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45篇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45篇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45篇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一、说明文阅读专题分类训练15篇

生活科普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鞋带为什么老是松开

崖子

①平时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鞋带跟着腿脚不停晃动,时间一长就会渐渐松开。或许你从未在意,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可是科学家却不这么看。

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

②鞋带打结,只是生产生活中“结”的其中一种形式。除了系鞋带之外,手术后在伤口上缝线要用结,建筑工地上使用的钢缆也是结,电线里面数根铜线也以结的形式延伸,甚至我们的生命密码——DNA本身就是一条缠绕的结……

③在大自然、人类社会里,结到处都有,它把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东西缠绕在一起,而且紧紧连接起来。如果不解开它,就根本不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于是,最常见的鞋带打结就成了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

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对打结十分好奇,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鞋带打结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较

结实,另一种较弱。较弱的打结法俗称为“奶奶结”(又称活结),一手执一端,拿起鞋带两端,先把两端交叉成十字,右端在上左端在下,再把右端沿左鞋带绕一圈,并拉上来;然后双手再次各执一端,成十字交叉,左端在上右端在下;最后把左端往下折,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住。

⑤较结实的打结方法被称为“平方结”(又称死结),差别在于当鞋带两端第二次成十字交叉时,不再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而是拉住末端,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紧。

⑥生活中,这两种方法也很常见,但是它们所隐含的力学原理却没那么简单。

撞击力与拉扯力的相互作用

⑦研究人员好奇为什么鞋带的活结很容易松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解结的过程上入手。研究人员找到志愿者,将传感器绑到他的鞋上,并附着在鞋带结上。这样,每当志愿者走路、跑步时,鞋带结所承受的力就会被检测并记录下来。同时,研究人员还把同样的结和传感器绑在胳膊上,并使胳膊不停地摆动(相当于腿的摆动),从而分析结的受力情况。这些都被视频记录了下来。

⑧通过视频的慢动作回放,研究人员发现,跑步时平方结一般

..不会松开;奶奶结刚开始比较结实,但后来当它出现一点松动时,再跑不到两步,就会彻底松开。而且,当志愿者的腿仅仅来回摆动时,奶奶结不会松开;当他的脚仅仅在地上不断踩踏时,奶奶结也不会松开。

⑨研究人员推测,奶奶结之所以松开,肯定与摆动和踩踏之间的

某些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个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传感器显示,跑步过程中脚踩踏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非常大,正是这种力量使结慢慢变形,乃至松开。

⑩腿来回摆动时,鞋带打结后露出的两端会随之而不断晃动,围绕着结而相互抽打。这会产生一股力,拉扯鞋带两端,就相当于人们解鞋带时的拉扯力。另一方面,脚不断踩踏地面时,鞋带结的两端所受撞击力增加,于是当摆动带来的拉扯力与撞击力叠加,这股新的力就会对鞋带产生更大的拉扯力。正是这股新的拉扯力,使鞋带结慢慢滑动,逐渐松动,最终彻底松开。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7年8期,有删改)1.文章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奶奶结的打法。

3.文章第⑧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去。“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下,如果删去,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文章介绍了哪几种鞋带打结打结的方式?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奶奶结(活结)、平方结(死结)。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脚踩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和腿来回摆动产生的拉扯力的相互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空气污染会让人变笨吗?

李旭

①近年来,每天出门前查一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的浓度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然而,目前人们对雾霾危害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肺、口鼻腔、心脏、消化系统等身体层面上,而西方心理学界已经开始关注空气污染对人类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长期危害。空气污染不仅损害生活满意度,影响主观幸福感,还可能通过血液进入大脑,进而导致神经系统结构的功能的损伤。

②早在20世纪初,研究者就注意到了空气污染对认知功能的危害。墨西哥国家儿科研究所神经科学家莉莉安发现,墨西哥城的狗在晚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痴呆症状,不仅方向感越来越差,它们甚至连自己的主人都很难认出。

