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老年医养结合视角下的养老问题研究

长治县·郭平锁、申路廷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成为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社会热点,也是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我国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广大农村,研究农民养老问题更是社会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面对养老新常态,加快推进农村医养结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突破2亿,实现医养结合,是一项推动社会进步的公益事业,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达到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靠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也应做出积极的响应。

医养结合,就是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改善老龄群体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

医养结合,为使老年人寿命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是同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同各行各业都有关系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民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彰显了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

二、农村老人医养现状与思考

健康是老年人最为关切的问题。我国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但部分农村基层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受条件制约,承担不了护理职能,加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能适应已经到来的健康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其现状主要是:

1、农村老年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

老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或多或少都会患有一些疾病。孤独、寂寞,与子女沟通少,是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龄、贫困和空巢老人常常念叨:活一天算一天吧,阎王爷快点我的名了……。这就提醒我们,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之际,首先要解决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老人如果长期郁郁寡欢,就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进而引发身体上的很多疾病。

老年人本应无忧无虑,安享晚年,但隔代教育,含饴弄孙已成为他们不可推卸的义务,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现在退休老人中,65%以上承担了带领孙辈的义务,往返学校接送孙子尤为普遍。经查,某县一个大镇新建“中心幼儿园”居然拖延三、四年未交付使用,长辈为接送孙子女舍近求远,风雨无阻,失去自由和辛苦不说,安全成了老人带孙子女最为头疼的问题,也是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思考:

为使老人身心愉悦,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和谐的家庭氛围固然重要,而社会的关爱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切不可低估,如果各乡镇

能够成立“老年协会”,一方面可定期组织老人收听健康讲座,开导老人要认同和接受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保持乐观开朗和积极的心态,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还可组织、引领文艺爱好者开展文艺活动,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增加老人的生活乐趣,使他们心境开朗,晚年幸福,这是老人延年益寿的主要途径。

2、农村卫生院缺医少药,贻误病情;大医院看病难,困扰老人。

现在农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专业医生不足,医疗水平有限,当老人突发急症时,常常由于身边没有专业医生进行及时救治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在年老体弱者中,大概有70%的人死于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糖尿病和心脏病),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农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药品短缺现象令人失望和不解。

大医院挂号、检查、缴费、排队、楼上楼下、手续繁琐,每一项都耗神耗时,身心疲惫。即使住院,陪护人床位也十分紧张。看病难依然困扰着老年人。

思考:

老有所医是养老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年人是否身心健康决定他们安度晚年生活质量的高低。如果大医院名医与乡镇医院、农村卫生所有效对接,能够定时坐诊基层,方便群众就医,老人有病就近入院,便于家人照顾,减少经济开支。另外,在保障正规部门的药品质量时,拓宽药品购进渠道,农村是否也像城市一样布点“药品专卖店”,保障各类药品供给,以解决群众买药之诸多不便。

大医院要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特别是高龄、空巢和患病老人,

为减少手续,方便就医,可设立专门的“老年科”,有专家坐诊。“医保卡”能够实现全国联网。

3、传统的居家养老,功能弱化,支撑困难。

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对其医养至关重要。特别是有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老人家庭,常常面临着来自经济、精神、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和矛盾。那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大都是由于患脑血管病后,抢救不及时或护理不到位留下的后遗症。他们恢复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多在家庭进行,但家庭毕竟不同于医院,缺少护理知识,加之儿女各自的工作和生活负担,脑血管病一旦进入后遗症期,恢复起来更加困难,护理难度也随之增加,不仅给老人造成痛苦,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子女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子女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而背井离乡,打工赚钱,养家顾口。农村大约有60%的老人没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日常照料不够,更不能给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老人的空巢化现象愈加明显,约占老年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种背景下的老人只能依赖与配偶的互相照顾。

思考:

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理所当然。如果农村老人及其配偶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健康比例能够达到了40%以上,因为子女的经济支撑在老年人收入来源中占重要位置。

