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课集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

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毎览8篇;六论,每论六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他们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法天地”的完整体系。《吕氏春秋》出

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其中不少文章平实畅达,说理生动,可称得

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吕氏春秋》还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史

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主要作品,作于始皇十年。秦国的宗室大臣建议秦王把

一切来自外国的人都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他写了这封信上书秦王。谏逐客书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

汉代辞赋之丽,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年)撰成。后

其书有缺,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撰《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又附缀武帝天汉以后史事。司马迁职居史官,据

《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利用国家收藏的文献,再加以实地采访的资料,取材丰富。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尤详于战国、秦、汉。体裁分传记为本纪、

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其中《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和《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优点。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

也有很高的地位。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

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

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

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

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其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述。展示了官场上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生动地再现了西汉盛世各类士人宦海沉浮的情景,他们的成功和失败构成

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面。记述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严谨有法,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的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

握得非常准确,不但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

有启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注意,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

排有自己特殊的规定,并在全书一以贯之。

【互见法】是《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

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

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二者互为补充,这种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写

刘邦,《高祖本纪》主要写共一代开国帝王的风采,而在《项羽本纪》中写了

他的无情和无赖,《萧相国世家》中写其猜忌功臣,《淮阴侯列传》中写其狡诈、阴刻和残忍,共同写出了刘邦多侧面的性格特征。

【纪传体】纪传体是一种史书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

般人的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

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创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

【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乐府始于

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

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

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古诗十九首】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东汉末无名氏

所作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因其相似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

格而被编辑在一起。其题材不出乎游子思妇的离情别思与失意士人的羁旅愁怀、坎懔之悲。其主题紧紧围绕着人生短暂和对死亡的忧惧而展开,诗人或渴望青

春爱情,或渴望功名和物质享乐,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都是为了达到战胜死亡的目的。其艺术表现手法既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

又吸取了汉乐府五言诗的长处。总之,哀婉、感伤、忧惧和狂放的情感以及沉

重的人生哲理思索及其率真的表达,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故刘勰称其为“五

言之冠冕”。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

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

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

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

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对建安文学风格的指称。汉魏即指汉末魏初建安时期。建安风骨

就是建安文学那种以准确、朴素、明朗的言辞,直抒对现实激情,内容和形式

完美统一的风格。建安时期,作家迭出作品繁盛,“三曹”、“七子”驰骋文坛。他们继承汉乐府和汉末五言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用质朴刚劲,清新自然的

语言,描述战争的惨象,人民的疾苦社会的离乱,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情,表现出积极进取和献身事业的壮气英风,于是形成了这一时期所特有的

“风清骨峻”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曹操的《述志令》、《求贤令》、《蒿里行》。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

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吕氏春秋》的成书与体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成书于

公元前239年左右,思想复杂,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全书有十二纪、八览、

六论、一序文,共161篇,结构上体现了“法天地”的思想。

《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①文采飞扬,辞藻华丽,突出体现在对秦王好物的

铺陈描写中;②气势奔放,有势如破竹、咄咄逼人之势,这主要是作者运用铺陈、排比、对比、对偶、夸张手法所致;③是善用比喻,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

和说服力,如用秦王重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用人态度的错误。

《史记》的体例与宗旨:史记由五种体例组成。1)本纪:主要是记录古代天

子皇帝的事迹。比如《五帝本纪》。2)世家:主要记载王、诸侯和在历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的事迹。3)列传:记载社会上各种人的事迹。4)表:用表

格形式记录和反映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事件。5)书:记载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事件,相当于现在的百科全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

说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便是《史记》的

创作目的。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即是说:要用《史记》的写作来研究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古往今来的发展变化,成为一种不雷同前人的有

独创性的著作。

比较《史记》与《汉书》体例上的差别:

西汉野史的代表作品:

