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试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试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试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试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摘要: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制定为现行音乐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再对立,所以,音乐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审美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一、知识技能是手段,审美是目的。二、音乐审美能力又制约着音乐知识掌握和音乐技能形成。在“以审美为核心”的同时渗透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路径有三:第一,歌唱教学中渗透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二,器乐教学中渗透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三,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渗透知识技能的学习;第四,在表现与创作活动中渗透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以审美为核心;音乐知识技能;渗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这是情感的语言……应该从情感上和审美上美化人的全部精神生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可以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新教材提出“淡化知识,降低技能难度”的要求也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然而“淡化知识”并非“取消知识”,而是更关注学习的方法,“降低技能难度”也非“不要技能”,而是减少那些较专业化的技能。根据《教育学》理论,普通学校各科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知识与技能是音乐学科中的一条主线,如果这条线被取消,就意味着音乐学科的消亡。因此,以审美为核心要正确处理好审美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一、知识技能是手段,审美是目的。音乐知识的掌握,有助于音乐技能的形成,而音乐知识掌握和音乐技能形成,才能推动和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知识与技能是获得音乐审美的基础。

二、音乐审美能力又制约着音乐知识掌握和音乐技能形成。掌握音乐知识形成音乐技能,又是以一定音乐审美能力为前提的。音乐审美能力往往制约掌握音乐知识以及形成音乐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

