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方剂学 习题 南医大

方剂学 习题 南医大

方剂学 习题 南医大
方剂学 习题 南医大

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填空题

1.东汉____张仲景__著《____伤寒杂病论________》,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全书共收载方剂____323___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南北朝时期,________著《________》,将药物按功效归类成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其后引伸为“十剂”。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

B.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C.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D.《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E.《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

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E )

A.《太平圣惠方》

B.《普济方》

C.《圣济总录》

D.《外台秘要》

E.《五十二病方》

三、多项选择题

1.有关《伤寒杂病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AB )

A.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B.其中多数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剂之祖”

C.最早提出佐药的概念

D.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理方原理

E.为金代成无己所著

2.下列方书属于宋代的有( CDE )

A.《外台秘要》

B.《千金翼方》

C.《太平圣惠方》

D.《圣济总录》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简答题

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314

2.徐之才《药对》

二、单项选择题

1.C

2.E

三、多项选择题

1. AB

2. CDE

四、简答题

金代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义》、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清代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等。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一、填空题

1.___治法_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___治法_的体现,即“___方从法出__”,“___法随证立__”。

2.温法主要可以分为___温中散寒__、_回阳救逆____、_温经通络____三种。

3.清代__程钟龄_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_医学心悟__》中说:“论治病之方又以__汗和下消吐清温补_______八法尽之。

二、单项选择题

1.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 B )

A.汪昂

B.程钟龄 A

C.罗美

D.吴鞠通

E.王孟英

2.提出中医“八法”的医书是( A )

A.《医学心悟》

B.《医方考》

C.《医方集解》

D.《古今名医方论》

E.《医林改错》

三、多项选择题

1.汗法可用于治疗( ABCF )

A.外感表证

B.疹出不透

C.疮疡初起

D.里热实证

E.饮食停滞

F.水肿、泄泻、疟疾见表证者

2.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 A B EF )

A.和解少阳

B.开达膜原

C.滋补肝肾

D.回阳救逆

E.调和肝脾

F.调和寒热

3.下列哪些属于“消法”范畴( ABCDEF )

A.消食导滞

B.行气

C.活血

D.化痰

E.利水

F.驱虫

4.戴天章所言之和法包括( ACEF )

A.寒热并用

B.行气活血

C.补泻合剂

D.苦辛分消

E.表里双解

F.平其亢厉

四、简答题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和法的定义、适应证和分类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治法治法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

3.程钟龄《医学心悟》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F

2.ABEF

3.ABCDEF

4.ACEF

四、简答题

1.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2.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一、填空题

1.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中说:“制方之用,__、__、__、__、__、__、__、七方是也。”

2.《本草纲目·序列》中说:“徐之才曰,药有__、__、__、__、__、__、__、__、__、__十种。”

3.明代张景岳将诸多方剂“类为八阵,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以病证分类方剂的首推( B )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祖剂》

E.《医方集解》

2.确切以组成分类方剂的当首推( A )

A.《祖剂》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外台秘要》

E.《医方集解》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医籍中属以病证分类方剂的有( )

A.《张氏医通》

B.《兰台轨范》

C.《医方集解》

D.《外台秘要》

E.《普济方》

F.《太平圣惠方》

2.下列属“十剂”范畴的有( ABDEF )

A.补泻

B.宣通

C.寒热

D.轻重

E.燥湿

F.滑涩

3.下列属景岳“新方八阵”的有()

A.攻

B.热

C.散

D.燥

E.寒

F.因

G.补 H.固 I.和 J.湿 K.泄 L.通

四、简答题

1.何谓“十剂”,简答各剂功用。

2.简述“七方”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大小缓急奇偶复

2.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

3.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F

2.ABDEF

3.ABCEFGHI

四、简答题

1.“十剂”包括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2. “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药量的大小,药味的多少及单、双数目作为制方的依据和方剂的类别。

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

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

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

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

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复方是指由两方或数方相合而成的方剂。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

一、填空题

1.组方原则最早见于《____内经___》,其谓:“__主病___之谓君,____佐君__之谓臣,__应臣____之谓使”。

2.金代张元素明言“__力大者__为君”。

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_佐助___,二是佐制____,三是__反佐__。

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__引经__,二是_调和___。

5.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 A )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E.引经药

2.有关君药的认识,不确切的是( C )

A.药力居方中之首

B.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大

C.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D.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E.君药在方中是首要的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佐药的意义( B )

A.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B.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C.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

D.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E.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4.下列哪项不属于方剂组成变化中的药味增减( C)

A.由麻黄汤到三拗汤

B.麻黄汤加白术即麻黄加术汤

C.由小承气汤到厚朴三物汤

D.桂枝汤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

E.抵当汤与抵当丸

三、多项选择题

1.《黄帝内经》中论及的组方原则包括( ABD )

A.君

B.臣

C.佐

D.使

E.反佐

2.有关臣药的论述正确的有( BCD E )

A.是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B.药力小于君药

C.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

D.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

E.制药君药的毒性

3.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 BCE )

A.方名的变化

B.药味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服药时间的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四、简答题

1.方剂中君药的意义?

2.方剂的组成变化有哪些?

五、论述题

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内经主病佐君应臣

2.力大者

3.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4.引经药调和药

5.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E

3.BCE

四、简答题

1.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居方中之首,用量一般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首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2.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及剂型更换变化三方面。

五、论述题

方剂的组方原则即君、臣、佐、使。其意义如下:

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物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性,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第五章剂型

一、填空题

1.李杲曾云:“汤者___也,___用之;散者__也,__用之;丸者__也,舒缓而治之。

2.膏剂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___、___、___三种,外用膏剂分______、______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

汤剂的特点是( C )

A.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

B.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

C.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

D.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

E.易于发散,助长药效

三、多项选择题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剂型有( A B DE )

A.膏剂

B.丹剂

C.丸剂

D.散剂

E.汤剂

四、简答题

举出10种常用剂型的名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荡去大病散急病缓

2.流浸膏浸膏煎膏软膏硬膏

二、单项选择题

C

三、多项选择题

ABDE

四、简答题

如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茶剂,露剂,锭剂,条剂,栓剂,冲剂,片剂,注射剂等等。

第六章煎药法与服药法

一、填空题

1.煎药火候前人有“____”,“________”之分,急火煎之谓“____”,慢火煎之谓“______”。

2.通常治疗热证可以寒药____服,治疗寒证可以热药____服,这样可以辅助药力。但若病情严重时,又应寒药____服,热药________服,以防邪药格拒。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一般要求先煎的是:A

A.介壳、矿物类药物

B.气味芳香的药物

C.贵重药物

D.胶质、粘性大的药物

E.易于粘锅的药物

2.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一般服药时间是( A )