汉赋与楚辞的联系:一、不同点(一)背景的不同:政治背景:楚辞出现

在战国后期,当时社会动乱,诸侯进行兼并战争,社会非常不稳定,国家还没

有统一。楚国在当时已经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正在由盛转衰,这个时候已

丢失了西北边境的土地。后来,形势益发恶化,楚国的都城郢也失守了。在战

国后期,楚国的西界一再东移,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移到了长江下游

地区。与此同时,楚文化的重心也被迫东移。汉大赋出现在西汉武帝初年至东

汉中叶,这时期国家完成了统一,汉帝国形成了威震四邦的国势,并且经济也

是最为繁荣的时代。这时期,城邑新兴,武帝又北击匈奴,出兵南方,积极维

护国家的政权,制止边疆的纷争。

文化背景:楚辞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楚

国历史悠久,同时,楚国巫风盛行,因此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同时,楚辞

还是南方和北方文化的会合。汉大赋是在骚体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时,经

学的兴起扩大了文人的知识面。在这个时候五、七言诗还没有形成,楚骚在汉

代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这种文体可以抒情可以叙事,铺陈事物,曲折多变。同

时由于汉帝国国力强大,尤其是重创匈奴以后,恢弘的气势、上升的精神动力

需要像大赋这样的文体。

(二)体裁的不同:楚辞是战国后期在楚地区产生的新诗体。而汉大赋却不然,它是用主客问答体敷演为叙事的形式,更注意描写周围的事物,因此它更接近

叙事散文。汉大赋规模比较宏大,内容较多,专事铺叙。所以说楚辞是诗歌,

而汉赋则是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是有韵的散文。很显然这两者是不同的文体。

(三)题材形式的不同:文学作品是日常生活的反映,楚辞是一种新诗体,它

主要是抒情,往往抒发的是个人情感,说的不够具体。而汉大赋主要是描写、

叙事,开始注意祖国的大好河山,反映祖国大一统。如:扬雄的《长杨赋》、

班固的《两都赋》。其次描写了高超的建筑和精湛的艺术。如:张衡的《二京赋》中有许多关于杂技的逼真描写,此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班

固的《两都赋》。

(四)押韵规律:一般来说楚辞通篇押韵。如:《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

人之迟暮。”《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

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汉赋则是韵散结合,不讲究押韵。

(五)句式上的不同:楚辞多用楚地楚声,大量出现楚地方言。还有

“兮”“些”字作为虚词成为一个明显的标志。句式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表

现主观情感比较浓。而汉大赋很少用虚词、语气词。“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注重修辞,采用问答方式,一味的夸张铺成,堆砌辞藻,用词用语比较晦涩,

多使用排比句,缺少主观情感的表达。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里也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诗经文艺》:“赋,直陈其事。”简

单明了地说明赋是以铺陈写物为中心,句式整齐。

(六)写作的目的不同:楚辞写作是为自己发泄情感,如《离骚》不

带有任何的外在功利因素。而汉大赋作家则不同,他们是为了一飞升天,是为

了得到官职。像司马相如、刘向等人为了迎合当时皇帝做赋。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

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

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或以

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

(七)朗读音韵上的不同:楚辞一般与楚歌、楚声有直接关系,“读

来悲怆顿挫”,即便不能唱也可以用楚声来朗读。它的有些篇章甚至就是乐篇

和巫歌组成。相传,朱买臣得以被皇帝提拔,得益于他可以用楚声朗读。当然,这个技艺,在宋朝就失传了。而汉大赋是不可以进行演唱的,只能朗诵。

(八)作者地位不同:枚皋说:“为赋乃徘,见视如倡。”扬雄也说过:“又颇似徘优。”说明他们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为了提高地位迎奉当权者。楚

辞作者不同,作者地位比较高,如:屈原,曾做过三闾大夫;如,宋玉,也曾

经高居要位。

(九)批判的程度不同:汉赋的最大特点是几乎篇篇都是反对帝王的骄奢

淫逸。如:《天子游猎赋》劝俭戒奢的主题。《司马相如传》:“相如虽许多

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讽刺何异”(司马迁评《上林赋》)虽然文章大面积的用夸张、华丽的辞藻来修辞当权者的享乐和宫殿的华丽,起到的作用却是劝百而讽一,放弃或弱化了劝谏。但是楚辞作者是在自己

受到排挤后,自己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的时候,来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悲愤的心情。用到的语言不再是温和,而是严厉的尖锐讽刺、斥责、劝谏。(十)楚辞是通过文字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这就说明了赋比楚辞更加注重描写外

部事物,不但“言志”还有“体物”。

(十一)楚辞的创作:如《离骚》是发自内心的抒情,不以追求艺术、娱

乐为目的,而汉大赋却不同。汉大赋的艺术追求比较明显,如:很多辞赋家运

用生僻字,滥用典故,堆砌辞藻。

二、相同点:(一)虚构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由于楚辞属于南方文化,

加之又有巫术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虚构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离骚》里

