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下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整组教学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

目录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 (2)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3)

第18课《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6)

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第19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2)

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

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 (20)

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24)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 (28)

温州市瓯海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研修班第一组

二〇〇九年四月

1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课时,其中,导读课1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总结课1课时。

单元导语

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

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

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五下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构想

第一部分导读名著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瓯海区新桥一小周美丽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30分钟左右对第五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重局部轻整体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1.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初步浏览本组课文,了解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出处和主要人物,明确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要求。

3.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起点,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划。

一、游戏识人,激趣导入

1.看图识人。

2.看片段猜人物。

3.读作品识人。

4.激趣导入,把握导语

刚才我们所认识的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

5.【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

⑴学生自读

⑵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

2.如果概括一下就是——

【课件出示】:(1)理解主要内容(2)感受人物形象(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指导方法,形成规划

1.看目录,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重点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注意不要落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本古典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下表中的前三栏:

单元学习导读卡

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者:

3.交流。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上表中的后三栏(大致内容、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5.交流。(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整体上去把握。)

6.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比较感兴趣,很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四、引领方向,充分准备

1.现在咱们再来翻看一下后面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想一想: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做哪些学前准备呢?

2.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浏览,我们对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的重点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看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准备的工作还真不少!为了学好这个单元,希望每个同学下课后都能去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去好好地准备准备。

第二部分品读名著

第一模块精读名著(4课时):精读根据名著改写的故事《将相和》《草船借箭》。

第二模块略读名著(2课时):略读名著选编《景阳冈》和《猴王出世》。

第三模块演读名著(2课时):在品读课文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学生表演朗读,在上完4篇课文后,让孩子在口语交际课上演一演课本剧。

第四模块缩写名著(2课时):在略读课文《景阳冈》后,借鉴缩写示例《景阳冈》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缩写名著选段。

第18课《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三小学周素娟

教材简介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下第五组的开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时正是以此为基准,通过读读、画画、说说,使得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在交流中体悟,在讨论中升华,从而充分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为维护赵国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预设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结合课文理解“完璧归赵、理屈、理直气壮”等词的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并初步弄清三个故事间的关系。

3.重点研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蔺相如不是凭一张嘴”的问题探讨中感知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为维护赵国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于度外的高尚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在人物语言、行动、神态中感受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组课文的开篇——(出示课题)齐读

2.通过导读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板书:廉颇、蔺相如)齐读两个人的名字。“和”是什么意思?(和好)题目就是说——

二、初读感知,推出问题

1.“和”是指两人和好,那肯定之前有过——(不和)。自由读课文,找出写将相从“不和”到“和”的段落。

2.指名反馈(15-18),想过他们闹不和的原因吗?

(据答出示第15段)齐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1)读准“上卿”,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和下卿。

(2)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1: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在赵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做了上卿,由于蔺相如是文官,上朝时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都是以右为尊,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

预设2:立功(板书:渑池之会)

(3)从“又”字引出完璧归赵(板书)。

(4)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板书:负荆请罪)

3.这段话把这三个小故事连在一起,也叫过渡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推出问题

(1)蔺相如立过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廉颇有什么不服的?(出示廉颇的话)齐读

(2)蔺相如是怎样只凭一张嘴就爬到廉颇头上去的呢?除了动动嘴皮子,他就没有其他能耐了吗?让我们深入到故事中去体会体会。

三、深入研读,探究解疑(完璧归赵)

1.默读“完璧归赵”,也就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1-10)画出蔺相如动嘴皮子的句子。

2.反馈交流: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

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2)从提示语入手,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去掉提示语可以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

3.改写第四句:加上提示语,写成直接引用。

蔺相如说:“”

四、总结升华,拓展阅读

1.此时,你还认为蔺相如仅仅靠一张嘴吗?

2.《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写蔺相如的——(出示)范读→齐读→说体会

遇危险之事,居利害之间,处处固须有胆。但胆是假造不来的,是任血气不得,总要从才识上生出,方是真胆,而不至于偾事。

——《东周列国志》

3.这段话刚好是蔺相如的写照——智中夹勇、勇中含智。他虽然是个文官,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凭着自己的唇枪舌战,机智勇敢,结果完璧归赵,所以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而秦王骗取和氏璧失败后,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又生一计,安排了一次暗藏杀机的鸿门宴——渑池之会,以雪完璧归赵之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将(廉颇)

不畏强暴

相(蔺相如)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瓯海区景山小学王奇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角色体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演读故事,为后面的课本剧表演做好铺垫。

学习重点:

讲故事,角色体验,感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引发探究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将相和》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答)相机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2、激起冲突:是啊,同学们,都知道了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假如说蔺颇整天这样生闷气,整天想着怎样给蔺相如下不了台,整天想着报复,后果会怎样?