A.食后

B.食前

C.空腹

D.临卧

E.不拘时

三、多选题

宜于煎药的器具有( ABCD )

A.瓦罐

B.砂锅

C.搪瓷器具

D.合金制品

E.铁器

F.铜器

四、简答题

服药时间如何掌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文火武火武火文火

2.冷热热冷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三、多项选择题

ABCD

四、简答题

一般说来,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的,应食后服。急性重病应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治疟药宜于发作前2?小时服。同时,应掌握某些方剂的特殊服药方法:如十枣汤服在平旦,鸡鸣散服在五更。

第七章解表剂

一、填空题

1.麻黄汤和大青龙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脉象分别是__脉浮缓____、__脉浮紧______。

3.桑菊饮的功用是___疏散风热宣肺止咳___,主治____温病初起,风热表证___。

4.以组方原则论,败毒散中人参属于____佐__药;参苏饮中人参属于___佐_____药。

5.被称为“四时发散之通剂”的方剂是___九味羌活汤_;被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__桑菊饮_____。

6.银翘散中,为助君药发散外邪,透邪外出而加入辛而微温的两味药分别是_淡豆豉______、__荆芥穗_____。

7. 清?徐彬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 ____;内证得之,_化气调阴阳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麻黄汤的证治要点是( A )

A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B 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

C 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燥,身疼痛,脉浮紧

D 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E 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2.对于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后,而咳仍不止者,应首选何方治疗(B )

A 金沸草散

B 止嗽散

C 华盖散

D 三拗汤

E 射干麻黄汤

3.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用的方剂是( C )

A 败毒散

B 小青龙汤

C 九味羌活汤

D 新加香薷饮

E 羌活胜湿汤

4.“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下列何方的证治要点(D )

A 大青龙汤

B 射干麻黄汤

C 苏子降气汤

D 小青龙汤

E 定喘汤

5.原方在服法中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是( A )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新加香薷饮

D 参苏饮

E 加减葳蕤汤

6.桑菊饮中桔梗属于( B )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

7.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B )

A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B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C 辛凉透表,表热解毒

D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8.证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无汗,鼻塞身重,咳嗽有痰,胸膈痞喘,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治当首选( C )

A 麻黄附子细辛汤

B 柴葛解肌汤

C 败毒散

D 参苏饮

E 再造散

9.参苏饮出自( A )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B 《伤寒论》 C《小儿药证直诀》

D《温病条辨》 E《伤寒六书》

三、多项选择题

1.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ADE )

A 连翘

B 荆芥

C 竹叶

D 薄荷

E 芦根

2.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属于( CD )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反佐药

3.银翘散的配伍特点是( AB )

A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

B 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C 祛邪不伤正

D 凉而不遏

E 清、宣、降三法俱备

4.败毒散中人参的作用主要是( AB )

A 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 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 补脾益气

D 大补元气

E 养阴生津

5.桂枝汤的证治要点包括( BCE )

A 恶寒

B 恶风

C 汗出

D 头项强痛

E 脉浮缓

6.参苏饮的君药有(B C )

A 人参

B 苏叶

C 葛根 D附子 E半夏

四、简答题

1.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为什么要等量?其配伍意义何在。

2.什么叫“逆流挽舟”法?其主治原理是什么?

五、论述题

从小青龙汤方义分析入手,归纳其配伍特点。

六、分析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功用、主治病证。

麻黄9g 石膏18g 桑白皮9g 炙甘草6g 杏仁9g 枇杷叶6g 瓜蒌10g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2 3:1

2.浮缓浮紧

3.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

4.佐佐

5.九味羌活汤桑菊饮

6.荆芥穗淡豆豉

7.解肌和营卫化气调阴阳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A

6.B

7.B

8.C

9.A

三、多项选择题

1.ADE

2.CD

3.AB

4.AB

5.BCE

6.BC

四、简答题

1.桂枝汤证的病机是营弱卫强。营中阴气本虚,桂枝辛散,过用则温燥伤阴;卫中邪气强,白芍酸敛,量多则敛邪。二药用量相等,一散一收,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白芍酸敛不碍邪,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2.逆流挽舟法是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痢疾的一种治法。因其人脾气素虚,外邪陷里,使脾困湿盛,湿浊蕴结而成下痢。治当补脾益气,解表化浊,使陷之里之邪,仍从外解,俾阳气开发,湿浊内化,则表气疏通,下痢亦止。

五、论述题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之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等证。治当解表化饮。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肺平喘;桂枝温阳气以利化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佐用五味子敛肺平喘,白芍和营敛阴,半夏燥湿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合用,使风寒散,营卫和,水饮去,宣降复,则诸证自平。综上所述,本方的配伍特点可归纳为:(1)以麻、桂解表散寒,配白芍酸寒敛阴,使散中有收。(2)姜、辛、夏温化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六、分析题

本方系麻黄汤加桑白皮、瓜蒌、枇杷叶而成。方用石膏、麻黄共为君药,宣肺清热;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桑皮、瓜蒌、枇杷叶清热化痰、利肺止咳;甘草调和药性。七味药配伍,共奏宣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主治风热客肺,肺失宣降之喘咳,身热,咳嗽喘急,口渴,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第八章泻下剂

一、填空题

1.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____通便泄下荡涤肠胃逐水寒饮_______作用,治疗里实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2.大黄牡丹汤中大黄的作用是___泄热破瘀______。

3.温脾汤及三物备急丸中共同的药物为_______干姜___大黄__。

4.用于治疗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的方剂是___________。

5.十枣汤主治___水肿____及_____悬饮____。

6.黄龙汤是由____大承气汤___(方名)加人参、当归、甘草而成。

7.济川煎出自《_______》,其君药是_______。

8.麻子仁丸的功用是___润肠行气___,__泻热通便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泻下剂不具有以下哪种作用( E )

A.通导大便

B.排除胃肠积滞

C.荡涤实热

D.攻逐水饮

E.清热解毒

2.大承气汤用治热厥,体现的治法是( C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泄可去闭

E.以泻代清

3.麻子仁丸含有哪首方剂的全部药物( B )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增液承气汤

E.增液汤

4.十枣汤原方中规定的服药时间是( A )

A.平旦服

B.临卧服

C.饭前服

D.不拘时服

E.饭后服

5.大黄牡丹汤的君药是( C )

A.大黄、牡丹皮

B.大黄、芒硝

C.大黄、桃仁

D.大黄、冬瓜子

E.牡丹皮、桃仁

6.温脾汤证的脉象是( E )

A.弦而紧

B.沉实有力

C.沉弦

D.沉缓

E.沉弦而迟

7.黄龙汤主治证的病机为( A )