面有大量的虚构人物,如,“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汉大赋继承了楚辞这

一特点,并且把其发扬光大。如《大人赋》、《子虚赋》、《上林赋》。同时,楚辞虚构的多是内心世界,是天上的神仙、仙女;汉大赋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名

川大山,相较而言更丰富。

(二)写作手法上的跌宕上扬、铺张。楚辞的名作《离骚》气势磅礴,一个较

小的事物就引用数十种事物来进行说明。如:“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

个特点在汉大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上林赋》运用夸张华丽的语气描写

皇帝的园林,《天子狩猎赋》用开阔宏大的气势写出了皇帝狩猎的景象,场面

壮观。

(三)作者都是不得志之人。作品中都控诉了当权者用人忠奸不分、贤愚不分,压抑人才,社会黑暗,他们想为国家做贡献是空有力而气不足。如楚辞中的屈

原,汉大赋中的司马相如、枚皋。扬雄发誓:“壮夫不为志”,司马相如想改

变他的赋家类优的地位,但是皇帝基本上都没有予以重任。如:扬雄的《逐贫赋》:“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飧……”,贾谊的《鹏鸟赋》等,都是表现了这些作者郁郁不得志,理想不能实现,只能在笔下进行自我安慰。所以司马迁说:“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报任少卿书》)(四)语言表达上。楚辞的语言由大量的楚语组成,绚烂美丽。《九思》、

《离骚》、《九歌》就能给人舒心、精美、阔达的感受。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

一就在于辞藻的华丽、语言的奇僻。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

以淫。”这都说明了汉大赋的风格就要宏伟、庞大、华丽,分明是深受楚辞的

影响。

(五)形式上。汉赋的基本结构形式都是向楚辞学习。如:贾谊的作品,还有

汉初的骚体赋,都显示出赋是由楚辞慢渐的运动过程。在汉代辞赋作品中还是

会找到楚辞的影子,如“兮”还是有时会在赋中出现。有些汉代作家的作品还

有一后,竖义也。”

总而言之,汉大赋受楚辞的影响很深,她在吸取楚辞养分的同时又有了自己的

新内容。

汉赋的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文体特征:(1)第一阶段:汉初辞赋,是楚辞余绪,为汉赋发展的准备时期。代表作家作品:贾谊《吊屈原赋》;(2)第二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的逞辞大赋(散体大赋),为汉赋的鼎盛时期,作家60多个,作品900多篇。代表作家作品:司

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3)第三阶段: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汉代辞赋发展的转变时期。由逞辞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的原因。代表作

家作品:张衡《归田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中国古代文学1(专升本)

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中国古代文学1(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文学艺术起源于( )(本题 2.0分) A. 人类的阶级斗争 B. 人类心灵感情的表现欲望 C. 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 D. 人类的生产劳动 答案: D 解析: 无 2. (单选题) “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建安文学( )(本题2.0分) A. 具有现实性的社会内容 B. 歌颂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C. 批判了社会中的黑暗面 D. 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答案: D 解析: 无 3. (单选题) 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本题2.0分) A. 《汉书》

B. 《史记》 C. 《春秋》 D. 《战国策》 答案: C 解析: 无 4. (单选题) 提出自己写史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 )(本题2.0分) A. 左丘明 B. 孔丘 C. 司马迁 D. 班固 答案: C 解析: 无 5. (单选题) 先秦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本题2.0分) A. 《尚书》 B. 《左传》 C. 《国语》 D. 《战国策》 答案: B 解析: 无

6. (单选题) 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本题2.0分) A. 盘古开天辟地 B. 女娲造人 C. 后羿射日 D. 黄帝战蚩尤 答案: C 解析: 无 7. (单选题)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本题2.0分) A. 史传散文 B. 纵横家书 C. 杂家著作 D. 志人小说 答案: C 解析: 无 8. (单选题) 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本题2.0分) A. 本纪 B. 书 C. 传 D. 表 答案: C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 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 ___》。 3.《秦风.》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____》,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一》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____》-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____》,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____》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____》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____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却气势壮阔。 12.中晚唐很多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如诗人____ 的《橡媪叹》一诗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没有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____》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

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1》A卷(专升本)

