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门德尔松声乐作品介绍

门德尔松声乐作品介绍

门德尔松声乐作品介绍

门德尔松声乐作品介绍

代表作品

(1)小提琴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2)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

(3)钢琴曲:八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

(4)室内乐:《E大调弦乐八重奏》(Op.20)、《弦乐四重奏》(Op.80)

艺术成就(1)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songs Without Words),它指的是那种在门德尔松伴奏音型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像日记一样把日常感受记录下来;他对标题交响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他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表现生活中明朗的一面,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2)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门德尔松使被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

(3)在音乐教育上,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品简介

(1)《仲夏夜之梦》序曲。

《仲夏夜之梦》原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剧情:古时雅典有一种风俗,父亲有权决定女儿的婚事,并可以处死不服从父命的女儿,有一个雅典居民,向统治者狄西奥士公爵报告,说他的女儿赫米亚不肯遵从父命与她挑选的丈夫结婚,而爱上了另一个青年拉山德。公爵怜惜这个姑娘,只判决赫米亚到修道院过余生,赫米亚即找到情人拉山德,两人决定逃到雅典法律管辖之外的拉山德姑妈家去,他们约好夜晚在森林相会,那个森林原来是精灵们的乐园,赫米亚和拉山德到了那里,备受精灵们的捉弄,引起了种种离奇的误会和笑话。第二天,公爵和他的未婚妻也来到这森林打猎,偶然碰上这对情侣,公爵同情这对年青人,便撤回原先的判决,并安排他们和自己同时举行婚礼。这剧本假托虚幻的梦境,宣扬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嘲弄神权和封建宗法制度。门德尔松从小就喜爱它,在十七岁时,凭着从《仲夏夜之梦》中获得的灵感,创作了这部同名管弦乐序曲(序曲:有两种含意。①歌剧、舞剧、电景等开始前奏的管弦乐曲,内容带有暗示剧情的作用;②音乐会序曲,纯粹为音乐会演奏而作,只一个乐章,管弦作品。通常为标题性音乐,与歌舞剧等完全脱离关系。)这部作品门德尔松并非是原剧情节的表达,他主要是描写夏季日夜仙王和王后与那些顽皮淘气的众精灵的生活。他的卓越的管弦乐法,生动地渲染了序曲中虚无缥缈的梦幻色彩,柴可夫斯基很欣赏这部序曲,他曾写道:“这部美妙的作品的艺术命运是多么奇怪啊,它出自一位十七岁学生之手,这学生后来获得了全世界的声望,我想,当《仲》的音乐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一定给人以惊人的印象,因为它的新奇和充满的灵感和诗意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的确,这部作品是音乐中最好的典范之一。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doc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

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

关于门德尔松的资料

关于门德尔松的资料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Jacob Ludwig Felix Medelssohn)1809年二月3 日,相当于(嘉庆己巳年)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家庭。祖父是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Moses),父亲是亚伯拉罕(Abraham)成功的银行家,费利克斯在养尊处优又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母亲利亚(leah)是钢琴家,他的钢琴启蒙课就是母亲教的。姐姐范尼·卡西里(Fanny)(1805—1847)是一位在钢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费利克斯珍贵的挚友。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14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0岁时他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这是1829年,演出地点为柏林歌唱学院。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为巴赫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这是他十次英国之行的第一次。在苏格兰度假后,以《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和《苏格兰交响曲》(No.3,A小调)表现他的观感,虽然这两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访问意大利时才动笔写作的。在罗马与柏辽兹邂逅,并开始酝酿《意大利交响曲》(No.4,A大调)。下一个主要停留点是巴黎(1831—1832),在那里与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1835年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业大厅音乐会的指挥。1837年与出身于法国胡格诺教派家庭的塞西尔·让莱诺结婚。1842年与舒曼等人一起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又设法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他的清唱剧《以利亚》,取得辉煌成功。此时他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他于六个半个月后去世。终年38岁9个月1天。 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songs Without Words),它指的是那种伴奏音型衬托下,旋律如歌的钢琴小品,像日记一样把日常感受记录下来;他对标题交响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他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表现生活中明朗的一面,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门德尔松使被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 在音乐教育上,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的才华得到了玛利·比戈(在巴黎)、路德维希·贝格尔、莫舍莱斯等钢琴老师和策尔特(1817年在柏林教他作曲)的鼓励。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的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创作的《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都是著名的作品。 - 1 -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何家国 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第二版) 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与创作》 吴祖强 杨儒怀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 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 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 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 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巴洛克音乐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