知识技能和审美是构成艺术的两个不同层面,这两个层面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任何一方面的缺乏都无法构成艺术的整体。可以说,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美的表达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艺术则无异于其它科学学科的教育,成为一种没有灵性、没有情感的教条的东西,没有任何美感可言,失去了它在审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从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向运用知识、技能表现生活和情感转变。《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该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即把这条学科线变“显性”为“隐性”,以渗透教学为主,音乐知识和技能并不是孤立于音乐的其他部分而存在的,它存在于声乐、欣赏、器乐、创造等各个部分,把必要的知识、技能经过精心设计、编排,合理、巧妙地分布到各个单元的作品中和具体的音乐活动中去,学生在饶有兴趣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制订教学计划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段教学目标、本学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标准,熟悉所任年级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学生学习音乐的习惯、兴趣、方法和心理 ③优秀生、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及所采取的措施 (2)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①认真学习本学期教材内容,确立本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 ③列出本册教材各单元的重、难点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以音乐教学的五种基本原则(音乐本位、协同融合、创造发展、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原则)为依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音乐实践和检测等时间安排。 2、制订课时计划 音乐教师备课,应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实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主题,用“合格教育”的目标治教,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用“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从教,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 (1)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参考书,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 (2)挖掘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意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重、难点。 (3)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注重音乐体验,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音乐教学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 (5)上课前必须检查各种教学用具,如:键盘乐器、各种媒体、教学光盘、磁带及相关音乐资料等 (6)板书设计和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83—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新课程最重要的学科理念。然而,作为基层教研员,我面对的常常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曲解、实践的操作错误,还有更多的是茫然的追问。 比如误读曲解。在很多时候,“审美”被等同于“激趣”。教师在进行音乐课教学的时候,设计了一个美美的故事情境,所有的教学环节被镶嵌在一段段美美的故事情节中,老师认为这就实现了“审美”。其实错了。因为故事再美,也不是音乐美。在这里,再美的故事也不过只是一把激趣的钥匙罢了。如果老师没能处理好音乐自身的内部的审美问题,其它外面的妆点再美,也不是音乐审美。 又比如操作错误。在某些时候,老师为了使知识技能的学习,变得具有“审美”性,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并错误指导,以致弄美成拙。一位老师为指导学生唱歌时有轻快跳跃的声音,用了小皮球一跳一跳的形象。她用美的生动的形象启发学生,这本来很好。可是她接着让学生真的拿着皮球在地下拍。结果,‘砰砰砰“的发声点正好处在“向下触地“的那一刻,和小皮球“弹跳起来”的形象正好相反,而且沉闷的皮球声和纷乱的场面,已经离美很远了。 这样美得不是地方,或者弄美成拙的例子不甚枚举……于是更多老师,感到了茫然。她们学习了审美理念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找不到在教学中很好地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对于这种情况,我想结合自己在教研中的思考,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先看王安国教授在最近的修订版《课程标准解读》中,对这一理念的阐述吧:“……这一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乐教”传统的基本理念直接与催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教育目标中“审美”方针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这一理念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实现的。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这一阐述,字字珠玑,几乎不可裁剪,唯恐断章取义。但为了适应本文浅议实践操作的需要,还是裁几个句子,陈述我的所悟。 1、“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能结合音乐进行情感体验,就是落实了“审美”。 2、“从多样的文化语境出发”——能寻找到音乐文化的根源,理解音乐的生存状态,对于“审美”获得很重要。 3、“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音乐艺术是有独特的表现特征的,于是“音乐审美”也必须要遵从这一特征,并要从这一特征出发去“审”。而不能用审文学美,审美术美,或者是其它美的方式。 4、“……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把音乐肢解成破碎的片段,或者抽取音乐的一个到几个孤立的表现要素去谈音乐,是审不着美的。音乐的美,必须“整体”去审。 5、“……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的要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 一、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1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单选题】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我的答案:D 3.【判断题】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我的答案:× 1.2音乐何需“懂” 1.【单选题】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我的答案:√ 1.3美术何需“懂” 1.【单选题】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我的答案:C 3.【判断题】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我的答案:× 1.4文学何需“懂” 1.【单选题】“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我的答案:× 1.5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单选题】()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中小学音乐专业考试知识整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朱权编印的(B)。 A、《弦索备考》 B、《神奇秘谱》 C、《乐府传声》 D、《溪山琴况》 2、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A)。 A、《碣石调-幽兰》 B、《广陵散》 C、《高山流水》 D、《梅花三弄》 3、下列不属于四大名旦的是(C)。 A、尚小云 B、荀慧生 C、周信芳 D、程砚秋 4、富有激情、质朴刚健的京剧“麒派”唱腔的代表人是(B)。 A、程砚秋 B、周信芳 C、梅兰芳 D、尚小云 5、歌剧《洪湖赤卫队》,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只活跃在地方的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同派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在( C )省。 A、江西 B、四川 C、湖北 D、湖南 6、评剧源于( C )省东部地区。 A、甘肃 B、辽宁 C、河北 D、山西 7、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 C )类。 A、小调 B、号子 C、山歌 8、清唱剧《长恨歌》是(C)创作的。 A、萧友梅 B、王光祈 C、黄自 D、青主 9、《数九寒天下大雪》是下列哪部歌剧中的歌曲?( A ) A. 刘胡兰 B. 洪湖赤卫队 C. 江姐 D. 小二黑结婚 10、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AB) A、奥尔加农 B、狄斯康特 C、克劳苏拉 D、康都克特 11、下列属于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 A、大浪淘沙 B、听松 C、病中吟 D、空山鸟语 12、下列乐器中属于“竹”类材料制作的有(C) A、磬 B、笙 C、箫 D、筚篥 13、《音乐之声》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剧情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与退役军官及其儿女之间的故事。这是一部(C)的音乐故事片。 A、英国 B、奥地利 C、美国 D、俄国 14.由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具有歌曲形式特点的小型器乐曲体裁是(C)。A、夜曲B、前奏曲C、无言歌D、组曲 15.下列属于单乐章结构的乐曲的体裁是(D)。 A、交响曲B、奏鸣曲C、协奏曲D、交响诗 二、填空题(部分题) 1、海顿是(奥地利)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作品有(告别)、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音乐教育是进行学校美育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音乐课目标高,教学内容多,综合性强,而课时较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任务,就必须克服盲目性、随意性.把音乐教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建立健全并贯彻执行好音乐教学常规,是加强和改善音乐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 一、备课 1、努力学习《音乐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拟定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课型(综合型或单一课型)。合理地整合教材,有效的进行预设,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在熟悉、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出书面教案(应含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难点和重点处理、教学过程、教具选择、作业布置),对从事音乐教学年限不长的教师,更应写出完整详细的教案,以保证有计划地实施教学。 4、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形体等技能性备课。这是由于音乐学科技能性强,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并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教师的课堂范唱(奏),不仅要求准确,而且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5、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要求操作熟练,富有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 6、课堂教学注意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含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培养。 7、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型特色鲜明.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简明,层次清楚,过渡衔接自然。讲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并充分利用学生进、出教室的时间。 8、讲解正确、明了。无思想性、知识性错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应注意各项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感受音乐、