③莉莉安和合作者发表在《毒性病理学》的研究就是以生活在墨

西哥城的狗为研究对象。相比生活在几乎

..没有空气污染的城市的狗,研究者在墨西哥城(因“雾霾而闻名”)的狗身上检测到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炎症,以及呼吸道黏膜和嗅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已有研究证实,这种淀粉样沉淀物的增多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④莉莉安等研究者又进一步采用核磁共振扫描技术来考察空气污染对儿童的大脑结构的影响。他们比较了长期居住在墨西哥城和长期居住于波洛蒂特兰市(该市空气质量远好于墨西哥城)的儿童,发现居住在首都墨西哥城的儿童其颞叶和顶叶的白质体积均低于波洛蒂特兰的儿童。

⑤此外,从墨西哥城因事故而去世的儿童、成年人的大脑切片中也观察到了淀粉样斑块的增加,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跃,这表明空气污染对人类大脑功能和结构存在持续性的危害。

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750万痴呆症患者,且每年新增约770万病例,探寻痴呆发病的机理成为各国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上述研究已将空气污染和痴呆联系起来,而且得到越来越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⑦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分析了加拿大安大略省650万名年龄在20~85岁的居民的数据,以期找出居住在交通繁忙路段与痴呆、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硬化病三种老年人群常见疾病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居住在主干道50~100米的个体发展为痴呆的风险增加4%,而居住在主干道50米以内的个体患痴呆的风险更高,增加了7%。

⑧越来越多的个体已感知到空气污染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包括抑郁、焦虑以及对空气质量的担忧等。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以韩国首尔某社区中心537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空气污染与抑郁的相关关系。研究者将个体的疾病史作为协变量加以控制,结果发现空气污染越严重,个体在抑郁量表中的得分越高。

⑨为了考察空气污染与负性情绪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建立了相应的动物模型,研究者将小白鼠暴露在高浓度PM2.5的空气中,一个星期5次,每次6小时,10个月后,暴露于高污染空气的小鼠表现出类似于抑郁症的迹象。

⑩另外,这些小白鼠会花更长时间来学习一个迷宫任务,犯错误

的次数也更多,表现出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

?德国劳动经济研究所和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统计了德国足球甲级联赛1999~2011年的2956场比赛和比赛期间体育场附近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PM10(其中包含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PM2.5)的浓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导致足球比赛中的传球数量下降0.02个百分点;

?研究者又进一步分析了不同PM10浓度下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M10浓度高于50微克/立方米,传球的准确率降低16%,表明可吸入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对球员的传球数量影响越显著。

?如今如何降低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危害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7.10.B有删改)

1.第③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相比生活在几乎

..没有空气污染的城市的狗,研究者在墨西哥城(因“雾霾而闻名”)的狗身上检测到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炎症,以及呼吸道黏膜和嗅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

【答案】不能删去。因为“几乎”是表示接近的意思,表明并非全部没有空气污染,也有例外。如果删去句子意思过于绝对,与原文意思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2.选文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空气污染增加痴呆风险,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选文的说明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

4.结合选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影响还有哪些?

【答案】示例:空气污染使人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空气污染与负面情绪间有密切的关系,如空气污染容易使人精神抑郁。(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明知不好为何你还黑着眼眶熬着夜

蒋硕

①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名为《失联九天,一度被下病危通知书……》的文章刷屏。文章作者自曝脑出血经历,大有九死一生之惊险。讲述生死故事之余,作者将此次发病归咎于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殷殷嘱咐:“一定要规律作息,朝六晚十。”诸如“器官睡眠有多重要”“睡6小时与8小时面容对比”之类帖子趁热出炉,一众转发党更高声疾呼“真的不要再熬夜了”。然而,有用吗?劝来劝去,仍有23%以上的国人保持着长期熬夜的习惯。为什么明知熬夜不好,却总是黑着眼眶熬着夜呢?不妨一起来看看“熬夜的心理机制”。

②“被动熬夜”似乎占据熬夜人群中相当大的比例。但是,从“我不得不熬夜”的生态,到“我是个熬夜的人”这一自我认知的修改,中间包含着若干微妙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很辛苦”“我是付出者”“我过着值

得同情的/值得羡慕的(某些需要熬夜的工作是高回报的)生活”“我在为未来努力”,这些暗示在日复一日的熬夜中变成了熬夜者的人物设定,而为了进一步完成人设,熬夜的行为又被不断固化和放大。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些热衷强调自己“睡得比狗还晚”的人,往往并不打算放弃让他们晚睡的工作或生活。谁知道那种“受虐”的无奈与抱怨里,是不是有着独特的满足呢?