农村现实生活中,“养老金”基本能解决健康老人日常生活小开支,他们欣逢盛世,生活无忧,感谢党的惠民政策。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目前农村健在的老夫老妻约有半数,他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老俩做饭,迟早白便,稀稠随意。他们认为:只要子女孝顺,有吃有喝,没有大病,就可以在家养老送终。

当下,遗憾有很多年轻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却冷待了亲人,忽略了父母,确实需要社会大力提倡孝心举动。“百善孝为先”,儿女应该多抽出点时间常回家看看,陪陪父母,嘘寒问暖,多一些真情流露的孝心孝行。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为人子女,孝顺是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最渴望的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来自儿女的亲情爱护。

鉴此,各乡镇要广泛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新风,促进家庭和睦。通过寻找、评选、宣传表彰平凡而又闪光的“最美家庭”、“孝顺儿媳”的先进事迹,以传承家庭美德,激励他人要以先进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诚恳朴实、敬老孝亲的优良品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家风、民风、社会风气,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笔者认为:在家颐养天年,既符合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又是现实需求。农村实现医养结合,在构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采取居家养老补贴制度,政府予以鼓励和扶持。在此基础上逐步由传统的养老模式向“养老服务社会化”过渡。

三、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

家庭养老由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与子女合住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比独居老人要好。家庭养老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从目前情况看,子女外出打工屡见不鲜,家庭养老功能正逐步弱化,政府可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家庭养老,制定养老补贴制度,弥补家庭养老之不足。

社会养老,政府在保基本政策同时,各县可设置“养老服务中心”,以统筹协调家庭与社会养老事宜。并且可以在各乡镇布点兴办“福利院”,接收孤寡、失能、半失能的贫困老人和农村“五保户”老人,这是政府应尽的社会责任。福利院就是为家庭解难、社会分忧,替儿女尽孝,把他们的儿女从繁重的家庭护理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就业增收。同时也让这些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正规的康复训练和生活待遇,从而体会到党的温暖,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

1、当下,弱势群体中的农村留守老人,其困境已经成为农村养老问题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上学,留守老人亲情缺失,物质匮乏,精神空虚。但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既不愿离开,又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吃饭将就凑合,有病自己扛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几乎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渴望关爱,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下,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性服务、志愿者提供互助性服务、企业提供市场化服务,还可依托“慈善福利基金会”或者法律援助等形式给予帮助,这是全社会

的责任。

2、乡镇可成立养老院、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并鼓励和扶持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经了解,大部分农村老人认为子女是养老的主要承担着,但远水不解近渴。他们渴望子女能在本地就业,创业,能在身边陪伴他们。

3、在乡镇,可建立适合农村老年人组织的“老年协会”。因为它代表老年人的利益,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在养老问题上要勇于担当和务实,可考虑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4、农村老人生活单调,他们饭后不是打麻将,就是坐街、闲逛。为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村要有文化大院,增加养老设旋,丰富服务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领文化养老。老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文化活动室绘画、书法、看书、读报;到文艺活动室学器乐、唱秧歌、演节目;到文化活动广场健身锻炼、学“广场舞”、太极拳、太极剑等等。

我也是个老者,如何养老,这是我们共同关心的大事,也是一个探索无穷尽的问题。养老波及范围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无不囊括。物质生活固然是重要方面,这是物质养老,但不可忽视精神养老,笔者认为,精神养老主要靠自养。如何自养,我们老者涉足已深,都略有感触和体会,人要活好,必须有个好心态。有人说:钱多钱少三餐饭,房大房小一张床,健康快乐是真福,平平安安度晚年。我们老年人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多种兴趣,进而拥

有幸福晚年。

四、实现农村老年医养结合

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独居老年人、留守老年人、空巢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有一定的关系。养老,成了家庭渐渐不能承受之重。

1、医养结合,民心所向。

对于老年人来说,晚年生活最需要的就是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养老,二是医疗。年老与生病是老年人无法回避的事实,也是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大事。如果把专业医院和养老院办成一体,让老人在安居养老的同时,又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这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医疗机构不仅可以开设老年病科,还要主动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及时、方便的医疗服务和进行心理疏导及营养保健等知识的学习,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老年人及家属心愿的事情。