浅谈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结合“音乐课程标准”浅谈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价值观。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下面我着重谈一谈其中一些理念的内涵。 一.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最根本价值,艺术的每一种具体功能,都与审美发生关系,在艺术诸多功能中,审美功能是统率其他各种功能的基本功能,是发挥其他各种功能的前提。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教学形式与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应有显著的区别。音乐课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音乐课要把体现以审美为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求通过课堂音乐教育使受教育者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懂得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学会审美。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要求在课堂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提高他们感受、体验、鉴赏和评价音乐美的能力,在真、善、美的连通和潜移默化中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品行,为素质教育服务。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是在教学中应强调音乐的情感意义。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性感受、理解、把握,并揭示音乐要素的作用及其与艺术整体的关系。 二.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研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音乐认知规律出发,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充分体现出时代感、民族性和多元文化特征;在教学方式上,坚持音乐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积极探索,尊重个体。不断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是使人的一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来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倡学科综合 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它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娱乐的形式,而且是解决科学以及其他问题的最好方式,反过来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艺术创作的丰富源泉。通过艺术与其他学科不同表达形式间的转换,常常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拓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而且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发展转换、类比、抽象、想象和创造力。 音乐不仅与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其他姊妹艺术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还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当中,以音乐文化教育为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网课答案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gzh:搜搜题免费搜题!!! 1. 单选题好的合奏需要注意细节的连接,这就要求()。 每种乐器都紧密的符合音乐发展的逻辑 2. 单选题“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3. 单选题乐谱中123的逆行导引应该是()。 671 4. 单选题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 理性思维受阻 5. 单选题艺术家与常人的区别在于艺术家有非常发达的()。 感性智慧 6. 单选题音乐审美的普遍性标准中,属于初级要求的是()。 齐不齐 7. 单选题没有看过跳华尔兹就想不到音乐表现的舞会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了()。 伴随经验联想依赖于相关经验,具有局限性 8. 单选题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 情绪体验 9. 单选题听到两端不适宜区的音高会期待中间适宜区的音高,这是出于()。 向心平衡期待

10. 单选题喜欢先锋音乐的人群对通俗音乐的评价很可能是()。幼稚 11. 单选题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 平衡 12. 单选题下面能带给人厉害感觉的是()。 尖下巴 13. 单选题音乐家要有好的生存状态,需要具备()。 真功夫 14. 单选题下面哪种反应更接近本能() 肢体律动反应 15. 单选题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依靠()获得高潮。 阻碍求异心理的满足 16. 单选题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在于理性,还在于人有动物无法企及的() 感性需要 17. 单选题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的演绎版本中,()的更有新意。 霍洛维兹 18. 单选题顺应求异心理,会使人产生()。 能力释放感 19. 单选题《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通过()表现大海的广阔视野。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摘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性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情感艺术、时间艺术、想象艺术、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人类最美的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惰性,美化着人们的心灵。聆听美妙的音乐,你会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到怡然自得,如痴如醉。列宁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

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这是因为美妙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审美 特质。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多姿多彩的变化,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使人赏心悦目,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 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何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时代气息,无论它表现什么,只要能在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起到审美作用。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情感的艺术 音乐擅长表现情感,没有情感的音乐也就没有了它的灵魂。黑格尔说过“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

中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1)