A.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B.热结阴亏,气血不足

C.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D.脾阳不足,寒实内积

E.脾阳不足,水饮内停

8.下列方剂中含有甘草的是( C )

A.麻子仁丸

B.济川煎

C.黄龙汤

D.增液承气汤

E.禹功散

9.麻子仁丸中君药麻子仁的用药意义是(B )

A.利肺润肠

B.滋脾润肠

C.降气润肠

D.柔肝润肠

E.益肾润肠

10.大戟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C )

A.祛皮里膜外之痰

B.行经隧络脉之水湿

C.泻脏腑之水邪

D.清胸胁伏饮痰癖

E.渗利肾间水气

三、多项选择题

1.大承气汤适用于以下哪些病证(A B CD )

A.阳明腑实证

B.热结旁流证

C.热厥属里热实证

D.痉病或发狂属里热结实证者

E.蓄水证

2.组成中含有当归、牛膝的方剂有(AC )

A.济川煎

B.黄龙汤

C.血府逐瘀汤

D.朱砂安神丸

E.补中益气汤

3.有特殊煎服法的方剂是( ACDE )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复方大承气汤

E.大黄牡丹汤

4.下列方剂中具有攻逐水饮作用的有( A BDE )

A.十枣汤

B.禹功散

C.真武汤

D.舟车丸

E.导水丸

5.大承气汤和黄龙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CD )

A.大黄

B.人参

C.芒硝

D.枳实

E.甘草

6.温脾汤的功用是( B D )

A.泻热逐水

B.攻下寒积

C.温肾益精

D.温补脾阳

E.行气散结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法的意义。

2.脾约丸主治病证的病机。

五、论述题

试从组成配伍,功用、主治及用法诸方面比较三承气汤的异同点。

六、分析题

分析下列处方的配伍意义,并写出其功用主治。

麻子仁25g 大黄10g 白芍10g 枳实10g 厚朴10g 杏仁10g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通便、泻热、攻积逐水

2.泻热破瘀

3.干姜、大黄

4.大黄附子汤

5.悬饮水肿

6.大承气汤

7.景岳全书肉苁蓉

8.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二、单项选择题

1.E

2.C

3.B

4.A

5.C

6.E

7.A

8.C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CDE

4.ABDE

5.ACD

6.BD

四、简答题

1.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治疗痞、满、燥、实俱见的阳明腑实证。为防热毒耗竭阴液,故此四味相伍,峻下热结,消除阳明热毒结实,一般称为釜底抽薪或急下存阴。

2.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因外邪入里,肠胃燥热,脾受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布,但输膀胱,故见肠燥津枯,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五、论述题

三承气汤均为寒下剂,共俱泻下热结之功,皆治阳明腑实证,但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药组成,泻下与行气并重,且用法中后下大黄,故有俱峻下热结之功,而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四症俱在者;小承气汤去芒硝且减枳、朴同量,三物同煮,故为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实三者俱在而无燥结者;调胃承气汤只用硝、黄,不用枳、朴,另加甘草之缓,而成缓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但见燥实而无痞满者。

六、分析题

方中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肠,润燥通便;大黄苦寒泻热,攻积通便;杏仁利肺降气,润燥通便;白芍养阴敛津,柔肝理脾;枳实、厚朴行气除满,和降消积。诸药合用,共成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之功。主治胃肠燥热,气机不畅,脾津不布之大便秘结,胸膈脘腹痞满,或兼小便频数,舌苔微黄者。

第九章和解剂

一、填空题

1.和解剂中,_______(方),具有疏肝,健脾,养血的功用。

2.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柴胡汤的佐药是________。

4.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主治______证。

5.痛泻要方的病机是______,方中的君药和臣药分别是______、______。

6.四逆散主治______证和______证。

7.半夏泻心汤主治______之痞证。

8.防风通圣散出自《______》,该方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法于一方。

9.大柴胡汤是由______(方)和______(方)化裁而成。

10.葛根芩连汤的功用是______,主治______证。

二、单项选择题

1.属于小柴胡汤主治证的是(A )

A.伤寒少阳证

B.疟疾而见热多寒少

C.黄疸而见大便秘结

D.少阳湿热证

E.寒热互结之痞证

2.属于表里双解的方剂是( E )

A.半夏泻心汤

B.痛泻要方

C.逍遥散

D.四逆散

E.葛根黄芩黄连汤

3.伤寒少阳证,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胸中,用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 A )

A.瓜蒌

B.芍药

C.生地黄

D.滑石

E.茯苓

4.症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宜选用( C )

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小柴胡汤

E.黄连汤

5.半夏泻心汤中有( D )

A.生姜、大枣

B.人参、白术

C.黄芩、柴胡

D.干姜、大枣

E.茯苓、甘草

6.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B )

A.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疏肝补脾,胜湿止泻

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E.和解少阳

7.《内科摘要》中加味逍遥散即逍遥散加( D )

A.生地、熟地

B.生地、黄芩

C.香附、随金

D.丹皮、山栀

E.苍术、木香

8.逍遥散中薄荷的作用是( B )

A.襄助解表

B.条达肝气

C.清热解毒

D.清利头目

E.宣肺利咽

9.大柴胡汤重用生姜,是由于症见E

A.往来寒热

B.胸胁苦满

C.郁郁微烦

D.心下痞鞕

E.呕不止

10.含有碧玉散的方剂是( B )

A.大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防风通圣散

D.半夏泻心汤

E.甘草泻心汤

三、多项选择题

1.原方用法中注明去滓再煎的方剂有()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蒿芩清胆汤

D.四逆散

E.半夏泻心汤

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中有( ABCE )

A.半夏

B.茯苓

C.黄芩

D.枳实

E.陈皮

3.逍遥散的功用是(AC )

A.疏肝理气

B.解郁透热

C.养血健脾

D.清热散结

E.活血止痛

4.组成中有半夏、黄芩的方剂是( ACDE)

A.半夏泻心汤

B.逍遥散

C.大柴胡汤

D.小柴胡汤

E.蒿芩清胆汤

5.下列属于大柴胡汤主治病证的有()

A.心下满痛

B.往来寒热

C.呕不止

D.大便不解

E.郁郁微烦

6.防风通圣散的组成中有()

A.当归、熟地、白术

B.川芎、当归、白芍

C.芍药、柴胡、甘草

D.熟地、防风、荆芥

E.甘草、石膏、滑石

四、简答题

1.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意义是什么?