平顶山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古代文学》1 期末试卷A卷(专升本) 一、单选题(共28分) 1.文学艺术起源于(D) A.人类的阶级斗争 B.人类心灵感情的表现欲望 C.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 D.人类的生产劳动 2.“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建安文学(D) A.具有现实性的社会内容 B.歌颂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C.批判了社会中的黑暗面 D.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C)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战国策》 4.提出自己写史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C) A.左丘明 B.孔丘

C.司马迁 D.班固 5.先秦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B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6.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C)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C)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C) A.本纪 B.书 C.传 D.表

9.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B)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0.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B) A.曹操《短歌行》 B.曹丕《燕歌行》 C.曹植《野田黄雀行》 D.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11.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诗人是(A )A.陈子昂 B.王勃 C.杨炯 D.卢照邻 12.提倡“以文为诗”的词人是(D)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3宋初三体诗中“西昆体”学习的唐代诗人是(D)A.李白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1(1)

36.“赋”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A )。 A.荀子的文章B.屈原的文章 C.宋玉的文章D.贾谊的文章 37.《七发》的作者是(C )。 A.王褒B.东方朔 C.枚乘D.贾谊 38.最早奠定汉大赋体式的作品是(A )。 A.枚乘的《七发》B.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C.扬雄的《长杨赋》D.班固的《归田赋》 39.开创汉大赋写作体式的人是( A )。 A.枚乘B.司马相如 C.贾谊D.扬雄 40.把汉大赋推向高峰的人是(C )。 A.班固B.张衡 C.司马相如D.扬雄 41.“劝百讽一”说的是(C )。 A.西汉初年的政论文B.汉代骚体赋 C.汉大赋D.汉代后期的抒情小赋 42.《两都赋》的作者是(A )。 A.班固B.班彪 C.张衡D.扬雄 43.张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A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4.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D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5.祢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B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C )。 A.《左传》B.《国语》 C.《史记》D.《汉书》 4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D )。 A.《左传》B.《国语》 C.《史记》D.《汉书》 48.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 B )。A.《楚辞》B.《史记》 C.《汉帛》D.《新书》 49.《史记》属于(B )。 A.断代史B.纪传体 C.国别体D.编年体 50.《汉书》的作者是( D )。 A.范晔B.张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汇总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春秋三传”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5.《论语》中国古代“四书”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门人编订而成的,是专门记录孔子与时人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著作。全书凡20篇,为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6.楚辞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订成一部书,也称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7.《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8.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 篇。9.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10.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11.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15.《史记》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古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130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评之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写史体例,同时对后代传记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6.《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的《文选》之中,这十九首古诗都是汉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时所作,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评之曰:“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评之为“五言之冠冕”。 17.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17.2.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18.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19.“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0.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1.苏李诗《文选》中题为苏武、李陵的五诗共七首,一般称之为“苏李诗”。这几首诗并不是苏武、李陵所作,根据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这些诗的写作年代与《古诗十九首》接近。这几首诗都是为送行赠别而作,有送朋友远游的,有送丈夫从军的,大抵缠绵悱饲,表现了亲友深厚的感情。 22.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3.《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24.《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25.《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6.建安风骨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27.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8.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唐诗宋词导学92004

第一章绪论一唐诗唐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1数量空前约五万首主要见于《全唐诗》 2诗人数量空前而且遍布社会各阶层约二千二百多位 3题材广流派多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政治诗讽喻诗咏史怀古诗闺怨宫怨诗友情送别诗咏物言志诗等 4体裁丰富众体皆备骚体诗歌行体乐府古风格律诗近体诗的各种形式等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行的乐曲的意思由于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乐府本指西汉建立的古代音乐官署后借代为古代诗体之一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及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 5名篇多 6求新求变充满创造精神二初唐的诗歌成就初唐的诗歌成就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风骨声律意境等方面的贡献 1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由于更朝换代初唐时期的诗坛普遍弥漫着南朝齐梁时期的诗歌遗风即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他们反对南朝齐梁诗歌遗风倡导骨气刚健之诗他们的诗重视抒发自己的情怀呈现出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激昂的艺术力量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代表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写于狱中的《在狱咏蝉》等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如杜甫便写诗给予评价难点对杜甫四杰赞诗的理解 2陈子昂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风骨诗歌内容与形式整体构造与感染效果的要求刘勰《文心雕龙》 3沈宋沈全期和宋之问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沈宋体的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奠定了诗律的问题 4张若虚与刘希夷等人的诗歌意境创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压倒全唐之作三盛唐的诗歌成就盛唐的诗歌成就唐诗的颠峰时期盛唐气象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的诗歌特点空灵的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和《鸟鸣涧》等孟浩然的诗歌特点风格清淡长于写景及隐逸生活如《宿建德江》和《过故人庄》等 2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其他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等高适的《燕歌行》等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王翰的《凉洲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中国古代文学1 (1)

