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7章(光的干涉)

第17章(光的干涉)

第17章(光的干涉)
第17章(光的干涉)

思 考 题

17-1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作如下变化,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1)线光源S 沿平等于 S 1S 2连线方向上向下作微小移动; (2)加大双缝间距;

(2)把整个装置浸入水中。 [ 向上;条纹变密;条纹变密 ]

答: (1)考虑中央明纹,其中心原来位于 o 点,对应的光程差为零。光源 S 向下作微小 移动后, 中央明纹只有向上移动, 才能使通过双缝的两光线的光程相等, 因而整体条纹上移。

(2)根据 D

x d

l D = ,d 增加,条纹变密。 (3)根据 D

x d

l D =

,在水中,l 减小,条纹变密。 17-2 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 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能产生干涉条纹吗? [ 不能 ]

答:两光线不满足相干条件。

17-3 如图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 B 之间 形成空气劈尖, 用波长l =500 nm (1 nm=10 -9

m)的单色光垂直照 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 b 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 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的上 表面缺陷是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 500 nm .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 250 nm .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 500 nm .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 250 nm . [ B ] 答:相邻条纹厚度差: 2 250 2 e nm n

l

D == ,由于劈尖干涉为等厚干涉,所以不平处为 凹槽。

17-4 两块长度 10 cm 的平玻璃片,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用厚度为 0.004 mm 的纸片 隔开,形成空气劈形膜.以波长为 5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的等厚干涉条纹, 在全部 10 cm 的长度内呈现多少条明纹? [ 16 ]

答:相邻条纹厚度差: 2 250 2 e nm n

l D =

= ,则 0.004 16

250 h mm

N e nm === D 17-5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 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 P 处形成的圆斑为

A B

图 b

图 a 思考题 17-3图

(A) 全明. (B) 全暗.

(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 (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D

答:左半部无半波损失,右半部有半波损失。故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习 题

17-1 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 n 1 和 n 2 的两块厚度均为e 的透明介质所 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d 是多大? [ (n 1-n 2)e 或 (n 2-n 1)e ]

解:未盖片时: 0

1 2 = -r r 盖片后: e n n e e n r e e n r )

( ) ( ) ( 1 2 1 1 2 2 - = - + - - + = d 17-2 波长为l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膜厚度为 e ,两束反射光的光 程差d 是多大? [ 2.60 e ]

解: , 1 2 1 >n >n n 不考虑半波损失, e e n 60 . 2

2 2 = = d 17-

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 5500 = l o

A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 4 10 2 d - ′ = m 的 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 D=2m,求:(1)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 10 级明纹中心的间距;(2)

用一厚度为 6 10 6 . 6 e - ′ = m、折射率为 n=1.58 的玻璃片复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

的第几条明纹处? [ 11cm;7 ]

解: (1)明纹位置: l d

D

k x k ±

= cm m m d D k

x 11 10 11 10 5 . 5 10

2 2

10 2 2 2 7 4 = ′ = ′ ′ ′ ′ ′ = = D - - - l (2)盖片后零级明纹: 0 ) ( 1 2 = - + - e

ne r r 未盖片: l k r r = - 1 2 由上两式得:

7

10 5 . 5 10 6 . 6 ) 1 58 . 1 ( ) 1 ( 7

6

= ′ ′ ′ - = - = - - l e n k 零级明纹移至原来第7 级明纹处。

17-4

在双缝干涉中,d=0.5mm,双缝与屏相距D=

120cm,用 5000 = l o

A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求+5 级明纹的

坐标。如果用厚度 2 10 0 . 1 - ′ = l mm,折射率n=1.58 的透明薄膜复盖在 1 S 缝的后面,再求+5 级明条纹的坐标。 [6.0 mm;19.9 mm]