2.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五、论述题

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

六、分析题

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功用、主治病证及其证候。

柴胡15g 白芍15g 白术15g 当归15g 茯苓15g 甘草10g 香附15g 陈皮10g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逍遥散

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3.半夏人参生姜大枣

4.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5.肝郁脾虚白芍白芍

6.阳郁厥逆肝脾不和

7.寒热互结

8.宣明论方汗下清利

9.小柴胡汤小承气汤

10.解表清里协热下利

二、单项选择题

1.A

2.E

3.A

4.C

5.D

6.B

7.D

8.B

9.E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ABCE

3.AC

4.ACDE

5.ABCDE

6.BE

四、简答题

1.痛泻要方中用防风,一则取其疏散之性,与疏肝药配合,以助疏肝解郁之力;二则取其祛风能胜湿,在健脾药的配伍下,有利于祛湿止泻;三则与补脾药相伍,能鼓舞脾胃清阳,使清阳升,湿气化,脾自健而泻自止。

2.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而成之痞证。邪在少阳,本应和解,反以寒药下之,乃伤其中气,少阳之邪内犯肠胃,致寒热互结,阻于心下,遂成是证。

五、论述题

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以柴胡与黄芩相配,柴胡用量独重,意以以透为主,主治少阳半表半里偏于表者。且配以人参和解之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胆寒不和,胃虚气逆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配黄芩,黄芩用量大于青蒿,意以以清为主,主治少阳半表半里证偏于表者;是配以茯苓、滑石,于和解之中而兼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六、分析题

柴胡为君,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且当归为血中之气药,能活血气行,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肝体而遂肝用。香附、陈皮助柴胡理气解郁。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助生化之源,又培土抑木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养血之功用。主治肝郁脾虚之证,证见胁肋疼痛,头痛目眩,口苦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第十章清热剂

一、填空题

1.白虎汤主治_______证。

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是由白虎汤去______加______而成。

3.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用量比例为______。

4.清营汤主治______证,其舌象为______。

5.黄连解毒汤组成中除黄连外,还有______,该方体现了______之法。

6.普济消毒饮是治疗______的常用方剂,其功用是______。

7.凉膈散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

8.凉膈散组成中包含有______承气汤的全部药物,其体现了______之法。

9.被前人称之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______。

10.导赤散由______组成,其功用是______。

11.左金丸由______组成,其用量比例为______。

12.苇茎汤是主治______,其功用是______。

13.六一散由______组成,是治疗______证的基础方。

14.当归六黄汤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主治阳阴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是( C )

A.大承气汤

B.清营汤

C.白虎汤

D.大青龙汤

E.黄连解毒汤

2.证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治宜选用(E )

A.大承气汤

B.清暑益气汤

C.麻杏甘石汤

D.凉膈散

E.白虎汤

3.被《医宗金鉴》称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 D )

A.白虎汤

B.黄连解毒汤

C.清暑益气汤

D.竹叶石膏汤

E.以上都不是

4.竹叶石膏汤主治()

A.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B.三焦火毒热盛

C.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D.胃热阴虚,烦热口渴

E.阳阴气分热盛

5.清营汤的功用是(D )

A.清热生津

B.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C.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D.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E.泻火解毒

6.犀角地黄汤中芍药的作用是( A)

A.养血敛阴

B.平肝潜阳

C.缓急止痛

D.柔肝理脾

E.和营止汗

7.热毒壅盛三焦,充斥表里内外,宜选用( E )

A.凉膈散

B.泻白散

C.清胃散

D.大承气汤

E.黄连解毒汤

8.黄连解毒汤中黄芩的作用是( C)

A.清少阳邪热

B.燥湿止痢

C.清上焦邪热

D.清热凉血

E.清热安胎

9.仙方活命饮的功用是( A )

A.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B.清热燥湿,凉血止痢,柔肝缓急

C.清热解毒,利水养阴,消肿溃坚

D.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化痈通络

E.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10.凉膈散的功用是( A )

A.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B.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C.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D.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E.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11.可治疗黄带的方剂是( B )

A.导赤散

B.龙胆泻肝汤

C.普济消毒饮

D.黄连解毒汤

E.以上都不是

12.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牙肿,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用(E )

A.黄连解毒汤

B.凉膈散

C.小柴胡汤

D.大承气汤

E.龙胆泻肝汤

13.左金丸中吴茱萸属于()

A.君药

B.臣药

C.佐制药

D.佐使药

E.反佐药

14.症见呕吐吞酸,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选用(B )

A.导赤散

B.左金丸

C.龙胆泻肝汤

D.清胃散

E.黄连解毒汤

15.泻白散的功用是()

A.泻肺利水,下气止咳

B.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E.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16.清胃散中升麻的作用是(E )

A.疏散风寒

B.升阳举陷

C.清宣胃热

D.解肌透疹

E.以上都不是

17.玉女煎中牛膝的作用是( B )

A.补肝胃

B.引血热下行

C.利水

D.活血调经

E.引经药

18.芍药汤中肉桂属于()

A.臣药

B.佐助药

C.佐制药

D.反佐药

E.使药

19.芍药汤与白头翁共有的药物是()

A.黄连

B.黄芩

C.黄连、黄芩

D.黄连、黄柏

E.黄芩、大黄

20.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治宜选用()

A.生脉散

B.白虎汤

C.六一散

D.桂苓甘露饮

E.清暑益气汤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方剂中石膏、知母同用的有( B )

A.玉女煎

B.白虎汤

C.凉膈散

D.竹叶石膏汤

E.桂苓甘露饮

2.下列方剂中麦冬、生地同用的有()

A.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犀角地黄汤

D.增液承气汤

E.青蒿鳖甲汤

3.黄连解毒汤的主治病证包括()

A.热病吐血、衄血

B.热甚发斑

C.湿热黄疸

D.外科痈疡

E.身热下利

4.体现“火郁发之”的方剂有()

A.麻杏甘石汤

B.清胃散

C.普济消毒饮

D.凉膈散

E.小青龙汤

5.仙方活命饮中具有排脓作用的药物是()

A.贝母

B.白芷

C.天花粉

D.赤芍

E.乳香

6.可治疗牙痛的方剂有()

A.导赤散

B.龙胆泻肝汤

C.清胃散

D.左金丸

E.玉女煎

7.芍药汤体现治疗湿热痢疾的法则有()

A.清热燥湿

B.调气和血

C.柔肝缓急

D.攻下积滞

E.涩肠止泻

8.犀角地黄汤与青蒿鳖甲汤共有的药物是()

A.生地

B.芍药

C.知母

D.鳖甲

E.丹皮

9.可治疗痢疾的方剂有()

A.葛根芩连汤

B.芍药汤

C.痛泻要方

D.白虎汤

E.小承气汤

10.导赤散与龙胆泻肝汤共有的药物是()

A.生地

B.黄芩

C.竹叶

D.木通

E.甘草

四、简答题

1.犀角地黄汤治疗热伤血络所致出血证,为何配伍活血之丹皮,意义何在?

