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反思3.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反思3.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反思3.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反思3.docx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多种形式阅读,进行朗读体验。

故事内容能够抓住学生的心,使其一口气读完,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上读,分角色朗读,尤其是青头的话,句句在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教师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理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危险时,帮助朋友、鼓励朋友。在危险到来时要镇定、还要学会乐观的面对。

二、品词析句,深入体会。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青头语言及行动,理解青头奋不顾身帮助朋友的精神,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教师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不足之处: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

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58.15.202012:4112:41:02Aug-2012:41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2:418.15.202012:418.15.202012:4112:41:028.15.202012:418.1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5.20208.15.202012:4112:4112:41:0212:41:02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Saturday, August 15, 2020August 20Saturday, August 15,

20208/15/2020

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练习题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词语。 lǚ 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行()们可()()()写 2.选字填空。 以已己 ()经()前()为自()()知 因应 答()原() ( )该()此()为3.填上适当的词。 勇敢的()高兴得() 笑眯眯地()拼命地() 第二课时 1.选词填空。 开发开拓开辟发掘 (1)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是新()的()区。 (2)没有考古学家辛勤的(),就没有秦始皇兵马俑的出现。 (3)邓小平爷爷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新世纪中国的( ) 者。 2.根据要求写词语。 表示心里高兴的词语: 表示心里痛苦的词语: 表示天气炎热的词语: 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 3.用上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我要是 ..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2)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 ..那条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

就给摔到地上了。 4.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旅咱怜救命拼 2.已以以己已 应因应因因 3.蟋蟀合不拢嘴 说挣扎 第二课时 1.(1)开辟开发(2)发掘(3)开拓 2.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花怒放 心如刀割悲痛欲绝痛不欲生肝肠寸断悲痛万分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汗流浃背炎阳炙人烈日当空 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寒风刺骨寒风呼啸滴水成冰 3.(1)要是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2)尽管今天风很大,天很冷,可是我还是要上班。 4.“。,,……,。”“!”。。 以下内容请删除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怎么培养孩子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 教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三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一篇有趣的科普故事。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我们了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有反刍的现象,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学会安慰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它是怎样在青头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 难点: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课文播放,讲解法 学法:合作法,模仿法,交流法 教具:电子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 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学生自学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chù 骨碌贮藏 (3)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细嚼慢咽知觉蹭来蹭去 区别:贮藏蕴藏 (4)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5)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 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 (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 (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 a)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b)指名反馈。 c)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4、交流研究成果 a、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将一个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深厚的情谊”这一关键点,借助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想象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准备“青头”“红头”的头饰。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作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指名朗读并猜出谜底。

头插野鸡毛,身穿滚龙袍,一旦遇敌人,作战呱呱叫。(谜底:蟋蟀) 2.课件出示蟋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对蟋蟀的了解。 3.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只蟋蟀的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看图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到底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旅行的?这次旅行有意思吗?它都去了哪里?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读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是重点研读课文乃至学习全文的基础。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优秀教案(三年级)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句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lǚ 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行()们可()()()写 2.选字填空。 以已己 ()经()前()为自()()知 因应 答()原() ()该()此()为 3.填上适当的词。 勇敢的()高兴得() 笑眯眯地()拼命地() 参考答案 1.旅咱怜救命拼 2.已以以己已 应因应因因 3.蟋蟀合不拢嘴 说挣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2.口头组词。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1—7段,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开火车读1-7段。 2.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预设:红头和青头一起玩迷藏的游戏,红头躲在了草堆里,一只大黄牛把它和草一起吞到嘴里了。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课文的一到七段告诉了我们: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8-20段,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告诉读者