n 1 = 1.00 n 2 = 1.30 n 3 = 1.50

l

e

习题 17-1图

P 1.52

1.75 1.52 图中数字为各处的折射

l

1.62

1.62

思考题 17-5 图

解: l d

D

k x k ±

= mm m m d D k x 0 . 6 10 0 . 6 10 5 10 5 . 0 10 120 5 3

7 3

2 5

= ′ = ′ ′ ′ ′ ′ = = - - - - l 盖片后5 级明纹对应位置: l d 5 ) 1 ( = - - = e n D

x d

k

[ ] mm

m m d

D e n x 9 . 19 10 99 . 1 10 5 . 0 20 . 1 ) 10 0 . 1 58 . 0 10 5 5 ( ) 1 ( 5 2 3

5 7 5

= ′ = ′ ′ ′ ′ + ′ ′ = - + = - - - - l 17-5 白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间距为a =0.25 mm 的双缝上,距D =50 cm 处放置屏幕, 分别求第一级和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设白光的波长范围是从 400nm 到 760nm .这里 说的“彩色带宽度” 指两个极端波长的同级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

[ 0.72mm ;3.6mm ]

解:明纹位置: l d

D

k x k ±

= K 级彩色条纹宽度: l D = D d

D k x 第一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

mm m m d D x 72 . 0 10 2 . 7 10 ) 400 760 ( 10

25 . 0 10 50 4

9 3

2 1 = ′ = ′ - ′ ′ = D = D - - - -

l 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

mm x d

D k

x 6 . 3 5 1 5 = D = D = D l 17-6 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q =1.0×10 -

4 rad ,在波长l =700 nm 的单色 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 l =0.2

5 cm ,求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n . [ 1.4 ]

解:相邻明纹间距: q

l

q

l

n n l 2 sin 2 ?

=

4

. 1 10 0 . 1 10 25 . 0 2 10 700 2 4

2 9

= ′ ′ ′ ′ ′ = = - - - q l l n 17-7 用l =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 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央暗 斑)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是多少? [ m m 1.2 ]

解: m

nm e k k e m l l

l

d 2 . 1 1200 2 4 ,2

) 1 2 ( 2 2 = = = T = + = +

= 17-8 两块平行平面玻璃构成空气劈尖, 用波长 500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劈尖上表

面。

(1)求从棱算起的第 10 条暗纹处空气膜的厚度;

(2)使膜的上表面向上平移Δe,条纹如何变化?若Δe=2.0μm,原来第10 条暗纹处 现在是第几级? [ 2250nm;第 17 级 ]

解:(1) 9

10 , ,2

) 1 2 ( 2 2 = + = +

= k k e 条暗纹对应 第 考虑棱边为暗纹 l

l

d nm

nm k e 2250 500 2

9

2 = ′ = = l (2)使膜的上表面向上平移Δe,条纹向劈棱方向移动。

17

500

)

2000 2250 ( 2 )

( 2 2

) 1 2 ( 2 ) ( 2 = + =

D + =

T + = +

D + l

l l

e e k k e e 原来第 10 条暗纹处现在是第 17 级。

17-9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均匀覆盖着薄油膜的玻璃板上, 设光源波长在可见光范围 内可以连续变化, 波长变化期间只观察到 500nm 和 700nm 这两个波长的光相继在反射光中消 失。已知油膜的折射率为 1.33,玻璃的折射率为 1.5,求油膜的厚度。[ 658nm ]

解: 玻 油 空 >n >n n ,不必考虑半波损失。

2

) 1 2 ( 2

) 1 2 ( 2 2 2 1 1 l l d + = + = = k k e n 油

4 , 3

2 14 10 2 1 2 1 = = T + = k k k k nm

nm n k e 658 33

. 1 2 2 500

7 2 2 ) 1 2 ( 1

1 = ′ ′ = + =

l 17-10 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 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 R =400 cm .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 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 5 个明环的半径是 0.30 cm .

(1) 求入射光的波长.