③对于我们成年人,已经有判断利弊的能力,但对于“别熬夜”这

类约束性信息,还是会作出“叛逆

..”的第一反应。何况,这种叛逆成本极低,并不需要真正的对抗,自己得意就是了。和“叛逆”一样宝贵的是“自由”。熬夜人群提出的熬夜理由中,不乏这样的说法:“只有深夜才能享受独处的自由。”这也是一种低成本的享受。不论读书、清扫、看球、打游戏、泡吧、发呆还是吃夜宵,一个人做起来似乎别有滋味,对于那些白天身不由己或要面对复杂人际关系的人来说,这短暂的自由尤为宝贵。此时的熬夜,其实是对现实的逃离,比起辞职、离婚、甩掉整个朋友圈等等不可企及的高昂代价,晚睡一会儿算什么呢?

④没人说健康不重要,看到网友惨痛的切身经历,我们内心的警钟也会响上一两声。但这些明确的意识难以转化成改善作息习惯的行为,不得不说,这是“即时回报优先”的心理作祟。和上述熬夜带来的种种“享受”相比,健康是一项长期收益,它的回报过于遥远,并且很难切实感受到,人们对这种未来、无形的收益,反应不敏感。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独特性决定了“感同身受”这件事并不存在,即使他人对疾病的描述细致入微,人们仍然无法真正意识到同样的问

题可能危及自身。所以,同情归同情,感叹归感叹,劝诫箴言归劝诫箴言,熬夜的人仍然黑着眼眶——尽管再危险。

⑤那么,到底,熬夜的人们该怎么办呢?健康第一当然是无可指摘的正确。但生物钟与现实生态的多样化,也决定了我们无法按照统一标准去生活。如果“不熬夜”变成新的刻板要求,带来的困扰可能比睡眠不足更糟。所以,不必因熬夜而抱有罪恶感,也不必为6小时或

8小时焦虑,听从身体的感受,没有什么比它更真实。心理学(尤其人本主义)相信人会改变,也从不否认改变的艰难。而一旦真实的感受与需求呈现,一切艰难,又都不在话下。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7.09.26,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出说明话题;为下文详细写人们黑着眼眶熬着夜的原因做铺垫。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叛逆”的含义。

对于我们成年人,已经有判断利弊的能力,但对于“别熬夜”这类

约束性信息,还是会作出“叛逆

..”的第一反应。

【答案】“叛逆”原意是“背叛”的意思,在文中是指成年人看到“别熬夜”这类约束性信息,第一反应是我偏偏要熬夜,体现出成年人的逆反心理。

3.请简要概括明知不好,人们还黑着眼眶熬着夜的原因。

【答案】①自虐人设;②低成本自由;③即时回报优先。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0分)

味精不能任性吃了

钟凯

①谷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谷氨酸钠俗称味精。人体可以合成氨基酸,同时也可以从食物中摄取。2017年7月,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最新评估报告,将谷氨酸及谷氨酸盐(谷氨酸钠、谷氨酸钾、谷氨酸钙、谷氨酸镁)的安全摄入量调整为每公斤体重30毫克,即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超过1.8克。同时他们还建议欧盟的管理部门强化食品中的添加限制。

②20世纪初,日本人从海带的鲜味得到启发,提取谷氨酸得到了“味之素”,实现了人类餐饮史上的一次飞跃。

③20世纪20年代,中国化学家吴蕴初发明水解法生产谷氨酸的技术,将其称为“味精”以示和“味之素”的区别。二战后,日本微生物学家发明了用短杆菌发酵糖蜜获取谷氨酸的新工艺,这种工艺经过不断优化一直沿用到今天。味精以其良好的口味、低廉的价格征服了食品工业界和餐饮行业,数十年来长盛不衰。

④味精的安全性,多年来被反复验证。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从食

物蛋白质中消化吸收的谷氨酸大约

..是

..是13克,而从味精摄入的大约0.5克。从这个角度说,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会太差。截至目前,针对味精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或遗传毒性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并没有发现明确的毒副作用。