2、关注民生,兴办公益事业。

乡镇建设“老年公寓”,为老人们提供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不仅可以让老人安心入住,同时也让他们的家人放心,缓解家庭压力,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无疑是明智之举。

如何养老?一直是社会比较关切的话题。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从养老理念上来说,是一次重大转变。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每个乡镇可建2—3座“老年公寓”。借鉴其它养老院经验,确定上、中、下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入住老人与子女商量后,可根据老人意愿和家庭经济状况选择入院。养老院的选址应该在村大、人多,离子女近、自然环境好、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之地。这种政府行为的养老服务业无疑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3、全社会投入医养服务

应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场所和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加专业养老护理培训;对农村养老机构予以重点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要让不同收入的老年人都享受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政府对农村养老服务业加大资金投入,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应对老龄化问题;政府要注重建立养老护理人才培训体系;支持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它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医养服务。

字数 4803

脱稿时间 2016年4月18日

投稿日期 2016年5月18日

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

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 老龄化正加速向我们走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并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递增。 据调查,约10%的老年人患有躯体功能障碍。然而,医院人满为患,老人看病难,不少老人病无所治、老无所依。 长期以来,中国的养老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模式,由于受现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绝大多数的养老院只是单一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无法给入住的患病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精神上的疏导。 烟台广济颐养中心将医护和养老有机结合,融入医疗资源并进行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有益实践?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高龄、失能和慢性病老人医疗和养护经验,在体系架构层面探索出一些推进医养结合的做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被业界称为“广济医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政审批上,烟台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为这种医养结合的创新养老模式开绿灯,在医疗、护理的技术水平、硬件设施等方面严格把关,在医疗市场上鼓励行业竞争,同时给予必要指导与支持,把政府和民间的力量联合起来,从而形成拳头。 创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最初构想 医养结合就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它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一般的医疗和养老分离的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为老人老年期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和临终关怀相结合。 对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来说,医养结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理念创新。烟台广济颐养中心一直在探索着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期望能通过理念、体制、机制的创新,造福天下老人。国际通行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山东早在1994年就达到了这一水平,而早在1987年,烟台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山东省提前了7年,比全国提前了13年。 截至目前,烟台全市城乡各类养老机构201个,养老床位3.5万张,每千名老人只拥有养老床位27张。好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甚至需排队等待一年多的时间,可普通的养老机构却因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少人问津。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内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龄化现状、家庭变迁、老年人实际需求而言,医养结合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存在四种运行模式,即内设模式、转化模式、合作模式、输出模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输出模式是我国未来探索的重点。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理念、制度、政策、人才等制约因素,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今后研究应更加重视方法的综合、多元视角的引入以及研究内容的延伸。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对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而言,除生活供养外,更需要医疗保健的照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在老年人照顾方面,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已成为政策倡导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政策推动及部分地区的实践探索,学界对于医养结合的关注越来越普遍。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的研究是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推动下开始的,针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健康所带来的影响。1995年10月,在全国老年医疗保健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邬沧萍教授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作了会议报告(耿爱生、杨文娴,2014),认为“健康老龄化”不仅是一种医疗保健目标,更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应当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诠释(邬沧萍、姜向群,1996)。此后,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刘宏(2005)认为,养老模式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生活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势和主观幸福度优势,而依靠子女供养或政府补助的独居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 2.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病患病并发现象的日益普遍,当前“医”“养”分离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3. 创新性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 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 目前北京、安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二、三级医院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 4.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包括: 服务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服务于患有 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 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 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服务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 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 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 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 服务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将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 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传统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双向 转诊等合作。同时政府应近距离规划养老和医疗的位置。 人员及机构准入:在养老机构中应增加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而医疗机构 转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任务较重,应适当增加护理员的岗位。通过人员的调整,即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对于医养 结合的机构,应具有基本医疗、康复、基础护理、公共卫生及急救等功能的医疗水平。 服务性质:目前对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性质,主要界定为养老机构的一种,需要达 到民政部门制定的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但是,随着医养结合服务的深入发展,其医疗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案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案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多发,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2013年3月北京首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双井恭和苑?开始试行,?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进入公众的视野,引起了全市人民的极大关注。新时期,面对逐步递增的老龄化人群,如何将?医+养?结合理念贯穿于日渐凸出的养老服务需求之中,实现医疗和养老合二为一,一举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成为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正确理解?医养结合?的概念及内涵。所谓?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在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涵盖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医养结合?的?医?不等同于医院,它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急性医疗,可以在养老项目中设置医疗室,设置急救设施或是120急救车,与医院合作开通急救通道,让老人在身体出现异样时得到及时的救助和治疗。第二部分是健康管理,也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核心价值所在。第三部分则是康复护理,以