中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准备 (1)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熟知各年级段不同学习领域和内容,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按不同年级段制定教学计划并授课。 (2) 备课,教师必须按教学要求仔细分析教材,区别不同年级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深广度,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办法。编写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承前启后,条理清楚,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做好上课时所需的准备工作,如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表现意境,曲谱抄写、板书设计、歌曲定调、熟练伴奏、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等,目的在于使教学有条不紊,不出意外,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 以聆听、感受、体验、表现、创造为主线,突出音乐审美,了解相关文化,注重音乐实践,揭示音乐表现要素,挖掘音乐形象,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语言精炼,生动、形象,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讲求教学策略,把握教学整体。 教学中常用的基本训练有: (1) 发声。要求持之以恒,有计划地在各年级进行,正确掌握青少年发声的特点,对各年级的“发声练习”和“带词练声”都要求贯穿“声”与“情”的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正确的唱歌姿势、口形变换、气息控制、共鸣和咬字)和感情表达能力。 (2) 音准练习。音乐属听觉艺术。培养学生的音准和听记能力,是提高音乐素质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按教材有计划结合各年级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从模唱音高到听辨音高,从旋律音程到和声音程,从听记单音到结合节奏,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

(3) 节奏训练。节奏是塑造音乐形象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情绪的差别多半取决于节奏的变化,节奏训练的重要也由此可见。节奏训练,同样要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和“与情绪相结合”,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4) 歌唱教学。自始自终地贯穿正确的发声要求,一般有下列几个步骤: ①范唱。在简介歌曲后进行范唱,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生兴趣和对该歌有完整的了解。可由录音来代替,教师有条件范唱效果更好,可以使教学更直观、亲切。 ②曲调练习。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视唱。 ③熟悉和练唱歌词,可按词曲的节奏组合引导朗读,然后引入曲调唱歌词至熟练。 ④感情处理。要正确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形象,联系歌曲的思想感情,处理歌唱的强弱变化和高低起伏,使学生有表情地唱歌。 (6) 欣赏教学。它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以及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要求介绍生动精练,重点突出,把基点放在熟悉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上。 (7) 德育渗透。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音乐的特征是情感性与形象性,音乐教学是通过情感与音乐语言,使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然后晓之以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音乐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音乐教学离开了思想性,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 音乐教学过程是始终贯彻培养学生乐感的过程。各项基本训练应避免各不相关或孤立地进行,要有机结合它们的共同因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9) 器乐进课堂。实践证明,结合音乐课堂学习简易乐器(如口琴、口风琴、竖笛等)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必须从全面培养学生出发,按教材施教。 3、作业测评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应以什么为核心?这是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至今未能搞清的问题。目前有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仍注重在演唱技巧、乐谱知识、演奏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而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才是实施新课标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 一、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情境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好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唱不厌。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

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音乐教法的审美原则 1.情感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之中享受美感、得到快乐。 2.形象性原则。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因此,在音乐教学化原则下,以美引真,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实践性原则。音乐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对音乐做出积极地反映。例如:在教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我设计了诗一般的语言描绘美丽而辽阔的草原景色。学生边看着我精心编辑的录像资料,边

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及方法

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及方法 一、培养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耳朵的盛宴,它作为一门艺术,一切实践都需要依赖听觉来实现。可以说,人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然而,人感知美的能力,恰恰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音乐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表现自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表现后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更能促使学生转变心态,由不敢表现转变为勇于表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在人心情低落时为你抚平创伤,在你心情愉悦时为你呐喊加油,它会让你随着音乐的旋律产生无限的遐想。因此,通过中学音乐教育,并配合知识的拓展,能使学生在拓展的过程中延伸感情,最终达到创造美的效果,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境界,激发学生无限的

创造力。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和暗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音乐教育一成不变的“模板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能改变传统音乐欣赏只靠听觉的局面,让学生眼耳并用,在音乐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在教学《歌唱祖国》时,笔者播放了建国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视频,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祖国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情感展开想象,激发自身无限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审美观的最佳效果。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时间和机会。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笔者在教授完音乐技巧知识后,还教给学生一些音乐指挥的要领,让学生根据节奏的跌宕起伏,体验音乐指挥带来的不同感受。

小学音乐基本知识

小学音乐基本知识 一、音的属性 音的属性有音高、音值、音量、音色四个。 1、音高: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音值:即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决定。 3、音量:即音的强弱,由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 4、音色:由发音体振动方式、形状、成份、发音体品质决定 。 二、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 1、基本音级:CDEFGAB。分唱名(以意大利文do re mi fa sol la si)和音名(乐音体系中各音级的名称)两种。 中国民族五声: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 2、音组: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小字一组为中音组,c1为中央C。 3、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所产生的音级叫变化音级。 4、变音记号:有三种,升记号、降记号、还原记号。 6、拍子种类:分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拍子、自由拍子。 拍子的含义:表示以几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几拍,强弱规律是什么。 常见的节奏型:2/4 ××│×-│、3/4 ×××│、×××│、4/4 ××-×│、×× 0×│、0× 0×│ 三、音符 记录音的长短和高低的符号叫音符。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 连音符 (1)三连音:将音值平均分为三等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二等分叫三连音。 (2)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将音值平均分为五等分、六等分、七等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等分叫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 .