(生可能答:闹翻、矛盾激化,削弱赵国力量)

二、深入研读,感受品质

1、相机引出: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你们都是廉颇的属下,你们有责任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我相信你们都是心明眼亮的人,我也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第二个故事。

2、提供学习支架:

一边读一边想,你该抓住故事中的哪些语段来述说比较有说服力,你又该加上自己的哪些阐述才更有说服力。读着,想着,可以在旁边做做批注。

3、学生自主研究

4、同桌、前后练说---指名说

5、引导:同学们讨论的这么热烈,我相信你们都有了劝服廉颇的好办法,谁想说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点拨,在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同时,随机指导重点句子的理解。)

“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还原对话,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书上是怎样描述负荆请罪的?读一读。

3、出示课件:“负荆请罪”图,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谁能对上后半句)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谈感受,相机板书2人的优秀品质:廉颇“百战百胜”“知错能改” 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

2、总结:这篇课文到此我们就学会了,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三者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因果关系,第2个小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3、拓展:我们知道,后来秦国还是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第19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桥二小麻爱琴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学生比较喜欢《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

取讲学结合,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从而领取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忌、督、擂”等10个生字,理解“妒忌、商议”等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了解故事情节,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通过导读课的学习,你们已经了解到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信息了?

预设一: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是指哪三国呢?(西蜀、东吴、魏)

预设二:在这个故事里主要人物有,师随机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随机理清人物身份:

诸葛亮西蜀刘备的军师,军师就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周瑜东吴孙权的都督,都督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之类

鲁肃东吴的一个大臣

曹操魏国掌实权的人

预设三: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什么事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如果学生不知道,顺势引导道:让我们翻开书好好读一读课文,或许你就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上面的问题

2、交流:什么事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

(1)周瑜妒忌诸葛亮,想用10天造10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答应3天交箭。

(2)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向鲁肃借船,鲁肃答应了。

(3)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来10万支箭。

(4)谁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话连起来说一下:周瑜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20条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10万支箭。

你看课文洋洋洒洒1400来字,被你们读成了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这就是你们读书的本领。

三、品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人物特点

我们来看看事情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是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2自然段)

1、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理解商议是什么意思?(商量、讨论)

指导朗读: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是——,他实际上——心怀不轨、心怀鬼胎……

【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最好。”“先生和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指导朗读,揣摩诸葛亮的心思:诸葛亮这个时候嘴上这样说着,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呢?(将计就计)

2、质疑:明明知道周瑜要害我,要我的身家性命,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再说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呢,是孙权的都督。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周瑜这样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完全可以回到刘备那里去呀。他为什么不推托、不推辞呢?

3、出示背景资料【因为魏军当时非常强大,诸葛亮提出要东吴和蜀汉相联盟,来攻打魏军,这样才能获得胜利。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箭,诸葛亮使计,如果把魏军的箭由我来使的话,魏军

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弱,而我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这样的就可以使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取得胜利。所以,诸葛亮是从大局来考虑借箭的。】

4、诸葛亮还立下军令状,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

5、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脑子里想了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讨论,行吗?(学生先默读思考,然后四人小组相互讨论)

6、交流:预设:他想好整个借箭的计划,他想好了天气,他想好了曹操肯定会这样应对……

7、小结:这个计划,诸葛亮想得多么周到、多么细致啊!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诸葛亮他妙不妙?

8、难怪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

(朗读)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9、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哪些地方,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妒忌借箭

周瑜————诸葛亮————曹操

(东吴)(西蜀)(魏)

︳借

︳船

鲁肃

(东吴)

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瞿溪二小杨静

【设计理念】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故事性和趣味性强,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色。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可采用让学生抓住重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立体阅读,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研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明白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品读语言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3、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难点:研读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草船借箭》向我们讲述了三国时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十万支箭来故意陷害他,诸葛亮和周瑜斗志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认真读课文6——10小节,提出自己通过阅读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点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相机板书学生的问题)

2、同学们看到这些问题,你觉得哪个问题最有研究的价值?也就是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其它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得出研读专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研读专题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用心体会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二)讨论“懂天文”。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名学生回答,并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指导朗读:怎么读出“雾”的大?(多形式朗读)

②大家想一想,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担心)为什么?