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具体的说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1.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 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 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 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 一、和声分析的次序 (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 (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 (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 (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 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和声终止式 1.半终止 2.完全终止 (二)关注和声低音 和声的原位与转位 2.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 (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 (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 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 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 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

原则一: 原则二: (1)并列原则 (1)呼应原则 (2)再现原则 (2)三部性原则 (3)变奏原则 (3)起承转合原则 (4)回旋原则 (4)变奏原则 (5)奏鸣原则 (5)回旋原则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 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 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 一、一部曲式定义 二、乐段分类 (乐段内部结构) (一) 单乐段 1. 一句类乐段 2. 二句类乐段 3. 三句类乐段 4. 四句类乐段 5. 五句类乐段 (二) 展开型乐段 (三) 平行复乐段 三、一部曲式的和声 (一) 和声结构的开放性 (二) 和声结构的收拢性 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五、一部曲式的应用 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

论门德尔松(一)

论门德尔松(一) 雅克勃.路德维希.费里尔.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LudwigFelir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 门德尔松出生于1809年2月2日的汉堡,与十八世纪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并称为音乐史上最天才、最早熟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本身特有的音乐才能加上围绕在他身边亲切友善的人际关系,使他的作品大多呈现出愉快而细腻、优雅而敏感、轻松而质朴的风格特征。门德尔松从不在音乐中追求过份的忧郁、病态的多情,你也不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深刻的对时代、对社会矛盾的呼喊,他的作品总与现实斗争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他总被看作是柔弱的附庸风雅,被认为是复古保守分子,永远不能超越年轻时创造的童话世界向前发展。事实上,这样的评价对门德尔松来说并不公平,他的音乐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反映现实,而在于表现人类最单纯、直挚、积极、乐观的感情和精神,“他的作品对人类精神的升华、情感的调节、智力与创造力的启迪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的美学理想与哥白尼、开普勒、斯宾诺莎、牛顿、爱因斯坦所追求的宇宙的和谐、有序、完美的哲学观也有某种一致性。” 影响门德尔松创作风格的因素,首先离不开他明朗而友善的人际关系。围绕在门德尔松身边的几乎都是亲切友善的家人和友人,这些人使他形成一种正直、开朗、光明的感情观,《无词歌》及一些室内乐作品中慢乐章的抒情性大多来源于此。第二个因素是来自对大自然世界的游历,及游历时带来的感动和印象。他对自然的感受主要来源于旅行生活,门德尔松非常喜爱旅行,年轻时已到过多个国家旅行,每次的旅行几乎都能使他产生创作的灵感——意大利之行创作出《意大利交响曲》(对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舞曲的印象直接影响了末乐章)、苏格兰之行反映在《苏格兰交响曲》中、在赫布里底群岛的山洞中对英雄们的感动和震撼是《赫布里底群岛》序曲的灵感来源……,除外还有多首无词歌也是在旅行途中受到启发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一根柱头也可以使他产生音乐的遐想,如同罗马的景色一样,诱使他发出了同样的呼声:‘……音乐就隐藏在这个地方……’。”正如(在第一部分中)所说,自然对浪漫主义的艺术家来讲是精神感悟的源泉,是促使灵感觉醒的灵丹妙药,除了关注自然本身以外他们更关注内心与自然产生的共鸣和感受。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宗教音乐领域。这个领域的影响使门德尔松对很多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产生了幻想,并把这些对仙女、精灵等的幻想投射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如那首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可是,对门德尔松来说神话或童话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产物,也不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更不是想颂扬童话般的社会和环境,而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和光明面的描绘和解释,他总是希望未来会有所改进。“在他身上既没有浪漫派的那种阴暗、隐晦的痕迹,也没有浪漫派的种种背景和各式各样的附带目的。”这一点与他的出身良好也有一定的联系,毕竟他从未为关于谋生的问题而烦恼过。门德尔松经常被认为是一位保守主义或复古主义的作曲家,更有甚者认为他是古典主义的“模仿者”或“古典浪漫派”,这些观点及评价都存在着某些片面性,并不完全客观。如果说门德尔松的创作风格存在“保守性”,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非常重视音乐的传统(正因如此,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才能重见天日),门德尔松深入钻研和研究了音乐的传统,他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东西并应该一直保存下去,所以他对音乐的革新也融合在传统中以致人们很难发现。除此之外,他的保守主义也被认为体现在他对政治的态度上。门德尔松曾经定下“使世界更美好”的目标和愿望,可是后来他发现现实与理想有越来越多的冲突,他想建立的“以音乐从内在改造人类生活”的高度设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遥远,生活中单纯的光明面好像随着青年时代的结束而逐渐蒸发掉,他对这一切感到困惑、不能理解与极端痛苦。可是,他也并非想“保守”地保持所有的现状不变,正如他能看出德国的不良风气一样,他也洞察出