(2) 设图中 OA =1.00 cm ,求在半径为 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 数目. [500 nm ;50 ]

解:(1)明纹半径: ....) 3 , 2 , 1 ( )2

1

(

= - = k R k r k l nm

m m R k r k

500 10 5 . 0 00

. 4 )2

1 5 ( ) 10 3 . 0 ( )

2 1 ( 6 2 2 2

= ′ = ′ - ′ = - = - - l (2)可求出OA =1.00 cm 出对应的 k

O

A

习题17-9图

5 . 50 10

5 00 . 4 ) 10 0 . 1 ( 2 1 2 1 7

2 2 2

= ′ ′ ′ + = + = - - l R r k k 在半径为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 50。

17-11 波长l = 650 nm 的红光垂直照射到劈形液膜上,膜的折射率 n = 1.33,液面两侧 是同一种媒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

(1) 离开劈形膜棱边的第一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是多少?

(2) 若相邻的明条纹间距 l = 6 mm ,上述第一条明纹中心到劈形膜棱边的距离x 是多 少? [1.22×10 -

4 mm ;3mm ]

解:(1)考虑半波损失

mm

nm nm n

e ne 4 10 22 . 1 122 33

. 1 4 650

4 2

2 - ′ = = ′ =

=

T = +

l

l l

(2) nl n l 2 2 l q q l = T =

, mm l

nl n e x x e 3 2

2 4 = = = = T = l l q q

上海市光的干涉 衍射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光的干涉 衍射试题(含答案) 一、光的干涉 衍射 选择题 1.用a 、b 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经同一单缝衍射装置得到的衍射图样如图甲、乙所示。现使a 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上的O 点,其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如图丙所示。对于这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较短 B .水对a 光的折射率sin sin i n r = C .在水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D .a 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小 2.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增大入射角i ,则b 光最先消失 B .在该三棱镜中a 光波速小于b 光 C .若a 、b 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则屏上a 光的条纹间距比b 光宽 D .若a 、b 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 光的遏止电压高 3.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特殊圆柱形透光材料圆柱体部分高度为 2 R ,顶部恰好是一半球体,底部中心有一光源s 向顶部发射一束由a 、b 两种不同频率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当光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变大时,出射点P 的高度也随之降低,只考虑第一次折射,发现当P 点高度h 降低为 12 2 R +时只剩下a 光从顶部射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此透光材料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a光从顶部射出时,无a光反射回透光材料 C.此透光材料对b光的折射率为1042 D.同一装置用a、b光做双缝干涉实验,b光的干涉条纹较大 4.下列关于振动和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中各点有相同的振动频率 B.水波在水面上传播时,水面上各点沿波传播方向移动 C.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传播是因为声波波长较长,容易发生衍射 D.当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波峰在某质点相遇,则该质点位移始终最大 E.为了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可将蓝光换成红光 5.如图,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玻璃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在左侧面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逐渐变小,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6.如图所示,一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两种颜色不同的可见光细光束a、b,垂直于斜边从空气射向玻璃,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和b光由空气进入玻璃棱镜后频率都变小 C.a光和b光在玻璃中传播时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专题10.1 浮力-2020届初中物理同步讲义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1.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方向:_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 2.浮力的大小: (1)定义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面对它上下两表面的压力差:F浮=___________。若柱形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度接触,由于下表面不受向上的压力,所以_________浮力。 (2)弹簧测力计测量:先用测力计测量出物体的重力为G,再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F,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_____________。 竖直向上液体(或气体) F向上–F向下不受G–F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方向是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F浮=F上–F下。 解读:若物体下部没有液体则物体不受浮力作用。例如插入河底淤泥中的木桩和已粘在杯底上的铁块都不受水的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但一般情况下不考虑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例题1】(2019·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10牛、2牛,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牛。增大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水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将__________,物体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参考答案:8 变大 不变 试题解析: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F 向上–F 向下=10 N –2 N=8 N ;根据p=ρgh 可知,增大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液体压强增大,由p =F S 可得F=pS ,所以水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变大;当物体所处的深度增加时,V 排不变,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解读: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物体,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将一个空心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并上浮,随着露出水面的体积逐渐增大时,球所受的浮力将逐渐变小,球所受的重力不变,当球浮在水面静止时,所受浮力和它的重力相等。 【例题2】(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一模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学习“科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小文收集到如图所示一幅图片,请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ρ水<ρ盐水) (1)图丙中,物体A 所受浮力大小是________N ;图丁中,物体A 受到盐水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合力为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 (2)比较图丙、丁,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结合图甲和图丙可确定图乙方框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 乙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0 1.2 N 方向竖直向上 (2)液体的密度大小 (3)4.0 N>F 乙>3.0 N 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辅导讲义第一周位置与方向 (1) 第二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 (8) 第三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二) (14) 第四周复式统计表 (19) 第五周两位数乘两位数 (29) 第六周两位数乘两位数(二) (36) 第七周面积(一) (43) 第八周面积(二) (49) 第九周年、月、日 (55) 第十周小数的初步认识(一) (64) 第十一周小数的初步认识(二) (70) 第十二周搭配(二) (79)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期末归纳复习 (84) 第十六周期末考试 (105)