. 四.速度记号 慢速:Lento 行板:Andante 中 板:Moderato 小快板:Allegretto 快板:Allegro 渐慢:rit 或rall 回原速:a tempo 力度记号 很弱:pp 弱:p 中弱:mp 中强:mf 强:f 很强:ff 重音记号:> 渐强: 渐弱: 特强:sf 特强后即弱:sfp 强后即弱:fp 五.音乐常识 1.歌曲的体裁主要有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舞蹈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等类型。 2、歌曲的演唱形式 主要有齐唱、合唱、对唱、重唱、领唱、独唱、表演唱。 3、歌曲的曲式 (1)曲式:歌曲的音乐结构形式叫曲式。 (2)曲调的基本结构:乐汇、乐句、乐段。 (3)曲式的类型: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和多段体。 4、京剧:称国粹,分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行当有生、旦、净、丑、末等。伴奏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打击乐器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 5、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按音色分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等。按 声部分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合唱。 6、钢琴:18世纪初意大利的克里斯多弗利创制。共88个键,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 7、豫剧:又称梆子,它的特点是音调高亢、激越。 8、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甚至无旋律。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9、民歌:即民间歌曲。分号子、山歌、小调。 10、歌剧: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于一体,以歌唱为主的一种艺术形式如《白毛女》、《党的女儿》、《苍源》等。 11、进行曲: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与队列行进速度和节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是指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今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发展 一、21世纪初: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及理念的提出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障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先后制定或完善了一些必要的政策法规。其中,在21世纪初颁布的四个文件,集中体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以下简称《课标》)、《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鉴于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这些文件上传下达,对各地各校具有贯彻实施的指令性。因此,透过这些文件可以窥见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发展水平。而《课标》中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表述,更引起了一场音乐教育的学术大讨论,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出。《课标》认为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10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文件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被作为音乐课程的头条理念。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现存问题 随着20世纪80年代这一思想解放时代的到来,美育建设才日益步入正轨,无论在理理念上、国家教育方针上,还是实践运作中,均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得到了长足发展。80年代初是美育观念上的“拨乱反正”期,学术界、教育界为美育“正名”、在第一次全国美学会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C)。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D)。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D)。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A)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C)。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C)。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D)。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A)。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C)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D)。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音乐中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中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音乐作品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需要学生发挥无尽的想象去“描绘”一幅幅可“视”的音乐画面、音乐情景、音乐情绪,他们才能在节奏、旋律、音乐、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音乐表现中与音乐对话、与音乐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由任同祥吹奏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我首先讲述了凤凰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等进行联想,从舒展的慢板乐、稍快的快板乐、鸟叫、华彩乐句和快速尾声中想象一幅百鸟闹春图和大自然万物争荣的繁茂景象,学生们也随着自己的想象,随着律动开始逐渐摇头晃脑,并随着乐曲情绪变化做时大时小的摆动,他们都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体会到了乐曲中人们美好欢乐的心情。 二、锻炼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本身就是人类情感的外在表现艺术,它多元也丰富多彩,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表现形式,也不乏合唱、合奏、集体舞等形式。尤其在小学阶段,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相互配合、齐心协力表现好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示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对于第一段的火车的汽笛声,我让学生一起用动作模仿火车启动和前进。在第二段,我带领学生一起跳一些简单的波尔卡舞步。第三段时,随着音乐的力度和速度的加强,组织学生用椅子、双手搭肩、单手搭肩、另一手做火车的轮子,来表现火车开动、小火车跑得真快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以10人为一小组,创编一列小火车。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不仅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感悟了音乐的魅力,也有效锻炼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美和创造美,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音乐创造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等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观摩、想象、联想的基础上把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转化成对美的表达、创造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学习《春天来了》一课,我根据歌曲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多幅春天的美景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感知歌曲表现的春天美景。在激发学生灵感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诗歌创作,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对春天美的感受。再比如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可以从学生童心、童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渐进式”创编歌词,在不改变歌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词汇的创编,如把妈妈改成老师、爸爸、奶奶等,这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言:“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不能再重理轻文、重技轻艺,而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体验音乐的美,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不仅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拥有怡人的韵律感,学会用心弦感受平凡的美,同时在难以比拟的音乐内涵中自觉地发现和追求美。