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演奏风格

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演奏风格 作为一名钢琴学习者,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与提高个人演奏技术是同等重要的。纵观西方钢琴艺术发展,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时期:巴洛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印象主义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 四个风格时期中,距离我们最远的是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盛行于整个欧洲。巴洛克风格表现在各个艺术领域,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巴洛克时期,器乐艺术开始与声乐艺术并驾齐驱,作为音乐艺术最主要的两种表现方式,开始走向世界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 在巴洛克时期的器乐中,键盘乐器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既用于演奏通奏低音的声部,也可以用来独奏。这一时期的键盘乐器可分为羽管键琴(也称“拨弦古钢琴”)、楔槌键琴(也称“击弦古钢琴”)和管风琴三种主要形态。在古钢琴发展中有两个盛期: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拨弦古钢琴在钢琴艺术史上被称为“古钢琴第一盛期;在法国形成的羽管键琴音乐的繁荣时期是钢琴艺术史上的“古钢琴第二盛期”。 在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Bach)、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e Handel)以及多美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Searlatti),他们的键盘音乐作品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各个阶段中都有所涉及。但是,很多人在演奏他们的作品时,经常会与后来的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风格混淆不清,造成学习和演奏上的诸多问题。因此,在学习、演奏巴洛克键盘音乐时,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演奏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总体来说,速度中庸,音乐平衡、庄严。由于古钢琴音量非常小,钢片拨弦有局限性,所以力度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只是采用音区式力度和阶梯式力度,不能做渐强、减弱起伏的变化。和声上以复调音乐为主,产生了对位法,即在大小调式的基础上把不同的旋律线条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不仅要求横向线条独立,同时还要主意纵向的和声关系。复调音乐是多层面、多线条、多重性的复杂思维,在声音上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每个音符要有良好的音质,同时还要注意每个线条的歌唱性。奏法上也非常讲究。当时古钢琴演奏强调表现力时靠奏法和装饰音,通常有两种奏法,即连奏和断奏。由于这一时期铺面上没有奏法的标记,所以只能靠演奏着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弹成连奏或断奏,大致有两种基本原则:1.音阶性-----级进的音弹成连奏。2.三度以上的音处理成断奏,或者是八分音符弹成断奏,十六分音符弹成连奏。装饰音在巴洛克时期非常重,它是为了使旋律更美,更富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弥补当时你的古钢琴的局限性而大量出现的一种记法。 复调性是巴洛克钢琴音乐的的重要特点。巴赫的音乐充满内部结构的平衡 与美感,是复调性程度最高的。亨德尔的作品相比较之下具有更多主调成分,但仍带有十分强烈的复调倾向。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则基本上以主调写法为主体,