第一周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 东北←→西南。 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5、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正方向在哪里,还有以谁为主。 6、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 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7、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8、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 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取哪个物体为主的,以谁为“主”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光的干涉-参考答案

电气系\计算机系\詹班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作业3 一 选择题 1.如图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之间的光程差是 (A )2n 2e (B )2n 2e - 2 λ (C )2n 2e -λ (D )2n 2e -2 2n λ [ A ] [参考解]:两束光都是在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都有半波损失存 在,其光程差应为δ=(2n 2e + 2λ)- 2 λ = 2n 2e 。 2.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 ,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A )(r 2+ n 2t 2)-(r 1+ n 1t 1) (B )[r 2+ (n 2-1)t 2] -[r 1+ (n 1-1)t 1] (C )(r 2-n 2t 2)-(r 1-n 1t 1) (D )n 2t 2-n 1t 1 [ B ] 3.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缓平移而离开平面玻璃板时,可以观察到环状干涉条纹 (A )向右移动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 [ B ] [参考解]:由牛顿环的干涉条件(k 级明纹) λλ k ne k =+ 22 ? n k e k 2)21(λ -= 可知。 4.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到B ,若A 、 B 两点的相位差是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差是 (A )1.5λ (B )1.5n λ ( C )3λ ( D )1.5λ/n [ A ] [参考解]:由相位差和光程差的关系λ δ π ?2=?可得。 3S 1P S 空 气

7.1力—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讲义

7.1力 一、知识梳理 (一)认识力 1.日常所见的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和排斥等现象,都属于____________. 2.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 3.产生力的条件:(1)至少要有______个物体;(2)物体间要有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不能脱离______而独立存在,只要有力的发生,就一定会涉及到______物体, 一个是______物体,另一个是______物体.单一物体______产生力. 2.施力物体:____________的物体;受力物体:____________的物体. 甲乙3.如图所示,甲推乙的同时,甲也感觉到____________,此过程中产生了______个 力,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力的作用规律:两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既是______物体,同时也是______物体.它 们之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力是______出现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1)______大小发生改变;(2)运动______发生改变. 3.如图所示,尺子的______发生了改变,足球的______发生了改变. 4.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 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二、易错分析 1.单一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接触的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2.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①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②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3.运动状态不变的情况有两种:①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三、达标训练 1.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③力的产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A.②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用绳子系着水桶把水桶吊上来,水桶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A.水桶B.手C.绳子D.水 3.下列所述情景中手作为受力物体的是() A.手拍桌子,手感到疼B.手将石块举高C.用手将排球打出去D.手将铁丝弄弯 4.下列关于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小明 B.一人打太极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C.人用绳子拉车,车受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D.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在先,受力物体在后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剖析光学之光的干涉(上)

剖析光学 ——光的干涉(上) 学习任务: 1、光是电磁波 2、光的波动性 3、双光束干涉 4、多光束干涉 1、光是电磁波 19世纪,杨氏和菲涅尔的著作使初步发展起来的波动理论形成体系,光的波动理论既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也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且横波的假设又可以解释光的偏振现象,但此时仍把光的波动看做是在“以太”中的机械波。 (1)光是电磁波 19世纪70年代电磁波被发现,电磁波具有发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0 01 με= c 。 光波同样具有发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且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v =。 所以光波是某一波段的电磁波。 (2)光的折射率 在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r r c v με=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折射率 r r v c n με== 。 光属于电磁波,且在光频波段1=r μ,所以光的折射率r n ε=。 (3)光的强度 电磁波的平均能流密度2 20H E S 或∝ 引起光效应的主要是电场强度,所以光的平均能流密度(光的强度)20E S ∝