③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高兴:三天前就料到了。)

④齐读这句话,点拨:我们从这句话既读出了鲁肃的担心、害怕,又读出了诸葛亮的高兴,所以从语言文字中读出隐含之意,话外之音,这是我们学习的本事。

3、但是,只看到这句话,就能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也许是巧合呢?所以,我们必须联系前面的句子读一读,才能感受到诸葛亮的聪明,谁来告诉大家?

①指名学生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回答。

②齐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才行动,前后联系着读,你读懂了什么?(诸葛亮精通天文,料事如神。)(板书:懂天文)

(三)讨论“识人心”

1、诸葛亮算到草船借箭时肯定大雾漫天,借此迷惑敌人,掩护自己。那么,还有什么地方最能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2、指名回答,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天亮了就回去。”

①齐读,文章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很多处,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是笑着说的,大家体会一下,诸葛亮在笑谁?

②联系鲁肃吃惊地说,笑鲁肃什么?(宽厚地笑、笑鲁肃忠厚老实)

③联系曹操说的话,笑曹操什么?(讽刺地笑、笑曹操谨慎多疑)

④联系周瑜长叹一声说,笑周瑜什么?(胜利地笑、笑周瑜自不量力)

3、出示诸葛亮、周瑜等四个人说的话,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心理。

(四)讨论“巧安排”。

1、还从哪里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名回答“把船连起来,一字儿摆开……”等四句话。

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最大限度的使船受满箭)

②这些巧安排都说明诸葛亮什么?(计划的周密)(板书:巧安排)

三、释疑总结

1、二十多条船满载而归,当周瑜听了鲁肃的借箭经过后,他是怎么说的?(引读周瑜的话)

2、总结:诸葛亮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谈笑风生中不但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还借来了十万只箭,为下一步赤壁之战准备了充足的武器,同时,表面上还与周瑜客客气气,顾全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操的大局。真不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板书:神机妙算)

3、指读黑板上的问题,学到这儿,黑板上的问题我们都弄懂了吗?

4、齐读课题,看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可能提问:为什么不用“骗箭”或“取箭”?引导讨论。)

四、作业

1、复述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教学板书】

草船借箭

懂天文

识人心神机妙算

巧安排

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

瓯海区实验小学陈玉荣

【教材简析】

《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小学五年级上册劳动教案课程 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今天我生日 1、制作贺卡 目标要求 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准备工作 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想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的好! (3)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师恩难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大家说好吗? (学生:好!板书:自制贺卡) 2、学做贺卡。 (1)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出示老师自制的几张贺卡)①讨论:仔细观察,这几张贺卡包括哪些内容? (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 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试制贺卡(可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学生试制,老师巡视指导)(3)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①学生绘制贺卡封面。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 3、学写贺词。 (1)比较贺词,力求情真意切。 老师这儿有两种贺词,你们比一比,哪一种写得好?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习情况 五年级学生通过3、4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操作能力,了解了一些劳动知识,对这门课程教感兴趣。同时,他们能够认识到在劳动课上要注意安全第一。 二、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家政类的烹饪,学习技术类的小木工、用塑料材料制作等项目。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本学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编排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教学措施。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六、教改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七、具体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1 怎样植树 2 制作鸟巢 3 菊花的嫁接 4 鸡蛋炒饭 5 冷拼盘 6 修补图书 7 用电脑制作课程表 8 摩托车模型 9 彩绘泥塑 10 繁花板 11 洗衣机的使用 12 安全使用热水器 13 人工温室 14 移栽蔬菜 15 怎样使用化学肥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程标准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教学主题:走近毛泽东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朱老师/###中心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平时已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粗浅的理解,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又加深了了解,让学生学习和继承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作了铺垫。 3.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全诗生动地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评价任务: 1、会写生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2、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逶迤、磅礴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更喜、尽开颜) 只等闲:细浪、泥丸(夸张)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家政烹饪 教学内容:我家的新厨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类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 3、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新厨房整体布局的照片若干张、各种灶具、各类锅的实物和照片。 2、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常识,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几年,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厨房也改变了模样,让我们先来参观这样一间新厨房。 二、常用的厨房设备 1、这间厨房里有那些设备?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把它们的名称与用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学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们自己家的厨房里都有些什么设备? 4、学生小组讨论。 三、灶具的使用 1、出示各种灶具的实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种灶具? 3、你做过饭菜、烧过水吗?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 四、锅的使用和保养 1、出示各种锅的实物和照片。 2、说一说锅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3、看书P6,齐读“怎样使用和保养锅” 五、网络学习 观看各种灶具和各类锅 六、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当好小小采购员 教学目标: 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或购物挂图,印制好购物计划表。 2、学生准备:每人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随父母去超市或菜场先体验、经历一次买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一定去过超市购物或者去过菜场买菜,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曾购买过什么东西,并说说你的经历和体会吗? 二、购物要有计划 1、电脑显示“小苏科去超市买东西” 问:小苏科带上30元钱就去超市,你们说他能很好地完成妈妈交给的采购任务吗? 2、小组讨论,完成填表(书上P6) 三、购买的食品要新鲜 继续看电脑显示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3 童的发现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

