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浅谈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浅谈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王玉国

【摘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多种多样,本文着重论述:继承优良传统,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把握时代主题,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引导和加强道德建设;依托课堂教学,积淀和升华爱国情感。

【关键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萌芽、激励和生成的。具有可以追溯的历史性,使它有一种深沉的精神的感化力和广泛的政治号召力,成为国家的魂和民族的心。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却是人们潜意识里最容易唤醒的情愫,伟大而崇高,值得颂扬、值得提倡。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前西藏自治区主席陈奎元同志在《西藏的脚步》一书中写到:“我们的教育是否成功,不在于发了多少大专、中专、中学毕业证书,归根结底要看走出校门的人是反对达赖集团,还是心向达赖集团,对伟大的祖国,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忠心,还是离心的。这是衡量我区教育是非成败的最显著、最重要的标准。”青少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接班人,在他们中间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是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人才保障,是西藏社会确保长治久安的力量源泉。

一、继承优良传统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想,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和“藏独”分裂势力的在涉藏问题上的干扰和破坏活动,爱国主义必将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时刻准备着把人生的全部能量贡献给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

1、不忘历史,继承优良传统。西藏社会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尽管历史已经沧桑巨变,但在时间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就像洒满高原的阳光一样,充满了正能量。自从公元1246年,“凉州会盟”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直到十二世纪初的六百多年间,无论经历朝代更替,政局动荡,还是国力盛衰,战乱频起,西藏都是祖国统一的坚定拥护者和维护者。而后纵然外敌入侵,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藏族人民能够晓以大义、明辨是非,同侵略者展开殊死地搏斗和顽强的较量。如1888——1907年,藏地军民先后两次浴血江孜宗山保卫战;抗日战争期间,不少藏地志士仁人慷慨赴国难。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材,它讲述了血淋淋的史实,浮现出活生生的面孔,成了回荡在人们脑海里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呐喊: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参与实践,光大民族精神。“实践出真知”。除了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间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更应当鼓舞和动员青少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舆论引导、文化教养和精神传承的轨道上修正价值认同,坚定内心的爱国信念,从而提升“有国才有家”的思想觉悟,形成崇高的个人美德和坚毅的民族品性。

二、把握时代主题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青年要修德。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强调,加强道德修养,首先倡导“爱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就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引导青少年把自己的未来理想、人生规划和个人发展同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联系起来,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成长,做文明的传承者,做文化的发展者。

1、融入学习,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无论是环境熏陶,还是课堂学习,都是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形式。通过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行为,更重要的是把爱国作为根植于内心的深厚思想情感,而外化为物的行为,成为学生自然流溢的惯性思维、口耳相传的民族精神和约定俗成的日常观念。也通过对国家风物、人文历史、山川地理等的内在体验而产生对国家的“脐带”情感,无时

无刻不生发出对祖国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融入实践,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核心价值观既是日常观念的精髓,又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既是奋斗目标,又是行动指南。因此,要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还要靠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认同、形成和巩固。学校应当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活动的方向指引,以环境熏陶,以榜样示范,以情感渗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化为带有地域风情的民族文化,可以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活动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活泼。但要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找准实践活动的着力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为西藏美好的明天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丰富校园文化引导和加强道德建设

文化是直抵心灵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梦想渲染色彩,为求学的道路启迪智慧,为时代的旋律营造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像一种无形的场力,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重视校园文化的规范作用。校园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的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科学管理、良性发展、规范办学的重要机制。同时,也为学生评价他人,约束自我提供衡量标准,从而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言语行为的规范,人格形象的提升。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除了制度的外部约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要从内部激活、理性生发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需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1、校园文化要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是文化的鲜明特性。校园文化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注重文化育人,在文化创新和传播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当前,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需要学校广泛宣传、深入贯彻、持久开展。真正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善于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因子,重其内而形于外,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人文素养的形成。

2、校园文化的育人养成性。学生的习惯形成和精神内涵实际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在长期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中,完全可以引导一个人的志向追求,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完善一个人的内在品格。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要注重长善救失,把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与内在品质的教育结合起来,把共同理想同个人志向的培育结合起来,潜移默化、由近及远、以小见大。

3、体现校园文化的连贯作用。教育是注重细节的,不仅要言传,而且要身教。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要注重身体力行,自我修养。人的品德的养成,除了制度约束、环境熏陶,主要还得从心性生发,但作为未成年人,还得靠学校一以贯之的教育主导。

①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影响着学生的命运,也关系民族的未来。因此,需要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使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一致、连贯而有力量。

②创造和谐的家长学校。由学校主导,创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其营造教育的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

③衔接不同的阶段教育,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需要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部门和不同阶段的学校要整体规划、合理布置,适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使学生受到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四、依托课堂教学积淀和升华爱国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们的物质世界空前充实,与此相比,精神境界每况愈下。然而,社会的进步正日益要求公民素养的提升。未来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更需要国家的公民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

1、根据课堂特点,适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让素质教育成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灵魂。每门课程的三维目标设计都有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理论的同时,已经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历史课在讲述史实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2、把握时代主题,适当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现在不少学校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这也无可厚非,然而违背了课程开发的宗旨,教材只是教师上课的基本大纲。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加富有爱国情感的时事与热点,给青少年学生成长以启迪和智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