2、光的波动性 各种波所具有的共性就是波动性,波动性大致包含以下三个特性:独立性、叠加性、干涉性。 (1)独立性 从几个振源发出的波相遇于同一区域时,各自保持自己的特性,按照自己原来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彼此不受影响。 (2)叠加性(位移的叠加) 在相遇区域内,介质质点的合位移是各波分别单独传播时在该点所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3)干涉性(振动的叠加) 由于波振动的叠加,而引起强度的重新分配。 这里我们要说明:只要有振动叠加,就会有强度的重新分配(原因),而干涉现象是我们观察到的强度重新分配的现象(结果)。没有观察到干涉现象不能代表没有强度的重新分配,也不能代表没有发生振动叠加,只代表这两列波不相干。 a. 振动的叠加 两个频率相同、沿同一直线的电磁振动,假设其做简谐振动: )cos(111?ω+=t A X )cos(222?ω+=t A X 合成的电磁振动: t A A t A A t t A t t A t A t A X X X ω??ω???ω?ω?ω?ω?ω?ω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 cos()cos(22112211222111221121+-+=-+-=+++=+=令:2211cos cos cos ???A A A += 2211sin sin sin ???A A A += 所以: ) cos(sin sin cos cos ?ωω?ω?+=-=t A t A t A X 振动的强度正比于振幅的平方 )cos(2)sin ()cos (12212 221222????-++=+=A A A A A A A 但人眼实际观察到的是在较长时间内的平均强度,合振动的平均强度: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上课讲义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y=log a x(a>0,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值域为R .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 (0,1)a y x a a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 (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 ≠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log (1),2log ,log 3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分类讨论. a >0 0<a <1 图象 性质 定义域:(0,+∞) 值域:R 过定点(1,0),即x=1时,y=0 在(0,+∞)上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当0<x <1时,y <0, 当x ≥1时,y ≥0 当0<x <1时,y >0, 当x ≥1时,y ≤0 要点诠释: 关于对数式log a N 的符号问题,既受a 的制约又受N 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 ,N 同侧时,log a N>0;当a ,N 异侧时,log a N<0. 要点三、底数对对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1.底数制约着图象的升降. 如图 要点诠释: 由于底数的取值范围制约着对数函数图象的升降(即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解与对数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不要忽略. 2.底数变化与图象变化的规律

大学物理 练习6 光的干涉

班级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练习六 光的干涉 一、选择题 1.在折射率n=的厚玻璃中,有一层平行玻璃表面的厚度为mm d 3105.0-?=的空气隙, 今以波长λ=40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厚玻璃表面,如图所示,则从玻璃右侧向玻 璃看去,视场中将呈现( ) A 、亮影; B 、暗影; C 、明暗相间的条纹; D 、均匀明亮。 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1S 、2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中心位于图中O 处, 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 (A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4.用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设其平凸透镜可以在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在透镜离开平玻璃的过程中, 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 ) (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向左平移。 5.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2n 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 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321n n n >>,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 位相差为( ) (A )λπ/42e n ; (B )λπ/22e n ; (C )λππ/42e n +; (D )λππ/42e n +-。 6.两个直径相差甚微的圆柱体夹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构成空气劈尖,如图所示,单色光垂直照射,可看到 等厚干涉条纹,如果将两个圆柱之间的距离L 拉大,则L 范围内的干涉条纹 ( ) (A )数目增加,间距不变; (B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 (C )数目不变,间距变大; (D )数目减小,间距变大。 二、填空题 1.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间距由d 变为d ',使屏上原第十级明纹中心变为第五级明纹中心,则='d d : ;若在其中一缝后加一透明媒质薄片,使原光线光程增加λ5.2,则此时屏中心处为第 级 纹。 2.用600=λ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第4级暗纹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m 。 3.在牛顿环实验中,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当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时,测得第k 个暗纹半径为,第k +10个 暗纹半径为,则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nm 。 4.在垂直照射的劈尖干涉实验中,当劈尖的夹角变大时,干涉条纹将向 方向移动,相邻条纹间的距离 将变 。 5.在空气中有一劈尖形透明物,其劈尖角rad 100.14 -?=θ,在波长700=λ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 得干涉相邻明条纹间距l=,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用很薄的云母片(n =纹的位置上。如果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试问此云母片的厚度为多少 S S 3 n e