养老机构为主体,但需要以医保报销为前提。与一般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服务对象重点面向患有慢性病、易复发病、大病恢复期、残障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 二、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难点。?医养结合?作为一种集?养、医、护?三位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在实践推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医保结算是难点。当前,医疗和养老机构分离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则不能,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现象频发,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医养结合?模式推行后,养老院首要解决的是将养老院附属的医务室纳入医保,由此将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医保基金账户支付无力大额康复护理费用;二是?套保?现象将频发。有些不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可能会借?医养结合?长期住院,占用社会医疗资源,损害其他参保人的权益。所以在管理上如何区分好养老和住院的界限,还需研究。与此同时,医院主办养老院的形式,也将会遇到诸多法律障碍。 2、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难度大。以北京为例,2013年全市400家养老机构中,只有62家机构内设医务室,仅36家纳入医保定点,全市3700多家托老所和街乡镇养老照料

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一些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人均患有疾病2~3种,慢性病发病率%,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倍。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自然病理长,需要持续的、综合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为了适应部分老人养老需要,发展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非常必要。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探索,全国各地基本形成了以下三种医养结合模式:(1)整合照料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既有配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的养老机构,也有具备养老功能、开展老年护理的医疗结构。(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综合性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据合肥市的统计资料,截至2013年底,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万人,占总人口的%;全市现有公办及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6家、民办养老机构43家,街道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13个。存在的问题:一是布局存在结构性矛盾。老城区养老服务用房紧张,养老服务机构所占比例偏低,面积偏小、空间不足、设施简陋。二是医疗服务条件较差。大部分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

订协议,该合作方式操作较为简便,但大部分流于表面,对养老机构医疗水平的提升有限。三是专业护理人员缺乏。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四是相关政策法律不健全。现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医疗服务设施难以承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想要大规模推开,仅仅靠市场,靠民办机构自己是做不到的,政府应该在引导和扶持上唱主角。 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政策建议 1.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对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可以选择居家养老或入住普通养老机构;无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可以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所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对象主要是残疾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对这些对象,养老服务是基础,医疗服务是重点。在进行生活护理服务的同时,着重为他们提供医疗诊治、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服务。同时,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估数据库,通过第三方,对无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水平进行评估。 2.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准入标准。依照就近、共生的原则,设置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争取做到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地方政府应根据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标定位,制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