曲式与作品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范畴”。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内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则进行过系统化的规范,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2、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 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对比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 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范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变奏原则和套曲原则)为基础,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第一节关于旋律(M) 1、定义: 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分析的内容 ⑴旋律的外型

门德尔松的故事有什么

门德尔松的故事有什么 门德尔松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家境优渥,祖父是当时非常出名的哲学家,而 父亲是一个银行家。这样的家庭环境让门德尔松的童年生活非常的轻松。门德尔松受到母 亲的影响比较大,他自幼和母亲学习钢琴,他也是当时公认的音乐神童。 门德尔松在自己九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公开演奏,十几岁就组织了自己的私人乐队,可 以看出他的音乐才能是非常的突出的。同时门德尔松也投身于巴赫作品的宣传当中,因为 在柏林指挥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他应邀参观了英国的爱乐乐队,并且在苏格兰的岛屿上度假之后,他写出了著名的 苏格兰交响乐,来表达在英国访问期间它的所观所感,之后他开始酝酿另外一部大作意大 利交响曲,这部交响乐是在他参观意大利之后才写出来的,并且就部曲子是在德国完成的。 1842年,门德尔松和舒曼等人一起创办了一个音乐学院,就在后世非常出名的莱比锡音乐学院,之后门德尔松还在伯明翰音乐节上再次出现,指挥了以利亚,也获得了巨大的 成功,而第二年,他的姐姐去世,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此时他自己的身体情况也逐渐糟 糕起来,半年后,自己也不敌重病。 门德尔松作品中,仲夏夜之梦是门德尔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仲夏夜之梦中简单明 快的节奏感也是门德尔松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仲夏夜之梦中,门德尔松为我们展现了来自 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和梦幻般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门德尔松对技巧的精妙掌握和对音乐 表现力的无限可能。少年时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将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才华理解展现的 淋漓尽致。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最为广为流传的一首。这首歌的歌词是抒发内心感情的小诗,借着抒情诗,穿插着流畅清醒的旋律,为人们展开了一个美好想象的世界,青青的草地,缓缓流淌的小溪,跟自己的爱人踱步在小河边上,到处都是鲜花盛开;在宁静的夜里,倾听来自远方的流水声,在安静的小树林里,憧憬着幸福,享受着爱意的包围。温馨而又 浪漫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的心底深处。 门德尔松作品更多的是反应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幸福的歌颂,古典主义音乐的形式 的外表下是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力。在他的作品中,流水般的温存让人们不知不觉而又后 知后觉,一股温暖会慢慢的包围你所有的感官。 浪漫主义盛行的19世纪的欧洲,涌现了一大批音乐家作曲家,门德尔松贡献是无法 被人们所忘记的,他优美宽泛的音乐表达,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生活温馨的享受。虽然门德 尔松一生短暂,但是他对音乐史的贡献却是深刻而又深远的。 少年时候的门德尔松已经开始展现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不同见解,他独创了无 词歌的钢琴演奏形式,尤其是在浪漫主义创新的年代,人们对音乐开始更多的追求丰富,

曲式与作品分析报告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MFA 。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 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 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 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 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

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 1、旋律的外形 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1)大山型(大波浪型):由跨度较大的音程、起落较宽的幅度构成,它常和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联系;如《黄河颂》、《我爱你中国》、《天鹅》; (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2009 41201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学分:4 总学时:36/学期*2 = 72 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 适用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 前期课程:《基本乐理》、《和声》、《视唱练耳》。 一、说明 (一)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对各类音乐作品不同结构形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对学生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技能课有着指导意义。 本课程以曲式结构类型的教授为基础,同时注重对作品的构成材料和内在联系等微观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个层面。 (二)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外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讲述音乐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乐思的产生极其发展的整体结构原则等,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原则极其特征,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必要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结构类型与表现因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并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有初步通过听辩音响判断作品曲式结构的能力。通过对一些定型化的、较为规范的曲式结构模式和曲式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整体框架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的整体构思,同时极大提高学生运用乐理、视唱、和声、音乐史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1、本课程以辨证唯物论观点,依据中外音乐创作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的曲式体系,对典范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力求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堂提问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曲式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2、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3、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4、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意义 第二章一段曲式(14学时) §1、一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 §3、一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4、音乐作品实例分析 第三章二段曲式(单二部曲式)(16学时) §1、二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二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1)、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带再现二段式作品分析 (2)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不带再现二段式的作品分析 §3、二段曲式与复乐段的区别等 §4、双重二段曲式 复习(2学时) 第四章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12学时) §1、三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三段曲式的结构与类型 引申性中段及其作品分析