光的干涉习题答案

学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第十六章 光的干涉(一) 一、选择题 1、波长mm 4 108.4-?=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相距mm a 4.02=的双缝上,缝后 m D 1=的幕上出现干涉条纹。则幕上相邻明纹间距离是[ B ]。 A .0.6mm ; B .1.2 mm ; C .1.8 mm ; D . 2.4 mm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一片透明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上面一条缝挡住,干涉条纹发生的变化是[ C ]。 A .条纹的间距变大; B .明纹宽度减小; C .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 .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3、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λ,用玻璃薄片遮住其中一条缝,已知薄片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大2.5λ,则屏上原0级明纹处[ B ]。 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 C .形成彩色条纹; D .无法确定。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B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S ’的位置,则[ B ]。 A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条纹间距增大。 二、填空题 1、某种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由A 点传到B 点,相位改变为π,问光程改变了 2λ , 光从A 点到B 点的几何路程是 2n λ 。 2、从两相干光源s 1和s 2发出的相干光,在与s 1和s 2等距离d 的P 点相遇。若s 2位于真空 中,s 1位于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P 点位于界面上,计算s 1和s 2到P 点的光程差 d-nd 。 3、光强均为I 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04I ;最小光强是 0 。

五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讲义

五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讲 义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辅导教材 第一章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如果数出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添上0补足。 例1:列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例2:判断下列各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例3: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例4:计算下面各题,说说积与因数的关系。 63×××× ×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练习一 1.你能说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任选两题写出验算过程。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56×○×○×○1 ×○填空。 (1)×表示()。 (2)×的积有()位小数。 (3)甲乙两数的积是,如果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向左移动一位,积是(),如果第一个因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要使积不变,第二个因数的小数点应向()移()位。 (4)某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比原数大,原数是()。 5.判断。 (1)两个因数的积一定大于每一个因数。() (2)比大且比小的数有无数个。() (3)×20和20×的意义和结果都相同。() (4)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小。() (5)大于0而小于1的任意两个数,它们的积比原来的每个数都小。()(6)整数都大于小数。() (7)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缩小到原来的是8060。() (8)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面积是18平方米。() (9)两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的小数位数是2,那么这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也一定都是2。() 6.列式计算。 (1)8个相加是多少(2)把扩大36倍是多少 (1)一个数是,它的倍是多少

光的干涉参考答案

光的干涉参考解答 一 选择题 1.如图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之间的光程差是 (A )2n 2e (B )2n 2e -2 λ (C )2n 2e -λ (D )2n 2e - 2 2n λ [ A ] [参考解]:两束光都是在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都有半波损失存 在,其光程差应为δ=(2n 2e + 2λ)-2 λ = 2n 2e 。 2.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光的光程差等于 (A )(r 2+ n 2t 2)-(r 1+ n 1t 1) (B )[r 2+ (n 2-1)t 2] -[r 1+ (n 1-1)t 1] (C )(r 2-n 2t 2)-(r 1-n 1t 1) (D )n 2t 2-n 1t 1 [ B ] 3.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缓平移而离开平面玻璃板时,可以观察到环状干涉条纹 (A )向右移动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 [ B ] [参考解]:由牛顿环的干涉条件(k 级明纹) λλ k ne k =+ 22 ? n k e k 2)21(λ -= 可知。 4.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到B ,若A 、 B 两点的相位差是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差是 (A )1.5λ (B )1.5n λ ( C )3λ ( D )1.5λ/n [ A ] [参考解]:由相位差和光程差的关系λ δ π?2=?可得。 3S 1P S 空 气