的方法。 1.谈话过渡: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那么,在牛肚子里它到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8—20段,把红头到过的地方圈出来。 2.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板书: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 (2)鼓励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语,用连贯的一句话,把这个过程说清楚。(红头被大黄牛先是吞在了嘴里,接着到了肚子里的第一个胃里,然后到达了第二个胃,最后到达了牛嘴里。) 3.红头被大黄牛吞进了嘴里,幸亏它的好朋友——青头在外面。 课文就是通过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同桌两个合作读好对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14、15)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让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眼睛。“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说教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文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而且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说学情: 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少有添字、漏字、唱读等现象。但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够到位,课上让这些孩子多锻炼。另外,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品读,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但本文主旨内涵丰富,即对朋友要重情义,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懂得用知识战胜困难。因此学生的领会难以全面、深刻,教学时,设计了多种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提供阅读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让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内化文本的人文思想。 说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14个会认字,掌握多音字“答”“应”。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提示词、标点符号等方法,巧妙地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赏读课题 1.词语导入:学习“旅”,范写补充课题,强调右边的笔画顺序,组词。 2.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儿? 3.引出课题:不过,有个地方,你们一定没去过—— 这个题目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来读——在牛肚子里旅行。 4. 质疑: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过渡: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原文及教案【原文】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部编版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1课时)人 教(部编版)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讲述了蟋蟀红头和青头捉迷藏,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课文在表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贴近生活。蟋蟀和黄牛都是大家熟悉的动物,捉迷藏也是学生经常做的游戏,从生活出发,写大家熟悉的事情,读着有亲切感。第二,在平常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平常的事情——蟋蟀被牛吃掉了。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蟋蟀后来怎样了?在这个悬念下,故事不动声色的介绍了牛有4个胃、会反刍的科学知识。第三,语言丰富而生动。文中对话有丰富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插图再现了故事中的重要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感受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友谊。 学情分析 本课是童话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在低段和本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这种理趣结合的科学童话,学生不一定很清晰。所以,梳理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是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既能了解科学童话的知识,又能感受到童话的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画一画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关注人物的对话和提示语,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读出相应的语气。然后通过讲故事,边讲边演,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为单元习作编写童话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语,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旅行路线图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上节课,我们一起画出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找出文中能看出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语句。 师:这就是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课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红头和青头是一对好朋友。 师:还有篇课文的开头和这个开头很相似,是哪篇?生:《去年的树》 师:(课件出示《去年的树》第一段)还记得从哪儿感受到他们是好朋友的么? 生:从两个“天天”。

师:(课件出示天天)从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就知道,树和鸟是一对好朋友。想一想,在学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通过还什么,感受到他们的友情? 生:对话、提示语、心情 师:是啊,那这篇课文又是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生:默读课文,圈划相关语句。 三、精读感悟 1、交流画出的语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第一处:“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师:哪个词语能让你感觉到他们是好朋友? 生:从急忙 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请大家在语文书上圈出这个词语。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红头被牛吞下肚之后,青头非常着急。师:你从“急忙”就读懂了青头此时的心情,而此时红头的心情又怎样?(板书着急)生:非常害怕。(害怕)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对话,把自己想象成红头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蟋蟀嚼贮咽蹭”6 个,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3 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 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学生自学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 chù 骨碌 贮藏 (3)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细嚼慢咽知觉蹭来蹭去 区别:贮藏蕴藏 (4)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5)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 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 (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 (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 a) 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b) 指名反馈。 c) 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d)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 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4、交流研究成果 a、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 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因为 b、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1)学生交流: (2)结合读文。 5、再读课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鼓励。 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媒体出示)(2)指名反馈找句子。(媒体出示) (3)练习说话:(媒体出示)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告诉红 头躲过牛的牙齿);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 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 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它一定能出来);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 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当 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 旅行。) (4)组织谈话:从青头的语言和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根据提示写出第7节和第11节的主要意思。(媒体出示) 第7 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第11 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躲过牛的牙齿。) (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知觉蹭来蹭去细嚼慢咽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五、完成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 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知觉蹭来蹭去细嚼慢咽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 在牛肚子里旅行 类文阅读

类文阅读-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猴子躲雨 有三只猴子耐不住林中的寂(jí jì)寞,相约下山一游。大概是贪恋于田野的景色,它们竟忘了时辰已到黄昏,天气阴晦(méi huì)欲.雨。等它们意识到这点时,豆大般的 雨点已(辟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恰巧,路旁有一座小木屋,三只猴子便去那儿躲雨。 第一只猴子一步跨到门口,却失望地咂咂嘴,转身对那两个小伙伴说:“倒(霉楣),这门是关着的,进也进不去。”唉——第一只猴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第二只猴子绕过小屋转了一圈,垂头丧气地告诉大家,窗子也都关着,进不去。 第三只猴子嚷道:“别浪费时间了,我们快来想办法吧!” 于是三只猴子围成一团,冒雨开起了讨论会。它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开门方案,又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最后,它们认为这木屋是无法进了,只有冒雨回到森林中去。 就在它们欲.走未走的当儿,一阵风把门吹开,三只猴子又惊又喜:啊,原来门是掩着的, 压根没锁!惊喜之余,它们想,费那么大劲儿去开会研究,还不如亲自动手去推一推哩。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2017年第C2期)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汉字。 2.“垂头丧气”的意思是:。用“垂头丧气”造个句子:。 3.对文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欲”字意思一样,都是“想要”的意思 B.两个“欲”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想要”的意思,后者是“欲望”的意思 C.两个“欲”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将要”的意思,后者是“想要”的意思 4. 这三只猴子看到木门关着时,各有什么表现? ① ② ③ 5.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jíméi辟楣 2.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示例造句:这次期末考试又没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