_医养结合_养老模式的必要性_困境与对策_黄佳豪

·人口与健康·“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黄佳豪1*孟昉2 1.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2.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走“医养结合”之路就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服务方式,依据服务客体需求设定服务内容以及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关键词】老龄化;医养结合;必要性;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4.06.011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for the elderly:Necessity,dilemmas and solutions HUANG Jia-hao1,MENG Fang2 1.Research Center for City Management,Anhui Jianzhu University,Anhui Hefei230601,China 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Bengbu Medical College,Anhui Bengbu233030,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ageing worse off continuously,the demand for medical service is growing.The current system of pension service and medical service are discrete and separate,and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is the best choice for China.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model for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These problems include the lack of funding,negative participation and imperfect methods of service delivery;high toll levels and single,rigid service contents;and bull management and policies hard to enforce.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service delivery model,identify servic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for service object,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Aging;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Necessity;Dilemma;Solution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在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而在政策出台之前,青岛、合肥、郑州等地已经开始小范围试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目前,学术界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缺乏系统的总结,多从医学角度探讨具体护理技术问题[1-5],未能及时有效回应我国养老的现状和政策实践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执行的必要性、部分地区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36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92);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开放项目;安徽建筑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黄佳豪,男(1978年—),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福利与社会政策。E-mail:hjh2589@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2819042.html, 通讯作者:孟昉。E-mail:ahbbmf@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2819042.html,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医院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医养结合项目介绍一、医院基本情况二、项目基本情况 xx 年,我院新建住院大楼并考虑将原住院部改建为养老院区。经反复论证和调研,xx 年,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赣市发改社会字?xx?339 号)批准同意,我院投资 2000 多万元改造老院区建设康复养老项目。该项目是我院特色品牌,区占地 30 亩,建筑面积近 10000 ㎡,设五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 300 张。目前已经完成主体新增项目工程,室内装修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园林绿化、道路改造及附属设施的建设,预计 9 月份投入使用。 该院区分医老区和养老区。 医老区为全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料理、康复治疗、医疗护理等服务;养老区为生活能自理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帮助、文化娱乐、康复冶疗等服务。 该院区按照无障碍和老年心理元素设计,绿树成荫,环境优越,布局合理,装修高雅。公寓(病房)设施功能齐全,配备空调、电视、家具、热水、床头(卫生间)中心呼叫、中心供氧系统、老年独立卫生间及电梯等设施。同时配有 1000 余平米的康复治疗室、音乐治疗室、棋牌室、门球场、室外作业治疗区等专业康复治疗及娱乐设施。

-1- 该院区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医护人员照料。目前已安排副主任医师 1 名,医学硕士 1 名,主治医师 4 名,住院医师若干名,护士 20 余名,康复治疗师 10 名,赴人实行 24 小时生活料理。 根据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我院今年在新住院大楼腾出一层楼试运行医养结合项目。目前,已有住院老人 30 余人,还有 200 余人预订我院老院区房间。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一所省内一流、与国际接轨,集养老和医老为一体的现代化老年人生活中心,为赣南苏区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促进赣南民政事业振兴发展和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项目实施的保障 1.人才队伍保障。 。每年培养大量的各类专业毕业生,如: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和心理学专业,可以保障老年护理院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每年还可以选派大批各类专业实习生到该院实习和优秀毕业生充实该院的人才队伍。

2019年人大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大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

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XX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图表:中国养老模式比较

3. 家庭照顾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子女压力 3.“空巢”率的提高,使得老年人被边缘化,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3.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4.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可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 3.社区养老福利色彩较浓,一般情况下,收费标准较机构养老低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龄化社会,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养老模式吧。 1.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 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较小、医疗水平相对较低而空床率相对较高的医疗机构,通过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医养结合,逐步向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转变。这类方式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慢性病老年人拖占床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型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另一类是三甲医院、大型综合医院通过增设老年科室、养老病房等服务设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强化医疗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养老照护功能。 2.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模式 当下我国的养老机构还没有实现医疗资质的全覆盖,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获得医疗资质是关键。2014年,国家卫计委大幅度调整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护理站、相关照护人员及设备的资质审批标准,以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相关的医疗服务。以此为契机,一些养老机构设立了老年康复训练馆、诊室、输液室、CT室、检验科、疗区病房科室等,并定期聘请职业医师指导老年人康复,为新入院老年人进行全面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配备健身康复器材,以提高为老服务的针对性,提升医养结合的有效性。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是当前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国家鼓励和倡导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不具备养老条件的医疗机构和没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合作组建,二者之间通过相互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这种模式节省了投资成本,减少了审批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双方因合作而产生的风险。 4.医疗机构与社区家庭合作模式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最基本的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医疗问题。由于医疗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针对家庭的医疗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 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2020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2020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一) 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民革中央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的37篇提案中,《关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民革中央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养老问题则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热点之一。健康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被打造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份提案源自民革中央去年的调研。去年4月和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率民革中央调研组分别赴四川攀枝花和河北秦皇岛,就健康与养老产业发展问题展开调研。 调研组发现,由于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各地尚未形成集养老、医疗、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与养老服务体系,致使相关产业无法得到突破性发展。调研结束后,民革中央在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2020年12月,由民革中央与四川省政协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攀枝花召开。论坛达成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并推动240亿元的21个攀枝花康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总计签约意向高达400多亿元,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针。 找准切入点,就能推动经济发展。针对当前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民革中央提出,将康养产业定位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对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巨大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民革中央参政议政部有关负