专题6.4 密度与社会生活-2020届初中物理同步讲义(1)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__________。 (2)一般________、_________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___________的水密度最大。 二、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解答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中哪些量是已知的,所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未知量时,最好列方程组求解,并注意单位的统一。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三、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史上,____________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 密度在农业上可以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一般的土壤含有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物(腐殖质),含有腐殖质越多的土壤越肥沃,如果土壤含矿物质多,因为矿物质的密度较大,所以这种土壤的密度也较大,一般含矿物质多的土壤密度为2.6×103千克/米3,如果土壤含有腐殖质多,则土壤的密度较小。 在工业生产上,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____________来判断它的优劣。 最大固体液体 4 ℃ 氩密度

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ρV。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ρ。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 解读: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但质量不变,所以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减小。热空气密度变小而上升,旁边的冷空气来补充从而形成风。 【例题1】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 g、72 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空心球,B是实心球 B.实心球的密度是6 g/cm3 C.空心球的密度是8 g/cm3 D.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 cm3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知道两个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ρA=m A/V A=128 g/16 cm3=8 g/cm3,ρB=m B/V B=72 g/12 cm3=6 g/cm3,因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密度小的小球是空心的,所以A金属球是实心的、B金属球是空心的,该实心球的密度应与A的密度相同,即等于8 g/cm3,该空心球的密度应与B的密度相同,即等于6 g/cm3,故ABC错;由ρ=m/V可得,金属球B实心部分体积为:V实=m B/ρ=72 g/8 g/cm3=9 cm3,所以球B 空心部分体积为:12 cm3–9 cm3 =3 cm3,故D正确,故选D。 【例题2】入春以来气候干燥,龙东地区多处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A.温度较低,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B.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C.温度较高,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D.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最新五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讲义.doc

五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讲义 第一章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 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如果数出积的位数不够 ,要在积的前面添上0补足。 例 1:列竖式计算 ,并且验算。 1.35×4 3.7×0.5 0.56×0.6 7×0.86 例 2:判断下列各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1.34×0.67 0.418×3.5 0.85×28.3 6.54×0.7 例 3: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0.8 0.86 ×0.75=0.624 2.6×1.08=2.708 例 4: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积与因数的关系。 63×0.3 63×2.5 57×0.7 57×1.5 0.75×0.2 0.75×1.4 0.06×0.5 0.06×1.6 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 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 ,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 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 ,积比原来的数()。 练习一 1.你能说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 0.9 ×6 2.3×20 1.8×0.2 5.4×0.05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 并任选两题写出验算过程。 0.85 ×0.7 3.6×17 5.8× 1.20.06×1.3 9×1.235 1.8×2.0425×0.040.35×2.6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456×0.8○456 4.25 ×1.2○ 4.25 1×0.99○1 32.5 ×1.6○32.5 1.3 ×0.7○1.3 0.25 ×0.45○0.25 4. 填空。

2018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

2018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教科版) 第七章 力 一、什么是力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所示的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分析】A 、B 、C 三图中所施的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 图中磁铁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 即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D 【例2】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是否还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分析】本题发生的力的作用是在手与铅球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 失的。本题的关键是铅球已脱离手在空中飞行,说明手与铅球之间已不发生力的作用。 【解答】推出去在空中飞行的铅球不受手的推力作用 【例3】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吗? 【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分为接触的和不接触的两种, 但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如图的A 、B 两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

彼此接触,但并没有产生力的效果(没有发生挤压变形), 也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之,人们可以通过物体是否 发生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日常生活所见的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称为力。力是对的作用,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做 物体,另一个叫做物体。大量的事实表明,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即是物,又是物,它们的作用是。 2.物体与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可分为接触的,如对作用;和不接触的,如对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如;或者使物体发生,如。 4.跳高运动员用脚蹬地,人腾空而起,这说明了,如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若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5.乒乓球落到桌面后会向上弹起,这是因为乒乓球和桌面碰撞时,对有力的作用,该力使乒乓球的发生改变,同时乒乓球发生了,这一现象说明力同时改变了物体的和 6.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的大小或方向,也就是改变物体的 。此外,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受到了脚对球向前的力B.离开物体就不存在力的作用 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施力,而车对人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 9.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0.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五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讲义