门德尔松及《仲夏夜之梦》欣赏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1402班,1430300053,崔旭 门德尔松及《仲夏夜之梦》欣赏 摘要: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在一个家境富裕、良好的音乐熏陶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英年早逝,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创造出许多经典著作,例如《仲夏夜之梦》。同时还有使巴赫作品重回音乐中,创办音乐学院等成就。 关键词: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成就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年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家庭。祖父是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父亲是成功的银行家,费利克斯在养尊处优又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母亲是钢琴家,他的钢琴启蒙课就是母亲教的。姐姐范尼?卡西里是一位在钢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门德尔松珍贵的挚友。在西方音乐史上,像门德尔松这样有着辉煌的家族史、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音乐家实属罕见,家里经常聚集着当时知识界的代表,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歌德、海涅、黑格尔、威伯等。门德尔松是上流社会中贵族式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在平静、幸福中度过,除了感受到家庭给他的温暖和众人对他的尊重之外,从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14岁组织自己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0岁他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以《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和《苏格兰交响曲》表现他的观感。在罗马与柏辽兹邂逅,并开始酝酿《意大利交响曲》。下一个主要停留点是巴黎,在那里与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1835年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业大厅音乐会的指挥。1842年与舒曼等人一起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又设法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他的清唱剧《以利亚》,取得辉煌成功。此时他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他于六个月后去世,享年38岁。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具独创性的优秀之作。这首序曲于1826年夏间写成。当时17岁的门德尔松和妹妹芳妮醉心于阅读新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其中《仲夏夜之梦》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于是他根据这一题材写出了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初时由他和妹妹演奏,次年才编配为管弦乐曲公演。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17岁的年轻人流露

关于门德尔松的故事

关于门德尔松的故事 对于门德尔松故事,大家或许都是有点陌生的。门德尔松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家境优渥,祖父是当时非常出名的哲学家,而父亲是一个银行家。这样的家庭环境让门德 尔松的童年生活非常的轻松。门德尔松受到母亲的影响比较大,他自幼和母亲学习钢琴, 他也是当时公认的音乐神童。 门德尔松在自己九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公开演奏,十几岁就组织了自己的私人乐队,可 以看出他的音乐才能是非常的突出的。同时门德尔松也投身于巴赫作品的宣传当中,因为 在柏林指挥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门德尔松的故事离不开交响乐的创作,在他应邀参观了英国的爱乐乐队,并且在苏格 兰的岛屿上度假之后,他写出了著名的苏格兰交响乐,来表达在英国访问期间它的所观所感,之后他开始酝酿另外一部大作意大利交响曲,这部交响乐是在他参观意大利之后才写 出来的,并且就部曲子是在德国完成的。 1842年,门德尔松和舒曼等人一起创办了一个音乐学院,就在后世非常出名的莱比锡音乐学院,之后门德尔松还在伯明翰音乐节上再次出现,指挥了以利亚,也获得了巨大的 成功,而第二年,他的姐姐去世,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此时他自己的身体情况也逐渐糟 糕起来,半年后,自己也不敌重病,门德尔松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门德尔松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在他身上有着很受大家欢迎的品质,他不夺人之美, 也不贪图功德名利,在素养上表现得极为高雅,这些品质从门德尔松趣事就能体现出来。 因为从小就表现出来难得的音乐才华,门德尔松天才的名声叫的很盛,但是他一点也 没有因为大家的称赞而感觉到骄傲,反而更加谦虚谨慎。有一次门德尔松趣事受邀去英国 女王的宴会上去演出,在白金汉宫演出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女王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为这 位音乐家。 当时门德尔松演奏了一曲有自己署名的曲子,一曲完毕,女王对门德尔松的演奏极为 赞赏,夸奖他说:单单这一首曲子,你就是一个难得的天才。但是面对女王的赞赏,门德 尔松却老实的回答说,这首曲子是她妹妹谱写的。 原来门德尔松的妹妹在音乐上非常有才华,她最初写出了这首曲子,但是家里的几位 兄弟不是很赞成音乐作品以女人的名字发表,经过商量以后,他们一致决定用门德尔松的 名义发表这部作品,而在市场上这部作品也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门德尔松并没有 把这份原来就不属于他的荣誉据为己有,反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解释,这一 点让所有人都非常佩服门德尔松的为人,也感觉门德尔松诚实有趣。 门德尔松作品中,仲夏夜之梦是门德尔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仲夏夜之梦中简单明 快的节奏感也是门德尔松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仲夏夜之梦中,门德尔松为我们展现了来自