唐五代诗歌 初唐 隋代:大体承袭以前的绮靡之风,除了薛道衡《人日思归》独特。 初唐: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台阁宫体 四杰意义:诗风刚健清新,四人不满六朝以来的浮夸诗风,表现人生的种种真情实感,算是唐诗始音。 陈子昂(对诗风转变巨大贡献)和王绩 贡献:1趋于写实,表达人的真实情感 2拓宽诗歌境界,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 3风格上突破齐梁浮艳诗风,六朝诗风与汉魏风骨。 盛唐 产生原因:1社会经济繁荣2人们思想活跃,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3唐代取士较重视声名,一部分人由隐而士,走”终南捷径”4唐初佛道盛行 山水田园诗派-----王,孟 边塞诗派----高,岑产生背景:1战争频繁2文人投笔从戎 俩大诗人李白,杜甫 李白诗歌艺术特征1豪放飘逸2语言清新 他抨击黑暗现实蔑视权贵 杜甫诗歌思想内容

1揭露了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与好大喜功的政治讽喻诗《丽人行》《兵车行》2偏重于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3深沉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的咏怀诗《北征》《自京赴奉,,,,》4描绘自然景物,歌咏祖国山川。 风格:沉郁顿挫 中唐 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1诗歌的抒情性2诗歌的现实性3强调诗歌的表现作用,通俗易懂 新乐府运动产生的背景1社会危机日益加深2矛盾日益尖锐3革新成为新潮 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目的:批判现实 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讽喻诗《观刈麦》《轻肥》;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杂律诗《》 韦李;韩孟(奇险,艰涩难懂);元白(通俗易懂);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 杜牧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抒写自己的壮志与理想,表现出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另一个内容是讽刺统治者荒淫奢侈,这一内容的诗歌往往采取咏史形式以借古讽今。 李商隐诗歌三大类:政治诗;感怀诗;爱情诗 唐五代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古代文学史一测验1 1.单选题 1.1 以下作品包含在《九歌》中的有 a《哀郢》 b《河伯》 c《抽思》 d《怀沙》 1.2《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映哪代人的历史的 a夏人 b商人 c周人 d秦人 1.3 《左传》写人主要表现在 a性格化人物明显多于类型化人物 b是史传文学人物塑造成熟的标志 c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d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 1.4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 a阴阳家大师 b兵家大师 c法家大师9 d儒家大师 1.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 a边塞诗 b山水诗 c田园诗 d唱和诗 1.6下列作品中,属于王符《潜夫论》的是 a《谏营昌陵疏》 b《艺增篇》 c《抑谶重赏疏》 d《实贡篇》 1.7东汉《北征赋》的作者是 a赵壹 b班固 c张衡 d班彪 1.8杜牧诗歌中最受推崇的诗体是 a五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1.9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a《娇女诗》 b《艳歌行》 c《悲愤诗》 d《美女篇》 1.10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 a取消“列传” b保留“书” c不设“世家” d保留“表” 1.11《诗经》中的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a六艺 b六能 c六体 d六诗 1.12《小雅·十月之交》属于 a婚恋诗 b史诗 c农事诗 d政治讽喻诗 1.13《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a夏商周 b春秋至战国 c西周晚期至战国初期 d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1.14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1.15对于韩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末燕国公子 b韩非死于韩国狱中 c著有《五蠹》、《孤愤》 d与荀卿俱事李斯为师 1.16以下表述符合《国语》一书是 a《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国语》以记事为主 c《国语》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事件 d《国语》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1.17谢灵运诗歌追求的是 a清水芙蓉之美 b典丽华赡之美 c热烈明畅之美 d刚健雄放之美 1.18以下对《诗经》抒情性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叙事诗占多数。 b《诗经》抒发情感的方式是较为含蓄的。 c象征化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诗经》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d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1.19 《郑风·将仲子》属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哪类诗 a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b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c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 d弃妇诗 1.20韦应物后期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闲淡简远 c刚健明朗 d雄奇奔放 1.21《庄子》中所谓“卮言”指的是 a名人的话 b奇幻谲诡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