2.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及禁忌证有哪些?

3.简述导赤散中木通与生地的配伍意义。

4.简述龙胆泻肝汤中生地与当归的配伍意义。

5.左金丸主治肝火犯胃证,为何配伍辛热之吴茱萸,意义何在?

6.简述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意义。

7.芍药汤治疗痢疾为何配伍泻下之大黄,意义何在?

8.简述青蒿鳖甲汤中清蒿鳖甲的配伍意义。

9.竹叶石膏汤治疗热病为何配伍温燥之半夏,意义何在?

五、论述题

1.试述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2.清胃散与玉女煎均可治疗牙痛,其病机、立法、用药配伍有何不同?

3.试述黄芩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芍药汤中的配伍意义。

六、分析题

1.某患,女,16岁。皮肤可见出血点及紫斑,以下肢多见,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色黑,舌红绛,脉数。

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则,方药及方义分析。

2.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及其证候。

鳖甲15g 青蒿6g 知母6g 生地12g 丹皮9g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阳明气分热盛

2.知母竹叶麦冬半夏人参

3.2:1

4.热入营分绛而干

5.黄芩、黄柏、栀子苦寒直折

6.大头瘟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7.连翘

8.调胃以泻代清

9.仙方活命饮

10.生地、木通、竹叶、甘草清心利水养阴

11.黄连,吴茱萸 6:1

12.肺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13.滑石、甘草暑湿

14.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二、单项选择题

1.C

2.E

3.D

4.C

5.D

6.A

7.E

8.C

9.A 10.A

11.B 12.E 13.D 14.B 15.B 16.C 17.B 18.D 19.B 20.E

三、多项选择题

1.AB

2.BD

3.ABCDE

4.ABCD

5.AC

6.CE

7.ABCD

8.AE

9.ABE 10.AD

四、简答题

1.犀角地黄汤主治热入血分证及热伤血络证,方中配伍丹皮一可清热凉血,以助犀角、生地之功,二可活血散瘀,以防离经之血残留成瘀,且杜热与血结致瘀。

2.白虎汤主治阳阴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为证治要点,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大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宜使用。

3.导赤散主治心经火热证或心热移于小肠证,方中以木通清心利水通淋,生地凉血滋阴,二药配伍,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

4.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方中配以大量苦燥渗利之品,易于伤阴,故配以生地、当归养阴补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同方中柴胡相伍,以适肝之体阴用阳之性。

5.左金丸中以黄连苦寒清火,恐纯用苦寒郁结不升,故又少佐辛热疏利之吴茱萸,用之有四方面作用,一可引药入肝经;二可下气助黄连和胃降逆;三可辛散疏肝;四则寓“火郁发之”之意。

6.清胃散主治胃火上攻之牙痛,以黄连清泻胃火,升麻清胃解毒,宣达郁遏之伏火,二药相伍,泻火而无凉遏之弊,散火而无升散之虞,且寓“火郁发之”之意。

7.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大黄泻热祛积,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此乃“通因通用”之法。

8.青蒿鳖甲汤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方用鳖甲入至阴之分,滋阴退热,入络搜邪,青蒿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此即《温病条辨》所谓“先入后出之妙”。

9.竹叶石膏汤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已伤,胃气不和证,方用半夏降逆止呕,半夏虽温燥,但在倍量麦冬及大量清润之品作用下,则不显其燥性,而独现降逆之功。

五、论述题

1.相同点:二方皆治疗阳明气分证,临床表现都有身热,汗出,口渴,脉数,方中都以石膏清热生津为君药,粳米、甘草养胃和中。

不同点:白虎汤主治阳阴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为证治要点。方中石膏、

知母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生津之功,其功用为清热生津。

竹叶石膏汤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已伤,胃气不和证,故方中以白虎汤去苦寒之知母,恐其苦燥伤阴,而加甘寒之麦冬、竹叶清热生津;人参补气,以补气生津,半夏降逆,同人参相伍,和胃止呕,其功用是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2.清胃散主治胃火上攻之牙痛,乃为实证,以清胃凉血立法,故方中以黄连、升麻清宣胃火而寓“火郁发之”之意;生地、丹皮凉血清热而助黄连、升麻之力,当归养血补已伤之血。

玉女煎主治胃热阴虚而致牙痛,乃虚实夹杂证,胃热宜清,阴虚宜补,故方中以石膏、知母清胃热,熟地、麦冬滋肾阴,牛膝导热引血下行。

3.①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以黄芩配柴胡清泄少阳之邪热,柴胡透解少阳之邪偏于外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偏于内清,二者相伍,恰入少阳,而奏和解少阳之功。

②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证,以黄芩苦入少入少入少入少入少入少入少入少伍,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

③黄连解毒汤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以黄芩配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直折上炎之火。

④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以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以助龙胆草之力。

⑤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而厚肠止痢。

六、分析题

1.病名:紫斑(热入血分)

病机:热毒深入血分,伤及血络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水牛角30g 生地黄24g 白芍12g 丹皮9g

方义分析: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用量最重,为君药。生地凉血养阴,助水牛角之力,又可复已失之血,为臣药,白芍养血敛阴,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共为佐使。

2.方义:鳖甲滋阴退热,青蒿透邪外出,两药相合,共为君药,二者相伍,此即《温病条辨》所言“先入后出之妙”,生地滋阴凉血,知母降火共为臣药,丹皮泻阴中伏火,使火退而阴生,为佐药。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第十一章温里剂

一、填空题

1.理中丸作汤剂,在《金匮要略》中称_________。

2.小建中汤中桂枝、芍药之比是________。

3.吴茱萸汤是由_____组成,其功用是_______。

4.当归四逆汤主治______,其功用是_____。

5.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_________。

6.阳和汤主治________,其功用是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理中丸的功用是( A)

A.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B.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D.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E.温中补虚,涩肠止泻

2.理中丸证的病机是( B )

A.中阳不足,肝脾失调

B.中阳不足,阴寒内盛

C.中阳不足,气机不畅

D.中阳不足,运化失权

E.中阳不足,水寒阻遏

3.小建中汤的君药是( C )

A.芍药

B.桂枝

C.饴糖

D.炙甘草

E.生姜

4.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B )

A.发散风寒

B.温阳散寒

C.温阳化气

D.温通血脉

E.温肺化饮

5.吴茱萸汤中生姜、大枣的作用是( E )

A.调和营卫

B.调和表里

C.调和气血

D.调和阴阳

E.调和脾胃

6.吴茱萸汤所治呕吐的病机是()

A.中焦虚寒,浊阴上逆

B.胃虚有热,胃气不和

C.肝气犯胃,胃气不降

D.中虚停饮,胃气上逆

E.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7.功用为回阳救逆的方剂是(B )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理中丸

