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系统可用于生产具有医疗价值的人或动物来源的蛋白质(表1)。大肠杆菌(E.coli)是使用最早的表达系统,其显著优点是易于操作,产量高,成本低,但由于用E.coli生产的蛋白质药物因缺乏糖基化而在人体内易被降解,因此它的药放大大降低。此外,它还存在易产生内毒素和包涵体的问题。真核细胞中CHO细胞是目前重组糖基蛋白生产的首选体系;因为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 ①具有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蛋白分子; ②具有产物胞外分越功能,便于下游产物分离纯化; ③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 ④具有贴壁生长特性,且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可以进行悬浮培养,表达水平较高; ⑤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很少分泌自身的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启分离。 但CHO细胞培养成本高,条件难掌握,易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药用蛋白在CHO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2),其中部分药物已投放市场,倒如EPO、GCSF等。 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既可以贴壁生长。也可以悬浮生长。目前常用的CHO细胞包括原始CHO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双倍体基因缺失型(DHFR-) 突变株CHO。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血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动物细胞生产开始使用无血清培养基(SFM),但SFM往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最终版)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绪论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1、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什么是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 三、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相互渗透交融 从细胞结构功能研究为主→细胞重大生命活动为主 分析→综合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与归宿 (应用)由基因治疗→细胞治疗 四、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及凋亡的调控及其相互关系 细胞信号转导 五、最近几年诺贝尔奖与细胞生物学(2000-2010) 2000: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递 2001: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物质 2002: 细胞凋亡调节机制 2003:细胞膜水通道及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 2004: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系统 2005:幽门螺旋杆菌 2006:RNAi 2007:基因敲除小鼠 2008:绿色荧光蛋白 2009: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2010:试管受精技术 2001年,美国人Leland Hartwell、英国人Paul Nurse、Timothy Hunt因对细胞周期调控机理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02年,英国人悉尼·布雷诺尔、美国人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人约翰·苏尔斯顿,因在器官发育的遗传调控和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60多细胞体系

360多细胞生物免疫体系 ——从中国“多细胞治疗”热,论多细胞来源和发展问题 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如果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细胞治疗的时代,并发表《Behind the Vogue for "Multi cell therap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issues in Clinical of Multi cell therapy in China》一书,详细讨论多细胞治疗的发源。以下一部分内容为书本英译。 360生物细胞免疫疗法的来源 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将某一种细胞复制粘贴式的大面积繁衍时,自身存在的病灶细胞看起来非常像健康细胞,这一细胞后来被命名为“DC细胞”,所以,“360生物细胞免疫体系”最初的设想是提取患者自身免疫因子,然后诱导分化成新免疫调节因子,并输入患者体内,从而激活自身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然而不断深入发现后,这一细胞能分裂和分化为身体内不同类型的细胞,这意味着它“多能”且能变成身体内任何细胞类型,人类自体修复细胞不止这一种,这些类似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细胞仅分化为同样由外胚层形成的细胞。 多细胞意在打破免疫耐受,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像正常人感染病毒后一样,对病毒进行特异性、靶向性、主动式攻击,该疗法绕开病毒耐药,从自身免疫入手,从机制上解决了乙肝治疗的难题。 360生物细胞免疫疗法的发展 1973年,DC细胞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克可医学院被研究发现,研究显示该细胞可自体修复受损病灶; 1988年,科学家通过抑制被致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成功地将DC细胞提纯; 1992年,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自体修复细胞不止DC细胞一种,它能分裂和分化为身体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就此“多细胞理论”诞生; 2002年,多细胞传递抗原信息启动免疫反应成功; 2008年,多国学者开展“获取乙肝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的研究; 2009年,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肝病率先在美国纽约好撒玛利亚医院医学中心进入临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开始研发多细胞疗法; 201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免疫学家ules A. Hoffmann、Bruce A. Beutler和Ralph M. Steinman,获奖理由是“是发现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反应、