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辅导教材 第一章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如果数出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添上0补足。 例1:列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1.35×4 3.7×0.5 0.56×0.6 7×0.86 例2:判断下列各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1.34×0.67 0.418×3.5 0.85×28.3 6.54×0.7 例3: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0.8 0.86 ×0.75=0.624 2.6×1.08=2.708 例4:计算下面各题,说说积与因数的关系。 63×0.3 63×2.5 57×0.7 57×1.5

0.75×0.2 0.75×1.4 0.06×0.5 0.06×1.6 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练习一 1.你能说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 0.9×6 2.3×20 1.8×0.2 5.4×0.05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任选两题写出验算过程。 0.85×0.7 3.6×17 5.8×1.2 0.06×1.3 9×1.235 1.8×2.04 25×0.04 0.35×2.6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56×0.8○456 4.25×1.2○4.25 1×0.99○1 32.5×1.6○32.5 1.3×0.7○1.3 0.25×0.45○0.25 4.填空。 (1)4.8×0.74表示()。 (2)0.432×3.6的积有()位小数。 (3)甲乙两数的积是6.28,如果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向左移动一位,积是(),如果第一个因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要使积不变,

光的干涉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严格地讲,空气折射率大于1,因此在牛顿环实验中,若将玻璃夹层中的空气逐渐抽去而成为真空时,干涉环将:( ) A.变大; B.缩小; C.不变; D.消失。 【答案】:A 2、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n ,厚度为h 的透明介质板,放入后,两光束的光程差改变量为:( ) A.h n )1(2-; B.nh 2; C.nh ; D.h n )1(-。 【答案】:A 3、用劈尖干涉检测工件(下板)的表面,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观察到干涉条纹如图。图中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边相邻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由图可见工件表面: ( ) A.一凹陷的槽,深为λ/4; B.有一凹陷的槽,深为λ/2; C.有一凸起的埂,深为λ/4; D.有一凸起的埂,深为λ。 【答案】:B 4、牛顿环实验装置是用一平凸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上,接触点为C ,中间夹层是空气,用平行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并从下向上观察,看到许多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这些圆环的特点是:( ) A.C 是明的,圆环是等距离的; B.C 是明的,圆环是不等距离的; C.C 是暗的,圆环是等距离的; D.C 是暗的,圆环是不等距离的。 【答案】:B 5、若将牛顿环玻璃夹层中的空气换成水时,干涉环将: ( ) A .变大; B .缩小; C .不变; D .消失。 【答案】:B 6、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 ( ) 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 .变疏; C .变密; D .间距不变。 【答案】:C 7、两个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两个白光光束,在空间相遇是不会产生干涉图样的,这是由于( ) A.白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组成; B.两个光束的光强不一样; C.两个光源是独立的不相干光源; D.两个不同光源所发出的光,频率不会恰好相等。 【答案】:C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S '位置,则( )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义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同步辅导讲义 第1讲:时分秒 第2讲: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第3讲: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第4讲:测量 第5讲:万以内的加减法(三) 第6讲:万以内的加减法(四) 第7讲:倍的认识 第8讲:多位数乘一位数(一) 第9讲:多位数乘一位数(二) 第10讲:多位数乘一位数(三) 第11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第12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二) 第13讲:分数的基本认识(一) 第14讲:分数的基本认识(二) 第15讲:数学广角集合 第16讲:期末复习备考

第1讲:时分秒 知识梳理 (一)秒的认识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 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7、看钟面记时 (1)整时:分针指12,时针对正数字。 如:7时,分针指12,时针指7 (2)半时:分针指6,时针指两数字中间,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30分。 如:7时30分,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之间。 (3)分针指第几小格,就是几分,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第14小格,时针走过7,就是7时14分。 (4)特殊情况:6时:时针与分针成一直线 12时:时针与分针重合 3时、9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8、看时间画钟注意:(1)时针短、分针长(2)要精确到每一小格,不能有误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