曲式分析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 音调的分类:1富有感情色彩的音调,如号角的音调、疑问的音调、叹息的音调、哭泣的音调等。2模拟自然界音响的音调,如号角之音、报钟声、风声、鸟鸣等。 节奏:是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音的配合方式,缓慢的节奏通常表现平静、深沉或悲哀的情结;快速的节奏通常表现活跃、兴奋或愉快的情绪;切分节奏通常表现紧张或不稳定的情绪。 节奏模式:1扬抑格,2抑扬格,3扬抑抑格,4抑扬扬格,5扬扬格,6抑抑抑格 节拍: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 小节的强弱关系:是一种高级的节奏,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但在快速度的段落中特别明显。 节拍交错:节拍的强弱关系常因节拍交错而变得复杂化,节拍交错有横向和纵向二式。横向节拍交错:①2/8和3/8的交错②2/4和3/4的交错③5/4和4/4的交错④6/4和5/4的交错⑤7/8和6/8的交错;纵向节拍交错:①二声部交错、②多声部交错。 和声在曲式上的组织作用表现:①终止式;②和声韵律:最常见的和声韵律是“Ⅰ—Ⅰ—Ⅰ—Ⅴ;Ⅴ—Ⅴ—Ⅴ—Ⅰ”的对仗;③和声变奏:当短小的旋律频频反复时,每次反复可因变化和声而把一系列互相呼应的乐节和乐句联合成为乐句和乐段。 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编织物的组织方式。 织体的类型:①单声部的织体。包括单声部的独唱、独奏和齐唱、齐奏(同度或八度),这种织体写法有时显得很淳朴、自然,具有民间格调,有事则有严肃、深沉的性质。②复调织体。包括支声复调、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③主调音乐的织体。有旋律与和声结合而成,有持续低音式、和弦式、分散和弦式等类型。 乐思:是音乐思维的载体,是构成音乐作品的素材。 动机:是音乐结构中最小的有机单位,有少数音组成,环绕一个主要重音结合成的节奏音组。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最小的乐思,动机总具有一定得形象意义和节奏逻辑,所以规模虽小,仍不失为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包含一个强拍,即占有一小节。 主题:狭义的主题是有完整结构而未经发展的乐思;广义的主题则是狭义的主题经过初步发展以后形成的较大的结构,但在全曲中,它仍是音乐形象的主题的结构则大于乐段。 主题内部乐思发展的主要手法:①反复和模进。②音程的缩小和扩大。③节奏的缩小和扩大。⑤对比。 ⑥旋律变奏。⑦和声变奏。⑧展衍。 发展主题的手法:是主题内部乐思发展手法的扩大,常用的有①变奏:主题的结构不变,而把旋律加以装饰,或变化织体写法、和声细节等,但仍保持旋律、和声结构的轮廓。②展开:用主题的片段来反复、模进、变奏,或引进新的乐思,调性不稳定,结构逐渐分裂。③对比:引进新的主题和原来的主题遥遥相对,对比的大小通常是和结构的大小相称的。新主题和原有主题之间的对比程度,通常要大于主题内部乐思的对比程度。 乐思的陈述:①呈示性陈述:用于音乐材料或主题的初次陈述,结构和调性都比较稳定,主题材料比较统一,和声较单纯,结束多半是收束性的,即结束在主调或关系调的完全终止上,呈示型的陈述常构成主题或主题变奏。②展开性陈述:结构逐渐分裂,调性的转移逐渐频繁和迅速,这种陈述并没有完整的结构,结束多半是开放性的,结束梓不稳定和弦上或不稳定的调上,主题展开时或主题内部乐思展开时都可采取这种陈述方式。③过渡性陈述:连接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时所用的陈述方法,在乐思的发展上合调性布局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材料细碎,结构不规整,调性和声不稳定,常用音阶式的走句,上下翻腾的音流或某一音型的多次重复模进。