E.回阳救急汤

8.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是( C )

A.当归、附子、干姜

B.当归、附子、干姜、甘草

C.当归、桂枝、芍药、干姜、生姜.细辛、通草、大枣 E.当归、柴胡、芍药、甘草、枳实

细辛、通草、大枣 E.当归、柴胡、芍药、甘草、枳实

9.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D )

A.当归

B.当归、芍药

C.桂枝

D.当归、桂枝

E.以上都不是

10.当归四逆汤所治厥逆的病机是( B )

A.肝郁气滞

B.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C.元气大亏,阳气善脱

D.肾阳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须接

E.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煦四末

11.黄芪桂枝五物汤所治血痹证的病机是()

A.血虚受寒,寒客肝脉

B.表虚受风,邪客血脉

C.素体阳虚,寒凝湿滞

D.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

E.以上都不是

1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用是()

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B.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C.温里散寒,养血通脉

D.益气温里,和血通痹

E.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13.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芍药的作用是()

A.敛阴养血

B.养血和营

C.缓急止痛

D.平肝潜阳

E.养血柔肝

14.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是()

A.当归四逆汤

B.小建中汤

C.阳和汤

D.四妙勇安汤

E.五味消毒饮

15.阳和汤中麻黄的作用是()

A.发散风寒

B.宣肺平喘

C.利水消肿

D.发越水气

E.宣通经络

三、多项选择题

(完整版)方剂学(中成药)第七版方歌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 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七.逐水 16.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学 标准化试题 A 型题: 1、 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骨破坏 C ?椎旁脓肿 D .瘤骨和瘤软骨 E ?肿瘤的反应骨 2、 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 触之有乒乓球感, 在 x 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 () A ?骨囊肿 B ?动脉瘤样骨囊肿 C ?软骨母细胞瘤 D ?熔骨型骨肉瘤 E ?骨巨细胞瘤 3、 骨巨细胞瘤的典型 x 线征象。() A ? 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 破坏,内有 B ?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 边缘硬化。 C ? 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 质变薄。 D ?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 ? 位于 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 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 A ? 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 ? 胫骨远端 及股骨近端。 C ? 肱骨近端。 D ? 颅顶骨。 E ? 脊柱骨。 5、 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 A .15岁以下。 B ?15-25 岁之间。 C ?20-40 岁之间。 D ? 婴幼儿。 E ?40 岁以上。 6、 从骨髓瘤的 x 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A ? 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 ? 骨质普遍稀疏。 C ? 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 ? 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 ? 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 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 ?骨巨细胞瘤 B ? 骨样骨瘤。 C ?骨软骨瘤。 D ? 尤文氏瘤 E ?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肉瘤的最主要的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组织肿块。 C .codman 氏三角。 D .软骨破坏 E .骨肿瘤骨。 9、 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 . 50岁以上的男性 B .全身性疼痛 C . 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D .进行性贫血 E.血清钙及球蛋白升高 10、 X 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不相称, 转移之特征 A. 乳癌骨转移 B. 甲状腺癌骨转移 C. 前列腺癌骨转移 D. 鼻烟癌骨转移 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 横径大于纵径, 诊断为: 皂泡样骨间隔。 为下述何种肿瘤骨

最新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 简史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 二、填空 1.《黄帝内经》包括 《》、《》两部分,共卷,各篇。2.张仲景以论伤寒,以言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 治原则。 3.金元四大家创建的四大学派为寒凉 派、、、。 4.《》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血证的 要法。 三、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四、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对内科比较重视,并且规定了各科人员之间 比例关系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2.创立“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A.薛已B.陈无择C.董汲D.葛可久E.张锐3、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 著是:( ) 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热经纬》D.《温疫论》E.《湿热病篇》 五、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 二、填空 1.素问灵枢 18 81 2.六经脏腑 3.攻下派补土派滋阴 派 4.血证论四大 三、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 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答:《诸病源候论》是我国 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 证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 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 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 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 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 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 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均有较深刻的认识。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 学成就。 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 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 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 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 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 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 大的实用价值。 四、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五、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 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答:叶天士的《温热论》为 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 与辨证的基础。其贡献在于 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 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 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 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 病过程,用卫、气、营、血 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 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 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 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创 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 辨别斑疹与白的方法,从 而为温病学说奠定了理论 与实践基础。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名词解释 1.感冒 2.体虚感冒 3.时行 感冒 二、填空 1.感冒的发生,以、 季节为多见。 2.时行感冒多属风热重症, 除辛凉解表之外,还当佐以 之品。 3.感冒的病机为邪 从、而入, 侵犯肺卫出现、 等症状。 三、简答题 1.感冒的证候特征是什 么? 2.如何辨别普通感冒与时 行感冒? 3. 感冒与温病如何鉴别? 四、单项选择题 1.感冒的主要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湿 邪 D.热邪 2.感冒的病位在:() A.肌表 B.营卫 C.肺 卫 D.气血 3.感冒的治疗原则是:() A.解表发汗 B.疏风宣肺 C.清热解毒 D.解表宣肺 4.暑湿感冒的主方是:() A.银翘散 B.新加香薷饮 C.荆防败毒散 D.参苏饮 五、论述题 1.如何区分感冒的风寒与 风热证? 2.风热感冒的主证、治则 及代表方药。 六、病例分析 王某,女,34岁,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1天。患者昨日下 午突然恶寒发热,头痛,鼻 塞流涕。至夜,恶寒甚,发 热较轻,无汗头痛,肢节酸 痛,鼻塞声重,咳嗽,吐痰 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 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 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 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 喷嚏, 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指体质虚弱、年老或病 后未复,抵抗力较弱,卫外 不固,容易感受风邪而发生 的感冒。 3.指感冒病情较重,并且 在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流 行,不分男女老少,得病后 症状多相类似的感冒。 二、填空 1.春冬 2.清热解毒 3.皮毛口鼻卫表失和 肺失宣肃 三、简答题 1.以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证候。

中药方剂学复习题

中药方剂学考试范围 一、掌握各章节的第一味药的功效与应用第七章 第一节,发散风寒类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 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第二节,发散风热类 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第八章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涩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肺热喘咳证; 胃火、牙痛、消咳证;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第二节,清热燥湿类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吐、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肺热痈遏所致咳嗽痰稠;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第三节,清热解毒类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热毒血痢。 注意:疏散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第四节,清热凉血类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津伤口渴之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第九章