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 畅聊旅行,感受旅行的快乐。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朗读要求: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小蟋蟀的旅行惊险而又刺激,下面让我们跟上小蟋蟀来学学生字吧。 出示生字指读: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答、应、骨、几、卷。 3.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词语: 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 答应做梦可怜来得及救命 拼命大吃一惊马上消化 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 学生根据要求朗读经过的词语。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快来朗读课文,看一看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吧!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的经历。 2.阅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预设: 红头青头捉迷藏,红头遇险进牛嘴。 3.指导读好角色的语气。朋友玩耍时要读得欢快,出现危险时要读得着急。 4.随文识字:掌握多音字“答、应”的读音和用法。 5.重点语段朗读。哪一点写出了小蟋蟀的处境危险,你能读出来吗? 预设: 朗读指导第7自然段,抓住关键动词,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时数 2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认识“咱、答”等 15 个生字,会写“旅、咱”等 13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 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 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 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 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 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 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学习 诵读本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9 月 教学内容 1 .认识“咱、答”等 15 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 个句生字,认识 多音字“答、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 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 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教学重难点 一、导入 1.出示词语(旅行):同学们认识吗?指名读,齐读。理解词义,板书:旅行(“旅”的右下部分 比较容易写错,跟我一起写一写——撇、竖提、撇、捺。)并提问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2.有没有在牛肚子里旅行过?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的呢?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文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而且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少有添字、漏字、唱读等现象.但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够到位,课上让这些孩子多锻炼.另外,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品读,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但本文主旨内涵丰富,即对朋友要重情义,遇到危险要沉着冷静,懂得用知识战胜困难.因此学生的领会难以全面、深刻,教学时,设计了多种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提供阅读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让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内化文本的人文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多音字“答”“应”“骨”.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重点) 2.通过抓住提示词、标点符号等方法,巧妙地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类文阅读及答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类文阅读 猴子躲雨 有三只猴子耐不住林中的寂(jí jì)寞,相约下山一游。大概是贪恋于田野的景色,它们竟忘了时辰已到黄昏,天气阴晦(méi huì)欲.雨。等它们意识到这点时,豆大般的 雨点已(辟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恰巧,路旁有一座小木屋,三只猴子便去那儿躲雨。 第一只猴子一步跨到门口,却失望地咂咂嘴,转身对那两个小伙伴说:“倒(霉楣),这门是关着的,进也进不去。”唉——第一只猴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第二只猴子绕过小屋转了一圈,垂头丧气地告诉大家,窗子也都关着,进不去。 第三只猴子嚷道:“别浪费时间了,我们快来想办法吧!” 于是三只猴子围成一团,冒雨开起了讨论会。它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开门方案,又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最后,它们认为这木屋是无法进了,只有冒雨回到森林中去。 就在它们欲.走未走的当儿,一阵风把门吹开,三只猴子又惊又喜:啊,原来门是掩着的, 压根没锁!惊喜之余,它们想,费那么大劲儿去开会研究,还不如亲自动手去推一推哩。 (选自《小学阅读指南》2017年第C2期)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汉字。 2.“垂头丧气”的意思是:。用“垂头丧气”造个句子:。 3.对文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欲”字意思一样,都是“想要”的意思 B.两个“欲”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想要”的意思,后者是“欲望”的意思 C.两个“欲”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将要”的意思,后者是“想要”的意思 4. 这三只猴子看到木门关着时,各有什么表现? ① ② ③ 5.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jíméi辟楣 2.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示例造句:这次期末考试又没有考好,小明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3.C 4. ①跨到门口,失望地咂咂嘴。②绕小屋一圈。③叫嚷:“别浪费时间了,我们快来想办法。” 5.心动不如行动,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做事情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不能光看表面,要勇于实践。 两串钥匙 张先震 秋天,山上的野果成熟了。动物村的小动物们纷纷上山采野果。 小刺猬的动作快,很快采到了半篮野枇把。他继续寻找,想采一些野葡萄。这时,他看见一块石头旁有一串钥匙。“这是谁丢失的呢?咳,管它,采我的葡萄要紧。”小刺猬从旁边走了过去。 太阳快要落山了,小刺猬高兴地提着野枇把和野葡萄下山。 回到家门前,小刺猬掏出钥匙开门。可是,掏遍了身上的口袋,也没有钥匙---钥匙丢了! 这时,小兔匆匆跑来,她手里拿着一串钥匙:“小刺猬,你有没有丢钥匙?我在山上捡到了一串钥匙,小松鼠说可能是你丢的。” 小刺猬一看,真的是自己的!他接过钥匙,正要道谢,一旁经过的小猪问小兔:“小兔,你自己的钥匙捡到了吗? “没有。”小兔回答。 “你的钥匙也丢了?”小刺猬很意外。 “嗯。” 小刺猬顿时想起了自己在山上看到的那串钥匙,他的脸立即红起来。“你等我!”小刺猬说着往山上跑去。 天要黑时,小刺猬从山上回来,捡回了小兔的钥匙。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实用文档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实用文档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1—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实用文档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 一、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二、说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并积累有关的词语。 (2)概括1~7小节的主要意思。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通过阅读,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了解青头对他的鼓励和援助,感受青头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用自己的指挥热心帮助伙伴摆脱困境。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出示:旅行 这个“旅”虽然不是生字,可有的小朋友经常写错,尤其要注意右下部分的写法——书空。 2、旅行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 出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是——一只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 出示:蟋蟀指导“蟀”右半部分的书写。 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它,我们会获得一些科学知识。 4、课文虽然很长,有20个小节,可它就是分成两个部分来写的——蟋蟀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以及他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默读课文,分清课文的两个部分,做上记号——∥ (二)学习1~7小节,了解并学习概括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