④收束性陈述:结构逐渐分裂,而调性非常稳定。在乐段、乐部或乐曲的最后。常采取补充终止式使乐思的发展逐渐静止下来。⑤导入性陈述:又称引子,出现在乐曲主题之前或某一段落之间的部分,在主题出现之前,有情绪、调性、体裁、速度等方面的预示。结束:a多落在Ⅴ,以期待Ⅰ。b也有落在Ⅰ,作为调性的预示。引子可以使几个小节,或几个和弦的重复。声乐曲中,引子成为前奏。 各种段落分类:按其结构功能分1引子,2开始段落(呈示部),3中间段落(中部),4连接段落(连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分析报告 一、概述 首先我需要对题目中的无词歌来做一些简单的解释,“无词歌”这种体材的 首创就是作曲家的一个试验品,一个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新品种。对“无词歌”体裁的解释基本上均为“一种宛如歌曲的抒情钢琴小曲。其中包含一个歌曲性质的旋律和相应的伴奏部分。”或“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是钢琴曲,它是由作者剪裁而定的各色生活片断。” “无词歌”的音域与人的声区比较接近(有时也比声乐曲的音区更为宽广些),似乎是一种专为器乐而打造的声乐曲一样,使器乐尤其是钢琴也能像人声一样温柔的歌唱,体现出浪漫主义时期 的音乐家们在创作中使器乐作品倾向于声乐化的特点。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无词歌》在浪漫派抒情钢琴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色彩,秀气,柔媚,有抒情的歌唱性,弹这样的曲子无须炫技,乐感比技巧重要。《无词歌》这部钢琴小品集的创作从183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45年为止,穿越了作曲家生命里的一半时光,也陪伴他一路走过生命中的许多悲欢离合,他把他生活上很多大大小小的画面、内心感受都投放到这部曲集中。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抒情小品体裁,它既不够深刻也不够严肃,但精致而不造作、清新而细腻才是它最大的特点。 创作人物、背景 门德尔松出生于1809年2月2日的汉堡,与十八世纪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并称为音乐史上最天才、最早熟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本身特有的音乐才能加上围绕在他身边亲切友善的人际关系,使他的作品大多呈现出愉快而细腻、优雅而敏感、轻松而质朴的风格特征。门德尔松从不在音乐中追求过份的忧郁、病态的多情,你也不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深刻的对时代、对社会矛盾的呼喊,他的作品总与现实斗争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他总被看作是柔弱的附庸风雅,被认为是复古保守分子,永远不能超越年轻时创造的童话世界向前发展。事实上,这样的评价对门德尔松来说并不公平,他的音乐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反映现实,而在于表现人类最单纯、直挚、积极、乐观的感情和精神,“他的作品对人类精神的升华、情感的调节、智力与创造力的启迪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的美学理想与哥白尼、开普勒、斯宾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