第一节,攻下类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大便秘结、肠胃积滞; 火热内盛证; 瘀血证。 注意:攻下者宜生用,且入汤剂应后下,或开水泡服; 缓下者可用酒制大黄或大黄久煎; 活血祛瘀者应用酒制大黄; 止血者应用大黄炭。 第二节,润下类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或久病体虚之津枯血少所致肠燥便秘。 第三节,峻下逐水类 甘遂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身面浮肿、胸腹肿满; 治疗湿热肿毒,常单味研末,水调外涂。 第十章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类 独活功效:祛风湿、解痹痛、散寒解表 应用:风湿痹痛; 外感风寒兼湿证。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类 秦艽功效:舒筋络、祛风湿、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风湿痹症;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湿热黄疸。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类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利水 应用:风湿痹症;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水肿。 第十一章 第一节,化湿类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证; 呕吐;(本品山化湿和中止呕,为治湿浊中阻呕吐之佳品) 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第十二章 第一节,利水消肿类 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肿; 脾虚诸症; 失眠、心悸。 第二节,利水通淋类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复习资料答案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方剂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1.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D.《黄帝内经》 2.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B.桂枝汤 3.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E. 当归桂枝 4.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C.芍药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茯苓 5.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B.熟附子煨生姜 6. 平胃散的功用是: A.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C.泻火解毒 8.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9.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0.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桔梗枳壳 1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 12.三仁汤的功用是: 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13.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E.肝火犯胃 14.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 15.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D.半夏生姜竹茹 16.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B.百合固金汤 17.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 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 C.吴茱萸汤 18.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 B.补中益气汤 19.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C.生化汤 20.证见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D.川芎茶调散 2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 22.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 E. 桂枝生 姜炙甘草 23.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 24.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D. 桑白皮 25.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E.清燥救肺汤 26.定喘汤的功用是: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27. 紫雪丹的功效是: D.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28.温胆汤的功用是: E.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29.归脾汤的功用是: 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30.苇茎汤的功用是; B.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31.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A. 6g:30g 32.配入汤剂时,须后下的药物是: D.砂仁 33.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B. 时有谵语 34.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B. 生地 35.逍遥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C.干姜大枣 36.下列各方中除B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B 参苓白术散 37.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B.半夏泻心汤 38.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清稀,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治宜选用:A.小青龙汤 39.症见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 B.参苓白术散 40.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B.青蒿鳖甲汤 41.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 A. 豆蔻 42.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A.一偏于解表, 一偏于宣肺 43.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B.泽泻 茯苓白术桂枝 44. 保和丸组成药物中含有: D. 神曲 45.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B.荆芥豆豉 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47. 安宫牛黄丸功用是: 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48.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D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9.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C.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50. 金匮肾气丸方中不包含的药味是: C. 山萸肉 5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 C.黄芩 5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E. 橘红 53.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B.补气固表

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本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康复治疗学专升本科目诊断学 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Kayser—Fleischer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2.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 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4. 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5. 类白血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 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以及不规则热。 3. 胆汁淤积性典疸患者,检查时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4. 问个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疫源病和地方病流行地区。 5.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故多用此两个部位进行触诊。 6. 营养状态通常根据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毛发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7.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 8. 出现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原因有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9. 常用于计数胸椎的标志是第七颈椎棘突 10.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 2-3cm ;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 1.0-2.5cm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体温持续在39.0~40.0℃以上,数天或数周,24h内波动范围<1℃称之为( A ) A、稽留热 B、间歇热 C、回归热 D、波状热 E、驰张热 2. 一青年男性,饱餐后突发剧烈中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板状腹,最可能的诊断是(C )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消化性溃疡 D、急性胃炎 E、以上都不是 3. 某患者生气后突发呼吸困难,呼吸60次/分,伴手足抽搐,最可能的诊断是( E ) A、自发性气胸 B、肺梗死 C、支气管哮喘 D、心源性哮喘 E、癔病 4. 中枢性发绀见于( B )

药剂学习题集与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 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D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工业药剂学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C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 E.中药方剂学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A A.GMP B.GSP C.GAP D.GLP E.GCP 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B A.WTO B.OTC C.GAP D.GLP E.GCP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E A.1949年版 B.1950年版 C.1951年版 D.1952年版 E.1953年版 6.中国现行药典是E A.1977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版 E.2005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B 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 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 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C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B 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 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E 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化 E.中药前处理 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C 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杲 E.明代李时珍 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C A.《神农本草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

规培考试题库-诊断学考试题库 (52)

诊断学知识 姓名:刘佳得分:18.00 总分:100 及格分:60 考试时间:2016-0 一 . 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 1 . V1R/S>1,V5R/S<1,常见于下列哪项? A . 左心室肥大 B . 左束支传导阻滞 C .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D . 右心室肥大 E . 左后分传导阻滞 2 .联合药敏试验中协同作用是指: A . 药效大于单个药物使用的总和 B . 药效等于单个药物使用的总和 C . 药效等于活性较大药物的药效 D . 药效小于活性较大药物的药效 E . 药效大于活性较小药物的药 3 .正常人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 A . 2:1 B . 3:1 C . 3~4:1 D . 1:1 E . 1:3~4 4 .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作用原理是: A . 通过吞噬作用 B . 通过中和组织因子活性物质 C . 通过介质间接发挥作用 D . 通过介质直接发挥作用 E . 通过释放灭活物质 5 .肾源性水肿的特点: A . 钠、水潴留 B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 水肿常从眼睑颜面开始延及全身 D . 水肿部位可随体位变动而改变 E . 水肿常从下肢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6 .乙型血友病缺乏的因子为: A . 因子Ⅻ B . 因子Ⅸ

C . 因子Ⅺ D . 因子Ⅷ E . 因子Ⅹ 7 .下列哪项疾病的发生率号性别无关? A . 甲状腺疾病多发生在女性 B .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生在女性 C . 肝硬化多发生在男性 D . 胃癌多发生在男性 E . 甲型血友病多见于男性,偶发于女性 8 .下列哪项与原始细胞的共同特点不相符? A . 胞浆中无颗粒 B . 均有核仁 C . 胞体较大 D . 均见瘤状突起 E . 核染色质细致疏松 9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有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见于哪种疾病? A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 . 主动脉瓣狭窄 C . 主动脉扩张 D . 室间隔缺损 E . 高血压性心脏病 10 .血清钾增高见于: A . 醛固酮增多症 B . 代谢性碱中毒 C .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 . 急性肾功能衰竭 E . 胃肠减压 11 .女,15岁,心尖区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应考虑为: A . 功能性杂音 B . 二尖瓣关闭不全 C . 室间隔缺损 D . 乳头肌断裂 E . 二尖瓣狭窄 12 .关于指鼻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 嘱被检者前臂外展伸直,再以示指尖触自己的鼻尖 B . 由快到慢,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 C . 正常人动作准确,共济失调患者指鼻动作经常失误 D . 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E . 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doc