23.童年的发现 课题童年的发现课型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5 )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 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 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 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 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 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 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板书: 发现) 2.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 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 驿站。激情的导语能唤醒 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 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 深入课文。

五年级劳动技术下册教案资料

五年级劳动技术下册 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第1课、插花 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2、了解有关插花的一些知识:插花需要的工具,插花的步骤方法。 3、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 教学准备:利刀、剪刀、花泥、喷雾器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婚礼中一种高雅的礼品。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鲜花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插花。 出示课题:插花(同时播放音乐) 二、新授: 1、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在世界上两种插花形式,一种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3、我们来认识一下插花的工具材料: 利刀、剪刀、花泥、喷雾器等。 4、演示插花步骤:

⑴立意构思: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先要确定意图。 ⑵根据需要确定插花的造型:直立形、倾斜形、下垂形、直上形或对称形。 ⑶确定花插的形状或大小,也叫打底。 ⑷根据造型选用确定插入焦点花材,也就是确定视点中心,困此,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另外要有高低的搭配,要具有合谐性。 5、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小组制作插花:3—5人都可以,人数不限。 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的花想送给谁或想摆放在哪里?你们想选择什么花材?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选择插花容器和花材。 在大家插花之前,我有个要求:请给作品起出名字,并派一名代表说一下你们的立意构思及寓意。下面就请大家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进行你们的创作吧。 7、作品展评: 请大家把作品放到前面。你们比较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请作者说一下你的创意吧。 8、插花的保鲜。 9、插花的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三、小结: 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插花,不是单纯的花草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它是融艺术、生活与一体的艺术活动。我相信大家通过花与草的构筑一定会将我们的生活创造的更加美满富有情调。 板书设计: 插花 立意构思确定插花的造型打底确定视点中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教案 五年级语下册第八组教案 题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3个生字,抄写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前准备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时2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

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通。 2、指名读通,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育课教案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育方案 第一课衣服破损了怎么办 教学内容: 学习破损衣服的缝补方法。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等缝衣工具。 2. 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缝补衣服的方法。 。 材料工具: 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搪瓷杯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1. 把破口处理平整,使破口两边对齐。 2. 选用合适的针、线、参照p1图中的方法联系缝补。 二、讨论交流 1. 如果破口为三角形,应该怎样缝补 ^ 2. 如果衣物的口袋开线了,应该怎样处理 3. 除了用电熨头将衣物熨平外,还可以用搪瓷杯盛上热水熨平衣物。请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使衣物平整

4. 你还见过哪些衣物的破损现象与同学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 三、作业 在家中的指导下自己缝补一件衣服。 第二课安全使用灶炉 " 教学内容: 学习安全使用灶炉的正确方法,和一些安全小常识。 教学目标: 1. 掌握安全使用煤灶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一)学用煤气灶 | 1. 生炉子。打开炉盖炉门,掏尽炉灰。将点燃的废纸放进炉膛,加小木材,然后加粗木材,待木材烧旺后,用煤钳把蜂窝煤放入炉内,适当扇风使蜂煤燃烧。 2. 加煤当顶层的蜂煤燃烧到七八成时,要加煤,注意对准煤孔,下压,疏通。