医养结合养老院修订稿

医养结合养老院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词: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 ?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着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着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 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 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医养结合之路有感

“医养结合”之路有感 2015-12-8社区医生进养老院的体会 “养老不治病,致病不养老”的模式,延续了很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峻,促生了“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即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并整合了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医养结合”,覆盖了生命周期的完整系统。 “看病难”“看病贵”“床位紧张”是目前很严重的问题,在政府还没有能力解决之前,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老人押床,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让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可以出院的人无处可去。全身插满管子,失职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急需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治疗的同时也可以享受优越的护理关怀。 于是,政府提出“医养结合”,在养老院开展医疗,可以刷医保卡,可是作为当事的一名医生,觉得想法很圆满,可是现实却很骨感。期间,有太多的困惑和难题,是政策的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本来就很紧缺,不肯接受养老院,把重担子推给了社区。可是,凭借社区现有的模式和医疗器械,怎么能应付得了慢性病累加的老年群体的医疗需求。就一个发热,没有设有发热门诊,T>38.5度,社区就无能为力了,仅靠退烧片治标不治本。老年人本来体质弱,慢性病多,肝肾功能差了,用药就要谨慎。再看看发热的病因:有细菌、病毒、真菌的感染性发热,血液病、肿瘤性疾病、结核等等。不能够确诊,怎么能用药?可是,这些如果与病人家属沟通,他们是不能理解的。他们认为,我们住进来就是来在养老的同时又能治病的,你让我转院,折腾来折腾去,要你们“医养结合”的单

位有什么好处?政府提出的优惠政策在哪了?老百姓看不到,我们从医人员也很困惑,医疗我们要听卫生部的,养老是听民政局的,刷医保要听医保办的,这是还不健全的体质的问题,没有成熟就没必要宣传过度,让老百姓听到的和体会到的相差甚远。在摸索的过程中,体质不改变,“医养结合”的路只会越走越艰难。让工作在养老院的医生们承担着太大的压力和家属们的解气筒。 “医养结合”,简单的四个字,实现养老和医疗资源跨界整合,它涉及到民政、卫生、医保各部门多管理的协调发展和合作。人都会有老年,都要养老,真正让老年人在生病后接受优良的医疗服务和细致的生活照料,满足老年人健康的养老需求。希望早日破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难题,让更多的老年人的晚年更幸福,也盼望着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的可实施方案。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式的内涵进行解释与分类。分析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为例,提出从设施配套、市场运营、活动体系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得出养老产业城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及产业发展方面都较为理想,应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1.医养结合成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新趋势 1.1高龄化、空巢化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的及以上人口人总数为1.18亿,占人口总量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其中8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约为2000万,占总口总量的1.57%,比2000年的人口普查上升0.62%。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4)表示,“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5000万增到2050年的近2亿。”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正逐渐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的风险逐渐上升,对护理型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2医养结合成解决养老难题新思路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备受关注。传统养老模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臵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有足够具备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2.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2.2.1“医养融合”模式 一般由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演变而来,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模式,分为医疗区和养护区两大功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医疗区接受治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龙王乡卫生院与龙王乡敬老院 合办医养结合医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 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 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营造类家 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综上所述,机构养老模式能较好的适应中国目前的国情,人口结构等状况,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 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机构养老服务的开展。随着机构养老模式在中国大范围的成功推广,机构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中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2015.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会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八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说,《意见》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 《意见》部署了推进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一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及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等,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三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四是优化政策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