1、课文的1~7小节就告诉我们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指名分节读,思考: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 2、交流: 3、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可不是红头预料得到的,实属意外。 红头不得不开始他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三)学习8~10小节描写红头的部分,知道旅行过程: 一)了解红头的旅行路线: 1、我们都很想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是怎么样旅行的呢?他到了哪些地方?请你自己读读这些描写红头的句子,看看能不能读懂: 2、指名交流,出示图片,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所经地点。 二)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读好相关句子: 1、旅行应该给人带来快乐,但是,红头在这次旅行中,他的心情怎样?请你大声地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红头的心情: 2、交流并指名读,读出红头紧张、害怕、绝望的心情。 3、总结:看来红头的这次旅行真是—— (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四)学习描写青头的部分,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体会青头对朋友的友谊:(一)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学习准确地表达: 1、将红头从害怕、绝望、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他的好朋友青头,虽然青头没有和他一起在牛肚子里旅行,但一直在指挥着红头从牛肚子里走出来。 2、青头是怎么指挥红头的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学生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红头说的话。 3、出示青头的话: 4、请学生读媒体中出示的青头的话,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5、从青头的话中我们了解了牛的胃不同的功能,还知道了牛吃食物的一些特点,请学生连起来将了解到的说一说: (二)再读相关语句,体会青头对朋友的鼓励和援助: 1、青头对牛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才能指挥得那么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青头说的话,青头除了用自己的知识指挥红头,还给予了红头什么?你能读懂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品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本课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贮藏”“蹭”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认识15个字,会写13个生字及生字促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主要信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 头长两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爱打架,赢了唧唧叫。(猜一种昆虫) ⑴学生自读谜面,相互猜谜。 ⑵指名回答,揭示谜底:蟋蟀。 ⑶课件出示蟋蟀图片。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蟋蟀的童话。板书课题。 ⑴先板书“旅行”,师指导写“旅”字:“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我们一起写——撇、竖提、撇、捺。 ⑵完整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①蟋蟀怎么会到牛肚子里去? ②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么样? ⑶初步了解文章题材:这篇课文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课件出示:科普童话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朗诵课文。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15个生字。 ⑵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⑶集体反馈。 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双线格里的生字(带拼音) zán tōu dā yìng juǎn gū chǐjiáo tūn bēi yàn jīmī 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悲咽几眯 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带拼音) lǚ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sǎo wèi guǎn gāng liú lèi suàn 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⑷识记生字。 ①师重点强调生字: “咱、扫、算”是平舌音, “怜、拼、吞”为前鼻音, “命、刚”是后鼻音, “旅、怜、流、泪”都是边音。 ②课件出示多音字 dā()yīng()jī()gū()答应几骨 dá()yìng()jǐ()gǔ() ③师引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 联系上下文。 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三、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