3. 封炉子。不用炉火时要把炉子封好,封炉前要加煤,盖上炉盖,关上炉门。 4. 注意事项:煤炉旁不能放易燃物、易爆物;清除的炉渣不要随便乱倒;室内空气要流通,安装排烟排气通道。(二)学用气灶怎样安全使用气灶: 1. 点火先打开送气阀,再打开灶上的开关。 2. 调整火力。调节灶上的供气开关旋钮改变火力的大小,达到自己需要的程度。 3. 停火。用火结束时,先关闭灶上的开关,等火焰熄灭后,再关闭送气阀门。 ; 4. 注意事项:钢瓶应距离灶具1米以上并竖立放置,严禁靠近明火或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不能随便拧、敲钢瓶的任何部件。使用气灶时必须有人现场看管,随时调节火焰,防止汤水外溢发生事故。 二、讨论交流 1. 你家使用的是什么气灶有哪些优缺点 2. 使用这些气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作业 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自家的气灶烧水。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作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作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作文教案1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交流一周的见闻 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 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1、讨论: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说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是: (1)把这件事说清楚。 (2)说出你的看法。 (3)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提出来。 (4)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由学生当评委) 制定评选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2)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话题举例:最近,超级女生在电视、网络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许多青少年对此追捧不已,但也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你如何看待超级女生现象? 子话题: (1)喜欢超级女生这一节目吗?为什么?(组织自由辩论)

(2)你喜欢超级女生中哪个人?为什么? (3)你会参加类似的活动吗?为什么? (4)从超级女生这个节目中,你想到了什么?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华丽)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准备: 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一、唤起记忆的小船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曾经历过多少事情啊!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 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二、让风扬起船帆 1、你觉得自己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4、片段训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 三、能量加油站 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读读议议,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1、小组互相评改。 2、独立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学生自由创作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语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知识结构: 从3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例1 找次品 从8个零件中找出1个次品(重一些)例2 课时安排:

简单的找次品问题……………………………………………1课时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展示,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3个药瓶、天平、课件等。 学生:数字卡片、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如何才能找到好书。 2、通过课本上有关书的比喻句的例子,仿写比喻句;根据层次连句成篇。 3、根据书写提示中的作品,注意点画的起、收以及转折。 4、背诵朱熹的《观书有感》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 教学难点在学生平时的习作练字中,注意点面的起、收以及转折。 教学策略: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个好习惯可以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在交流平台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选书的能力,从而可以很好地辨认书的好与不好,是否适合自己。 2、活学乐练,讲求实效。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端正学习态度。3、励志养成,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励志笃行,坚持不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温故知新。 学完这一单元后,我们学了许多的关于读书的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忆读书》,因为冰心奶奶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让我觉得受益终身。【设计理念】通过简单的复习,对本单元的课文做个简单的回顾,也更好地引入新课。 二、交流平台。 1、关于“读书好”和“多读书”都容易做到,而“读好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市场上的书琳琅满目,良莠不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2、课件出示交流范例,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位同学是如何选取好书的。 (2)出示例句,比较例句中的两个句子的异同。 1、我读的课外书,主要是与课文有关的,如四年级学的《冰项链》选自《青铜葵花》,

完整版劳技课教案五年级上册

花边书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花边书签的制作,培养学生圆形图片的设计装饰能力和图文的巧妙配置能力; 2、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收到一束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 二、教学过程 1、看一看 出示花边书签,正面是一幅图画,背面是一段激励自己的话(P51图)2、做一做: 1)用圆规在图画纸上画出两个同心圆,两个圆的半径相差5毫米,然后沿外圆剪下。(如图) 2)把外圆与内圆之间的部分画成锯齿状,减去多余部分,再把锯齿状部分涂上较深的颜色(如图2) 3)绕绣花线(如图3) 4)用彩笔在正面画上一幅小画,背面写上一首小诗或一段格言。 三、拓展学习 做一个椭圆形或心形的书签 四、注意: 使用和携带刀具要注意安全 动物头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头圈的连接方法 通过编故事、演节目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 二、教学过程 1、看一看 仔细观察动物头饰(如图) 2、想一想 小头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如果我们做一个动物头饰,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 3、做一做 做一个你喜欢的动物小头饰 1)头饰是由圈和动物图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头圈时,先剪纸条,再做插口。下面是几种插口的制作、连接方法,试着做一下。 2)制作小动物图案。 先在纸上画出小动物,然后上色,最后沿着轮廓剪下来 3)头圈和动物图案做好以后,用胶水或者双面胶带吧两部分粘贴在一起,一个小动物头饰就做好了 4、评一评 看谁做的头饰既美观又牢固 教师小结三、. 立体贺卡 一、教学目标