中医内科学习题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二、填空1.《黄帝内经》《包括两部分,共2.张仲景以18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均有较深刻的认识。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素问81》、《篇。灵枢脏腑攻下》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四、单项选择题1.B五、论述题1 .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页献。 2. B 3. C 卷,各六经论伤寒,以言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3.金元四大家创建的四大学派为寒凉派、派 4.《血证的、补土派血证论四大要法。、滋阴派o 答: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的基础。其页献在于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病的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病过程,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再者,在温病的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 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与白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方法,从而为温病学说》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三、简答题1 .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页献。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四、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对内科比较重视,并且规定了各科人员之间比例关系的朝代是:(B A.唐代 A.薛己著是:(B.宋代 B.陈无择C) B.《温病条辨》C.《派热经纬》E.《湿热病篇》)D.明代)E.张锐D.葛可久E.清代C.川弋C.董汲 2.创立“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第二章第-?节中医内科学基础病因病机的发展简史3、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 A.《温热论》D.《温疫论》五、论述题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页献。§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二、填空1.素问2.六经3.攻下派4.血证论三、简答题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页献。答:《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1 一、名词解释1.新感2.伏邪二、填空I.春秋时期说。代国著名的医生提出六气病因学对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巢氏所著的,系统地阐述了“三、,思则,思伤,忧伤。,喜则,悲,恐伤。”。”又指出:“喜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我国第一部病因学专著是因学说",明确指出病因分为、,顾U ,渤2.《内经》指出:“怒则灵枢脏腑补土派四大18滋阴派81 则伤三、简答题简述七情致病的特征。四、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六经辨证”的书籍是: ( A.《黄帝内经》 B.《圣济总录》) C.《诸病源候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诊断学试题题库

诊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 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4. 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1、发热:致热源作用于抗体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2、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可随尿排出,尿中多量出现是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4、主诉:患者本次就诊感受最明显、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5、啰音:呼吸音之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音。 7、发绀: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 10、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渗入组织,使巩膜、皮肤和黏膜等发生黄染的现象。 11、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12、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产生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 1000ml 以上时可见,是检查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方法。 14、症状:机体在患病状态下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主观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5、脑膜刺激征:脑膜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到这些肌肉时被检查者出现防御反应。 17、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 5%。 18、病理反射: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9、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大于 100mg/L 或 150mg/24h 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20、呼吸困难: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21、心脏杂音: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出现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夹杂声音。 22、咯血:喉部以下呼吸器官的出血经咳嗽反射从口腔排出的现象。 23、墨菲征:医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时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疼痛剧烈而致吸气终止称墨菲征阳性。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 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以及不规则热。 3. 胆汁淤积性典疸患者,检查时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4. 问个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疫源病和地方病流行地区。 5.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故多用此两个部位进行触诊。 6. 营养状态通常根据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毛发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8. 出现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原因有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9. 常用于计数胸椎的标志是第七颈椎棘突 10.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2-3cm ;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 1.0-2.5cm 1、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中药方剂学基础第四阶段练习说明第四阶段练习共60题主要包括

《中药方剂学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 说明:第四阶段练习共60题,主要包括祛湿、理气、活血、平肝熄风、补虚、化痰等类别方剂的内容。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判断对错题、论述题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是: A. 桂枝汤 B.小柴胡汤 C.大承气汤 D.平胃散 E. 二陈汤 2.平胃散的君药是: A.苍术 B.甘草 C.厚朴 D.陈皮 E.藿香 3.茵陈蒿汤主治: A.黄疸 B.石淋 C.风湿 D.痰饮 E.水肿 4.半夏厚朴汤主治: A.黄疸 B.石淋 C.胸痹 D.梅核气 E.水肿 5. 越鞠丸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 B.行气止痛C.行气解郁 D.疏肝理气 E行气活血 6.补阳还五汤重用为君药的是: A.地龙 B.川芎 C.赤芍 D.生黄芪 E.当归尾 7.补气活血的代表方是: A.补阳还五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归脾汤 E.八珍汤 8.川芎茶调散主治: A.头痛 B.腰痛 C.胸痛 D.牙痛 E.腹痛 9.血府逐瘀汤出自: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医林改错》 D.《温病条辨》 E.《黄帝内经》10.川芎茶调散用量最重的是: A.薄荷 B.川芎 C.防风 D.甘草 E.白芷 11. 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的意义是:

A.补气生血 B.补气活血 C.培土生金 D.阴中求阳 E.升阳举陷 12. 四君子汤的功用是: A.补气健脾 B.理气健脾 C.温中祛寒 D.温中益气 E.气血双补 13. 地黄饮子主治: A.头痛 B.眩晕 C.痿证 D. 痹证 E. 喑痱 14.肾气丸的君药是: A. 附子 B.桂枝 C. 熟地 D. 山药 E. 茯苓 15. 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 A.补中益气汤 B.参苓白术散 C.四君子汤 D.归脾汤 E.四物汤 16.二陈汤中的二陈是指: A.陈皮、陈仓米 B.陈皮、陈半夏 C.陈半夏、陈仓米 D.陈皮、茯苓 E.半夏茯苓 17. 炙甘草汤的脉象特点是: A.脉细数 B.脉沉迟 C.脉结代 D.脉弦数 E.脉浮数 18.治痰基础方指: A. 二陈汤 B. 大承气汤 C. 小柴胡汤 D. 白虎汤 E. 川芎茶调散 19.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 A. 湿痰证 B. 风痰证 C. 热痰证 D. 燥痰证 E. 寒痰证 20.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中含有: A. 平胃散 B. 二陈汤 C. 四君子汤 D.四物汤 E. 当归补血汤 二、多选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正确答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平胃散的组成有: A.苍术 B.甘草 C.厚朴 D.陈皮 E.藿香 2. 藿香正气散治疗的病证包括: A.外感风热 B.外感风寒 C.内伤湿滞 D.内停水饮 E.表虚不固 3. 茵陈蒿汤的组成中含有: A. 茵陈蒿 B. 黄柏 C. 黄连 D. 大黄 E. 栀子 4. 补中益气汤中具有升阳举陷作用的药物是: A.升麻 B. 黄芪 C. 柴胡 D. 人参 E.甘草 5.四物汤的组成包括: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古籍教材版)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强,伤寒无汗煎服之。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麻桂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寒热两解此方良。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急,姜桂麻黄芍药草,细辛半夏五味齐。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葛根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依。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头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疼悉平康。(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欧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有擅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果彰。第二节温中祛寒剂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肉颤保安康。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赖此方,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救阴伤。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当。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导气汤 寒疝痛用导气汤,川楝茴香与木香,吴萸煎于长流水,散寒通气和小肠。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

相关文档