⑤科学证据表明,人工生产的谷氨酸钠和天然的谷氨酸钠在代谢和生理上并无区别,因此美国FDA规定,含有天然谷氨酸钠的食品,不得标注“不含味精”或“不添加味精”。

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于2004年再次评估后,将安全摄入量改为“无需限制”,即可以随便用。

⑦味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其中东亚是味精产量最多也是消费量最多的地区,全球味精总产量约200万吨,其中一半来自中国。

⑧在欧盟,食物中添加味精的上限一般是每公斤食物10克,在调味品中的添加量没有限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中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味精的使用不受限制。

⑨1968年,一些消费者在吃中餐后出现不良反应,后来的研究将怀疑对象指向了味精,舆论将之称为“中餐馆综合征”,这在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1995年,学界将这些和味精有关的症状统称为“味精综合征”,包括烧灼感、面部麻木、头痛、无力、眼跳、恶心、心悸等。

⑩现在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绝大多数和味精综合征有关的早期研究都存在设计缺陷,因此缺乏说服力。最近10余年的研究也并未找到确切的答案,但大致规律是每天摄入量不超过3克就没事,而且只有极少数人对味精敏感。

?味精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个叫焦谷氨酸的东西。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谷氨酸转化为焦谷氨酸的比例越大,此外生产味精的过程也会产生焦谷氨酸杂质。网上说焦谷

氨酸可能致癌或有神经毒性,不过有趣的是,科研文献中并没有这个说法,倒是有改善大脑记忆和认知能力的证据。

?实际上,焦谷氨酸是不产生鲜味的环状氨基酸, 是许多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它也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比如人的大脑和脊髓液中就有焦谷氨酸。

(《百科知识》2017.9B,有删改)1.文章第④段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简要分析。

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从食物蛋白质中消化吸收的谷氨酸大约

..是

13克,而从味精摄入的大约

..是0.5克。

【答案】“大约”说明不是确数,是平均下来的数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文章第?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焦谷氨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

3.味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答案】①良好的口味、低廉的价格;②味精的安全性,多年来被反复验证;③只有少数人对味精敏感;④经过高温加热时间过长的味精,会产生焦谷氨酸,可以改善大脑记忆和认知能力。

4.读完本文后,你对味精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答案】味精是一种被反复验证的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关于“味精综合征”的说法是不成立的,网上流传的味精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焦谷氨酸可能致癌或有神经毒性的说法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每天摄入量最好不超过3克。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运动不当也伤身

刘国

①翻看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经常看到有很多人在“晒”当天行走的步数,一天一万步的人不在少数。随着运动手环、运动APP、微信朋友圈等“运动社交”工具的流行,“暴走”“健步走”一词也悄然而生。除此之外,近些年来马拉松跑也相当火热,还有一些人采取跑步运动来减肥……这样的运动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②家住在农村,今年55 岁的赵阿姨,因脑卒中后遗症导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为了让肢体得到锻炼,赵阿姨就每天坚持和病友们一起走5 公里。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路面不平整,两三个月后好多病友多出现程度不同的足跟痛,就连赵阿姨也没有幸免。经过休息,晚上热水泡脚,足跟按摩一周后才有所缓解。

③这就是典型的因频繁行走后出现的运动损伤,跟没有掌握好合适的健步走动作以及合理的强度有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 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因此,每天一般6000 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

④其实,每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量是不同的,如果平时有运动的习惯,每天一万步、两万步并不困难。但如若平时缺乏运动,突然一天内走上两万步,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极大负担。长期下去,还可能会出现关节、韧带、骨骼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上了“步数排行榜”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自己

的锻炼标准。

⑤首先,是否喜欢这项运动,做起来愉快,这个运动才有做下去的必要性;其次,关节有没有疼痛和不适;最后,做完运动后第二天是更精神了还是更累了。当然,第一次练习肌肉会有一定程度的延迟酸痛,这是正常的,可如果长此以往每次练完都很痛很累,那这一定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微喘微汗是最理想的运动状态,既能起到锻炼的效果,也能让身心得到放松。