1、通关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纸工简单的立体造型方法。 2、要求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贺卡,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想一想 (看图)如果下面这些漂亮的核可能够立在桌面上那该有多好啊,你有什么好主意么? 2、做一做 1)把下图画在你找到的废旧材料上,剪下来 向外折向里折V2)按下图所指示折插牢,画好自己喜欢的图案,写上祝福的话语 3)评一评 比一比,谁做的贺卡最好看! 4)议一议 通过今天的废旧材料制作立体贺卡,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小结 三、注意 剪刀要注意安全. 纸风轮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不同形状风轮的运动特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兴趣2、二、教学过程 1、看一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教案全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教案全套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多媒体出示: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四、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 意思。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大多数 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的。今天,不论是研究孔子,还是研究中国历史,都离不开《论语》。 2.请几个女生朗读该文,结合注释,然后请几个同学翻译,教师适当的引导。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 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五、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通读全文(配乐),从这三则语句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自由交流。 2.联系实际,说说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古文。 2.课外搜集《论语》中一些其它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背诵《论语》中读书方法三则。 二、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多媒体出示: 《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1200年)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 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再读课文,了解古文意思. (1)教师范读(配乐),学生在心中默默跟读。 (2)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交流板书:心到眼到口到 (3)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 (4)齐读古文。

五年级劳动课教案下册电子教案

1.布置房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整理房间 2.学会整理房间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 3.给自己制定一个整理自己房间的计划 教学重点:学习布置房间的方法及色彩搭配。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房间是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经常整理房间,让它保持整洁、舒适和美观。你知道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吗?生自由回答。 二、学习整理基本步骤: ①先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整理床铺。思考:怎样整理床铺? ③整理生活用品。动脑想:生活用品有那些?怎样整理? ④整理书桌。说一说:书籍、文具、灯具怎样摆设才合理? ⑤摆好桌椅,打扫卫生 三、交流:打扫卫生的方法

四、自己想:怎样给自己制定一个整理自己房间的计划 请父母帮评一评。 2.衣物污渍的清除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衣物的洗涤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你平时看到家长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2.出示写有洗衣物主要步骤投影片,请学生根据先后顺序填写序号并连箭头。 3.出示几件不同质地的衣服,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学习“助学提示”,让学生知道质地不同的衣物应该分开洗并选择相应的洗涤方法) 4.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 (1)用投影仪出示各种标识和说明,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 (2)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教案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5古人谈读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 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 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 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课标要求: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学习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 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学习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 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课题杨氏之子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谈话双方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机敏聪慧,回答别人时语言更是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吧。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1]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编网袋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 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 ⑴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 ⑵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 ⑶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 结)。 ⑷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 ⑸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处或围绕在纸筒、大词典上(用胶带固 定住)。 ⑹把第一根绳和最后一根绳合并打结,完成第二排结。 ⑺依次往下编,最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绳头,合拢打个结,并修剪整齐。 ⑻将口袋绳两头连结起来,完成编织。 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如: ⑴对折线绳骑搭在口袋绳上时,可边骑搭边打结,搭一根打一个结。 ⑵将线绳对折后双股骑搭在口袋绳上,将并拢的双线头从对折口中穿过,拉 紧。 ⑶先打好数排结,再设法把袋口绳围成环状(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用手 撑着),一排排首尾合拢完成。 ……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评比 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 2、请得“☆”多的同学展示他们编织的网袋,大家议一议这些网袋好在哪 里,并请他们说说编网袋的收获、体会。 (四)拓展活动 1、想一想: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怎样掌握网袋眼的大小? 2、课余收集一些不同质地的线绳,根据需要编结不同式样的网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xxxx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xx”: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 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的再认识三部分,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材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如通过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活动来收集和整理活动中的数据,引出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反应投球情况;通过实际了解6周岁儿童的身高,求出平均数来确定乘车免费的高度;通过收集南北两地的气温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反应气温的变化。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1.在读统计表,并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能从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数据,并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加深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平均数。 5.在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1.加强对比和沟通是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种统计图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1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 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3平均数的再认识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识字,提醒学生注意“诣其父”的“诣”字,应该读“yì”,不要读成“zhǐ”。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 2.阅读理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语言运用 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又会怎样回答呢?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说话的,从中体会其语言表达的幽默和风趣,感悟语言表达中智慧的闪现。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文题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 (3)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 5.教师小结: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吗? 板块二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学生试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