中小学音乐常识

中小学音乐常识 第一册 1、请写出下列音乐课本中的小图表分别表示什么。 小话筒——(唱歌)小耳机——(听音乐)孔雀开屏——(跳舞)乐徽——(演奏) 对拍手——(做游戏)小书本——(学知识)小电脑——(动脑思考) 2、小组曲《快乐的一天》由“(早早起)”、“(上学去)”、“(来学习)”、“(做游戏)”、“(静静睡)”等五首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 3、歌曲《其多列》中的云南哈尼语“其多列”是(快快来)的意思。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5、民乐合奏《三个和尚》中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和尚形象,小和尚用(板胡)代表;瘦和尚用(坠胡)代表;胖和尚用(北方的管子)代表。 6、《火车波尔卡》又译为(《快速波尔卡》)、(《剪彩波尔卡》),这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爱德华·施特劳斯)的早期管弦乐作品之一。 第二册 7、《鸭子拌嘴》是一首(民间打击乐曲),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用闷击的(小镲)声,模拟老鸭“嘎嘎嘎”的叫声。 8、《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9、《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 第三册 10、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的通俗的管弦乐曲(《森林水车》)与奥尔特的(《在钟表店里》)、米夏埃利斯的《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个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 11、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代表作有喜歌剧《库里科伯爵夫人》《米达斯王》《玛里埃特》,舞剧《西勒斯的玫瑰》,管弦乐《森林水车》等。 12、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也译《打切分音的钟》、《打出切分节奏的闹钟》,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 1、安德森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哈佛幻想曲》、《打切分音的钟》、《以色列组曲》、《小号手的摇篮曲》《会跳舞的猫》《打字机》《蓝色的探戈》《遗忘的梦》、《船长和国王》、《爵士拨弦曲》等。被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 13、管弦乐《四小天鹅舞曲》即:《小天鹅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里的一段舞曲。 14、《糖果仙人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的音乐,是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编写成。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中期汇报材料 2008年6月,经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我校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在一学年的课题实验中,我们着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通过初步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掌握了最基本的合唱知识与技巧。 一、课题的提出 1、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 有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 意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有效锻炼学生这几种能力的教学手段就 是合唱教学。 2、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合唱作为 声乐教学方式,是一种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的兴趣与爱好,增 强演唱的自信心,发掘、发展其表演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 是提出以合唱为研究课题的原因之一。 3、歌唱天然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及情感交流特征,它有益于 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而合唱在这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此外,参与合唱的人员远远多于重 唱和独唱,学生受益的人数众多。对发掘、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提出本课题的另一原因。 在以上因素下,我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 的研究课题,并于2008年6月获得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

课题组各成员将以音乐课堂教学为抓手,努力构建我校艺术教育音乐课程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形成艺术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合唱艺术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内化,在音乐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教育, 2、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和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演奏与和声观念,加强学生集体协作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创设高效的“合唱教育效应”,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人格。 4、通过对合唱曲目的排练和演出,健全学生的心理结构,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树立一个正确的合唱观念,体会团体合作的重要。 2、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学生的音色、二声部及和声进行训练,并能做到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平衡与协调 3、注重学生歌唱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其可在齐唱的和谐训练、和声的和谐训练、各声部音响的均衡训练、指挥与合唱队的协调训练以及在演出活动等五个方面, 实现对学生 进行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措施 (一)采取措施营造合唱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现今大多数学生喜欢独唱歌曲和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合唱歌曲,是现实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优秀的合唱具有独唱和流行音乐不可比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