⑥“健步走”最早盛于欧洲,主要主张通过“大步向前,快速行走”来提高身体素质,是一种介于一般走路(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健步走不仅可以使人的大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休息,并且通过行走时正确的呼吸和胳膊的自由摆动来增加肺活量和肺换气,同时腹部肌肉的活动还能增加胃肠蠕动,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由于上下肢同时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⑦“健步走”“暴走”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归因于国家和商家的大力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具有太多其他运动所没有的优势,如门槛低、花费少、场地不受限、简单易操作等。虽说社交媒体上各式各样的走路排行榜一路走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促进人们加强运动健身,但如果因为排名而盲目跟风,不但失去了运动本身的意义,还得不偿失。特别是为了刷步数、冲进排行榜而特地增加走路的量,反而会适得其反,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⑧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可以坚持轻负荷锻炼30 分钟左右。如果

换算成步数,大概在5000~10000步,大约3~4 公里。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关节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不宜追求步数极限。

⑨年老及初行者以慢、中速行走为主,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员以快速走最佳。活动量也是关键所在,喜爱健步走的朋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节运动量,目标以“第二天精神状态不错,不觉得疲惫”为宜。

(《人人健康》2017.19,有删改)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1)用大家熟悉的现象引出说明对象;(2)利用问句形式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文意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频繁行走后出现的运动损伤,跟没有掌握好合适的健步走动作以及合理的强度有关。

3.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健步走”对人的作用。

【答案】让大脑充分休息;增加肺活量,增加胃肠蠕动,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防止血栓形成,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4.请你结合文章谈谈怎样运动才是最健康的。

【答案】示例: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并且身体实际能够适应的运动项目,不盲目跟风,在刚开始做某项运动时应该多关心自己的身体反应,确定自己的身体可以承受此项运动,再继续坚持。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助眠产品真能让你睡个好觉?

李颖

①当人们发现自己为“睡眠债”付出惨痛代价时,各种与睡眠相关的产业也逐渐兴起。大到床垫、被褥、保健枕等床上用品,小到安神茶、褪黑素以及香薰精油,就连手机软件也不甘落后……那么这些号称可以助眠的产品是否真的有效呢?

长期服用褪黑素或致内分泌紊乱

②因为听说对睡眠有帮助,以往只有老年人才会吃的褪黑素片,如今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尝试购买。一些产品宣称:服用褪黑素片,不仅能加深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更能改善整个身体的机能状态。

③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在调节动物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以及机体“睡眠—觉醒”节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白天光线强,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体内褪黑素低,机体处于觉醒状态;夜里光线弱,能促进褪黑激素的释放,机体渐渐进入睡眠状态。随年龄增长,褪黑素分泌会减少。

④在北京朝阳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看来,褪黑素改善睡眠的效果被夸大其词了,而且长期或大量服用褪黑素会产生依赖感,影响自身分泌,这可能导致整个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引发其他疾病。

选错或使用过量精油适得其反

⑤今年25岁的张小姐经常失眠,最近她听说有朋友用薰衣草精油助眠效果不错,决定买来试试。然而专家表示,用薰衣草精油助眠,要谨慎挑选,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⑥来自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的袁昶指出,薰衣草因各自化学成分不同造就了气味、功效的差异。在真正薰衣草(狭叶薰衣草)、醒目薰衣草、穗花薰衣草及头状薰衣草等四大品种当中,只有真正薰

镇定作用;而沉香醇则可以降低肾上腺素,抗焦虑,减轻压力。

⑦专家指出,薰衣草精油中含有的成分只是弱安抚神经,并且必须是低剂量使用,所以它并非是安眠的好选择。郭兮恒特别提醒,患有气道高压性疾病以及哮喘疾病的人,千万不能轻意使用精油。

药枕药理作用微乎其微

⑧多家超市、商场的寝具也打着保健安眠的旗号。在某品牌决明子木棉两用枕头的产品说明上,清晰地写着,“祛风除湿、活血消脂、散结止疼、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健脑安神、降压通便、增强记忆”等字样。有专家指出,像决明子这类种子类的药材,其性质多“气聚于内,不易散”,即其药用功效多藏于种子内,需磨成粉末内服才能发挥相应的功效。如果仅仅是外用,作为枕芯填充物,决明子能起的药理作用可谓微乎其微。