细胞大小的测定

一-作业:1.如何做好人员防护? 2 实验设计的原则? 3 正交试验设计 4 三线表? 5 标准差? 三作业:细胞大小的测定方法? 答案:目镜测微尺(图20-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图20-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 图20-1目镜测微尺 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

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结果计算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宽μm×长μm 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20-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因为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镜台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镜台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七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接目测微尺的校正方法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 性认识。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悬液 2.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接目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细胞个体较小,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来测定其大小。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一张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专门用于校定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长度。通常,刻度的总长是1mm,被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接目测微尺是一块可以放入接目镜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的两种。在测量时将接目测微尺放在目镜的隔板上,即可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也有专用的目镜,里面已经安放好了接目测微尺。 由于接目测微尺所测量的是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因此,在不同的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所以,在用接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之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校定接目镜测微尺,以确定该显微镜在特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的接目镜测微尺格数,计算出微生物细胞的实际大小。 图7-1测微尺的安装 图7-2目镜测微尺图7-3用镜台测微尺校正接目测微尺

细胞诊断学基本知识

细胞诊断学基本知识 一、正常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正常细胞结构 (二)正常细胞一般形态 (1)细胞大小:各种分化成熟细胞都具生理范围的大小。不同类型细胞有不同的大小,但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2)细胞形状:各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均有一定的形状。例如正常鳞状上皮细胞表层为多边形、中层呈舟状、底层为圆或卵圆形。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呈锥形,粘液柱状上皮细胞是球形。间皮细胞为圆形。 (3)细胞核:a. 大小:不同类型细胞核大小不同。一般上皮细胞核在10um 以下。b.形状:圆形、卵圆形或肾形。c. 位置:居中或偏位。d. 数目:多为1 个,有时双核。e. 染色质:细颗粒状或细网状,分布均匀。f. 核粒:可有几个,大小一致,清楚或不清楚。g. 核仁:见到或见不到,一般1-2 个,直径多在2un 以下。 (4)核浆比例:目前有下列几种概念:a. 细胞核的面积与细胞浆面积之比。b. 细胞核的直径与细胞直径之比。c. 细胞核的直径与胞浆幅缘之比。各种类型细胞均有本身的N/C 比。 (三)正常上皮细胞的形态 (1)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分布于全身皮肤、口腔、咽喉、食管、肛门、阴道、宫颈外口和阴茎等。a. 内底层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嗜蓝,胞核居中亦为圆形,核染色质细颗粒状一般见不到核仁。b. 外底层细胞:比内底层细胞稍大,亦为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嗜蓝。胞核居中呈圆形,染色质细颗粒,也见不到核仁。c. 中层细胞:船形或舟状,比外底层细胞大,胞浆丰富,淡蓝色。胞核中位圆形,染色质细网状或细颗粒状。d. 角化前细胞:多边形的方块状,胞浆很丰富,嗜蓝。胞核呈圆形,染色质细网状,核小居中。e. 不全角化细胞:多边形方块状,胞浆丰富,嗜红,常染红色,偶染为桔黄色。胞核呈固缩状似墨水滴。胞浆中有时见到黄褐色颗粒由透明角质蛋白构成。 (2)柱状上皮细胞:分布子宫颈管、宫内膜和输卵管、气管、支气管(假复层)等。a. 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细长锥形,锥底部有纤毛。胞浆嗜蓝,纤毛红染。核为圆形、偏位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常见小核仁。b. 粘液柱状上皮细胞:圆形常呈球状或杯状,胞浆含粘液,蓝染。核圆形,常偏位,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 (3)间皮细胞:分布身体三大腔的壁层和脏层以及男性鞘膜腔。 按分化程度分为:a. 成熟型间皮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咆浆嗜蓝,似鳞状上皮外底层细胞。核圆形中位,多为1 个,染色质细颗粒状。b. 幼稚型间皮细胞:比成熟型稍大。可见1-2 个小核仁。按大小分为:a. 小间皮细胞:10um 左右。b. 中间皮细胞:10-15um。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