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原因)

1.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3】

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请说明: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错误的实质是什么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不同,错误在哪里

(2)请结合材料3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韩非子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

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

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是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灭亡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说明: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3、阅读下列材料:

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最终,爱因斯坦得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光既是一种波也是一种粒子。

请说明:

(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2)结合人们对光的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说明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

答案要点:

一、辨析题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按照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可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派别,这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一元论和二元论是根据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划分的哲学学说。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联系的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变化发展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和片面观点的对立;第四,承认矛盾及矛盾是发展的动力和否认矛盾及不懂矛盾是发展动力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事物可以被认识的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立的焦点。

二、材料分析题

1.(1)材料1属于二元论观点。笛卡儿认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与精神,但其把精神看作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本原,在本质上仍然是唯心主义。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源和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这些客观精神派生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两者都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本原与派生的关系、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3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摄影、复写、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材料1认为事物变化

是自身具有的属性,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会变化,各种规律也会变化。材料2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变化是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材料3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性,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成是精神性的、主观的因素作用的结果,否认了运动变化的客观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3. (1)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这种辩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既“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从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来看,牛顿就光的组成部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却不成熟,因而不久就被光波动学说所否定,这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次否定;接下来,光波动学说被量子力学所验证的光是由具有波动性的微粒构成所否定,这是第二次否定。显然,在这两次否定中,后者并不是简单地全盘抛弃前者,而是在继承前者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即扬弃。最终找到了组成光的基本成分——具有波动性的微粒,这是一个典型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生动地展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原因)

1.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最真实的、最本质的反映。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有关真理论述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

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3】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筑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室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夸克。这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⑴材料1、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的观点。

⑵材料3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

一、辨析题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入、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1.⑴材料1和材料2 的观点是不同的。材料1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说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论的基本观点。材料2则认为,有用即真理,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就看其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效果。这是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真理论的基本看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愿、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否对人有用作为标准。对人有用、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产生某种效果的理论、观点,并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不一定是真理。

⑵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次,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理论,取代了旧理论。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也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新理论的发现。最后,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事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