单听软件声音改善睡眠不科学

⑨除了寝具、精油、药物这些传统的助眠产品外,一些打着高科技旗号的助眠软件也应运而生。这些睡眠软件中有催眠曲,模拟鸟叫、海涛的声音,还有催眠的电磁波、白噪音。

⑩目前,科学界的研究只能证明舒缓的轻柔音乐有助于身心放松、促进睡眠,比如,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的古筝曲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仅仅通过单纯听声音让大部分人群改善睡眠质量是不科学的。此外,手机软件能不能真正起到促睡眠作用尚且不论,仅仅是每天戴着耳机重复听着噪音就很有可能对听力造成损伤。如果长时间戴耳机睡觉还会导致耳鸣、听力丧失等后果,所以,即使想要尝试也一定要适可而止。

(《科技日报》2017.9.26有删改)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哪种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只有真正薰衣草具有助眠的功能。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⑩段“目前,科学界的研究只能证明舒缓的轻柔音乐有助于身心放松、促进睡眠”中,“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B.真正薰衣草中所含的沉香醇具有降低肾上腺素,抗焦虑,减轻压力的作用。

C.从文中可以看出,由于决明子这类种子类的药材,其药用功效多藏于种子内,所以其作为枕芯填充物能起的药理作用是微乎其微。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对助眠的产品是否真的有效进行说明。

【答案】D

4.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助眠的产品是否真的有效?

【答案】长期服用褪黑素或致内分泌紊乱;选错或使用过量精油适

得其反;药枕药理作用微乎其微;单听软件声音改善睡眠不科学。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什么样的衣服穿起来舒适

苏凯米

①服装店的衣架上,不同款式、面料和品牌的衣服琳琅满目,总

有一件能带给人们愉悦的舒适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错的“贴身伴侣

....”。不过,在人们享受穿衣感觉的时候,科学家却思考着另外的问题:穿衣的舒适感源自何处、受何驱动?以及,弄清楚这些是否能帮助人们挑选到适合自己的衣服呢?

触觉演奏的交响乐

②衣服穿在身上,总是要和皮肤接触的,自然而然的,穿衣的舒适感首先源于触觉了。

③科学家很早就做过一种实验,当人们手臂处的皮肤受到抚摸时,神经系统会向大脑持续发出一快一慢两类信号。速度较快的信号依靠

A类和B类神经纤维来传导,较慢的信号则由C类神经纤维传导,该信号可以在大脑中产生舒适感。于是科学家猜想,一些衣服穿起来舒服,便是因为其面料接触皮肤时激活了C类神经纤维,从而触发了传导速度较慢的第二类信号。

④不过,C类纤维只存在于人们多毛的皮肤中,而人们购买衣服

时仅用手掌(无毛皮肤)抚摸甚至指尖轻划就可以体验到面料良好的质地。科学家认为这是无毛皮肤和指尖中丰富的神经末梢在起作用。所以综合起来说,衣服接触人体带来的舒适感其实源于面料对于C类神经纤维和大量神经末梢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间隔的激活作用,这时触觉仿佛为大脑演奏了一首好听的交响乐。

面料和结构的问题

⑤触觉演奏出好听的交响乐,是要依靠衣服来做乐器的。在手臂受抚摸的实验里,抚摸的力度和速度都会影响手臂的感受。如果抚摸的力量较轻、速度为每秒1至10厘米,C类神经纤维的反应会比较强烈,此时手臂也感觉最舒服,抚摸强度变激烈,感觉就会变差。同样,生活经验也表明,人、物接触时,物体的粗糙程度及其摩擦皮肤的力度越大,触感就越差。可见,衣服对人的掣肘越少,摩擦越适度,才越能成为好乐器。这就需要从衣服的面料和结构上做文章。

⑥人们用来制作衣服的面料有许多种,各类面料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棉织物吸汗透气,但易皱、易变形;毛织物保暖,麻织物清凉,但两者容易产生刺痒感;涤纶、尼龙都很结实,但易生静电。所以,人们采用熨烫、梳毛、软化、添加抗静电剂等方法对面料进行处理。当面料变得比较顺滑,带有少许弹性,没有了刺痒感和粘滞感,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⑦服装的结构对舒适度也很重要。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因服装结构不合理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事例。比如16世纪流行的紧身胸衣,许多女人因此肌肉萎缩、骨骼变形,又比如中国古代也曾盛行缠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